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上海,120位香港学生乘C919来上海实习:给自己未来多一个选择

这几天,去年来沪实习的香港大学本科生郑仲宏也在上海。离开香港前,郑仲宏受邀给即将来沪的香港大学生分享经验。没错,许自己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可以说是这些香港年轻人来沪实习的重要目的。

“终于圆梦了!”

6月1日14时03分,搭载120位香港大学生的国产C919大飞机从香港国际机场起飞前往上海。这趟“香港—上海”商业包机航班,成为C919首次境外商业飞行。

未来8周内,这些年轻人将参与“沪港同心相聚上海”香港青年学生实习计划,走进上海企业,感受城市温度,了解内地发展,进一步规划更美好的未来。

圆梦

1日上午的香港飘着零星小雨,虽是下午的航班,但上午10时陆续就有港生抵达机场。香港科技大学学生林浚晞很早就来了,“非常期待,非常兴奋,非常新奇,以往都是乘坐空客或波音飞机,非常想体验下中国国产大飞机的感受,希望在乘坐舒适度上有更好体验”。

沪港青联会主席杨永铿和他的同事正引导同学去柜台值机。谈及为何组织这次活动英国G5院校留学,他讲了两件事,去年在沪港生走进中国商飞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上海,当看到国产大飞机后,大家很是惊叹,感慨国家的工业成就;去年12月,国产C919和ARJ21首次来到香港,飞越维多利亚港上空,在全港掀起“航空热潮”。

“我们就在想,今年是‘沪港同心实习计划’的第十五年,香港学生有没有机会乘坐国产大飞机去上海,为实习之旅开个好头?”这位2005年开始在上海生活的港人告诉记者,这一提议得到上海、香港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香港学生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12时10分,在机场8号登机口,举行了简短但热烈的欢送仪式。“我相信对所有同学来说,这一次体验将毕生难忘,也终生受用。”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我充满期待,将有更多香港青年乃至广大市民,有机会乘搭C919以及其他型号的国产客机,感受国家航空发展成就。”

惊喜

走入C919机舱,座椅椅背上插着国旗与香港区旗,并为每位港生准备了大白兔奶糖风味牛奶。“能够由我带班飞行,感到非常荣幸和骄傲。”“90后”乘务长毛文婷表示,希望香港年轻人能亲身感受国产大飞机的舒适性,为这次上海之旅开个好头,“祝愿他们未来实习一切顺利”。

15时56分,C919平稳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滑行途中,两辆消防车在飞机两侧射出巨型水柱,把国产大飞机“环抱”其中,为大家“接风洗尘”。机舱内发出惊叹声与欢呼声,港生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过水门”过程。

“飞得好稳,机上声音不响,很舒适。”香港都会大学金融科技专业一年级生秦显程一脸轻松,“这是我第一次乘坐国产大飞机,以后有机会继续乘坐。”

“感谢上海有关部门、机构和团体的悉心安排,以如此有意义的形式接学生们到沪,为他们带来毕生难忘的回忆。”停机坪上,等待接机的香港特区政府驻沪办主任蔡亮说,期待同学们能通过实习计划加深对祖国的认识,更好规划自己的未来,“也很期待来香港驻沪办实习的同学。”

各方努力不止于此。考虑到多数港生是第一次来上海,生活经验与职场经验都不够,几个月前,组织方就为每位来沪港生配备了一位香港导师及一位上海导师,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方式,为他们提供专业、贴心的支持。比如,帮助同学来上海前安装好支付、叫车、外卖等实用软件,并提醒同学们要开通银行账户和办理sim卡。

“50位导师都是两地优秀企业家,很热心并且有丰富的经验。”虽然本职工作很忙,沪港青年会常务副主席陈家麒还是欣然接受担任导师,把自己在上海工作生活10年的经验倾囊相授,希望帮助这些年轻人少走弯路,增强未来2个月实习的信心。

期待

这几天,去年来沪实习的香港大学本科生郑仲宏也在上海。“回到香港后很怀念上海的生活,上海成为我‘第二个家’。”这一年,他和带教老师——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尔婳保持线上联系,于是他和几位港生一起相约再来上海。

离开香港前,郑仲宏受邀给即将来沪的香港大学生分享经验。“去年在上海的两个月经历,让我感觉与内地的距离更近了。之后我跟着律政司、律师协会去东莞、深圳、佛山等地考察。”他以过来者的身份告诉大家,“调节好心态,最大化用好实习时间,多学习、多交流、多感悟。”

从下周开始,张尔婳会带教一名新的香港实习生,“期待我们之间能多交流,帮助他做好每件事,学有收获”。

记者了解到,这批港生来自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都会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树仁大学等,之后前往在沪国企、民企及外企实习。此外,主办方安排了丰富的周末活动,包括参观华东无人机基地、“雪龙”号等,并参观世界会客厅、世界技能博物馆等。

“即将开始在上海一个半月的实习,真是无比期待。”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学士二年级学生刘祉怡祖籍在上海,将前往华东电力设计院国际业务部实习,“我期望能在这里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上海,120位香港学生乘C919来上海实习:给自己未来多一个选择,体会到大型企业的运作方式,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香港浸会大学金融专业学生林柏晞已经迫不及待地设计起未来规划,既要在东亚银行好好实习,体会内地港资企业工作环境,同时也要了解上海风土人情,不只是陆家嘴、外滩,更要通过了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或许会让我坚定留在内地发展的想法呢”。

没错,许自己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可以说是这些香港年轻人来沪实习的重要目的。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会感受上海城市温度,给自己未来人生多一个选择。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上海,200多位香港大学生来沪当“打工人”:要把真实的上海告诉家人朋友

这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香港大学生来沪实习。从6月初到7月底,200多位香港大学生来到上海,用50多天的时间了解这座城市,感受这里的职场,进而思考自己的未来。采访中,这些“00后”告诉记者,香港背靠内地、面向世界,把握这一优势,香港青年的人生舞台会更大QS100名校留学,选择会更多。

图为大成律师事务所导师张尔婳指导郑仲宏。

实习:从紧张到带着期望去上班

带着腼腆的笑容,穿上笔挺的白衬衣、黑西裤,走入陆家嘴环球金融中心24层,上月(6月)4日起,19岁的香港大学大一学生郑仲宏开始在大成律师事务所的实习。

“内地与香港法律制度不同,两边使用的语言、文本格式与资料库也不同,需要慢慢熟悉。”为了帮他尽快进入状态,律所为这位工商管理及法学专业学生制定由简入难的实习计划——从最初的检索英文资料开始,逐步涉及中文业务,再尝试法律文书写作。

在上海,郑仲宏第一次接触到内地的立法过程。作为第三方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6月前往某区,就《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修订展开调研,听取政府与企业意见。虽然初来乍到的郑仲宏未必能了解立法缘由、各方立场,但他被现场气氛感染到了。“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得很激烈,有时声音会越讲越大。每一位持分者(粤语,意为利益相关方)都会讲清自己的观点。”

郑仲宏坦言,民营律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与立法过程,在香港不多见,这种形式给了更多人讲话的机会,“两地法律制度不同是客观存在,但法的精神、法律工作者所需的系统性思考能力,应该是相通的”。

能力提升的同时,港生也在悄然感受上海的职场文化。“坦白说,刚来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两个月没朋友的准备。”上月(6月)初刚到穆氏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时,香港都会大学商学院大四学生吴姿莹有点紧张。一星期后,她就喜欢上这里的国际范儿,公司所在的南丰城附近高楼鳞次栉比、生活设施完善,公司里不仅有内地人、香港人、台湾人,还有新加坡人、泰国人、意大利人等,讨论工作时,普通话、英语、粤语间在无缝切换。

“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人聚在一起,可以从不同视角看问题。”吴姿莹的实习岗位叫“办公空间策划”,她曾经跟过一个为在沪德企总部做室内设计的案子,“那些了解德国文化的员工,一定更清楚客户需要什么”。在走访客户了解收集需求后,吴姿莹还要与设计组、机电组、科技组等同事一起头脑风暴。有的同事擅长空间精算,有的擅长概念运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设计理念慢慢落到图纸上去。

“开始实习有点紧张,现在我会带着期望来上班。”吴姿莹发现,上海不仅与香港一般的国际化,并且有很多发展机会,“虽然辛苦,但收获喜悦更大,在上海实习其实挺酷的。”

图为唐品恒与香港孩童交流。

生活:找寻当上海人的感觉

这是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大四学生唐品恒第二次来上海。去年9月,他作为交换生来到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体验了把内地高校文化。这段时间,他成为沪港交流社团紫菁少青发展中心的实习生,陪伴20多位香港中小学生参加“期盼夏令营”活动。

“上海与香港在生活上蛮像的,但香港生活便利度好像略逊于这里。”唐品恒的观点代表了多数港生的认识。比如,香港打车几乎只能选择计程车,但上海有各种打车软件;香港外卖送餐平台不多,且加价不少,而上海平台上丰富的菜品让港生直呼幸福。

其实,相较于生活便利而言,对于这些香港本土青年而言,他们更在乎的是一座城市的“氛围”,进而判断自己能否可以、以及是否愿意融入进去。

郑仲宏回忆,进律所的第一天,感觉自己有点像外星人。上海同事讲话的口音、语速、梗都听不明白,即便很想同大家聊天,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让他意外的是,那天下班,同事邀他一起吃饭,大家围坐一起,聊着聊着发现彼此共通点不少。比如,两地年轻人都很拼,甚至有点卷;比如,聊到港星佘诗曼,他说看过佘演的《使徒行者》,内地同事立刻提到了《延禧攻略》;再比如,对于专业性较弱的大学专业,普通话称为“万金油”,粤语也有类似的俗称,叫“水泡”……在谈天说地中,年轻人间距离被慢慢拉近。

当然,也有让港生不适应之处。在香港,公与私分得很清楚——公事用公司通信软件、单位电话及工作邮箱交流,私事用“”交流。在内地,所有事情都交给微信,公私事怎么分也分不开。

到了周末,抛开工作,吴姿莹会去扫街。这是她在香港养成的习惯。走在港岛,既可以看到中式唐楼石屋,也能见到欧式西洋会馆。“这点上海与香港很相似,建筑东西文化交融,且都被活化利用。”站在今潮8弄,她会想到香港大馆,前者是石库门弄堂,后者是香港中区警署,彼此都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活化,不仅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还成为市民游客休憩之所。

7月1日晚,吴姿莹去今潮8弄参加庆香港回归26周年活动。以石库门建筑为“画布”,伴随音乐节拍,维多利亚湾、太平山顶、中西建筑等香港标志性景点一一投射其上,“那刻我有点恍惚,忘了到底是在上海还是香港”。

虽然之前来过上海旅游,但吴姿莹坦言,当游客与当职场“打工人”视角会不同,后者更能找到当上海人的感觉。作为一名外来者,她特别喜欢上海人的分寸感,“和他们在一起时,我可以选择‘在外面’,但当我‘想进入’时,上海朋友不会排斥我,反而会张开双臂欢迎”。

图为吴姿莹。

带教老师:亦师亦友亦家人

200多位香港大学生在上海生活,背后有众多单位默默付出。市区两级的海外联谊会、众多香港在沪社团组织参与,为港生联系了230余家实习企业,覆盖本市国企、民企及外企,并根据同学不同专业,提供了包括研发工程、园区管理、法务专员、市场营销在内的570多个实习岗位。

到了周末,他们还会组织香港学生走访上海。比如,住在普陀的同学,会前往苏州河沿岸、天安千树、中以(上海)创新园参访;住在浦东的,则会去川沙古镇、上海天文馆、洋山深水港、商飞基地等地,感受上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还有,就是陪伴港生的带教老师,经过两个月的相处,如今已算是亦师亦友亦家人。

已经在上海生活了10多年的黄咏仪,是沪港交流机构“紫菁少青”的负责人。这两个月,她常会给唐品恒煲点汤、煮点凉茶、带些甜点。黄咏仪说,这些孩子跟自己孩子一般大,其中不少是第一次离家远行,希望家乡味道能让他们不再过于想家。不过她很欣慰,港生的适应能力超过她想象,即便是最让老师们担心的就医问题,他们也能自己上网解决。

吴姿莹的带教老师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上海,穆氏建筑设计办公策略总监蒋哲生,来自台湾,曾经在港台及欧美工作。“Joyce(吴姿莹)做事踏实,视野开阔,大学专业是商科,又在内地、香港与加拿大学习生活。”在蒋哲生看来,他的任务是要把吴姿莹的专业优势、国际化背景在上海有效实现“在地化”。于是,这段时间,台湾人蒋哲生带着香港人吴姿莹拜访客户、踏勘现场、一起头脑风暴,共同推进项目。

带教老师告诉记者,最让他们欣慰的,是港生的努力与进步。

郑仲宏是大成律师事务所带教老师张尔婳教的第一位香港大学生。“他特别敢问。”张尔婳注意到,有的实习生会把问题藏在心中,而他却愿意反复提问,直到弄懂为止。与此同时,在整理记录时,郑仲宏会反反复复听录音,“写得很仔细,上海话内容听不懂的用问号标出,很认真,很踏实。”

张尔婳说,两个月的实习,郑仲宏已逐渐了解内地法律文本,更深层次的法律逻辑还需慢慢培养。“对于一年级法律专业生而言,他做得很不错了。”她为自己的实习生点赞。

随着实习逐步结束,沪港社团总会常务副会长麦德铨总算有了点闲暇时间。他很喜欢这段时间的忙忙碌碌,因为这是一种传承——20多年前,他大学毕业来到上海发展,得到了不少在沪港人的帮助照顾;如今,事业有成的他,觉得有责任为香港孩子在上海的衣食住行操心。

“希望大家通过实习,全面深入体验上海生活。”麦德铨告诉香港年轻人,只要讲得客观,在上海工作的利与弊都可以告诉家人朋友,“如果考虑留在上海,那就更好了”。

未来:在上海结下的情谊会继续

这个月(7月)底,两个月的实习进入尾声,200多位香港大学生要开始新的行程。

“已经开始有分别的悲伤。”7月23日,吴姿莹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了一条。50多天的时间,她和公司同事朝夕相处,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完成研究生学业后,我会认真考虑是否在上海或大湾区发展。”她还和蒋哲生约定,如果以后蒋老师来港,她请吃地道的港式茶餐厅;如果她来上海,蒋老师就请喝咖啡。“我们不会断了联系,在上海结下的情谊一定会继续。”

学历史的唐品恒则要留在上海,9月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读研,师从何爱国教授,主攻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方向。“我家人比较希望我读金融专业,但我很小就看《三国演义》,学中国历史是我的兴趣。”他给自己定了个读研计划,一方面希望能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所收获,另一方面想通过旁听其他人文专业的课程,扩展自己知识面,“我很喜欢张载的‘横渠四句’,希望以此激励自己走好人生路。”唐品恒还告诉记者,实习经历让他感受到上海对境外人士的友善。比如,过去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上海,200多位香港大学生来沪当“打工人”:要把真实的上海告诉家人朋友,境外银行卡无法绑定微信与支付宝,如今,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便捷支付真正从入境开始。

走出陆家嘴高端写字楼,郑仲宏要回港大继续大二学业。如今,内地与香港在法律领域的交流和协作越来越多,香港法律执业者也能通过考试在粤港澳大湾区执业。郑仲宏相信,香港法律人可以发挥其熟悉涉外法律事务优势,无论最后选择留在香港,还是到内地发展,一定会有很多成长机会。

临走前,张尔婳还特意叮嘱她的学生,之后要多实习、多经历、多思考,“你的人生还很长,无论选择当AO(香港政务官),还是进入律所工作,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所长与所爱。走自己喜欢的路,幸福感一定会强一些。保持联系,期待未来听到你的好消息。”

没错,许自己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可以说是200多位香港大学生来沪实习目的。在50多天的上海生活中,他们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正如不少香港同学所言,短短的两个月,未必就能下决心留在上海,但一定可以给自己未来多一个选择。

香港大学商业学院,香港大学商学院之金融学-新东方前途出国

根据港大官网的介绍,香港大学金融硕士课程是一项跨学科课程,旨在为有志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士提供金融理论方面的尖端培训,以及必要的数学、统计和计算机培训,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多种金融学科的知识。

港大的金融硕士项目在课程设置上科学且严谨,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并行,重注培养学生金融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融合了最新的行业案例。通过学习不同的课程,学生将掌握:

学生将掌握各种技能组合,以在各种金融领域取得成功:定价衍生工具和证券,金融市场建模和预测,对冲和金融风险管理香港大学商业学院,信用风险管理,保险和再保险,定量交易和套利培训,以及资产和投资管理。

① 港大的课程与专业实践密切相关,适应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作为CFA协会的认可大学,港大为学生提供适合的专业课程,为学生准备参加CFA课程考试做好准备。

② 港大与全球风险专业人士协会 ( of Risk )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其致力于风险方向教育和培养全球风险管理人才的有力证明。

金融硕士项目分为四个不同的方向 (),分别是:

-Risk

无论学生就读哪一个方向,如果想要毕业,学生必须成功完成12门6学分课程,其中包括:

① 四门财务分析基础核心课程(基于CFA课程)

②四门高级核心课程 ( Core)

③两门方向核心课程 ( Core)*和两门选修课程 ()*

这里特别提一下金融硕士的金融科技 ( )方向。当然,这个名字太长了,大家也可以叫它,这个词是由金融“”与科技“”两个词合成而来。

如果非要说出金融科技的一个概念来,从广义上来讲QS200名校留学,就是一切以科技和数据为核心驱动力,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业服务效率的做法均属于金融科技的范畴。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我们近年熟悉的这些新名词其实都是的一部分。

如果这些名词看起来还离生活太遥远香港大学商业学院,香港大学商学院之金融学-新东方前途出国,那拿起手机,打开快捷支付等,这些都是金融科技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出现混淆,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到底有什么区别?

从覆盖范围上看,金融科技包含的方面比互联网金融还要多。

支付清算、融资、基础设施、投资管理都是金融科技的主要业务。

除此之外,金融科技几乎正在被应用到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借贷、财富管理、支付、保险、众筹、征信,甚至是零售银行和房屋中介。

中的“Tech”都会涉及到哪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内容呢?

大体来说可以归为如下三类:

其一,用户体验。好的用户体验,不光是好看,而且要好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替代人工服务的。

其二,大数据。现在讲的大数据多数是指大数据架构,即建立起一个储存和处理大数据的系统,而目前,关于大数据的分析还处于比较初级阶段,比如还需要靠人工手动建模分析,而且对处理多维多形态的数据并不太好使。

其三,人工智能。这是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科技方向,就是完全用计算机用来替代一些靠人的大脑来分析的东西,比如替代客户经理或是信用专员。

例如足够大的信息量,加上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使真正地具备智能化,可以替代人脑的分析过程,这对解决信用欺诈等问题来说都会非常有效。而就目前来说,这方面的突破也是不够,未来需要做的努力依然很多。

随着全球投资领域热潮的不断升温,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越来越多的人迫切的想要系统的学习课程。

那么走入的核心领域需要学习什么?

学习的路线应该是先了解发展现状、其次需要学习金融工程数学基础、金融数据挖掘与应用、量化金融策略设计、NLP金融应用设计、金融API端口调用、Excel金融建模应用、机器学习金融应用简介等。

学习金融科技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基础的数学、金融、计算机知识;概率统计、线性代数、入门课程,可以提前学习。

课程特点

项目时长仅一年

金融硕士项目的全日制学生会在港大学习至少一个学年,最多两个学年。大多数学生通常会选择每周上四节课,以在一学年完成所有课程。

课程模块化设计

课程以模块化的方式提供,让学生可以一次专注于一个学习领域。 通常,每个模块包括7-8周,包括考试周。

学位多方向可选

前面我们提到过,金融硕士有四个不同方向可选。并且如果学生已成功完成两个方向的所有核心课程和两门选修课程,学生可以在四个方向中的任意两个方向获得学位。

就业前景好

成功毕业的学生将在商业和投资银行、经纪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非金融公司的财务部门、监管机构以及咨询和会计公司的招聘中享有竞争优势。

申请及录取要求

在香港大学的众多硕士项目中,金融硕士无疑是最热门的项目之一。所以为了方便申请者,金融硕士也是最早开放申请的专业之一。

今年的金融硕士项目一共有四轮:

① 第一轮:2018年10月12日截止

②第二轮:2018年11月30日截止

③第三轮:2019年1月18日截止

④第四轮:2019年2月22日截止

值得注意的是港大采取滚动录取的方式,因此越早递交申请,被录取得就越早,且被录取的几率也越大;当然,早些递交申请,港大也会有足够的时间审核你的申请材料。另外早点拿到录取就有足够的时间处理签证等各项来港前需准备的事宜。

根据官方的消息,申请人需满足以下条件:

① 拥有受港大之认可的学士学位

② 两封推荐信,为什么推荐人觉得你适合这个专业

③ 托福90分/雅思总分7 (小分不低于6.5)

但官方并没有规定本科背景,也没有要求申请人必须有GRE/GMAT成绩*。

那么实际的录取情况如何呢?根据港大内部官方数据,在2018年,该项目一共录取了164名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及背景。其中最多的是金融 (49%),其次是经济、商科和会计。

在去年录取的164人中,平均年龄为23岁。其中逾两成有工作经验,平均工作时长为两年,最长者已经工作了长达六年之久!

在这164人中男性占了37%,女性为63%。在成绩方面,去年的新生平均GMAT成绩为713分。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去考一下GRE/GMAT。

关于学费嘛,2019-2020学年是396, ,申请费为。虽然学费很贵,但是如果你曾经上过其中的某些课程,是可以获得减免的 ( 除外)*!每豁免一门课,可以减免33, 的学费。

好了,以上就是有关港大金融硕士的部分关键信息。大家期待已久的港大金融硕士项目已经开放申请,请及时联系我们做好申请规划。在此预祝大家早日拿到offer!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学费,2018香港大学授课制硕士专业信息.xlsx

香港大学学院专业学系学费备注建筑学院建筑学系房地产和建筑系HK$157,520园林建筑房地产学系HK$153,600房地产学系HK$153

香港大学商学院,22FALL港校商业分析、数据科学类专业详细介绍

本专业为全港数据科学类申请难度最高的专业之一,申请者大多拥有海本、内地TOP10高校的本科背景。申请难度分析:香港大学商学院如神一般存在,商业分析热门领域同时隶属于港大商学院,简直是“神仙打架”。申请难度分析:香港科技大学BDT是香港高校里第一个开始招生的数据科技类专业,佩服港科大的前瞻性。

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生科企扎堆香港上市,半年逾50家

随着越来越多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香港已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目前,本港生物科技企业有250多家,特区政府已将生物科技定为香港创新科技重点之一,以支持该行业未来的发展。生科企扎堆来港上市,香港这项融资全球第二亚洲第一!

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有学生以伪造学历入读硕士生课程,涉嫌“保录取”?港大发布声明

日前,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发现,个别学生以伪造学历入读硕士生课程。学院招生程序一贯遵循香港大学的规定,对入学申请所需的文件,如学历证书及成绩单等,进行严格审查。遗憾的是,近期港大经管学院发现极少数个案,涉及在招生过程中提交虚假文件。

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带你了解香港的大学:真正的港大SPACE中国商业学院

但你听说过SPACE中国商业学院吗?我们的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跟传统的商学院有一个很大的理念上的不同。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设立了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学院成立的时候,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首先它必须是创新型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