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记者何涛
今年9月,年仅11岁的沈诗钧将开始攻读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硕士阶段的课程,这无疑又是轰动教育界的一大新闻。
沈诗钧是香港人公认的“神童”。2007年9月,9岁的沈诗钧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大学生,为公众所关注。
随后沈父刻意避开媒体,沈诗钧度过了两年低调的大学生活。近日,沈诗钧刚刚结束了大二阶段的学习任务。
与内地的神童集中在一起“扎堆”学习不同的是,沈诗钧在香港浸会大学与20多岁的成年学生一起上课。
这样一种全新的神童培养模式给人们带来哪些启发呢?
近日,本报记者前往香港独家采访香港神童的大学生活。
6月7日,在香港浸会大学一间名叫联福楼的餐厅里,记者见到了11岁的沈诗钧。
比起两年前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沈诗钧明显长高了,但仍保留着一张稚嫩的脸。“快喊何叔叔!”沈诗钧的父亲沈振雄对孩子说。但沈诗钧有些羞涩,没有好意思喊出来。
父母不再当陪读
沈诗钧刚刚结束了大二学期的期末考试。此次,沈诗钧一共考了6门课,其中4门是有关数学的,还有一门西班牙语和一门意大利语。6月7日,期末考试成绩仍未公布,不过沈诗钧并不太担心。“数学肯定没问题,西班牙可能不是很好。”沈诗钧抓着脑袋,有些顽皮地告诉记者。
在此次的一次考试中,100分为满分的微积方程中期考试中,诗钧得99分,全班排名第四。
对于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来说,沈诗钧已经顺利地度过了两年的大学生活。
2007年9月,沈诗钧入浸会大学后,有整整一年时间,沈振雄都是当沈诗钧的陪读。“作为父母,刚开始主要是担心他年龄太小不适应大学生活。后来,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只花了很短时间,他去上厕所、去食堂、找老师都没有问题了。”
从去年9月开始,沈振雄决定不再每天陪儿子上学了,沈诗钧从此独自上学、放学。
家住香港湾仔的诗钧每天在上学的路上就要花费45分钟,他先从湾仔搭巴士过海,然后在红磡坐两站地铁到九龙塘,出地铁口后再步行15分钟到学校。
沈诗钧每天的生活都十分有规律,每天早上8点起床,晚上9点睡觉。晚上放学回家后,他还温习两三个小时的功课,几乎是从来不看电视,也不打机。课余时间,沈诗钧最喜欢玩的是“LEGO”,一种像积木一样的儿童益智玩具。
与普通学生一起上课
根据浸会大学的安排,沈诗钧上课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与其他普通大学生一起学习。浸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唐创时博士说,浸会大学特别为沈诗钧同学设计了五年全日制课程,完成后可获颁数学理学士学位和数学哲学硕士学位。沈诗钧于首学期修读四科,包括两科一年级数学主修科《数学分析》和《统计方法和理论》,以及两科通识科《基础计算机》和《西班牙文》。
至于沈同学选修的科目,则会因应他上学期的学习进度作配合,决定选修那些适合他发展的学科。沈同学于五年内,除数学主修科目之外,需要与其他学生一样修读语文、体育、计算机、宗教与哲学等科目。
唐创时说,浸会大学以英语授课,沈同学选修课程的要求和学分不会有别于其他同学,教师在讲课时亦会一视同仁,他将与其他同学一起上课和研修,进行学术研究,他同样需完成课程的要求,缴交功课及通过考试。与其他新同学一样在香港读硕士要几年,数学系将安排系内教授作为沈同学的学术导师,专责发展他的数学潜能和做师友辅导。
刚刚结束的大二学期,沈诗钧平均每天有5个小时的课程,一周总共有25节课。
个子小定坐第一排
沈诗钧是小学都没有读完,就从小学一下子跳升到大学。面对更自由和更有挑战性的大学生活,沈诗钧说自己并没有什么压力,相比读小学而言,他更喜欢读大学,“因为不需要学习那么多的东西。”
在浸会大学上课的时候,沈诗钧有一个习惯,就是肯定会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因为其他人比我高。”沈诗钧边告诉记者,边做出调皮的表情。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也经常会点沈诗钧回答问题,“教语言课的老师最喜欢点我回答问题。上数学课的时候,别人不会答的问题,老师也会点我回答。”
沈诗钧最喜欢上的课也是数学课。在沈振雄的记忆里,沈诗钧对于数学一直特别感兴趣。在沈诗钧上大学之前,有一次父亲专门问他,“兴趣是什么?”“数学”,沈诗钧回答得很干脆。
正是因为沈诗钧从小对数学感兴趣,沈振雄才开始不断教儿子数学,并且不断增加沈诗钧对数学的兴趣。“并不是我自己喜欢数学,才教儿子数学的。我有时也在反思,是不是自己影响了他的兴趣,而会阻碍他的发展。”沈振雄说。
数学课容易通识课难
从今年9月份开始,年仅11岁的沈诗钧将开始攻读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硕士阶段的课程,这将创造一个新神话。根据浸会大学的安排,沈诗钧将在5年内完成数学系本科和硕士阶段的课程。
在学习上,沈诗钧遇到的一个困难就是,数学的专业课都没有问题,但对于本科阶段的一些通识课,却面临着较大的难度,例如宗教课程等,可能不是一个11岁的孩子能理解的。
沈振雄说,学校将根据沈诗钧的情况做出一个十分特殊的教学安排,从今年开始,先让沈诗钧攻读硕士阶段的专业课程,然后等到大学第5年,孩子长大一些后,再回过头来读本科阶段的通识课。
唐创时副院长说,浸会大学会紧密跟进沈同学在各方面的发展和需要,为他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评估,以期在他的选修课程上,作出最佳的组合,切合他不同阶段的全面发展需要。
面临交友困惑
在学校里,沈诗钧并没有什么特别要好的朋友,因为其他学生年龄上一般都比他大10岁,而且沈诗钧与普通大学生一样经常在不同的教室上课,“大家并不是经常见面”。
但有时候,也会有同学主动找沈诗钧讨论数学问题,甚至是直接向他询问一些数学问题的答案。每每面对这样的请求,沈诗钧都会用一个较为巧妙的方法化解。他并不会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同学,而是会告诉要读的参考书目。“同学们问这些数学问题都很简单,但我不喜欢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在父亲的眼中,沈诗钧有时也会特别调皮,一次香港一家报社的女记者前来采访,顽皮的沈诗钧指着一扇门说,“后面有鬼”!来吓唬这位女记者。
令父亲沈振雄最担心的是,沈诗钧并没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沈诗钧已经与以前的小学同学很少来往了。为了帮沈诗钧交朋友,沈振雄想了很多办法,他主动邀请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去吃烧烤,找机会让孩子们一起玩大富翁的游戏。但不到一会儿,其他的小朋友都跑开了,只有沈诗钧一个人还坐在那里思考。
与此同时,沈诗钧也与大学的同学玩不到一起,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出去玩都是唱卡拉OK或是看电影,但这些沈诗钧都不喜欢。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很难解决,我也尝试过很多办法,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他和同年龄的学生玩不起来,跟大学同学也玩不起来。”
平静面对外界质疑
对于这么小就送沈诗钧上大学,父亲沈振雄的做法也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
著名学者张五常就在博客上指出:任何天才神童被迫而自小急攻或进什么大学的,都是长辈的愚蠢行为。天才儿童需要的,与非天才儿童一样,是一般儿童的生活与玩意。缺少了这些,长大后精神状态多多少少会有点问题。大师的成就与早拿什么名头无关。如果一个儿童真的天赋奇高,会成大器的,那就根本不需要提早发劲。也有网友“逆风飞杨”指责,这是“功利性教育”。
面对质疑之声,沈振雄说,如果细细一想,大多数成功的人士都是没有童年的,但还是很快乐。关键是所追求的东西是不是你的梦想。关键是你开不开心,而不是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
整整三年为了照顾孩子,沈振雄都没有外出打工,一家人生活得也较为困难。在沈诗钧上大学期间,曾有机构提出来要赞助沈诗钧的学费,但沈振雄最终没有同意。“当时很困难确实有一种接受赞助的冲动,但最终还是没有。”
“有些机构提出附加条件,要求沈诗钧长大后一定要在香港工作。但我不想因此而限制他的自由,所以没有接受赞助,我也觉得还有一些人更需要那些钱。”从去年开始,沈振雄重新找到工作,“现在没有当初那么困难。”
天才该不该扎堆培养?
对于质优儿童到底该怎么培养,中国内地不少学校的做法是把一些天才儿童集中到一个天才班里,进行扎堆培养,而且浸会大学对于沈诗钧的培养模式却是融合教育,让天才儿童与普通大学生一起学习。“到底怎样好,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一整年。”沈振雄说。
沈振雄说,把神童集中在一个班里教育,会有一个标签效应,会让这些孩子从小就觉得与众不同。如果一旦遇到问题,他们解决不了,反而容易产生自卑感。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天才,为什么会解决不了问题。
如果把天才儿童放在各个班里,和其他普通学生一起上学,他们会觉得自己与其他同学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这种情况是最理想的。融合教育会更好一些。
“神童”的明星生活
媒体的大量报道,让沈诗钧成了明星。作为香港最年轻的大学生,沈诗钧是香港网民过去一年搜寻次数最多的人物,他还被雅虎香港选为“时事焦点人物”。在父亲带着沈诗钧外出旅行的时候,沈诗钧有3次被路人当面认出来了。一次是在街头,一次是深圳关口过关的时候,甚至还有一次是在海南岛的一家酒店里。每次别人都会主动打招呼,并且要求和沈诗钧一起合影。而在大学里,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他。
受到如此多的关注,沈诗钧说,“我并不觉得自己是明星,也不感觉有压力。自己每天也是一样上学、放学。”
但媒体的采访还是多多少少影响到沈家的生活,他也要抽出时间来接受记者的采访。
两年来,沈诗钧也经历了最开心和最不开心的事。“想到数学问题最开心,最不开心的是妈妈骂我。”
“对于其他孩子们有什么建议呢?”面对记者的提问,沈诗钧又挠了挠头,然后说:“多读点书。因为读书可以帮我解决问题。”
沈父公开
“神童”培养六大秘笈
秘笈摘要
父母必须创造环境让子女专心读书,牺牲自己的生活方式无可避免。
要成绩好,必须远离电视和玩游戏机(包括上网)。
孩子每天与父母见面,很少父母与孩子之间有超过15分钟互动谈话。
三四岁起训练阅读,现在最大的优点是每天可以坐在书桌旁10个小时。
对着儿女讲话是要小心,每句应富教育意义,不断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兴趣。
小朋友九成的学习问题都非因力不所逮,而是心态问题。做父母有如谈判专家。
诗钧9岁读大学哥哥14岁上牛津沈父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天分
文/本报记者何涛
沈振雄的两个儿子都是神童。除了小儿子沈诗钧外,大儿子沈怡谋也是一个天才。沈怡谋14岁时已经入读牛津大学,并在牛津大学以一级荣誉成绩完成数学学士课程,现正攻读博士学位。
沈振雄是如何培养出两个天才孩子的,这成为不少家长极其期待了解的内容。
沈振雄说,自从媒体报道诗钧入读大学的消息后,有数十位内地的读者都寄信来,向他询问有关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有不少香港的家长就此问题与他联系。
“这次独家接受你们的采访也是想把一些管理孩子的经验与其他父母分享。”
沈振雄说,他的两个儿子小时候都没有超人的能力,以往读书成绩亦未见得突出,只因他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他们的心态,加上肯牺牲,他们才会发力向上。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天分,视乎父母如何激发他们。
结合自己多年细心培养两个儿子的实践,沈振雄总结出了自己的6条心得。
第一,父母要肯牺牲。其实父母与小朋友生活方式是有冲突,在父母眼中的家是辛苦上班后可以休息娱乐的地方,在子女眼中的家是做功课及准备第二天测验的地方,所以有可能出现家长看电视的同时子女做功课,教育子女的好时机被错过,而且绝大多数父母不愿做栽培工作,以为这是学校的工作,家长送子女上繁多的课外课程,其实他们最想与父母在一起,所以生儿育女之前需要三思。
父母必须制造环境让子女专心读书,以身作则,所以牺牲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无可避免。有些工作由父母去做较为理想,有些事学校是帮不了的或做得不好,例如道德,培养判断能力,而我认为有三种工作须由家长自小去训练儿童,因为它们有可能改变命运,培养阅读兴趣,沟通技巧及处理挫败。
父母切忌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视子女为宠物或玩具,忘记自己管教的责任。
第二英国G5院校留学,谢绝物质及享乐生活。要成绩好,必须远离电视和玩游戏机(包括上网),因为它们属于静态的被动活动,习惯长时间做会打击创意动机,而且现在的游戏机实在太精彩,打机后再看书就会觉得很闷,无法集中精神。父母必须引导孩子,令他们愿意为读书放弃大部分娱乐。
第三,要与孩子有良好沟通渠道。要掌握孩子的心态就必须建立与孩子的沟通渠道,虽然孩子每天与父母见面,很少父母与孩子有超过15分钟的互动谈话。“我发现我在床上与孩子说悄悄话才能沟通,我们更有共同语言及笑话,这样他们无论碰到开心事或挫折,都会放胆跟我说。”沟通渠道因人而异,有位母亲跟女儿一起洗澡才能畅所欲言地沟通。
第四,训练专注力。如果孩子无法连续30分钟维持专注力,就难以吸收学习内容。三四岁起,我就训练诗钧阅读,起初是20分钟,每年延长10分钟。到八九岁时,他可以连续阅读1小时,休息一会再看书。现在他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每天坐在书桌旁10小时。此外,太太怀孕前半年开始严选食物,基本上不含任何添加剂和人造色素,以免影响胎儿脑部发育,损害专注力。
第五,顺应儿童脑部发展而编排教材。诗钧7岁前,很难教他数学。后来发现儿童对身体动作,情绪,回忆,图像较容易入脑,应该利用以上途径传授知识及概念,只有父母才掌握儿童之回忆,情绪及部分动作,所以父母训练子女会事半功倍。父母每天不经意对子女讲一些话,其实有些影响他的信心,勇气及以后待人接物的心理状况。
对着儿女讲话是要小心,每句应是富教育意义,不断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兴趣,鼓励他们纠正坏习惯,改善沟通技巧和处理挫败。
每次教诗钧必教3次,第一次教的目的是让他明白六成,两个月后同一内容他明白八成,给他几段内容的混合式练习,再过两个月,他明白十足,就做以往的试卷。
第六,掌握孩子心态。小朋友九成的学习问题都非因力不所逮,而是心态问题。父母若不能掌握孩子心态,便不能在孩子遇到挫败时,教他重新站起来;相反若孩子感到骄傲时,教他虚心学习。做父母有如谈判专家,通过了解、掌握,再扭转孩子的心态。
记者手记
每个孩子都有天分
关键在于后天教育
6月7日,在香港浸会大学的联福楼里,记者对沈家父子的采访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整个采访期间,11岁的沈诗钧的屁股始终没有离开过凳子,甚至卫生间都没有去一趟。这个细节,已能体现出小小年龄的他已经有了很强的专注力。
面对记者的提问,诗钧回答问题时的一个习惯也让记者感受很深。他不急着抛出问题的答案,总是先捂捂嘴,或是抓抓头思考一下,再回答。当没有确定答案的时候,他肯定会说“不知道”,也不会猜测着说出不确切的答案来。
专注,又勤于思考,这是诗钧给记者的强烈印象。
记者与诗钧的父亲沈振雄详谈时,沈振雄一再说明,两个极有出息的儿子其实都是极为普通之人,并非外人眼中的天才,诗钧在小学一年级之前、怡谋在初中一年级之前,学习成绩都不好。有一次100分为满分的考试,怡谋只得了28分。之所以后来,两个儿子表现得这么的突出,也多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沈振雄一直强调的是,“人出生后如果不教育,和猴子也没有什么不同。”
细细一想,沈振雄的话讲得极其有道理,而且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在培养诗钧和怡谋的时候,沈父一直关注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和思考力。从诗钧3岁的时候开始,父亲便让诗钧阅读,训练其专注力。遇到问题的时候,沈振雄也多是让诗钧自己去想问题解决的办法。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了一种习惯。
为了能深入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想法,沈振雄坚持每天与儿子聊天15分钟。从孩子3岁到8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做到这样需要极大的毅力和付出,这对于家长来说在香港读硕士要几年,香港神童11岁读数学硕士 平静面对外界质疑(图),无疑是一场艰巨的马拉松,但只要跑下来了,肯定会有大收获。
等到有一天,当孩子们都长到9岁了,突然看到别人家出了一个9岁的大学生,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得出的一个结论是,诗钧是天才,否则不可能做到这样。这种想法其实是对培养诗钧付出的艰巨努力的一种不尊重,也是一种逃避自己作为父母管教责任的托词。
在结束采访的时候,沈振雄问了记者一句,现在有没有孩子?记者说,还没有。沈振雄连忙说,等到有了小孩,父母一定要尽到管教的责任,否则还不如不生。 (来源:广州日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