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ECE
哲学硕士(MPhil)和哲学博士(PhD)项目
线上宣讲会活动回顾
本文内容概览
·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申请介绍
· 释放宽禁带半导体微电子技术的潜能
·移动机器人领域的最新进展-从无人机到自动驾驶
·自旋电子学计算系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
·问答集锦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是香港地区最年轻和最有活力的大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并已经成为亚洲最好的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之一,其研究涵盖大部分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前沿领域。
活动开始,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与校友联会的主持人常恒与冯博远向大家简单介绍了港科大、港科大ECE系、港科大ECE研究型研究生项目的基本情况,并且热烈欢迎本次宣讲的嘉宾王怡雯教授、陈敬教授、沈劭劼教授和邵启明教授。
首先,王怡雯教授向大家深入介绍了港科大以及港科大ECE系的有关情况。港科大在QS 2025排名世界第47位,港科大ECE系在QS 2024专业排名是世界第29位,并且连续13年位列香港ECE专业第一名。港科大ECE系有着64位教授(),有较高比例的HKPFS港府奖学金获得者(31位),也有较大比例的本地学生以及国际留学生(18%)。
随后,王怡雯教授向大家介绍港科大ECE系八个主要方向: 、 and 、Data and AI、 and 、、、 和 and 。
王怡雯教授向大家介绍道,港科大ECE系的教授有约50%是IEEE ,全部64位担任期刊编辑,ECE每年产出超过300篇期刊论文和400篇会议论文。
接下来,王怡雯教授向大家介绍港科大ECE系的各个实验室,包括 and 国家重点实验室和 and 科大华为联合创新实验室,多方面的实验室给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此外,港科大ECE系还有一系列丰富的成果转化,诞生了如大疆创新等许多优秀的科技公司。
如今,港科大ECE系有超过280名PhD学生。不少毕业生去到很好的高校任职,也有一些毕业生去到知名企业工作。
王怡雯教授向大家介绍港科大ECE系研究型研究生招生情况,每年约80-90名同学被录取,有13家国内外顶级高校的优秀本科生(约20-25名)通过PhD-EAS计划录取(类似保研计划,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行详细了解),也有不少申请同学获得HKPFS港府奖学金。在PhD-EAS计划中大于95%的申请者是专业前10,大于50%的申请者是专业前3。该计划大概在明年年初开始,ECE系会向各个学校发出邀请,学校会推送一批优秀的学生参加线上面试。通过面试的学生会获邀来到科大校园参观,最终会有约20-25名通过该计划被录取。
在每年大四上学期的12月1日,我们会有HKPFS港府奖学金。港府奖学金为大家提供每月港币28100 HKD 、每年港币14000 HKD会议旅行津贴、第一年港币40000 HKD红鸟PhD奖学金,且接下来每年港币20000 HKD的红鸟学术杰出奖学金,并且学校保证前两年的校内住宿。
接着,港科大ECE系讲座教授陈敬教授(IEEE )向大家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宽带半导体器件和集成技术。他提到,功率半导体在提高能效和功率密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使用氮化镓微机电功率转换系统,效率可从75%提高到84%,减少超过40%。过去五年英国G5院校留学,陈教授主持研究13项科研项目,总共经费超过5000万港元。
左右滑动查看 PPT
之后,港科大ECE系沈劭劼教授(科大-大疆联合创新实验室主任)向大家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和(移动)机器人等。沈讲授介绍了很酷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并表示自主机器人系统是一个多学科结合的领域。他认为,机器和AI是完美结合,在自动驾驶算法落地的过程中,工程能力可以得到巨大锻炼,并且毕业生很容易找到工作。
左右滑动查看 PPT
最后,港科大ECE系邵启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软硬件协同设计,包括磁性材料。科大有全国最先进的纳米系统制造中心,可以支持大家做半导体研究。同时科大有材料表征与制备中心,可以让大家做器件和材料。同时还有一个做AI芯片的中心,和许多国际知名的研究单位有合作。现在强大的AI带来很大的功耗问题,所以研究专注点之一是基于自旋电子学进行软硬件的协同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 PPT
教授们的分享结束之后,进行了问答环节,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从什么渠道可以和导师有更多更加有效的联系?
推荐研究了老师的文章之后,通过发邮件提出想法,这样老师更有可能回复。
来香港这边读博相比大陆有什么优势?
1)更加国际化的教育方式和联系,属于境外留学但是回家方便;
2)获得港府两年的留港签证,甚至成为永久居民;
3)老师和学生接触时间比较多,培养模式更加扁平化。
ECE的同学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去了解海外交流的机会,我们是否有相关的计划?
可以通过参加国际会议进行交流香港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活动回顾 |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ECE哲学硕士(MPhil)和哲学博士(PhD)项目线上宣讲会,也可以在第三年根据课题找到适合的合作与海外交流的对象,并且会提供经济支持。
MPhil是否有机会提前毕业转博士,各位教授是否建议这样规划?
有这样的例子,有读博潜力双方沟通同意后可以转。同学没有很确定的时候可以先试试MPhil,看看是不是更加适合做科研,毕业要求也低一些。
如果本科直接读PhD整体节奏是否会更快。博士期间每年的侧重点是什么样的?
肯定会更快,具体每个课题组都可能不同。有的课题组第一年课程和学习比较多,一般到了第二年会有一些初步的结果,到第三年初会有成果发出来。
目前ECE毕业生未来发展方向是哪里比较多的香港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是更偏向于业界还是说是学界?
跟领域有关系。有的领域是一半一半。之前有去学界之前先去业界,但是现在业界做纯研究的实验室已经变少了。
这个项目能获得哪些产业上的孵化知识?
科大有一个重要的特色是支持产学研结合,学校也有许多竞赛和平台,香港政府也非常支持,但是不会强迫。读PhD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创业,但是创业可以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本校的MSc申请上PhD难度如何,教授们会更建议直接找项目导师申请,还是毕业做一年RA再申请?
难度并不是很低,最重要是直接和导师讨论,做RA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招生细则请咨询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生院()与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ust.hk)。
我们也创建了2024/2025申请季ECE系的MPhil和PhD项目答疑群,群内会给大家进行答疑。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ECE系RPg申请交流群。如果二维码过期,请添加GSAA小助手(),并注明“加入ECE系RPg申请交流群”。
文案 |HKUST GSAA
审核 | HKUST ECE
排版 | 黄瑞轩
输入链接阅读:
开启生活新篇章,科大攻略助你尽在掌握!
点击图片阅读:
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与校友联会招新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假期,香港科技大学能源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招聘启事
招聘内容:
香港科技大学能源研究院现招聘博士后若干名。所招聘博士后将在赵天寿教授,贾国成教授和陈擎教授的共同指导下从事应用于液流电池的有机小分子的研究【1-3】。
所招聘博士后研究员将会从事以下一种或几种工作: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有机分子(如:醌类)的合成,有机分子的电化学表征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假期,及液流电池的组装和测试。
本项博士后招聘任期为一年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假期,香港科技大学能源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招聘启事,若表现合格可续签。申请者需具有化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优选具有有机合成或者有机储能材料方向的研究经验的人选。申请成功者的起薪将和申请人的资历和经验相称。相应医疗福利和带薪假期也会按照标准提供。
申请步骤:
申请者请将简历发送至陈擎教授(@ust.hk)。我们将持续审核申请者资料直到名额招满时为止。
其他信息:
赵天寿教授是张英灿工程及环境学冠名教授,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同时也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及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赵教授现在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液流电池的材料及系统工程,及燃料电池中的传质现象。
贾国成教授是化学系讲座讲授,高等研究院的高级成员 (IAS )。贾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无机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表征。
陈擎教授现为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及化学系助理教授。陈教授的研究结合材料科学与电化学美国藤校留学,设计新型储能材料与储能系统。
参考文献:
1. K. Lin et al., flow . . 349, 2013–2016 (2015).
2. M. R. et al., in Flow . Adv. Mater. 7, 382–382 (2017).
3. X. L. Zhou, T. S. Zhao, L. An, Y. K. Zeng, L. Wei, for the of redox flow . J. Power . 339, 1–12 (2017).
下载提醒:APP中打开可直接下载,点击下载
【博士申请】香港科技大学申亚京教授招全奖PhD!
NEWS
香港科技大学
微型智能机器人系统(MIRS)
实验室
申亚京教授招全奖博士!
导师简介:
申亚京教授
PhD in Micro-Nano
申亚京教授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的本科和硕士学位,并于2012年获得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学位。
在加入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之前,他曾在香港城市大学担任助理/副教授(2013-2022)。
他的研究兴趣是小型/仿生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系统,特别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他发表了100多篇同行评审期刊/会议论文,包括顶级综合期刊( 、 、PNAS)、专业期刊(IEEE Trans on , T-Mech)、国际会议(ICRA , IROS) 等,并且研究成果被 PressQS100名校留学, 等国际媒体广泛报道。
目前申教授是IEEE高级会员,中国微纳机器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 Robot 会员【博士申请】香港科技大学申亚京教授招全奖PhD!,以及旗舰机器人期刊 IEEE Trans on (2019.7-) 的副主编。
他曾获得 IEEE 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 (ICRA) 最佳操作论文奖、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日本分会青年奖、 MARSS 的 Big-on-Small 奖、CityU 的杰出导师奖、香港UGC早期职业奖、“微纳机器人”课题“全国优秀青年科学家(港澳)”等。
课题组简介:
微型智能机器人系统实验室()是一个高度跨学科的研究小组,旨在开发微型机器人/设备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以解决生物医学工程、人-机器人-环境交互作用和工业领域的广泛挑战。
我们期待通过我们的智慧和努力,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所有人带来更好的生活。一些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有:
微型生物医学机器人:设计、制造、导航和控制微型机器人,用于在人体自然孔道中进行活检、诊断和治疗。我们希望突破生物医学仪器/设备/工具的尺寸限制,开发用于微创生物医学操作的便携式和微型设备/工具/末端执行器。
我们热衷于尝试不同的方法,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来开发针对不同场景的功能化微型系统,研究涉及多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先进材料、制造、电子、人工智能等。希望我们的努力可以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下一代生物医学设备,最终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人机环境交互:开发小型物理/生物/化学传感器、生物电子学、人工智能算法,让机器人更好地了解环境,并将其与人类和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我们期望在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可以促进元宇宙的发展以及实现我们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世界。
其他相关领域:我们对自然界中表现出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基本原理感到好奇。包括:微生物如何如此有效地推进,皮肤如何拥有如此多的感觉,简单的神经元如何可以通过连接等方式展示高级别的智能,以及如何通过工程方式(例如,EE、ME、CS、材料等)来实现它?我们相信这些研究将扩展我们的知识并激发机器人开发的新解决方案。
图源:网络
招生要求:
欢迎有工科背景,对科研有浓厚兴趣香港科技大学申亚京,上进心强的学生申请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课程,被录取的博士生将于2023年9月入学并提供全额奖学金。
拥有一流大学的学士和/或硕士学位;
学士学位的候选人需要具有1-2年的实验室研究经验,具有良好的学术成就和工程技能,在班级/专业/部门中排名前5%;
硕士研究生需要在本实验室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优异的学术成绩和工程技能,在班级/专业/系排名前20%;
对科学和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有上进心,诚信;
需要满足英语语言成绩要求。
有以下领域相关研发和实践经验者优先:
✔ 具有机器人硬件和相关电路开发设计经验;
✔ 具有传感器或人机交互相关开发经验;
✔ 具有微型机器人,柔性机器人或仿生机器人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