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姓名:潘兆庆
职称:教授
学科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
导师类型: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通讯地址: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第26教D区512室
电子信箱:
简介
潘兆庆,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014年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哲学博士学位。现工作于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SCI/EI论文60余篇,其中IEEE/ACM 论文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8篇(含热点论文2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2)、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5)等,入选了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天津大学北洋英才计划、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World Top 2% )等。
主要经历:
(1) 2021.01-至今: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2) 2014.12-2020.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天津招生英国G5院校留学,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第,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教授
(3) 2013.06-2013.11: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
(4) 2009.10-2014.03: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科学系香港城市大学天津招生,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多媒体通信与信息处理、视频编码、图像质量评价、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类脑智能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3)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2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15)
(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
(6)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才人才计划(2016)
(7)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15)
(8)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14)
(9) 南京市留学归国人员择优资助(2016)
(10)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0)
代表性论著:
[1] J. Zhang, Y. Hou, Pan*, B. Peng, N. Ling and J. Lei, “: Step-Wise Frame for Video ,” IEEE on and for Video , pp. 1-9, 2023.
[2] Pan, F. Yuan, J. Lei, Y. Fang, X. Shao, S. Kwong, “: for No- Image ,” IEEE on Image , vol. 31, pp. 1613-1627, 2022.
[3] J. Lei, Z. Zhang, Pan*, D. Liu, X. Liu, Y. Chen, N. Ling, “-Aware Frame for Video ,” IEEE on Image , vol. 31, pp. 4515-4526, 2022.
[4] Pan, F. Yuan, J. Lei, W. Li, N. Ling and S. Kwong, “: Image via A Multi- ,” IEEE on , vol. 24, pp. 519-533, 2022.
[5] Pan, F. Yuan, W. Yu, J. Lei, N. Ling and S. Kwong, “RDEN: – View for 3D-HEVC,” IEEE on and for Video , vol. 32, no. 9, pp. 6347-6359, 2022.
[6] Pan, W. Yu, J. Lei, N. Ling and S. Kwong, “TSAN: View via Two- for 3D-HEVC,” IEEE on and for Video , vol. 32, no. 1, pp. 345-358, 2022.
[7] Pan, H. Zhang, J. Lei, Y. Fang, X. Shao, N. Ling, and S. Kwong, “DACNN: Blind Image via a -Aware ,” IEEE on and for Video , vol. 32, no. 11, pp. 7518-7531, 2022.
[8] G. Li, J. Lei, Pan*, B. Peng and N. Ling, “ With Deep Up- for Depth Video ,” IEEE on and for Video , vol. 32, no. 9, pp. 6337-6346, 2022.
[9] B. Peng, R. Chang, Pan*, G. Li, N. Ling and J. Lei, “Deep In-Loop via Multi- and for Video ,” IEEE on and for Video , Early , pp. 1-11, 2022.
[10] L. Shen, B. Zhao, Pan*, B. Peng, S. Kwong and J. Lei, “ and for Blind Image ,” IEEE on and , vol. 71, pp. 1-12, Art no. , 2022.
[11] Pan, F. Yuan, X. Wang, L. Xu, X. Shao, S. Kwong, “No- Image via Multi- ,” IEEE on , vol. 4, no. 1, pp. 148-160, 2023.
[12] J. Lei, Y. Shi, Pan*, D. Liu, D. Jin, Y. Chen, N. Ling, “Deep Multi- for 3D Video ,” IEEE on , vol. 67, no. 4, pp. 813-823, 2021.
[13] Pan, X. Yi, Y. Zhang, B. Jeon and S. Kwong, “ In-Loop Based on Deep for HEVC,” IEEE on Image , vol. 29, pp. 5352-5366, 2020.
[14] Pan, X. Yi, Y. Zhang, H. Yuan, F. L. Wang, and S. Kwong, “Frame-level Bit Based on Video for HEVC,” ACM on , , and , vol. 16, no. 1, pp. 15:1-15:20, 2020.
[15] Pan, W. Yu, B. Wang, H. Xie, S. Sheng, J. Lei, S. Kwong, “Loss of (GANs): and ,” IEEE on in , vol. 4, no. 4, pp. 500-522, 2020.
[16] Pan, J. Lei, Y. Zhang, and F. L. Wang, “ -Pixel for HEVC ,” ACM on , , and , vol. 14, no. 1, pp. 12:1-12:19, 2018.
[17] J. Lei, D. Li, Pan*, Z. Sun, S. Kwong and C. Hou, “Fast Intra Based on for Low HEVC-Based ,” IEEE on , vol. 63, no. 1, pp. 48-58, 2017.
[18] Pan, J. Lei, Y. Zhang, X. Sun and S. Kwong, “Fast Based on for Low- H.265/HEVC ,” IEEE on , vol. 62, no. 3, pp. 675-684, 2016.
[19] Pan, Y. Zhang and S. Kwong, “ and for Low Video ,” IEEE on , vol. 61, no. 2, pp. 166-176, 2015.
[20] J. Lei, J. Sun, Pan*, S. Kwong, J. Duan and C. Hou, “Fast Mode Using Inter-View and Inter- for Depth Video ,” IEEE on , vol. 11, no. 4, pp. 978-986, 2015.
[21] Pan, S. Kwong, M. -T. Sun and J. Lei, “Early MERGE Mode Based on and Depth for HEVC,” IEEE on , vol. 60, no. 2, pp. 405-412, 2014.
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生:《程序设计》
研究生:《视频编码前沿技术》
主要学术成就、奖励及荣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天津大学北洋英才计划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斯坦福大学与联合发布)
其他(社会兼职等):
编委: 、PLOS One、 & : X 等
客座编委: Tools and 、Big Data and 、 等
IEEE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CCF多媒体技术专委会执行委员等
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专家:IEEE TCSVT、TIP、TMM、TII、TBC、SPL; of and Image 、IET Image 、等
招生信息:
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欢迎同学们与我联系。
招生要求:(1)对相关研究方向感兴趣,勤于探索,勇于创新;(2)有团结合作精神,积极主动,善于交流;(3)有良好的基础、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4)有编程经验、深度学习或图像处理相关基础者优先。
招生专业:博士: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博士);硕士: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专业学位)。
招生名额:每年招收博士生1-2名、硕士生4名左右。
香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哪个好,【港校资讯】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本科招生最新录取要求!
本科留学
香港高校在内地本科招生方式分统招和自主招生两种。其中,2所高校纳入统招,13所高校自主招生。昨天为大家整理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清华大学合办双学位课程的招生情况【】,今天来给大家整理了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本科招生要求及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独立招生英国G5院校留学,并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统招),不占统招志愿。
本年度招生名额约为190名,以择优方式录取,并非采取计划招生,各省市及文理科招生名额不设上下限。
国际化校园
梦想成真
科大是助你梦想成真的创业摇篮,不仅声誉卓越香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哪个好,且毕业生优秀,为本地及全球企业雇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拥抱创新思维
拥抱创新思维:科大提供广阔空间香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哪个好,【港校资讯】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本科招生最新录取要求!,鼓励讨论与知识交流并激发创新思维。
入学要求及录取标准
科大对学生的录取综合考量:学生的高考总成绩+面试表现+高考英语单科成绩。高考生无需提供雅思/托福。
学费及奖学金
香港科技大学为不同资历的优秀学生提供各种入学学术奖学金。
学校将根据同学的高考成绩以及面试表现等考虑不同类型的入学奖学金,从定额、半额到全费连生活费不等,最高奖学金额度为学费全免加生活费每年195,000港币。
学院及专业
香港科技大学共有 47 个主修专业及 26 个副修,范围涵盖理学、工程学、工商管理、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跨学科范畴,为学生提供世界级的本科生课程以供选择。
理学院
理学院提供两个学院制入学申请志愿:理学A组及理学B组。学生可在首年掌握理学院各个学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并按自己对学科的兴趣和能力,选定心仪的主修专业。
在完成第一学年后,理学A组及理学B组的学生可以选择相应的理学院专业和学院联合提供的专业,或申请转修国际科研课程、或环境管理及科技、跨学科自选主修。理学B组的同学也可以选择修读科技及管理学双学位课程。
对国际科研感兴趣的同学也可直接报读此课程,并于首年起修读国际科研科目。
工学院
工学院以学院制(大类)招生,对工学院专业感兴趣的同学需报读‘工程学’或‘工程学– 延伸主修人工智能’。
对工学院专业感兴趣并希望多花些时间发掘学习兴趣的同学可报读‘工程学’,在完成第一学年后再选择主修专业,屆时对人工智能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工学院主修专业及延伸主修人工智能。
对工学院专业及人工智能有明确兴趣的同学可以报读‘工程学– 延伸主修人工智能’,在完成第一学年后可选择其中一门工学院主修专业并获保证可修读延伸主修人工智能。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提供直接报读专业及学院大类两种入学途径。
如同学对个别专业感兴趣,可直接报读相关专业。而希望用多点时间了解自己学习兴趣的同学可以循学院大类选项‘工商管理’入读工商管理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跨学科课程
对科技及管理学双学位课程或理学士(环境管理及科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报读。先了解学习兴趣再决定专业的同学也可以先报读并进入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或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四个学院的同学在进入科大后可以在第二个学期申请入读这两个专业。
如果同学对理学士(跨学科自选主修)感兴趣,需要先进入香港科大其中一个学院,并在第一学年申请此专业。你可以在进入香港科大后了解更多有关信息。
科大排名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简称城大)是一所坐落于香港九龙塘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入列教育部国家重点高校名单,为粤港澳高校联盟、京港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并获AACSB和EQUIS双重认证。
城大位于香港的中心地带,以创新精神专注于研究及专业教育两大领域,致力为全球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推动有益社会的转变。
招生计划
香港城市大学获教育部批准在全国 31 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按照内地高校招生的程序和办法透过提前批次录取内地符合相关条件的考生。
例:
专业设置
城大在录取考生时,将按照考生的实际高考成绩、英语考试分数、学院(专业)志愿、指定选考科目成绩(如 适用)、配合相关学院的具体要求、综合素质评价等其他指标(如适用),择优录取。
城大在上海、浙江、北京、海南、山东、天津、重庆、福建、广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和辽宁录取考生 时,将按照考生的实际高考成绩、英语考试分数、学院(专业)志愿、指定选考科目成绩(如适用)、配合相关学院的具体要求、综合素质评价等其他指标(如适用),择优录取。
特殊要求
有意报读城大创意媒体学院的考生需提交学生作品集。
学费及奖学金
奖学金 「入学奖学金」类别有:学费全免奖学金及全国奥赛、国际竞赛获奖者奖学金。学费全免奖学金按考生实际高考成绩颁发。
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本科招生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啦~其他高校本科招生后续会为大家一一奉上,请关注后期推文!
对任何一个考生来说,都希望能考个好学校,对香港本科招生有疑问的考鸭欢迎联系我们~
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系,香港城市大学成立计算学院 以人工智能驱动未来教育 迎接全球数字化新挑战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官方宣布成立计算学院。
作为港城大在未来教育领域的重要布局,计算学院将致力于推动跨学科研究、吸引顶尖人才、探索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并服务社会。而港城大的这一举措也将进一步支持中国香港在教育及科技领域的发展,为其实现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愿景而助力。
(右起)港城大首席及常务副校长李振声教授、候任计算学院院长汪建平教授
(左起)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张子钧教授、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贾小华教授,以及生物统计学系系主任陈毅恒教授
跨学科领域的融合 培养未来的创新领袖
面对瞬息万变、由计算驱动的21世纪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系,香港城市大学成立计算学院 以人工智能驱动未来教育 迎接全球数字化新挑战,港城大深知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生物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等跨学科领域的融合度在逐步加深,这些领域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的进步紧密相连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系,拥有巨大的创新和社会转型潜力。为此,港城大将这些学科提升至学院级别,以促进学术人员之间更好的协作,强调计算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为本土发展,以至于全球领域提供支持。
对此,港城大校长梅彦昌教授表示:“今时今日,跨学科领域的融合在教育中变得非常重要。成立计算学院是高瞻远瞩的策略举措,将汇聚跨学科人才,培育下一代的技术创新者、学者和先驱,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运算新时代,塑造未来。”他继续道:“港城大相信新学院将有助大学应对全球数码转型、劳动力需求及跨学科机会QS100名校留学,促进研究和创新,巩固大学在中国香港及全球教育和科学进步方面的领先地位。”
支持体系的完善 助力三大核心学系前行
据悉,计算学院将于2024年9月1日正式运作,现阶段将包括三个学系:生物统计学系(现隶属理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现隶属工学院)及数据科学系(由现在的数据科学学院重组而成)。
新学院成立后,所有现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及其要求将维持不变,确保学生不受影响。与此同时,港城大特别成立了专责小组,全面检查现有的学术架构及相关学科,并厘清设立新学院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
候任计算学院院长兼专责小组主席的汪建平教授表示:“相关学系及学院的学术人员、在校学生、校友及业界专业人士均大力支持成立新学院。”她也补充道:“新学院旨在于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和统计学领域取得优异成绩,促进合作研究,开发先进的分析工具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应对全球挑战。我们亦将努力营造多元化国际社群,培养学生应有的技能和心态,以推动跨行业变革,发挥积极影响。”
人工智能的合作 共创人才未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港城大一直在人工智能及相关学科领域处于领先位置。今年8月13日,港城大与国际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各自优势领域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通过此次合作,港城大将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同时为推动产业创新注入新的动能。
此外,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港城大积极顺应趋势,早于2023/24新学年推出了CityU GPT 。这一先进的人工智能工具旨在为师生、研究人员及初创企业提供高效支持,涵盖从学术研究、日常学习到企业创新的广泛应用场景。港城大通过整合最前沿的技术资源,不仅为校内师生带来更加智能的学习和工作体验,也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创新孵化的新平台。这一系列举措展示了港城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厚实力和前瞻布局,也让其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技术创新引领者的地位。
计算学院的成立进一步巩固了港城大在创新教育和跨学科多领域的领先地位。未来,计算学院将不断探索新领域,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领军人才,为全球数字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关于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是世界级教学与研究的创新枢纽,设有商学院、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理学院、赛马会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创意媒体学院、数据科学学院、能源及环境学院、法律学院和周亦卿研究生院共10个学院,以及下设的28个学系。港城大位列全球大学前100名、亚洲大学前20名、建校50年以下的年轻大学前5名。
港城大致力透过启发性学习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热忱,透过互动性学习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并透过创新性学习鼓励他们探索学术以外的事物,拥抱各种新思维及发明。我们亦积极开展可以在科学、技术或社会产生影响的研究。(图文/香港城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