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QS200名校留学,香港地区拥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在今年5月2日最新发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年亚洲大学排名》中,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分别位列第三、四、七名,可以充分反映出香港地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卓著成效。下面来介绍一下香港地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情况。
1. 国际化视野和定位
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香港一直都非常重视高等教育发展,也是世界级的高等教育中心之一,伴随着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香港高校以国际化视野和办学标准来定位发展战略。
例如,香港科技大学早在2005年发布的未来十五年规划中明确其作为世界级学府、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要在每一个精选的科研领域走在国际前沿,对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香港大学直接将“亚洲的全球性大学”定位作为规划的标题香港教育大学在亚洲的排名,要在教学、科研、知识等方面保持卓越,要有全球视野;香港中文大学要求双语及跨文化传统的学生教育、学术成果及社会贡献均保持卓越水平,致力于成为全港、全国及国际公认的第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香港开始实施“卓越学科领域计划”,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以卓越学科带动一流大学建设为战略路径,通过扶持部分学科和少数大学带动全港高等教育发展。在引进高层次师资力量的同时,也有明确的学术研究领域和方向,重视并不断完善跨学科教育。
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在2020年中长期战略规划中明确了纳米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电子通讯与资讯科技、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工商管理教育及研究共5个重点发展领域,支持国家和香港的创新发展;香港大学于2014年明确了前沿技术、环境、中国、生物医学、社群5个领域的22个主题;香港中文大学以中国研究、转化医学、资讯与自动化科技、环境与持续发展为四大战略研究领域,并从其中选出16项优先研究的跨学科主题,着重投入教育资源,有的放矢。
2. 质量评估体系完善
香港地区高校具有完整全面的质量评估系统,内部评估、外部评估及社会舆论评估三管齐下,形成了内外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以保障并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香港是国际上少数的赋予高校自评资格的地区之一,拥有自评资格的高校都是并且必须是拥有优良学术传统和质量保障机制的,且仍要接受不定期的外部评估(比其他高校的外部课程评估更严格)。外部评估主要来自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及其辖下的质量保证局(QAC)、联校质量检查委员会(JQRC)及学术与职业资历评审局(CAAVQ)三大机构。相关评估报告定期官网公示接受民众监督。
3. 教育经费投入水平高
香港政府在教育经费上投入的公共财政支持力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教育经常支出占总经常支出的比例稳定在1/5以上。除了政府公共经费的大力支持外,香港政府还鼓励多元竞争性教育经费投入,通过多种途径筹措经费,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即配对补助金计划,这是香港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一项竞争性、连续性的拨款政策香港教育大学在亚洲的排名,香港地区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简介,操作方式即院校筹得私人捐款,政府予以配对比例的补贴,比例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香港政府同时还调高了捐款免税额,既减少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也引导了高校寻找新的经费筹措渠道,实现了政府和高校双赢。
香港地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战略规划目标定位清晰、战略研究领域明确、资源保障充分,对于内地高校“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很多有益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百才,徐宁. 香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质量保障措施与政策经验[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1):75-83. [2] 顾雨竹,贾启君. 香港一流大学战略规划研究[J]. 高等教育评论,2018(2).
香港教育大学亚洲排名,浸大亚洲大学排名跃进
浸大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最近公布的「2024年亚洲大学排名」中,从去年的第105位大幅跃升至第63位。该排行榜根据大学的教学、研究、知识转移与国际展望的表现作为评分准则。
rn
近年来,浸大采取了前瞻性的策略,不断强化其跨学科教学的定位和特色,并结合科技应用与多元化学习体验,成功吸引了具备创意、广阔视野和多方面才能的优秀学生。
rn
凭借其科研优势,浸大积极拓展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创意媒体、健康与药物研发、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以及人文及文化,致力推动创新研究,以回应社会的需要。
rn
浸大的排名上升美国top30名校留学,证明大学的学术和研究在国际上表现卓越。浸大将继续按照其策略发展方向前进,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惠及社会并促进香港、国家、地区以至全球的发展。
rn”}}” style=”;;”>
浸大在《泰晤士高等教育》最近公布的「2024年亚洲大学排名」中,从去年的第105位大幅跃升至第63位。该排行榜根据大学的教学、研究、知识转移与国际展望的表现作为评分准则。
近年来香港教育大学亚洲排名,浸大亚洲大学排名跃进,浸大采取了前瞻性的策略,不断强化其跨学科教学的定位和特色,并结合科技应用与多元化学习体验香港教育大学亚洲排名,成功吸引了具备创意、广阔视野和多方面才能的优秀学生。
凭借其科研优势,浸大积极拓展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创意媒体、健康与药物研发、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以及人文及文化,致力推动创新研究,以回应社会的需要。
浸大的排名上升,证明大学的学术和研究在国际上表现卓越。浸大将继续按照其策略发展方向前进,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惠及社会并促进香港、国家、地区以至全球的发展。
香港教育大学在香港排第几,最新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北京、香港、上海进前十
中国城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何?咱们自己说了不算,来看看权威国际机构的说法。
10月25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发布2021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共分为两个榜单,由《全球城市综合排名》(GCI)和《全球城市潜力排名》(GCO)两部分构成。
报告显示,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继续位列全球TOP4城市,来自中国的北京、香港、上海也跻身全球前十。
一般来说,全球城市有三大排行榜:
一个是GaWC(以英国拉夫堡大学为依托的学术组织)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另一个是英国智库Z/Yen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第三个就是科尔尼发布的《全球城市综合排名》(GCI)。
GaWC侧重于城市联系度,Z/Yen侧重于金融中心度,GCI侧重于城市的综合影响力,包含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体验和政治事务等五个维度。
今年的《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前十城市分别是: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洛杉矶、北京、香港、芝加哥、新加坡、上海。
2021年《全球城市综合排名》
中国有3个城市(北京、香港、上海)进入全球前十,数量与美国相同(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另外欧洲2个城市(伦敦、巴黎)、亚太其他地区2个城市(东京、新加坡)进入全球前十。
其中,上海首次进入全球前十,相比2016年前进了10名。
从前十城市看,纽约、伦敦不仅是全球最强的两个金融中心城市,论综合影响力也同样是全球之最。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则一直保持全球F4的格局。
香港在金融中心排名上一直高于北京,经常与纽约、伦敦并称“纽伦港”,但这个榜单评价的是综合影响力,所以在这个排名上低于北京。
下面是《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前80城市:
2021年《全球城市综合排名》
跻身全球前80的中国城市依次为:北京(6)、香港(7)、上海(10)、台北(49)、广州(61)、深圳(72)、杭州(80)。
按照科尔尼的《报告》,中国内地的城市综合影响力排名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苏州、天津、武汉、西安、长沙、重庆。
较详细的排名如下:
2021年《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图片来自大刚观察)
其中,北京上升3名、上海上升10名、广州上升10名、深圳上升11名、杭州上升35名。
下面简单说说这5大城市。
北京相较去年下降1名,位列全球第6,主要受疫情因素,北京在商业活动、人力资本、文化体验等多个维度上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北京实力非常雄厚,例如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全球第一,独角兽企业数量全球第二。
近年来,北京持续的央企、高校疏解工作,以及持续的青年人才外流,在虹吸资金方面增速慢于上海和深圳,不过北京正在经济上发力,已成功得到自贸区、证券交易所,北京在户籍上也有所松动,放宽了毕业生引入条件,其综合排名有望继续攀升。
上海较去年上升2名,首次跻身前十,报告提到,在疫情影响下,上海商业活动与文化活动依旧保持强势活跃地位。上海过去一年内不仅仍保持了其海运吞吐量多年连续第一的宝座,空运吞吐量也上升至全球第二。
资本市场的活跃带动独角兽企业数量跃升至全球第四,上海正在持续向全球第一梯队城市迈进。
广州较去年上升2名,位列第全球61名,主要来自商业活动和文化体验维度的进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在广州产业比重中重要性提升,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保持全国第一、助力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完备的产业体系与丰富的人才资源将持续推动广州城市发展。
深圳较去年上升3名,位列全球第72名,主要由商业活动、人力资本及文化体验驱动。
报告提到,近年来英国G5院校留学,深圳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深交所的活跃表现驱动城市商业价值不断增加。其在一线城市中优越的落户政策也吸引越来越多高等教育人口安家深圳,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未来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有望再展深圳模式的魅力、实现城市跨越性发展。
杭州较去年上升2名、位列第80名,且近6年提升了35个名次,在主要城市中进步最大,杭州的商业活动持续提升,财富500强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全球顶尖服务业企业数量等持续上升香港教育大学在香港排第几,凭借数字经济、电商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另据媒体统计,成都上升1位,位列全球第86;苏州上升6位,位列第92;天津排名保持第94名不变;西安上升4位,位列第96。
长沙上升1位,位列第102;济南首次上榜,位列第122。武汉排名下降2位,位列第95。在全球城市潜力排名方面,武汉逆势上升3位,位列全球第66。
有人可能会问,这项排名的权威度咋样?
它的公众知名度虽然没有GaWC《世界城市名册》、Z/Yen《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大,但它在学术论文中经常被引用,权威度也是很高的。
榜单的制作方科尔尼公司于1926年在芝加哥成立,是全球领先的咨询公司,目前在4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其《全球城市指数》(GCI)报告首次发布于2008年,由科尔尼公司联合国际顶级学者与智库机构联合发起。
如果说GaWC的排名反映的是“国际联系度”,那么GCI的排名则反映的是“国际影响力”,因为它的数据模型分为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体验、政治事务等五个维度的29个指标。
下面看看另一个榜单,2021《全球城市潜力排名》TOP80:
2021年《全球城市潜力排名》
全球城市潜力排名中,中国排名靠前的城市有:
北京(23)、台北(24)、深圳(26)、上海(30)、广州(34)、苏州(45)、高雄(53)、香港(54)、无锡(59)、南京(63)、杭州(64)、武汉(66)、天津(67)、泉州(68)、东莞(69)、长沙(71)、佛山(72)、宁波(74)、重庆(75)、合肥(76)、西安(78)、大连(79)、沈阳(80)。
由此可见,在全球城市潜力排行榜里,中国城市上榜很多,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均有代表城市入列。
在全球城市潜力排名中,北京继续位列中国城市首位,深圳反超上海和广州,苏州、无锡超过了南京、杭州。
《全球城市潜力排名》主要从居民幸福感 、经济状况、创新和治理四个维度来评估城市的未来发展潜力。
另外,全球城市潜力城市中,上升幅度较大的城市有广州(+20)、深圳(+15)、上海(+15)、重庆(+12)、首尔(+11)、苏州(+10)、北京(+9)、苏黎世(+9)、纽约(+9)。
在国际机构的眼中,广州国际影响力的潜力指数显著增长香港教育大学在香港排第几,最新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北京、香港、上海进前十,上升幅度全球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