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系
信息工程系成立于1989年,是香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信息工程系。它以其领先的研究和高质量的课程而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在目前的24名正式教员中,有7名是IEEE研究员,2名是IEE研究员。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除了教育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之外,该系还在研究和社会贡献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例如,它帮助香港首次连接到互联网;它帮助建立了一个大型教育网络供学校使用;IE教授领导了香港仅有的两个Area-of-项目(联合PI和PI),这是香港政府资助的最大类型的研究项目
中大的信息工程系专注于与信息的生成、通信、存储和处理有关的领域,这些领域可能在现实世界的应用中遇到。它包含了传统上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领域,如数据库、机器学习、大数据、网络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移动和云计算,以及传统上与电子工程的通信方面相关的领域QS200名校留学,如无线通信、互联网工程、多媒体处理、通信的数学方面、光通信等。认识到信息网络在这个信息时代的重要性,我们的本科课程力求培养下一代精通本系所关注领域的工程专业人员。我们的一些优秀学生也经常去世界上最好的研究生课程继续深造。毕业生通常在软件以及硬件系统方面都有很好的职业前景,此外,在即将到来的领域,如大数据、机器学习和网络安全方面也有很好的专业知识。我们有一支世界级的教师队伍,他们的研究位于EE和CS的交叉点上。在QS大学排名中,中大的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分别位列全球第20和第22位。
以研究为导向。
学习期限:
通常情况下,拥有资助机构授予的研究型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的全日制学生的学习期限为36(或48)个月,最长期限为72(或84)个月。
候选资格要求–所有被录取的学生必须通过以下内容才能成为博士候选人,并进入候选资格后阶段。
在整个学习期间,每学期通过论文研究课程。
通过课程作业要求。
通过书面考试。
进行独立研究,向论文委员会提交研究方案并通过口试。
通常需要两年时间。
毕业(毕业后)要求 –
在整个学习期间每学期通过论文研究课程。
通过任何额外的课程作业要求。
满足其他关于信息技术熟练程度、居住地、遵守知识产权和版权的杂项要求。
进行独立研究并提交具有原创性贡献和深度的论文。
向论文委员会提交研究工作并通过口试。
研究领域: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多媒体处理
网络安全和应用密码学
信息和编码理论
互联网工程和网络化应用
光通信与网络
无线通信与网络
硕士-博士课程 [PGS的申请截止日期 – 2021年12月1日] 。
入学要求
计算机/信息/电子或相关工程或科学领域的学士学位
来自认可的大学,成绩不低于二等;或
来自认可的大学的荣誉课程,平均成绩不低于B;或
来自高等教育机构的学习课程,并获得相当于荣誉学位的专业或类似资格。
有条件录取将给予预计在本学年获得学士学位的申请人。
满足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
在香港的大学取得学位1,或修读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学位课程;或
在下列英语语言测试2中取得指定的分数。
TOEFL。550分(纸考)/79分(网考)。
雅思(学术):6.5分。
GMAT(口语)。21级;或
在以下考试中取得英语合格成绩。
香港高级程度考试(AS Level)。
香港高级程度考试。
香港中文大学预科考试。
普通教育证书考试(GCE)高级水平(A-Level)/高级辅助水平(AS-Level);或
在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英语科目中达到第4级或以上;或
获得认可的专业资格,但该考试必须以英语进行。
电子工程学系
我们的MPhil-PhD衔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在选定的电子工程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重点研究的机会。该课程旨在促进高质量和前瞻性的研究活动,以满足社会对掌握最新技术的高素质工程师的需求。
从2013年开始,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入学9个月后都会有一个筛选测试。测试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有能力在他们选择的专业领域进行研究生水平的研究。考试不合格可能会导致研究生奖学金的终止。
博士
博士班为那些对基础或应用研究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深入的培训。所有博士班的学生最初都将被录取为候选资格前的学生。在满足本司的候选资格要求后,学生将被允许进入候选资格后的状态。
候选资格考试是一个书面考试,以确保学生拥有足够的电子工程知识。博士生(候选资格后)的主要毕业要求是一篇博士论文,其中包含在选定领域的大量原创研究工作。
研究领域
我们系有四个研究小组,涵盖不同的研究领域。
1、机器人学、感知和人工智能组
具有医疗、服务和工业应用的机器人技术
感知、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
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和人机互动
智能和集成系统
2、多媒体和信号处理组
图像和视频处理
信号和数据科学
3、集成电路与系统组
微波与无线通信
VLSI & ASIC
能源转换
4、固体电子和光子学组
光子学与光通信
固态电子学
申请条件
即使申请人没有研究型硕士学位香港中大博士申请,也可以申请攻读博士学位。衔接MPhil-PhD的正常学习时间为4年。如果学习成绩和研究进展令人满意香港中大博士申请,香港学校博士申请(四十),研究生奖学金将在整个规范期内提供给学生。然而,持有香港教資會资助院校的研究型硕士学位的学生可能只符合3年的资助条件,因此他们的正常期限将缩短为3年。申请人也可以申请攻读硕士学位。规范期限为2年。
硕士课程的申请者应该
毕业于一所公认的大学,并获得应用数学/计算机/电气/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科学或相关领域的学士学位,通常以不低于二等的荣誉成绩;或
毕业于认可的大学的荣誉课程,并获得应用数学/计算机/电气/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科学或相关领域的学士学位,通常在本科课程中取得不低于 “B “的平均成绩。
攻读博士学位的申请者应
拥有公认的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电气/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科学或相关领域的研究硕士学位;或
拥有学士学位,通常是高年级或以上的二等荣誉学位;或
已在公认的大学注册为博士生至少一年,并已获得所属研究生院的批准申请。
为满足大学研究生课程的最低英语要求,
香港浸会 博士,LIF2023 – 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 当代青少年性别身份议题
当代青少年性别身份议题
研讨会讲座(信仰、教育及社会科学部分)
【zoom ID: 991 1122 8272, PW: 】
简介:
跨性别文化在西方变得主流,同时引起极大争议(如性别区隔厕所及运动项目等),香港也开始面对这个课题。信仰群体可以如何有智慧地回应?这个研讨会以「当代青少年性别身份议题」为题,有四个讲座,分别从法律、文化、牧养和神学角度分析,帮助教牧、教育工作者及想认识更多的朋友全面认识。
讲座一
法律:评终审庭就「女转男」不需完成整套性别重置手术便可更改身份证性别的裁决
关启文博士–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教授
2023年2月6日香港终审法院裁定,由女转男的跨性别人士在保留子宫和卵巢的情况下,仍可更改身份证上的性别(案件编号:FACV Nos. 8 & 9 of 2022 ;诉讼各方:Tse Henry v. of ,Q v. of )。 法庭认为,身份证上的性别标记是用於核实身份,而非确立法律上的性别;要求跨性别人士接受完整变性手术的规定违反人权。关启文博士会分析有关判决及对整个社会的性别观念、教育和女性权益等的影响。
关启文博士是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教授香港浸会 博士美国top30名校留学,香港性文化学会主席。研究性伦理议题多年。著作包括《是非曲直――对人权、同性恋的伦理反思》、《同性与变性――评价同性恋运动和变性人婚姻》等。
讲座二
文化:西方跨性别文化及虚拟浪潮如何改变香港青少年的性别身份及自我观
郑安然先生–香港性文化学会事工总监、性教育工作者
自2015年美国最高法院要求全国承认同性婚姻后香港浸会 博士,LIF2023 – 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 当代青少年性别身份议题,跨性别运动成为新一波浪潮,在西方引起极大争议。虽然跨性别运动在香港未算是舆论主要关注的议题,但司法争取在香港接踵而来,也出现新兴的跨性别组织。而且,跨性别文化背后所假设「视心灵为存在核心」的自我观已开始影响今日的香港青少年,而虚拟浪潮同样塑造青少年有这种自我观。郑安然先生会从前线教育经验和对以上的文化分析,为教育工作者建议一些可行的出路。郑安然先生是香港性文化学会事工总监,创立一套以科学和伦理学作基础的互动体验式性教育教材。十年来到中小学教授。曾到香港电台电视部及香港开电视分享性教育心得。创立新媒体平台例如「Sex But True 骑呢性趣闻」。
讲座三
牧养:信仰群体如何与跨性别人士同行?
姜雁慈女士–新造的人协会总干事、资深社工
当教牧和信徒在教会遇上跨性别人士,可以用甚么心态和行动接待他们?姜雁慈女士及团队具有多年与跨性别人士同行牧养的经验。透过不同故事点滴,与大家分享信仰群体与跨性别人士的同行锦囊及全人成长转化蓝图。
姜雁慈女士是新造的人协会总干事,前「后同盟」召集人,近年多於教会、社福机构及学校推行相关主题讲座及工作坊,分享「信仰」及「同性经验」的信仰实践整合。是资深社工,专为受性倾向困扰的人士及青少年提供辅导支援服务、推动家长支援工作,为同行者提供谘询服务。
讲座四
神学:面对青少年性别身份的议题,反思基督教的人观和罪观
杨思言博士–中国神学研究院神学科助理教授
当我们思考当代性别身份议题时,我们可以用甚么神学资源呢?若沿用昔日我们对福音的传统理解,例如「人人都犯了罪及需要悔改」,不单止不易叫人接受(特别是年青人),更可能无力回应挣扎者的处境。当代性别身份议题迫使教会重新反思基督教的人观和罪观,并聆听、回应现今处境。杨思言博士会和我们一起反思身体、性别、罪与救赎等课题,希望以新的神学视野思想性别身份议题,调整教会的宣讲和教导:在尊重神的创造同时,有效回应当代文化给教会的功课。
杨思言博士现为中国神学研究院神学科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和教授题目包括创造、人观和罪观。多年在堂会担任职青导师。
LIF 2023 合办单位:
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 ( for Sino- , HKBU)
香港专业人才服务机构 (Hong Kong & )
香港性文化学会 (Hong Kong Sex )
有关研讨会其他部份的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