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免费参与
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你申请PhD的理由是不愿意就业,或者并未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足够成熟的了解,那么你的申请将会是未来5-7年痛苦生涯的开始。所以申请博士项目的同学需要首先明白:读博意味着什么?我真的想读博吗?
我个人选择继续攻读PhD的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一,我认为经济学研究是有趣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和经济现象,甚至于指导实践。
第二,将毕生的时光倾注于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我可以接受的,并且从事教学是我所向往的职业。
第三,攻读博士学位虽然会非常辛苦并且艰难,但这必将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并且我认为最终我们的毕生收获将会和付出成正比,尤其是在市场愈发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长期耕耘所带来的研究能力及学历价值将会变得更凸显。
在确定要申请博士项目之后,我们通常有如下的一些选择路径(针对非内地博士):
1)本科起点申请直博
2)本科起点申请Mphil/,然后转博士/申请博士
3)研究生起点申请博士
4)研究生起点申请全职RA,然后申请博士
其中1)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如果申请目标是北美Top50高校Econ/Fin博士,基本上只有Top 2一些接受过扎实训练的本科生,或是有过和目标院校教授合作的同学才有希望。
对大部分本科生来说2)是比较不错的路径,尤其是目前北美和香港都有很不错的Mphil项目(通常称为“跳板项目”),譬如CUHK Econ Mphil的学生每年都有申请到不错的北美学校。这类硕士项目在研究生阶段接受PhD课程训练,并开始接触比较前沿的研究方法,课业压力会非常大,完全不同于以就业为主的硕士项目。
3)、4)是针对硕士研究生的申请路径,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北美院校和港校并不特别区分你是本科生申请人或是研究生申请人(他们实际上并不十分认可国内的研究生教育)。所以大家可能会和本科生一同竞争。
当你的研究生所接受的课程训练不错时,这份研究生经历对你而言可能是一个加分项,但当你的课程不太属于学术研究导向,或是你的简历中看不到研究生阶段为博士所做的准备(例:简历中有业界实习)那么这份研究生学历可能反而会成为你申请的减分项。所以,重要的并不是你是哪个起点的申请人,而是你接受过什么样的训练、你对未来的规划是否清晰、你是否有着坚定的读博意愿和对研究方向的深耕。
关于港校经济学博士
01
选择北美or欧洲or香港?
就排名而言:top30项目主要集中在北美,这部分院校如果能冲刺上当然非常不错,对于top30~top50的项目来说,个人方差大于组间方差,排名不高的院校也有非常顶尖的学生。但是,在博士学校的选择上,我个人认为导师>学院>地区>学校,所以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研究方向内不错的导师,这无论是对未来个人能力的培养还是发表来说都是有莫大帮助的。
香港高校的经济类专业对自己的定位是国际化视野下研究中国问题的一个中心,这个定位比较准确的揭示了在香港读经济学博士一个优势:既有许多拥有海外背景、前沿方法的导师,也有接近国内市场的本土化优势,香港许多教授和内地高校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无论是、会议、论文合作等,相比于北美高校而言都更为频繁。
譬如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王鹏飞老师,研究生在北大CCER,博士在(仅用4年毕业),毕业后在HKUST ,2018年回到北大汇丰,目前已经是院长。光华前院长蔡洪滨现在是HKU商学院院长、武大经济与管理学院前院长谢丹阳(HKUST)、现任院长宋敏(HKU)都和港校有密切联系。
众所周知,在博士阶段的是十分重要的,与高水平的导师能够保持联系无论是对自己的工作求职或是长期发展都大有裨益。
02
港校博士生的资助
香港政府对博士生采取了世界范围内最高水平(之一)的资助。香港高校大部分博士生都能拿到全额奖学金(3-4年),每所学校不太一样,但基本都在1.6W~1.8W港币/月的水平,基本能够维持在港期间的住宿(约6000/月)、学费(约4000/月)、生活费(约5000/月)。平均一个博士培养四年共需花费政府约90W港币。
此外,优秀的申请人还能获得香港政府奖学金(HKPFS),每月2.66W港币,外加学费全免(每月约4000)、差旅费、保证校园宿舍住宿等。四年共约150W。
03
就业情况
港校早些年培养的许多学者目前已经是国内相关领域的领导者。譬如HKU毕业的陆毅老师,目前是清华经管Econ的系主任、CUHK毕业的易君健老师,在博后之后到了NUS、CUHK ,今年回到北大国发院做了博雅讲席教授。
近年来,港三校经济学博士也有大批优秀青年学者到内地高校工作,例如CUHK、HKUST这些年每年都有去人大、南大、浙大等高校的、HKU Fin去年有一个去了波士顿大学。所以总体来看,港校Econ/Fin的就业质量是不错的。
CUHK 2021届PhD
CHEN,Wei
CHEN,Xilu
–
LI,
LIN,Lin
ina
ZHANG,Yiran
ZHOU,Kang
: of , CUHK
HKU PhD
2021
;
2020
HKU of and (HKU SPACE) ;The of Hong Kong (Post-doc)
2019
, of ; South China ,
2018
Sun Yat-sen , () (2 ); of and ()
2017
of and ( ); ; The of Hong Kong ( )
2016
Asia (Post-doc) (2 ); ; of and , of ;The of Hong Kong ( )
2015
of and , of ;Wuhan , of and
2014
of and , of
2013
of and , of Trade and
: of and , HKU
申请材料
博士项目的申请和硕士相比是大相径庭的,从我的经验来看香港如何博士申请,大家往往比较在意的语言成绩、GPA其实并不重要(我没有雅思成绩、GRE 311)。语言成绩并不重要是因为语言成绩的高低几乎不能意味着研究能力的高低,GPA并不十分重要是因为GPA在不同学校间不具有可比性。
例如
申请人A:GPA3.6、雅思6,研究生阶段课程完备且接近PhD培养体系、研究能力出众、深入具体、质量上乘,有含金量的学术研究经历。
申请人B:GPA3.9,雅思7.5,成绩单上没有高级课程,基本都是水课,研究能力一般,浮于表面,头部金融机构实习香港如何博士申请,读博也能年入20w,香港博士如何申请?,商业赛事第一名。
几乎所有的导师都会更希望招A学生而非B,这里老师对学生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谁更优秀,而只是契合度。B可能未来会成为业界巨擘、商业精英,但至少在目前看来,他(至少在申请材料中)没有释放出足够的信号以向评选委员会表面自己申请博士项目的优势。
当然,GPA不太重要并不意味着分项成绩不重要:核心课程(三高、数学模型、编程等)如果在成绩单上显示,那么最好需要拿到A类(3.7以上),否则可能是自己申请材料中的一个污点或扣分项。
总的来说,我认为申请材料的重要性排序应该是(仅供参考):/ ≈推荐信A*≥RA经历、核心课程>GPA >>语言>推荐信B*。(注:推荐信A是指熟悉自己的老师(最好是同时和你申请的导师有联系或合作关系)亲自书写、内容具体详实、强推推荐的;推荐信B是其他类别的推荐信(如:自己写、导师签名))
我的申请过程
由于我只参加了两所院校的提前批申请,所以我的申请路径并不具备普遍性,不过我认为对于港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尽早关注提前批,一方面是因为提前批的机会更大,另一方面也能在main round开始前给自己吃下一颗定心丸。
01
时间线
由于自己的目标一直是港校,所以在整个申请季我一共只申请了两所学校,分别是CUHK和HKU,两所都是提前批。CUHK、HKUST、HKU都会在每年6-8月份举办博士生夏令营(不只是Econ、其他例如物理化学等也都有)。
CUHK开始的时间是最早的,4月开始申请,申请时需要填写2位意向导师,5月底面试和笔试,在夏令营结束7天就会发Offer。如果接受Offer则需要签合同,并且由所在系系主任签字,因为大家都非常谨慎,而且学术圈子其实同一领域的人大家都认识,系主任基本上会和学生讲清楚签合同的重要性,所以这一步还是非常重要的,签完合同基本等于要去了。
HKU申请的周期比较长,6月底截止网上申请,7月底参加面试,面试前需要选择3位意向导师,HKU不会直接发放offer,而是对合格的申请者发放early round的申请邀请,在9月份申请了early round之后,最终的 offer会在10月左右才发放。
其他还有提前批的学校:NUS(7月左右开始申请,暑期面试,9月份会有初步结果)、HKUST,时间和HKU接近,由于没有参加过,所以不赘述。
北美和欧洲学校基本都没有提前批,不过有许多同学已经是在研究生就跟着导师开始做研究(尤其是在北美跳板项目就读的同学)。所以大家务必在9月申请季开始前确定意向导师,询问清楚其招生计划,这样在正式申请开始时才能有的放矢。
此外有同学比较关注是否需要套磁,我的建议是,除非你对自己的背景和特别有信心,或者推荐人和目标导师之间有联系(合作关系、或是校友等),否则还是需要对对方的招生计划、对学生的偏好多做一些了解,套磁是不错的方式。
02
招生人数
CUHK的夏令营入营整个Econ 有30人,大家背景基本都是国内top 985本科/顶尖项目的硕士,最终有6-7人获得offer,因为要签合同,需要所在系主任签字,所以似乎放弃的比例也比较高,不过有人放弃后是不会给夏令营的参与者补录机会的,所有人都需要在main round重新评估,CUHK一年一共也才招10个不到,如果夏令营放弃的人不多,那么main round 机会可能较少。
HKU的夏令营是商学院一起开,一共6个系,Econ和Fin是比较大的两个系,夏令营入营大概有15人,Early Round Offer不多,据说2-3人。Econ一年一共招5-8个博士生,所以main round还是有机会。
03
考查形式
CU
HK
笔试:三高,宏微观都是2选1题做美国藤校留学,计量要求两题都做。难度介于研究生level之上。
:一共30分钟,讲解自己的文章或是,有提问环节。
面试:提前选择自己的意向导师,直接和导师,没有固定问题,就是聊天。会问研究的idea,未来的研究计划、为什么申请我这个方向、model的能力怎么样、文献阅读的基础如何。然后还会介绍一下CUHK的培养机制, group等等,形式比较轻松,但是却是最能看出学生水平的环节。
HKU
没有笔试
pre+面试:也需要提前确定三个意向导师(也就是来面试你的三位老师)pre和面试一起进行,一共15-20分钟(2022年好像改成10分钟),pre5-10分钟,交流5-10分钟。交流内容主要是针对文章、或是未来的研究计划,不会特别细节。
疫情前港校夏令营会有丰富的线下活动,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导师和研究团队以及同批次申请者的背景,但是疫情以来所有夏令营都改成线上,活动少一些,对能力的考察更多一些。
结语
PHD= Hard Day,但是总有乐在其中。在我申请期间读过的两篇文章十分有趣,这里分享给大家:
一篇是王鹏飞老师(前面提到的)在CCER期间的一些心得。鹏飞老师是目前国内宏观经济学领域最为高产的青年学者之一,他用时4年读完了的PhD,我想这源自于他在CCER的硕士期间进行了扎实的经济学课程和学术训练。
另一篇来自易君健老师。易老师是健康和劳动经济学领域的顶级学者,家里没钱读书,所以读了技校,然后一边在啤酒公司上班边自考大专,再考上浙大读研,接着到香港中文大学读博,2011年PHD毕业后在芝大经济系做博后,这篇文章写自易君健老师在结束研究生学业之后的一篇随笔,讲述了自己研究生申请和求学过程中的经历。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PHD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时光,但它或许会成为未来人生长河的源头,当若干年后再次回忆这段旅程,也许会感触良多吧。
香港如何博士申请,【申请】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
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
申请截止:2020年12月1日
根据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发布的公告,“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2021/22)”将于9月1日开始接受申请QS100名校留学,截止日期为12月1日。
香港研究资助局于2009年成立“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旨在吸引世界各地优秀的研究生香港如何博士申请,来港在受教资会资助大学修读以研究为本的博士学位课程。
获奖的博士研究生每年可获得港币309,600元(约39,700美元)的奖学金,及港币12,900元(约1,700美元)的会议及研究活动交通津贴,为期三年。2021/22学年获奖名额为300人。如获奖者修读年期多于三年,大学可提供额外资助,详情请向有关大学查询。香港各大学的学年一般于每年九月开始。
凡有志报读香港受教资会资助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课程的人士,不论国籍、工作经验和种族背景,均可申请。申请者须具备出色的学术表现、优秀的研究能力/潜质、良好的沟通技巧及卓越的领导才能。
经甄选的所有申请均会按照其学科范畴,由相关的遴选小组进行评选。遴选小组由两大学科范畴的专家组成,其中一个小组负责科学、医学、工程及科技等学科,另一小组则负责人文学、社会科学及商科等学科。
遴选小组会根据以下四项标准作评选准则:
学术表现;
研究能力/潜质;
沟通技巧,及
领导才能。
申请人可从最多两所大学中选读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课程。所有本奖学金计划的申请人必须直接向有关大学递交入学申请,并符合有关大学及课程的入学要求。“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 2020/21”于2019年9月1日开始接受申请,详情请浏览 (只提供英文版)。
有关各大学的入学条件,请参考下列网页: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1
个别大学会为申请人安排面试。如申请人的奖学金申请未获接纳,校方仍可能接受合资格申请者的入学申请,并提供大学的研究生奖学金。
香港各大学的研究学位课程介绍
如欲获取更多有关本港研究学位课程的数据香港如何博士申请,【申请】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请浏览以下网页:
而有关来港就读的入境事宜,请浏览以下入境处之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