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似乎正在加速蔓延至全球科技行业。
据人力资源机构,Gray&统计,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随着科技高管对经济前景越来越悲观,美国科技行业裁员9587人,为2020年11月以来裁员人数最多的月份。
迄今为止今年共裁员 28207 人,去年同期宣布裁员 10781 人,同比增加了162%。
ONE
马斯克首挥屠刀,巨头纷纷跟进
首当其冲的便是推特。据《纽约时报》报道,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的马斯克,下令推特全公司裁员。
推特安全与信任部门负责人尤尔·罗斯也在推特上确认,裁员大约占公司总人数7500人的一半。
马斯克则发推表示:
“当公司每天损失400万美元的时候,除了裁员别无他法。每个被裁掉的人都得到了3个月的遣散费,这比法律所要求的高出50%。”
当然,马斯克只是打开了这场大裁员的序幕罢了。
据《纽约时报》报道,即将在美国裁员超过一万人,乃该龙头巨企历来最大规模“炒人”行动。
在此之前,Meta上周已宣布将会裁员约1.1万人。
再加上微软、、等企业,据美国裁员信息网站.fyi统计,当地科技业今年已经累计炒掉超过12万人(未计据报拟裁万人)。
除了科技业,美国其他行业公司亦频频“手起刀落”,物流业属另一重灾区,例如货运巨头C.H. 刚宣布将会裁员约1200人。
此外,据《华尔街日报》统计,美国货仓及储存行业自6月以来流失约5万个职位,单计10月份就有2万人惨食“无情鸡”。
TWO
金融业也掀起裁员潮
美国花旗银行等大型国际金融机构本周着手裁员,以应对营收下滑和2023年的黯淡发展前景。
CNBC在9号就有报道,花旗银行本周裁掉约50个交易岗位。
这也不是花旗在最近的首次裁人了,之前投行部门都已经开始“瘦身”了。
日子不好过的也不止花旗,巴克莱银行本周裁掉其投资银行部门和交易部门大约200个岗位。
还有美国摩根士丹利银行同样在酝酿裁员。
据路透社上周报道,摩根士丹利已草拟其亚洲投行业务的裁员名单。
当然,最苦逼的大哥还是瑞士信贷,荣登全球金融机构裁员榜首。
瑞信10月底宣布重组计划,旨在大幅精简引发亏损的投资银行部门,同时收缩交易业务。具体措施包括第四季度裁减2700名全职雇员,到2025年底累计裁员9000人。
玩“钱生钱”的祖师爷们,兜里竟然也没钱了。
THREE
现在反向“润”回国,合适么?
这几天刷社交媒体可以看到不少分享自身经历的华人,比如一直以员工福利和人文关怀著称的, 这几天也开始一板一眼苛求绩效。
开始把劝退提上了日程。
还有留学生表示,还没入职,就直接被撤了offer, 这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鸽子么,飞得真快。
唉…本以为只有国内大厂不好过,原来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这一轮集中裁员,市面上抢工作的竞争者数量飙增,原本5个人竞争的岗位,瞬间变成200人。
一场1V1男人大战,猝不及防就变成了“百人混战”。
还有人精神状态掉线太久
试图用东方魔法打倒西方资本大山。
这种环境下,不免开始人心惶惶了,尤其是之前拿H1B工作签的外国人
更是地狱模式。
H1B签证是美国公司给外籍员工提供工作机会的短期签证。
拿H1B的人遭到裁员有60天宽限期找新老板续命。
但时间到了没续上秒变非法移民。
之后就只剩两条路能选了:
01
改变身份,换个签证。比如换成F学生签,暂时苟在美国,我在读书,你总不能赶人吧?
缺点是,这相当于人生重开了,有人读了4个硕士拿F签都没能留下来。
02
离开美国,回国找工作。确实也有不少实力过硬的人外国人办香港签证怎么办,收到了国内的橄榄枝。
可现在,国内大厂也是3天饿9顿的,没准今天办入职,明天业务调整就需要办离职手续了。
今年这工位一日游的故事,我反正是没少听了。
而且对于拖家带口的人来说,孩子转学回国后不适应怎么办?家属回国后又要怎么安排?
这都是一堆麻烦问题。
FOUR
可能也就香港还在缺人了
全球裁员潮四起的当下,似乎只有香港在说:“都来我这里!我们缺人才。”
上个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宣读了就任以来的首份《施政报告》,其中提出多项“招揽人才”计划。
对比以往的施政报告,不难感受到港府此次抢人的空前力度。
《2022年施政报告》,将“招揽人才”放在了第29—31条的显著位置,其中第29条细分为7项,都是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
例如,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年度配额(无限配额),延长香港大专院校非本地毕业生逗留期限(一年→两年),延长工作签证年期等等。
又如,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
过去一年年薪达港币250万元(约合人民币230万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五年内累积三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可获发为期两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不设人数限额。
未符工作经验要求但最近五年内毕业的百强大学毕业生亦可获发通行证,每年上限10000人。
也就是说,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中科大等学府的毕业生,无需工作经验,就可以申请为期两年的香港通行证。
在香港找到工作后,首次签发的工作签证最长三年,而过去普遍是两年。
居港七年成为永久性居民后,如果此前在香港购买了首套住宅,支付了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还可以按照永久性居民的标准进行退税。
不难看出,诚意满满,但与其说是“抢人”,不如说是“抢人才”。全球百强大学毕业、年薪250万港元、在香港买房外国人办香港签证怎么办,美国大裁员,香港发大财,对多数人来说仍是可望不可即。
特区政府的诚意,也是被逼出来的。
《2022年施政报告》中坦言:过去两年,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人。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人口数据始于1961年,60年来,香港人口总量从300多万增至700多万,只有过两次减少。
一次是2002年年中到2003年年中,人口微降1.3万余人,另一次是疫情以来,已持续两年半剧烈下降。
香港始终是一个既进水又出水的蓄水池英国G5院校留学,钱也如此,人也如此。
所以更关键的问题是,由于疫情等原因,从内地迁往香港的居民大幅减少。关口管制、防疫措施、跨境航班数量,种种因素限制着人员流动。
这也是为什么,伴随着放松入境管制,港府开始大力招揽人才。
特首李家超说,多项新措施下,相信每年可引入35000名人才。
这个目标说实话并不容易,但不应该怀疑香港能不能做到。
或许多数人都忘了,包括香港人自己都忘了,“非典”疫情后,香港经济是如何迅速复苏的。是在特区政府的请求之下,自2003年7月28日起,中央政府逐步开放了内地居民赴港“自由行”。
香港的优势,自1841年开埠以来的优势始终在于,她是中国的香港。既进水又出水,作为一道闸门,沟通中国与世界。
如今面对美国突如其来的大裁员,也要相信,香港是目前国际人才最好的蓄水池,对海外华人尤其如此。
/香港身份/
我能不能拿香港身份?
识别二维码30秒查看结果
▼
咨询香港身份办理条件
了解香港优才/留学/专才
为你一对一评估及身份规划
快速拿到香港身份!
了解香港优才请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