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和天津大学,智能驾驶/网联汽车相关Fellow介绍

位学者的研究领域与智能驾驶/网联汽车相关:2021年12月10日,雷峰网新智驾再次站在技术、产业和商业格局最前沿,在深圳举办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去年,须成忠还主导了“澳门自动驾驶巴士测试平台”项目。智能驾驶/网联汽车相关Fellow介绍

昨天,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公布了2022年新晋名单。

本次共有265位学者入选,其中华人学者83位(占总人数的31.3%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 83 位华人学者中,至少有 8 位学者的研究领域与智能驾驶/网联汽车相关:

包括杨睿刚、王井东、程翔、杨铮、茅斫青、计宇生、王桂玲、傅晓明等。(此为新智驾统计结果,不代表官方结论)

IEEE,全称“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of and ),是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学会。1963年1月1日建会,总部位于美国纽约。IEEE在全球160多个国家拥有42万多会员和39个专业分学会,引领着信号和信息处理、电力、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遥感、生物医学、智能交通和太空等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

IEEE 是IEEE授予成员的最高荣誉,每年由IEEE同行专家在拥有高级()或终身(life)等级的会员中遴选约300名左右。当选人需要对工程科学技术的进步或应用做出重大贡献,为社会带来重大价值。由于每年当选的IEEE 数量较少,因此当选的科学家基本都是在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学家。

华人学者近年来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涉及的研究方向也愈发多元。在这其中,如果说智能驾驶/网联汽车方向是今年的当红炸子鸡美国top30名校留学,相信没有人会有异议。

2021年,一方面资本不断入场,另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无论是激光雷达的量产,还是智能驾驶的商业化落地都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

在智能驾驶/网联汽车研究与落地大潮涌动之际,由雷峰网新智驾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如约而至。本届峰会将继续秉承高规格水准,邀请业内顶级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跨界碰撞,纵论行业发展新未来。

此前,历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上,不乏IEEE 的身影,从郑南宁院士到杨旸教授、再到毛国强教授。

2021年12月10日,雷峰网新智驾再次站在技术、产业和商业格局最前沿,在深圳举办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

这一次,须成忠教授(IEEE )将作为上午场开场嘉宾重磅出席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

须成忠现任澳门大学科技学院院长、协同创新研究院代院长、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系讲座教授,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曾任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器工程系主任、以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所所长兼云计算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去年,须成忠还主导了“澳门自动驾驶巴士测试平台”项目。自动驾驶巴士将在澳大校内试行,期间收集行驶数据做分析研究,为将来在澳门公共道路上行驶做准备。

智能驾驶/网联汽车相关介绍

杨睿刚

杨睿刚现任嬴彻科技CTO,美国肯塔基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曾任百度研究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实验室主任。是IEEE高级会员,IEEE PAMI编委会成员,曾获得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 奖。

2003 年,杨睿刚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获博士学位,主修计算机科学,毕业后获得教授职称。他还曾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担任了一年的客座教授,与 Marc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2019年 ICCV 大会主席)的团队合作。

2017年以来,杨睿刚加入百度研究院工作,曾任百度研究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实验室主任。在百度主持开发了世界上最复杂的自动驾驶开源数据集 Scape,开放半年来已被下载五千多次。

2020年,杨睿刚出任嬴彻科技CTO,全面负责中美两地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目前,杨睿刚在包括IJCV、IEEE T-PAMI、、CVPR、ICCV在内的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领域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30 余篇, 引用超过万次,H指数50。

本次入选理由:对3D计算机视觉和自动驾驶作出贡献。

王井东

王井东是国际计算机协会杰出会员和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首席研究员。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以及多媒体领域里发表了论文 100余篇,个人专著1本。

王井东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非常广泛,包括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行人姿势估计、图像分割、目标检测以及多媒体搜索等。代表工作包括高分辨率神经网络(HRNet)、基于有监督的区域特征融合(DRFI)的显著目标检测、基于近邻图的大规模最近邻搜索(NGS,SPTAG)、合成量化(CQ)等。

在去年由雷锋网主办的 CCF-GAIR 大会上,王井东表示,其所主导的 HRNet 在人体姿态构建以及街景分割领域都有不错的效果,对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辅助驾驶的实现都非常重要。

他还曾担任过许多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会议的领域主席,如 CVPR、ICCV、ECCV、AAAI、IJCAI等。现任IEEE 汇刊 IEEE on and 和IEEE on and for Video 的编委会成员,曾是IEEE on 编委会成员。

本次入选理由:对视觉内容理解和检索作出贡献。

程翔

程翔是北京大学现代通信研究所教授。研究领域包括通信与数据分析、无线通信信道建模和应用、智能车联网和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他还是 IEEE on 的编委。

2009 年,程翔在英国赫里奥特瓦特大学(-Watt )和爱丁堡大学(The of )获得两所大学联合授予的通信与数据分析专业博士学位。

目前共发表论文160余篇(包括14篇特邀论文、1篇最佳期刊论文奖和5篇最佳会议论文),其中IEEE期刊60余篇,包括ESI热点论文2篇(top 0.1%)、ESI高被引论文7篇(top 1%)和ESI扩展高被引论文4篇。

入选理由:对车辆通信通道建模和系统设计作出贡献。

杨铮

杨铮现为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成员。此前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在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目前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3部。

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曾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担任等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以及ACM IMWUT、IEEE on (IEEE TVT)的编委。

杨铮的主要研究方向在于物联网、定位与感知、群智感知、智慧城市等,也曾做过关于车联网方面的研究。

入选理由:对无线定位和传感作出贡献。

茅斫青

茅斫青(Z. Mao)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现为密歇根大学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职业奖、斯隆奖学金和 IBM 教师合作奖。截止目前, 引用超过两万次,H 指数75。

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安全(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数据蜂窝网络、移动云计算、分布式系统。

入选理由:为互联网路由和移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作出贡献。

计宇生

计宇生博士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她的研究兴趣非常广泛,包括但不局限于车联网、数据隐私、智能交通系统、移动计算等。

入选理由:对移动和动态系统中的分布式计算作出贡献。

王桂玲

王桂玲现任新泽西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教授、研究副院长。她还在新泽西理工 管理学院担任教授。

2006年,王桂玲获得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辅修统计学。并加入新泽西理工学院担任助理教授,2016年晋升为正教授。目前,她的研究中心主要在深度学习、智能交通和移动计算方面的研究。

入选理由:为传感器网络和车辆网络的分布式算法设计做出的贡献。

傅晓明

傅晓明现为哥廷根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教授。

1997年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2000起,先后担任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研究和哥廷根大学助理教授,兼欧洲电信标准研究院(ETSI)专家组成。2007年担任哥廷根大学终身教授,成为该校建校270年历史上的第一位华人教授。2018年9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目前兼任IEEE 、IEEE 、IEEE 、 、- 等国际期刊编委,IEEE/TUP of 共同主编、ACM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网络、移动计算、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及智慧城市,也做过关于车载网络的研究。

入选理由:对边缘计算和网络资源管理作出贡献。

附2022年IEEE 当选华人名单

1、Chee-yee Chong,独立研究者

入选理由:对多传感器跟踪的信息融合方法作出贡献

2、陈红胜,浙江大学

入选理由:对电磁超材料和隐形斗篷作出贡献

3、章秀银,华南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对滤波天线设计作出贡献

4、Jiang Zhu,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

入选理由:对无线通信天线设计作出贡献

5、张亮,腾讯AI Lab

入选理由:对地面广播和宽带系统中非正交复用技术的贡献

6、 Chen,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为云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可扩展架构作出贡献

7、计宇生,国立情报局研究所

入选理由:对移动和动态系统中的分布式计算作出贡献

8、李克秋,天津大学

入选理由:对资源高效和面向 QoS 的云计算作出贡献

9、李飞飞,阿里达摩院

入选理由:对数据库查询处理和优化以及云数据库系统作出贡献

10、David Lo,新加坡管理大学

入选理由:对协同软件工程和数据挖掘作出贡献

11、茅斫青,密歇根大学

入选理由:为互联网路由和移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作出贡献

12、山世光,中国科学院

入选理由:对视觉信号处理和识别作出贡献

13、申恒涛香港科技大学和天津大学,智能驾驶/网联汽车相关Fellow介绍,电子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对多媒体内容理解和检索作出贡献

14、童行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入选理由:对图挖掘作出贡献

15、王海峰,百度

入选理由: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贡献和引领

16、Jun Wang,中佛罗里达大学

入选理由:对低功耗磁盘存储系统设计作出贡献

17、Cathy Wu,麻省理工学院

入选理由:对计算生物学和数据科学作出贡献

18、谢幸,微软亚洲研究院

入选理由:对空间数据挖掘和推荐系统作出贡献

19、Li Xiong,埃默里大学

入选理由:对隐私保护和安全数据共享作出贡献

20、Ying Xu,佐治亚大学

入选理由:在从生物数据中发现知识方面作出贡献

21、杨睿刚,肯塔基大学、百度

入选理由:对 3D 计算机视觉和自动驾驶作出贡献

22、禹继国,齐鲁工业大学

入选理由:为云和社交环境中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作出贡献

23、赵国英,芬兰奥卢大学

入选理由:对面部表情分析和特征表示作出贡献

24、韩军伟,西北工业大学

入选理由:对视觉显着性检测和图像理解作出贡献

25、Shan Liu,腾讯

入选理由:引领多媒体和多核处理器领域的研究

26、Shih-chii Liu,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入选理由:对神经形态工程作出贡献

27、 Qi,中央佛罗里达大学

入选理由:对多媒体分析和应用作出贡献

28、田永鸿,北京大学

入选理由:对基于知识的可视化数据分析作出贡献

29、王井东,百度

入选理由:对视觉内容理解和检索作出贡献

30、李青,香港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对机器学习在多媒体、数据挖掘和数据存储的应用作出贡献

31、 Li,中国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对可穿戴机器人和生物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作出贡献

32、Ivor Tsang,悉尼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对大规模机器学习和迁移学习作出贡献

33、阳春华,中南大学

入选理由:在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控制和优化方面作出贡献

34、陈名华,香港城市大学

入选理由:对延迟关键网络系统作出贡献

35、程翔,北京大学

入选理由:对车辆通信通道建模和系统设计作出贡献

36、戴凌龙,清华大学

入选理由:对大规模 MIMO(多进多出)作出贡献

37、傅晓明,哥廷根大学

入选理由:对边缘计算和网络资源管理作出贡献

38、 Guo,字节跳动

入选理由:对数据中心网络设计作出贡献

39、Ping Wang,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入选理由:对异构无线网络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和性能建模作出贡献

40、王桂玲,新泽西理工学院

入选理由:为传感器网络和车载网络的分布式算法设计作出贡献

41、杨铮,清华大学

入选理由:对无线定位和传感作出贡献

42、Lei Ying,密歇根大学

入选理由:为云计算系统和无线网络中的资源分配作出贡献

43、Jun Zhang,香港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对密集无线网络作出贡献

44、钟章队,北京交通大学

入选理由:对铁路移动通信理论、技术和发展的贡献

45、曹明,格罗宁根大学

入选理由:为传感器、机器人和社交网络的多智能体控制系统作出贡献

46、汪庆,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对用于电容储能的聚合物电介质的贡献

47、Hang-ting Lue,旺宏电子

入选理由:对电荷捕获存储器和 3D NOR 闪存的贡献

48、Huili Xing,康奈尔大学

入选理由:对 GaN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贡献

49、 Yang,贝勒医学院

入选理由:对记忆和神经形态计算中的电阻开关材料的贡献

50、Ki Chon,康涅狄格大学

入选理由:因开发出从智能可穿戴设备检测房颤的新算法(for the of novel to from smart )

51、王冬梅,佐治亚理工学院

入选理由:对生物医学信息学与人工智能作出贡献

52、 Yang,谷歌

入选理由:对高性能数据中心电子产品的信号和电源完整性作出贡献

53、 Ye,英特尔

入选理由:对高速互连设计、优化和测量方法的贡献

54、Chuan Seng Tan,南洋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对用于 3D 封装和集成的晶圆键合技术的贡献

55、Fang Deng,北京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对永磁驱动设计和控制方法的贡献

56、 Chen,日本芝浦工业大学

入选理由:对机电系统非线性自适应控制和非线性观测器设计的贡献

57、刘添华,国立台湾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对交流传动无传感器控制的贡献

58、Guang-hong Yang,中国东北大学

入选理由:对动态系统容错控制作出贡献

59、严如强,西安交通大学

入选理由:为旋转机器的缺陷/故障检测和诊断作出贡献

60、 Liang,俄亥俄州立大学

入选理由:对无线系统信息论方法的贡献

61、 Hu,IBM

入选理由:对自旋转移扭矩 MRAM 材料和器件作出贡献

62、Ping Liu,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入选理由:对永磁研究和磁性纳米粒子合成和表征的贡献

63、 Che,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入选理由:为微波无源元件的平面传输线结构作出贡献

64、 Zhu,都柏林大学

入选理由:对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行为建模和数字预失真的贡献

65、Lay-kee Ang,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

入选理由:对纳米二极管和量子材料中的电子发射和空间电荷效应的贡献

66、毕天姝,华北电力大学

入选理由:对同步相量技术和保护继电器应用作出贡献

67、 Fan,南佛罗里达大学

入选理由:对基于逆变器资源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的贡献

68、Qi Huang,成都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在智能电能系统信息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69、Lei Wu,斯蒂文斯理工学院

入选理由:对电力系统和大型相互依赖的基础设施的随机建模和优化的贡献

70、Le Xie,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

入选理由:对电力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的经济和安全运行的贡献

71、姚良忠,武汉大学

入选理由:在支持大型风电场集成的 HVDC 电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72、陈宝兴,亚德诺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入选理由:对集成信号电源隔离和集成磁性作出贡献

73、 Mi,密歇根大学

入选理由:对 III 族氮化物光子学和清洁能源作出贡献

74、 Rong,英特尔

入选理由:对硅光子器件作出贡献

75、Youfu Li,香港城市大学

入选理由:对使用结构光图案投影的主动视觉传感的贡献

76、冯俊兰,中国移动研究院

入选理由:在语音对话应用程序、人工智能平台和网络智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77、吕思伟,纽约州立水牛城大学

入选理由:对数字媒体取证技术的贡献

78、郑冶枫,腾讯

入选理由:对医学成像机器学习作出贡献

79、 Cho,露华浓

入选理由:因在 CMOS RFIC 设计和无线移动系统商业化方面的领先地位和贡献

80、艾博,北京交通大学

入选理由:对高速铁路信道建模和无线通信作出贡献

81、汪玉,清华大学

入选理由:对特定领域加速器设计的贡献

82、金剑勋香港科技大学和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入选理由:因开发可操作的高温超导功率器件

83、陈治鸿,香港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对低维纳米材料的理解和应用作出贡献

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香港科技大学申亚京,香港科技大学|申亚京教授课题组|人工智能、磁控成像、微型智能机器人方向全奖博士招生

香港科技大学HKUST申亚京教授招收微型机器人方向博士研究生

简介

香港科技大学微型智能机器人系统实验室(MIRS)正在寻找具有高度创造力和高度积极性的博士生,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微纳机器人,生物医学工程,磁控成像导航等领域。实验室拥有一流的科研平台美国藤校留学,充足的经费保障,开放的产学沿交叉合作,为申请人提供多维发展路径。

MIRS实验室介绍:

微型智能机器人系统实验室(MIRS) 是一个高度跨学科的研究小组,旨在开发微型机器人/设备相关的理论和技术香港科技大学申亚京,香港科技大学|申亚京教授课题组|人工智能、磁控成像、微型智能机器人方向全奖博士招生,以解决生物医学工程、人-机器人-环境交互和工业领域的广泛挑战。

PI 申亚京教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智能制造中心主任及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核心成员。发表同行评议期刊/会议论文100余篇香港科技大学申亚京,其中包括顶级综合期刊(如 、 、PNAS)、顶级专业期刊(如IEEE Trans on )、顶级国际会议(如ICRA、IROS),被美联社、汤森路透等国际媒体广泛转载。

研究方向

设计、制造、导航和控制微型机器人,用于在人体自然孔道中进行活检、诊断和治疗。我们希望突破生物医学仪器/设备/工具的尺寸限制,开发用于微创生物医学操作的便携式和微型设备/工具/末端执行器。我们热衷于尝试不同的方法,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来开发针对不同场景的功能化微型系统,研究涉及多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先进材料、制造、电子、人工智能等。

招生要求

持有一流大学学士或硕士学位;

学士学位候选人需具备1-2年实验室研究经验,成绩位于班级/专业前5%;

硕士学位候选人需有相关研究了论文发表,班级/专业/系排名前20%。

理想的候选人应该对相关技术领域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相关研究背景 ,责任心,并具备良好的中英文书写、沟通和表达能力。有以下领域相关研发和实践经验者优先:

磁控机器人的驱动和控制;

微型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和仿真;

电磁驱动平台的设计和搭建;

微型机器人的导航和定位;

微纳机器人的制造和表征等。

香港科技大学网址,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近日,教育部依法批准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该校是广州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美国藤校留学,是教育部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合作大学的有益尝试。学校融合内地与香港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前沿交叉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内地与香港教育融合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依法进行管理,并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开展本科和硕博士层次教育,按照国家统一招生政策规定招收本科生,颁发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及香港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证书香港科技大学网址香港科技大学网址,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依据有关规定实施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教育,颁发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学校首批开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先进材料、智能交通、微电子等15个硕博士专业。学校办学地址位于广州市南沙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第三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前两所分别为2005年设立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和2014年设立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此外,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近日也获批筹备设立,待完成筹设工作后,可向教育部申请正式设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官网,香港科技大学住宿及生活费

香港科技大学住宿及生活费香港科技大学(世界排名I申请条件I留学费用)课外活动以上是关于香港科技大学城市治理与设计研究生相关的留学申请信息,希望对打算申请去香港科技大学读硕士的同学有帮助,指南者留学院校库详细介绍香港科技大学硕士院校信息、专业排名、学制学费、申请要求、课程设置等详细信息。

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官网,香港科技大学本科、研究生申请条件有哪些

以下是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申请要求介绍——1、学历:申请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要求获得认可机构的学士学位或其它同等资格。3、其他条件:部分商科课程可能会要求提供GMAT/GRE成绩,研究型硕士要求提供研究计划等。

香港科技大学在世界的排名,香港科技大学世界排名怎么样?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怎么申请?

香港科技大学世界排名怎么样?香港科技大学排名第27位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港大是与大陆的清华、北大同级别的顶尖名校。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怎么申请?进来后你会看到巨大的23fall申请标签,点击进入即可,如果你是申请23年春季的硕士课程,选择对应的窗口。

香港科技大学2024qs,2024QS亚洲大学排名新鲜发布!中国香港大学荣登第二

Symonds发布了第16版2024年度QS亚洲大学排名。中国香港高校表现出色,一共有10所港校上榜,并且其中6所跻身TOP100!本次榜单中,中国澳门地区的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都有不小的提升。2024QS亚洲大学排名TOP50

香港科技大学主页,香港科技大学内地生告社会各界同胞书

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内地生组织、校友、爱国义士依然竭尽所能帮助在港内地生不受欺压、完成学业、保障人身安全,我们不愿看到更多的流言蜚语破坏这一份宝贵的团结和无私的努力。香港科技大学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MSS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