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博士

香港珠海学院博士,此心安处是吾乡 | UIC港澳老师乐居大湾区

借助UIC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大湾区便利的交通环境,冯博士曾带领UIC学生在香港、澳门、珠海做戏剧巡演,也与粤港澳学者合作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这些都让冯博士感受到工作生活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便利。

作为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的先行者,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北师港浸大(UIC)吸引了来自港澳地区的优秀师资。

为增进港澳老师对珠海的了解,感受大湾区的发展动态,近日,在珠海市教育局的支持下香港珠海学院博士,此心安处是吾乡 | UIC港澳老师乐居大湾区,由党委专职副书记王红带队,UIC部分港澳老师到格力电器、金山软件园等珠海龙头企业参观交流。

在平日里,UIC的港澳老师在珠海各有自己的安排,会利用专业特长拓展兴趣,积极融入到大湾区的工作和生活中。

在大湾区的生活体验是怎么样的?今天一起来看看。

中国香港

UIC中国语言文化中心副教授、UIC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冯瑞龙博士2009年加入UIC,他说,与从前在香港的生活节奏相比,定居珠海的生活更能达到工作与生活的理想平衡。

冯博士对中华文化和戏剧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闲暇时候喜欢去珠海的博物馆、书店、剧院等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他认为珠海在艺术文化领域虽然起步较香港晚,但发展潜力大,特别是大湾区融合的概念提出后,珠海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借助UIC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大湾区便利的交通环境,冯博士曾带领UIC学生在香港、澳门、珠海做戏剧巡演,也与粤港澳学者合作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这些都让冯博士感受到工作生活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便利。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出于防疫需要,各邻近城市有一种“唇齿相依”的感觉。包括冯博士在内的许多香港老师不必奔波回港,在UIC就可以接种新冠疫苗。“从那时候起,我深刻感觉到自己是大湾区的一员,”冯博士说道。

冯博士也参加了UIC为港澳老师组织的企业参观活动,格力电器的企业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香港的企业多讲求业绩,不太注重企业文化的建立,格力的文化体现了纪律和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中国香港

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助理教授

梁镗烈博士2006年起在广州、深圳等城市工作,2016年加入UIC。这十几年随着工作、生活走上正轨,他越来越融入到大湾区内地城市的生活中,亦在这里组建家庭、结婚生女。

梁博士多年来在内地从事社工教研、培训、督导与评估等工作,也有丰富的前线社工经验。去年UIC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设立社工教育实习实训基地,也有梁博士在内的社工专业考察团助力。他认为身处大湾区环境,对他进行港澳与内地如何互动的学术研究更有帮助。“有的人可能选择从观察者的角度研究,但我希望深入到其中、与当地人交流,才能明白他们真实的观点。”

梁博士说,目前已有一些政策鼓励港澳青年在内地城市就业和发展,而近日香港发布的施政报告内提到计划放宽的人才政策如能落实,即包括UIC在内的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办学高校的毕业生可以到香港就业,这将形成双向交流。

他认为,制定政策也需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切入,让大湾区内人才有更多交流、融合的机会,推动人才跨地域流动。

中国香港

应用数学专业副教授、智雅苑舍监

许敏华博士2016年加入UIC,她来UIC不只因为其国际化的教学模式,也因为珠海美丽宜人的居住环境。“来到珠海,不同于香港快节奏的城市森林,可以在专注工作的同时享受生活。”她笑言。

2018年和2020年,许博士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和面上项目的资助。她表示,国家和学校对科研支持力度非常大,为她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同时,珠海颇具优势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也为她跨境交流访问、参加论坛等提供了便利。

工作之余,许博士喜欢到美丽湾、淇澳岛等地欣赏珠海的自然风光,也经常参加由学校工会组织的活动,到大湾区各个城市游玩。

许博士表示,这五年,她见证了珠海的发展,亦感受到大湾区的发展潜力,希望能搭上大湾区高速发展的列车,在UIC实现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目标。

中国香港

市场营销管理专业助理教授

陈燕冰博士2014年从香港来到UIC,她在澳洲有多年的学习及工作经历,定居珠海后,珠海宽敞的居住空间以及良好的空气质量让她觉得舒适,个人健康也大有改善。“以前曾考虑让家人去澳洲过退休生活,如今我们都在考虑留在珠海。”

UIC的教学氛围也让陈博士感觉到与香港不同。“内地的学生学习态度非常积极,而且很尊师重道。”良好的师生互动、和谐的工作氛围,让陈博士逐渐融入内地的生活圈。

她认为,珠海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对周边地区很有吸引力。在国庆假期,陈博士参观了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中国民用航空及通用航空技术的发展让她印象深刻。她也利用周末、假期等闲暇时间,约上其他香港老师,探索周边的风景,去大湾区的其他城市“打卡”、新餐厅“探店”。她和一些热心同事甚至收集了珠海和中山的相关资讯,制作成“旅游指南”,给新加入的同事参考英国G5院校留学,“希望帮助新同事、特别是香港的同事度过适应期,融入在珠海的工作和生活。”

中国澳门

音乐表演专业助理教授

在马义善博士看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立,拓宽了澳门居民的生活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将会挖掘珠澳两地更大的潜力。

马博士说,珠澳两地通关的便利措施,如24小时通关、两地一检等,为他往来珠澳提供了方便香港珠海学院博士,这样的速度也正契合横琴未来的发展,为珠澳居民带来更多的机遇。

马博士选择到UIC工作,不仅因为UIC立足于占据地理优势的大湾区内,更因为UIC为教职员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使师生都得到良好的教与学之体验,他期望继续为大湾区培养人才贡献一份力。

来源 |新闻公关处

文字| 余美欣 廖秋娴

图片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赵姝蝉

封面 |肖二元

香港浸会大学博士,从海峡彼岸来:台湾博士逐梦粤港澳大湾区

台湾教师苏诗岚 陈骥旻 摄

中新网广州7月7日电 题:从海峡彼岸来:台湾博士逐梦粤港澳大湾区

中新网记者 蔡敏婕

粤台两地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近年来,“粤台48条”“粤台农林34条”等多项惠台政策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台湾人才来粤可享受相关人才优惠待遇。当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大湾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多样的可能性,台湾青年高端人才在广东有广阔舞台。

越来越多的台湾教师跨越海峡走进大陆的校园,教书育人英国G5院校留学,求索科研。连日来,中新网记者采访几位台湾教师,了解他们在广东的工作、生活情况。

让村落在文创中“活”过来

利用台湾花卉拍卖市场的经验推广大陆盆景盆栽、培育农村社区内生动力发展大陆农产品…..苏诗岚来自台湾台北,2019年4月到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担任特聘讲师。拥有复旦大学博士学位的她还担任台湾青年联合会农创中心主任和广东的乡村振兴特派员,在大陆参与过不少与乡村振兴有关的项目工作。

“大陆近些年在农业新品种研发方面也发展迅速。两岸应该更多地进行交流,携手合作把优势放大。”苏诗岚带领学生成立工作室,通过提升品牌的文创设计扩大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最近带领学生到广东梅州侨乡村,通过文创的方式帮助当地贝贝南瓜等农产品提升品牌价值,与此同时,借鉴台湾经验帮助当地培育农村社区的自主内生发展能力,让村落在文创中‘活’过来。”

苏诗岚也经常与台湾朋友交流现今大陆的发展,“我相信有很多在台湾从事花卉相关行业的人想来大陆交流,探寻两岸文化的共同点,从而激发更多创作灵感。”

通过短视频“看见”两岸生活

“今天老谢又要带各位去哪里旅行呢?没错,这里就是贵州”“广州南站客流量居亚洲之首,也太厉害了吧”“东北的魔界漂流,这水好冰”……来自台湾高雄的谢雅卉是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同时也是一名旅游美食博主,用脚步丈量两岸城镇,拍摄短视频介绍风景。

台湾教师谢雅卉 陈骥旻 摄

在谢雅卉的镜头里,广州珠江两岸热闹非凡、台湾南投桃米生态村田园风光无限、台湾青年与贵州村民手在加榜梯田跳篝火舞……她说,通过境内外的短视频平台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可以在实践数字营销这门课之余,加强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

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毕业后,谢雅卉到广州高校任教。在广告学等课程的教育中,会与学生讨论两岸文创现阶段发展情况,与此同时,还通过假期旅游或田野调查的机会,研究两岸文化的融合之道。

谢雅卉介绍:“在我的研究中,起源于福建的‘非遗’妈祖文化,具有包容开放的海洋精神,与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创意发展的海洋文化特质建设相吻合,希望通过教学科研、文旅视频拍摄或者文创设计,把研究成果转化。”

“青年是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黏着剂,能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起到互惠双赢的局面。”谢雅卉表示,敞开双手欢迎台湾青年来大湾区走走看看,说不定会有新的收获。

搭建平台促两岸教师交流

“我与学生关系密切,与他们亦师亦友,他们会叫我‘郭哥’。”郭奕龙来自台湾,从美国爱荷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在珠海任教已有11年香港浸会大学博士,从海峡彼岸来:台湾博士逐梦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是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我们希望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拔尖创新人才,目标是带领学生走向世界。”

台湾教师郭奕龙 受访者供图

“在过去11年里,我自己不仅在教学上获得很好的成果,在研究上也做出了一定成绩,并且很好地融入大陆的教学体系。”郭奕龙说,他目前的教学和研究都在粤港澳大湾区,是珠海市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也获得广东省港澳台高层次人才认证,可以说与大湾区共成长。

“我觉得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建设发展特别快,以前我回去祖籍地广东大埔‘寻根’需要辗转大巴,如今高铁便能到达。”郭奕龙还提及大湾区在教育上的融合发展,例如越来越多的港澳高校在广东内地城市开设分校区。

“交流促进了解,互惠创造双赢。”为此,郭奕龙把目标分为“短中远期”,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交流平台,联系两岸教师,“在未来5年里,我希望有更多的两岸高校教师能相互走动,进行交流访问,届时我也会帮忙给前来大陆交流的台湾教师作生活上的向导。”(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 经济学博士,博士迎新回顾 | 2023经管学院博士迎新圆满结束

博士迎新回顾2023经管学院博士迎新圆满结束9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2023博士迎新会在TA108教室成功举办。迎新会伊始,经管学院执行院长张博辉教授代表学院向博士新生们致欢迎辞,他祝贺新同学们入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为经管博士项目大家庭中的一员。

香港有教育学的博士,教育学博士在香港大学如何就读?

香港大学的教育学博士(EDD)首先是关于奖学金,传统的ph有,教育博士(E)算专业学位一般都是没有奖学金的。:教师教育与学习领导力;社会环境与教育政策;人类交流,发展与信息科学。或本科1等荣誉学位(直博)至少4年教育行业工作经验

香港侵会大学博士,UIC创校校长吴清辉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1月16日,北师港浸大(UIC)创校校长吴清辉教授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对高等教育和社会服务的卓越贡献。吴清辉教授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吴清辉教授于2001年至2010年出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教授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谨此向吴清辉教授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致以诚挚祝贺!

香港 读博士生,香港理工大学 MIND 实验室招收 EEG 信号处理和语音增强方向全奖博士生/博士后

Computing)在最新的世界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陈家进教授):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系讲席教授及副系主任(科研及发展)。吴冀彬博士: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助理教授。实验室简介:计算机、数学、统计、电子、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毕业;博士生奖学金介绍

香港 读博士生,汉中79岁奶奶独自游香港 复旦大学暖心博士生为她当向导

回到成都后,王奶奶提笔给复旦大学校长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复旦大学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回到成都后,王奶奶就给复旦大学校长写了一封感谢信,称赞余沭乐并感谢复旦大学为国家培养出优秀大学生。余沭乐说,他目前是复旦大学一名博士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