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麻省理工学院校长L. 的邮件全文:
致麻省理工学院的各位同仁:
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和我们国家的繁盛之路一样,像磁石一样吸引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才,大家相互扶持和鼓励,共同探索未来。
但现在,我们的华裔同仁处在一个令人心寒的环境,这迫使我不得不站出来表达我的失落之情。我相信正是因为我们对他们格外珍惜,这才使我们也感同身受。
情况
当美中关系日益紧张之时,美国政府对因学术间谍活动引发的事件高度关注,这些事件被当作是中国政府为获得高科技知识产权而做出的有组织的活动。
作为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在内的研究机构负责人来说,没有人比我更关心国家安全。我深知学术间谍活动的风险,麻省理工学院也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规避这些风险。
但在规避风险的过程中,我们不想因为无端的猜忌和怀疑而造成一个草木皆兵的可怕环境。纵观发生的这些案例QS200名校留学,极少数拥有中国背景的学者可能是出于恶意行事,但这只是少数,远非主流。现在我们的教职员工、博士后、学生告诉我,他们在与政府交往的过程中,只因为国籍的因素就遭受了不公正的审查,这让他们感到耻辱和紧张。
这是在偏离、甚至是在腐蚀我们社区的合作力量和开放的理想,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了。听到中国或者华裔的同事讲起这些遭遇很是心痛。作为学者、教师、导师、发明家和创业家,他们不仅是我们群体学习的典范,更是美国社会的特别贡献者。当他们受到不公正待遇、忍受不信任和不尊重的时候,我心如刀绞。
昭告世界
对于我们这些真切感受到麻省理工学院作为全球社区和科学思想自由流动的巨大价值的人来说,了解这些同事的痛苦尤为重要,这是美国向世界发出越来越响亮信号的一部分。
长期的签证延误,由于宗教、种族、民族或民族血统,对大多数移民和一大批其他群体发表言辞犀利的言论。综上来看,这些行为正在放大美国“闭关锁国”的信号,我们不再寻求成为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磁石。我认为这背离了造就美国成功的基本因素。我确信麻省理工学院的成功也不是因此而来。我们应该能预料到,这样做会给美国和麻省理工学院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此,我要以最诚挚而饱含热情的口吻,对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化社区的每一位成员说:有你们一路同行,我们倍感荣幸和自豪!
我要对全球的校友说:我们仍然是一家人,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使我们凝聚!
我还要对所有的有志青年说:如果你也满怀一腔热血想要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如果你也想加入我们,我们会对创造力打开怀抱,我们需要你不可阻挡的能量和抱负,而且我们坚信你必将觅得佳径拥抱我们。
……
五月,一颗极具创造力的天才巨星陨落:建筑师贝聿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金融,1940 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他在上海出生、在香港长大,17 岁来到美国学习深造。从波士顿到巴黎、从中国到华盛顿、包括我们的校园,他留下了一系列标志性的建筑遗产。他自己说,他终其一生都时刻铭记自己的中国血统。然而,当他的生命停止在 102 岁的时候,波士顿环球游报还是把他称作“当代最杰出的美国建筑师”。
感谢美国体制为我这个移民创造了空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金融,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致信全校成员:美国营造中国威胁的不良氛围将损害美国竞争力,所有这些事实可以同时都是真实的。
根据我在学术界 40 年的经验总结,我发现一座高校所隐藏的能量来自每年秋天一批新鲜的新生血液。我也同样坚信我们国家一部分的天才创造来源于持续输入的移民——他们热情的能量、无所畏惧和创造力推动人们构建一个更好的生活。
在确保国家安全并提升国家移民体系方面,需要有坚定的立场去维护必要的行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在目前嘈杂的舆论环境里,我们需要昭告世界的应该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故事,一个没有移民就没有今天美国乐观、开放、革新和繁荣的故事。
在像我们这样的国家,移民就像氧气,每一次呼吸都为身体再次供能。作为一个社会,每当我们给移民提供机会的时候,都是在为我们共同的未来添油加料。我相信这个至理名言会一直指引着麻省理工学院的生活和工作。我也希望它能继续指导我们的国家。
此致,
L.
附信件原文图:
美国十大理工大学,教师在线学习中心
一、个人简介
杨斌,男,汉族,1965年5月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有色金属冶金专家,有色金属真空冶金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1987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有色金属冶金系美国十大理工大学,教师在线学习中心,获学士学位;1990毕业于昆明工学院冶金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博士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获博士学位;2007年1月至12月赴莫斯科国立钢铁及合金学院访问学习。自1990年起在昆明理工大学任教,从事有色金属冶金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在有色金属真空冶金方面的工作特色鲜明、业绩突出。历任昆明理工大学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副院长,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兼云南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院长等职,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美国十大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冶金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二、科研及获奖情况
杨斌教授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引,系统深入开展有色金属真空冶金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推广工作,取得了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要原创成果:深入开展合金真空气化分离、化合物真空还原、真空合成及真空分解的应用基础研究,突破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理论瓶颈;研制成功不同功能的大型化、自动化真空冶金先进装备;开发出绿色高效提炼贵金属、粗锡短流程精炼、稀散金属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系列新技术;攻克真空冶金工程应用难题,实现银、金、钯、铂、锡、铟、锗、硒等金属的清洁高效提炼,保障了我国战略金属的供应安全,为高端新材料、显示技术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技术成果在云南、广西、湖南、台湾等17个省区,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俄罗斯、印度、巴西、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百余家企业大规模应用,形成年处理约60万吨复杂有色金属合金的生产规模,年创产值过百亿元,推动了有色金属冶金行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升级,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升了我国战略金属的保障能力和有色金属工业的国际影响力。
主持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近6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00余件,发表论文600余篇,组织制定国家标准1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排名1),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排名1、3),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英国G5院校留学,省部级科技一等奖8项(均排名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项,研究成果两次入选云南十大科技进展。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兴滇人才奖”、云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三、团队建设及师资培养情况
杨斌教授领衔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以及云南省创新团队,首批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顶尖团队,首批成立云南省杨斌科学家工作室,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等称号;领导的科技平台先后建成为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云南省铝工业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真空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打造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真空冶金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团队成员先后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计划以及“云岭学者”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70余名,形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构建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新体系。
四、工作情况、计划及目标
带领团队立足云南矿冶、新材料产业的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聚焦资源保障能力下降、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新材料生产应用不足等问题,持续开展战略金属绿色提炼、高纯金属及新材料制备、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过程强化等方向的研究工作,重点研发复杂有色金属资源高效清洁利用、高端材料加工与制备、二次资源循环利用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在真空冶金基础理论研究、真空冶金工程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真空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打通从矿产资源到高端材料全产业链的绿色通道,助力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基础金属材料”“稀有金属新材料”“前沿新材料”等多个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基础材料、国家重大工程所需的高端金属材料以及国家战略必须的核心材料的安全供给作出贡献。
美国有名的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更新日期:2024年3月30日
姓 名
刘富春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8年11月
籍贯
信丰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中国共产党党员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
工学博士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博导
行政职务
系副主任
liufc at scut dot edu dot cn
工作单位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3号楼314A
单位电话
个人简介
刘富春,男,博士,教授,硕导,博导。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8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自主无人机、嵌入式系统等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2015-2016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现为自动化学院控制与信息工程系副主任,负责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工作。在国内外期刊和著名会议上发表论文近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授权6项),申请实用新型11项(授权8项),软件著作登记1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防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特别资助基金项目和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4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目,企业委托项目3项目,联合实验室项目1项目,研究经费600余万元。广东省科技专家库专家,广州市科技专家库专家。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与信息工程系,副主任
华南理工大学易和智慧医疗联合实验室,主任
华南理工大学技术俱乐部,主任
广东省鸿蒙专委会,副主席
工作经历
2008.08-2013.09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2013.09-2021.10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021.10-今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2011.01-2014.10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
2015.11-2016.12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
2019.05-今华南理工大学-易和医疗智慧医疗联合实验室,主任
2020.01-2021.01 中组部第20批博士团成员挂任新疆昌吉学院航空学院副院长(援疆)
教育经历
2004.02-2008.08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学博士
2011.01-2014.10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
2015.11-2016.12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机械工程系,访问学者
获奖、荣誉称号
获奖情况:
2010年获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
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党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获华南理工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
2018年获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年“桃李”奖教金
2019年度华南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
2020年7月被昌吉学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中组部第20批博士团成员援疆期间)
2020年9月被昌吉学院评为“优秀教师”(中组部第20批博士团成员援疆期间)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广东省科技专家库专家,广州市科技专家库专家
, Fuzzy Sets and , since 2011
, CDC-ECC11, since 2011
, the 2nd on and , since 2011
, The 5th IEEE on and and The 5th IEEE on , and ,since 2011
, of and , since 2007
, of the , since 2011
, , since 2008
, IEEE on and
, on and in and , since 2009
of for since July 2006.
Co-Chair of , 2010
Chair of , 2010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地面无人系统等无人系统、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慧医疗诊断系统及仪器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防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特别资助基金项目和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4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目,企业委托项目3项目,联合实验室项目1项目,研究经费600余万元。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研制及制造关键技术,501万
华南理工大学-易和医疗智慧医疗联合实验室项目,500万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水稻生产机械化高效除草智能装备研究与示范美国有名的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500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规避机动环境下无人直升机的主动控制及航迹优化问题研究,24万
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项目:面向装备制造业的柔性智能生产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30万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电阻接地方式下高阻接地故障分析与处理,60万
广州市产业技术重大攻关计划:植保无人机基于视觉/惯导的智能环境感知与信息融合关键技术研究英国G5院校留学,200万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自抗扰控制的智能微创手术系统研究,10万
基于AI识别的智慧燃气管道监测系统,50万
发表论文
在国内外期刊和著名会议上发表论文近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7项。
发表相关论文列表:
[1] Liu, He and Yu Yao. -based H∞ of -data with . IET & . 2008, 2 (4): 253-260 (SCI收录:0001,EI收录:5)
[2]刘富春, 裴海龙. 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建模及鲁棒H∞控制. Proc. 29th , July, 2010:3673-3677 (EI收录:233)
[3] Liu, Yu Yao and He. H∞ for -data with . of and . 2009,20(2):371-378 (SCI收录:0023,EI收录:286)
[4] Liu and Yu Yao. and of using . on and , 19-23, 2005, , China: 928-931 (EI收录:)
[5]姚郁,刘富春,贺风华. 基于LMI 的范数有界不确定采样系统的输出反馈鲁棒镇定.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 ,39 (6): 1568-1572 (EI收录:230)
[6] on Robot SLAM of RBPF with Liu (刘富春) *, Chen, Yunze Lithe 29th and , CCDC 2017, , P.R. .05.28-05.30. pages:3325-3330 (EI收录,261)
[7]GPS/SINS/MC Based on Zero Liu (刘富春) *, Cao, Chen, Xuan of the 36th , , P.R..07.26-07.28. pages:5909-5913 (EI收录 : 258)
[8] Model for to Liu, & , & Jinan, P.R. .10.20-10.22. (EI收录
[9]Yun He, Dehua Yang, Liu*, Li, Lin Zou, Yao Yuan, Liu . and of a new Fault for Power based on Ultra-Low-Power MCU. of the 38th , July 27-30, 2019, , China,5167-5171 (EI收录)
[10] Liu, Dehua Yang, Yun He*, Lin Zou, Yao Yuan, Liu . One New Low-Power and High- Fault Based on +. of the 38th , July 27-30, 2019, , China, 7454-7459(EI收录)
科研创新
[1] 发明专利,刘富春,梁伟鹏,基于摄像头检测的自动导航系统、控制方法及直立平衡车,专利号:ZL2.0,申请日期:2015年06月08日,授权日期:2018年04月13日
[2] 发明专利,刘富春,曹晟杰,一种基于零速校正的组合导航系统的实现方法,专利号:ZL2.4,申请日期:2015年07月30日,授权日期:2018年10月09日
[3] 发明专利,刘富春,苏泫,基于流形预积分的视觉惯性里程计位姿估计方法及装置,专利号:ZL2.6,申请日期: 2018年8月17日,授权日期:2021年03月30日
[4] 发明专利,刘富春,贺云,付林,杨德华,邹林,袁耀,一种分布式低功耗高精度同步采样高阻接地故障检测系统,申请号:2.6 申请日期: 2018年8月26日
[5] 发明专利,刘富春,贺云,李向阳,杨德华,一种高精度的GPS同步授时系统及方法,专利号ZL2.8,申请日期:申请日期:2019年01月15日,授权日期:2021年09月21日
[6] 发明专利,刘富春,贺云,杨德华,应用于输电线故障指示器的电源管理系统机器设计方法,申请号:2.6 申请日期: 2019年6月25日
[7] 发明专利,刘富春,杨德华,贺云,杨洋,一种分布式电网故障录波器的Lora和4G通信系统,申请号:2.9 申请日期: 2019年6月25日
[8] 发明专利,刘富春,曾一鸣,李向阳,基于深度学习和ADRC控制的水田除草机自动避苗系统,专利号:ZL2.7,申请日期: 2019年5月24日,授权日期:2020年02月14日
[9] 发明专利,刘富春,杨洋,林其光,一种基于固定波束形成的声源定位和语音增强方法及系统,申请号:2.X,申请日期: 2019年9月7日(广州智伴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10] 发明专利,刘富春,王松波,一种基于频率及功率跟踪的超声手术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申请号:2.3,申请日期: 2019年7月29日
[11] 发明专利美国有名的理工大学,刘富春,邓海星,李彬,王松波,一种双核MCU智能超声微创手术刀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申请号:2.1,申请日期:2020年01月03日
[12] 发明专利,刘富春,兰涛,黄耀斌,杨煜清,一种基于ADRC控制的多无人机协同控制系统及其方法,专利号:ZL2.8,申请日期:2020年4月30日,授权日期:2021年09月21日
[13] 发明专利,刘富春,汪磊,李向阳,基于FPGA的超高清视频的远距离传输系统,申请号2.X,申请日期2020年4月18日
[14] 发明专利,李向阳,刘富春,一种基于MIPI协议的图像传输电路及其实现方法,申请号2.6,申请日期2020年01月06日
[15] 发明专利,李向阳,刘富春,一种大功率可调亮度的内窥镜冷光源及其控制系统,申请号2.4,申请日期2019年12月30日
[16] 发明专利,刘富春,汪磊,一种基于FPGA的RGB与HSI色彩空间转换电路,申请号****,申请日期2021年**月**日
[17] 发明专利,刘富春,汪磊,一种彩色图像增强算法的FPGA实现,申请号****,申请日期2021年**月**日
[18] 发明专利,刘富春,邓海星,一种智能射频刀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申请号****,申请日期2021年**月**日
教学活动
本科课程:
(1)自动化学院学科基础课《C++程序设计语言》
(2)自动化学院专业课:《微型计算机原理》
硕士课程:
(1)研究生课程《现代信号处理技术》
(2)研究生课程《RT 嵌入式操作系统》
指导学生情况
硕士研究生:
(1)每年招收3~4名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和专硕),欢迎有相关项目经历的优秀学生申请。
(2)每年招收留学生1-3名(ECE专业)。
博士研究生:
(3)招收博士生1~2名(学术型和工程博士)。
(4)招收电子信息类、数学、计算机、自动化相关专业博士后。
本科生:
(5)3~5名本科生学生研究计划SRP,以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6)2~5名本科生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攀登计划项目,指导的学生获得优秀结题。
我的团队
我的研究团队: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科研平台)
研究方向:
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地面无人系统等无人系统、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慧医疗诊断系统及仪器
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
华为、海思、腾讯、招商银行、知名芯片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
欢迎有抱负、刻苦勤奋的优秀学生申请本实验室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