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位授予上三种模式都有极为严格的程序。
特别是研究型模式,博士生要经过层层考验才能最终获取学位。
1. 综合资格考试香港的大学规定,攻读哲学博士学位的学生在论文答辩之前必须经过综合资格考试,及格后才能取得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在各院系不尽相同。以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对哲学博士的考试为例,该学院规定:学生在充分准备后,向学部委员会提出考试申请,经该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才能参加。通常,考试分为三部分:研究生的专研范围、研究法考香港的大学博士,以及一个相关研究范围,或在研究生的专研范围里选取一组科目。研究生可申请豁免研究法科目考试和另外两部分考试中的任一部分。考试形式可以是考试、课外考试,或以其它形式进行,采取哪种形式最终要由有关的考试委员会决定。通过考试的人取得博士候选人资格,从而正式转入论文的撰写。学生在取得博士候选人资格后二年内,必须呈交论文计划书,并由学务小组负责审查,通过后就可在导师指导下,按规定期限完成其论文,并参加有关论文的口试答辩,取得及格成绩方可毕业。未能通过考试的学生就无法获得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只能取得相应低等资格。综合资格考试多用于科研型模式,有的大学专业型模式也采用这种考试,而在应用型模式里,基本没有此类的考试要求,学生只需要在修完一定课程后直接撰写论文获得学位。
2. 论文的撰写及答辩学位论文综合地体现了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写作水平及其它学术素质,它是博士生长时间艰苦训练和研究成果的最终表现形式。香港各大学对博士论文从选题、形式、内容到答辩都做了严格的要求,所有的博士论文都必须按照要求的格式呈现出来,只有通过答辩的博士学位申请人才能最终被授予学位。三种培养模式在此方面的要求并无太大差异,最明显的不同是在选题上的要求。第一,论文的撰写。论文的撰写通常涉及选题、形式、内容三方面的要求。选题上的要求:不同培养模式里的博士生可以自愿确定选题方式,但是研究的领域却有一定的要求,反映了三种模式培养目标的根本差异。科研型模式,要求论文的选题具有“学术价值”,能够对发展相关领域的知识做出学术贡献,达到出版专著的水平;专业型模式,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应用型模式,要求学生的选题必须围绕实践中的问题,并能在论文中提出独特的、有价值的解决途径。形式上的要求:主要是指字数要求和论文格式要求。字数要求因专业而异,如香港中文大学对博士论文字数规定为:每篇非理科论文中文不超过15万字,英文不超过10万字,理科论文中文不超过7万5千字,英文不超过5万字。另外,各校对论文摘要的字数也有规定,如香港大学要求博士论文摘要为200-500字英文。格式要求包括语言、字号、纸张规格、页边距、摘要的形式、装订的形式和颜色、呈递的册书、论文的电子版本,等等。内容上的要求分为两种:
一是对论文组成部分的要求,
二是对论文原创性的要求。关于前者的规定为:论文正文前必须包括完整的目录、摘要、声明(声明论文中的任何内容末被用于其它学校申请其它学位)。正文必须包括导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以及论证过程等若干章节。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结论及其论证考香港的大学博士,怎么报考香港的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论证要有说服力,否则结论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关于原创性,各大学都提出了详尽的规定,虽然对于“原创性”的理解见仁见智,但总体而言包括以下两点:
①论文有助于扩充该领域的知识,体现出发现新事实和独立批判能力;②在即使并非原创性的研究工作中,提出了原创性的方法、视角、观点或结果。专家们在审查论文时,就是以这样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原创性”。为了使学生对论文的写作要求有明确的认识,有的大学还专门开设了介绍论文写作的课程。例如,香港大学研究生院就开设了此类课程,作为哲学硕士和博士的必修课,总学时为24小时。从论文的内容和组织到如何使每一章节的语言起到成功的交流效果,该课程几乎涵盖了论文写作的所有方面。课程还会讨论与论文本身相关的话题:如研究空白的发现、研究问题的提出、对他人成果的致谢、对相关文献的评价、对本人研究发现的论证和对结论的表达等等。此外,还要让学生练习论文摘要、研究计划的写作,并使他们熟悉引用和参考书目的书写格式。实践表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撰写论文的不同阶段都有了系统的认识,为顺利地展开论文创作做好准备。第二,论文的答辩。博士学位候选人要在论文答辩前四个月提出递呈论文的申请。论文要提交给由3—5名著名学者组成的论文审查委员会,每位委员都必须对该论文写出书面意见,辨明论文的优劣及能否授予博士学位的理由。论文提交后,四个月内举行学位论文口试或笔试,即答辩。
答辩通过的学生将被授予相应的博士学位。如果论文被认为符合学位标准,但不能通过答辩考试,则可一年内再复试一次,若仍不通过,那么此次申请宣告失败。审查委员会在考试后必须做出决定:或颁授博士学位,或聘请新委员来解决有关争论,或建议修改论文再行复试,或准予毕业但不授学位,或建议改颁相应硕士学位等。通过以上对申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的解读和香港博士申请的学位授予介绍美国藤校留学,很多计划去申请香港大学博士的人应该可以准备博士学位申请的材料了。港留学申请博士比较注重的地方:推荐很重要填过表,寄出材料后你就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是必然的。你能做的已经做完剩下的只有听天由命,一切就不尽在你掌握了。是呀,等待,但不是只有等待。建议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做一件事。相信大家也知道香港人很信推荐,其实在美国也一样,只是香港离大陆更近些,大陆的教授们和香港联系比美国更多些既然这样,你也不用去抱怨公不公平,而是应该尽量去寻找关系。其实如果你能找到你们学校的教授有香港背景或有师兄师姐在那边,就可以请他帮忙推荐一下或介绍,这样会省下你不少力气。如果没有就要想办法和香港的教授联系,也就是所谓的套教授了。这个工作一定要做因为香港不像美国那样,他们的教授不是每人每年都有招生指标,可能有的教授几年才有一个名额,而有的教授宁可请R也不愿意招博士,这都是香港不好申请的问题。
所以一定要丰先和教投联系一下,问他是否有招生名额。其实教授也是你自我提高的过程,因为你需要看些相关的文献,何乐而不为呢 目标的实现如果你幸运的话,就会草到学校寄过来的offer。通常会有中英文的通知书,上面除了一些客套话还会写明你的奖学金有多少。另外还会有你需要交多少学费,报到时要交的一些必须费用及由学校给你申请时你需要提供的一些材料:通常包括填好的申请表(可在学校的网页上下载),身份证复印件,及一些相关材料,当然还有相关费用。浸会大学要交350港币的汇票。如果你没有港币,可到银行换取及办理汇票。当你将汇票和你准备好的材料一起寄过去后,就可以安心等待啦。通常需要一到两个月香港
香港文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
「识见仆人」系列 – 任卓贤教授
任卓贤教授,同学爱称呼他做老师,于2019年加入崇基学院神学院,现为本院助理教授。他于德国杜平根大学 ( Karls ät Tü) 取得博士学位,致力研究奥古斯丁、迦帕多家教父以及希腊和拉丁传统。老师连续两年由同学选出、获神学院最佳教学奖。
任卓贤教授
「识见仆人」系列 – 邢福增教授
邢福增,于2020年7月31日卸任崇基学院神学院院长,现为本院教授和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社长,研究中国、香港基督教历史香港文学博士,分别于2010年及2014年获颁「校长模范教学奖」及「神学院最佳教学奖」…
邢福增教授
「识见仆人」系列 – 龚立人教授
龚立人教授,同学爱称呼他做Dr. Kung,现为崇基学院神学院副教授、基督教研究文学硕士(MACS)课程主任及优质生命教育中心主任。他致力研究公共神学、基督教伦理学等与社会息息相关的神学科目,同时也十分关注生命教育的课题。他主张读神学其实只需带著令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期盼就可以了⋯⋯
龚立人教授
「识见仆人」系列 – 黄慧贤教授
黄慧贤教授,同学爱称呼她为老师,现为崇基学院神学院助理教授和神学硕士()、神学博士()课程主任。她于美国联合神学研究院( Union)取得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关于广州基督教妇女工作的研究,现时致力研究妇女神学,自2016年起开始在本院任教⋯⋯
黄慧贤教授
「识见仆人」系列 – 叶汉浩教授
叶汉浩,同学爱称呼他为Alex老师,现为神学院助理教授及信徒神学及生命培育部主任,同时于工业福音团契兼任义务拓展总监,他热心关注社会公义及贫穷阶层面对的问题,现时主要任教新约科目,包括保罗书信及新约圣经处境诠释等…
叶汉浩教授
「识见仆人」系列 – 叶菁华院长
叶菁华(),于2020年8月1日上任崇基学院神学院院长,同学喜欢称他为「青蛙老师」,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神学博士(ThD),在课堂上透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活泼生动的比喻、诗歌唱颂等,致力去除系统神学予人沉闷、深奥、离地的印象,强调系统神学与信仰、教会、社会息息相关…
叶菁华教授
「识见仆人」系列学生篇 – 刘倩婷同学 (BD)
刘倩婷,2018年入读神道学学士课程(BD),前于工业福音团契邻舍关怀中心任职,多年来以积极探访服侍深水埗、大角咀一带的无家者及长者,希望将所获得的神学知识,继续与社会上缘位弱势社群同行,透过圣经研究为他们发声…
刘倩婷同学
「识见仆人」系列 – 李均熊博士
李均熊博士,同学爱称呼他作Leo Sir或Leo老师,现为崇基学院神学院讲师及神学楼舍监。他主要研究旧约圣经,任教科目也是与希伯来圣经有关。旧约圣经记载昔日犹太人也是受压逼的一群,Leo Sir认为这正正提醒所有基督徒如何在充满抗争的生活里仍然坚守信仰,依靠上主⋯⋯
李均熊博士
「识见仆人」系列 – 白德培教授
白德培教授QS200名校留学,同学爱称他为白牧师或Rev. ,23年前由瑞士差会派来香港宣教,多年来探访不同监狱,在神学院主要任教西方基督教史等科目…
白德培牧师
「识见仆人」系列 – 关瑞文教授
关瑞文教授,现职崇基学院神学院副院长(教务),同时是研究院神学学部主任及神道学学士(BD)课程主任,亦是亚洲实践神学学会会长。关教授于1992年入读本院神道学硕士(MDiv)课程,期后于中文大学取得宗教及文化研究系哲学博士并于1998年开始在本院任教与实践神学和处境神学有关的科目…
关瑞文教授
「识见仆人」系列校友同學篇 – 陈国芳先生
陈国芳香港文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2013年基督教研究文学硕士(MACS),现为实践神学博士(DProf)候选人,任使命商道论坛召集人、丰盛社会企业学会董事,前商界专业人士,运用多年职场经验与神学知识,致力实践和发展有信仰的社会企业,将生活和信仰结合,服事教会、转化社会…
陈国芳先生
「识见仆人」系列 – 王珏教授
王珏,同学们爱称呼她为Sonia老师,美国范德堡大学()哲学博士,爱好烹饪,在神学院主要任教圣经研究的科目,如申命记派历史、五经研究及诠释方法…
王珏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