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城市大学

吕坚 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吕坚教授学术讲座

副校长(研究与科技)兼研究生院院长,先进结构材料研究主任。7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由教育部选拔于79年首批获国家奖学金公派赴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读大学本科,86年获该校博士学位。2011年被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NATF)选为院士,是该院300余位院士中首位华裔院士。

of the Mg based supra-

主讲人 : 吕坚

To high and , the of new and is one of the key 。 This will of and high of for the in and 。 The of with nano- by high will be by our / on the with high and high , nano- , with ded and the supra- 。

We will also our work on an that the of with those of to a dual phase that near-ideal at room and size 。 The -alloy of cores ded in , and the of the dual-phase is a near-ideal 3。3 GPa— this the alloy thin film yet 。

This work a new way of a supra- in a 。 We to the ’s and other , for as with wear etc。 The of on bio-, light- and will be 。 , the and of the on will be 。

主讲人简介:

吕坚,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讲座教授, 副校长(研究与科技)兼研究生院院长,先进结构材料研究主任。研究方向涉及先进结构与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力学性能。7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由教育部选拔于79年首批获国家奖学金公派赴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读大学本科,86年获该校博士学位。目前,已取得23项欧美国top30名校留学,美,中专利(含6项PCT拓展专利),并在包括在本领域顶尖杂志(封面文章),, , , , Today, , , PRL, Acta , JMPS等SCI杂志上发表论文350余篇。中科院首批海外评审专家, 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客座首席研究员,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吕坚 香港城市大学,南昌大学等大学名誉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顾问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吕坚 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吕坚教授学术讲座,上海大学,中山大学, 中南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 中科院知名学者团队成员 2011年被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NATF)选为院士,是该院300余位院士中首位华裔院士。2006年与2017年分别获法国总统任命获法国国家荣誉骑士勋章及法国国家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18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

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哪个好,专访|香港城市大学结构纳米材料领域专家、Nano Materials Science主编吕坚院士

专访

对话

香港城市大学结构纳米材料领域专家、Nano 主编吕坚院士

嘉宾介绍

吕坚,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讲座教授、副校长(研究与科技)、周亦卿研究生院院长,Nano 主编。研究方向涉及先进结构与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力学性能、机械系统仿真模拟设计。

2018年获得中国工程院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由教育部选拔于1979年首批获国家奖学金公派赴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读大学本科,1986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93年获巴黎第六大学力学文凭。

曾任法国机械工业技术中心 (CETIM) 高级研究工程师和实验室负责人。法国特鲁瓦技术大学机械系统工程系系主任,法国教育部与法国国家科学中心(CNRS)机械系统与并行工程实验室主任,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系主任、讲座教授,兼任香港理工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香港城市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曾任欧盟第五框架科研计划评审专家;欧盟第六框架科研计划咨询专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评审专家,中科院首批海外评审专家,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客座首席研究员,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名誉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顾问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中科院知名学者团队成员,2011年被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NATF)选为院士,是该院近300位院士中首位华裔院士。

已取得23项欧、美、中专利(含6项PCT拓展专利),在包括本领域顶尖杂志(封面文章),, , Today, , ,PRL,Acta ,JMPS等SCI杂志上发表论文340余篇,总被引2万余次( )。

吕院士寄语重庆大学90周年校庆和NMS期刊发展

主持嘉宾:张育新,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Nano 执行副主编。

张育新:您对重庆大学的发展以及我们的青年教师有什么真诚的建议?

吕坚:首先祝贺重庆大学建校90周年!重庆在西部地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直辖市,对西部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重庆大学作为重庆唯一一所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非常重要的,办好一所大学最重要的是老师,我很高兴我们团队的两位博士和博士后在贵校任职。

张育新:青年老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应该如何去发展,您有什么样的技巧分享给大家吗?

吕坚:第一,要做好教学,作为大学最主要的就是培养人才;第二,要做好研究,没有好的研究就没有新的知识的创新,没有创新对于大学来说就会限制其发展;第三,要做好服务,因为学校有很多其他不同的业务,不能只是专心做科研而不管服务。如果把这三个方面都做好,青年教师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张育新:您这两年有很多重大原创的成果在, 等重要刊物报道,在此过程中有哪些原创思维的来源或者是灵感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吕坚:做原创工作最主要的就是不要跟风,像我们团队的学生也好,同事也好,我都跟他们讲过这一点,这也是我们一些十年前开展的工作现在还能在 这样一些顶尖期刊上发表的原因。要专注做你的工作,不要受外界的影响,我们的同事都受到这个思想的影响。我们不太做me too式的研究,就是别人做了,我们改一改参数,改一改条件,我们不做这种研究。

张育新:您的重大成果都是在, 这种顶级期刊中发表,而且最近我们也听说香港城市大学列国际视野排名第一名,您在校长位置和自己的团队中是如何做到世界的顶尖水平?

吕坚:从学校层次,我们学校很高兴获得英国泰晤士报的世界大学排名的国际视野排名第一。国际视野包括几个方面:第一,老师来自不同的国家;第二,我们学生也来自世界各地;第三,就是国际合作发表的论文也很多,把这些参数全加在一起,我们很高兴今年我们学校获得了这项荣誉。

张育新:在一带一路的政策下,我们想跟您的学校产生一些更紧密的合作,也想借着您的国际影响力,努力办好Nano 这本杂志。您对这本杂志有什么期待,对其发展有什么建议呢?

吕坚:首先这本杂志是重庆大学各位同仁一起创办起来的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哪个好,专访|香港城市大学结构纳米材料领域专家、Nano Materials Science主编吕坚院士,从创刊过程中可以看到我们的编委和编辑部成员都是中国做这方面研究的一流专家,从总数来讲,各领域支持我们的同仁还是很多,大家都希望把杂志办好,我们未来也会做出很多国际化的改善,尽快与国际接轨。从纳米材料来讲,虽然其发展已经三四十年了,但在整体的科学学科里面纳米学科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发展前景。希望我们杂志在综合性和创新性上有一定突破。从编委组成来看,我们的阵容也很强大,多学科交叉的前景非常好。

张育新:构建哪些性质、类型的平台可以促成这种学科交叉?如何积累足够的知识来达到学科交叉的要求?

吕坚:第一,做好学科交叉,首先要在某一个学科做到卓越,然后视野宽泛一点,跟其他人可以很好地合作。这个可能与我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我1978年考入北大化学系,后来邓小平主席提倡本科生到国外交流,所以我去了法国念书,法国很重视基础教育,进入专业比较晚,这样的好处就是,如果你后面换专业,跟别的专业交流合作就会比较容易,容易实现学科交叉。中国的教育比较专业化,专业化也有专业化的好处,一定程度上受到俄罗斯体系的影响。第二,法国的教育比较开放,比较相信教师,没有教学大纲,中国的教育比较模式化,这有可能会影响到创新。我觉得中国的大学现在已经这么多所了,应该允许百花齐放。

张育新:这个建议非常好,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对本科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政府也在逐步出台一些政策。今天重庆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团队的一个小组也到了现场,他们主要研究的是养老机器人的轻量化和功能化,看能不能有幸获得您的一些指导。

本科生介绍老年人关怀机器人项目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种老年人关怀机器人材料轻量化及功能设计QS200名校留学,我们团队名称是智能助力夕阳团队。

背景与意义

(向上滑动启阅)

现如今,机器人正向着轻巧、高效、操作便捷的方向发展。机器人的轻量化具有提高机动性、增强动作准确性、更加节能环保等众多优点。其中,轻质镁材料是目前最被看好的轻量化材料,镁合金的弹性模量大,消震动性好,承受冲击载荷能力强,并且物理特性接近动物骨骼,可以使机器人的算法和仿生难度降低,非常适于机器人的开发。

另外,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2.41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空巢老人的比例也在持续增高,已占总老年人口的40%。另外,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独居老人在家中跌倒的后果更让人不敢想象。

除此之外,室内污染也是让人倍感揪心的问题。据调查,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每天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超过90%。据报道,全国半数的家庭存在甲醛超标问题,平均超标率甚至超过70%。我们都知道甲醛对人体危害极大,为I类致癌物质,对老年人的危害更是巨大。

基于以上背景,一款注重老年人关怀的轻量化多功能机器人应运而生。轻量化设计使机器人具备轻巧便携、续航能力高、静音效果好以及塑性强不易磕破老人的特点,我们基于现实背景,从对老年人的身体关怀和心理关怀出发对产品进行了功能设计。

接下来我将就功能方面为大家做具体的讲解。

产品四大核心功能

01

看护陪伴功能

02

甲醛监测与降解功能

03

摔倒情况监测功能

04

紧急情况联络功能

三个核心创新点

采用新型镁

合金材料

采用新型甲醛催化模式

高灵敏度的

摩擦电震动

传感器

市场分析

(向上滑动启阅)

应用前景:我国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剧,首批中产退休在即,说明中高端养老市场即将发力。中国目前的智能养老市场正处于上升期,在过去两年市场规模增速接近25%,拥有非常大的潜力。最后,近年来新建养老机构的数量稳步提升,也使甲醛催化功能有更大的用武之地,为我们产品市场的拓展提供了保障。

从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看,本产品可以解决养老床位严重不足、养老机构医护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按市场上基础护工月工资4000元计算,每年可以为每个“空巢老人家庭”节约4.8万元。

(向上滑动启阅)

吕坚院士点评并给予建议:

首先,同学们的立项非常好,满足了市场上的需求,这个机器狗的整体设计对一、二年级的本科生是非常好的,而且你们现在也融入了一些新的理念,包括新的设计、新的材料,这个非常重要。现在最好的镁合金和最好的铝合金比强度其实差不多,镁合金的强度不够高,但是它轻很多。另外,计算价格的时候要更慎重,不一定你卖1万元、别人卖3万元,你就一定能卖出去,而且稳赚不赔,在销售过程中有很多费用,不只有生产费用。选择材料也需要仔细计算,不同材料的强度、质量都要考虑,不锈钢强度高,可能很小的质量就能达到需要的强度,我们可以做成镂空这样的形状,不一定非要使用镁合金来轻量化,镁合金最主要的缺陷就是抗腐蚀性比较差,如果要轻量化,完全可以用钛合金,它的强度更高一些。

吕院士充分肯定了本科生团队项目的创新性,鼓励本科生以后去香港城市大学深造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哪个好,欢迎各位同学去他的课题组工作,并提出团队的本科生可以在暑假去香港城市大学以夏令营的方式进行交流学习!吕院士还特别作为本科生团队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的推荐人,支持我校的本科生教育!

吕院士指导学生采访

杨晓芳:法国特鲁瓦技术大学博士(指导教师:吕坚院士),现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吕老师让我们学习到了,工作是要有连续性的,不能急功近利,很多工作都是从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做,到现在开始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成果呈现在大家面前。

窦鹏: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吕坚院士),现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第一:吕老师考虑问题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很有创新性的想法,学科交叉意识非常强。

第二:不管是核心技术还是发明发现也好,吕老师都有很强的意识应用于工业应用。

第三:吕老师做事非常高效。

香港城市大学陈关荣,陈关荣 | 漫谈系统与网络

本期推荐《系统与控制纵横》发表的陈关荣教授撰写的小品“漫谈系统与网络”。尽管距离发表已有六年,但现在看来,文章对关注这一领域的青年学生仍大有裨益。喜欢就到陈老师主页下载看看吧!

杂志刊发该文时,编委汪小帆教授推荐语照摘如下:

不时会听到一些人在争论“系统大还是网络大”这个有趣的议题。我觉得香港城市大学陈关荣教授的一篇小品能提供很好的参考。这篇小品曾在2010年以“代跋”的形式发表在上海系统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系统科学与复杂网络》论文集里(第259-263页)。征得作者和出版社的同意,我推荐这篇小品在这里与《系统与控制纵横》的读者见面,希望对大家特别是年轻读者有所裨益。

——系统与控制纵横编委汪小帆

原载于:系统与控制纵横 (2014年第1卷第1期)

漫谈系统与网络

陈关荣 香港城市大学

“系统与网络”是一个比“系统”与“网络”本身更为庞大复杂的论题,其内容一本书也写不完。因此,这篇短文只可能对“系统与网络”漫谈几个零碎片断和细小侧面,写下的基本上只是一些不成熟的个人见解,旨在分享。

像系统有科学与工程之分别一样,网络也有科学与工程之分别。但是,随着今天高尖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与工程的分界线日益变得模糊,其中许多概念和内涵说起来亦此亦彼。因此,在这里我们不打算把科学与工程区分开来,而是笼统地糅合在一起加以描述和讨论,并且对其中许多术语不给出明确的哲学或数学定义,只按常识来理解并使用。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系统”这个相当古老的概念。系统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整体由部分组成的意思。称之为系统而不是简单的“全体”,其中就蕴含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寓意(而今人更强调 1+1>2)。我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周易》是关于天、地、人及其相互关系的书,其中的《说卦传》把天地人合称“三才”,指它们构成了整个客观世界,可以理解为今天我们说的“系统”。后来在欧洲比较明确和完整地提出“系统”概念和方法的,是熟悉中国哲学思想的莱布尼兹和歌德。20 世纪中叶,对系统理论和方法发展举足轻重的人物有庞加莱、维纳、冯.诺依曼、香农等科学家。特别是,维纳还从希腊语中引进了一个词(),具有今天我们理解的系统、控制以及管理的综合含义。下面将先说说系统科学与工程,然后再谈谈网络科学与工程,最后议论一下它们之间的一些异同、联系和交互。

I. 系统科学与工程

粗略地说,“系统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被称为系统,特别是被称为“复杂系统”的对象的内在特性、结构动力学和演化规律并开拓其实际应用的一门学问。其中,系统科学方面注重于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探 讨,旨在发现和认识各种类型的系统;系统工程方面则更注重于解决运作和管理中的规划、设计、试验和制造这些应用技术上的实践问题,旨在利用和改造各种类型的系统。系统科学与工程 的代表性学科是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如所周知英国G5院校留学,它们既是科学,也是工程,今天已经很难把这两个方面截然分开。随着系统科学与工程往纵深和横向多方面的迅速发展,它们覆盖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包括诸如运筹学、博弈论、自动化、 协同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搜索论、模糊逻辑和人工智能等等,从物种进化到生物分子的超 循环理论,从天体物理和宇航工程到社会文化和经济金融的自组织原理,等等,几乎凡是与“复杂”和“大型”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现象,都可以归纳到系统科学与工程的范畴里来进行讨论和研究。

稍为回顾一下历史就不难知道香港城市大学陈关荣,现代的系统科学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率先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Karl von )所倡导。同时代的英国军事科学家们提出了运筹学以 研究和解决雷达阵列的理论和应用问题,开启了实用系统工程学的先河。工业工程管理中系统工程的思想萌芽还可追溯到更早的先驱者、20世纪初的美国机械工程师泰勒( W. )。他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在1911年出版后,工业界就出现了著名的“泰勒系统”模式。“系统工程”一词则可能是40年代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的 C. 和在丹麦哥本哈根电话公司工作的Agner K. 首先使用的。他们在研制电话自动交换机时,意识到要从规划、研发、使用和工程总体建设上来进行,同时还提出了排队论原理并应用到电话通信中。随后,一系列的早期科技革新与突破,特别是4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发展的通信技术和美国原子弹研制的曼哈顿计划,到60年代苏美的登月工程等等,使得系统科学与工程变得十分成熟并获得长足发展。到70年代,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关肇直、许国志等人把系统工程看成是系统科学中直接用来改造客观世界的技术手段,促成了1979 年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和1980年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成立。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计算机、互联网、基因、激光、纳米等等高新科技和系统科学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密切内在联系就不必细说了。值得一提的 是,1954年,由当时在斯坦福大学的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工作的贝塔朗菲和他的同事 , Ralph 以及 等几位领军人物发起并组建了一个国际系统科学学会( for the )。两年后,这个学会便与1848年创立、现今有约一千万会员的美国科学促进会( for the of )结成了联盟。著名的《》杂志就是这个AAAS 的会刊。

II. 网络科学与工程

网络和系统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网络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网络的科学研究通常认为是从图论开始的。欧拉1736年证明了 七桥问题无解从而建立了现代数学意义下的图论。关于图论的系统而严格的主要数学理论及其在网络上的成功应用可以认为是从Paul Erdos在1960年前后发表的深刻研究工作开始的。Erdos关于随机网络的生成及演化的奠基性工作形 成了后来半个世纪数学图论的核心。

1998年,当时的博士生 J. Watts与其导师数力学家 H. 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原创性论文,在随机网络基础上引入了小世界网络模型,描述了从规则网络到随机网络的过渡。小世界网络既具有与规则网络类似的高群集性态,又具有与随机网络类似的短路长特征。1999年,物理学家- 和他的博士生Reka 在《》上发表了另一篇开创性的文章,指出许多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连接度分布具有幂律形式。由于幂律分布没有明显的特征长度,该类网络又称为无标度网络。这两篇奠基性的论文触发了国际上全面研究复杂 网络的热潮。这个领域开始十年的发展成果和现状,在Mark E. J. 2010年772页的著作《: An 》中有一个很全面的介绍和总结,其中也介绍了2006年获得世界数学家会应用数学最高奖( Prize)的Jon M. 的小世界模型及其搜索算法。

“复杂网络”是相对于简单的规则网络(如星形、环形、格子、完全连接网络等)而言的、 具有非平凡的拓扑结构(即相对稀疏但却纵横交错连接而成)的网络。如果不对其中的节点和连边赋予物理意义的话,它们就描述了包括从大型规则图到随机图、特别是在它们中间过渡的各种各样的非规则数学图的全体。“复杂”这个词在 这里一般而言具有多重意义:首先是指节点之间连接方式的多样性——特别是随机、小世界、无标 度连接;其次是指节点本身作为一个动力系统其个体行为的多样性— 特别是高维、非线性、分形混沌等特性;更重要的是指这些动力学节点通过 不同方式连接起来以后所表现出来的整体行为的多样性——特别是自适应、自演化、自组织、自同步、自涌现。

和21世纪同时起步,我国学术界近十年来开展了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深入的关于复杂网络的学术和应用研究。可以说,我国复杂网络研究工作的铺开和发展基本上是与世界同步的。这个新领域的研究人员主体来自数学图论、统计物理学、计算机网络、电子工程、结构力学、生态系统,以及军事、经济和社会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涉及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通信网络、 传感网络、电力网络、生命科学网络(如大脑神经网络、细胞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和折叠网络、生态网络)、社会网络(如疾病传播网络、 科学家合作网络、商业竞争与合作网络、语言和 音乐网络、人类社会动力学网络)。主要的研究手段是计算机模拟、数学图论、统计物理学方 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信数据流分析方法, 以及系统控制论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网络的 代数与几何性质、网络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 网络的建模和性能分析以及网络的动力学特性和结构稳定性等问题。网络研究的基本测度包括节点的度及其分布和相关性、群集结构及其程度和特征、最短平均路径长度、连接度、核数、介数、相配程度,以及它们的一些重要的统计分布;这些特征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和刻画了复杂网络的拓扑和动力学性态。

复杂网络一开始是以科学的名份而被加以研究的,但是近年来则开始显露出其向工程技术扩展的倾向。“网络科学与工程”的名称首先出现在2009年9月由美国普林斯顿和麻省理工等十所著名高校联合组成的“美国网络科学与工程委员会”和他们提出的一个专题报告“网络科学与工程研究路线图”。这个专有名词的出现表明,就像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两者不可截然分割一样,今天大家亦有了一个共识:网络科学与网络工程也是不可严格分家的。

III. 系统与网络的异同和交互

“系统”与“网络”毕竟不是同义词:虽然相似,却不相同。应该说,它们谁也不包含谁, 谁也不取代谁。一方面,一个网络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殊的系统,而且几乎所有系统里面都包含有多种不同性质的网络;另一方面,一个网络也可以是许多系统的联结。在后一种情况下,虽然整个网络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更大的系统,但是把它看成是网络则能更清楚地表达这个大系统内部连接的骨架和脉络。

系统与网络的研究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都基于物理原理并借助于数学手段来进行建模、识 别、分析、控制,并且一般都采取局部和分散式处理(包括设计、调整、管理、优化),但最终关心的都是全局和整体行为(例如稳定性、收敛性、同步性、协调性、一致性,特别是自适应、 自组织和大范围涌现)。在传统的系统科学领域里(控制论与自动化、运筹与管理、规划与优化 等),对系统的研究有一个通用的框架 — 状态空 间理论;类似地,在网络科学领域里(拓扑建模与演化规律、社团结构与功能表现、统计数据与实证分析等),对网络的研究也有一个通用的框 架——图论。此外,在很多情况下两者都可以用耦合的高维微分方程从数学上来加以刻画和作出分析,并用统计物理方法的手段来给予描述和进行仿真。

但是,系统与网络研究的差异也很明显:系统强调外部整体;网络强调内部结构。一般来说,相对于系统而言,网络研究更注重多尺度下的性能和表现 — 因此,阈值以及多尺度的识别和选择显得特别重要(例如:网络局部结构明显影响网络连接矩阵的特征值,从而影响网络同步, 但对网络整体的统计特性影响却很小)。另外,网络研究特别注重拓扑结构特征:社团结构、层次结构、内部相关性(例如:群集、模块、核 心、枢纽、流量与带宽、拓扑适配性)。还有,两者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也有许多不同:系统科学侧重于整体表述、整体行为、整体设计、整体功能,而网络科学则更关心局部特性如连接度、内部相互作用、子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以及内部自组织、演化、涌现、突变,等等。一般来说,网络科学比系统科学更加重视演化的过程。

科学研究关心的通常是复杂系统而不是简单系统,是复杂网络而不是简单网络。复杂系统和复杂网络都是规模巨大、错综缠绕、动态演变、 内部外部息息相关并且互相影响的实体,而且一 般都是难以预测和控制、甚至难以精确表达的对象。对它们的研究使得通常的所谓“复杂性”研究变得更加具体。在2009年《》中关于无标度网络研究十年之总结与展望的一篇 文章里的最后一句话很精辟:“ is so to the of that are here to stay”。换句话说,只有深入探讨复杂网络的内在关联结构及其对网络整体的影响才能深刻理解复杂系统的各种宏观行为和表现。这句话也可以用来总结我这个段落的论题:系统与网络的异同和交互。

最后,作为全文的小结,我想简略地提及一下:在系统与网络的科学研究及其工程应用中, 还存在着许多重要而又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例如,网络拓扑结构有图论作为统一的数学框架和工具去进行研究,那么网络动力学是否也具有普适性的、区别于单个动力系统的框架和分析方法呢?网络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如何深入发展(结构如何影响功能,功能又如何影响结构)?以及“网络的网络”应该如何进行建模、分析和研究?(例如:“物联网”( of )的概念就是一个由通过传感器网络以互联网为基本构架而把交通网、电力网、物流网等多种性质很不一样的网络组成的网络)。希望再过一个十年以后,我们能得到一些哪怕是不完全的答案——此希望寄托在今天的年轻人身上。

【作者简介】陈关荣香港城市大学陈关荣,陈关荣 | 漫谈系统与网络,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讲座教授

【个人主页】~gchen

香港城市大学如何,选择香港城市大学留学,学术水平如何?

随着香港留学逐渐热门起来美国top30名校留学,香港城市大学近年来属实成为了不少中国留学生心目中的热门选择。那么,能留学香港城市大学到底属于什么水平呢?无 .忧 留 .学这就为大家全 .面解析香港城市大学,让你对这一香港名校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

·关于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C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城大)成立于1984年,是香港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它的校园位于香港九龙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香港城市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水平都很高,尤其在工程、商业和社会科学领域有着显著的优势。学校设有多个人文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中 .心,致力于推动前沿科技和社会创新。近年来,香港城市大学在国际上逐渐崭露头角,多次被国际排名机构评选为全球蕞佳大学之一。在2025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城市大学排名世界62位。

对于内地留学生来说,香港城市大学的口碑可以说是相当不错。根据无 .忧 留 .学的了解,许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香港城大的教育质量和国际化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他们的校园环境现代化,设备先进,很适合希望在国际化背景下获得高质量教育的学生。无 .忧 留 .学经常与学生沟通,能够感受到他们对香港城市大学的认可度普遍较高。

·港城大的学术水平

其实,香港城市大学的学术水平在香港甚至整个亚洲地区都是很有竞争力的。比如2025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城市大学排名世界第 .62名左右,这在全球数千所高校中是相当不错的表现。特别是在工程学、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香港城市大学都有着突出的表现。学校不仅拥有一 .流的师资力量,还与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关系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作为留学中介,无 .忧 留 .学经常帮助学生申请香港城市大学的各类课程和项目。我们了解到,学校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实践和应用,很多课程都结合了实际项目和案例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使得香港城市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于希望在国际化背景下发展职业生涯的学生来说,选择香港城市大学无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国际化氛围和校园生活

香港城市大学的国际化氛围也是其一大亮点。学校的国际学生比例相对较高,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汇聚在这里,这为留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文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无 .忧 留 .学在对学校进行了解时就发现,学校的国际学生支持服务非常完善,包括语言支持、文化适应培训和学术辅 .导等。这样的支持体系能帮助留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校园生活中,从而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学业。

此外,香港城市大学的校园设施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交机会。学生们可以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学术讲座和文化交流项目香港城市大学如何,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无 .忧 留 .学的客户反馈也表明,香港城大的校园环境非常适合学生全 .面发展。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社交活动中,学生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经济投入与学费水平

香港城市大学的学费水平相较于欧美国家的名校来说,是相对较为合理的。尽管香港的生活成本确实较高香港城市大学如何,选择香港城市大学留学,学术水平如何?,但港城大的学费依然比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便宜。无 .忧 留 .学在帮助学生规划留学预算时,常常也会提醒大家,香港留学费用虽然并不便宜,但香港城市大学在提供高质量教育的同时,其学费相较于西方国家留学费用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值得大家考虑。

不仅如此,香港城市大学也提供了多种奖学金和助学金,这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资助机会。无 .忧 留 .学团队也会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奖学金的申请条件,并提供相应的申请指导。通过适当地经济规划和奖学金申请,许多学生就可以在相对合理的学费基础上,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无 .忧 留 .学申请案例参考:

院校背景:211院校

专业背景:智能科学与技术

学术成绩:均分80+

语言成绩:雅思6.5

如果你正在考虑留学香港城市大学,那么无 .忧 留 .学将是你值得信赖的伙伴,欢迎厚台丝无 .忧 留 .学了解更多。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城市大学 商科,香港城市大学排名

香港城市大学排名一览表2024年香港城市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第70名2023年香港城市大学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120名2023年香港城市大学软科大学学术排名第101-150名香港城市大学学校介绍香港城市大学基本入学条件有哪些香港城市大学的历史香港城市大学著名校友

吕坚 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吕坚院士应邀访问重庆大学

2018年10月28日,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吕坚院士应邀访问重庆大学,刘汉龙副校长会见了吕坚院士。刘汉龙副校长代表学校在受聘仪式上致辞并颁发聘书,对吕坚院士来校访问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吕坚院士受聘客座教授和期刊主编支持重庆大学“双一流”建设表示衷心的感谢。航空航天学院院长胡宁主持了学术报告会。

香港城市大学 数学系,香港城市大学练恒教授应邀为统计学院师生进行线上讲学

5月12日,香港城市大学数学系练恒教授应邀为我校统计学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素描核回归的分布式学习》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由统计学院副院长刘小惠教授主持,统计学院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线上讲座。讲座中,统计学院部分老师和博士生就有关疑问向练恒教授进行交流研讨,练恒教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香港城市大学如何,香港城市大学究竟怎么样?深度揭秘这所顶尖学府的魅力所在!

那么,香港城市大学究竟怎么样?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所学府,深度揭秘它的魅力所在。疑问:你知道香港城市大学有哪些著名的科研成果吗?香港城市大学不仅注重学术和科研,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香港城市大学的校友资源也非常丰富。但无论如何,香港城市大学都是一个值得了解和考虑的选择。

香港城市大学怎么样啊,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怎么样?坐拥名校资源,高教合作新标杆

2024年,有着“全球最国际化大学”美誉的香港城市大学与大湾区达成合作,成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被认为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教合作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无论同学们想要尝试不一样的教育资源,还是有意前往香港发展,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都值得重点关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