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留学生活

留学香港攻略,香港留学生活篇——衣食住行全攻略

这里,异乡好居就来分享一下在香港留学期间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相关小常识,助攻大家的求学之路,快来一起看看吧。在香港留学,一般有学校宿舍、寄宿家庭与校外租房等这几种住宿方式。以上就是关于在香港留学期间需要同学们提前了解的一些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常识,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对大家日后的留学生活提供帮助。

香港是一座传承着中式“血统”,而又兼具着英式“性格”的魅力之都,其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环境,全球顶级的教学硬件设施,丰厚可观的奖学金等,都使得众多内地学子心驰神往,纷纷来到这块“风水宝地”求学进修。

然而,常言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对于初来香港乍到的菜鸟小白们而言,逐一妥善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项问题才是当务之急。这里,异乡好居就来分享一下在香港留学期间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相关小常识,助攻大家的求学之路,快来一起看看吧。

香港为亚热带气候,虽说四季都有,但体感温度并不明显,而且冬季很短,常年温度普遍较高,均在23℃左右。在着装方面,多以春夏季服装为主,可以准备一些薄外套、秋衣秋裤、衬衫、T恤、牛仔裤等之类的衣服。一般来说,香港的春秋季气温较为舒适宜人,风衣搭配衬衫或T恤的穿着方式最佳;但由于香港夏季较为闷热潮湿,学校或是其他室内公共场所的空调都会将温度调至得很低,最好随身带一件长袖外衣,以防室内外温差太大,而导致感冒;香港的冬季较为干燥,气温不低,偶尔会出现降温,所以毛衣以及厚一点的外套也是不能忽略的,但羽绒服等太过厚重的衣服就不需要考虑了。另外,香港是闻名于世的“购物天堂”,各类服饰应有尽有,不仅低税,而且不少名品比内地还要便宜,建议大家不必将衣柜统统搬过去,所需衣服到当地再买更划算。

一提到美食,不觉会让人联想到香港。众所周知,香港是个货真价实的“美食胜地”,这里的饮食文化汲取了东方与西方的精华,创造出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港式风味,而美名全球,受到了无数世界各地人群的喜爱。香港的饮食大多口味清淡,由于当地人又注重养生,追寻食物最原本的味道,所以不太喜欢辛辣、油腻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如果吃不惯当地的食物,同学们也不必担心,在香港各大高校中,都汇集了很多各地名菜与异国佳肴,风格极其多元化,完全可以满足各类挑剔食客的味蕾,总会让你找到令人扶墙而归的美食。说到这里,学长就来为大家推荐一些传统地道的港式小吃,看看其中有没有你的最爱,比如细腻鲜美的鱼蛋粉,馅儿大皮儿薄的鲜虾云吞面,甜润可口的牛肉丸,便宜大碗的车仔面,入口顺滑的港式奶茶,金黄酥脆的菠萝包等等留学香港攻略,这些美食都会不禁让人垂涎三尺,对于资深吃货是绝对不可错过的!

对于留学生来说,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会直接影响着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所以选对住所尤为重要。在香港留学,一般有学校宿舍、寄宿家庭与校外租房等这几种住宿方式。首先是学校宿舍,其优势为上下学方便,安全系数较高,但需求量很大,供应条件有限,不能满足于所有留学生,如果想选择这种住宿方式,大家最好提早做申请;其次是寄宿家庭,这是最能够融入到当地生活的住宿方式了,与当地人同吃同住,共同生活,从中能够最直接地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但住在别人家中,就会出现诸多不便,而且对个人生活习惯与自由程度也会有所限制,不太适合较为独立的同学;最后就是校外租房了,其中分为唐楼、洋楼、村屋、学生公寓等类型,唐楼的租金相对便宜,但房龄较大,环境不太理想,卫生间和厨房等都是公用的,所以介意这些方面的同学要慎重考虑;洋楼的居住环境较好,生活设施齐全,但租金相对较贵;村屋顾名思义就是当地村民自建的平房,环境优美,租金也便宜留学香港攻略,香港留学生活篇——衣食住行全攻略,但地方较为偏远,可能会给生活带来不便;而学生公寓是一个成熟而健全的标准化学生住宿体系QS200名校留学,距离学校近,安全系数高,生活设施齐全,住宿环境好,价格与学校宿舍相仿,非常适合留学生居住。以上这些住宿方式,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住宿方式。

香港有着极为成熟而规范的交通体系,而且公共交通网络更是四通八达,出行十分便捷。常用的公交出行方式有地铁、出租车、巴士、轻轨、渡轮等,相比内地可谓是一应俱全。通常情况下,港铁、小巴连接得恰到好处,但票价比内地要稍贵一些,香港市区打的起步价为22港元,和内地一样,堵车也要记费。港铁的票价一般是4到26港元,巴士是1.2到34.2港元之间,坐小巴的费用则在2到20港元间。如果想节省一部分交通开销的话,建议大家到当地之后,尽快办理一张“八达通卡”,要是以学生的身份使用这张卡,在搭乘大部分交通工具时,都可以享受打折与多种优惠活动,像是接驳铁路与其他交通工具的八达通转乘优惠、旧巴及新巴的八达通即日同线来回乘车优惠等。“八达通卡”的卡费为50港元,再加上100港元车费,一共需要花费150港元,可在各个港铁车站办理。另外,此卡还有电子储蓄卡的功能,在一些特定的场所内可进行小额刷卡消费,比如有些学校食堂、餐厅、超市等场所都可以使用。在充值时也不用特意去港铁站,在任意一家7-11便利店都能充,非常方便。在出行时,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香港的交通规则与内地有所差异,汽车都靠左行驶,请大家要务必小心哦!

以上就是关于在香港留学期间需要同学们提前了解的一些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常识,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对大家日后的留学生活提供帮助。

去香港算留学吗,香港留学,在贫与富的中间地带

——————————————————

有人在公园读报

谁说服他到老到天边

吞下光芒?

引自北岛《开锁》

我今年有2个愿望已经实现:

1,五台山中高考祈福之旅非常成功。

今后五台山祈福的报名链接已经放在本公号的会员服务栏(关注后,点击《发消息》进入服务页面,底栏最右侧为会员服务),

2美国top30名校留学,3月26日香港留学宣讲会非常成功。

报名香港留学宣讲会的家长很多去香港算留学吗,但按惯例,报名之后未到场的比例往往也有20%以上,所以会前我也没把握场地是否一定够用,

另外,我最后在现场还是开通了小鹅通的直播,本已报名参加现场之后改为观看直播的家长数量不少,于是我又有点隐忧,担心人来得太少,场面会很难看。

结果还好,家长来了30多位,其他10几位,大会议室可以容纳50人的座席。

所以第2个心愿实现得也很顺利!

本次宣讲会有两部分,首先是香港都会大学招生官杨希老师做《香港情况介绍及高校简介说明》。

杨希老师是香港都会大学学院的内地事务主管及招生官,他同时也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校友会副主席。

第二部分是董硕先生讲浙江大学香港留学精培班。

董硕先生是香港国际教育专业协会执行董事,浙江大学香港班的招生老师。

本次宣讲会的报告在讲座直播中可以回看。

扫海报中的二维码即可免费收看。

不过,直播部分仅限于ppt宣讲阶段,家长现场提问环节是关掉直播的。

为此,我昨天重新恢复了周三夜谈,专门做了一期《解剖香港留学》的专题:

有需要ppt的家长可私信我领取。

留学香港比留学美国省钱,尤其是近期的美国留学费用又在大幅度攀升。

宾夕法尼亚大学决定2024-2025 年的本科生费用上涨3290元,达到87860 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元),涨幅4%。

斯坦佛大学在2024-25学年本科总学杂费比去年上涨4819美元,将达到87225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元),比去年上涨了4819美元,涨幅6%。

杜克大学在2024-25学年本科生的学费和总费用比去年上涨3623美元,将达到86886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元),涨幅4.35%。

抢钱啊!

按照深圳家长流行的说法,本科四年,留美4百万,留港1百万,省下3百万多好。

这都是按人民币算,

按我估算4年香港留学的学费最经济也需95万港币以上。

对应北京工薪阶层则是年收入25万元人民币且至少有25万元的家庭积蓄。

这是底线测算,实际对家庭财力的要求还要高,尤其是二胎家庭所要求的育儿费用还要高。

虽然不算小数目,但能够承受这样财政压力的家庭在北京并不是少数,尤其是体制内收入稳定的双职工家庭。

尽管如此,升学各环节需要用到钱的地方很多,不说小升初择校想进名校动辄6、7十万这种大数目,即便初中培训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数以十万元计。

经济形势越紧缩,家长的钱包越缩水,精打细算越成为必需,面子好看并不重要,孩子学业有成才是问题的重点,尤其是就业预期十年寒冬的大环境之中。

钱,一直是工薪阶层家长们育儿绕不开的核心问题。

我这次去五台山祈福收获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真切意识到密宗和净土宗的巨大差别。

这社会有免费的午餐,but 可遇不可求,多数还是需要有财务损耗,一切顺其自然更好,不自然的事情结果也不可能顺畅。

北京工薪阶层在家长中的占比非常大,而在沪深两地情况就有所不同,私营企业家的占比非常高。

深圳市从留美转向留港比例非常高,上海、浙江热度没有广东高。

对这些城市而言,地理因素影响大。

与深圳相比,北京的港校热滞后1年半。

公立学校学生通过拼高考申港校,去年还只有两头能走得通,没有中间路线。

勉强算中间路线的话,澳门大学及澳门科技大学是很多家庭考虑的,但性价比不高,因为白白丢失了4年香港身份的选项。

所谓两头指的是:

头部孩子用高考成绩拼港三甚至港五,

底部孩子无论考多差用都会大学副学士通道完全可以做保底。

副学士≠大专,因为不被教育部承认反而因祸得福,学生第一学历显示的是香港本科学士学历。

所以,眼前的香港热对于公立学校很多北京家长们来说并不友好。

此外,在舆论上还有一些留学中介网红的干扰,

这些网红在英美留学方面很擅长,并不了解香港高校的实际变化,

只是被潮流所裹挟而不得不提及香港留学,

我印象最深就是亮哥谈香港留学从开始的不屑到之后的一语带过到最后不得不装出很懂的样子,我深感时代的浪潮确实很汹涌。

只是,升学是孩子一辈子的事情,且不可逆。别说香港留学,任何升学方面的纸上谈兵都有害。

从留学市场的传统来说,留美鄙视留港,but 冷暖自知,留学市场本来就是拼财力的战场。

在宣讲会上之所以关掉直播也是因为公立高中的同学在技术上可以走通港申路线但都有些不按常规出牌。

我的讲座是私域,但公号是公域,需要谈一些公域话题。

昨天讲座里隐约提及但没展开的一个话题是:

申请香港本科留学的难度比人们想象的要高。

肉眼可见,美国高校所能提供的留学学位>>香港的留学学位,

北京历年考入香港各高校的人数综合起来不足200人/年,未来即便进入高峰期,也不过300~500人/年,与每年北京数以千计考入美国高校的相比,体量很小,

本科留美方向的80%可以覆盖赴港留学,把公立校潜在人数估算进来的话,北京每年至少有5千家庭可以支撑赴港留学,参考上段给的数字300~500人/年,取中间值去香港算留学吗,香港留学,在贫与富的中间地带,学位供应比是1:12.5甚至更多。

只不过,上述是对未来峰值期的估算,实际情况还没有这么严重,北京的国际校生源从留美转向留港囿于港校学位供应量实际是转不动的

港校生源最多的省份是广东、四川、山东及河南,并不是北京。

简言之,赴港留学在京受关注度高,实际操作并不容易,竞争力度远高于表象。

对于公立学校同学及家长来说,高一、高二还有时间操作,高三已经只剩全力以赴拼高考这么一条路了。

说来说去,香港留学在公众看不到的范围内的竞争可以很激烈。

周日上午的讲座都已经安排好了:

周日上午是中考提分及冲刺讲座:

下午是小升初危机与机遇沙龙:

周日见。

作者画像

本文为《爸妈不蕉绿》第635篇。

无言老师的育儿理念:

早起步/缓给油

我的微信 是,邮箱是

无言老师在北京电视台所参与的讲座《认清形势,赢在中考》,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收看全部节目,时长为2小时。

节目片头6分20秒空场可跳过。

附最近三期文章链接:

去香港读书算留学吗,求学香港,活在留学鄙视链的底层是怎样的体验?

经常在网上看到一类问题:“去哪里留学好?”后来,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引战版本:“留学圈的鄙视链是怎样的?”

回答里往往是一群欧美留学生,为了自己的母校和地区,与其他人吵得面红耳赤,鄙视链大致如下:

常春藤的看不上北美其他学校;

北美留学的,鄙视英国留学的没考过GRE;

英国的,鄙视北美和欧洲其他国家的都是村炮儿;

等欧美圈撕得差不多了,再合起伙来鄙视土澳。

图/网传某篇鄙视链文章

每每看到最后,我就有口难言,心如刀割。Hello???照顾一下我们香港留学生的心情OK???

这时候,大洋彼岸的众人才回过头,像是刚睡醒一样说:“啥,香港也算留学圈啊?”

还有人会同情地拍拍我:“在香港读研啊?考研分数一定很高吧。”

其实,港澳台学习属于境外学习,取得的文凭和海外文凭一样,需要去教育部申请一份海(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像这样:

但不管怎样,香港留学生当之无愧地占据了鄙视链的最底端。

后来我发现,就连香港留学圈内部也有一条自己的鄙视链——处于top当然是本科留学香港的同学,尤其是港大、港科、港中文这三所学校的。因为他们的高考成绩足够上北大清华了,天选之子,自信都写在接近4.0的GPA上。

其次是授课型硕士(- ),比如M.A.、MSc、MEd,等等。自费+一年制,能在短期内迅速获得学位的优势让这种授课制硕士成了全球最火的留学项目,主要集中在英国、港澳等地。

港大用来展示授课型硕士美好生活的图

然后是PhD和Post-,因为他们就是准学者,香港政府和八大院校会把这群未来的科研之星捧在手里爱的供养,提供丰厚的奖学金。他们一入校就被导师寄予了厚望,只待在未来4-5年,踏踏实实做研究就好了。

姚明被授予港大荣誉博士学位

对,到这里我要介绍处于香港留学圈最底层的,研究型硕士(- ),一般是2年制,和PhD一样有奖学金,毕业授予的学位是“哲学硕士”( of ),简称M.phil.

对了,我们有个跟奇异博士齐名的名字:哲、学、大、师。

我的哲学硕士学历

为什么Mphil才是留学鄙视链的最底层?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问了我留学时的朋友:请一句话吐槽Mphil.得到的答案除了击中要害之外,还透露着一种不可名状的辛酸,比如这样:

其他的吐槽,基本概括了为什么Mphil才是留学鄙视链坚实的底层分子。我大致分了几类,供大家了解Mphil到底是啥——

1.哲学大师?我真的不是学哲学的!

每一个在毕业之后,选择回内地工作的Mphil,120%会遇到这个问题:

“你是哲学硕士?我们这招的是医生啊……”

“哲学硕士?你不是学中文的吗?”

“呃,商科怎么发的是哲学文凭啊?”

……

这也不单是内地的经历了,一位曾以「哲学硕士」身份赴美访学的朋友,讲述了他办签证的血泪史:

再三解释“I’m a ”,签证官依然狐疑地看着他的学历证明,要求进行审核……

各位正在读Mphil的朋友不必灰心,他们PhD也被问过同样的问题:“啊呀,你一个哲学博士( of ),论文竟然和AI有关?”

只能说:要怪就怪翻译软件,哼。

翻译软件:怪我咯

2.屁股还没坐热就得走人?

多数选择这个学位的人,在入学前已经做好了继续做科研的准备,因此可以说,Mphil的定位是“PhD的储备军”。除了学制只有2年(个别专业要延长到3年),和PhD基本无异——

享受同样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日常学业就是开题、和导师讨论选题、中期答辩(也叫)、提交论文、答辩、毕业。

此外,“拿人钱财,替人干活”,除了要帮助导师完成相应的课题、实验,还要承担学院的一些义务工作,比如当tutor,协助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组织学院的等等。

很多人以为,在香港留学的日常是这样的:

中环 mall走九遍:

摄影/

其实,作为并不比PhD轻松多少的Mphil,我们的日常是这样的:面朝大海,开始读.

接到tutor任务后的朋友圈截图

以及像PhD一样,日常祈盼自己不要延毕,早交论文早毕业:

3.PhD读不下去,就读个Mphil吧?

是的,不少人是为了读博做准备才来申请Mphil的,也就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如果一个Mphil天资足够,学术又很勤奋,导师会在第一年的时候,劝他转成PhD(我们叫“”)。

来自我机智的小伙伴

同样,如果一个PhD没过,那么极有可能被导师劝说,拿个Mphil 走人……所以,Mphil又叫PhD接收站。

4.同一个导师,PhD是亲生的,Mphil是抱养的?

由于Mphil时限短去香港读书算留学吗,求学香港,活在留学鄙视链的底层是怎样的体验?,不少学生考虑以此作为赴北美攻读PhD的跳板。很有可能的情况是:经过2年的磨合,刚和导师混熟,对才找到点感觉,就要毕业去别的地方了,不少导师不愿意录取Mphil学生。

难怪有人会说:“同一个导师,PhD是亲生的,Mphil都是抱养的”,倒也恰当。

也可以说,能申请到Mphil的人是很厉害的(不自觉地整了整衣领),因为据不完全统计,录取率只有1%-4%左右,比PhD申请难度还要大。

5.失业率最高人群?

这是最悲伤的事实。既然Mphil是为了走学术路线的,这群抱着学术信仰的人,如果一时没拿到理想的博士offer,多数会选择家里蹲,或者继续申请。

于是,当学校开始做毕业去向统计时,Mphil就成了失业率最高人群了:2017年是2%,而本科生是0.5%,一年制的授课研究生是0。

香港大学2017年毕业生去向

更好笑的是,我和几个关系要好的港大同学有个群,自从公布了这份报告,有人默默把群名改成:失业率2%群体……

一个悲伤的群名

其实,Mphil的真实生活是……

吐槽归吐槽,你若问我,在香港读个Mphil有什么用?我想,用处大概没世俗意义那么多:毕业那年,我本计划读博,结果因为人文学科的奖学金比例缩水,我没能申到dream ,也就告别了学术圈。

有很长一段时间纠结于是否有必要为了我的2年铺垫,继续读博呢?毕竟我做了两年的中国当代诗歌史研究,好容易找到点学术的感觉,也写得有模有样,我该放弃吗?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终于确信自己更需要职场经历,尽早完成社会化。

但这两年的科研初体验,以及在香港生活的日子,是我此生最值得、最不后悔的一段经历。

成为Mphil的一个好处是可以申请学校紧缺的宿舍资源,也就能体会到香港的舍堂(“宿舍”之意)文化。

每个舍堂有各自的文化,本科生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party,在万圣节把脸画成魑魅魍魉,去街上吓人;快期末了还会“劈猪”——切一整只烤乳猪,谁切到的肉块最大最完整,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是两岸考生共有的朴素的“迷信”,和拜锦鲤没什么两样。

别说,自己劈的猪还挺……好吃

为了体现舍堂成员的团结,每学期我们还要举办一次高桌晚宴(High Table ),女生穿小礼裙,男生西装笔挺,外面皆为宽大的袍子,怎么看都像是霍格沃茨在港岛建分校了,一群小巫师重出江湖。

然而如果你不想参加任何活动,一心学术,也没任何问题。这是在香港读 的最大好处:学校会为你提供最好的环境,因为学业永远是第一位的。

我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不适,反而自处得愉快。周围人都独立的好处是,随心所欲做自己的事,不必向任何人解释。

由于Mphil没什么课,我会早起在公用厨房()做饭,今天是烤吐司,就着牛奶吃,对面是青葱的山景。一个人做饭可以很容易,有时候担心菜买多了会不新鲜,就索性把它们都炒了,用超市买的酱料,怎么都好吃。

有一阵子朋友从西安带给我一大袋辣子面,就趁机买了很多刀削面,每次煮一把,然后将热油和葱花浇上去,撒一把辣子,当作油泼面聊以慰籍。

在香港的时候,我慢慢发现自己很喜欢一个人做事,比如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跑步,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饭,可以不被打扰,也不用担心会打扰谁。后来才发现在香港独自做事的人太多了,这是这个城市最吸引我的地方,你做什么事都不会被当成.

离开香港很久去香港读书算留学吗,我才后知后觉:原来那两年求学之路,恰如我们的人生。不管是科研,还是工作,还是生活,能陪你一直走着的,只有你自己。

Mphil比PhD还要考验一个人的自律和对学术的执著QS200名校留学,因为继承了英式教育的“精英主义”,学校认为一个研究生是有能力把握科研进度的,导师只会在快到ddl的时候,才会冒出来善意提醒你一句。

交付论文定稿的那个夏天,我导不在香港,我在毕业学姐的远程指导下,东跑西颠完成装订,抱着厚厚的四本论文给学院送过去。可是出乎意料,那时却感觉出奇的轻松,原来看似再可怕再难的事情结束时,不过是稀松平常。后来和朋友聊起这段,我们笑称这是独自待产。

回想起这段时特给自己鼓鼓掌,想着原来我也挺勇敢,走了很长的路。

正如港大100周年校庆主题曲《明我以德》唱的:

“明我以德 明我以坚贞的勇敢

承继了知识作护荫

维护我思考的足印

无论 长夜再深

持续发光发热

广大学识彰显我校训”

两年来,往返于冯平山图书馆和办公室之间,进行大量沉浸式的阅读、深耕的时光,我深知这段经历在我以后的人生中,恐怕难以复制。

曾经我和许多人一样,以为“文学无用”,以为“中文系毕业即失业”,可现如今我的许多高质量输出,乃至走上自媒体这条路,都和几年前对文学的执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说,今天的我才终于明白了何为“独立的人”,学着用自己的观点思考,那颗关于灵感的种子,正是在港大读书期间种下的。

香港大学主楼Main 图/港大官网

不管你在哪里读硕士还是博士,不管你在学什么专业,珍惜这样纯粹的读书时光吧,尽你所能,去思考,去探索,去观察,去接纳。

在人群中永远保持独立思考,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这是在香港读Mphil的两年,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事。

作者:郑芝麻,理想岛专栏作者,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前985高校教师、记者,现从事互联网教育工作,专注于个人成长、职场探索。微博/知乎@郑芝麻,个人公众号:芝麻谈 ID:。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留学申请机构哪个好,杭州推荐十大香港本科留学服务机构名单榜首一览

高考生如何申请香港本科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珠海学院香港都会大学、香港恒生大学更可以在高考前发放有条件录取,让你上考场更有底气!凭A-level/IB/美高课程/加拿大高中课程体系的成绩申请,具体要求可点击【阅读原文】详询顾问老师。

想香港留学条件,双非大三,绩点低,想去香港留学来得及吗?怎么补救?

最近有很多准大四的学生们来问,双非学校出身的自己,绩点又没有优势,想要去香港留学怎么办?

如何申请香港出国留学,逆天了!凭学考或高考成绩竟能申请香港留学?应往届学生都可以!

接下来是等3月27日学考录取。3.今年广东学考志愿填报率或暴涨。面对国内高考越来越卷的形势,出国留学或中职生计划…..但出国留学费用相对颇高,计划试行期为两年,只要来港修读指定VTC职业训练局全日制高级文凭(两年制)课程,毕业后就可以留港工作,来香港的门槛真的有变容易!

香港留学所需条件,去香港留学需要哪些条件,这些你都清楚吗

那么大家知道去香港留学需要哪些条件,这些你都清楚吗……那么大家知道去香港留学需要哪些条件,这些你都清楚吗?去香港留学需要哪些条件

香港读书算留学吗,香港算境外留学吗?

香港算境外留学吗?留学香港还算是出国留学吗?大学四年的时间会能够先到美国读书、再到香港玩玩、最后还能去欧洲的文艺复兴之地意大利留学。今年大二,留学过两个国家的我,接下来和你们分享一下我在香港和美国留学的经历。所以留学香港还算留学吗?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