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促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潮流。12月8日至9日,陕西省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将陕西省校地合作工作推向新高度。
国内知名高校尤其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高等教育优势明显、科技创新资源丰富,有助于推动地方省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对各地吸引力较大。
近年来,多个省份在大力推动校地合作,如安徽省今年4月24日召开与部分重点高校合作座谈会;四川校地合作朋友圈已有三十多所名校;山西省在2021年出台了《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意向书,陕西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将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教育、人才培养、高水平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陕西省此次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又能为陕西省高质量发展带来什么?
首先,此次合作可以为陕西提供丰富和高端的人才资源。当前,陕西省正处在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跨越的关键时期,处在创新驱动与投资拉动并重的阶段,发展动力加快转换成都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潜能释放不足。在陕西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至关重要,陕西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人才支撑。近年来陕西也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根据《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陕西这几年正在培育打造高水平科技经纪人队伍、“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新双创”队伍,目前其总量已经由2021年的651支提高到2022年的4742支,增幅达628.42%,对加快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衔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助益很大。12月12日,陕西省又与教育部在京举行座谈会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访问时都提到了陕西对“人才”的渴望。在北京大学访问时他提到,“希望进一步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在干部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清华大学访问时他提到,“希望双方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和干部人才培养等工作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陕西省引进省外知名高校人才参与推动陕西发展已有多年历史。早在2017年,陕西省就与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十所高校签署过人才开发培养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西安市曾携千余博士岗位赴北大清华招聘高端人才;2023“高端人才西安行”活动吸引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3所国内知名高校的50余名优秀博士生代表参与……以这些高端人才引领、驱动创新,正是陕西省与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开展校地合作的重要意义所在。
其次,此举有助于高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陕西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陕西省高校林立,科教综合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均位居全国前列,截至9月30日,陕西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2552.64亿元,同比增长55.28%。本地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的传统由来已久,如9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学与榆林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月7日,西安交通大学与咸阳高新区管委会举行基础教育领域深化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年来推进产教融合,在校地、校企合作中,实现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校地合作有效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高校也找到了产学研结合的广阔平台。但是科技优势和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依然存在。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陕西本地科教力量发挥作用,还需要省外知名高校提供支持。
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在北大、清华访问时都提到了希望双方在科技创新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如希望与北京大学“在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产学研协同、学科专业建设、干部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根据意向书成都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陕西与北大清华合作英国G5院校留学,有何深意?,双方将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教育、人才培养、高水平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在清华大学专门提到,“期待清华大学支持更多科研成果在陕西转化应用”,意向书里也有“双方将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开展战略合作”的内容。
目前国内校地合作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是知名高校在合作省份建立各种研究院和创新基地,如已经有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浙江大学自贡创新中心、同济创业谷西部基地、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纷纷在四川落地,同时四川省内高校与合作高校还共建了多个协同创新中心,吸引了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和高端人才落地四川,可为陕西开展校地合作提供借鉴。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招才引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知名高校与陕西开展合作,越来越多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和高端人才落地陕西,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提供新生力量。
成都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水平怎么样?
香港城市大学近几年的QS排名坐上了火箭,直冲云霄!
城大真是把排名玩得透透的,或者说对自己的定位很精准。
以硕士留学项目来看,稍有条件的学生都拼命申请港前三,想在综合实力上重洗排名很不现实。
想要吸收优质的生源,可以在其他方面发挥优势,比如师资力量、论文数量、交流机会、提升学科排名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各大排名的权重指标。
而且港城大对两岸关系持积极态度,与其说高层领导与时俱进,不如说找对了扩张的方向。
那香港城市大学是不是真的像它的排名那么强?
到底值不值得冲?
我今天专门说说香港城市大学。
01.学校介绍
香港城市大学简称港城大(CityU),是香港的一所亚洲领先和国际化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位于九龙塘。
城大前身是1984年在九龙旺角建立的香港城市理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香港城市大学并迁往现校址九龙塘。
2001年,与内地设立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2013年,设立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
主校区校园面积15.4公顷,其中:
三栋教学楼AC1、AC2、AC3,包含图书馆、餐厅、室内运动设施、保健室、牙科处、会议室、银行等成都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水平怎么样?,上课吃饭自习运动都不要太方便了,还有校内迷你小花园可以逛一逛。
逛腻了成都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楼下就是又一城商场,可以说是一所真正集购物娱乐学习为一体的学校了!
沿着上山方向QS200名校留学,是学生宿舍区,共11个hall;
再往上是耗资5亿多港币建造的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CMC(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包含一个多用途剧场,摄影棚实验室、教师、咖啡馆,以及丰富的展览空间,曾被建筑顾问公司评选为“全球十大最美丽的大学建筑之一”
02.论排名
·综合排名
单论排名来讲,香港城市大学仅次于大陆的清北复交浙大,甩中游以下985/211一条街。
以下是我整理最新的香港和内地学校排名的对比表格:
除了QS排名以外(QS排名是内地找工作,雇主主要会看的排名),城大在2022年THE排名中排到世界第151名,位于清北复浙交大,以及中科大、南大之后。
所以,如果你只是问排名,香港城市大学虽然创立时间只有短短38年,但基本上和内地的C9是一个水平,尤其是QS排名。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教学资源和科研项目做得好之外,主要是因为城大非常注重国际化、多元化、跨文化学习与全球视野,教授基本上都是海归博士,美国藤校、英国G5、新加坡TO2的比比皆。
·学科排名
在2021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城大位列前50的专业有4个,分别是:
其中传媒的排名要比香港浸会大学还高,且前50中学科上榜总数仅次于港前三。
03.申请难度
香港的授课型硕士,一年制,申请时候主要看我们的本科背景、GPA、语言成绩和实习经历这些。
你别说城大,不少的双非学生要是GPA、语言成绩高点,实习经历很好看,申到港前三的也不在少数(其中就包括我自己)。
这是我今年收集的双非拿到香港城市大学offer的部分学生背景信息截图:
双非拿到港前三offer的录取案例汇总
因此,香港城市大学的生源主要来自于:
1)985/211里均分稍低的学生,超高的保研了,较高的去G5+港前三了;
2)双非里均分稍高点的,超高的去冲击港前三了。
相较于内地同等排名的C9,生源上确实差了一大截,而内地的思想就是——越是难申请的学校,越是生源好的学校我就越认可,我不管你学校有多少好资源,科研水平怎么样。
04.学校实力
·优势专业
香港城市大学共开设9个学院,130多个专业学科以及一个研究生院。
9个学院分别是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工程学院、理学院、赛马会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创意媒体学院、能源及环境学院、数据科学学院、法律学院。
排名前100的有(2021年度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师资力量:
据2020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教职员工逾4000人,拥有18位院士,而且大部分是来自欧美国家的国际大牛。
·硬件设施
学校建有香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国家工程研究生中心1个,研究院1个,大学研究中心4个,学院研究生中心17个,应用战略发展中心5个。
另外学校建有深圳研究院、成都研究院,与大陆科研合作紧密。
城大邵逸夫图书馆纸本书馆藏为册,电子图书馆藏约册。合订本期刊量为册,纸本现刊越有1800种。
05.论毕业出路
·香港就业
据香港地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香港城市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在210k港币(约),社会就业率为97.6%,在港八所排第二。
·大陆就业
如果是回大陆,这个时候城大的学历优势就很突出了,基本上各大名企的简历门槛都能过,找到报酬诱人的工作机率还是要远大于你本科刚毕业的阶段。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这个学历只是你进面试的敲门砖,保证你可以有被大企业挑选的机会,至于最后要不要录用你,还是得看个人具不具备这个能力。
·科研
据QS公布的最新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指数中,城大的科研影响力和质素(教员论文引用率)位列香港第二。
另外, 编制的“2018年度广获征引科学家名录”中,城大共有十位教研人员获选,他们分別來自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跨领域类别。
因此以上所提及的学科领域,无论是国内学术界还是海外科研界,城大的招牌都是有影响力的,想要继续申请读博的同学,最好的也能受到内地中上游985和海外前50学校导师的认可。
除此之外的学科,想要以城大为跳板去顶尖的学校搞科研,那基本上是不切实际,你的这种希望非常之渺茫。
·对外交流
城大不仅是任课教员的国际化比例很高,就读的学生同样也是。
据城大官网所公布,创校以来共与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约350所高校合办交流计划,尤其近年来落实了多项国际化目标,包括2015-2020期间内让65%的在校生参与海外交流活动,并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入读城大,与著名大学合办学位课程等。
06.论选择
至于香港城市大学和内地985怎么选,我的建议是:
(毕竟考试不是你的强项,而考试也只是选拔的形式,不是人才的标准,有更简单的路就要大胆走,不要死磕!不要死磕!不要死磕!)
为什么?
因为香港城市大学的授课型硕士是以就业为导向,一年的时间基本都在上课,给到你做研究的时间和机会很少;而内地的三年硕,一年课程+一年项目+一年论文,节奏刚好。
香港城市大学政治学,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如何打造便捷宜居的城市?如何让政府服务更加高效?如何将市民意见转化为公共政策?2022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首次招收政治学与行政学(数字治理方向)本科生,在这里,你将获得扎实多元的理论和方法训练,学会分析和解决这些信息化时代的治理难题,成为兼具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一、专业简介
政治学与行政学(数字治理方向)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22年最新开设的专业方向。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打造数字政府、实现数字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该专业主要培养兼备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理论和知识、数字治理理论素养和数据分析实操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回应和解决新时代公共治理面临的新问题提供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
政治学与行政学(数字治理方向)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专业类,修业年限为4年,授予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法学学士学位。
在四年学制中,政治学与行政学(数字治理方向)重点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掌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内容、知识和方法;(2)系统掌握数字治理的基础理论,理解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的运行逻辑和发展前景;(3)熟练使用收集、管理和分析信息资源的技能,能够发现数据关系、识别潜在模式美国top30名校留学,并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批判性反思;(4)自主思考数字治理的相关议题,形成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认识。
二、开设背景
1. 服务国家战略,回应时代需求。增设政治学与行政学(数字治理方向)是在智能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北京大学对国家治理现代化重大战略部署的主动回应。调研发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国有企业、大型民营和外资企业、社会组织等都对该专业背景的人才具有迫切需求。通过培养和输送人才,该专业有助于回应数据权利、网络安全、智慧城市等政策领域的治理难题,服务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2. 学科设置完备,注重交叉融合。数字治理需要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区域经济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背景的支撑。北京大学具备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政治学、公共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均是双一流建设学科,区域经济为国内领先学科专业,法律学科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等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这为数字治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学科基础、系统的课程体系、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的教学科研师资团队。
三、师资力量
政府管理学院现设有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与城市管理三个本科专业,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以及区域经济学一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点。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专业,是设置数字治理方向的基础学科,也是培养数字治理复合型人才的载体学科。
教师专业背景多元,为开展教研提供根本支撑。学院目前拥有专任教师48名,其中17名为政治学与行政学(数字治理方向)讲授专业核心课程。学院教师的研究领域横跨多个学科,其中多位教授在相关专业领域引领学术并且担任政府顾问,绝大多数中青年教师在定量数据分析方法方面具有优秀的训练背景。
该专业主要带头人包括:燕继荣(教授,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黄璜(教授,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严洁(副教授,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曾渝(助理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科学博士)、刘伦(助理教授,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博士)、张洪谋(助理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城市科学与规划博士),研究专长多元、梯队配置合理,均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
四、课程体系
政治学与行政学(数字治理方向)本科培养总学分要求为145学分,课程体系包括:
1. 公共与基础课程(48学分),其中全校公共必修课36学分、通识教育课12 学分。
2. 专业必修课程(61学分),其中政治学原理、行政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公共政策分析、中国政府与政治等专业基础课26学分,数据科学导论、文科计算机、应用统计学、数字政府概论、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公共管理大数据分析、计算政治学等专业核心课28学分,毕业论文(设计)3学分,其他非课程必修要求4学分。
3. 专业选修课程(28学分),包括数据技术、数据管理、政治学提升及拓展、公共管理学提升及拓展、交叉学科、前沿专题、研究方法、科研训练等多个模块。
4. 自主选修课程(8学分)。
五、主要特色
1. 自主进阶,扩大学生修业选择权
学院创新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培养方案和“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课程建设路径。持续优化多模块、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拓宽基础课、凝炼核心课、提升选修课,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突出交叉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特色。
为激发学生自主深度学习的潜能香港城市大学政治学,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政治学与行政学(数字治理方向)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面向学业优良的本科生设置荣誉课程体系,鼓励本科生修读更具挑战性的高阶课程香港城市大学政治学,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追求卓越。
此外,专业培养充分尊重学生差异,采用开放式、针对性互动培养,建立双向选择的本科生导师制度,为每名本科生配备导师,通过导师见面会、读书会、学业指鉴系列讲座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提升学术素养和发展潜力。
2. 知行合一,学术与实践紧密结合
基于“学术+实践”的培养模式,为本科生聘请实践导师,搭建学生跨学科交流平台和建设实践/科研项目,促进知识理解与运用的深度融合,注重案例教学、实地教学、政策模拟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鼓励学生进驻数据公司、政府和企业信息部门实习,提升教学效果。
学院与“开普云”“百分点”等数据技术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可为数字治理的实地训练提供广阔的数字治理实践平台。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