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恰逢我校建校30周年之际,由广东省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下称“研究会”)主办、广州信息协会协办、工商管理学院承办的作为校庆30周年系列学术会议之一的“2019年(第32届)广东省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三届新型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在我校北校区隆重举行。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价值管理,来自广东地区高校、香港地区的专家学者及广州信息协会的企业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价值工程及价值管理(下称“VE/VM”)领域的理论及实践。
上午九点,学术年会正式开始。
开幕式
会议第一部分由我校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李新庚教授主持,李院长介绍了与会嘉宾,他们分别是广东省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会长胡军教授、名誉会长谭浩邦教授、常务副会长左小德教授、江苏大学刘建一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沈岐平教授、中交四航院高级建筑师冯颖慧副总工、华南理工大学张彩江教授、广州信息协会会长罗敏静女士,校长黄大乾教授出席了大会。
黄大乾教授致欢迎辞
黄校长向与会嘉宾和代表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定位以及未来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建设的长远规划,黄校长代表全体师生对各位嘉宾代表表示热烈地欢迎,并对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胡军会长致开幕辞
胡会长介绍了广东省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的办会宗旨、办会历史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对本届学术年会的承办方表达了感激之情。
谭浩邦名誉会长 致辞
名誉会长谭浩邦教授是研究会的创始人,谭教授对研究会的各项工作始终报以极高的热忱,他在致辞发言中对本次学术年会的办学规格及规模、参会人员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研究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优秀论文颁奖环节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随后胡军会长、黄大乾校长、左小德教授、罗敏静会长分别为本届学术年会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颁奖。
研究会年会
学术年会的第二部分由广东省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副会长张彩江教授主持,由常务副会长左小德教授做研究会的工作报告、财务与审计报告,对于新增补常务理事、理事、新会员入会等事项进行了表决并审议通过研究会相关议程。
左小德教授作工作报告
财务与审计报告
新增补常务理事、理事、新会员入会表决
审议通过研究会相关议程
主题演讲
学术会议的第三部分由专家学者围绕价值工程及价值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主题演讲,由我校珠三角区域物流研究中心主任王术峰教授主持。
刘建一:VE/VM的理论结构
江苏大学博导刘建一教授是我国VE/VM领域的领军人物,刘教授总结了他三十多年的研究经验,为与会者清晰梳理了VE/VM的理论结构香港理工大学沈岐平,让听众对VE/VM的概念、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沈岐平:价值管理在香港公共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沈岐平教授多年来致力于香港政府工作领域的VE/VM研究,沈教授通过丰富的案例以轻松的气氛向与会者介绍了他对香港大型复杂公共建设项目价值管理的科研与实践经验,阐述了目前社会上日益增长的通过有效的VE/VM方法提升组织经营管理效益的迫切需求及其广泛用途。
冯颖慧:港珠澳大桥外海集成建筑在VE上的思考
冯颖慧总工是港珠澳两外海人工岛岛上建筑总建筑师,她通过港珠澳大桥外海集成建筑在价值工程和VE上的思考为主题,向与会者讲述了港珠澳大桥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运用价值管理理念进行管理的实践经验以及思考。
左小德:大型项目的全社会全生命周期管理
左小德教授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待项目的汇报和社会的溢出价值。他在报告中提出了金字塔II模型,在模型中基于历史唯物观提出了项目的和谐发展指数;以及基于历史的发展观提出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指数。
张彩江:CVE/VM理论发展与实践的挑战
华南理工大学张彩江教授以复杂世界为视角,对价值工程和价值管理的理念体系即研究工具和系统方法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复杂价值工程和价值管理(CVE/VM)理论。
罗敏静:智慧城市中的VE应用
广州信息协会会长罗敏静女士在主题演讲中以自身亲自参与的信息建设项目提出了政府、企业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价值工程和价值管理从理论到实践的思考。
上午的主题演讲给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思想的盛宴。这场演讲使我校广大师生在VE/VM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与会代表和广大师生认真投入,收获颇丰。
分论坛演讲
下午14点分别就价值工程与项目管理、价值工程与企业管理、价值工程与城市营商环境、价值工程与区域经济发展等四个主题进行了分论坛研讨,同时开展的还有广州信息协会以“聚力湾区,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新型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在分论坛的研讨中,诸位学者分别汇报了自己近一年在VE/VM领域中的研究成果香港理工大学沈岐平,学术会丨一场价值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盛宴在北校区展开,在学术交流中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加深了进一步的思考。
分论坛一:价值工程与项目管理
分论坛二:价值工程与企业管理
分论坛三:价值工程与城市营商环境
分论坛四:价值工程与区域经济发展
分论坛五:聚力湾区,共创未来
END
本次学术年会的胜利举办,全面总结了广东省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近一年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同时作为承办方,此次会议对于我校加强学科建设美国藤校留学,提高科研水平,建设应用学科优势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起到了推进作用。
摄影:纪嘉茵、田一健
文书:招建贞、饶慧
香港理工大学沈岐平,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沈岐平教授一行到访我院参观交流
7月2日上午QS100名校留学,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沈岐平教授一行莅临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参观交流,与研究院教师代表进行现场座谈。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武元教授主持本次座谈。
会上,陈武元教授对沈岐平教授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一带一路研究院的建设发展情况。他指出,厦门大学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域,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学校制定了“海峡、海丝、海洋”的对外开放战略,牵头组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并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院是一个汇聚整合厦大优势学科资源的跨学科智库平台,以国家发展需要为导向,切实履行“研究高深学问、培养专业人才、服务社会需要”的三大职能。香港和厦门同为对外开放程度高的沿海城市香港理工大学沈岐平,香港理工大学和厦门大学也都是面向国际办学的重点高校,希望双方借此机会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展开务实合作,共同助力赋能“一带一路”建设迈上新台阶。
沈岐平教授表示很高兴来到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参访交流,他介绍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发展近况,并表示,香港理工大学十分重视“一带一路”相关研究和实践,积极参与丝路建设、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共享学术资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全方位的高端人才。他还提到,香港当下的发展基调是“国家所需,香港所长”,而香港理工大学也在“香港所需,理大所长”的原则指引下,努力找准国家和香港的需求与理大办学发展的交汇点,聚焦前沿优势领域、打通国际交流合作的渠道,为国家和香港发展提供新机遇、注入新动能、开拓新空间。希望借助此次交流的“东风”,能够携手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共同推进两校合作落地。
随后,双方就加强学术交流、人才联合培养和丝路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参加本次座谈会的还有香港理工大学建筑及房地产学系副教授樊宏钦、博士后薛晋,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蔡庆丰教授、兼职研究员吴崇伯教授、兼职研究员张博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沈岐平,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沈岐平教授一行到访我院参观交流,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助理教授向立群、张苏娟,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宋阳。
文字丨赵达为
图片丨陈琰
排版丨陈琰
香港理工大学校园环境,中新教育丨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二期香港马会大楼B栋揭牌
中新网成都11月8日电(杜成)8日上午,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二期香港马会大楼B栋揭牌仪式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举行,标志着川港两地在综合减灾和应急管理研究方面携手迈入新阶段。
据了解,此次新落成的B栋教学楼总建筑面积约为8400平方米,设有16个实验室,涵盖地质灾害、水灾害、灾后环境管理、城市灾害与韧性、灾害信息和应急指挥等多个领域,将为师生们提供更加宽敞、舒适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有助于学院更好地开展防灾减灾相关的教育和研究工作。
揭牌仪式现场。香港赛马会 供图
“四川大学与香港赛马会以及兄弟高校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深厚的交流情谊,在香港赛马会支持下建设的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是川港两地、校企合作、校校共建的成功典范。”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甘霖在致辞中表示,学院成立以来,致力于防灾减灾、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重建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B栋大楼的揭牌,将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川大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香港企业和高校的务实合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湾一圈”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川大力量。
香港赛马会行政总裁应家柏在致辞中表示,由香港赛马会捐资援建的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作为川港两所知名学府的重点合作项目,是香港和内地合作的典范。作为全国首个专门聚焦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的教学科研机构香港理工大学校园环境,中新教育丨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二期香港马会大楼B栋揭牌,该学院即将启用的香港马会大楼B栋,将支持更多跨领域的合作项目,输送和培养更多的应急管理人才。未来,香港赛马会将继续关注该学院的发展香港理工大学校园环境,深化川港两地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嘉宾们参观新建成的B栋大楼。香港赛马会 供图
四川省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辉在揭牌仪式上介绍,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包括香港赛马会在内的香港社会各界慷慨捐赠四川100亿港元,涉及教育、防灾减灾、现代医疗、公共卫生和人才交流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已成为多学科、国际化的高水平学院QS100名校留学,为全国和四川输送了一大批紧缺的高端人才。“此次揭牌必将助力四川大学开放办学,培养更多优秀的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人才,为川港合作增添新的成果。”
据悉,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由香港赛马会捐资逾2亿元人民币援建,是全国首所聚焦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跨学科、国际化、高水平新型学院,于2013年正式运行。该学院迄今累计招收硕、博士研究生645人,其中联合培养硕士生330人、博士生44人,常规硕、博士生271人,为全国输送了一批紧缺的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事件应对专业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