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博士

香港大学交通运输博士,为中国交通运输建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欢迎报考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毕业生可在铁道运输以及道路交通领域的国有交通运输企业、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设计研究院、智能交通建设和咨询公司等单位工作,也可毕业后继续深造,进入国内外知名交通专业高校或本校攻读研究生。欢迎报考北京交大运输学院!

蝉联世界第一的一流学科,为国家培养铁路、城轨、道路、物流、民航运输等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人才,底蕴深厚,面向未来,为中国交通运输建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院简介

交通运输学院与母校同庚,是我国现代交通运输教育的发祥地,形成了以铁路为特色,面向多种交通方式的高水平教学和研究团队;建立了以交通运输领域为主,向物流、电子商务领域拓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交通运输学院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培养交通运输拔尖创新人才、塑造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以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传承中华民族和谐文化为己任,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突出优势和特色

☆厚重的历史底蕴:百余年历史,与交大同庚。

☆独特的学科优势: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综合的办学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科研成果显著,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丰富的校友资源:培养了数万名根植于交通运输行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师资力量

国际及港澳台交流

学院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典、日本以及港台地区等著名大学有着广泛的合作和学术交流,并签订了合作协议。

学院自2012年起开办八期 ,邀请国外交通运输领域的知名教授共计48人次参与教学,提供多元化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2014年起香港大学交通运输博士,为中国交通运输建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欢迎报考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学院连续七年与香港物资采购与供销学会、PolyU等单位合作选拔优秀本科生赴港交流,目前已有多名学生被港大等学校录取为硕士或博士。2017-2019年,共计9名本科生赴日参加“樱花计划”;2019年,学院27名本科生成功申请国际知名高校的中短期交流、游学项目。

2020年,学院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签署暑期学生交流学习的协议,并确定了两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意向;同时,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签了关于学生游学和短期交换的合作协议,筹划在现有基础上推进两校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的申报工作。

招生专业

交通运输类

1.交通运输(铁道运输)

01 专业特色

铁道运输与北京交通大学同庚,历经百年发展,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软硬件实力位居全国同类专业方向前列。从1909年开始招生,培养出一大批铁路运输管理专家、学者和铁路行业高层管理者,在国内外、铁路内外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声誉。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示范点,列入卓越工程师计划,通过历次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专业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有特色、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人次培养模式培养轨道交通一流创新人才。

实习照片-铁路局调度所实习

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满足我国铁路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巨大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表达能力,能够从事轨道交通路网规划设计、运力资源配置、产品设计及运输组织等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

实习照片-北京南站实习

03 核心课程

铁路行车组织、铁路站场与枢纽、铁路货物运输、铁路旅客运输、管理运筹学、交通运输设备、运输组织学、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经济学、铁路方向认知实习、铁路运输生产实习、铁路运输综合实验等。

科研成果-列车开行方案编制系统

04 升学就业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政府运输管理部门、规划设计院、科研院所、轨道交通运营公司、铁路局集团公司、大型物流及厂矿企业的运输部门、国际交通咨询公司、交通运输金融投资与管理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等就业。

05 升学就业情况表

2.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

01 专业特色

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校在传统铁道运输专业深厚积淀基础上,通过加强特色理论与实践教学,凝练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向,秉持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人才培养定位,实施知识面宽厚、专业基础扎实的培养方案,拥有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着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专业素质和科技创新意识,为国家及省级交通部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咨询机构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和运营单位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着眼于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人才需求,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需要的高级管理与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03 核心课程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轨道交通资产管理与经营、列车运行计算与设计、城市客运管理、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市郊运输技术等。

04 升学就业

毕业生可在城建、市政工程、规划设计、城轨、地铁、轨道交通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咨询、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

05 升学就业情况表

3.交通运输(智能运输工程)

01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国家一级学科以及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城市交通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产学研基地,实施科教融合,创建教学实践平台,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智能运输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制定产学研保研制度,与企业结合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02 培养目标

以适应交通运输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所需基础理论和工程素质教育为重点,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公民意识、健全人格、丰富个性和国际化视野,具有综合交通运输背景,具有良好人文、科学与工程素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参观公路所实验室设备与系统

03 核心课程

人工智能基础及应用、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智能运输感知技术、智能运输系统设计与集成、交通运输控制与优化、计算智能基础、交通大数据与分布式计算技术、交通安全工程、运输组织学等。

北京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实习

04 升学就业

毕业生可在铁道运输以及道路交通领域的国有交通运输企业、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设计研究院、智能交通建设和咨询公司等单位工作,也可毕业后继续深造,进入国内外知名交通专业高校或本校攻读研究生。

05 升学就业情况表

4.交通运输(高速铁路客运组织与服务)

01 专业特色

顺应我国高铁发展的迫切需求,结合高铁“走出去”国家战略,依托百年运输专业优势、雄厚的办学基础和优秀的教学与实践师资队伍,自2015年起开设的国内第一个本科“高速铁路客运组织与服务”专业方向。专业特点是铁路为本、高铁特色,应用先进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强化校企联合的导师制培养,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满足我国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高速铁路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巨大需求,培养高速铁路路网规划设计、运力资源配置、产品设计与营销、运输组织与服务管理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

03 核心课程

高速铁路技术基础、铁路行车组织、铁路站场与枢纽、高速铁路运营管理、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等理论课程,以及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计、铁路运输综合实验、高速铁路方向认知实习、高速铁路客运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

04 升学就业

学生毕业后,可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及各铁路局集团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各规划设计院、高速铁路公司及与高速铁路相关的国际化企业等单位就业。

05 升学就业情况表

5.交通运输(民航运输)

01 专业特色

本专业建设顺应中国民航运输快速发展,对民航运输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有助于学校完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体系。专业特点是运用综合运输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建设交通运输(民航运输)专业方向,强调铁路、公路、民航专业方向间的交叉和融合,形成陆路与空中交通立体化的综合运输学科体系。

机场参观

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交通运输领域,面向多种运输方式,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背景,在加强交通运输专业共性基础理论和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以机场规划与设计、机场运行管理、航空公司运行管理、空中交通管理、民航客货运输的基础理论和工程素质教育为重点,适应民航运输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运输基础知识、从事民航运输专业领域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观南航

03 核心课程

机场运行管理、机场规划与设计、民航客货运输、航空公司运行管理、空中交通管理基础、民航概论、飞行原理、航空运输经济学、航空运输市场营销学、航空法规、航空公司收益管理、航空安全工程与管理、航空运输管理、机场群及协同管理等。

南航大兴货站参观

04 升学就业

学生毕业后,可在涉及民航运输业务的民航机场(通用机场)、航空公司、空中交通管理局和科研单位从事技术、管理及研究工作。本专业与美国安伯瑞德航空航天大学(Embry- ,简称ERAU)签署了3.5+1+1本硕连读项目合作协议。2021年7月首届学生将毕业,目前已确定的深造率(考研和出国)已超60%。

6.交通工程

01 专业特色

本专业始建于1985年,2007年和2019年分别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建设基础雄厚。所依托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第四次学科评估并列第3,上海软科排名蝉联世界第一。本专业持续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实施学业导师计划,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交通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形成了鲜明的城市交通、智慧交通特色优势。

实习

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满足我国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巨大需求,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备承担交通工程项目能力和引领行业发展潜质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实习

03 核心课程

交通工程导论、交通系统分析与应用、交通规划、道路工程、交通流理论、交通管理与控制、城市公共交通、交通设计、交通运输设备、交通运输经济学、交通安全工程等。

实习

04 升学就业

毕业生可在交通运输行业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等国家机关,互联网、大数据等交通高新技术企业,从事交通规划、设计、管理、运营以及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05 升学就业情况表

7.物流工程

01 专业特色

物流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依托我校知名的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学科优势与特色,历经数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物流工程专业紧密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着力培养物流与供应链工程方向的精英人才和稀缺人才,涵盖物流与交通、物流与供应链工程、智慧物流、物流大数据、物流规划设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经济分析、物流运营管理等前沿方向。

红旗轿车厂生产实习

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满足全球和我国信息社会时代对智慧物流和供应链、物流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巨大需求,培养具有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和工程思维,掌握坚实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以及具有团队精神和坚强意志的物流与供应链工程领域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

首届国际供应链大赛获特等奖

03 核心课程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现代物流信息化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节点设计、物流服务运作管理、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经济分析、物流工程、管理运筹学、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运输组织学。

学生欧洲国际交流

04 升学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广泛,可到政府的物流管理部门,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以及大型工业企业、现代制造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大型商贸企业以及新兴技术企业的物流、采购或供应链管理部门工作,也可到规划院、设计院、研究院、银行等从事物流规划、设计、研究与评估工作。

05 升学就业情况表

8.电子商务

01 专业特色

本专业始建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获批建设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美国top30名校留学,也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面向“互联网+交通运输”领域人才需求,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交通部大数据实验室,坚持“思想品德优秀、基础知识宽厚、专业技能突出、融合贯通创新”的理念,培养能够从事互联网与运输服务领域产品设计、研发及运营的高级人才。该专业目前拥有专职教师26人,实行一对一的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业指导。

电子商务专业集体受邀参加2019中国电子商务大会

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互联网+交通运输”领域人才需求,培养具有信息技术、商务管理基本理论,熟悉软件开发平台与商务分析工具,掌握数据分析、产品设计、系统开发、智能决策、商务运作管理方法和技术,能够从事互联网与运输服务领域产品设计、研发及运营的高级人才。

与行业专家面对面

03 核心课程

交通出行行为与服务、运输电子商务、营销管理、数字经济、管理运筹学、商务智能、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I、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II、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III。

场场爆满的企业家讲座

04 升学就业

毕业生可在互联网、金融、IT、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交通运输等行业从事相关领域的产品设计、系统研发、数据分析、商务运营等方面工作。就业面宽,专业适应性强,契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05 升学就业情况表

交通运输(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介绍

01 项目介绍

本专业采取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由北京交通大学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共同创办和建设香港大学交通运输博士,是北京地区高校中第一个被教育部批准的“交通运输”专业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外综函[2017]5号】。

该项目由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球环境学院合作举办。项目合作方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of )属世界排名领先、极具世界影响力的优质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成立于1842年,是荷兰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专业涉及范围最广、最具有综合性的理工大学,其专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工程科学领域,被誉为“欧洲的麻省理工”,在2020-2021年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位居世界第57位。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球环境学院(Civil and )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研究实力领先的学院,在2020-2021年QS世界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排名中位列世界第3,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研究声誉。

合作办学学生参加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

02 培养目标

坚持“国际化、宽口径、厚基础、重研究、有特色、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专业工程领域国际化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质,拥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具备主动与终身学习能力、辨析与创新创业能力、跨文化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国际化环境适应能力,熟悉中国交通运输特点、了解国际标准规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系统,能够从事交通运输专业领域的分析、规划、设计、运营与管理,具有良好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拔尖人才,并为人才的国际化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合作办学学生志愿服务-第六届国际铁路研讨会

03 项目特色

04 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管理运筹学、道路工程和选线设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营与规划、交通规划、交通网络分析与设计、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组织、交通工程、智能交通系统、交通安全工程、交通运输经济学、交通港站与枢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本专业三分之一以上的课程和核心课程由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师负责,且前两年全英文专业课均配有中方合作教师跟踪辅导,渐进式实现全英文教学。

05 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学生前3年在北京交通大学全日制学习,第4年将有1-6个月的时间赴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学习。学生完成全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以及毕业设计,成绩合格获北京交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和毕业证书,同时获得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学习经历证明。

06 学习费用与管理规定

(1)国内费用:

学费:5万元人民币/学年。

住宿费:学校统一安排,根据住宿条件不同,750-1200元人民币/学年。

(2)管理规定

学生录取后即获得北京交通大学学籍。学生如达不到北京交通大学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学习要求,按照双边学校的规章制度处理。

07 入学条件

(1)为确保学生适应全英文授课方式,考生应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原则上要求英语单科高考成绩较高,请非英语语种考生慎报;

(2)录取至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考生入学后不得转入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3)色盲考生不能报考。

08 升学就业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将接收本合作项目中最多60%的满足其硕士入学要求的学生攻读硕士学位。其余毕业生凭借优良的英语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可在国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等机构从事技术、管理等工作。

2021年本项目将迎来首届毕业生,目前已有14名同学成功上研至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国内高等学府。有23名同学拿到多所知名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如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其中申请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19位同学全部拿到该校录取通知书。选择就业的学生在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建筑集团、公务员等公司或岗位上从事技术、管理工作。

欢迎报考北京交大运输学院!

香港理工大学 博士项目,Mark C. Hersam、孙立涛等35人获2021年纳米研究青年科学家奖

近日,《》公布2021年二维材料纳米研究青年科学家奖( Award)获奖名单,共35位杰出青年科学家入选。

该奖项由《》编辑部设立,旨在表彰献身科学事业、潜心钻研学术、长期从事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前沿领域研究并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青年科学家,每年授予最多45位年龄不超过45岁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

2021年二维材料纳米研究青年科学家奖(NR45)的获奖者如下:

刘碧录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副教授

刘碧录目前是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副教授和核心PI。研究兴趣涵盖低维材料的化学和材料科学,重点是碳纳米结构、二维材料和异质结构。200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材料化学学士学位;2012年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IMR)材料科学博士学位;2012-2016年在南加州大学(USC)担任博士后研究助理和研究助理教授;2016年至今任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副教授。发表了约100篇高质量的SCI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10,000次,H指数为45。2017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张广宇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广宇于1999年获得山东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2002-2003年在弗朗合费研究所访问,2004-2008年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2008年起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成立课题组,开展低维材料和器件方面的研究,目前担任课题组长、纳米实验室主任、北京凝聚态国家科学中心副主任。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在, , , , PNAS, , Nano , JACS, ACS Nano, Small, PRB, APL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总引用次数>4000次。付磊武汉大学教授

付磊,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06年-2007年在美国Los 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2007年至2011年任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副研究员,而后加入武汉大学,以电子信息、能源领域的应用需求为导向,着力研究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及其异质结的可控生长、组装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武汉市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发表SCI论文160余篇,影响因子10.0以上的70余篇,包括Nat. Mater.1篇、Nat. .3篇、Adv. Mater.16篇、J. Am. Chem. Soc.6篇、Angew. Chem. Int. Ed.1篇、Acc. Chem. Res.2篇、Chem. Rev.1篇、Chem3篇。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员

为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纳米材料科学中心的资深研究员,并且是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系和中心的联合教师。200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纳米材料科学中心担任博士后助理,2008年成为研究员,研究重点为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加工。

孙立涛东南大学教授

孙立涛,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院长,国家杰青、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目前兼任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FEI纳皮米中心主任。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2005-2008年于德国美茵茨大学( of Mainz)做 ,2009-2010年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 of )做访问教授,2008年加入东南大学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被聘为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焦丽颖

清华大学副教授

焦丽颖:1999-2003山东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2008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08-2012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2012年至今任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低维半导体材料的可控合成、结构表征、物性测量及其在纳电子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新型能源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优化。2013年获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

周树云

清华大学教授

周树云2002年从清华物理系毕业后到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在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先后以博士后和项目科学家的身份工作四年。2012年回到母校清华大学,成为中国物理学界最年轻的女科学家之一。

Goki Eda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

Goki Eda,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聚焦电子和光子器件物理学的二维材料的研究。2006年获伍斯特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罗格斯大学( )博士学位。曾是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国际研究员,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工作。2011年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物理和化学助理教授,成为先进2D材料中心(CA2DM)的一员,2019年升为副教授。多次获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NRF)研究资助,并获得许多奖项,包括新加坡国家科学院(SNAS)青年科学家奖和大学青年研究员奖。

Chen Wei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Chen Wei,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和物理系教授。2001年获南京大学化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与有机材料、石墨烯、2D材料分子表面工程相关的基础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理论,以及在能源与环境应用中的表面控制纳米催化技术。

-Gomez

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终身科学家

-Gomez探索了新颖的2D材料香港理工大学 博士项目,并研究了它们的机械、电和光学特性,特别是对这些材料在纳米机械和光电设备中的应用,是国际同行评论期刊和6个书籍章节中140篇文章的作者。于2017年获得了ERC起始资金,并于2020年受邀成为国际先进材料协会(IAAM)的会员,连续三年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选为2017年西班牙十大杰出人才之一。他还获得了西班牙皇家物理学会的青年研究奖(实验物理学)(2016年)。

高力波

南京大学教授

高力波于2015年加盟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作为独立课题组负责人成立二维材料制备实验室。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师承成会明院士、任文才研究员;2011-2015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石墨烯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入选第十一批“青年项目”,博士期间获得2015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累计发表32篇论文,同时授权了7项中国专利和2项美国专利。

张俊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张俊现任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半导体声子物理与器件课题组组长。200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物理系,2010年获中科院半导体所博士学位,之后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加入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目前主要从事低维量子材料中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6的文章40多篇,包括1篇(封面)、2篇 、1篇 、7篇Nano 、9篇ACS Nano;撰写英文专著1章;授权专利4项。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和担任专题主席,目前为美国物理学会(APS)、美国光学协会(OSA)和美国化学学会(ACS)的会员,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张铮

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

张铮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获材料物理与化学学士学位,2015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并于2013年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学。曾在2018年12月作为“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的第五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二维原子晶体材料;2.纳电子与光电器件器件;3.低维纳米材料能量转换器件。在 , , , ACS Nano等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被引用次数超过2500。

周鹏

复旦大学教授

周鹏,复旦大学物理学博士,微纳电子器件研究所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二维层状半导体电子器件与特性研究与下一代CMOS兼容非易失存储器研究。2020年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01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8年获得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18年获得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称号,2016年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称号,2013年获得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称号,曾获得复旦大学卓学人才称号。在 , , and Nano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刘渊

湖南大学教授

刘渊,湖南大学物理微电子学院教授,2010年在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15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7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博士后,2017年9月进入湖南大学物理微电子学院。主要从事半导体微纳电子器件设计、制造、加工、测量与小规模逻辑电路集成的工作。迄今共发表SCI论文70余篇,总引用为9000余次,多篇论文入选高被引论文或热点论文。

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

Chai Yang为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香港物理学会副会长,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IEEE ED / SSC香港分会会长(2017-2019年)。曾获得RGC早期职业奖(2015年),IOP半导体科学技术早期研究奖(2017年),2018/19年度杰出成就学院奖,ICON 2DMAT青年科学家奖(2019年)和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奖-学术研究类(2019年)。在, , , 等期刊上发表100余篇论文。目前研究兴趣为用于电子器件应用的低维材料。

宫勇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宫勇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本科学士学位;2011.08-2015.12在美国莱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二维材料及其异质结构;2016.03-2017.05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Yi Cui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二维材料的性质调控以及新能源材料等。最近5年,在材料学相关领域以第一作者、并列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顶级期刊20篇,包括 , , ,Nano 等。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共60篇左右,包括, 等。引用次数超过4000次,H指数28,成果多次被, 、 等著名杂志专题报道。申请美国专利2项,并多次受邀为 , , , Nano 等杂志审稿。

彭波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彭波,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0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0-2013年、2014-2015年分别在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研究员。他的研究集中在自旋电子学与谷电子学的二维铁磁材料上,近五年在 , PRL, Nano , and ACS Nano等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廖蕾

湖南大学教授

廖蕾,湖南大学物理微电子学院教授,2009年在武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半导体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截止目前发表200多篇论文,包括、 .、 .、Adv. Mater.、Nano Lett.和IEEE EDL/TED等期刊,总他引次数超过10000次,H指数65。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JQ项目,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培育项目,面上项目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等。作为科研骨干参加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重大专项。

肖湘衡

武汉大学教授

肖湘衡,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离子注入法制备金属和半导体纳米材料与改性研究;新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纳米颗粒等离子体与半导体耦合发光及光催化研究;抗辐照材料。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香港合作“香江学者”,珞珈青年学者,第14届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第16届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珞珈特聘教授,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

胡伟达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胡伟达于2001年和2004年分别获得武汉科技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撰写、合著150余篇论文和会议报告,引用总数为10,000,H指数为53。

南加州大学副教授

Wang Han于2014年加入南加州大学(USC),目前为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2007年获得剑桥大学电气和信息科学学位,2013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13-2014年于IBM T.J. 研究中心的纳米科学与技术小组任职。研究兴趣包括基于用于计算、通信和传感应用的新兴纳米材料在电子和光子技术的基础研究和设备创新。曾荣获IEEE纳米技术委员会早期职业奖,陆军研究办公室青年研究人员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职业奖等多个奖项。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助理教授

Wang Chuan为华盛顿大学电气和系统工程系助理教授。在加入华盛顿大学之前,于2013-2018年担任密歇根州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助理教授;2011年博士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电气工程系,2011-2013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担任博士后学者。研究兴趣包括可拉伸电子学和用于显示、传感的印刷电子学,能量收集应用以及二维半导体纳米电子学和光电子学。发表67篇期刊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6,000次,H指数为39。

倪振华

东南大学教授

倪振华,东南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2003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同时获得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第二专业本科学位。2007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2007-201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于2009年获得英国政府“ Award”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Andre Geim教授(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研究组做访问学者。2010年加入东南大学物理学院。2011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12年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支持计划资助。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5年受聘为东南大学青年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二维层状材料(石墨烯、二硫化钼、黑磷等)的光学与光电性能,发表SCI论文140余篇,SCI他引9000余次,H-指数=43,授权专利13项。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 以及 in 编委,《中国光学》青年编委。

Gao Weibo

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

Gao Wei-bo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为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 研究兴趣为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2D材料物理学。2010年获欧盟玛丽居里奖学金,2014年获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资助,2017年获得新加坡35岁以下创新者-亚洲和青年科学家奖。

Lu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副教授

Lu 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学士学位,康奈尔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博士学位。目前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纳米机电系统(NEMS)实验室负责人,研究兴趣包括MEMS / NEMS传感器和执行器,纳米制造技术,可再生能源收集,生物医学新型设备以及2D材料和设备。

张青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

张青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分别于2005年和2010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1-2016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并于2016年加入北京大学担任首席研究员。研究兴趣为新兴低维半导体(包括TMD,钙钛矿等)的光谱学和光子器件,曾获得中国化学学会颁发的2018年第三届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新锐奖。

张凯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张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4年、2007年在湖北大学分别获得物理学学士和材料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历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研工作,2015年入职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长期致力于窄带隙二维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研究兴趣集中在黑磷等窄带隙二维材料的可控生长及其红外、太赫兹激光与探测器件的应用突破。迄今在 、 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论文他引1500余次;申请国际PCT和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近年来在国际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或分会主席30余次。主要研究领域为二维材料生长(氮化硼、黑磷等)与新型微纳光电子器件(红外、太赫兹激光与探测器等)。

Mark C.

西北大学教授

Mark C. 为西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教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兴趣包括纳米材料,扫描探针显微镜,纳米电子设备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获得包括总统科学家和工程师职业早期奖,当选材料研究学会会员,麦克阿瑟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Yu

成均馆大学教授

Woo Jong Yu 于2007年获得韩国成均馆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士学位, 2011年获得成均馆大学先进纳米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2011-2013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化学做博士后,之后加入成均馆大学担任教授。

吴翟

郑州大学

吴翟,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副教授(校直聘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博士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2014年赴香港大学化学系任咏华院士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到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任教至今,2016年被直聘为教授。近年来一直在从事低维纳米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其中包含“ESI高被引论文”9篇,引用超3700余次,H指数为36;申请发明专利14项。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和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等科研项目,荣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李德慧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李德慧,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3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随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以来,一直从事于低维半导体纳米结构的光学以及光电子学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在, , , Nano , ACS Nano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篇。

王功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

王功名于2013年获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博士学位,2013-2016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之后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担任教授。研究重点为用于能源转换和存储的化学工程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制造。课题组尝试用简单的化学原理,尝试合成出美妙的纳米材料,通过设计,探索微观世界;用化学家的手,发现美妙的化学,并将应用在有机催化、电催化、光催化等领域。

Lei

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

Lei 于2011年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集中在低维材料和结构的纳米光子学,特别是在纳米级上增强了等离激元的光-质相互作用以及在光收集和转换,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中的应用。与他人合著144本著作,发表了80多次邀请演讲,其著作共获得5450次引用,H指数为43。

徐宇曦

西湖大学研究员

徐宇曦,西湖大学工学院低维功能材料与器件实验室负责人,200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香港理工大学 博士项目,Mark C. Hersam、孙立涛等35人获2021年纳米研究青年科学家奖,获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加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博导,2019年加入西湖大学工学院,任研究员/博导(独立PI)。其课题组主要致力于新型高分子和石墨烯等低维功能材料的化学制备、可控组装复合及其在能源、环境、催化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Nat. .、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Nano Lett.、ACS Nano、Adv. Funct. Mater.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拓展了石墨烯功能化与组装、三维石墨烯宏观材料、二维功能高分子等研究方向美国top30名校留学,在国际上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论文被、等刊物他引一万多次,其中单篇最高他引3000多次,入选过去十年中国被引用次数最高的十篇论文,14篇论文被ESI数据库收录为高被引论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的法学博士,去马来西亚读法学博士

去马来西亚读法学博士怎么样?马来西亚法学博士就业马来西亚法学专业学校推荐其中,马来西亚英迪大学法律专业属于英国学分转移课程。马来西亚读法学博士申请条件马来西亚博士留学课程为三年制,每年学费,生活费约为5万人民币。以上是去马来西亚读法学博士及其相关内容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香港理工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项目讲解

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已经走过八十多年应用型教育的历史。除了BBA(工商管理学士)、MBA(工商管理硕士)、DBA(工商管理博士)、DFinTech(金融科技博士)和多个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之外,还有MPhil(哲学硕士)和PhD(哲学博士)研究生课程。

香港计算机博士申请,博士申请 | 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系魏颖教授招收迁移学习方向全奖博士生

,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八所高等院校之一,为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京港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成员高校。魏颖博士现为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博士,香港理工大学招全奖博士/研究助理/博士后研究员

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系招收智慧消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研究助理、博士后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系现招收智慧消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研究助理、以及博士后研究员。

香港大学博士申请要求,2019年香港大学本科申请要求/入学条件

新通解读香港大学本科入学条件申请技巧:达到香港大学本科申请要求,并被学校青睐的学生还须通过港校面试关。一键测试2019香港大学录取率>>我是高考应届毕业生,测试香港大学录取率咨询2019香港大学本科申请要求/入学条件如果你想申请香港大学的本科,赶紧来咨询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