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文章倒也有钱所肯定的优点。作者所注意的主观色彩,确是郁达夫小说的特点,这与董易文章的看法也大致相同。不过,董文比较偏重于社会意义来分析,本文侧重于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肯定。不过,展开得不甚充分,在评价上也因偏爱而偏高。但仍算是有心得、有看法的文章。我想双月刊上不可能连续发表论郁达夫的文章,用于《丛刊》还是可以的。
请复审。
”
7月19日,编辑部主任解驭珍的审稿意见是“可发丛刊”。7月24日,王信写出“处理结果”——“刊《文学评论丛刊》(八)”。
《文学评论丛刊》的编辑工作都是由《文学评论》编辑部的编辑完成的,“《文学评论》复刊以来,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来稿很多,因为刊物篇幅有限,稿件不易刊出。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学术讨论,根据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我们决定开辟一个新的园地,编辑出版一种不定期的《文学评论丛刊》,选登一部分具有一定学术理论水平和资料价值的文章”[6]。实际上后来的不少名家都是经由《文学评论丛刊》走上学术舞台的。《文学评论》1980年第5、6期连载了董易关于郁达夫的论文《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初探》之后,“不可能连续发表论郁达夫的文章”,于是,编辑部决定将“有心得、有看法”的《灵魂奥秘的连续自白》在《文学评论丛刊》上推出。
张建勇、刘福春、辛宇撰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工作述评》(1981年),在他们看来,“如果说过去只谈作家的政治观点、社会思想,如今同时也重视他的美学观点、创作意图;过去着重说明作品的社会内容、客观意义,现在也探讨作家本人的主观因素,特别是作家的艺术个性,进行各方面的分析”[7],在举例子时就提到了许子东的这篇论文。
关于这篇论文,许子东后来在《郁达夫新论》初版的《后记》中说,“除第三节外,其余部分比较浮泛,后来在别的文章里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补充,所以这里只是把它作为附录放在书后。”[8]后来他在1985年11月增订本《后记》中又说,“抽去原附录的《灵魂奥秘的连续自白——试论郁达夫小说的主观色彩》,意在减少全书内容上的若干重复”[9]。
《郁达夫新论》,许子东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
《郁达夫新论》中还有一篇《关于“颓废”倾向与“色情”描写》,原题为《关于“颓废”倾向与“色情”描写——郁达夫新论之四》,刊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7月出版的《文学评论丛刊》第17辑现代文学专号。这篇文章的审稿单、钱谷融写给陈骏涛的信、王信给钱谷融的信、许子东给王信的信,出现在旧书网的拍卖中,另外还有《关于“颓废”倾向与“色情”描写——郁达夫新论之四》的提纲等文献。但因为参拍网页未能及时刷新而失之交臂,未能买下来。不过笔者注意到,这篇论文也是钱谷融先生向编辑部推荐的,“我觉得很不错。尽管你刊不久前已发过关于郁的论文,但象这样的文章,还是不易多得的,所以我仍愿意向你们推荐”。王信在审稿意见中也提到,“本文是上海钱谷融先生推荐来的。我看过后也觉得文章是写得不错……这是一篇有水平的研究文章,对于像郁达夫这样复杂而又难评价的作家,目前的研究刚开始活跃……”。许子东又根据编辑部的意见作了些修改,他在给王信的信中提到,“春节前,我将稿子重抄了一遍,抄写过程中,又对一些具体提法作了修改,删了一些,又充实了几段内容……文章如能发在双月刊上,当然最好。如果稿挤,不易发出,稿子发在丛刊上也行,您看着办吧。”关于这篇论文,许子东在《郁达夫新论》初版《后记》中自言,它“是本书中比较重要的两篇文章之一。我的想法很简单:历来的评家,对郁氏的所谓‘颓废’倾向和‘色情’描写均多訾议,对郁氏独特的风格都赞赏不已——既然这是郁氏创作中被公认的‘芜’与‘精’,那么,我就着重从这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想法。相对来说,前者较多的牵涉到精神倾向与思想内容,后者则与表现方法关系较近”,“这篇文章在修改过程中,曾听取了《文学评论》编辑同志的意见。我十分感谢他们对我这样一个学生的热情支持”[10]。后来许子东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许子东讲稿》的《自序》中不忘提醒读者,《关于“颓废”倾向与“色情”描写》当年就有争议,所涉及的话题至今恐怕仍缺共识”[11]。不过,这篇文章并非为翻案而翻案,并非为辩护而辩护,正如刘纳所言,“作者深入剖析了郁达夫作品中的所谓‘颓废’倾向和‘色情’描写,对其积极意义与消极因素做了恰如其分的说明”[12]。
除了《灵魂奥秘的连续自白——试论郁达夫小说的主观色彩》《关于“颓废”倾向与“色情”描写——郁达夫新论之四》,《郁达夫创作风格论——郁达夫新论之六》刊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8月出版的《文学评论丛刊》第21辑现代文学专号。《郁达夫风格与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刊于《文学评论》1983年第1期。许子东在《文学评论丛刊》《文学评论》刊发的4篇论文都是王信编发的。
关于王信,许子东曾回忆,“事实上,我们这一批弄现代文学的研究生,钱理群、赵园、吴福辉、温儒敏、王富仁、陈平原、凌宇、陈思和、王晓明、黄子平、刘纳、蓝棣之、汪晖……谁都知道王信是80年代现代文学研究的幕后英雄。我在《文学评论》获奖时,曾和樊骏、子平去过王信家,极其普通的北京老百姓的家,走道有煤气罐,吃的是水饺QS200名校留学,餐桌很小。王信的样子,倒像钢厂的工人。至今仍默默无闻,心里却什么都清楚。后来还有一次我去建内大街社科院大楼,王信关照我,说不要说从上海来,要说从香港来。因为上海正闹肝炎,社科院里谈沪色变。上去以后果然,很多人见面离得很远,先问我从哪里来。王信留饭,但说不去餐厅(这个学府重地人人生命尊贵),他把他的饭盒给了我。这个饭盒和我在谈兄那里一宿,同样难忘。”[13]身为权威学术刊物的编辑对来稿有生杀大权,但王信没有看轻任何一个作者,哪怕他只是一个不知名的青年研究者。年轻的作者和资深的编辑之间并没有太多联系,但年轻的作者在资深的编辑身上获得了些许暖意,编辑的这一举动,正如王富仁所言,“并不包含任何政治权力和物质实利的因素,而只是一种文化的、精神的、人性的联系”[14]。
王信
关于许子东,笔者注意到《文学评论》的资深编辑陈骏涛在《机敏睿智的青年学者——许子东印象》中提到,“其实,早在1982年,我就从子东写的文章里认识了他。那时,他给《文学评论》寄来了一篇研究郁达夫的论文,我们编辑部资格最老的编辑王信向我介绍说,这是一篇颇有才气和见解的文章。我看后也有同感。当时子东刚从华东师大中文系研究生毕业。他选择了一个向来颇多訾议的现代作家郁达夫为研究对象,而且研究的是郁达夫的所谓‘颓废’倾向和‘色情’描写这样的难题,说明这位青年人敢于迎难而上。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的基本的和可贵的品格。于是,从这个时候起,我就把子东同那些浮泛的,不想费力,只求出名的青年划了一条界线。子东关于郁达夫的系列文章在《文学评论》和《文学评论丛刊》等刊物发表以后,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注目。其中一篇还获得首届《文学评论》奖。这倒不单是因为这些文章是出自一位如此年轻的研究者之手,而是因为这些文章不仅对郁达夫的身世作品作了认真的研究,而且确有自己的见地,敢于言人之所未言。钱谷融教授(他是发现许子东这匹‘千里马’的真正的‘伯乐’)……”[15]
那么,许子东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见到王信的呢?《文学评论》1985年第1期刊出了《〈文学评论〉优秀论文(中青年作者)获奖篇目》,“《文学评论》编辑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所属刊物评选中青年作者优秀理论文章(以1984年6月以前发表的为限)的决定,于1984年10月进行了评奖活动,采用调查读者反映和专家评选结合的办法,评定了九篇为获奖的优秀论文”[16],许子东的《郁达夫风格与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文学评论》1983年第1期)获二等奖,这篇文章发表时,他只有28岁,也是这次9位获奖作者年龄最少的一位。由此可知,是这次获奖时,许子东第一次与王信见面的。
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了许子东的《郁达夫新论》,引起学界广泛关注,郁达夫的侄女郁风1985年在《关于〈郁达夫海外文集〉》一文中提到,“可喜的是最近一年多以来,比较严肃的传记和评论、评传也出版了好几本,其中青年学者许子东的《郁达夫新论》颇得好评。作者对郁达夫及其时代和与同代人的关系的深刻理解,对郁达夫复杂而又特殊的个性及其创作风格的真知灼见,使我钦佩。”[17]黄源在1985年9月17日郁达夫的故乡富阳举办的“纪念著名作家郁达夫烈士殉难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的《开场白》中提到,“最近又出版了一位青年学者许子东的硕士毕业论文集《郁达夫新论》。许子东的指导老师钱谷融教授,称赞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同志出这本青年人的论著的眼光和魄力。郁达夫侄女、著名画家和散文家郁风,也赞说许子东的《郁达夫新论》颇得好评。最近,我读了这本《郁达夫新论》,非常高兴,我完全同意上面二位同志的意见。”[18]他在1985年9月3日给楼适夷的信中也提到,“这次会开得好的,愈老的讲话,于烈士和新文学的开拓者这二项,定下调子,也算是拨乱反正了。而文艺上的问题更复杂的,我很高兴,读了许子东的郁达夫新论,郁风对此的评价,我完全同感,可见后生可畏。没有这样的论据,单有胡老的定论,还不能服人心的。”[19]实际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胡愈之《在1985年首都纪念郁达夫殉难4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正是许子东起草的,推荐者正是郁风。
钱谷融不单两次向《文学评论》《文学评论丛刊》编辑部举荐许子东关于郁达夫的论文,还为《郁达夫新论》作了序。许子东关于郁达夫的评论,学术界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但至少是一家之言,正如钱谷融所言,“许子东同志对郁达夫及其作品的评论,自然不见得都能得到读者的同意,但读者所听到的,总的确是许子东同志个人的声音,总实实在在是一种不同于他人的、过去未曾听到过的声音。那就一定会使读者感到兴趣,并且有所启发。”[20]《郁达夫新论》在郁达夫研究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均具有重要的位置,正如刘纳所言,“《郁达夫新论》不会被湮没。如果说郁达夫的作品因为拥有自己独立的风格而获得了艺术生命,那么,《郁达夫新论》也将因为具有自己独立的风格、独立的见解而获得理论生命。”[21]郁达夫“一发声就找到了自己的最佳音域与独特音色”,而许子东也因《郁达夫新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风格。
当然《郁达夫新论》出版时也并非没有波折,当时“出版社总编姓夏,曾是右派,复出后极为小心。年轻人的稿子,又讨论郁达夫这么一个有争议的作家,‘颓废’、‘色情’都是敏感话题,所以破例要求编辑部每个编辑都要看过,都要签字。若有一人质疑,此稿便通不过。”[22]幸运的是,这本书有惊无险,可以出版。并且浙江文艺出版社还以这本书为基础,策划出版了“新人文论”丛书。
《郁达夫新论》首印8000册,一年后出增订本,又印2000册。单是稿费就不低,“1400元,能买当时最先进的21英寸日立彩电”[23]。这本书的出版,不但让年仅29岁的许子东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而且华东师大还特批了12平方米的住房给他。更大的惊喜是,许子东的《郁达夫新论》与他的导师钱谷融的《〈雷雨〉人物谈》,一起被评为1986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许子东给郁达夫研究带来了新意,郁达夫研究成就了许子东,许子东凭借《郁达夫新论》,成了当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许子东在郁达夫研究上的成就,是他个人独立思考的结晶,不过我们在解读许子东的郁达夫研究时,也不要忽视这些人(钱谷融、王信)和这些刊物(《文学评论》《文学评论丛刊》)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许子东后来还研究张爱玲,研究当代文学,研究香港文学,但他的学术起点是郁达夫研究。回望他的郁达夫研究之路,当不无意义。
许子东(左一)
(《铿锵三人行》节目照)
附记:笔者将这篇小文章发给《文学评论》的资深编辑王信先生看,他微信回复:
“
我首先想起的是董易的文章。董易当时是文学所现代室一位年长的副研究员,他是西南大的学生,来文学之前在中国青年报工作。大概是1964年前后到文学所的。那时文艺界批判风气逐渐升温,已经很少纯学术研究,董易大概也没有研究成果,之后政治运动就开始发展成文化大革命。1978年恢复工作后,董易下了一番功夫写出论郁达夫论文,可能是直接给编辑部的领导,分给我初审。我大概不会写太多意见 ,知道领导是准备刊用的。当时《文学评论》也不太厚 ,他的文章又比较长,怎么办才好呢,后来就分两期连载香港大学文学硕士,这是文评第一次刊出两期连载的文章(后来有王富仁、刘再复文章如此刊过)。这作法有些特殊,特别使人注意。董文刊发后收到许子东文章,我看时很喜欢很欣赏,但考虑到刚刚发了董易长文,是那么大的份量,又发关于郁达夫,会不会使人感到过分?我怕领导有这种顾虑.所以主动提出刊《文评丛刊》。后来我就想一定要从许子东的几篇里,尽快选一篇刊在双月刊上。毕竟双月刊影响大些,读者也多。其余的陆续在《文学评论丛刊》上发,早些晚些都没关系。我一直没想到什么时候会见面,只有个印象:他上大学好像是工科,后来考成钱先生的硕士生。王富仁有一次说,他当初从他名字上想象,许子东是个大胖子,见到后才知道是个漂亮青年。多年后钱先生招了几次研究生,兰州大学吴小美老师对钱先生说:你招的研究生都是一表人才,你怎么选的?
还想起的是陈思和、李辉第一篇文章,我和陈骏涛看后都觉青年人真会思考问题,可以作为文章发表的。可是当时就是有种莫名其妙的稳重思想,觉得对两个在校大学生不要那么突出吧。于是以通信形式刊出。但在心理上是准备他们会有正式论文的寄来的。
”
点击图片 ▼ 即可购买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许子东 著
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许子东 著
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
本文原刊于《名作欣赏》2021年第10期
注释
向上滑动阅览
[1]陈思和:《王富仁》,《星光》,东方出版中心2018年版,第234页。
[2]许子东:《许子东讲稿》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91页。
[3]许子东:《许子东讲稿》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香港大学文学硕士,文艺批评 | 宫立:关于许子东和他的《郁达夫新论》,第393页。
[4]许子东:《许子东讲稿》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94页。
[5]许子东:《许子东讲稿》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95页。
[6]《文学评论》编辑部:《出版说明》,《文学评论丛刊》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页。
[7]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研究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文学研究年鉴》(1982),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3年版,第136页。
[8]许子东:《郁达夫新论》,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254页。
[9]许子东:《郁达夫新论》增订本,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321页。
[10]许子东:《郁达夫新论》,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254-255页。
[11]许子东:《许子东讲稿》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12]刘纳:《读〈郁达夫新论〉》,《文学评论》1985年第1期。
[13]许子东:《许子东讲稿》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95-396页。
[14]王富仁:《王富仁序跋集》中,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页。
[15]陈骏涛:《这一片人文风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99-100页。
[16]佚名:《〈文学评论〉优秀论文(中青年作者)获奖篇目》,《文学评论》1985年第1期。
[17]郁风:《关于〈郁达夫海外文集〉》,《新文学史料》1985年第3期。
[18]上海鲁迅纪念馆编:《黄源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471页。
[19]巴一熔、黄炜编:《黄源与楼适夷通信集》(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00页。
[20]钱谷融:《钱谷融文集.散文、译文卷:灵魂的怅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15页。
[21]刘纳:《读〈郁达夫新论〉》,《文学评论》1985年第1期。
[22]许子东:《许子东讲稿》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96页。
[23]许子东:《许子东讲稿》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99页。
或许你想看
●文艺批评 | 宫立:与《新文学史料》的点点滴滴——楼适夷书信四通释读
●文艺批评 | 宫立:王安忆书信两通释读
●文艺批评 | 许子东:细思极恐的爱情故事——重读巴金的《家》
●文艺批评 | 朱国华:两种审美现代性——以郁达夫与王尔德的两个文学事件为例(上)
●文艺批评 | 朱国华:(下篇)两种审美现代性——以郁达夫与王尔德的两个文学事件为例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香港中文硕士读几年,【坐标上海】香港中文大学硕士,读书喜欢旅行文学,对恋爱关系的期待是友人之上的相互欣赏,情感同频和生活
Hi~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蓝字关注我哦~
樱桃派对|遇见美好遇见你
樱桃派对是由同济大学优秀毕业生创立,旨在解决国内高校童鞋、海归精英以及都市各行业优质青年的脱单和交友问题,为小伙伴们提供线上交友和线下拓圈的交友场景。
本平台运营至今,44个月时间,在不完全统计下,成功帮助4716对情侣脱单,谈上了甜甜的恋爱。
导语
今天推荐的女生,是一位坐标上海,97年身高163的处女座小姐姐。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河南南阳人,目前从事公关营销工作。休息的时候看书看电影探店压马路;读书喜欢旅行文学,非虚构作品,传记等类型,喜欢三毛和费兰特笔下文字的风格。
PS.欢迎更多优秀单身青年来投稿,主动展现自己,你未来的那个TA,才能更快地找到你!
「基本信息」
出生年份:1997年
星座:处女座
身高:163cm
体重:52kg
家乡:河南省 南阳市
所在地:上海市
毕业院校:香港中文大学
学历:硕士
职业:公关营销
「自我描述」
河南&上海&哥本哈根&香港,复旦&港中文香港中文硕士读几年,社会学&传播学,互联网&科技公司…每一段相对完整的经历都有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MBTI人格测试现阶段ISTJ供参考。
「家庭背景」
有一个哥哥的四口之家,从小习惯自己做决定,家人的爱和支持是后盾。
「兴趣爱好」
休息的时候看书看电影探店压马路等等,每周做饭运动几次保持生活的节奏感和自己的感知力。
旅行国内国外都去过一些地方,国外喜欢哥本哈根那不勒斯西西里,国内喜欢上海重庆等有水的城市。
读书喜欢旅行文学,非虚构作品香港中文硕士读几年,【坐标上海】香港中文大学硕士,读书喜欢旅行文学,对恋爱关系的期待是友人之上的相互欣赏,情感同频和生活默契英国G5院校留学,传记等类型,喜欢三毛和费兰特笔下文字的风格。
「爱情观」
可以自己玩,自己照顾自己,也有非常好非常欣赏非常能聊的朋友,对恋爱关系的期待是友人之上的相互欣赏,情感同频和生活默契。
「理想对象要求」
自我认知中的学历或学识相差不多,外在形象(身高长相等)差不多,成长环境或家庭背景差不多
性格加分项:真诚/温柔(有教养)/有同理心/有主见/有担当(不逃避问题,积极面对困难)/幽默/可爱等等。(相对想明白了)
灵魂拷问环节
▼
问:单身的原因是什么?
答:双向奔赴很少,势均力敌也很少,以及期待更高质量的真心喜欢。
问:如果遇到了对的人,最期待和对方过什么样的生活?
答:从对方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一个更新鲜有趣的世界,以及一起探索更多一个人未曾发现的美好。
如何认识发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