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历播报
编辑
王朝生
1992年9月-1996年7月:中国纺织大学,化学纤维专业,本科
1996年7月-2001年7月: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材料学,硕博连读,取得工学博士。
2001年3月-2005年8月: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教师,期间由讲师升任副教授,主要研究聚酰胺、聚酯聚合反应工程及环境材料。 [1]
2005年9月-至今: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师,期间由副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升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2],主要研究纤维成形理论及加工技术,新产品开发等。
研究方向播报
编辑
纤维成形机理及加工,聚合反应工程,新产品新技术开发 [2]
荣誉获奖播报
编辑
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石化等17余项课题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等多项课题。目前与国内知名化纤企业合作承担开发项目15项。发表论文68篇,SCI论文13篇,授权专利41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授权软件著作等级权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香港桑麻科技一等奖1项,省部级进步奖11项。 [2]
1、“高导湿涤纶纤维及制品关键技术集成开发”,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7年, 排名8/10
2、“高品质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关键技术开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年, 排名5/10
3、“超大容量高效柔性差别化聚酯长丝成套工程技术开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3年, 排名1/10
4、“熔体直纺涤纶长丝纺丝工程模拟计算系统级工艺优化”,香港桑麻基金会一等奖,2013
5、“新型差别化U形涤纶及其制品加工关键技术”,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8年, 排名1/10
6、“高导湿涤纶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制品一条龙开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6年, 排名12/15
7、“抗菌导湿腈纶纤维及混纺面料一条龙开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6年, 排名7/9
8、“高品质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工业化生产技术集成开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8年, 排名4/10
9、“高性能稀土发光纤维的制备方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9年, 排名3/10
10、“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关键技术”,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0年, 排名5/10
11、“PTT聚合、纺丝以及纤维后加工关键技术集成开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年, 排名3/10
12、“大容量短流程熔体直纺涤纶长丝柔性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香港东华大学,东华大学研究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2年,5/10
13、“熔体直纺涤纶长丝纺丝工程模拟计算系统及工艺优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奖, 2012年,4/10
14、“利用废聚酯类纺织品生产涤纶短纤维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奖, 2012年,2/7
15、“熔体直纺涤纶长丝纺丝工程模拟计算系统及工艺优化”,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4/10 [2]
主要论文播报
编辑
[1]. Wang, C.S., Li M., Wang, H.P, Wang, X.Q., and R.F. Monte Carlo to Amide , 2. An Model and PA6/PA66 Blend , . 2009,18(1): 49-61
[2]. Zhu, X.L., Wang, B., Chen, S.Y., Wang, C.S., Zhang, Y.M., and Wang, H.P. and Non- of PET/- TiO2 . of , Part B: . 2008, 47(6): 1117-1129
[3]. Zhu, X.L., Wang,C.S., Wang, B., and Wang, H.P. Non- and of in / . . 2008,17(4) :297-309
[4]. Zhang, C.X., Wang, H.P., and Wang, C.S*. Poly( ) fiber melt-: and . and . 2007, 8(3):295
[5]. Zhang, C.X., Wang, C.S., and Wang, H.P. model of PET melt and of as-spun fiber's . of , Part B: . 2007, 46(4):793
[6]. Lü, W.J., Zhu, X.L., Zhang, Y.M., Wang, H.P., Wang, C.S.*, and Ye, Y.T. of rare-earth 6 . of , Part B: . 2007, 46(5): 949
[7]. Liu, Z.H., Wang, C.S.*, Wang, X.Q., Huang, N.X., and , R.F. Monte carlo to amide , of amide on . and . 2005, 41:164
[8]. Wang, C.S., Zhao, R.H., and Wang, H.P. Model of PET Melt , The Fiber 2008 Fall and , , , Oct. 2008:114
[9]. Wang C.S.*, Zhao R.-H, Han Q.-X., Zhang C.-X., Wang H.-P, Zhang Y., Xiao G., model and of (PET) fiber, of , 2009,26(4): 387
授权专利播报
编辑
授权专利41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香港东华大学,实用新型专利27项),授权软件著作等级权2项。 [2]
科研项目播报
编辑
近几年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石化等17余项课题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等多项课题。目前与国内知名化纤企业合作承担开发项目15项。 [2]
近几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1、“在线可控多功能聚酯纤维制备技术”科技部国家支撑计划项目45万元,2009.1-2011.12,完成
2、“新型超仿棉PET聚酯纤维制造产业化技术开发”科技部国家支撑计划项目524万元,2011.1-2013.12,完成
3、“尼龙6功能性纤维纺织染整关键技术”科技部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75万元,2013.1-2015.12,在研
4、“功能性差别化FDY系列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浙江佳宝新纤维集团有限公司150万元,2011.5-2012.6,在研
5、“高性能功能性涤纶长丝的开发及应用”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45万元,2011.7-2014.6英国G5院校留学,在研
6、“生物聚酯产品研究开发”泉州海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万元,2011.8-2014.8在研 [2]
国际交流播报
编辑
2009.9-2010.9 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 of )访问学者,从事相分离纺丝成形理论研究 [2]
社会任职播报
编辑
美国纤维学会(Fiber )、中国材料学会会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评审专家 [1],担任 , , and 等国外杂志审稿。 [2]
人才培养播报
编辑
主要教授课程为《计算机在材料中应用》;目前已指导硕士研究生27名(其中已毕业18名),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10(其中毕业4人);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连续多年获得东华大学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据2019年11月东华大学官网信息显示) [2]
东华学院香港,东华学院毕业生 九成投身医护界
中评社北京3月17日电/据大公报报导,香港的公营医疗人手需求殷切东华学院香港,东华学院昨日发布2022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学校未来发展。学院九成毕业生投身医护界,而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再创新高,平均月入已达三万以上。
校长陈慧慈表示,东华争取在2025年取得私立大学的资格,目前尚余两个学科未取得评审资格。课程回应社会所需,2023/24学年的资助学额将增至1050个,反映院校的培训素质获政府信任。\大公报记者张凯晴(文、图)
根据学院去年10月至12月向超过600位去年毕业生进行就业调查,显示受访毕业生当中93%获聘或选择继续进修,76%毕业生月入更超过港币30000元,反映毕业生能力广受雇主及学界认同。
校长:培训本地护理人才很重要
疫情下,去年该学院毕业生的各项薪酬仍录得轻微增幅,整体平均月薪达30286元,月入中位数为33245元,均为历年新高。其中学士方面东华学院香港,东华学院毕业生 九成投身医护界,放射治疗学(荣誉)理学士毕业生入息最高,平均月入逾34000元;以副学位课程计,护理学高级文凭课程毕业生入息最高,平均月入逾24000元。
来年资助学额将增至1050个
陈校长开心地说,“新冠疫情加上全球人口老化,令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大增。学院有九成毕业生投身医护界令我十分欣慰。”她表示,培训本地护理人才是很重要,因为不能长期依靠海外人才,她表示以她在多地工作的经验,外地医护更多是为了当地执业资格,可纾缓一时压力,或未能解决长期问题。
陈校长又指,目前社署全额资助东华学院150个护理学高级文凭课程学额,但申请者多达1900位,竞争激烈;学生毕业后亦须在社福机构工作不少于三年。课程回应社会所需,2023/24学年的资助学额将增至1050个。未来亦会重开100个护理学高级文凭课程的SSSDP课程学额,为学生提供多元出路。
为回应香港对医疗服务管理人才的需求美国top30名校留学,学院在2022/2023学年开办“医疗资讯及服务管理(荣誉)学士”课程,首批学生已于去年九月入学。据悉,2022/23学年“应用老年学(荣誉)学士”招收首批学生反应良好,三月中期已招了五分之三学生。课程未来会与海外的不同机构有更多交流,如新加坡方面,亦拟将来有机会或与乐龄科技较好的日本进行更多老人科技上的交流。
大公报记者实地参观了东华学院医护及物理治疗等科目的实验室最新设备,包括一个病童模型,能模拟哭及小便、而且可以尝试造口、插喉及验血糖,也可以戴呼吸机;以及外置骨架、VR大体模型等。
【】【】
相关新闻:
香港东华大学,台湾东华大学这一站,美
应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5所大陆高校的37名师生,15日至23日赴台交流。20日下午,马英九陪同大陆师生团参访台湾东华大学,并进行座谈交流。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马英九陪同大陆师生团走访的第四所台湾高校。此前,马英九已连续三天陪同大陆师生团走访了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和台湾大学。
20日下午2点30分左右,马英九和大陆师生团一行乘坐大巴抵达台湾东华大学。花莲县今天(20日)气温最高达30摄氏度,直新闻前方记者表示,大家都感觉很热,而马英九依旧西装笔挺,带领学生们步行参观。大陆学生们则身着便服手持相机,大方地向媒体招手致意,尽显青春活力。
重播
暂停
00:00/00:35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台湾东华大学创立于1994年,是台湾东部首座综合大学。占地261公顷(不含海洋科学学院)。该校有台湾“东部最高学府”以及“台湾后花园”之称。据介绍香港东华大学,该校为台湾面积第二大的高校,仅次于屏东科技大学。
该校于2008年与花莲教育大学合并,新校名仍为“东华大学”,现有管理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花师教育学院、原住民民族学院、海洋科学学院、艺术学院、环境学院等8个学院。台湾东华大学现为台湾东部的学术科研、产业发展、互联网中心。
台湾东华大学 拍摄:记者云芸、慕思言
马英九先是陪同大陆师生团参观了东华大学的图书馆。随后的3点半左右,马英九和大陆师生团一行来到该校的艺术学院进行参观交流,东华大学舞蹈社表演台湾原住民舞蹈以示欢迎。表演结束后,马英九用台湾原住民语言问候在场学生。随后舞蹈团与马英九及大陆师生团在校园内合照留念。
重播
播放
00:00/00:00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在与台湾东华大学师生闭门座谈交流之后,来自北京大学的学生张钰渟向在场的师生献上独舞《天涯共此时》,曼妙的舞姿惊艳在场众人。演出后,张钰渟在采访中表示,自己选择跳这支舞,是因为在与台湾学子交流时,发现他们对古诗词也特别感兴趣,而她认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满怀思念之情的诗词,最能够表达出她通过这趟行程与台湾青年朋友之间建立起的情谊,希望行程结束后,这份情谊还能延续下去。同时,她也认为,两岸青年学子文化同根同源,希望能互相交流更多古典诗词文化香港东华大学,台湾东华大学这一站,美,共同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据了解,20日晚,马英九还将带大陆学生们逛花莲著名的东大门夜市美国top30名校留学,感受台湾知名夜市文化,品尝在地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