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简单的寒暄
前些日子香港非常冷,连续几天最高温度不超过十度,南方的冷与北方不同,虽在零度以上,但是湿冷,寒风裹挟着湿湿的水汽,穿透骨头,一直冷到血液里。
而把所有能穿的保暖衣物都穿上的我,不管是在家里、图书馆还是在地铁上依然瑟瑟发抖。很奇怪,即使冷的要命,我的脑海中没有浮现去商场里买一件厚衣服御寒的想法,一刻都没有。
假如有购物需要都不想去商场的话,那么我平常的逛街频率就不难想象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去楼下的万宁,屈臣氏买一些日用品都需要计划很久,一日复一日的拖延,最终在无法再推迟的某一天晚上,赶在万宁打烊之前,把所有东西都迅速买齐,企图一劳永逸。
你能想象吗?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QS100名校留学,没有养家糊口的生活负担,住在“购物天堂”般的城市里,却对“买”这个让所有中国女人血液沸腾的词失去兴趣,我应该不是发烧就是被拖进某个传销组织洗脑一周吧。
这就好比你已经站在纳斯达克,却对公司上市失去兴趣,或者跻身美国参议院众议员国会,却对权力失去兴趣;又或者你已经站在香喷喷的刚烤好的面包面前,突然发现自己其实不饿…….那些年的朝思暮想,现在却已意兴阑珊。
其实六个月之前,我也没有想到这件事会发生在我身上。六个月之后,什么都没有变,我只是来香港念了个书。
许多时候,我在思考,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我究竟学到了什么?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分享给你们。
社交篇:扩展你对朋友的定义
读研究生这段时间,我交了很多朋友,这是我首先想要和你们分享的事。
仔细思考一下,你们把怎样的人定义为“朋友”? 是朝夕相处的同学,是邻家一起长大的伙伴,亦或者是自己在学生组织的部员、“领导”,你会不会把只见过一次面的人称为朋友?你会和他们聊什么?
其实香港中文硕士读几年,在大学甚至更早,我的交友圈很窄,大约也就是自己的室友,班级的同学,中学时期的伙伴,我们都是从朝夕相处而慢慢成为朋友。而在这里,“朋友”的定义远不局限于此,我的很多朋友是一起参加活动认识的,因为各自的背景天南海北,我们往往会从“你来自哪个国家”开始,分享各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饮食习惯,政治生态,节日气氛…….所有一切,都可以作为聊天的内容,不停的交换意见,交流看法,增长见识,顺便……提高口语。
我尤其想跟你们聊一聊我的一个朋友。
他的名字是杜朗格(音译)来自斯里兰卡,巧克力颜色的皮肤和浓密的黑色卷发使得他在人群中非常有辨识度。他非常聪明,涉猎广泛,而且有自己的想法,再加上为人随和,幽默,所以他朋友很多,堪称社交小明星。有些时候,他只是简单的表达一些看法,却总能带给我一些思考,我们聊天的时候,他问过我好多次我对于未来的打算,我总是说“我爸妈希望我….,我姐姐建议我…我身边很多人都想……”,后来他看着我的眼睛真诚的反问我“那你呢?”“你的真实想法是什么?”那一瞬间我有些被问住了,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此后在我自己需要做一些决定的时候,我都会不断的问自己,这是不是我的真实想法。毕竟,对自己真诚才能对别人坦诚。
我跟杜朗格并不经常见面,偶尔在社交网站上聊天,我们曾经花费一个下午“辩论”人工智能,也曾一起参加狂欢派对,这种友谊非常纯粹,直接,温暖,对我来说既新奇又珍贵。
(图:与杜朗格合影)
视野篇: 以前想找份好工作,现在想改变世界
来香港念书之前我只想找份好工作,现在我想改变世界。
根据我的观察,一个人思想的改变更多时候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毕竟经历刻骨铭心惊天动地的大事的概率不高。试想一下,把你放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里,你可以经常聆听大师的讲座,每天学习国际前沿理论,更新观察世界的角度,与优秀的伙伴并肩,你猜你的思维会不会转变。
研究生期间我修读了很多有意思的课,比如:危机公关,一个学期的课程竟让我在看微博时会养成思考这个明星的公关哪里不好,如果是我应该怎么办的条件反射;再比如公共政策中的道德与伦理,听起来很艰涩难懂,研究政府权力的边界与人权,但其实也是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的议题,比如政府应不应该禁止“安乐死”,“同性恋婚姻应不应该合法化”“性别不平等”如何解决…….每一门课或者为我开启新世界的大门,或者在原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让我觉得 “学习好玩”。
很多时候,我会跟随老师或者讲演者的思路,思考我能做些什么,比如学校里曾有一个放映会,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出资拍摄的关于海洋污染的记录片,制片人亲临现场与我们共同探讨保护海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而像这样的活动,几乎每天都有。在如此浓厚的氛围中,当诸如饥饿,极端贫困,全球气候变暖,性别歧视,人权与不平等等议题摆在你面前时,当有人为你指引方向,告诉你有一些实习机或者志愿者活动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福祉绝非空谈,而真真切切成了我的心愿。
(图:The Ocean 放映会)
厨艺:没有学会做饭的留学生不足以谈人生
我曾看过很多文章讲留学生一出国留学十有八九都变成下厨高手,那个时候其实我是半信半疑的。因为在来香港之前,我做的最好的菜大概就是煮泡面了,而且还不知道应该在什么时间放鸡蛋。
去年由于吃不习惯南方所有的饭菜都是甜甜的,我开始尝试着自己下厨做菜,而且第一次下厨竟然选择了看似无比简单实际颇有难度的煎鸡排,我把从超市买来的一大块鸡排直接放在热油上用大火煎,结果足足煎了一个小时,皮已经黑到糊,里面还血肉可见。满头大汗手忙脚乱的我当时发誓再也不做菜了。
然而为了生存,我不得不自废誓言,继续硬着头皮进厨房,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做菜是我与厨房的一场战争,而且还是厨房先动的手。
“量变”到“质变”的原理果然是科学的,说不清从哪一刻起,我的任督二脉突然被打通了,红烧排骨,煎牛排,可乐鸡翅,醋溜娃娃菜这些竟然都成了我的拿手菜!周末时候,当我扎进厨房一个小时香港中文硕士读几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我究竟学到了什么?,端出四道热气腾腾的美味菜肴时,真的感慨人生奇妙,造化弄人,年轻人永远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图:港中大活动)
总结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讲到读书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最高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留学深造,已有此三境界,从 “独上高楼” 到 “衣带渐宽” 再到 “蓦然回首”,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也是心态的转变。
其实这半年学到的还有很多很多,篇幅有限,至此停笔。至于语言能力的提高,是老生常谈了,仙仙酱不想再多费笔墨。
(图:参访俄罗斯领事馆)
后记
研究政治领域人的“通病”是批判性思维,凡事只讲利不讲弊总是认为不够客观。若你们想对留学生的艰难心酸也一并了解的话,告诉我。最后,感谢阅读。
仙仙酱Arya:
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在读
一个不爱甜食爱读书 不爱懒惰爱运动的精致猪猪女孩
去香港读硕士要多少钱,去香港读法学硕士LLM,能选哪些学校和专业?
攻读法学硕士LLM成为了很多打算走法律行业学生的选择之一,通过LLM可以在短期内密集地学习知识和得到职业训练,使人际网络更容易链接,增加工作机会,提升个人职场竞争力。
香港一直以来都以较低的学费、值得信赖的学术水平,和相似的文化环境等因素吸引着大量的法学生前去深造,近年来去香港读法学专业的同学也越来越多。
因此,LLM一直是留学申请热门专业之一,历年都是申请人数多,要求相对较高。并且香港院校开设法学硕士的学校非常少,仅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三所高校开设。
这次,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香港的法律硕士LLM。
跟英国、美国LLM课程一样,香港法学体系也是普通法,但港大、港中文也有开设 Law和 Law。
选择香港LLM优势主要有:香港法律市场与大陆市场联系紧密,并且香港法律市场成熟,是很多律所在亚太地区的总部,选择范围广,职业发展前景广。有一些英国和美国还有澳洲的LLM毕业生,也会在香港先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大陆发展,一是香港的法律工作薪资更好,二是有工作经验的律师,在大陆律所薪资要高不少。
再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在香港读LLM费用低,一年单学费为12-16万人民币,加上生活费,大多一年下来20-25万就可以搞定。此外,对比英国美国的文化差异,香港适应起来更容易。最后离家近英国G5院校留学,这个也是很大的优势。
香港院校LLM开设情况
香港只有三所大学开设法学院,港大的法学院历史最悠久去香港读硕士要多少钱,去香港读法学硕士LLM,能选哪些学校和专业?,成立于1969年,是香港第一个开设法学专业的学校,也是亚太地区最负盛名的法学院之一。港中文的法学院最年轻,2006年成立。但在师资方面,港中文发展很好,综合排名也比香港城大靠前,所以总体法学院的排名为:港大>港中文>港城大。
1.港大法学院
香港大学法学院( of Law)成立于1969年,是香港第一个开设法学专业的学校,也是亚太地区最负盛名的法学院之一。
详细信息:
开设项目:
of Laws
of Laws in and
of Laws in and Law
of Laws in Law
of Laws in Human
of Laws in and Law
of Laws in and
of Laws in and Law
2.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
CUHK法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香港最年轻,也是发展最快的法学院,凭借其完备的教育体系,优良的教学质量,香港中文大学的法学院很快跃居香港,内地和整个亚太地区的法学院之前列。对于很多计划去香港留学读法律类专业的人来说,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是个不错的选择。
开设项目:
of Laws in Law
of Laws in Law
of Laws in and Law
of Laws in Law
of Laws in Legal in Laws
3.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建立于1987年,学术历史相比港中文要长得多,也是热门的申请院校去香港读硕士要多少钱,已成为亚太地区最优秀的法学院之一。
开设项目:
1. of law
and Law
Law
Law
and Law
and Law
2. of Laws in and
申请建议
三个学校的企业金融法向来是申请热门方向,其次最受欢迎的是方向,因为在对未来从事什么领域还不明确的情况下,同学们可以随意在开设的方向选课,自由度较高。由于香港LLM申请人数多,竞争大,因此一定要尽早提交申请。
香港的LLM申请人基本上以内地高校毕业生为主,985院校及五院四系的毕业生明显更受港校欢迎。学校列出的只是最低的录取要求,是基本的门槛,并不能保证录取。实际上,这几年只可能越来越卷。
另外,近年来香港留学门槛涨得最快的专业一定是法学。
一方面,香港开设LLM的院校严重断档,只有港大、港中文和城大三所,总体招生规模不超过1000人。表面上来看,港城的学校档次要低一档,可以作为保底。但实际上,港城的招生策略向来是“用学生本科背景给自己抬咖”,所以实际的录取条件拉不开多少差距。
除了学校断档,专业设置也断档。法学可不存在“泛法”专业,也没有所谓的边缘性专业方向,因此招生人数有限。
另一方面,英国LLM门槛也高,对申请人数分流上作用不大。五院双非在英国是被归入普通双非档的。90分申UCL也够呛,88分申爱大、KCL够很难,所以,这些学生当中一大部分都会选择香港。
内容综合自网络。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和原载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