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
导读:近日,香港某知名大学在读博士陈某接到诈骗电话,对方自称香港入境处国语部的林先生,询问陈某是否为一位名叫张巧玲的人代办港澳通行证,并表示对方持大量银行卡出境被捕,涉及重大经济案件,建议陈某转到上海市公安局报警,开具《报案证明单》,撇清自己与案件的关系。巧合的是,陈某最近确实为妻子申办过港澳通行证,也曾在上海居住,因此未生疑心。随后,自称是刑侦队队长的刘某向陈某介绍了所谓“基本案情”香港读博士需居香港吗,香江时评|香港在读博士被骗105万 电信诈骗如何防范,引导陈某查看所谓的“逮捕令”和“冻结令”,并将案件转给所谓的胡检察官。对方引导陈某在电脑上插入银行 U 盾,并登录所谓的“检察院官网”下载插件。之后,陈某的电脑打开后始终处于黑屏状态,而银行卡里的105.6万元人民币早已无影无踪,这才发现上当受骗。
-1-
电信诈骗死灰复燃
精准行骗花样翻新
日前,香港特区政府警务处召开记者会介绍上半年香港特区治安状况,结果显示,香港社会治安状况持续改善,罪案数量创下38年以来的新低。而另一方面,电信诈骗案件数量持续攀升。仅半年时间,电信诈骗案件数量就到达443宗,累计的财产损失超过1.4亿港元,成为影响香港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因素。
电信诈骗数量攀升,原因何在?
一方面美国top30名校留学,诈骗分子利用有关法律上的漏洞实施诈骗,受骗者通常为经商或留学人士,罪犯利用其两地关系进行非法活动。另一方面,日常的网购行为和支付宝使用,以及其他需要借助手机为载体进行操作的交易,容易泄露个人信息,非法之徒便可利用这些信息,使用专业化体系,实施有针对性的“精准诈骗”。
电信骗局状况复杂,如何识破?
香港特区始终注重电信骗局的防治宣传,在高校新生入学时,会叮嘱其留意电信诈骗,多证实勿轻信。电信诈骗的现实状况较为复杂,罪犯假称自己为入境处工作人员。类似案件常发生在跨两地的人员身上,罪犯声称邮件无法递送,提议受骗者去海关了解,在海关套出其个人资料后,根据相关信息编造出受骗者有洗黑钱或不当交易的行为。在随后的调查过程中,以冻结户口等说法偷去受骗者的钱财。在诈骗者专门设计的情境之下,受骗者容易被带入到相对封闭的体系中,无论学历高低,聪明与否,都易落入诈骗分子之手。
-2-
渠道监管亟需强化
跨境合作势在必行
诈骗分子针对特定对象,设置特定情节,实施“精准诈骗”,令人防不胜防。为应对诈骗罪案有所上升的现状,香港特区政府警务处早前正式成立反诈骗协调中心,统筹警队所有相关资源加强打击骗案,并设立24小时防诈骗热线电话 。与一般警务电话不同的是,这个热线电话更加注重咨询预防和协调的功能,让市民查询有关骗案问题,由警员分析是否属于骗案香港读博士需居香港吗,并提供相应指导。此外,中心还设立了宣传教育小组,协调全香港防止罪案办公室制定防骗策略,通过社交网络和不同媒体发放。
反诈骗协调中心成立至今,曾32次联络内地与香港的财务机构,成功冻结600多万元款项,成效显著。未来,该中心还将加强与政府部门、银行、通讯业界和跨境执法机关的合作力度,携手打击诈骗犯罪。针对当下电信诈骗的网络化、国际化趋势,未来内地和香港警方将达成跨境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超出属地化管理,以提前预警和联合行动共同防治电信诈骗。
香港警务处反诈骗协调中心
24小时热线电话
特别鸣谢
黄锦辉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
项立刚
飞象网首席执行官、电信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