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美国部分研究型大学开始重新审视知识产权所有权政策,修正与企业合作模式,吸引企业投资。2013财年,美国高校初创企业818家,执行许可5198件,执行转让1356件,初创企业数量总共达4206家,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活动持续活跃。本期速递在介绍美国高校知识产权商业化总体情况的基础上,追踪了明尼苏达、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爱荷华州立、俄亥俄州立、普渡等大学知识产权政策修订的动态,提出我国进一步推进高校知识产权商业化的借鉴。
近年来,由于联邦政府对大学的研发投入有所减少,美国各大学纷纷致力于加强与工业界的合作。但是由于高校对知识产权所有权的严格控制、严格的许可条款、漫长复杂的商业谈判过程、高昂的许可使用费等问题导致企业对与大学的合作望而却步美国 研究型大学,进而双方利益共损。为推进高校知识产权的商业化,美国部分研究型大学开始重新审视知识产权所有权政策,修正合作模式,采取多种方式给企业提供更容易进入的合作平台,吸引企业投资开展研究,适当下放知识产权给学生等。
一、美国高校知识产权商业化的现状分析
AUTM[1]2013财年的调查表明,2013财年美国高校总研发经费增长2.3%,达到651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研发经费缩减0.7%,为399亿美元,来自产业领域的研发经费增长11%,达到458亿美元。与2012财年相比,2013财年的许可数量和初创公司的数量以及尚存的公司数量都呈现出良性增长的态势。专利许可和转让增加8.2%,授权专利数量增加11%,初创公司的数量增长了3%,新创造的商业产品的数量增长率超过了20%。
初创企业是将新技术从大学的科研环境转移到市场的一种有效机制。2013财年,根据AUTM的调查有818家初创企业成立,相比去年增长16%,相当于每天有2.25家企业成立。几乎75%的企业仍然是在本地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截止到2013年底仍在运营的企业数量为4206家,相比去年增长了5.1%。
图1 AUTM 2013年技术转移调查的基本情况
2013财年,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活动显著增加,学术界用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费用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用于知识产权的法律费用支出(legal fees )[2]为3.67亿美元,同比增长6.4%,法律费用补偿(legal fees )[3]为1.57亿美元,下降了0.7%。
图2 AUTM 2013年技术转移调查专利相关情况
伴随着全球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发展,大学凭借自身的科技优势,在专利技术商业化、优化经济结构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美国高校的技术转移是全球最为活跃的区域,但目前其高校知识产权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高校在某些研究项目上,投入研究的资金远远超过所能带来的许可收益,而在和企业界的商业化合作中由于漫长复杂的商业谈判协商过程、高昂的许可使用费、大学坚持控制专利过程、企业缺乏自主性等诸多严格的许可条款成为企业和大学合作的障碍,企业不愿意提供资助给大学;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对知识产权所有权的严格控制,校内学生创新活动受到限制,双方利益共损。上述问题不仅会挫伤高校师生的科研积极性,也不利于发挥高校优势促进知识产权的商业化,最终会影响区域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鉴于此,美国部分研究型大学开始重新审视知识产权所有权政策,修正合作模式,采取多种方式寻找新的方法来给企业提供更容易进入的合作平台、更多吸引企业资金、尝试适当下放知识产权给学生等推动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进程。
二、美国高校知识产权商业化的法律框架
美国在大学对知识产权所有权的分配和授予独占许可预先谈判时有两个法律限制,分别是拜杜法案和利用免税资金支持学校的研究开发。
一是拜杜法案。拜杜法案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由联邦政府资助研发产生的专利,高校可以在其接受资助时与联邦政府签订高校享有研发专利所有权的协议,但其前提条件是:高校在获得专利的所有权后要申请专利并进行专利转化;(2)专利发明人有权获得专利授权许可收益;(3)高校应将专利转化收益及专利授权许可收益用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中;(4)高校有权拥有独占性的专利许可,联邦政府不得强加干涉;(5)联邦政府保留介入权,即在高校没有通过专利授权许可的方式将其专利转化时,联邦政府有权决定将高校研发的专利进行商业转化;(6)美国企业利用美国高校与联邦政府研发的专利所生产的产品,如果在美国国内销售,那么必须在美国国内生产,生产企业有权获得这些专利的独占使用权。
由此,一些企业人士对此有所担忧,如果创新发明研究的资金是基于联邦资金的话,则要受到拜杜法案的限制。总体来说,也就是说如果专利发明是基于联邦资助,专利发明只能被许可不能被转让。尽管理论上发明专利是可以被转让的,但事实上,很多大学依然不选择这条路,因为如果大学想要转让知识产权,大学有一定的报告义务,比如报告发明的主题,在特定的时间内备案等,这样通常程序比较繁琐;另一方面就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必须在合作之前尽职调查高校是否遵守(以及继续遵守)拜杜法案中所有必须的程序。因此,现在高校进行的外部资助研究就是为了在研究发明中尽可能少使用联邦资金,从而破除制约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障碍,提高企业合作的灵活性。
二是利用免税资金资助大学研究。这存在所谓的私营企业利用免税资金限制的问题,这个问题后果会是资金失去其免税地位,这样会伤害到资金所有人的利益。因此,美国私营企业在利用免税条件资助大学研究时面临严苛的知识产权法律标准,首先是高校在签订赞助协议时的知识产权所属问题,其次是对独占授权许可费和特许权使用费的预算问题。但有一个避风港是可以为私营企业所利用的,即只要免税资金的收益率不超过公共财政的10%或者私人机构的5%,私营企业即可在这个安全范围内实施其知识产权的法律行为。因此,高校可以通过追踪企业外部资助的百分比数额是否在避风港内同企业谈判独家授权等事宜。
三、美国高校知识产权变化动态
(一)高校将知识产权授权给企业
明尼苏达大学通过采取明尼苏达创新合作计划创建(MN-IP创建)模式[4],由大学授权给公司赞助商独家许可权以及授权他人使用的权利,赞助商一次性支付赞助研究费的10%或者是$15,000(以较高者为准),并且由公司控制所有的专利申请。如果产品销售(专利使用)每年超过2000万美元则企业支付给学校1%的许可费用。关于知识产权所有权归属问题,该项目中知识产权所有权不发生转移。研究合作项目中由明尼苏达大学开发的知识产权归明尼苏达大学所有;联合开发的知识产权由双方联合拥有;赞助者开发知识产权由赞助者拥有。
随着联邦政府投入研发资金的减少,学校一直在寻求增加与企业的合作,进行更多的企业赞助的研究,明尼苏达大学的研发投入中商业和企业界的投资资金在过去五年内一直保持在4700万美元以上。自2012年开始进行MN-IP创建计划,截止到2014年,MN-IP创建关系已达51个,共有343项信息披露,申请138项专利,签订了154项许可协议,15家高校初创企业。过去五年间明尼苏达大学技术商业化办公室在衡量技术转移成功的几乎每一项指标上都取得了逐年增长。
图3 明尼苏达近五年来专利申请状况[5]
图4 明尼苏达近五年来每年新许可数、初创企业数和MN-IP创建数55
(二)大学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知识产权方案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通过对工业资助的研究美国 研究型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修订知识产权所有权政策推进知识产权商业化,发现已有的程序已不能让大学受益,事实是,可能已经阻碍了学校的研究机会。考虑到这一点,大学开始着手改变与行业的互动核心,[6]通过去除在谈判研究过程中知识产权的障碍,减少谈判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从事研究的研究人员的自主性等,修正知识产权模式,推进高校研究人员和资助企业的深度合作,激发更多的开放式创新。新的模式下,大学的研究人员将有机会来决定是否愿意将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分配给企业,同时,原来的传统模式(由大学拥有知识产权所有权和相应的许可)也同样适用。若研究人员不同意产权分配给企业,则依然适用原有模式。若研究人员同意分配给企业知识产权,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保留使用知识产权用于非商业和教育用途的权利。如果在净销售额中使用专利销售超过2000万美元时,赞助商同意支付给学校百分之一的许可费用。
罗彻斯特理工学院是有一个知识产权转让项目协议,适用于将所有权转让给公司的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必须在最终审查批准前认真审查每个分配项目协议,类似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做的模式选择,由所有的研究人员聚在一起决定是否同意使用该模型(即分配所有权给公司)。对于同意的这些项目,5000美元的知识产权发布费或10%的项目总成本(以较高价为准)会被添加到预算里。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则是提供了三种选择[7]。一是传统模式,也就是根据发明者的知识产权专利法规定确定所有权的归属,赞助者接受免特许使用费的非独占许可,并且有协商要求转为独家使用的选择,不需要预付费用也没有预设的独家许可使用费的典型的传统模型。二是企业获得提前谈判协商好独占授权的选择。赞助商预付10%的研究成本(最少$15,000)就有权利独占发明所有权以及许可他人使用研究中用到的软件和其他专利发明。赞助管理者(被许可人)指导并支付所有的专利活动,但在专利要求上必须和爱荷华州立大学合作进行。如果在净销售额中使用专利销售超过2000万美元时,赞助者支付给学校百分之一的许可费用。三是大学将所有权分配给企业赞助者。赞助商支付的研究全部费用,包括间接成本,赞助商支付预付费中75%的转让费。
普渡大学也提供了几个选择[8]:一是项目的知识产权属于普渡大学,赞助者接受非排他性的免版税许可(传统基础行业赞助的研究)。二是项目的知识产权属于普渡大学,赞助者支付项目成本费用的5%以换取五年的免版税独占许可。三是所谓的以行业为重点的应用研究。项目的知识产权所有权属于赞助商,不能包含任何普渡背景。若普渡大学也要使用知识产权所有权,将会受私营企业的限制。没有赞助商的审批不能披露项目内容,但显然如果需要发表什么的时候,需要进行考虑必要的培训然后发布。关于知识产权的发明披露必须与其他项目隔离开。如果一家公司在给定的区域里资助某项研究,大学不能转身在项目结束前在同一地区和另一家公司安排工作。在项目结束的那天,所有有关项目的材料,无论是有形的还是心照不宣的,都需要被销毁,而且要有10%的知识产权费用预算。
(三)高校尝试将知识产权下放给学生
针对在校学生创造知识产权问题,大多数学校的立场是由于学生在知识产权创作的过程中运用了学校的资源,所以这项知识产权由学校享有而非学生个人所有。但是这样的政策的弊端就是会使得学生由于担心产权处置问题,选择毕业后在校外进行创新研究。这样,一方面学生放弃了运用学校大好资源进行创新的优越条件,另一方面,学校也从中不能共享知识产权获得不了利益,得不偿失。因此对于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投身于创业这个现象,普渡大学对知识产权所有权政策有了新的解读。
在以往的政策中,普渡大学认为只要学生在创新过程中运用到大学的资源,这项知识产权就归学校所有。但现在,学生可以享有他们的个人知识产权,只要满足以下条件:(1)只要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的资源是:由学院、系为这门课程提供了常规性资源;这项资源以平等的方式向所有修读这门课程的学生公开。(2)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创新研究没有得到普渡大学的资助,无论资助来自学校内部基金还是来自第三方合同。(3)普渡大学对于这样的课程衍生出来的知识产权,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
由普渡研究基金会(PRFA)保护普渡大学教职工和学生的知识产权QS200名校留学,并且通过普渡大学技术商业化办公室(OTC)等多个部门提供资源和工具,积极推进员工创新计划(DIFF[9]),自2013年开始对在校学生开放适当的知识产权后,普渡大学知识创新显著,在2014年初创企业达到24个,相较2013年8个初创企业有了明显提高,近年来专利申请等指标也呈现增长态势。
图5普渡大学近五年来专利申请情况[10]
图6 普渡大学近五年来商业许可数和初创企业数错误!未定义书签。10
(四)高校外部咨询
值得注意的还有,各大高校都十分关注为企业提供的学部咨询,也就是企业可以向学校科研人员进行项目专业性的规则的咨询。实际上就是保留高校科研人员作为企业顾问的权利。大部分学校都允许企业向教职员咨询,通常学校允许教职员花费20%的时间或者是每周一次的时间用在为企业提供技术科技等咨询上。由教职员作为顾问指导企业创造产生的知识产权所有权归属于企业,当然,在此过程中教职员不能使用大学设施开展实验或获取信息。
例如,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就建立了由教职工提供外部咨询的专门政策[11]。政策鼓励教职工从事对外咨询,这些活动不仅有效使用了教职员的专业知识服务于企业,显示出大学的使命,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利益给大学。具体政策包括:(1)外部咨询政策适用于从教职员工就业的初始日期,包括休班期间,直至辞职日期。一般来说,一名教师投入到咨询的比例不应超过每周1个工作日,在休班期间咨询不受时间限制。(2)教师们应该避免任何冲突或外部的咨询和大学的责任之间的冲突。具体地,由于咨询影响到正式的教学活动的行为必须避免。(3)在进行外部咨询时,教师职员不得转让大学研究的产物到其他外部实体。如果签约前咨询协议规定知识产权转让,教员应联系大学技术许可和商业化办公室,以确定专利和版权政策的适用性。(4)教职工不得使用大学的资源设施,除非大学获得适当补偿。
普渡大学规定了教职工可以利用其自身专业能力和知识从事第三方咨询换取眼前和潜在的收益。但咨询一般不包括咨询服务无偿或报酬低于每年1000美元,同样不包括在可咨询范围内的还有:(1)在为政府机构进行咨询;(2)为其他大学提供咨询服务;(3)主要用于提供公共或大学服务宗旨的咨询。
四、对我国高校知识产权商业化的借鉴
一是设计灵活多样的知识产权所有权模式,推进高校知识产权商业化。在传统的知识产权所有权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多种知识产权所有权模式,多种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的方案,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案选择,透明的转移转化流程,快捷的许可谈判,合作共赢的许可转让条款,破除高校知识产权商业化的壁垒,消除转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激发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推进高校知识产权的商业化。
二是试点将知识产权所有权下放给学生,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建议当前正在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试点高校借鉴普渡大学的做法,对于由学院、系为课程提供的常规性资源所产生的由学生创造出来的专利,将所有权授权给学生,并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精细化的孵化服务,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三是强化企业在知识产权商业化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和高校深度合作。鼓励高校与企业采取多种产学研合作方式,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等活动,在合作过程中加强企业对技术产权的自主权,高校要加强科技成果信息开放共享,灵活调整计划形式和经费资助方式,通过编制面向企业的指导性科技计划,鼓励企业前期投入,视项目合同执行情况,择优后期资助。鼓励开展科技人员交流,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等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例如,参照美国高校的做法,鼓励高校的教授、科研人员积极为相关企业服务,一年有一定比例的时间为企业提供咨询或其他服务,作为得到咨询的企业可以给学校一定的酬金,提供咨询服务的教授按比例获得酬劳,或者是接纳学校的学生作为实习生或将来的就业者,促进产业和学校的合作。(天津大学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张俊艳余敏)
美国r1研究型大学名单,【海洋观点】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思考和建议
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科技创新成为大国战略博弈重要战场的新形势下,必须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风险和挑战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和判断。
* Y5 l6 {% D4 b1 b; }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e0 F$ M+ h# M/ G3 l9 p: k3 K
新形势下,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面临问题倒逼改革、危机倒逼改革、时局倒逼改革的大背景。从国际环境看,中美贸易摩擦警示我们,国际战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将我国重新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必将牵动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整体战略调整。西方大国对我国的打压和遏制不是偶然的,也绝不是短期的,必将伴随中国崛起的整个历史过程。对此,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充分的战略准备。从我国自身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正在经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8 N& S5 T0 k+ g
科技是人类历史发展最具革命性的关键力量,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命运。近现代以来,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的国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中国曾多次与全球科技革命失之交臂。经过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苦努力,我国科技事业成就突出,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占有一席之地”的目标,已成为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大国,进入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跃升、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提升的历史阶段。
! H/ P3 c7 B) B! ]. e
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科技创新成为大国战略博弈重要战场的新形势下,必须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风险和挑战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和判断。
; ??( o# c6 c” i% v
▌一是在科技创新方针战略上,如何适应从跟踪模仿向创新引领的根本性转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确立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我国科技创新方针战略比较适应跟踪追赶,仍有较强的计划色彩,需要提升整体效能,以有效应对和参与国际创新的激烈竞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有效满足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目标新要求,政策体系需要朝向于营造有利于激发原始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 ?9 O& Z. t4 D3 z0 H% r” y9 A
▌二是在科技创新水平上,如何在新的起点上发力,加速实现科技创新水平的更大跨越。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在一些指标上已与创新型国家接近或相当,例如,发明专利申请量、科技企业商标申请量、科技论文产出、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研发投入、高技术制造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二,创新指数和竞争力排名大幅跃升。但在相关指标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多项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世界第20 位左右。
7 _% q’ [# d8 v* ~; ( s; T
▌三是在自主创新能力上美国r1研究型大学名单,【海洋观点】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思考和建议,如何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不强,自主提出科学问题和有效解决实际产业问题的能力较弱。研发课题、技术路线往往跟踪国际热点前沿,较少自主提出科学思想、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在创新的源头上就失去了先机。中高端科技供给能力仍旧存在明显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心脏病”问题突出,“缺芯少基”现象普遍。系统集成能力相对较强,但在立足国际市场,集聚整合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方面还不够。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能力不足,被国外牵着鼻子走,形成产业发展和技术发展的路径依赖。
0 y’ `3 J1 @, o/ T) x, E, S( u
▌四是在科技创新体系上,如何打破壁垒,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机集成和高度融通。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国防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共同构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然而,我国各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相互之间条块分割、资源重复分散比较突出,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乏力,军民融合也比较欠缺,跨部门、跨领域、跨单位的实质性强强联合较少。
$ tt# W# ^2 A4 v3 {b% m
▌五是在科技创新环境上,如何打造更加高效、更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科技创新政策,但落实效果不理想。功利主义、部门利益的指挥棒,左右着资源配置、人才、项目、计划和评价。单纯以“论文挂帅”的错误导向,抑制了科研人员的创造力,不愿选择基础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研究方向。人才“帽子”满天飞,导致了科研人员的浮躁心态,人才恶性竞争加剧了区域人才分布严重失衡。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有举国之名,无举国之实”,经济对科技“需求”与科技对经济“供给”之间错配,需求动力不足与供给能力不强并存。
+ j, H7 Z$ ^% w2 O
我们应当看到,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处在重大转折期、深刻变革期和战略机遇期,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方针要适新应变、与时俱进。
/ L; k8 M3 p( E# G: h4 n) m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从“追赶”到“跟踪”再到“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从“以国防建设为中心”向“面向、依靠”再到“支撑、引领”的方向转变。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独立自主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我国科技创新战略调整,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立足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立足在一些重点领域抢占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立足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及时调整确定科技创新的方向、路径、战略。
% x# G* `! `’ O, |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调整方向和路径
‘ Z! @3 j6 ?7 f/ R% L’ E
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学技术发展已经走过奠基时期和创业时期并开始进入创新时期,建设经济强国和科技强国是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我们要认真借鉴主要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经验教训,重新审视和研究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
# b’ G7 a; E; N1 ^! k/ L
(一)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调整的总体思路
‘ L, q1 o2 Z’ X3 R) Y’ e
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调整要着眼全局、面向世界、聚焦关键、带动整体,深刻认识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新特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深入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部署,认真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要求,最重要的是把“科技创新立国”作为基本国策,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科技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既要有充分的战略自信和赶超跨越的雄心,又要有足够的底线思维和奋发进取的恒心,打造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与发展新路径。
) k7 {( t/ ?! B2 l1 J4 f^1 R) F
(二)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调整的基本原则
& Y! d8 a6 ?) M^; N2 G+ N( N; m
▌一要坚持双轮驱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机制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由市场解决;政府引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弥补市场失灵和构建普惠、公平的创新环境和制度上。
! L. l6 m; A2 l9 M- z3 q! L
▌二要坚持远近兼顾,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构建未来的竞争力。短期应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攻克“卡脖子”的关键问题。长期应在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夯实基础、前瞻布局、系统谋划、久久为功,抢占未来的制高点。
7 Hv& i+ }/ X
▌三要坚持扬长补短,处理好优势和劣势的关系。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地发挥和巩固优势,形成战略反制,同时要在关键领域全力补齐短板和弱项,努力做到不被别人“卡脖子”或别人不敢“卡脖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 ?( V$ y; ?8 h) h( b
▌四要坚持内外结合,处理好自主和合作的关系。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核心技术是靠“化缘”要不来的,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另一方面要抓住全球创新资源加速流动历史机遇,面向全球布局创新网络,让优秀的资源、人才、技术为我所用。
, z( w4 W* ]1 E4 x% F) g
▌五要坚持融合发展,处理好科技与其他领域的关系。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既要强化科技创新的地位,又要推动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从各重点领域发展中凝练科学技术问题,科技创新应为重点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C6 s0 @4 c% r# x8 Q7 D7 a0 }
(三)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调整的基本方向
3 u8 D! n8 c3 G4 ~( t6 z7 m
▌一是在战略方针上,要“破解瓶颈制约、攻克关键技术、提升原创能力、抢占科技前沿”,坚持把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卡脖子”技术作为基本立足点,坚持促进一批重点高技术产业进入全球产业链高端环节,坚持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和世界级的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坚持为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供战略支撑。
4 v’ Z/ V3 E; [/ e6 w7 o1 g
▌二是在能力水平上,重点围绕在科学重大基础前沿的问题上发力,在新科技革命可能产生重大突破的方向发力,在实现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上发力,在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必争领域发力,着力提升致命短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能力。
” g3 ; N; t( i+ N. `7 j7 Y
▌三是在创新体系上,调整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布局,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在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国防创新体系中的有效互动,强化创新活动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
4 Dv/ O! v+ h
▌四是在制度环境上,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生态系统和文化环境,统筹解决好激励创新与宽容失败的问题、知识共享与产权保护的问题,形成敢于创新、便于创新、乐于创新的氛围。
6 ~$ ^( V1 J! Q* l9 }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重大举措
‘ @/ Z- s/ p9 q5 ?
根据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和科技发展战略的调整,必须对我国科技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切实解决资源配置重复、交叉、分散、低效等问题。我国科技资源的配置要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支撑、财力支撑、物力支撑。
3 X0 m! @) W; r* j
(一)强化顶层设计发挥举国体制优势
% l” O. s: g$ Y* E5 X: q( p
▌加强中央统一领导美国r1研究型大学名单,设立中央科技创新委员会。审议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以及重大政策和体制改革方案,强化国家科技创新重大决策的统筹协调与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相关部门和机构的综合化与专业化水平。
5 i# ]0 z( D7 Z
▌制定新一轮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立我国至2035 年科技创新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举措。修订我国至2050 年重点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制定关键产业、新兴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
9 q7 H; B& X2 z( e0 b0 u, G7 R
▌加强科技资源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关系,资金、人才、基地等人财物的关系。由中央部署,统一制定科技资源整合实施方案。
0 B( G” r9 U% P% ?+ f5 i
▌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遵循科技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国家组织力量集中解决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全局的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颠覆性或开创性战略科技问题。对于国家战略目标清晰的重大科技攻关,要创新科技资源集中整合模式;对于受到创新资源条件约束的科技攻关,要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对于涉及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技攻关,要形成快速高效的动员组织机制。
, r6 e& [$ g2 a& {$ f! u
(二)建设国家实验室引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 Y9 f; Z- ?$ m+ B
▌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进一步研究论证国家实验室的领域布局,依托国家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等最具核心优势的国家创新单元,采取“管办分离、稳定支持、使命评价”的管理模式,统筹协调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关系。
0 m3 L% B& , Z6 d( b( X
▌加大对各类科技创新基地整合力度。现已建40 多个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装置,504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多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32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2 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要统筹分析论证,聚焦国家目标,优化布局结构,创新运行机制,强化绩效考评,实行动态调整。
‘ X$ m9 M/ d+ Y
▌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和大学。明确科研院所和大学科学研究的功能定位,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各有侧重。建立健全适应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建设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重点和稳定支持其在基础前沿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对大学实行分类管理,如分为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调整完善建设方案QS100名校留学,强化研发与国家战略目标的对接。
5 q’ Z2 j% d9 SA/ S& [2 k8
▌按照功能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全国县级以上4000 多所国有独立科研机构(其中,中央级300 多所)进行优化整合。
8 v( Y8 S% T+ T7 V1 J
(三)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创新管理模式
; w6 Z$ k. @6 n# t6 F3 g6 X0 x
▌财政科技投入要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目标。梳理和评估各类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及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和工程等,该加强的要加强,该立项的要立项,该调整的要调整,该下马的要下马。今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的使命和安排重点,要聚焦到必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而不受制于人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
5 m/ A) K. Q4 H: S; |
▌建立既统筹协调又相对独立的行政决策与专家咨询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由科技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建立独立于行政部门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委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为依托,由两院院长担任双主任,委员由科技界和企业界著名人士组成,秘书处设在国家最高学术咨询机构。
. r: R1 h7 u& A6 n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重大选题工作制度。制定规范的专家遴选制度和选题工作准则(包括选题标准、核心依据、选题方法、选题流程及选题排序原则等)。科技创新重大选题的确定由中央决定。
. p5 l4 y; Q: j8 _% }+ o
▌创新研发组织模式。根据不同研发性质和特点来确定不同的组织模式,避免单一使用“课题制”方法,对于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施“创新联合体”研发模式,由政府策划组织,产学研有机联动,非法人机制运作,多元化筹资模式,市场牵引研发方向,侧重基础共性技术,兼顾各方实际利益。
. }& X6 D8 C. k. 7 Y6 K2 w/ e
▌制定中央财政科技投入(民口)中长期规划。结合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周期,为统筹合理配置财政科技资源,应当制定为期10 年的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中长期规划。结合未来国家经济及财政收支情况,对未来财政科技投入进行预计,初步确定未来10 年财政科技投入的总盘子;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障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对各类财政科技投入进行初步安排。
+ L# M1 |3 H’ g0 B( d
(四)整合政府人才计划
* ?- L; RU- B# C% T/ ~! W2 _
▌精简整合国内人才计划。清理各级政府和各类机构层层设立的人才计划,取消“帽子式”的人才计划与工程,系统调整科技人才工作的供给政策,出台法规制度保障创新主体的用人自主权,引导用人单位根据自身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自主设定人才引进使用计划。
7 Y, e5 U2 G4 f
▌完善海外人才计划。减少人才“标签”化,停止政府公示人才名单的做法,将配套资源从引入环节调整到使用评价环节,采取财政资源后补助模式,管控人才引进风险,切实提高用人单位海外人才引进和使用质量。
/ |) E( _1 b, X/ z! z
▌改革人才评价导向。突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中长期目标导向,推行代表作评议制,评价重点从研究成果数量转向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引入国际同行评议,针对非共识性人才试点设立绿色通道。
# Q$ I* K” R2 {‘ E
▌明确教育的功能定位,强化内涵式发展。基础教育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彻底改变应试教育导向;高等教育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改革教育培养模式与方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切实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与吸引力,加快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 F# T& }+ O+ g. Y& V0 [
(五)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环境
‘ z9 M: Z6 ]$ a7 [( g
▌进一步清理仅限于特定所有制形式的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各类创新主体创造公平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市场竞争环境。增强规则意识,认真研究和遵循国际规则。
) b; `- D3 B$ {@8 ]( F’ H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应对技术禁运,明确支持本国技术创新和国产化产品的法律规定,统筹协调两法关系。落实首台(套)政策,提高政府采购体系对自主创新产品的采购力度。
0 x; J9 S0 t0 T$ e9 r: q1 J]- ^* r
▌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运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通过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进入技术创新领域。
/ V( |E8 f” _’ u4 Zo
美国大学科研管理的模式及其启示.pdf
≯眵 0 ⋯⋯~2⋯008⋯4期 l I壤 j 嚣 0 -l 蚕攀 。 一一 _■ 瓣 群嬲一黼 。 谢 膊习甲国丙r岢彀 年弟3,剐 足和幸福,继而产生再度获得成功的冲动美国top30名校留学,并最终从成功中获得了做人 的尊严,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成功心理,逐渐使成功成为他(她)的一 种习惯,变为一种内在追求。 三、以优势造就成功 成功来 自于优势。什么是优势?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能做一件事 比其他的人做得都好。一个人做自己有优势的事情,自然容易获得成 功。那些获得成功的人 ,都是 先意识 到 自己的优势所在 ,然后 把 自己的 优势做强做大,直至形成独特竞争优势,方取得成功。但并非所有的人 都能发现 自己的优势所在。 学生缺少学习动力,缺少学习中的自信力,很大程度上是他(她)还没 有发现或意识到自己的优势,自然也就谈不上发挥优势,获取成功。师者, 要善于发现隐藏于学生自身中的优势,并激发出他(她)的优势,然后因势 利导.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也许发现学生的优势并不难 :当你的学生看 到别人在做某件事时,会表示出不屑一顾或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当你的学 生在做某类事情时几乎是自发地、无师自通地将其拿下;当你的学生在得 到你的表扬时表示下一次会做得更好:当你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 自我能 力的平台时,他表现得十分出色;当你的学生对某一种事情表现出一反常 态的关心、用心时,那也许就是学生的优势所在。
优势通常是天生的。在天生优势的基础上创造成功,远比白手起家 要容易得多,学生获得成功的机率也会大得多。从师者的角度看,激发 出一个人的优势.引导其走向成功,比苦口婆心讲一些“头悬墚”“锥刺 股”之类的故事 。劝其刻苦学习以提高 自己较差的学习成绩。效果要好 得多。所以,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方能出效果。 美国唐纳德·克里夫顿博士《飞向成功》一书中曾讲了这样一个发 人深省的寓言故事:为了和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 学校。开学典礼的第一天,来了许多动物。学校里为小动物们开设了 5 门课程: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当老师宣布,今天上跑步课时, 小兔子兴奋地一口气在体育场地上跑了一个来回。并 自豪地说 :我能做 好我天生就喜欢做的事!而再看看其它小动物,有噘着嘴的,有搭着脸 的。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第二天 一 大早,小兔子蹦蹦跳跳来到学校。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小鸭兴奋 地一下子跳进了水里。小兔一见傻了眼。天生恐水。祖上从来没人会游 泳。其它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 ⋯ ⋯ 以后发生的情况,便可以猜到了。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们 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唐纳德·克里夫顿博士借这个寓言故事诠释了 一 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兔子学游泳”。要成功,小兔 子就应跑步,小鸭子就该游泳,小松鼠就得爬树。由此可见,人做 自己有 优势的事情。就会有兴趣 ,就会产生动力 ,就会不断得到成功的激励 ,就 会有自信走向人生更大的成功。 21世纪是知识竞争时代,知识竞争的核心是创新。当知识全球竞争 在产品、企业、国家多层面展开时,只有永续的创新才能使竞争者在激 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是永续创新力的物质载体。因此, 21世纪教育 的任务就是培养出勇于创新 、勇 于成功的人才 。人才不一定 是全才.但人才一定是具备优势的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需要转变观 念 ,人力资源也要优化配置,以效益最大化为培养原则,使优者更优 ,弱 者不弱。 【作 者 单位 :北 京联合 大学师 范 学院 】 (责 任 编 辑 :李 石 纯 ) 美国大学科 美 国的 高 等教 育发 展历 来 受人 关 注 ,其 科 研 领域 的优 势和成 就 也十分 凸显 。特别 是 一 战 以后 ,相 当 部分 大学 都 积极 参 与联 邦 政 府 部 门 主导 的各 类科 研 项 目 。
拓展 了 大学 的 社 会 服务 功能 。为美 国的科 学技 术 发 展做 出 了极 大贡献 ,取 得 了一 系列 的成 功经 验。同时 也 使 这些 大学 自身得 到 了快 速 发展 ,不 少 高 校 一跃 成为 世界 著名 的研 究 型大学 。值得一 提 的是 .美 国的研 究 型 大学 科研 管 理 长期 以 来 已经 形 成 了一 整套 行 之有 效 的体 系 .建立 了一 整套 法律 法 规 。使 大 学 的科 技 研究 工作 高 效运 行 ,并 不 断产 生 高水 平 的科 研成 果 。 我 们专 门做 过 实地 考 察 和交 流 。重 点 了解 了 美 国 6所著 名 大学 的科研 管 理模 式 ,并 对高 校 所 承担 的 、“以课 题 预算 制 为 主”的科研 项 目管理 模式 进 行 了初 步探 讨 与研 究 。从 中得 到 一 些 对 我 国高 校 科 技 体 制 改 革 与管 理 工 作 上 的借鉴 与启示 。 一、 美 国大学 的科 研管 理模 式 一 般情 况 下 ,美 国各 研究 型 大学 科研 管 理 体 系 都 是二 级 管理 体 系 ,即 校 、院 系二 级 管 理 。
其 中校 级管 理 机构 设 置有 :资助 项 目 管 理 办 公 室 、知 识 产 权 管 理 办 公 室 、技 术 转 移 管 理 办公 室 、学 科 交 叉 项 目办 公 室 、受 控 办 公 室 、法 律 管 理 办 公 室 、安全 管 理办 公 室 等 等 。院 系还设 立 有业 务 办公 室 ,负责各 院 系 承 担 的各 个 科 研 项 目具 体 实 施 过程 中 的 具 体事 项 ;有些 著 名 的教 授甚 至 还 聘用 秘书 来 协助其 做 一些项 目运行 中的具 体事 务 。各 大 学 的校 级 科 研 管 理 机 构 都是 根 据各 个 大 学 的具 体情 况 由主管科 研 的副校 长 负责 。或 者 由主 管科研 和财 务 的两位 副校 长负 责 。 美 国大 学 对 其 所 从 事 的科 研 管 理 工 作 非 常 规 范 .主 要 是 依 据联 邦 政 府各 类 项 目 发 布 部 门 (如 国 防 部 、能 源 部 、农 业 部 、卫 生 部 、国家 自然 基 金 委 员 会 等 )制 定 的各 类 项 目管 理 规 定 和各 大 学 内 部 的有 关 管理 条 例 维普资讯理的模式及其启示 ◆秦 竹 /何立芳 等 对 所有 承 担 的 科研 项 目进 行 从 申 请立 项 、签 订 合 同 、经 费 使 用 月 报 及 年 报 、专 利 申请 、论 文 及 专 著 的 发 表 、项 目验 收 、成 果 转 化 、项 目结 题 经 费 审 计 等 全 程 管 理 .甚 至 包 括 项 目的安 全 与 保 密 等 方 面 的 管 理 等 。
所 有 的科 研工 作 都 属 于大学 行 为 ,因此 校 级科 研 管理 部 门对 所 承担 的科 研 工 作 负有 重 要 责任 。 在各 类科 研 项 目的 申报 与 管理 中 ,通 常 分 两 大类 运作模 式进 行 。一类 是根 据联 邦政 府各 部 门发 布 的项 目指 南 和要求 .教 授们 可 以根据 自己 的研 究基 础 和个 人兴 趣等 自由 申报 ;一 类 是 由大 学 组织 的重 大项 目的 申报 。对 于前一 类 自由申报 的项 目,通 常是 通过 公 开 、 公正 、公 平竞 争 而 获 得 ;对 于 大学 组 织 申报 的重 大 项 目 ,往 往 以 大 学 为 单 位 .由 大 学 设 立 专 门 的 办 公 室 (名 称有 所 不 同)负 责组 织不 同数量 的重 大科 研项 目的 申 报工 作 ,且动 用学 校 的资 源进 行 申报 。如 康 州 大学 专 门成 立 了学科 交 叉项 目办公 室 ,由 主管 副校 长 负责 , 办公 室每 年组 织 10项 左 右 的多学 科 交 叉 的重 大 项 目 的设 计 、申请 报告 的编 写 、重 大项 目的全 程 管 理 等 ,以 及协 助校 长到 联邦 政府 去 申请 。
一 般情 况 下 ,学 校 组 织 的 重 大 项 目可 以 利 用 学 校 的 资 源 来 申 请 (如 申 报 费 用 由学 校 支付 ),并 在华 盛 顿设 立 办事 处 ,帮助 学 校 申 请 项 目和及 时 了解 各种 申报信 息 ;对重 大 科 研项 目, 如果 教授 知道 信息 后 .也 可 以 自己组 织 进 行 申报 ,但 是 教 授 不 能 利 用 学 校 的 资 源 .即 所 有 费 用 由 教 授 自己 支 付 ,申请报 告 上交 后 教授 也 不 能到 政府 去 做进一 步 的 申请 说 明 ,所 以学 校 一旦 知道 教授 要 自行 申请 ,一 般 都 鼓 励 教 授 参 加 学 校 组 织 的 相 应 的 重 大 项 目 的 申 请 工作 。 上 述各 类项 目的 申报 与管 理 主要 是 由各 校 “资助 项 目管理 办公 室 ”负 责 。为 了做好 管 理工作 ,该 办 公室 一 般 由两部 分人 员组 成 ,一 部分 人 员 是科 研 项 目管 理 人 员 ,主要是 依 据各类 项 目管理 的法 律法 规 帮 助教 授 们 完成 项 目申请 书 的编 写及 申请 立项 ;与知 识 产权 办 公 室 和律 师 办 公 室 一起 进 行 项 目合 同的 具 体 条 款 的 谈 判 与最 后 的 审 查 ;了解 项 目的 科研 进 展 情 况 。
发 现 研究 中有 专 利可 以 申请 ,或者 有 论 文 (专著 )可 以发 表 时 。则及 时告 诉项 目负责 人 到专 利 办公 室 办 理 专利 申 ⋯ ⋯ 、 期 一眼 世 报 手 续 ;进 行 项 目的 验 收 等 伞 过 程 科 研 管 理 。另 一 部 分 人员 是 财 务 人 员 ,即 会 计 师 , 主 要 是 依 据 各 类 项 目 经 费 管 的 法 律 法 规 帮 助 教 授 们 完 成 项 『j经 费 预 算 托 的 填 报 ;项 日 立 项 后 ,对 每 个 项 日设 立 独 立 帐 户 并 依 据 其 预算 书进 行 收 支情 况 的 峪督 与 审 计 ; 为 教 授 ffJ提 出 经 费 使 用 的 建 议 , 同时 上报 财 务 月报 、年报 和 最 后 的 决算 书 等 。 在 美 因 大 学 所 承 担 的 各 类 科 研 项 目 中 .来 自联 邦 政 府 各部 门的 科 研经 费 占有 相 当 大 的 比例 。我 们 所 考 察 的 美 国 大 学 的 科 研 总 经 费 一 般 都在 数亿 美元 的水平 。其 中私 立大学 的联 邦政 府 科研 经 费 占科 研 总 经 费 的 比例 一般 在 70~80%左 右 ; 公 立 大 学 一 般 在 60%左 右 ,因 为 这 些 大 学 还 有 相 当 数 量 的 经 费 来 自地 方 (州 )政 府 的 投 入 (如 州 立 大 学 教 授 的工 资 由州 政 府支 付 等 )。
来 自联 邛政 府 的 各类 科 研 项 目经 费分 为 直接 成 本 和 间接 成 本 :直接 成 本包 括 科 研 项 目研 究 所必 需 的专 用 仪器 设 备 、原 材 料 、差旅 、出 版 印刷 以及 转 包 合 同等 费 用 以及 课 题 组 研 究 人 员 和 研 究 生们 的工 资津 贴 等人 员 经 费 ,其 中 [资 津 贴 占直 接 成 本 总 数 的 80%左 右 :间 接 成 本 也 被 称 为 设 施 和 管 理 成本 ,是 联 邦 政 府 允 许 的 ,在下 拨 课 题 直 接 成 本经 费 的同 时 .按 照 各 大学 每 年 申请 的 比例 由联 邦政 府部 门同时 配套 下拨 的间 接成 本 经 费 。一 般情 况 下 ,间接 成 本 是 直 接 成 本 的 50~1O0% ,每 年 叮 以 上 下 浮 动 20% .这 需 要 各 大 学 根 据 自身 发 展 需 要 每 年 到 联 邦 政 府 部 门去 谈 判产 生 。这 里 要说 明 的足 .各 大学 的间接 成 本 比 例 各 不 相 同 ,相 比 之 下 ,私 讧大 学 的 间 接 成 本 比 例 要 高 一 螳 ,如 2006年 耶 鲁 和 MIT 的 比 例 是 65% . 而公 立 (州立 )大学 由于有 州政 府 投 资 .所 以 比例 要低 一 些 ,如康 州 大学 2006年 间接 成本 比例 是 48% ,弗吉 尼 亚 理 工 大 学 则 是 56% 。
间 接 成 本 归 大 学 统 一 支 配 ,主 要 用 于 对 大 学 的 基 本 设 施 建 设 、管 理 与运 行 , 图 书 资 料 等 公 共 资 源 的 维 护 ,乃至 大学 的人才 培养 、学科 建设 等综 合性 发展 的支 持 与补偿 。这 一做 法强 化 了大学 的责任 意识 ,降低 了管 理成 本 ,提高 了经 费使用 效率 ,提高 了科 研投 入的产 出 率 。这些 经费 的管 理或 者 由资助项 目管 理办 公室管 理 ,或 者 由单 独成 立 的科 研 项 目经 费 管理 办 公 室管 理美国大学科研管理的模式及其启示.pdf,要 根据 各个 大学所 承担 的科 研项 目的数量 和经 费额度 来 决定 。这 里需 要说 明 的是 .以上所说 的经 费管 理办公 室 是独立 于 大学财 务部 门的专 门从事 科研 经费管 理 的一 个部 门 ,主要从 事科 研经 费 的预算 申报 、科研 经费 的月 报及年 报 等过程 管理 、间接成 本 的 申请及 经 费审计 管 理 。并 不负 责经 费 的具 体 日常 出纳 工作 。 二 、启示 与建 议 通 过 对 美 国大 学 所 承 担 的 各 类 科 研 项 目的 管 理 维普资讯懒 ⋯ 咖 模 式 的研 究 ,我 们 深深 感 到 :美 国大 学 的科 研 管 理 机 构 设 置精 细 、分 工 明确 、合 作有 序 ,尤 其是 科 研管 理 与 财 务 的密切 合 作 ,并 建 立 了严格 而 具体 的各 种管 理 条 例 和法 规 ,使其 成 为大 学所 承担 的科研 项 目 、经 费 、成 果 以及科 研 机构 管理 的有效 手段 ,保证 了大 学所 承 担 的N-技 工作 的 质量 、效 率 和水平 的提 高 。
由此我 们得 到启 发 ,提出 建议 如下 : 首 先 。高 校 里 的 科 技 处 和 财 务 处 应 更 加 密 切 地 合 作 ,共 同做 好 科研 项 目及其 经 费管理 工作 。一直 以来 。 我 国 高校 承 担 的 科 研项 目都 由校 科 技 (科 研 )处 进 行 管理 .而且 已经形 成 了一 套 科技 管 理 的规 章制 度 和体 系 。但 在 实际运 作 过程 中出现 了科 研项 目管 理与 经费 管理 不能 有机 衔接 ,容 易脱节 的现 象 。在管理 中 ,科研 处往 往 注重 争取 更多 的科 研 项 目美国大学科研,特别 重视 各 种科 研 项 目的立 项 .而轻 视 科 研 经 费 的使 用 .特 别是 对 经 费 使 用 的合 理 性 、合 规 性 和 有 效 性 缺少 跟 踪 管 理 ,对 各 个 项 目经 费 的具 体使 用情 况也 不清 楚 。高校 财务处 虽 然 负责全 校 的财 务管 理 ,但 是 由于对 科 研工 作 的特 点 与进 展情 况不 熟悉 、不 了解 ,只是 对经 费进 行 简 单 的 、 日常 的支 出核 销 。这 就形 成 了科研 项 目管理 与经 费管 理 脱 节 ,因而 存在 科研 经 费被 挤 占、挪用 的漏 洞 ,存 在 擅 自向合 作单 位 外 拨 经 费 ,形 成 资金 监 管 “黑 洞 ”,缺 乏对科 研经 费 的监管 。
在 美 国大学 的资 助项 目管理 办 公 室 中 .因一 半 是 科 研 项 目管理 人 员 .一 半 是 财 务 人 员 。他 们在 项 目的过程 管理 中可 以 随时 交流 项 目进 展 情 况 和经 费使 用情 况 信息 ,并 按 照 已经批 准 的 预算 书 进 行 经费 使用 管理 ,不仅 做 到 了项 目的全 程管 理 ,同 时也做 到 了经 费使用 的全 程监 管 。借鉴美 国大学 资助 项 目管理办 公 室 的管 理模 式 ,建 议有 条件 的高 校 ,在 学 校 科技处 (科 研 处 )内设 立专 门 的科室 ,如 科研 财 务 科 ,负 责科研 项 目经 费 的管 理 。此外 ,有条 件 的学校 还 应 利 用互联 网建立 校 内科 研处 、财务 处 及项 目负 责人 共 用 的管理 与 信息 交 流平 台 。加 强三 者之 间 各类 信 息 的交 流与 沟通 。做 到科 研处 和 财 务处 共 同负 责 管理 和 监 督科 研经 费使 用情 况 。 其 次 .应 建 立 由财务 处统 一 管理 各 项 科 研 经 费 的 一级 财 务 管 理 体 制 .建立 健 全 符 合科 研 特 色 的 高 校 科 研 经 费管 理规 章 制 度 ;对 每 个科 研 项 目设 立 独 立 的帐 户 .确保 项 目经 费专 款 专 用 ;设 置 专 门的科 研 经 费 管理 岗位 .以便 对 科 研 项 目经 费 的使 用进 行 全 程 监 控 与 管理 .保 证 科 研 项 目经 费是 按 照项 目立 项 时 的预 算进 行 支 出。
在 我 国 ,随着 课 题 制 的实 施 ,各 高 校 在 申请 各 类 国家 科 技 计 划项 目时 都 开 始 了项 目 预 算 书 的规 范 化 编 制 工 作 。但 是 一 旦 项 目获 得 立 项 批 准 后 .项 目经 费 在 使 用 上却 存 在 着 许 多 不 规 范 和 不 完善 之 处 。如许 多 高 校对 科 研经 费 的管 理 不重 视 , 管理 方 式 简单 粗 放 ,必要 的财务 监 管 缺位 。有 些 高校 科 研经 费 甚 至 没 有 独 立 的 收支 帐 户 。多个 项 目的经 费 统一 放 在 一 个 帐 户 内 ,即 多个 项 目经 费混 合 在 一 起 使 用 ,多 个 科研 项 目经 费 交 叉 混用 .导 致课 题 经 费 没 有 专 项 核 算 ,根 本 没办 法 按 照 项 目预 算 书 对 经 费 使 用 进 行 监 控 。这 既违 背 了 国家 有关 科 研 经 费 的管 理 规 定 ,又 容 易造 成 科 研 经 费被 挪 用 漏 洞 .也 给 项 目 经 费 的 决算 带来 一 定 困难 。此外 ,财 务 人员 因不 了解 每 个 项 目进 展 的具 体 情 况 ,无 法对 经 费 使 用 进 行监 督 与控 制 ,加 之项 目负 责 人 存 在 “项 目是 我 负 责 .经 费 也 是 我 使 用 ,我想 怎 么 用 就 怎 么 用 ”的思 想 ,使 研 究 经 费 支 出存 在 无 序 性 和 随 意性 ,从 而 造成 经 费 的 开 支 范 围 与项 目预 算 脱 节 。
即预 算 是 预 算 .日常 开支 是 日常 开 支 ,有 的项 目承担 单 位 甚 至 依 据 开支 随意 变 更 已经批 准 的预 算 ,并 且对 项 目主 要 研究 内 容调 整 、课 题 负 责人 变更 、项 目延 期 等 重大 事 项 变 更不 履 行 报 告 、报 批 手 续 ,财 务 管 理 松懈 。缺 乏 对 科 研 经 费 的 日常监 管 。而 且 只 能 等 到进 行 经 费 决 算 时才 发 现 问题 ,不能 及 时提 醒 项 目负 责人 。而美 国大学 的 资助 项 目管 理 办公 室 对 每 个 立项 的项 目设 立有 独 立 的账 户 ,依 据 预 算 书进 行 收支 监 督 与 审计 .还 对项 目经 费 进行 月 报 和年 报 ,并 为项 目负 责 人 及 时提 供 经 费使 用 的参 考建 议 。 最 后 ,科 研 项 目经 费应 分 为 直接 和 间接 成本 分 开 下拨 ,即 建议 实行 按 照 一 定 比例 下拨 配 套 经 费 的制 度 ,以保 证 高校 中科 研 项 目的 顺 利 完 成 ,同时促 进 高 校 科研 水 平 的不 断 提 高和 大 学本 身的 建设 和 可持 续 发展 。
由于受 到现有 高 校科研 体 制 、观 念 、管理方 法等 诸多 因 素 的制约 。高 校科 研项 目预 算仅 仅是 对 直接 成 本 进 行 了简 单 预 算 ,而且 还 不 准 确 ;同时 这种 预算 还 没有 对支 撑学 校 整体 科研 实 力 的基 本设 施 建设 、管 理 与运 行 费用 、图 书 资料 等 公 共 资 源 建设 ,以及 人才 培 养 、学 科 建设 等发 生 的费 用进 行 准确 核 算 。 即未对 保 证 学 校 科 研 顺 利 完 成 的 间接 费 用 和期 间 费用 进 行 准 确 核 算 .而 这 些 费 用 往往 都 从 高 校 的 事业 经 费 中支 出 .由此 导致 项 目预 算没 有 真实 地 反 映科 研项 目的研 究 成 本 。从某 种 意义 上讲 也 造 成 了 国有资 产 的流 失 。 而且 .我 国高校 在 国家计 划 科研 项 目经 费 下达 时 .普 遍 执 行 的是 以综 合管 理 费 、条件 费 、劳 务 费等共 计 的 , 仅 仅 是科 研项 目经 费 l9~28%的间接 费用 ,这 大 大低 于美 国 大学所 获得 的 间接成本 的 比例 。
美 国大学 在承 担 联 邦政 府部 门的各 类项 目时 ,都会 从 联邦 政 府部 门 得 到 相 当高 比例 的 间接成 本 经 费 ,用 于 对 大学 整体 科 研 实力 建设 的补偿 和支持 。这 不 仅有利 于保 证大 学所 承 担 的科 研项 目顺 利 开展 和 完成 ,同时 也 对大 学不 断 提高 学 术 水 平 ,优 化 科 研 条 件平 台 建设 ,促进 大学 的 可 持续 发展 起 到 了积 极作 用 。 I作 者单位 :清华 大学科研 院 、教 育部科技 司】 (责 任编 辑 :吴 绍芬 )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