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教育学考研的院校推荐:
1.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内著名的教育学研究机构,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点等多种学位授权项。
2. 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位列中国高校教育学院排名第二位,学院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都比较大。
3.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是中国较早成立的教育学研究机构之一,也是教育学一流学科。
4.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在中国和东南亚的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强调应用能力和研究实际问题,针对国际化发展方向开展各种教育学研究。
5. 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教育学院致力于为师资培养和学生教育提供质量优秀的教育学研究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上海,教育学考研的院校推荐,教育学硕士和博士招生规模不大,但是在教育学招生标准颇为高。
6.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前身是长春师范学院教育系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上海,其办学历史和教育资源都比较丰富,近年来在教育学研究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7.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教育学研究方面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学院针对人文特色和国际化发展特色,也在教育研究领域采取了一些独特的规划和策略。以上推荐仅供参考,考生在选择院校时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个人需求英国G5院校留学,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香港大学商业学院学费多少,香港大学商业学院学费,招生信息(2024)
河南大学国际商学院脱胎于原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02年3月。办学22年来,学院延承河南大学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前瞻开放、面向世界”的办学理念香港大学商业学院学费,适应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汲取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国外大学进行实质性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国际商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充分利用中外优质教育资源,按照“中西合璧、以本为本、质量至上、重在育人”的办学定位,将国际化的理念根植中原文化沃土,打造具有中原风格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地。学院精心设计,科学组织,加大投入,严格管理,融国际课程与本土教学为一体,兼顾留学、考研和就业等不同发展需求,制定了一套中西合璧、内外兼顾、厚基础、重能力的培养方案,使学生通过学习各得其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中外双方每年投入的师资超过260名。中方教师180余人,外方教师8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占50%以上美国藤校留学,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占95%以上,硕士生导师20人、博士生导师5人,2024年起,学院贯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育体系。外语教学方面,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听说读写分项授课,中外教师的授课学时比例约为6:4。专业课教学方面,采用国际化双语教学模式,中外教师的授课学时比约为7:3。
2016年5月21日,河南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续签合作办学协议,引进澳方本科学位,成为河南省首家在境内颁发国外大学本科学位的高校。帮助国内优秀学子以远低于海外留学的费用,真正实现“不出国的留学”的梦想。
二十载国教耕耘路,百余年河大展芳华。自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学院始终坚持外国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并重的原则,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办学以来成果丰硕,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23年3月,顺应新时代商科人才需求的变革,学院更名为国际商学院,进一步引进诸多高层次人才,以大数据和现代科技为抓手,以工科思维推进商科跨越式发展,探索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之路。面对空前的发展机遇免联考在职研究生,学院正满怀信心、踏实工作,为实现百年名校的一流学科大学建设,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中澳项目
(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合作,四年制,本科一批招生)
本项目实施学位课程合作,由中澳双方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学生在河南大学学习期间同时注册维多利亚大学学籍。学生可选择4年在河南大学学习并完成学业,达到双方学术要求,可同时获得维多利亚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河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学生也可以选择在河南大学学习2年或3年之后申请赴澳留学,在维多利亚大学继续本科学习并完成规定课程后,获得维多利亚大学学士学位证书。经河南大学认可后,同时颁发河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特别提醒:学生在校期间须通过维大组织的两次语言测试,即一年级下学期期末的注册专业基础课程的英语水平测试(ECT ,要求学生达到相当于雅思5.5分的水平)和二年级下学期期末的注册本科课程的英语水平测试(ECT ,要求学生达到相当于雅思6分的水平)。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学生无法注册维大专业课程学习,无法获得维大学位。赴维大学习须通过ECT 或雅思语言考试,按维大学费标准向其缴纳学费,不再缴纳河大学费。
维多利亚大学( , , ), 是1916年建立的公立大学,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维多利亚州政府联合拨款运作。该大学位于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市,是澳洲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之一,设有10个学院,72个大学本科专业、84个硕士专业和15个博士专业方向。在校生4万多人,教职工1800多人。维多利亚大学以其教育质量和服务著称,其教育质量在全澳洲大学中名列前茅。工商管理硕士课程(MBA)被2020《CEO 》评为工商管理类第一等级课程。维多利亚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世界大学401-500名,排名前2%的世界名校行列。维多利亚大学的模块式教学以其成功的教学成果多次获得澳洲各级政府的嘉奖。在《2020年澳大利亚雇主满意度调查报告》中,维多利亚大学首次成为澳大利亚就业技能排名第一的大学。
[中德项目]
(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四年制,本科一批招生)
本项目的教学计划由中德双方共同研究、设计与实施香港大学商业学院学费,招生信息(2024),主要采用“2+2”办学模式,即学生前2年在河南大学学习,后2年可以选择赴德国留学,也可以选择留在河南大学继续学习。项目前2年将引进德方德语课程和一些优势的专业课程。后2年赴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学习的学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后,获得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经河南大学认可后,同时颁发河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选择继续在河南大学学习的学生完成学业后,颁发河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高年级阶段还将定期邀请合作大学知名教授来校作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特别提醒:赴安大学习有语言成绩要求,须按安大学费标准向其缴纳学费,不再缴纳河大学费。
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 , , )建立于1991年,是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第一大应用技术公立大学,德国29所创新型高校之一。前身为以闻名世界的包豪斯学派为代表的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建筑设计学院。该校现有学生近8000名(其中包括来自108个国家的2500多名留学生),教授及商业联合会的师资人员近200名。学校有三个校区,开设工科类、经贸类、规划设计类、管理类及农业类等众多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实际,新颖而实用。
招生计划:
2024河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答考生问
1.问: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河南大学享受什么待遇?
答:国际商学院是河南大学普通教学单位之一。项目学生为河南大学计划内统一招生,在学历、学位证书的发放、医疗待遇、奖学金及免试推荐研究生等方面与河大其他统招学生一致。执行省招生政策,本科一批录取。
2.问: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如何?
答:以中澳项目为例,到目前为止,我院中澳项目已招21届学生。教学计划由中澳双方共同研究制定,突出英语教学和引进国外专业课程学习的特色。英语采取听、说、读、写分项授课,总课时量是普通大学生公共英语课程时数的四倍,其中外方大学承担50%以上的课时量。引进外方大学30多门专业课程,执行外方大学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外方大学承担40%以上课时量。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使得中外课程能够合理衔接和融合,既适应了国内就业与考研的需要,也满足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特殊需要。22年来,大量的教育资源投入、高强度的训练和优越的教学环境已成为该项目的突出特点。学院制定了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设计了科学严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虽然学习任务较繁重,但学生们精神饱满、积极活跃,获得了中外教师的一致赞扬。学院的办学声誉愈来愈高,已树立起河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品牌形象。
3.问:学生如何办理出国手续?国外学习费用是多少?
答:学生办理出国手续有专人协助和指导。中澳和中德项目往届部分学生选择了二年级以后出国学习,出国签证成功率几乎为100%。
中澳项目学生赴澳洲学习,以维多利亚大学2024年学费为标准,维多利亚大学本科阶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每年学费32,200澳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会计学专业每年学费31,600澳元;在澳学习的食宿费用每年为20,000-40,000澳元不等。
中德项目学生后两年赴德学习香港大学商业学院学费多少,每年需缴纳注册费、学费合计4,000欧元,食宿费用每年约8,000欧元。
具体费用以外方大学官方网站上所公布的当年学费为准。每年办理出国签证的费用也不尽相同。
4. 问:河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的毕业生出路如何?
答: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毕业生的出路较为广阔,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直接到企、事业单位就业。由于专业特色优势明显,我院的毕业生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和郑州等大中城市就业。就业单位多样化,以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政府部门等为主。
②考取国内著名大学研究生。历届毕业生中,考取的学校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
③申请攻读国(境)外著名大学研究生。学生在我院毕业后成功申请攻读国(境)外著名大学研究生的人数逐年攀升。许多大学都是世界著名大学,如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伦敦大学学院、香港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纽约大学、墨尔本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莫纳什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等等。我院项目内学习2年或3年选择出国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国外申请著名大学继续深造。
5.问:有的考生想报考国际商学院,但家庭经济力量不足,学费可否减、免、缓?
答:不可以。因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按规定及时收取学费是中外双方协议明确规定并经政府部门正式批准的。
地址:河南大学郑州校区(郑州市郑东新区明理路北段379号)
河南大学开封金明校区(开封市龙亭区金明大道北段)
学院咨询电话: –
学院网站:
香港大学商业学院学费多少,香港高校公布内地招生计划 部分高校学费上涨
香港高校公布内地招生计划 部分高校学费上涨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学院12月22日联合在上海公布2011年内地招生计划。香港中文大学宣布扩招40人,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的学费都有上扬,分别比2010年涨了2万元和5000元。
香港大学内地本科生招生计划独立于高考招生系统,该校2011年计划全国招生250人—300人香港大学商业学院学费多少,与往年持平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学生单独向港大递交申请,书面申请截止日期为2011年4月30日,网上申请截止日期为2011年6月15日。
香港中文大学计划面向内地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收300名本科生,比去年的招生计划增加了40人。该校把招生计划分配到各个省,在上海,该校计划招生14人,其中文史类3人、理工类11人。中文大学2011年将开办一项新专业,名为“中大—复旦—早稻田联合亚洲商业课程”,该课程由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以及日本早稻田大学合办,修读此项新课程的本科生在原校完成基础课程后,将与其他两校学生一起参与为期三个学期的课程。而该校的新书院“和声书院”也将于2011年招收首届学生。
香港理工大学计划招230人。香港教育学院计划招生50人—60人香港大学商业学院学费多少,香港高校公布内地招生计划 部分高校学费上涨,有关招生负责人宣布,未来3—5年,内地招生计划将翻一倍。
据悉,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费都保持不变。被香港大学录取的内地本科生第一年在内地指定高校委培,学费3万元,后三年在香港大学接受教育,学费每年11.9万元。香港中文大学学费为每年10万元。香港教育学院的学费则从2010年的每年7.5万元涨到8万元,香港理工大学从每年8万元涨到10万元。
香港大学商业学院学费多少,香港大学学费一年多少钱
香港大学是我国香港地区排名数一数二的顶尖名校,QS全球排名TOP20,该校不同课程的学费不同,大部分课程学费约2万港币,约合人民币18万元/年。
以下是2025年香港大学一年学费盘点——
一、本科学费
1、Non-STEM 非STEM学院学费为港币香港大学商业学院学费多少香港大学商业学院学费多少,香港大学商业学院学费,招生信息(2024),香港大学学费一年多少钱,约合人民币17.9万元/年。
包括 of 建筑学院、 of Arts文学院、 of and 商学院和经济学院、 of 教育学院、 of Law法学院、 of 社会科学学院。
2、STEM 学院学费为港币,约合人民币19.7万元/年。
包括 of 牙科学院、 of 工程学院、 of 医学院、 of 理学院; of and Data 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 of 创新学院。
二、研究生学费
1、Full-time全日制授课型硕士课程学费为港币,约合人民币16.5万元/年。
2、Part-time非全日制授课型硕士课程学费为91000港币-港币国外在职学位班,约合人民币8.2万元/年-11万元/年。
3、研究型课程学费为42100港币,约合人民币3.8万元/年;非全日制课程学费为63000港币香港大学商业学院学费多少,约合人民币5.7万元/年。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
今天是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港大ICB)的高管论坛暨香港校友会成立仪式,感谢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活动的校友。今天论坛的主题是《「一球两制」下的香港优势和机遇》,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李咏梅教授、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院长傅华伶教授在百忙之中来到现场,稍后两位教授,以及来自香港财经界、金融界的几位学者、专家,会围绕这个题目,分别跟大家进行分享。
今天港大ICB在香港成立校友会,跟过去两年香港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过去两年,香港积极地在全球抢人才,已经有十几万优才、专才获批,并来到香港生活,其中不乏港大ICB校友。港大ICB是香港大学为践行「为中国而立」的创校校纲而成立,提供专业课程及高管课程,为内地培养专业管理人才。现在,越来越多来自各地的校友聚集在香港,很多校友希望在香港也有一个校友组织平台,可以让大家经常聚在一起。今天,港大ICB香港校友会成立,也借着这个仪式,跟大家聊聊新形势下的香港到底有什么样的优势、有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挑战、有什么样的机遇。我们不仅从大的政经环境角度进行分享,也会从香港引以为傲的优势领域,例如医学领域、法律领域、金融领域出发,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众所周知,经过2019年到2020年《国安法》出台,以及今年的基本法第23条之后,香港进入一个全新领域,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
这几年,我们经常讲香港如何从乱到治,从治到兴。其实“从治到兴”是极大的挑战,而且香港“从治到兴”的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又面对着全球政经环境的大变化。香港过去是一个高度自治的城市,跟西方的沟通以及联系,是中国内地的任何一座城市无法相比的。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这40多年里面,香港的桥梁作用是任何一个中国的其他城市、乃至亚洲的其他国家能够比拟的,例如新加坡。也正因为如此,香港得以快速发展。
正如大家所知,过去香港是一个进出口贸易中心,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量非常高,正因如此,香港的海上货运也极其发达。在香港大学对面可以看到李嘉诚先生的港口,当年曾经位居全球Top3,但在去年,香港港口已经跌落到全球第11名,第1名是上海,第2名是新加坡,第3名是浙江宁波,第4名是深圳。香港跌出前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香港在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之中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扮演的角色变小了。当然,这一变化与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的脱钩政策紧密相关,因为今天美国的出口量更多来自越南、印尼、印度、墨西哥等地。尤其墨西哥跟美国的贸易额度在去年大幅度上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很多产品要经过墨西哥才能够进入美国,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对香港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三个时期里,香港的作用变化
从1979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将从三个角度去分析香港的作用:
第一个时期的关键词是“信息”。香港的重要作用在于信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内地面临信息断层,对外面的世界缺乏基本了解,更对外面世界所需的商品一无所知。不知道外部的市场需求,就无法针对性生产可以用于出口的商品,但香港知道,所以香港人开始跨过深圳河积极参加广交会,将信息带进国内。后来更是落脚湾区,也就是今天我们称之为大湾区的地域,去深圳、东莞等地开办工厂。在那个时期,这样的信息差给香港带来了机会和繁荣,也带动深圳和华南的快速发展。
第二个时期的关键词是“资本”。从1993年,中国内地第一家企业在香港上市,就是青岛啤酒。自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到了去年,在香港的金融市场上,70%的上市企业都是中国内地企业,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香港金融市场更快速地往前发展。
第一个时期是信息,第二个时期是资本,到了今天,到底香港还有什么样的优势?其实大家今天来到香港,都知道香港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优势,但可能还没有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香港是一座只有75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8所公立大学,但有5所大学位于全球排名前100。
今年的排名即将于6月4日公布,跟大家预告一句,香港大学的成绩在2023年基础上会大步往前,进步的程度会让我们都感到非常惊叹,以前是第20+、30+位,现在比这还要靠前,这是非常难得的。除了香港大学QS200名校留学,我们还有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城市大学、理工大学等等,比纽约、伦敦都更胜一筹。我们如何能够利用香港的高等教育优势呢?
其实从特区政府成立以来,董建华先生担任第1任特首的时候就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让香港成为亚洲的教育枢纽?我们如何让香港真正成为亚洲的全球教育枢纽,成为地区的国际教育枢纽?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高等教育,跟高等教育相关的就是我们的医疗系统。香港大学医学院的排名位居全球前列,不仅如此,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内地也在不断学习香港大学医院的管理体系。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请到李咏梅教授进行分享,她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辛勤耕耘多年,经验丰富,有很多心得感悟。这也是香港的又一个优势,这个优势其实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第三个时期的关键词是“创新”。到了今天,在信息与资本之后的第三个阶段,香港要连接中国内地和全球,需要有一个不同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创新”。我觉得“创新”不仅仅是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科技的创新。科技创新为什么重要?大家都知道从0到1的创新是非常艰难的,而我们中国过去40年的历程当中,从0到1的创新远远不够,正是因为如此,今天才会出现“卡脖子”的困境。
过去40年里,我们都希望快速发展,希望弯道超车,很多时候难以静下心做研究。不要说基础研究,哪怕是应用型研究,我觉得也是相当不够的。此前我在深圳,一位中兴的朋友说:当年我们也想搞自主创新,但那时候的领导认为,无需花费时间搞自主创新,美国都给我们弄好了,直接购买他的东西,拿来能用就行,copy and paste。当年领导层的想法种下了后来的苦果,令中兴受制于人。京东方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现在发展得不错。当年,北京给了京东方很多土地去发展房地产,但创始人谢绝了,坚持聚焦科技。今天全世界包括苹果手机在内的多少手机屏幕都是它们生产的。
从香港的角度来讲,在基础研究领域,我觉得中国内地跟全球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尤其是今天,美国对中国采取脱钩政策的情况之下,2020年我提出了“半冷战、半脱钩及半球化”的观点,我所说的“半冷战”,其含义就是中美之间可能不会发生像美苏之间一样的军事对峙,主要落脚点是科技领域的对抗。今天,美国对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对抗跟封锁,已经远超我当年的想象,甚至远超我在疫情当中看到的,中美关系一步一步走向深渊的程度了。
去年华为推出手机之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马上要求美国彻查华为是如何制造出这一产品的。即便到了今天,美国对中国进行各种各样的经济跟科技封锁的时候,它也不是天衣无缝的,还是有一些漏洞,但是这一漏洞马上就被堵上了。现在的情况是,只要我们在科技领域有所突破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学费,美国就会立刻采取围追堵截的政策,防止我们超过他们,遑论今天为了打压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关税大幅提升,远超我们想象。
新时期来临,香港的优势何在?
在我看来,香港今天已经进入新的时期。我刚才侧重讲科技领域的创新,但创新不仅是科技领域的创新。以金融来讲,香港未来要发展,已经不能再满足于仅仅只做一个进出口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当然,今天香港的航空货运量,其排名依然很高,但我们不能只靠这个,更重要的是我们都在谈论如何确保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众所周知,过去香港作为金融中心,大家最注重的就是企业上市。上市的量到底有多大?过去几年我们曾经以为,美国对中国的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很多企业被迫离开华尔街,他们会选择重新在香港上市。但没人想到,去年4月份以后,香港的股市惨不忍睹。当然,过去一个月也让我心花怒放,我的投资也全回来了。但未来香港作为一个全球的金融中心,它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香港除了作为中国企业上市的重要平台,也是海外投资家进入中国的重要跳板。时至今日,我们的 资本市场依然是不流动的,钱是不能随便出来的,国外要投资,就要经过香港这个地方,所以香港的这一角色依然存在。
过去我们都知道,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考虑三个地方,一个是伦敦、一个是新加坡、一个是香港。彼时被称之为中英黄金10年,现在关系不佳,我也想也不必过多考虑伦敦。那么中国如何更好地利用香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中心?香港一定要成为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这其实也能给香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觉得更重要的就是(金融科技)。过去几年,香港最郁闷的一件事就是新加坡快速取代了香港,成为全球的第三大金融中心。有一个笑话说美国花了100多年才创造了华尔街,中国用2年时间就把新加坡变成全球金融中心了。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个突破点是 数字货币及虚拟货币,尤其是虚拟货币。新加坡在这方面非常慎重,对虚拟货币的管控也非常严格,香港恰恰在这个领域相对比较开放。但我觉得只开放是不够的,因为虚拟货币的发展离不开,离不开金融科技,所以香港如何在金融科技领域去深挖,我认为应该着力及AI,这都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在这些领域里取得重要突破,才能支撑起香港未来作为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的世界中心。我想这也应该是香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除此之外,香港要建立文化创意中心。上世纪70-90年代,我们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香港歌曲,看到香港电影,但现在少之又少。最近内地很流行的《繁花》也是香港人拍的,用香港人视角拍出来的东西还是不一样,还是非常吸引人的。香港能不能重新找回失去的全球或亚洲娱乐中心、文化中心的定位?特别是华语世界的娱乐中心地位,这是我们要考虑的。
不管从国家还是香港的角度来讲,都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讲好“香港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但是为什么我们的故事就是讲不好,就是没人听?我觉得香港能够在这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通过香港的文化人,把香港故事,中国故事讲到全世界。从这个意义来讲,香港也应该成为一个创意中心、一个文化中心,它有巨大的潜力。
经过40多年改革,在座各位的视野已经很开阔,思考的高度也越来越高。大家都会想:香港是不是失去它的作用了?我觉得还没有,至少在我可预见的未来,香港的作用仍然没有存在。我们一定要想香港之所以成为香港的原因是什么:1949年,人民解放军随时可以进入香港,为什么选择了不进入?1978年,中英签订香港协议,邓小平可以立即下令把香港变成中国的一个城市,他为什么没有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到了今天,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在整个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香港一定要有自己的魅力和特色,有跟中国内地城市不一样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去扮演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角色,也才能够帮助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香港的优势依旧在。
香港的独特优势是什么?
香港的独特优势当然就是两制。具体而言,第一是司法独立。稍后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院长傅华伶教授会跟大家分享。香港的普通法,香港的司法独立,直至今日依然是全球认可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香港独立的司法制度,只有独立司法制度的存在,才能让所有人拥有更好的投资环境,更好的安全感。
第二是信息自由流动。回到我自己曾经的老本行,香港今天的新闻自由度在历次排名中已经下降了,但我们仍然希望,香港的新闻能够扮演监督社会的重要角色。毕竟香港可以获得全球各类的信息,而这也是香港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基础,也是香港可以成为超级联络人和成为全球大都市的基础。
第三是资本自由流动。香港的金融业到了今天也依旧有它的重要作用。中国内地,不管是上海还是深圳,其金融地位还是受制于现阶段国家的金融政策,短时间内还是无法改变的。而香港又拥有新加坡没有的条件,香港可以是内地企业走出世界的最重要的。
第四是公民社会。香港人有参与社区发展的传统,热衷慈善与教育,这是现代社会良好管治的重要基础。
第五,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香港在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特别是在地缘政治发生巨变之后,要加强香港作为全球创新枢纽的地位。我希望科技创新能够为香港未来10年、20年或者30年的发展,找到新的动力和一个清晰的方向。
今天,香港作为一座桥梁去连接中国跟世界的时候,它必须要比过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其基本要求就是这座桥必需是一座拱形的桥,香港必须在中间看到两面的世界,才能够进行连接。在香港连接世界与中国内地的进程当中,最需要的就是人才。未来除了在这里出生长大的,生活了几十年的香港土生土长的人之外,我们也会迎接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才。他们不仅来自中国内地、来自发达国家,也可以来自发展中国家,这些人才凝聚在一起,才能让香港变成一座真正的国际化城市。
香港必须是中国的,但它是中国的最国际化的一座城市,也必须是多元的一座城市,能够吸引全球人才聚集于此。在今天的世界里,全球哪一个国家能打赢人才争夺这一仗,就能获得发展的动力。今天在座的很多都是来自中国内地的朋友,我们也希望因为你们,香港会变得更加多元和精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