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官微消息,2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香港大学外科,喜讯!广东这校成立新学院,新增本科专业今年开始招生,这是该校的第8所学院。
同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揭牌,为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研保障。
人工智能学院计划于2025年9月招收首批学生,拟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及人工智能哲学硕士-博士项目。
学院将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广泛的实践机会,重点培养其在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的核心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突破传统学科界限,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基础科学、医学、机器人、金融、商务、管理及社会等多个领域,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目前学校已有40多名学者入选2024年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网络通信、运筹学、自动化工程等领域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初衷有三:一是顺应全球人工智能学科发展趋势,结合自身优势英国G5院校留学,与大学其他学院形成跨学科合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基地;二是依托香港中文大学全人教育的传统,与各书院紧密协作,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路径;三是整合粤港澳大湾区优势资源香港大学外科,建设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高地,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策源地。
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范剑青表示,学院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建设:一是构建学科前沿体系,深化人工智能核心能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科生态;二是推动人工智能跨界融合,赋能多元学科创新,围绕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需求,布局国际化学科,引进优质人才;三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顶尖人才,通过多元化教学与实践,培养学生用科技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
香港大学和复旦大学,2022级港大-复旦IMBA新生入学营正式启动 | 耀我以心 开启新征程
2022年7月30日,香港大学-复旦大学IMBA项目2022级新生入学营活动在线上热烈举行。项目执行主任刘琨以及项目组的老师和学生代表围绕IMBA项目和活动做了详细介绍,描绘出令人期待的学习之旅。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快速融入学习氛围、适应学习环境、构建学习蓝图香港大学和复旦大学,以全方位准备和全身心投入开启全新求学之旅。
加入港大-复旦IMBA 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开营活动上,港大-复旦IMBA项目执行主任刘琨老师首先向大家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参加IMBA的学习?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不同答案。刘琨老师以亲身的学习经历告诉大家,港大-复旦IMBA项目正是助力梦想腾飞的最好选择:同学们可以在这里用系统化的知识武装自己,在学以致用中积极实践,把校友资源和力量凝聚起来,从而成就更好的自己。
用四个英文单词概括IMBA项目的意义所在,那便是持之以恒的,言出必行的,奋发努力的,以及功到自然成的。为期两年的港大-复旦IMBA项目的学习之旅是塑造思辨能力,不断挑战,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解锁IMBA:在学习与实践中突破前行
在IMBA学习旅程中,不仅有聚焦课堂学习的第一课堂,还有通过各类活动实现能力和视野提升的第二课堂,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以教学为主的第一课堂由港大经管学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精英学者教授队伍联袂呈现。他们既有深厚学术造诣又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在教学中采用国际高水准的教材、案例及方法,通过科学而丰富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们开启高效系统的学习,激发思维活力,创造无限可能的未来。
负责教学的陈敏敏老师介绍:
从时间线上来看,8月Pre-学习计划将帮助新生重返校园热身,快速融入IMBA的学习和生活,是重要的“入学第一课”。这部分学习分为5大模块课程,共计24课时,包括4门复旦在线课程和一门港大直播课程。
同学们将在10月正式开启第一门必修课,之后要累计完成12门必修课程的学习。除此之外,IMBA项目还准备了包括金融、市场以及创新创业等5大方向的经典选修课程供大家选择学习。
为同学们创造丰富深入的国际化体验是IMBA项目的核心特色。项目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类海外交流交换活动来构建学生的国际视野并创造知行合一的学习成果。其中GNAM EMBA week更是为工作繁忙的同学们所打造的短期交换项目,它由耶鲁大学发起,汇集了世界30所顶尖商学院,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深入前沿的留学体验。
除了全面科学的专业知识之外香港大学和复旦大学,2022级港大-复旦IMBA新生入学营正式启动 | 耀我以心 开启新征程,IMBA更重视以第二课堂形式强化同学们的实践能力。负责学生工作的成镜老师向新生们介绍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无论是具有传统特色的新生入学营、锤炼综合能力的多平台活动还是充满温暖回忆的毕业晚宴,都是学习与生活精彩的打开方式。
明博俱乐部活动、格物洞见大讲堂、 Day等项目活动则更加聚焦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体现商科学习的价值。而学生大使团、萌基金等作为官方学生组织,致力于展现项目学生风貌,为加强跨年级与项目以及跨学校间的交流,扩大社会以及品牌影响力而努力,更欢迎广大新生的加入。
入学的起点:开营、打卡与晚会
新生入学营是港大-复旦IMBA项目是为新生设计的入学培训项目,目的在于帮助大家顺利过渡和融入到IMBA的学习中,包括三大模块:开营、打卡、。在此期间,优秀的学长学姐们将以“黑衣人”的身份出现带领新生们破冰、成长——理解项目期望、传承项目精神,融入港大-复旦IMBA的大家庭。2021级学生大使团主席翟湘、副主席徐俊杰、程序为大家带来了新生入学营及相关活动的详细介绍。
“开营”是新生们入学的起点,同学们互相认识彼此,了解港大复旦两校的资源和平台,为开启IMBA的学习与生活做准备;
“打卡”有四个任务:Pre-学习打卡、个人证件照打卡、香港大学新生注册打卡、新生晚会任务打卡。
完成以上任务之后,新生们就可以开始筹备晚会。晚会以“星·荣耀 耀我以心”为主题,以表演的形式首次展现团队的力量,旨在提高大家的沟通力和表达力,激发创新力和执行力,为同学们之间建立深厚友谊打下基础。
线下破冰:从优秀的员工到优秀的管理
12支小组队伍分别进行了有趣的破冰活动,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彼此。
随后,每个小组分成三支小队参加 “沙漠掘金”的体验式训练。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小组拓展的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提升团队协作、群策群力能力,明白如何更好的应对压力、危机和变化,明确资源的内涵,提高资源配置的能力,同时为两年MBA的学习做好准备,在未来更好的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12支小组成团啦!
Ori 1 组
Ori 2 组
Ori 3 组
Ori 4 组
Ori 5 组
Ori 6 组
Ori 7 组
Ori 8 组
Ori 9 组
Ori 10 组
Ori 11 组
Ori 12 组
2002年港大-复旦IMBA项目正式推出新生,十余年来,历届在传承中不断成长。新生入学营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技巧及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开创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美国top30名校留学,不仅增进了新生对项目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成为大家心中难忘的共同回忆,也锻炼了学生们优秀的综合能力素质,助力他们踏上逐梦新征程。
关于港大-复旦IMBA项目
港大-复旦IMBA项目是由香港大学与复旦大学于1998年联合创办的在职MBA项目,旨在充分结合沪港两地百年名校的商科优势和人文根基,培养更具前沿理念、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高阶工商管理人才。
在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大学位居世界第21位,蝉联香港第1位。复旦大学位居世界第34位,大陆高校第3位。在2021年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项目排名中,项目位居全球EMBA项目第32位、全球在职MBA项目第1位。2020年QS世界 EMBA合作项目排名中,项目位列世界第12位。
项目特色:
香港大学校标,激动!多所新建高校入驻“大湾区”!广东考生太幸运了
据不完全统计
三年多来
近20个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单位
(包括新建高校、新建大学校区)
不断推进建设
其中主要分两类
一类是与港澳高校合作办学
另一类则是地方政府牵头自主建设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3个本科专业2023年招生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红鸟广场效果图
6月29日,教育部宣布已依法批准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如今,港科大(广州)首批教职员工已有序进驻校园,进行今秋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庆盛枢纽区块的港科大(广州)是广州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
该校首批开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将于2023年开始招生。
硕博士招生今年开始,开设先进材料、智能交通、微电子等15个硕博士专业。
香港大学(深圳)
2021年9月,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大学签署关于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双方将在深合作共建香港大学(深圳)(暂定名),校园将选址南山区。
根据合作办学备忘录,双方将充分发挥深圳创新优势,以及香港大学国际化和学术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把香港大学(深圳)建设成秉承香港大学优良学术传统、扎根深圳、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香港大学(深圳)主要实施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历教育,先期在理学、医学、智慧城市、生命科学、数据与智能、先进材料、金融科技等领域设立学科专业或研究机构。
深圳海洋大学
6月17日,大鹏新区与南方科技大学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加快深圳海洋大学建设,共建海洋科学研究院,该研究院将作为深圳海洋大学正式设立前的过渡主体在大鹏新区承担相应的教学科研工作。
深圳海洋大学选址大鹏新区坝光区域香港大学校标香港大学校标,激动!多所新建高校入驻“大湾区”!广东考生太幸运了,由南方科技大学牵头负责筹建。该校拟定办学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约10000人,开展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教育。
在学科设置方面,海洋大学将对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四梁八柱”,重点打造三大特色学科群,拟设置工程技术、国际商学法学、军民融合三大学科群共计18个学科专业。
大湾区大学
5月28日,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一期私宅拆除全部完成。目前,该校松山湖校区已正式动工建设,预计2023年7月建成交付教学生活区。据悉,大湾区大学校园正按照“一校两区”同步启动、分期建设的总体思路进行建设。
大湾区大学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东莞市政府投入保障为主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以“打造大湾区的麻省理工学院”为目标的大湾区大学,将以“大学—领域”这种扁平灵活的教育和研究组织模式,着力构建交叉融合跨学科课程。
该校将重点聚焦物质科学、先进工程、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理学、金融等六个方向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中山科技大学
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中山科技大学建设”。据公开报道,根据规划,其主校区拟选址翠亨新区,拟在2025年建成新型研究型大学。
中山科技大学落地建设,有望为新区产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补上对接深港科创产业过程中的人才短板。
香港都会大学(肇庆)
2020年4月,广东省肇庆市与香港都会大学(由香港公开大学在2021年9月1日正式改名而来)远程签署香港都会大学(肇庆)合作办学协议,该大学选址肇庆新区,是香港都会大学与肇庆学院联合举办的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应用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大学。
香港都会大学(肇庆)主要专业课程采用英语教学,办学首四年计划共招收约4000名学生,再按阶段逐步发展至在校学生约10000名。
该大学初期将在创新及管理、计算机工程及信息科技等多个领域开展本科教育,并在条件成熟时招收研究生。
澳门科技大学珠海校区
2020年11月30日,《珠海市人民政府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办学协议》签署。根据协议,澳门科技大学将设立珠海校区,开设相关学科研究生层次(硕士及博士)的学位课程,沿用澳门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实行独立管理。
2022年3月4日美国藤校留学,合作办学双方在澳门科技大学进行商谈,就双方下一步合作进行了研究。可以预见,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一样,不仅成为所在国家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也是汇聚国际化高端人才的“智”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