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硕士MA China
入学要求
专业:香港大学中国发展研究硕士
学术要求: 任何学科的学士学位。
语言要求: 雅思总分6.0,单项不低于5.5;托福总分 80。
GMAT/GRE: 无。
院校介绍
香港大学(The of Hong Kong),简称 “港大”(HKU),是中国香港的一所国际化公立研究型大学,有亚洲“常春藤”之称 。校训为 “明德格物” ,对应拉丁文为 Et 。
香港大学是香港第一所大学,由1887年成立的香港西医书院及香港官立技术专科学校合并而成,于1911年在香港岛正式创立;
香港大学自创校以来始终采用英语教学,其学术研究多可与欧美无缝对接、良性互动,也得益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医学、商科、人文、政法等领域见长的香港大学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界一面独特的旗帜,享誉亚洲乃至世界。
大学排名,香港大学排名世界第22,THE大学排名位居世界第30位。
专业介绍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of )成立于1967年,学院由六个核心系所/中心组成:地理系、政治和公共管理系、心理学系、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系、社会学系以及新闻和媒体研究中心。港大的社会科学领域世界顶尖,QS排名第19位。
港大的中国发展研究硕士(MA China ,)很特别,它不像其他大学一般将其设置在发展研究或社会学系所下,而是在社科院的地理系( of )下,同时课程还与社科院下的中国发展研究国际中心( for China )紧密结合。
港大的地理系和发展研究都处于世界顶尖水平,地理QS排名世界第10香港大学公费研究生,香港大学-中国发展研究硕士,亚洲第2,发展研究全球排名第24。
香港大学地理系创立
of of at HKU
香港大学的地理教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15年,当时,地理学还是由文学院其他系的兼职讲师教授,特别是经济学、英语和历史。1931年,地理系正式成立美国top30名校留学,彼时还设在文学院下。
地理系不断发展,一方面学科领域扩大到地质学;另一方面,1988年 C.K. Leung任该系首任华人系系主任,在C.K. Leung、薛顺丰教授和郑志刚教授的带领下,该系在研究生教学方面也愈加成熟,于1992年开设运输研究硕士( of Arts in )、2002年开设中国地区研究硕士,后更名为现在的中国发展研究硕士。
2007年,该系加入港大的社会科学学院,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学术协同和合作。
香港大学地理系教员
Staff of of at HKU
港大地理系目前共有12位全职教师,8位名誉/兼职教师 ,教职团队背景是比较丰富和多元的。
这里主要介绍卢佩莹教授 Becky P Y Loo香港大学公费研究生,以及钱俊希博士Dr Junxi Qian,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多地了解港大地理系的一些研究特色。
卢佩莹( Becky P Y Loo )
Becky PY Loo,1992年,以一等荣誉获得香港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主修地理,辅修经济学),之后一直在港大继续学术研究,2009年正式成为教授。2017年到2020 年,她担任地理系系主任,也是自1931年该系成立以来的第一位女性系主任。
Becky PY Loo 的核心研究兴趣是可持续交通、未来城市和智能技术。她采用以人为本、以地为本的方法,分析与智慧城市、可持续性、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和发展、以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步行社区和道路安全相关的相关问题,其 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都得到认可。
Becky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的名誉教授和中国教育部授予的长江学者和讲座教授。她被称为“在基础设施、交通和城市转型领域工作的最重要的亚洲学者之一”。此外,在斯坦福大学2019、2020年基于全球学者职业生涯和特定年份的引文文献调查中,Becky是排名世界前2%的科学家。
为表扬她对学术和对社会的杰出贡献,Becky 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 of the Peace,JP)。
钱俊希博士(Dr Junxi Qian)
钱俊希博士作为一位社会和文化地理学家,主要从事地理学、城市研究和文化研究的交叉领域研究。 他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2013年获爱丁堡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 在加入香港大学之前,他曾在新加坡管理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师从Lily Kong教授。
钱博士的研究兴趣包括地方政治、城市公共空间、现代性、宗教、中国的少数民族/边疆和中国近期的城市转型,他出版的大部分作品都涉及这些主题。
书名:Re- the in Post- Urban China
香港研究生一年制含金量高吗,一年制硕士的利与弊:是不是我读研,爸妈高兴?
据说现在海归有60%都是一年制硕士,和我们国家的两三年才毕业完全不同。一年制硕士真的有那么差吗?下面三个角度为大家全方位剖析下一年制硕士。
1.一年制硕士都遭受过怎样的质疑
2.一年制硕士和其他硕士有什么区别
3.怎么辨别硕士的含金量
一年制硕士遭受过怎样的质疑
“读MSc忠告:香港MSc(注:科学硕士, of )甚至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
这篇帖子的出处是寄托家园论坛,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19日,参与讨论的跟帖多达19页,距今已经七年。
寄托论坛是留学信息交流最热门的论坛,有不少有用的资讯,也包括各种各样的经验帖和这种“忠告帖”。
此“忠告帖”的作者叫做“”,香港科技大学09届的学生,读经济学硕士课程。在帖子中,他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陆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不愉快乃至“噩梦”,内陆用人单位在学习时间上对他的质疑,某银行简历筛选系统排斥港校等等。
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读了这个硕士造成的。而写这个帖子是为了告知后人:“这种一年制的培训班绝对对你日后的工作之路害远大于利,来香港读MSc不仅不能给你镀上哪怕一层再假的金,甚至绝对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
对于授课式硕士含金量的讨论几乎是每一个到寄托的新人都会问的问题。其实,不仅是香港地区的留学生,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也有大量的“一年制硕士”,美国的硕士课程也越来越多的项目提供一年制,如金融硕士和法律硕士(LLM)。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也常常遭到用人单位一定程度上的质疑。
事实上,关于读授课式这种一年制硕士究竟值不值得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过。已经是‘月经贴(讨论话题出现频次很高的帖子)’了。
一年制硕士和其他硕士有什么区别
香港和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研究生课程分两大类,一类叫做研究式课程(注: ,RPG),一类叫做授课式课程(注: ,TPG),二者的区别简单讲就是一个以日后从事学术研究为导向,招生人数很少,一个以就业为导向,招生名额比较多,课程也偏实际。
研究式的要两三年,授课式的一般一年到一年半。研究型硕士叫做 of ,哲学硕士一般略写作‘mphil’,而其他的文学硕士( of Arts,MA)、科学硕士( of ,MSc)等等,都是授课式。
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再创新高。无论是香港还是美国和英国,自费留学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修读一年制硕士课程。
然而,在留学生数量“井喷”增长的同时,针对“海归”的优惠政策却开始逐渐缩紧。以留学生服务中心对于留学生落户北京的政策为例,以出入境记录为准,满足“出国留学一年以上(满360天)”条件的留学生方可申请落户。于是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为了凑足360天不能即刻回来。
在简历上最一目了然的就是学习时间的长短,也是“一年制硕士”最容易被质疑的地方。因为即使按照入学时间到毕业典礼来计算,也最多一年半。这还是因为毕业典礼与课程结束时间相隔约半年。
那么,姑且被统称为就读“一年制硕士”的学生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一些内陆985工程学校的研究生,起早贪黑地像头牛一样,上课、作业、考证、论文、项目、实习,而读MSc的同学每天打游戏到凌晨4点,中午才起床?
其实无论在什么学校什么课程,都有认真学习的学生,也都有混日子的学生。因为香港与英美等地的高校时间安排相同,所以都没有内陆的学期时间长。每学期只有13周左右的课程,而内陆高校普遍都有18周或者以上。
如此一来,课程就很紧凑,节奏很快。每门课的老师都会在第一堂课就把整学期的课程安排发下来,具体包括每节课的预备阅读书目,每一次作业、什么时候作课堂报告QS100名校留学,有个人的,也有小组为单位的。一学期上三四门课觉得比在内陆时上七八门课还累。
也正因为如此,人人网上有一条被广泛转发的状态,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同学在考试周用网上流行的“咆哮体”进行的吐槽:自己读研究生了还考试、闭卷考试,还要作报告、写论文,还不止一门课如此,毕业之后还被人说你不就是TPG毕业的吗,不就是花钱买的吗,不就是很容易就申请到的吗,等姐拿到学位证非得供起来,那是姐拿血和汗换来的!
怎么辨别硕士的含金量
用人单位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比较偏向海归,有的也会因一些质量问题有所渲染的报道而对某种类型的硕士“并不买账”。他们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蛮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
首先是从学习时间上衡量,其次就是从写不写论文来衡量,认为写论文的情况比不写论文的情况好像要求要高一些。而就这两方面来说,这与一个国家本身的学术传统有很大的关系,不存在哪一个制度比哪一个制度更好的问题。
如果仅从时间与论文两方面来衡量香港研究生一年制含金量高吗,一年制硕士的利与弊:是不是我读研,爸妈高兴?,那么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无疑应该是很好的,硕士普遍的都是三年,而且全都需要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但事实上我们国家的研究生培养得并不好。
在招聘的时候对人才进行考量,是招聘方必然要进行的活动。但是,招聘负责人或者公司领导真的具有评价一个学位含金量的能力和资格吗?
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如何香港研究生一年制含金量高吗,实际上最终应该是由教授、学者、专家这群人来把握的,外行实际上无法判断和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
因此,有关学位含金量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一个培养过程的问题,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
国内的想法偏传统,认为论文是控制质量的手段,喜欢从结果出发,用一次性的方式来控制整个过程,是本末倒置。国外的课程一般有系统的培养方案和考核,平时的作业、报告等形式也较为多样,当然学校与学校的差异性也存在,也有很糟糕不负责任的教学情况存在。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多样性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写一篇四五万字的论文。有想法和写文章不是一回事。
国内目前的学术型硕士已经开始锐减,而是大力发展专业型即职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由学术型向专业型转型。、
这种改变包括考虑研究生缩短学制。拖三年也不见得有积极作用。有的课程可以进行调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工作。
授课式硕士对应为国内的专业硕士,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它们更需要学生掌握与岗位要求有更多对接的知识或者技能。现在的专业硕士,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向在走的。
最后,小编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