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港府推出了重磅的“抢人才”计划后,相关新闻、微信推送、某红书的攻略从四面八方袭来。这样铺天盖地的宣传,也让我这个小小的留学中介迎来了从业历史上第一次业务咨询量喷井式增长。但我隐约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气质。
我2012年刚开始做留学中介的时候,港校硕士在内地的口碑非常好。而那时候,三大也没有现在那么多硕士课程。能进三大的难度不小,即使是985高校毕业生也不是轻易能来的。申请港硕,并不是现在很多人刻板印象里找个留学中介、准备好文书材料,自己当甩手掌柜就行了。
我还记得,我头几年做的学生里,申请港校的学生都来自内地的名校。诸如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或者是海外名校,如 、 of 等。这一批学生,虽然他们也找留学中介帮忙申请,但给我的感觉是很认真踏实,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不会好高骛远,也不会妄自菲薄,有着较为客观的自我评价。最终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都收到了满意的offer。可以说,在我做港校留学中介的头几年,虽然申请难度不小,但好在学生普遍素质高,配合度好。整体的录取结果非常理想。
这是我做的第一个学生的第一封PS,改了6个版本
过了几年美国藤校留学,来港或者出去读硕士的学生慢慢多了起来,港校也逐步开设了不少新的硕士专业。我手头上的学生素质也逐步开始参差不齐。但好在大家都是虚心向学,是真的想来香港读书深造,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我也逐渐感觉到外界对香港授课硕士质量的风评开始有所下降。
到后来环境突如其来,让港硕市场卷出了新水平、新高度。随着环境逐步接近尾声,我以为香港留学市场能恢复往日的常态。没想到,港府去年重磅推出的“抢人才”政策,彻底打乱了我平淡的留学小中介生意。
满屏的抢人才推送
不知道是因为这次港府史无前例“抢人才”的宣传力度,还是因为内地现在卷出天际;无论是就业、升学还是生育都渴望有一个新的突破口。在一轮又一轮的“香港抢人才”大标题的攻势下,我的香港留学咨询业务迎来了一波小高峰。
但我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是隐隐的担忧。因为,在我看来,找到我咨询的人里面,至少有八成的人恐怕并不是港府的人才。他们来香港读研究生或者是来港的初衷并不是求学深造或者为香港做贡献。而是简单粗暴地为了拿香港身份证、解决在内地就业或升学困难。亦或是为了能带未成年子女来港升学,而自己先读个港硕等等。我截图一张聊天记录给大家仔细品品。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段对话心里是什么感受?我是当场被震惊到哑口无言。对方的教育背景是某大专毕业,无英语成绩,估计也考不下来。来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拿香港身份证,还要找人代读,而且要学费便宜好毕业。
这类背景的咨询者我已经接触了无数个。他们普遍认为现在香港缺人,港府广开门路引进内地“人才”,他们就可以找个留学中介咨询香港留学,给钱就读港硕,在香港留下来。一张“香港身份证”似乎就能让他们实现一夜逆袭,在朋友圈里“光宗耀祖”。
还有一类是已经内地研究生毕业,但现在就业形势严峻,所以想来香港读博士!不好意思,我无意冒犯这类同学,但香港读博士又不是“垃圾回收站”。在内地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却可以轻松来港读博士,高薪又体面?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为了能带未成年子女来港升学而特意自己先来港读研的宝妈们。这类宝妈们最关心的就是毕业后签证续签的问题。问我做不做签证中介或者介绍这类中介给她们认识。这种情况下,我都会告知她们提供虚假文件记录给入境处骗取签证是违法行为。我是不会做任何涉嫌违法的事情,也不认识这些中介。但这一席话似乎并没有动摇她们来港的决心。
其他奇奇怪怪的问题就更多了。比如找我开香港银行账户的(我又不开银行,怎么给你开户口)。问我有没有渠道在香港给安排工作(我又不是猎头,哪里有这个能力)。而真正符合港府“抢人才”政策范围的咨询者少之又少。
香港近年来移民走了不少人,我身边也陆续有朋友同事移民。我非常理解与认同港府大力吸引人才的政策。但我也深深地担忧咨询香港留学,干了10年留学中介,港府抢人才后,来找我咨询的人变味了,究竟吸引来的是什么样的“人才”?那些稀罕你一张香港身份证的人,真的是人才吗?最后会变成黑中介横行,花钱买续签吗?如果是这样子,那么我们这些勤勤恳恳在香港工作服务了7年,熬了7年“移民监”的众多港漂们,又算什么呢?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篇写杨紫琼获奖的小哥,就以这个封面作为结尾吧。
#大湾区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