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交大五年制毕业生高山通过美国执业医师考试(USMLE),成功匹配(Match)到了美国托莱多大学( of )医学中心的急诊科住院医师,达成自己赴美行医的梦想,成为大陆本科毕业直接进入美国急诊室行医的第一人。当年,在全世界非美国籍、非美国大学毕业的的医学毕业生中,仅有31人成功匹配美国医院急诊科。
在知名医学论坛丁香园上有一个出国专业考试讨论版,关于USMLE考试的帖子最早可以追溯到04、05年,平时也一直不断有人在咨询如何准备这个考试。 贴吧上同样如此。特别是近两年,不断有在读医学生咨询,“想考USMLE,有人一起吗”或者“XX医学院XX专业的能考USMLE吗”诸如此类的问题。
普通考生可能根本没听说过USMLE考试,但对医学生特别是想去美国当医生的人来说却并非如此。USMLE,全称The ,指的是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这是所有医学生有资格在美国行医的第一步,也是最困难的一步。
USMLE考试分为Step1基础医学考试,Step2临床医学考试,又分为临床知识(CK)和临床技能(CS)以及Step3临床医学考试三个步骤。其中,后两项只能在美国考试。
USMLE号称最难考的标化考试,完成USMLE全部考试4门至少需要23年。 在迈阿密大学JFK医疗中心接受内科住院医项目培训的上海交大医学院毕业生张琛曾在网上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认为去美国当医生这条路走下来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几乎每个考试步骤中都可能会遇到很沮丧的事,但并不能因为一门考砸就放弃。
通过USMLE后,准美国医生们可以向意向医院申请住院医师培训项目。通常全美住院医师项目每年会留出约 7000-8000个名额给外国申请者,约占录取总数的30%。如果能够成功通过面试和医院匹配,就可以进入该医院当住院医师了。
不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想当医生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意味着要付出比旁人多得多的时间精力。当然,在美国,想学医还需要更多金钱上的投入,因为医学院学费通常都在每年5万美元起步。但是,医生在中国和美国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赛道”。
在国内,医学院本科最少需要5年,更久的还有7年制本硕连读和8年制本硕博连读。毕业之后先到医院实习一年。一年临床试用期后,具备资格申报执业医师。在通过全国统一考试之后,才能获得执业医师证书。
根据临床职称评定级别,国内的医生一般分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4个等级,主任医师是中国医生能获得的最高职称。
从医学生晋升到高级医生,至少需要花费21年时间。21年,指的是医学生5年制学习,1年临床试用期,5年住院医师可以晋升主治医师,5年主治医师可以晋升副主任医师,5年副主任医师可以晋升主任医师。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晋升过程中伴随着各种考试,并且要兼顾科研、临床、教学三方面的工作和考核。同时,一般的医院职称的数量有限,医生即便达到了晋升条件也需要论资排辈,等上几年才能轮到。在丁香论坛中,就有很多医生抱怨国内医生的分级复杂,行政任务多过研究,很少能获得锻炼机会。
不同于中国这么多级别的职称,美国医生在临床上能达到的最高级别就是主治医师(),低一级则是住院医师(),而一旦进入实习之后,能获得的锻炼机会也远多过国内大部分同僚。但为了达成这两个身份,美国医生同样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额成本。
在美国,医生培养实行“4+4+3+X”模式,即4年本科、4年医学院、3年住院医培训以及若干年专科医生培训。美国本科没有医学院,只有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GPA很高的学生才能够申请医学院。
那些立志学医的学生需要为申请医学院做好充分准备。比如选修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拥有无限接近于4.0的GPA,并在大三时参加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
即便有了好的MCAT成绩和GPA,也不能保证被医学院录取。通常,申请人需要投20个以上医学院,才能收到足够数量的面试邀请,进而取得心怡学校的Offer。除了学习和实习,在医学院的时间里,医学生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参加USMLE考试,获得行医资格。
在医学院的第4年,也就是最后一年,学生需要申请住院医师培训项目,面试成功后接受住院医师培训。此时,住院医们还处在培训阶段,没有独立行医资格,也不是医院的正式员工。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住院医师培训时间,一般在37年之间。当项目培训结束美国 本科 医学,如何去美国当医生?,这些住院医就成为主治医师,可以独立行医了。他们可以选择走临床路线,成为医院雇员或者独立开业,只负责接诊病人,不用写论文、无需考虑晋升;也可以选择走学术路线,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
如果之后还想成为专科医生,则需要进一步申请专科医生培训项目,进行新一轮的匹配和培训,又是若干年时间。
虽然一样都属于“大器晚成”,但中美医生的培养和晋升路径截然不同。美国医生地位高、收入高,无需坐班,临床和科研线路区分也较为清晰,也就催生了很多中国医生和准医生们想去美国当医生的想法。
国内的医学生,早就不甘于只在国内医院拿着微薄的工资默默混资历,一边想要临床经验一边却不得不为了职称在实验室里分身乏术,或者一边兢兢业业一边却不得不被病人家属苛刻指责。
不论是为了更好的职业生涯发展,还是个人收入增加,亦或是更高层次的目标比如帮助国家医学水平进步,中国医生和准医生们想要的东西远比从前更多。
有人做过总结,中国医生晋升难,美国医生考证难。其实这两条“赛道”转换的关键,也在于USMLE考试。
2013年成功匹配的李嘉华在给纽约时报中文网的《到美国行医不是梦》中写道,当时在美国总计有6368名中国人行医,他成为了其中之一。
在10年前的夏天,李嘉华收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当时他去国内某知名BBS出国版发帖咨询如何去美国行医,结果收到了无数“不可能”回复。然而几年之后美国 本科 医学,李嘉华凭借USMLE高分和全美住院医项目面试中的出色表现,成功被芝加哥库克郡医院(Cook in )录取为内科住院医。
中国人去美国当医生,早就被证明是一条走得通的路子。但这并不是一条容易的道路。从不可能到可能,一代代医学生们不断尝试,也探索了很多赴美行医的途径。
21世纪经济报道曾撰文称,国内医生赴美行医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的普遍做法是先申请出国做研究,等拿到绿卡再考执业医师资格转做住院医。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以及政策变化,新一代医生们比如高山找到了去美国当医生的新道路——在国内考USMLE,然后直接申请美国住院医培训。这也算是成本最低的路径,非常适合在校医学生或在职住院医。
医学生可以选择在大三开始考USMLE、申请赴美实习,这样在大学毕业前就能获得Step 1和Step 2 成绩,然后本科一毕业立马申请美国住院医师培训。这也是近年大家普遍采取的路线。
如果时间规划得好,这种途径几乎可以做到跟美国医学生“同步”。学生只需要承担考试费用和赴美实习、考试和面试的费用,经济负担比起留学来小很多。但相对地,在本就繁重的医学院课程和工作之外再复习考试,压力非常大。
如果想继续深造的医生或准医生则可以采用第二种方式,先申请美国PHD或者做基础医学研究,在美期间一边学习研究一边准备USMLE考试。
虽然这种方式成本比起第一种更高,但有了缓冲期以后压力相对没那么大,学生对美国医学课程、医疗制度会了解地更充分。不过缺点在于脱离临床的时间可能会比较久,对于未来住院医申请会有一定影响。
在这两种方式之外,还有一种成本最高的路径,就是一步步参考美国医学生申请路线,先在美国读本科再申请医学院。参考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完全按照美国医学院课程和医生培养路线成长,也更有可能接触到未来想申请的医院、项目的主治医生,对申请住院医更有利。
但这种方式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一方面经济成本非常高。按照本科及医学院每年学费5万美元计算,8年本科和医学院光学费就要将近300万人民币,普通家庭很难负担得起。即便是美国学生,也难免在医学院读完后欠下巨额学生贷款。另一方面,美国很多医学院不接受没有绿卡的国际学生,即便有的学院接受国际生,开放的名额也非常少,申请者需要和一众优秀的中国、印度学生展开激烈竞争。
虽然投入巨大,但不能否认医生的职业回报率非常高。
发布的《2018美国医生收入报告》显示,2018年医生平均收入为299,000美元。结合美国劳工部的数据, 还给出了11种不同类别医生的平均收入。其中,内科和外科医生的年平均收入约为203,880美元。也就是说,几百万的学费,基本上三五年内也能够赚回。去美国做医生,在能成功上岗的情况下,是极少数高投入必定会有高回报的留学路径,而且鉴于医生的长期短缺美国top30名校留学,也是个安全系数很高的选择。
美国医生的高收入、高社会地位,再加上更宽松的职业成长和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医生和医学生想去美国当医生。他们不断加入USMLE考试队伍,希望能够凭借高分匹配到好的医院和项目。但不论通过何种方式赴美当医生,其实都不容易。本身的学习、工作压力,再加上复习备考和专业术语,通通都是挑战。但是高投入也意味着高回报,只要能够在一次次考试、申请和面试中坚持下来,总能得到收获。
参考资料:
How to be a
to a
How Much Do Make in 2018?
到美国行医不是梦
下个月,去美国当医生—高山USMLE专访
下个月%EF%BC%8C去美国当医生-高山usmle专访/
交医毕业,24岁的他要去美国做医生了
考去美国当医生,USMLE升温
两代USMLE考生美国行医路
去美国当医生上学时就要有行动
中国医生炼狱之路:晋升到高级职称需21年
中美医生的晋升轨迹对比
读美国本科,很多人都想去美国名校读本科,到底是为什么?
第一期专栏文章发出后,很多读者朋友参与了讨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也是我设立专栏的初衷之一,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和大家多多交流。
谈到大学教育,很多人表示想去美国名校读本科,那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主题是”美国本科教育的精髓”。
走进美国许多著名的研究性大学,你会发现正对校门或校园里的标志性建筑往往都是文理学院,学院的地位可想而知。独立的文理学院如安姆斯特学院、威廉姆斯学院、韦尔斯利学院等更是名声卓著,成为很多美国精英家庭的读书首选。文理学院背后的独特魅力就是本科生的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 )有时候也叫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倡导人的和谐发展。今天,通识教育经过历史的演化和不断的改良读美国本科,已成为美国许多顶尖名校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周成刚/摄)
1088年诞生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是世界第一所大学,之后有了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等。从此,大学成为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早期的很多大学是教会创建的,主要为有钱有势的教会服务,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随着文明的进步,学生的疑问也从天堂走向人间,科学的先声开始在校园里传播。罗马人提出了“七艺”,即文法、论辩术、逻辑学、音乐、算术、几何学和天文学的教育观,希望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造就具有理想人格的“完人”。
文艺复兴前期,意大利出现了“文学三杰”。但丁写出了《新生》和《神曲》,被誉为“人文主义鼻祖”的彼特拉克第一个提出以“人学”反对“神学”,薄伽丘的《十日谈》奠定了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基础。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各城邦以及西欧各国的兴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科学与艺术革命由此发生,并在16世纪达到了顶峰,一代艺术大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和伦勃朗等应运而生。
美国大学继往开来,从大洋彼岸承续了欧洲的教育遗产,把传统的“七艺”改良成现代的文理双修,同时加入了社会科学课程,这就是20世纪初开始在美国校园盛行的通识教育。它改变了美国的大学教育,也改变了美国。
哈佛大学师生交流小憩的草坪(周成刚/摄)
拿哈佛大学来说,人们常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哈佛的诞生确实比美国建国早了一百多年。早年的哈佛大学默默无闻,历史不如博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悠久,名声不如牛津和剑桥显赫。真正改变哈佛面貌的是第21任校长查尔斯·W·艾略特,这位被罗斯福总统称为“共和国第一公民”的化学家,1869年上任后就倡导教育必须“覆盖全人类的知识”。哈佛从此走出了狭隘的宗教世界,课程数量突飞猛进,从政治、文学、艺术、哲学再到经济和历史,应有尽有。学校还鼓励学生质疑和争辩,挑战权威。囊括人类各学科知识精华的“哈佛经典”丛书顺利出版,哈佛踏上了伟大的“通识教育”之路。
今天,名校本科生的通识课和必修课以及选修课形成三位一体。2018年,再次改革后的哈佛通识教育计划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通识教育课程( )
2.分布必修课程( )
3.实证和数学推理( and )
本科生可以用两年时间在横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600多门课程中完成必修的学分,到大三再开始专业学习。有些独立文理学院的通识课甚至贯穿了大学四年的学习,毕业生只有在读研时才进入真正的专业探索。
除了哈佛的通识教育,还有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代表的通识教育模式。作为当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滥觞,哥大将西方古典思想传统和名著列为学习重点。这一模式后来又催生了芝加哥大学以“伟大著作”(Great Books)为核心的通识教育,要求本科生坐下来广泛阅读名著,探索真理,开启心智。作为通识教育起源地的欧洲,有些国家甚至在中小学阶段就完成了部分通识课程,德国大学一般从预科开始就致力于专业学习和培训,形成独特的“尖塔式教育”。虽然形式不尽相同读美国本科,很多人都想去美国名校读本科,到底是为什么?,起步也有早晚,但殊途同归。那么通识教育的意义何在呢?
德国海德堡大学图书馆内(周成刚/摄)
➣ 通识教育的内容是人类知识的核心架构,也是我们过去探索世界和认识世界的知识结晶。它是你研究树木之前要观望的森林,是你行走地球时要仰望的璀璨星空,是你生命的北斗星。
➣ 通识教育旨在培养正直的人,有用的人,有文化教养、有道德和判断力的人。它意在自由的心灵、远大的志向和公民的责任,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指导个体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所谓先读无用之书,再做有用之人。
➣ 通识教育强调跨学科知识,鼓励学生互动和开放式讨论,教你如何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这类学生往往符合T型人才模型,既有知识的广度,又有专业的深度,是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完美结合的通才。
有了这样的治学理念,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哈佛大学取得的杰出成就了。1636年建校至今,哈佛大学诞生了8位美国总统、160位诺贝尔奖得主、18位菲尔兹奖得主、14位图灵奖得主,还出了两位赫赫有名的辍学生,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QS200名校留学,哈佛也因此成为了一所名副其实的顶尖世界名校。
美国国会大厦里的历史课(周成刚/摄)
曾两度担任过哈佛校长的德里克·博克讲过自己在哈佛的遭遇。虽然博克是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很多哈佛校友见到他仍会情不自禁的来一句,“你就是第一位没有上过哈佛的哈佛校长吧!”。这话听起来多少有点五味杂陈,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哈佛人最引以为豪的本科教育,其精髓就是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