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二本美国留学,高考成绩二本(含)以上就可申请美国名校,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考雅思、托福、SAT是必备的“敲门砖”,多少怀揣出国梦的高中学生因为成绩不达标而止步国门。“如果国外高校能认可高考成绩就好了!”有学生梦想。而今,这个梦想即将变成现实!
近日,美国劳伦斯科技大学、罗克福特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东新墨西哥大学4所高校联合美国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商报战略合作部在成都召开媒体推介会,共同宣布招收中国高考学生赴美留学。不用提供托福、雅思、SAT成绩,中国学生凭高考成绩就可申请上述美国高校。
“让我国高考(课程)成绩得到国外认可,这也是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正积极推动的工作二本美国留学,为了帮助更多的中国高中生,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学生有机会凭高考成绩就能申请赴美国留学,我们联系了这4所美国大学来到四川,率先启动这一试点项目。”该项目的中方合作机构负责人介绍。
这些大学在美国的实力究竟如何?据介绍,4所大学都是在美国某个领域或学科专业上首屈一指的高校,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小班化、精英化教学。其中,劳伦斯科技大学和罗克福特大学为私立大学,东新墨西哥大学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为公立大学。
目前,美国大学主要通过中方合作机构在中国的部分高中开办“留美直通班”的方式招生。有意向的中学与中方合作机构签订协议,从高一开始便进入“直通班”学习,三年期间除接受国内正常的高中课程学习外,学校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英语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直通班”的学生毕业参加高考,可报考国内大学,也可凭高考成绩申报美国大学。
美国大学要求申请的中国学生当年高考成绩要达到二本分数线(含)以上,同时提供高一到高三期间所有学科的期末成绩作为参考。对没有参加高考的学生(如私立高中的部分学生)如果想申请,美国大学则可以通过其平时表现和个人特长等综合评估后录取,或由项目中国合作方推荐或保送录取。
中国学生就读这4所美国大学需承担两部分的费用,一是项目的中方合作机构收取的服务费,约10万元人民币;二是各大学收取的学费和在校食宿费QS200名校留学,美国各大学的学费标准不同,每年约合人民币12万—25万元。4所美国大学均能为98%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
目前,四川省已有部分中学已与美国大学和中方合作机构达成了意向性协议。资阳市伍隍中学副校长刘英明表示,这种留学方式让学生多了一个选择,不用都去挤高考“独木桥”,部分学生和家长很感兴趣,“但我也比较担心这些美国高校实行‘宽进严出’,我们学生进去后是否能得到很好的管理,是否能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证。”
雅安市田家炳中学党总支书记程冬秀也对该项目持观望、谨慎的态度,“我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的中方合作机构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二是这4所美国大学实力是否如宣传的那样真实,中国学生出国后的权益能否得到保障。”
留学美国gpa,美国大学gpa分数如何计算
美国大学gpa分数如何计算,很多同学对于这个问题有疑问和不解,那么下面就跟着中国教育在线的小编详细了解一下吧。
A+ / A: 4.0
A-: 3.7
B+: 3.3
B: 3.0
B-: 2.7
C+: 2.3
C: 2.0
C-: 1.7
D+: 1.3
D: 1.0
D-: 0.7
F: 0.0
二、加权和不加权gpa计算方式
有些学校会对不同课程的学分进行加权计算留学美国gpa,美国大学gpa分数如何计算,以反映其难度和挑战程度。
加权gpa会给予高难度课程更高的权重。而不加权gpa则将所有课程的学分视为相同,无论其难度。具体使用哪种GPA计算方式取决于学校的政策。
三、累计gpa和学期gpa计算方式
每门课程都有对应的学分英国G5院校留学,学分通常与每周的学时和课程难度相关。计算gpa时,会将每门课程的学分与相应的gpa值相乘,然后求和并除以总学分数,得到平均绩点。
请记住,每所学校可能会略有不同的gpa计算规则和权重。因此,了解你所申请学校的具体政策和要求非常重要。此外,不同国家的学分制度和成绩评定方式也可能有所不同。
另外,如果学校提供在线的gpa计算器留学美国gpa,也可以使用它来帮助你计算。
通过上文的内容介绍,大家对“美国大学gpa分数如何计算”大家是不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呢?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详细、更多的相关内容,则可以继续关注本频道,也可以向本频道咨询。
>>免费领全球留学白皮书,了解各大学报考条件、费用、开学时间、含金量
二本美国留学,双非本科开局,最终拿下哈佛/耶鲁等5所顶尖校硕士offer
学员背景 – W同学
双非陆本+海本
GPA:3.9+
IELTS
GRE:320+
录取院校
of in
Yale
of in ($40000 奖学金)
of (MESc)
of –Los
of in
Duke
of (MEM)
Emory
of in ($32000 奖学金)
四年半时间,我成功从“双非”本科转学到美国前50“公立常春藤”,最后成功拿到“常春藤”的研究生offer,实现逆袭!
我的经历很特别,这段时间几乎都是靠自己和再来人去摸索这条路。现在回想真的很感谢那时拼命努力的自己,保住了GPA,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机会和资源,也学会了不和别人比,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完成自己的目标。
这些文字是为了记录自己的这段经历,也是为了向想要申请出国的小伙伴(尤其是环境专业的)分享一些经验。
关于我的详细背景
国内本科两年
华南农业大学 –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
GPA 4.28/5.0 (绩点和综测两年专业第一)
美国本科两年半
of –
in
GPA 3.89/4.0
无雅思【因为我获得的是美国本科学位】
GRE:321
科研:三段(1国内+2国外)
实习:两段国内
华南农业大学紫荆桥-图源 再来人学员W同学
关于本转出国or完成陆本出国深造
我从小很喜欢英语,也一直渴望想要出国去开阔视野,去体验国外的生活。
我本来打算大学本科就出国读书,在高一就上过雅思的课,但后来因为高中成绩不太稳定,心理上也还没做好出国读书的准备,所以改成研究生再出国。
在确定了研究生出国的目标后,我在大一上学期就开始了解留学的东西(包括留学机构调查和标化考试等)。我当时咨询过师兄师姐,知道我们专业大多机会集中在科研领域(比赛/发论文等),几乎没有人去做实习。大一的我已经进入实验室,做着生物质的实验,但我并不喜欢这方面经常用高温高压锅炉的科研,不想以后从事这方面的相关工作。
这种情况下,我很担忧我自己的软性背景,我不想逼着自己去做不喜欢的科研,但如果要完成陆本去申请美国好学校的研究生,软性背景(科研/实习)非常的重要……幸亏在我在了解留学的过程中,有几个机构提到了我可以申请转学,这样也许可能可以帮助我转变我的研究方向。同时,转学也可以让我提前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实现从“陆本“到“美本”的转换。
留学圈里有一种说法,相同条件下,录取可能性:美本>985/211陆本>“双非”陆本。我目前的本科院校是双非,我当时想既然我读研肯定要出国,那通过转学来提高自己的研究生申上好学校的概率是不错的选择。最终,我决定在大三转学到美国继续读本科,华农那边办理了休学,放弃国内本科的学位。
Hill in UW- 图源再来人学员W同学
关于规划与准备
陆本转美本,不是所有的课都能被转换过去。我在国内本科修了92学分,但转换到美国学校只剩下了45学分,还要再修75学分才能毕业。
两年内修完学分不是不可能,但这意味着要每个学期修18学分而且暑期学期修3学分,会非常大,且可能不够时间利用美国学校的资源提升自己的软性背景。
权衡利弊之后,我决定两年半修完学分毕业,这样虽然比同级同学多一个学期,但每个学期压力不会太大,也有足够时间去做科研去做实习去冲好的研究生院校。
刚开始留学,一切都是新奇的但也充满了挑战。学习是我最不适应的地方,作业多、多、考试多,与国内本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当时一度觉得自己又在上高中,被各种DDL推着走。幸亏我后来调整过来,做好了时间管理,安排好每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时间,慢慢适应了这种强度。
除了学习,语言关也是我面临的一大障碍。我并非国际高中毕业,读的陆本也不是全英授课,再加上几乎没有几个中国留学生本科读我这个专业。在这种情况下,我知道我必须逼迫自己去主动用英语沟通交流,不然我将可能停滞不前,不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
幸运的是,我第一个学期实验课的两个美国人搭档非常nice,我们一起做实验,下课后会一起走聊聊天。同时我有一节课的教授Dr. 人特别好,一开始我是逼着自己去问问题,但后来因为他真的太nice了,自然而然开始享受问他问题,同时也会闲聊一些东西。
第一个学期结束,我英语有了“质”的飞跃,从害怕讲英文、讲英文前需要用中文先想一遍,变成了不害怕讲英文。反正都是人,虽然讲的语言不是我的母语,但只要敢讲,对方听懂了就好hhhhh,没有语法不太有逻辑没啥关系。Dr. 给我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我记得他在最后一节课最后讲了一句话 “You‘ve made my days! Keep in touch! ”二本美国留学,这句话让我觉得美国的教授很享受教学,很乐意帮助学生。
那个学期,我感受到了国外学校里的热情包容的氛围,我开始喜欢上在美国留学。
UW- 自习室窗外的景色图源再来人学员W同学
第一年(2019 Fall-2020 )在美国我是正常的线下上课,课外没有任何与专业相关的东西,只为适应全英教学环境和沉下心来利用学校的资源探索自己想做的方向。
2020年疫情爆发,我5月回国,在暑假做了一段关于有毒有害气体预警系统的实习,发掘了自己对清洁空气方面的兴趣,“正式”踏进清洁空气领域。
经过那段实习,我知道了一些环境公司运营和业务方面的东西。实习结束后,我留在国内上了一年的网课。线上上课令一切都变得困难了起来,没有上课的氛围,很容易分神。我几乎没有机会和同学交流作业,都是自己做,小组作业推进的很艰难,教授回答问题有时快有时慢。上网课那段时间是我最难受的时候,因为没有校园,没有社交,还有时需要倒时差上课。我不想继续上网课。
也是在那个时间我特别后悔出国,我很担心国外的疫情情况,但我知道我没有退路,如果在华农复学,我国外读那一年将会前功尽弃,而且复学了只能比自己小一级的一起上课二本美国留学,双非本科开局,最终拿下哈佛/耶鲁等5所顶尖校硕士offer,我觉得我自己不太能接受。后来,我不断调整心态,坚持上了那一年的网课(其中包括两节与空气污染相关的课程, to Air 和 Air and Human ),完成了一段科研(关于空气质量提升的健康效益)。
in , WI 图源再来人学员W同学
2021 ,在广州待了一年的我离开家去北京实习。通过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3个月的实习,我知道了NGO智库的工作模式,接触到了一些协同治理、碳市场和空气污染的健康影响方面的内容,通过自己的实习工作和与的深入交流真正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
本科最后一个学期(2021 Fall)我鼓起勇气回到美国,出乎意料的是,疫情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我成功回归校园,重回课堂,上课运动社交一切都和疫情前差不多,只是都要戴上口罩。
校内学术氛围还是和之前一样。那个学期,我又再次上了Dr. 的课。他特别记得我!我在开学的时候和他一对一聊了我的未来计划,还有分享对现在环境领域的一些看法。他留给了我一句印象深刻的话“ in , you can the world!“这句话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我要努力为环境领域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一学期的课全是专业课,课上几乎都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我有两节课都是小组共同完成的项目,我的小组成员全是美国人或者不怎么讲中文的abc。和他们合作完成一学期下来,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听力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几乎能听懂他们说的内容,但仍需要在之后努力提升反应快速提供一些ideas。
我在兼顾学业的同时也在做研究,写了一篇33页的关于“中国缓解气候变化战略所带来的空气质量改善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的文献综述,整理下来后对这个领域有了一定的认识。
关于研究生申请
我觉得“全DIY or 半DIY or 全交给留学机构”这三个选项各有利弊,没有所谓的哪个好哪个坏。最好的永远是最适合自己的。怎么选到最适合自己的选项,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自主能力等)水平有正确的认识。
【全DIY】选择全DIY最”省钱”,但最耗费时间,对自主性和时间管理能力的要求最高。
【半DIY or 全交给留学机构】留学机构可以提供一些资源,可以帮助你提升软背景,但不能帮助你提升,标化是自己考出来的,科研是自己做出来的,留学机构的学术导师所做的是在申请过程中让你少走弯路,指导你如何将你的经历连成一条合理的逻辑线,充分我的能力和潜能展现给申请的学校看,规划老师是指导你选校,提醒你每个时间点的人。找机构的时候需要自己想要从留学机构那里得到什么。
我的专业特殊,身边本科留学生中没有人读这个专业, 所以我需要一个能让我了解专业资源和开拓人脉的留学机构。
再来人的学术导师是当初我签约的主要原因,他在读的项目是我当时最想去的项目,他研究方向和我的差不多,在我写文书过程帮了我很多,也让我了解了很多环境领域的东西,这也让我觉得我不后悔选择再来人,同时,我对最终的申请结果也很满意。
in UW- 图源再来人学员W同学
【 or PhD】我深知自己的性格,我愿意去整理归纳领域内新研究新政策,但说实话我不是能一直静下心来做研究的人,不想成为在一个方向“深耕”的研究人员,我更想成为一个在交叉领域的工作人员,所以最后我选择了申请。
我定校定了三个月(2021.5-2021.8),把美国国内排名前40学校的环境相关硕士项目看了一遍,同时几乎每天都在回忆我这四年多以来与专业相关的经历,不断和身边环境领域的人交流,与我的再来人学术导师沟通,寻找自己的经历和兴趣的交汇点,探索自己以后想走的方向,最终确定了申请环境管理(能源与环境方向)和公共健康(环境健康方向)的项目。
在准备文书期间,我和再来人的学术导师沟通得很频繁,他和我一起,帮助我把我的经历连成一条较为合理的逻辑线(能源-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公众健康)。与此同时,我通过联系一些目标项目的在读师兄师姐(中国人为主),咨询关于项目内部的信息,进一步去挖掘自己和目标目的适配度,也可以增强自己的申请动力。
写文书构思框架越早开始越好。初稿提前2.3个月开始,写的过程肯定很艰难,但只要写出了初稿,后面的修改不会特别艰难(只要不是推倒全部重写)。我大概在10月已经把初稿写出来,在学术导师和几位朋友帮忙修改后,确认逻辑线和专业上的东西没有问题后,上传到再来人的系统交到再来人文笔导师(一个母语为英语的名校外国人)手上进行语言润色。修改的过程并不容易,来来回回改了很多次,改到了自己最满意的程度我才肯最终定稿。
推荐信方面,我找了我实习的,Dr. 和我做研究的指导教授,刚好是三个方面(实习,授课和科研),这样可以相对全面地客观地展现我的个性和能力。
总结&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
这四年半,我非常感谢我身边的家人朋友们,环境领域里的教授、和师兄师姐们,大家真的帮了我很多很多很多。我也很感谢那时拼尽全力的自己,虽然道路艰辛美国藤校留学,但我做到了。我学会了很多,主动思考不懂就问,和不同的人交流沟通,广交不同专业的朋友,对自己的选择负责,逼迫自己不断跳出舒适圈去尝试,不和别人攀比,只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按照自己的节奏全力以赴去完成每一个目标。
同时,我也在这四年半懂得了调整心态、排解负面情绪。在异国,孤身一人,很容易心情低落。我的方法有看励志鸡汤,和朋友聊天,在湖边放空发呆,记录身边的美景,还有最重要也是对于我来说最有用的——做运动!
Lake in UW- 图源再来人学员W同学
作为一个经历了疫情前后留学生活的人,我想对马上要出国或者可能想申请留学的小伙伴说,只要你觉得出国对你未来利大于弊,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疫情而害怕出国读书,甚至淘汰出国这个选项。
如果真的决定了要出国,留学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选择了就几乎不可能回头。自主性和独立性非常非常重要,要学会平衡学习、运动和娱乐的时间,做到学习效率高,多运动增强体质,挤出时间娱乐去释放压力。身边的人可能有很会玩的,有很会学习的,每个人都挺不一样,自己要清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全力以赴去主动寻找资源和途径达到自己的目标。
期待各位学子未来在世界舞台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