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赴香港特派记者 赵觉珵 刘彩玉
在香港新界吐露港沿岸,一颗巨大的“金蛋”是香港科学园的地标性建筑。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水域,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工程造就了这片创科发展中心。依托“一国两制”的独特地位以及在教育、科研、资金等领域优势,香港正史无前例地加大对创科产业的支持与投入,集中体现在汇聚1400多家企业和全港超过1/4创科人才的香港科学园。在近期探访香港科学园的过程中,《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园区内创科设施日益完善,创科企业和人才不断集聚,透露出勃勃生气,香港以建设国际创科中心为目标的生态系统正在成型。
打造发展新引擎
成立“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成立“香港微电子研发院”、设立100亿港元“新型工业加速计划”、设立第三个创新香港研发平台……这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的创科支持措施,上百亿资金投入反映出特区政府对该领域的重视。作为香港最大的科研基地,开发建设运营20多年的香港科学园本身就是特区持续投入的代表。根据特区政府发布的数据,香港科学园建设的绝大部分资金来自于政府拨款和贷款,总投入超过100亿港元,已建成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香港科技园公司主席查毅超在本月早些时候举行的首届香港桂冠论坛上向媒体介绍称,创科产业将成为香港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2015年以来,特区政府在该领域的投入超过2000亿港元。
虽然大规模的投入不意味着必然的成功,但较为充足的资金确实已经成为香港创科产业发展的优势。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卢煜明被誉为“无创产前检测之父”香港读建筑博士,在“金蛋”体验香港创科发展,他在香港科学园拥有一间创新诊断科技中心,这也是资助的首批28间实验室之一。卢煜明说,对比过去,当前特区政府的资金支持规模是“不可想象的”,实验室通过获得的经费达到4亿港元,“有了这样的资金,加上好的想法,你就有了追求(成功)的资源”。
在香港科学园,科研人员们不仅能使用先进的实验室,这座园区的整体设计也如同一所大学校园,给人一种鼓励学术交流、思想碰撞的氛围。在办公楼内的休息区、园区内小河边的长椅上、咖啡馆中,《环球时报》记者总能看到有人在探讨科研课题。
吸引人才成为关键议题
香港的创科产业正在显示出对全球人才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参加首届香港桂冠论坛的邵逸夫奖得主、加拿大天体物理学家维多利亚·卡斯皮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虽然香港与加拿大或欧洲物理距离很远香港读建筑博士,但通信科技的发展让科学合作没有阻碍。“只要香港能够持续鼓励创新、团队合作并保持开放,就可以吸引更多科学家到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在论坛期间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很多科学问题难度高,一个人战斗是不行的,必须让大家能够交流并互相启发”。
在香港科学园中,《环球时报》遇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既有来自欧美国家的,也有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一名来自印度的研究助理告诉记者,在香港从事研究对他而言没有任何语言障碍。相较于印度本土研究机构,香港的开放程度更高、国际交流机会更多,“我很享受在这里的工作与生活”。不过,非香港本地的科研人员最大来源还是内地,《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就遇到多名在香港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当地高校的科研人员。
在《环球时报》香港科学园采访期间,从行政长官到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均强调香港有5所大学位列世界百强,这不仅让香港自身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也有能力与其他世界顶级大学开展合作。例如,曾助力孵化出大疆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在香港科学园设立有智能建造研发中心,该实验室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共同开展机器人领域研究。
大湾区合作以补强短板
在将人才视为创科成功发展关键要素并不断投入的同时,香港也在补强自己的短板。特区政府去年年底发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提到,香港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从0到1”的突破能力,在上游具有明显优势。至于中游成果转化方面,除了依靠市场力量之外,还要将政府、大学和研发机构,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政产学研”的高效合作。
多间受资助的实验室负责人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实验室都有关于研究成果转化的考核要求。中药创新研发中心的一位科研人员说,在5年内让一定数量的新药进入临床阶段是重要的考核指标。近期,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推出“产学研1+计划”并开始接受第一轮申请英国G5院校留学,计划拨款100亿港元,以配对形式资助不少于100个有潜力成为成功初创企业的研发团队。
在香港寻求加强“从1到N”能力的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机遇。查毅超说,香港科学园一直在寻找方法以充分发挥大湾区的创新潜力。今年9月,位于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正式开园,已有18家香港企业机构组团入驻。▲
香港 博士,港科大成立香港首个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 融合科技与人文培育创意产业人才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今日宣布成立香港首个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学部)。作为一个促进科技与艺术融合的跨学科中心,新学部将推出媲美麻省理工学院著名媒体实验室等知名学府的研究生课程美国top30名校留学,致力培育能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活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等尖端技术的艺术科技人才。
港科大顾问委员会主席廖长城博士(中)、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右四)、跨学科学院院长屈华民教授(左四)、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署理主任傅红波教授(右三)与新学部的学术及业界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大学管理层,为港科大正式成立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进行祝酒庆祝仪式。
近年来,艺术科技逐渐成为全球文化领域的焦点,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在新兴艺术创作、数码资产、人机互动、区块链和艺术交易等领域。虽然很多本地的艺术课程都具有科技元素,但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推出的研究生课程将会是香港首个聚焦于人类与机器之间协同创作和创新的课程。
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正与十多间全球、国内及本地知名的业界领袖及学术机构探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华为、索尼娱乐、腾讯、美国巴德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及香港演艺学院1。这些合作将集中于课程发展、研究合作,以及为港科大学生提供行业经验。新学部预计于2025年9月迎接首批学生。
学部计划将于2025-26新学年提供四个研究生课程,涵盖四大重点领域包括:机器创造力、机器辅助艺术实践、艺术管理、艺术与机器创造力批判性研究。其中,两个授课式课程,包括文学硕士(MA)和艺术硕士(MFA),旨在担当艺术创造力与科技创新之间的桥梁,培养下一代成为管理及创意实践方面的领导人才。而另外两个研究式课程,包括哲学硕士 (MPhil) 和哲学博士 (PhD),将着重于艺术与机器创意领域的进阶研究与学术探索。此外,新学部亦会为有意发掘自己创意潜能的本科生提供艺术与机器创意的核心课程,同时亦会为修读数码媒体及创意艺术延伸主修(Major +X)的本科生推出更多选修课程。
港科大顾问委员会主席、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顾问委员会专家顾问廖长城博士,一直以来大力支持并推动新学部的创立。他亦亲临学部成立仪式并致开幕辞,他说:「我很荣幸见证新学部的成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 博士,港科大成立香港首个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 融合科技与人文培育创意产业人才,香港正积极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的成立恰逢其时。依托港科大在科技领域的卓越优势,并辅以包括逸夫演艺中心在内的一流基础设施资源,港科大具有实力培养出能满足创意文化产业及新兴市场需求的高质素人才。」
一直大力支持新学部创立的港科大顾问委员会主席廖长城博士于仪式上致辞。
港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表示:「人工智能及科技的进步正在改变全球产业及社会发展,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的成立正是看准这个关键的机会。凭借港科大卓越的人工智能超算设施,领先全球之人工智能研究以及独立开发并应用于创意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新学部将配合港科大2031年策略计划的重点方向,推动创意及革新香港 博士,并成为汇聚科技、艺术和人文的开创性跨学科中心。透过与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展开共同研究,港科大目标以先进的创意科技解决方案引领未来世界的发展。」
港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介绍艺术与机器创造力的发展以及港科大正进行的相关研究项目。
港科大跨学科学院院长屈华民教授表示:「作为港科大别具特色的学术枢纽,跨学科学院致力透过跨学科合作推动知识前沿,尤其在新兴领域方面,并积极整合不同学术范畴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体验。在跨学科学院旗下成立,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将会跨领域与港科大及港科大(广州)不同的学术单位紧密合作。加上新加入港科大的世界级教研人员,我热切期待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在研究和教学方面的创新,进一步推动艺术和科技在学术界和产业中的发展。」
港科大跨学科学院院长屈华民教授介绍新学部的运作及课程。
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的学术及业界合作伙伴,包括巴德学院幕僚长兼策略及政策副校长Malia K. DU MONT女士、腾讯音乐娱乐集团Lyra 实验室总监吴斌博士,以及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署理院长丁云山先生2等,均出席新学部的成立仪式,以示支持。
作为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的学术及业界合作伙伴,美国巴德学院幕僚长兼策略及政策副校长Malia K. DU MONT女士(右) 透过在线视像形式,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Lyra 实验室总监吴斌博士(中)以及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署理院长丁云山先生(左),分享与港科大的未来合作。
新学部亦会与港科大(广州)的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合作,推动在生成创意和机器创造力方面的AI研究。逸夫演艺中心、机器创造力实验室(MACRE)和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HKGAI)也将支持新学部的发展,为教学、研究和创意探索提供绝佳的环境。
1 先以业界领袖及后以学术机构的字母顺序排列
2 按出席者所属机构的字母顺序排列
关注我们,获得最新最全的港科大资讯!
✦
中国社交媒体渠道
✦
香港物理学 博士,史上最糟糕的科学家,真没想到你们是这样的人
学霸
也有好坏
一提到数学家,物理学家,相信大家对他们的评价都是天才,聪明,学霸香港物理学 博士,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你是否知道这其中有人婚内出轨理直气壮,有人处处留情不为耻,还有人”间接杀人“……
那这些人都是谁呢?今天就跟着小天一起来”“领略“学霸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渣男篇
说到渣男榜,那一定会有爱因斯坦与薛定谔。虽然都是渣男,但是两者也是有点区别的。一个是抛弃糟糠之妻,另一个是到处处处留情。
我们先来说说西方“陈世美”——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大家都知道,最伟大的科学家,成就造福整个人类。但是这个在学术上这么成功地男人,在两性关系里可就渣的不行。
他的故事讲出来那可就是男默女泪。男生沉默是因为爱因斯坦完美的诠释了“男人有钱就变坏”,女生流泪是因为站在女性角度实在是太心疼他妻子了。
毕竟作为一个备受学界和政界青睐的宠儿,爱因斯坦可不缺女性的追求者。就连玛丽莲•梦露都曾表示,自己愿和爱因斯坦这样的男人踏上寂寞孤岛…
这里可能有人会说,爱因斯坦是包办婚姻吧,可能一开始就不喜欢他妻子所以才这样吧。
然而,实际情况是他们俩当时相爱到不顾父母反对都要结婚的地步呢!
爱因斯坦和他的妻子是大学同学。作为班里唯一的女生,当时还是学渣的爱因斯坦表示:“你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毕竟追到她,就相当于追到了班花。
在爱因斯坦热烈的追求下,大二的时候他们开始了姐弟恋。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两人也因此荒废了学业。
毕业后,成绩平平的爱因斯坦在中学当临时工,勉强度日美国top30名校留学,米列娃因为没有通过考试只好在家准备补考。
然而米列娃却在这时候怀孕了,该不该要孩子也成为了他们的难题。
因为一开始爱因斯坦的母亲就嫌弃米列娃是跛子,并且年纪还比她儿子大,爱因斯坦的母亲在知道米列娃怀孕后还特地写信给米列娃的父母,表示:你家女儿影响了我儿子的前程!
好在最后孩子还是生了下来,但是不到两岁就患病去世了。两年后,爱因斯坦的事业也走上正途,米列娃和爱因斯坦也结了婚。
婚后不久孩子出生了,米列娃也开始变成了一个被家庭琐事缠身的主妇。每天既要照顾小孩,洗衣做饭,又要给爱因斯坦去图书馆查资料,做数学证明,写论文。
同时爱因斯坦的才华也开始爆发,接连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光量子假说等多个震撼性的理论。不过他从没提及过妻子对自己的帮助。
出色的研究也让爱因斯坦重返学术界,地位也越来越高,和米列娃的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少。
可能是膨胀了,爱因斯坦开始厌烦了米列娃,开始在其他的女人身上找新鲜感。
最后还上演了一场”德国骨科“(不懂得同学可以百度),喜欢上了自己的表姐——爱尔莎。
为了和表姐私会,爱因斯坦不惜抛妻弃子,远离家乡,来到了德国普鲁士科学院做研究。
纸包不住火,私会之事被妻子知道,但爱因斯坦那时候已经没皮没脸了,一心只想与妻子离婚。
为了孩子,米列娃仍坚持不离婚,想不到这还让爱因斯坦蹬鼻子上眼,反而给妻子约法三章。
A、你应当保证我的衣物和被褥整洁,保证我的一日三餐,保证我的工作间整洁,特别要提醒的是,我的办公桌别人不得使用。B、放弃我们之间的一切关系,除非出席社交活动,特别不要让我在家里跟你坐在一起,跟你一道外出或旅行。C、跟我交往要注意以下事项:别希望我对你好,不发火,如果需要,必须立即终止与我的谈话,只要我要求,必须无条件地离开卧室或工作间。D、你有义务在孩子面前不得以语言或动作蔑视我。
两年后,表姐表示要”转正“,爱因斯坦再次跟妻子提出离婚,这一次香港物理学 博士,史上最糟糕的科学家,真没想到你们是这样的人,米列娃气的直接住进了医院……
你是不是以为爱因斯坦会念旧情,跟表姐分开回归家庭?
不,他只是在等机会再次提离婚,两年后,他再次提出离婚。还提出给予米列娃更多的经济补偿,愿意将以后的诺贝尔奖金给她。
生活拮据的米列娃最终同意了离婚。离婚后爱因斯坦立刻娶了爱尔莎,而米列娃终生没有再嫁。
所以,女生一定不要轻易的因为爱情放弃自己的事业,就算他在不爱你,要跟你分手的那一刻,你也可以潇洒离开。
毕竟不爱是绝对残酷的,爱情也是相对论。
说完爱因斯坦,我们来说说薛定谔。
薛定谔是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但是他妻子安妮可不像米列娃,她遵循的是开放式婚姻,“要出轨就一起出轨。”
薛定谔家庭殷实,作为家里的独子,从小就被母亲、姨妈、家中的女仆都围着他转。
在女人堆里摸爬打滚长大的他,从小就悟出了讨好女性的要领。加上才华横溢,魅力非凡,风流倜傥,俘获了无数少女芳心。
1906年,成绩优秀的薛定谔顺理成章地考上了维也纳大学物理系 。花了四年就拿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也留校做了老师。
并且与一个叫安妮的学生开始了他们的师生恋。在这之前他曾有过4个女朋友……
1920年,当上了学院副教授的薛定谔,隆重地迎娶了安妮。但结婚没到一年,薛定谔这匹野马就开始不安分起来。
他也没遮遮掩掩,反倒大大方方的告诉了安妮,安妮也表示理解。
因为她自己都出轨了薛定谔最好的朋友之一赫尔曼·威尔( Weyl)。然而赫尔曼自己的老婆也迷上了另一个男人,贵圈真乱。
1925年的圣诞节,薛定谔甩下自己的老婆,邀请了自己的一个前女友来到阿洛萨欢度圣诞。
两人每天腻歪在一起,而且在这偷情的五个月时间里,可能也是爱情滋润了薛定谔,他一连发表了六篇论文。(就是后来得了诺奖的论文)
193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薛定谔被邀请到牛津大学工作。
他特地邀请了阿瑟·马奇( March)来做他的助手,因为他看上了他的老婆希尔德·马奇(Hilde March),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最后他也捕猎成功,毕竟他的日记里也曾写道过这样一句话: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在同我睡过之后,会不想同我共度余生。
不久希尔德就怀孕了,给薛定谔生下了一个女儿。令人跌破眼镜的是,原配安妮母爱泛滥,表示十分乐意地照顾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儿“。
毕竟安妮早就对薛定谔这种风流态度习以为常。于是他们三人公开同居,过着一种一妻一妾的生活(这个妾还是别人的合法妻子)。
这还不是更绝的,作为被绿的发光的阿瑟,竟然还觉得很光荣:薛定谔是我的偶像,能够跟他共享妻子可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啊!
虽然有诺奖加持,但薛定谔这种违背道德的行为,在保守的牛津大学显然待不下去了。后来去到普林斯顿,结果也一样。
但这些闲言碎语,并不能阻挡薛定谔撩妹的步伐。
就算是到了中年,他还是撩了一大波妹子,不乏有女学生、演员、白领,还留下了一堆私生子。
他60岁的时候,还爱上了一个只有26岁的政府职员,老当益壮的他让女方还生了一个孩子。
作为同样也是渣男的爱因斯坦当时还表示:我都不能接受这种独特的四人行!
虽然阅人无数,但是薛定谔最终还是选择和安妮白头到老。
薛定谔临终前,安妮守在他的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薛定谔:“现在我又拥有了你,一切又都好起来了。”
差人品篇
看完渣男图鉴,我们再来说说那些人品差的一批的数学家。第一个我们先来说说牛顿。
众所周知,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几乎每个人听过他被苹果砸的而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并且在我们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中也会看到跟他相关的定理理论。
但我们所了解到的都是牛顿有才能的一面,所以今天小天要来颠覆一下大家对牛顿的看法。
牛顿的一生,可所谓是天才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更是孤独的一生。因为性格原因,一辈子都没朋友,还没结婚。
本来有一次可以走进婚姻殿堂了,谁知道求婚的时候牛顿开了个“小差”,他把女友的手指误以为是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结果把人给吓跑了。
牛顿的人品非常差,跟谁都打架(还好没结婚,要不然可能又是一个家暴悲剧),放到现在活脱脱的一个混混。
他从小就校园暴力,曾有个同学不小心踩了他的风车,他问都没问清楚,直接把同学给收拾了一顿……但由于他的天才滤镜过于厚重,我们的书本里直接把这个称为有志气的表现……
长大后不能打架了(毕竟不是未成年了,要承担责任了),而且也显得不成熟,他就开始转型成为喷子…
关注过我们公众号的模友都知道,牛顿曾与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的版权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当时的牛顿为了“赢”莱布尼茨,不仅雇佣水军一起骂莱布尼茨,自己还下场参与。当然,他是以化名去开骂的。而且作为英皇(不是香港的英皇,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他,还滥用职权故意打压莱布尼茨。
这人品可见那是相当的low啊!
奇葩的是, 正常人达到他这个成就已经很高兴了。但牛顿可不,他觉得自己是世上最惨的人了,最大的爱好就是自怨自艾,常常抱怨着,”我出生的时候难产已经够惨了,怎么余生还那么惨!“
说完牛顿,我们来说说被他打压的莱布尼茨的徒弟约翰伯努利。与牛顿不一样,约翰伯努利都是属于窝里斗,斗哥哥,斗儿子。
因为哥哥雅各布伯努利太过于优秀,约翰心理不平衡,经常给哥哥出难题,想看他出丑,但每次又被他哥哥打脸…
除此之外,他还到处毁坏哥哥名声,什么上厕所不洗手、半年不洗澡,欠债不还钱啊。因为之前自己心爱的女神还被哥哥抢走,他还故意对外宣称自己的哥哥是个睡了姑娘不认帐的渣男……
与哥哥相爱相杀了20多年后,他的哥哥也去世了,可所谓活到老,斗到老。
哥哥死后,他又开始把矛头指向和他一起获得了巴黎科学院的大奖的亲生儿子丹尼尔伯努利身上,毕竟在他看来,第一名只有一个,那个人只能是我!
他不仅把儿子赶出家门,还故意抄袭了儿子的作品《流体力学》,公道自在人心,丹尼尔在写这本书之前,和很多周围的同僚探讨过,很多人都对这本书很期待。
抄袭门一出,马上就有很多人跑出来,替丹尼尔作证:明明就是你抄你儿子的,你还好意思说别人抄你的!
可所谓又是啪啪打脸啊。
约翰最后还活到了81岁,但长寿对嫉妒心强的他来说可能并不算一件好事……
毕竟在这期间,他亲眼见证了丹尼尔的著作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教科书,而且丹尼尔因为各种成就又获得了巴黎科学院奖8次……
最后压轴的是高斯。
大家都知道,高斯,江湖人称“数学王子”,但是这个王子却跟小孩子一样,非常的小心眼见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经常暗中使乱,甚至还让人抑郁成疾,英年早逝!
阿贝尔
这个可怜人就是数学家阿贝尔。
阿贝尔出生于挪威一个贫穷的家庭。13岁时,他进入奥斯陆的一所学校读书,很快他就展露出了他的数学才华。他学习了不少数学家的名著,如牛顿,欧拉等,他不仅能了解理论,甚至能从中找出他们的小漏洞。
后来父亲去世后,家里更穷了,还好受到了霍尔姆伯的资助。他最终来到大学学习,并且只花了一年就获得了大学学位。
22岁的时候,阿贝尔发表了论文《一元五次方程没有代数一般解》。论文不仅以数万字的内容代替了前人五百多页的证明,还做了许多的补充。
这还只是一元四次方程解!!!可想而知一元五次有多难!!!
但由于他太穷了,没钱印刷,于是他把数万字论文稿缩减成了6页纸。并且把该论文寄给了各地著名的数学家,希望能得到他们的肯定。
然而他一直都没有等到回复,由于当时高斯是成就最高的数学家,得到了他的认可,等于也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于是他主动出击,来到德国。
收到论文的高斯被内容震撼,同时也感到了一丝惶恐。毕竟当时自己可是最厉害的数学家,但写论文的这小子看起来未来可期,很有可能让我地位不保啊。
为了不让自己掉下神坛,收到论文的高斯故意评论阿贝尔的论文毫无用处。这无疑不对阿贝尔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并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从那之后,高斯还想尽办法打压阿贝尔,导致阿贝尔一生都不被数学界认可。阿贝尔最终也抑郁成疾病,不到27岁就去世了。
唉,按照后世说法:如果阿贝尔多活几年,数学史将会改变。
最后,总结一下,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也一样,虽然这些科学家们在某一方面确实差强人意,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也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