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6月美国《连线》杂志的报道中,帕尔默·勒基、特雷·斯蒂芬斯和布莱恩·辛普夫(时任安杜里尔公司首席执行官,曾任帕兰提尔公司的工程主管)这3位安杜里尔公司的高管,大方道出了该公司在“自主监视塔”(AST)开发上的产品方法论:不拼硬件,而是发挥该公司的“硅谷基因”软件优势。
安杜里尔公司称:“借助人工智能为军事和政府人员提供基于技术的能力,使一个人能够监视数百英里的地形。”
不拼硬件,发挥软件优势
安杜里尔公司的AST产品美国硅谷理工大学,并非如波音、埃尔比特公司那般需要建造高高的塔架,也并未使用精巧的变焦传感器、复杂的热成像或微波传感器等昂贵的定制化硬件设备,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软件层面——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来让软件系统自动识别出非法越境人员,同时具有分辨动物、风滚草等物体的能力,从而大大降低了虚警的概率。随后,依托该公司的人工智能操作平台“点阵”(),警报信息会被实时推送给边境管理人员的手机上。
而且安杜里尔公司还持续迭代、优化着软件的监视、识别和预警能力,通过机器学习来训练数据,并向AST推送更新,“可以把它想象成人类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复杂的安全摄像头”。
安杜里尔公司描绘了这样一个愿景:一个APP在手(图为警报界面),边境巡逻人员不再需要像办公楼保安那般盯着一排排显示监控图像的屏幕,也不会被识别率不高的虚假警报搞得焦头烂额。
对于AST为何不像竞品一样,使用昂贵的变焦镜头和热传感器等硬件,安杜里尔公司高管在采访中给出的解释是:热成像设备的成本往往要数十万美元,且在得州边境的风沙尘土中效果不佳。因此,安杜里尔公司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激光增强型摄像头,将激光束作为暗光夜视条件下的补光光源,并与虚拟快门同步、而且这个600瓦激光设备也不是定制的,而是直接选用美容激光脱毛仪上的同款设备,从而达到了控制成本的目的。
标准型AST产品塔尖上的核心硬件设备是雷达、激光增强型摄像头和通信天线。其对人类目标的探测范围是2.8千米,对车辆是3.5千米。对比近20年前波音公司推出的安全边界倡议网络(SBI),今天的AST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相关产品的成本已经大幅降低,例如,十年前要花费数千美元的传感器,如今可能都不到一百美元;加上AI技术的进步和成熟,才有了如今AST的成功。
类似的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还有:AST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来获得电能(这点也被安杜里尔公司宣传为绿色、零排放,能够保护当地的栖息地和环境)。这意味着不需要在偏远地区安装大型发电机或供电,大幅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而且不到3小时即可建成一座AST。
作为用户的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这样介绍AST:“AST使用雷达扫描环境以检测运动,将摄像头对准雷达检测到的运动位置,并使用算法分析图像以自主识别感兴趣的物体,例如,人或车辆。”
这种将低成本、广泛使用的硬件组件,特别是来自消费市场上的成熟货件产品,与复杂的软件相结合,来颠覆旧有产品、推出“新质”产品的方式,最终成为了安杜里尔公司引以为傲的产品方法论。而且,在“硅谷基因”的塑造下,该公司更加重视“软件驱动”,后续研制和并购的诸多硬件产品,都与“点阵”人工智能操作平台能够高度融合,这使得该公司产品更成体系、操作上更统一易用,同时也让软件更加智能,AI自主任务能力成为了其重要的性能加分项。
安杜里尔公司在美国本土受到青睐的同时也成功打开了英国市场。
融资-并购,迈向行业“独角兽”
安杜里尔公司在成立伊始,赶上了“特朗普1.0时代”边境政策的“东风”美国硅谷理工大学,美国防务“新贵”安杜里尔的扩张之路,从吞下一家小公司开始,收获了第一桶金。
顺风开局之后,该公司就瞄准了规模更大的军事“硬件”市场。接下来几年里,安杜里尔公司通过经典的“融资-并购”扩张路径不断做大做强,这也是有“硅谷血统”的互联网科技创始团队相当熟悉的扩张范式:吸引更多的钱,让新一轮融资与新一轮业务扩张相伴。扩张之法就是在行业内快速发起并购与整合,不断开拓业务版图,快速切入更多热门的细分领域。
与之相随的,是安杜里尔公司的估值不断水涨船高,向着行业独角兽的地位持续迈进。
这是美国加州奥兰治县科斯塔梅萨的安杜里尔公司总部产品展厅。帕尔默·勒基周围的代表性产品中,至少有一半都来自被并购的子公司。
对于今日估值高达百亿美元的安杜里尔公司来说,这条扩张路径的起点在2021年4月。当时,安杜里尔发起了对总部位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区域-I(Area-I)公司的收购。这一步让安杜里尔公司进入了无人机这一热门业务领域,也让该公司的软件能力得以附着在市场前景广阔的关键军事装备上。
也就是说,这一步战略并购,让这家由一群硅谷互联网精英、同时也是航空业防务业门外汉所创立的公司,自此有了“无人机”基因,军事技术味儿自此而起。
小公司的典型心态:抵触行业巨头
区域-I公司成立于2009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尼克·艾利(Nick Alley)聚集一群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创办了这家小型无人机公司。其所推出的无人机产品相当独特:主打可从大型空中平台空射的无人机,即“空射管内集成无人系统”()。
安杜里尔公司在2021年4月收购区域-I公司后QS200名校留学,同年6月就顺利完成D轮融资。这轮融资中依旧少不了“老朋友”创始人基金。图为测试中“黑鹰”直升机使用通用发射管(CLT)来发射-600,该过程中的一个小技术难点是,出筒后的-600要克服直升机旋翼下洗气流的不利影响。
虽然该公司的产品陆续获得了美国三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青睐,但它依旧面临着小型防务企业普遍遭遇的生存问题:没有商业民用市场,公司运营完全依靠政府订单和小型企业创新研究(SBIR)计划的资金扶持等来维持。但这些资金往往到账缓慢,这让创始人一度需要支取自己的家庭资金来勉强维持公司运营。
区域-I公司推出的(“空射管内集成无人系统”的简称)无人机,在当时的确相当独特,创新性十足。目前无人机家族已经从最初的以情报、监视、侦察(ISR)为主的空射无人机,发展出了巡飞弹产品。
对此困境,尼克·艾利表示:“我非常不愿意走很多前辈走过的路,即将公司出售给大型航空航天巨头……你可以想象这会如何毁掉我们的文化,毁掉我们自己。”
这种对行业传统巨头的“抵触”(甚至可以说是“厌恶”)心态在美国新兴的小型防务企业中颇具代表性。所以,能够被安杜里尔公司收购,成为独立运营的全资子公司,无疑是尼克·艾利当时更为乐意的理想选择。
如今安杜里尔公司的已是美国陆军的“空射效应”中的热门中标机型。图为UH-60“黑鹰”直升机进行 700的首次飞行演示。
完美收购,却显资本贪婪底色
安杜里尔公司CEO布莱恩·辛普夫曾表示,安杜里尔和区域-I两家企业的战略相当契合,“我们非常契合,不仅因为文化运作方式相同,还因为他们希望以同样的方式将技术带给作战人员。”“将添加到我们的产品套件(包括‘点阵’软件平台)中,将提高安杜里尔公司对国防客户的价值。”
安杜里尔公司在对区域-I公司的收购公告中表示:“平台在同级别中提供无与伦比的续航能力和有效载荷能力”,而除此之外该机还有出色的多平台兼容性。
辛普夫还表示:“产品令人难以置信……这是空中发射微型无人机领域最灵活、最强大的平台。”这句评价,反映了安杜里尔这家新兴防务公司敏锐的市场眼光和商业嗅觉,他们看到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相对稀缺性,为自身的产品谱系和业务布局拼上了重要的一块。
这笔收购近乎是一个完美的商业故事:来自高校院所的创业团队推出了市场上稀缺的产品。在获得大公司和风投的支持之后,这样的公司将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
尼克·艾利曾欣然展望:“新资本将使我们能够进一步加快创新速度,并继续为其他管式发射无人机树立标杆。”
“十多年前,尼克·艾利使用其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学位的相关资源,创办了区域-I公司”,这则犹他州立大学官网2023年底的消息显示,创业成功的尼克·艾利回归家庭,夫妇二人在母校犹他州立大学以导师菲利普斯的名义设立了奖学金。
但最终,尼克·艾利还是离开了他创办的这家公司,并在2023年9月对安杜里尔公司发起了法律诉讼。因为按照2021年收购协议中的业绩对赌条款,安杜里尔公司同意在区域-I公司达到特定财务目标后,向艾利支付超过1500万美元的盈利款项。但艾利在起诉书中表示,安杜里尔公司在收购达成后曾故意转移区域-I公司收入,削弱了其公司的运营能力,目的是避免支付这1500万美元。
这样的“插曲”是美国资本市场明争暗斗、暗藏杀机的一个真实注脚——即便安杜里尔公司这类新兴防务公司及其投资团队,常常以科技、洁净、造福大众等“新钱”阶层的标签进行自我标榜,但博弈的终章依然无法掩盖资本贪婪逐利的底色。
当然,这段插曲对安杜里尔公司的扩张并不会有实质性影响,该公司高歌猛进的扩张步伐并没有丝毫放慢。那么,继区域-I公司后,安杜里尔公司的下一个并购对象是谁?我们下期文章继续聊。
麻省理工学院在美国哪个州,综述|美联邦政府削减科研经费引反对潮
新华社洛杉矶2月15日电综述|美联邦政府削减科研经费引反对潮
新华社记者谭晶晶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近日宣布削减科研经费的新政策,以节省联邦政府开支。此举引发美国学术界强烈反对,称这将严重影响美国的医学研究,削弱美国在全球科研领域的领导地位。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隶属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是美国联邦政府重要的生物医学研究资助机构。该机构7日宣布,自10日起将资助项目的间接成本占比上限调低至15%。这意味着,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提供的研究资助中,最多只有15%可用于支付间接成本,即与研究项目无直接关联、却为研究提供支持的费用,如实验室维护、设备折旧、行政管理等费用。这远低于此前27%至28%的平均水平。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称,新举措每年可为联邦政府节省约40亿美元,有助于将更多资金重新分配到直接科研活动中。
此举引发美国学术界强烈反对。美国高等院校联合会、美国教育理事会、康奈尔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多家机构或大学10日向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认为最新资助政策将严重损害美国大学的医学研究计划,影响与治疗疾病、延长寿命相关的尖端科研工作,削弱美国在全球科学研究和创新领域的领导地位。他们还提出,美国国会曾明确反对行政部门采取类似的经费削减措施,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决定侵犯了国会的宪法权力,尤其是财政拨款权。
美国高等院校联合会、美国教育理事会等机构10日发表联合声明说英国G5院校留学,新政策将对全美范围的关键生物医学和健康研究产生直接且严重的影响。设施和行政管理花费是进行开创性研究的真实且必要的成本。削减这些经费相当于削减医学研究,将损害科研机构攻克癌症、心脏病、痴呆症等疾病的能力,同时也会破坏美国大学对下一代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研究队伍的培养。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和该校医学院院长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削减经费将使该校正在开展的600项临床试验陷入危机,影响那些患有危及生命疾病、现有疗法无法治疗其疾病的患者。
同在10日,美国22个由民主党主政的州联合提起诉讼,质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削减科研经费的合法性。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安杰尔·凯利当日宣布,暂时阻止该政策生效麻省理工学院在美国哪个州,综述|美联邦政府削减科研经费引反对潮,并定于2月21日举行听证会。
美国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研究项目在美国医学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麻省理工学院在美国哪个州,该机构削减经费的决定不是一次简单的预算调整,将深刻影响美国的医学研究和公共卫生策略。美国《时代》杂志援引专家观点称,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削减科研经费计划是“美国科学的末日”,将严重影响公共卫生领域的关键研究。(完)
美国硅谷理工大学,“杭州六小龙”首家IPO!群核科技递表港交所,曾获雷军顺为投资
从《黑神话·悟空》,到美国硅谷理工大学,“杭州六小龙”首家IPO!群核科技递表港交所,曾获雷军顺为投资,以及春晚的机器人扭秧歌,杭州这六家科技创企,屡次在霸榜出圈。包括深度求索(),宇树科技、游科互动、云深处、强脑科技、群核科技,它们也被统称为“杭州六小龙”。
2月14日晚,作为“杭州六小龙”之一、空间智能独角兽——群核科技( Tech)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再次引发市场关注。此次IPO,摩根大通、建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随着群核科技在港交所递表,有望成为“杭州六小龙”中第一家上市的企业,拟冲击“全球空间智能第一股”。
群核科技:全球最大的空间设计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群核科技于2011年在杭州成立,由浙大清华校友创办,是一家以人工智能(AI)技术和专用图形处理单元(GPU)集群为底座的空间智能企业。
群核科技旗下拥有空间设计软件“酷家乐”、海外版产为“”,以及为AIGC、具身人工智能、AR/VR、机器人等提供虚拟环境训练的“群核空间智能平台”(),具备增强建筑信息建模(BIM)功能的“酷空间”,以及创意内容云设计平台“美间”等。
其中,酷家乐为群核科技的主打产品,是一款专注于室内空间设计的设计平台,可基于3D设计自动生成工程图纸、材料计算清单和成本计算表,主要被用于设计住宅、办公楼、零售连锁店,也被用于电商产品展示等。
酷家乐的海外版于2018年推出,主要面向美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市场,支持14种语言,因其独有的功能和行业领先技术,被全球知名软件评级平台G2评为2024年度3D渲染类“领导者。
在空间智能领域,群核毫无疑问地已经迈向行业前列。
根据全球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资料显示QS200名校留学,按照2023年的平均月活跃用户(MAU)数量计算,群核科技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空间设计平台。从2023年的收入来看,群核科技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空间设计行业参与者。
除此之外,群核科技还是一家具备强大数据能力的企业,能够提供海量符合真实物理规律的高质量合成数据。早在2018年,群核科技便联手帝国理工、美国南加州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推出了数据集,这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室内场景认知深度学习数据集,还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浙大清华校友联手创业:来自英伟达、微软、亚马逊等
另外,关于创始人方面。群核科技由黄晓煌、陈航、朱皓联合创办,三人为同学,曾在包括英伟达、微软、亚马逊及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等全球知名公司和研究机构就职,后选择回国创业。
黄晓煌现年40岁,为现任群核科技董事长兼执行董事。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科混合班/计算机学院,导师为鲍虎军,后获得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导师美籍华裔计算机科学家胡文美院士, 在校期间主要从事GPGPU领域研究。2010年,硕士毕业后,黄晓煌进入了英伟达担任软件工程师,主要参与CUDA语言开发。
陈航现年38岁,为现任群核科技执行董事兼首席行政官。本科同样毕业于浙江大学,与黄晓煌是浙大竺可桢学院2003级工科混合班的同学,也是室友,后又一同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留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朱皓,是黄晓煌、陈航在UIUC时的同学,他为现任群核科技执行董事兼首席技术官。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在亚马逊和微软任软件工程师,具备丰富的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领域研究经验。
之后三人放弃了美国硅谷的工作,选择了一起回国创业。据悉,在创业初期,他们选择在陈航家中的小阁楼开始创业。2011年,公司获得杭州市上城区“百人计划”15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最终落户杭州。
IDG资本、顺为资本等投资:从美股转战港交所
成立至今,群核科技已获得包括IDG资本、纪源资本、顺为资本、云启资本、经纬创投、线性资本、、、高瓴创投、等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
不过,该公司的上市之路却也是历经波折。2021年6月,群核科技曾在美国递表申请上市,当时估值20亿美元,被称为“3D云设计第一股”,但递交了招股书之后却迟迟未有动作。同年11月,市场便传出该公司放弃了美股上市计划。直至去年7月,群核科技再次传出筹备上市消息,最终于今年在港交所递表。
早年间(2020年),公司创始人之一黄晓煌就曾公开表露出对上市的想法:“之前酷家乐拿的都是美元投资,奔着海外上市目标去,现在情况发生变化,(公司会)拥抱一切机会,不排斥未来在国内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
从群核科技的财务状况来看,招股说明书显示,2022年和2023年,群核科技的营收分别为6.01亿元和6.64亿元,同比增长10.5%。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为5.53亿元,同比增长13.8%,属于稳健增长的状态。
但目前群核科技依旧尚未实现盈利。2022年,群核科技经调整的净亏损约为3.38亿元,2023年的净亏损约为2.42亿元,2024年前三个季度约为0.94亿元。
再从客户来源来看,群核科技的营收主要来自企业客户。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群核科技分别服务过3.31万名、4.11万以及4.55万名企业客户,订阅收入分别为4.90亿元、5.63亿元和4.64亿元,分别占各期总订阅收入的90.1%、87%和85.4%。
招股说明书显示,群核科技的前五大客户主要来自家具销售行业、室内装修行业,有中国本土企业,也有来自韩国的企业。客户中,包括、傲基股份、诗尼曼等家居家具类企业,也包括喜姐炸串这类餐饮连锁店,以及机器人企业智元机器人。
群核科技的业务重点是空间设计和可视化。既适用于住宅、办公楼、零售店和商业项目等现实空间美国硅谷理工大学,也适用于具身人工智能训练和电子商务产品展示等虚拟环境。
可喜的是,该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空间设计软件行业在过去数年实现大幅增长,由2019年的人民币16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人民币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6%,并预计进一步增加至2028年的人民币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7%。
对于群核科技来说,在境外上市更利于全球的扩张,这也与其投资和发展规划有关。群核科技在招股书中也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实施国际扩张策略;提升产品,并将其应用扩展至新的垂直领域及业务场景;扩大销售团队并提升品牌知名度等。
作为“杭州六小龙”中,首家冲刺资本市场的企业,这一次能否得偿所愿,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