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美国博士后

美国博士后项目,41%博士后逃生学术界,顶刊PNAS揭残酷真相,名校光环背后曝职业危机

现在,更是有研究曝出,那些已经半只脚踏入学术圈的博士后,有高达41%的人选择了离开。少数名校为整个美国学术界培养了教职人员然而,并非所有博士后都离开了学术界。根据调查的数据,41%的博士后最终选择离开学术界。

去年,随着LLM产品化和工程化的发展,工业界的研究岗迅速缩减,许多AI博士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纷纷表示后悔读博。

工业界机会稀少,学术界同样问题重重。 为此,有的博士生甚至转行去当了主播。

现在,更是有研究曝出,那些已经半只脚踏入学术圈的博士后,有高达41%的人选择了离开。

如此惊人的「劝退率」,第一时间便引起了的注意

在这篇1月20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论文中美国博士后项目,41%博士后逃生学术界,顶刊PNAS揭残酷真相,名校光环背后曝职业危机,作者从科学学( of )角度,揭示了博士后发表成果与成功留在学术界的关系,并为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提供了全面且有统计依据的建议。

其中,主要亮点如下:

发表率与教职之间存在强相关性

博士后阶段的发表成果似乎比博士生阶段的更为重要

适度改变研究主题与未来的职业成功正相关

博士后出国,更容易获得教职

名校的博士更容易成功,但欧洲、加拿大和美国除外

少数名校为整个美国学术界培养了教职人员

论文链接:

研究内容

博士后是专门设计的学术界第一个职业阶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也是第一次将离开学术界视为失败的节点。

然而,博士后阶段也是一个瓶颈——许多博士后难以成功获得教职。

博士后阶段的低产出,几乎没有可以归咎的理由,所以这一阶段的压力陡然增加。

因此,博士后经历的普遍印象往往是负面的:「失望」、「压力过大」、「不幸福」和「被剥削」等词频频出现于近期文献中。

然而,并非所有博士后都离开了学术界。有些人坚持下来,成为科学领域的「人生赢家」。

那么,这些成功者有哪些共同点呢?

例如,最近针对美国学术界的研究表明,博士授予机构的声望不仅对教职聘用有显著影响,还对教职成员的留任和流失产生重要影响。

实际上,少数高声望大学为整个美国学术界培养了教职人员。后续研究认为,教职聘用延续了这些结构性偏见。

基于数据的学术就业市场研究,大多数都将博士学位授予机构作为解释变量,但极少研究博士后阶段的影响。

但有研究发现,获得博士后奖学金对于早期学术生涯的成功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与顶刊的第一作者相当。

此外,博士后经历有助于建立长期的国际学术联系。

但缺乏针对博士后的数据驱动研究,可能是因为对博士后普遍的负面被动的描述是——博士后是一个等待或试用期。

新研究为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提供全面且有统计依据的职业建议。

博士后的瓶颈

作者收集了包括出版物数据库(微软学术图谱,MAG)和大型在线职业网络的数据。

根据调查的数据,41%的博士后最终选择离开学术界。

这种退出现象反映了系统性瓶颈,与个人资质无关——许多博士后在设计之初就注定要离开学术界。

大量证据表明博士后培训的随意性,例如一些有潜力的新博士生被分配到最终没有产出成果的项目。

这表明,将研究生阶段与博士后阶段的发表率进行比较,可能提供宝贵的见解。

在图1A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发表率的变化与获得教职机会之间存在强相关性。

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关系独立于绝对发表率的高低。

图1:谁在博士后阶段后退出学术界?

图A显示了博士后期间发表率相对于博士阶段的变化与博士后进入教职的比例之间的关系。

图A中,分组方法将观察数量平均分配,但 -∞ 点(表示博士后阶段未发表任何论文的人)包含更多的观察数据,这一点通过面积的增大体现出来。

图B展示了在博士生阶段或博士后阶段发表高影响力论文的影响。

图B中,「Y」表示博士阶段有发表过高影响力论文,「N」表示没有高影响力论文,比如类别「YN」表示在博士生阶段发表过高影响力论文,但博士后阶段没有发表高影响力论文的个体美国top30名校留学,其他类别以此类推。

与发表过高影响力论文的博士后相比,未发表过高影响力论文的博士后,更不可能留在学术界。

然而,学术资本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力。

引用次数可能对职业发展可能更重要。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早期的引用成功是获得教职的必要条件。

在图1B中,结果展示了,如果博士后能够发表高影响力论文——即引用率位于其领域年度前5%的论文,留在学术界的概率会显著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博士后阶段的发表成果似乎比博士生阶段的更为重要。

结合图1A的结果,这些发现强调了博士后阶段在教职生涯起步中的关键作用。

早期教职成功的路径

量化成功本身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尤其在学术界,职业目标和个人目标因人而异。

因此,新研究选择以标准学术绩效指标为基础,从生产力和引用影响力两方面入手,构建专为早期教职人员设计的成功衡量标准。

博士后培训的直接影响,在教职初期最为显著。

因此,重点分析从首次获得教职开始两到四年内的科学产出。

前两年的间隔用于排除博士后期间研究成果的影响。随后两年的测量期受到期刊影响因子的定义启发。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衡量科学产出的指标,称为η指数,用作成功的代理指标。

这是一种折衷方法,以教职后两到四年间发表论文的h指数为基础,兼顾论文数量和质量。

短期发表指标

初步观察表明,较短期的发表指标——如博士生或博士后阶段的高影响力论文,不仅能够预测是否留在学术界,还能预测那些留下来的在职业早期能否成功。

一个显著差异在于,只在博士生或博士后其中一个阶段,发表过高影响力论文的研究人员,具体阶段的影响并不显著。

然而,同时在两个阶段都有高影响力论文的研究人员,η指数显著提高;而缺乏高影响力论文的研究人员,η指数明显降低。

图A显示了成功指标η的平均值,与图1B中的分类相同,分析对象是博士后阶段后仍留在学术界的个体。

改变研究主题

对于个人而言,博士后阶段是「获得推进职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专业技能的机会」。

这种技能的获取意味着在不同环境中扩展自己的能力组合;图2中B图显示了博士生和博士后阶段发表主题变化与未来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论文主题的-散度测量)。

确实,适度改变研究主题与未来的职业成功正相关。

图B展示了η指标与博士生和博士后阶段论文主题-散度的关系。

出国

更换机构是拓宽经验的另一种方式。

在图C中,比较了不同博士后群体的绩效,这取决于他们是留在博士学位授予机构、在本国内更换大学,还是前往另一个国家。

研究结果表明,出国进行博士后研究与较高的η指数相关联,而在同一国家内更换大学对绩效的影响微乎其微。

图C显示了流动性的平均η值,分析了博士后是否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从同一国家的大学迁移到另一所大学,或留在同一大学的情况。

更换机构

另一种更常见的流动类型是不同声望层次的研究机构之间的流动。

研究表明,学术界具有显著的等级特性,新教职人员通常来自层级较高的博士学位授予机构。

然而,对于博士后阶段,情况则正好相反,有2.4倍的人从低声望机构流向高声望机构,而不是相反。

下图D图显示,机构声望对η指数的影响总体不显著,但对于那些博士学位来自欧洲、加拿大和美国以外地区的年轻教职人员,拥有高声望机构的博士学位似乎具有显著影响。

最后美国博士后项目,图D展示了不同类别的博士后职业路径的平均η值,包括是否从或前往排名前10的大学或研究机构,是否在排名前10的机构内流动,以及这些流动如何依赖于博士学位授予机构的地区(欧洲、美国和加拿大,以及其他地区)。

对此,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认为,这项研究填补了如何推进学术生涯的重要空白。

不过,他指出,新研究没有考虑的其他因素也可能产生影响,比如教学经验。

此外,该分析的研究人员样本有限,并倾向于能够通过社交媒体网络验证身份的研究人员。

他表示:「如果希望全面了解不同学科和不同高等教育体系的情况,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需要研究。」

作者介绍

作者 Duan目前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阿尔托大学。

作者Qing Guan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副教授。

她于2018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博士学位。并曾是美国伊利诺伊州阿贡国家实验室的访问学者。

她的研究兴趣包括复杂网络中的链接预测与图数据挖掘,研究应用涵盖能源网络和金融网络。

参考资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编辑: 好困,36氪经授权发布。

在美国读个博士后需要几年,人物 | 读遍欧美名校,5年时间他还顺便开了4家海外办事处

爱因斯坦拉小提琴?

是的,学霸的世界你有很多不懂!

有些人特别能读书,但不一定特别能做事情;有些人特别能做事情,却不一定特别能读书。这种读书与做事情的人之间,长期有种相互的鄙视链。

很少人,能够兼而得之!

但是,总有一些人会超乎人的意料,做出一些令你匪夷所思的事情,不是因为他们是有多特别的人美国藤校留学,他们依然是普通人,但是他们知道如何去做一桩非凡的事业:不论读书,还是做事。

今天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超级学霸!他读书从北京到巴黎,从巴黎到波士顿,求学之路遍布全世界,而且还能在读书之余,将律所从北京开到欧洲,从法国开到加拿大,从加拿大开到美国。

他就是北京雍文律师事务所主任黄文涛先生!

黄文涛

北京雍文律师事务所主任

01 /为什么去海外读书?

他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是巴黎第九大学的博士,又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MIT的斯隆商学院求学;如今,还在波士顿大学做博士后。

为何要去读书呢?

而且还是放弃蒸蒸日上的律师事业,脱产去读书!对于他而言,就是解决一个困惑,一个需要学习的东西:企业风险防控。

那是2013年,中兴事件没有出来,很多企业都不重视“企业风险防控”。那个时候的市场上,“企业风险防控”还是很模糊的。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部分中国律师还只能触摸这个问题的边缘。

可是去哪里学呢?他选择了去考法国最好的商学院,巴黎九大的管理学博士!为什么是这家商学院呢?

因为这个学校有个很著名的口号:我们培养的博士不是企业家,而是企业思想家。

企业思想家是需要不断思考的,“博士”在老外的话应该翻译成叫PHD。 意思就是说必须要会用哲学思维思考的人才是博士。所以他们经常自称:我是哲学博士学位,用哲学的思维去分析问题。

在中国对博士没有一个很好的概念,我们就是拿了一张纸,有什么自己的思想吗?没有,没有任何的自己的思想,不是这个道理的。

而是说可以用哲学的思维来思考一个问题了,通过一个问题来推导出它的解决方法,这才是博士应该干的事情。这才是黄文涛律师想要的博士!

在追求这一境界的道路上,他没有以法国为终点,反而当成了起点!他又去了美国,在博士生,在名校如云的地方,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在MIT斯隆商学院,甚至,如今,他依然在波士顿大学,继续着他的追求之旅!

黄律师在MIT校训徽章前

“动手与动脑”,黄文涛就是这样做的

读书是需要成本的,不仅仅是钱,更是人到而立之年的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这对大部分律师而言,都是很难舍却的,因为对很多律师而言,就是短短的几天时间学习,估计都很难决策。

是什么让他做到了这一点呢?我问过他,他是如此回答的:

关于学习,我觉得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律师不肯放弃自己既得的东西,真真正正的去获得更多的东西。我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现在的律师,很多人都只看到了钱,让他们放弃了现在每年挣的这些律师费,还要花钱花时间,他们觉得不值。

但是,这些知识如果你不去投入的话,你是得不到的!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我觉得这东西就值,所以我可以放弃我暂时得到的东西,我去得到更多的东西。知识是无价的,不能用钱来衡量。

黄文涛律师去山区支教

02 / 知识的价值

黄文涛先生说得很对,知识是无价的!但对他这样的学霸而言,这话的意思是,知识是无价的,是有无穷无尽的价值的!

他从不停下脚步,从不等着知识被动的使用,他要尽快去学以致用。所以,他开启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海外开律所的大业。

这是很难想象的,一个华人,凭一己之力,开设那么多律所?在巴黎的时候,他串掇了一些朋友,在巴黎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办事处,以拓展欧洲和非洲业务。

还不够,又接着去加拿大多伦多开了一家;还不停歇,接着又在美国与大卫雷文法律事务所合作设立了洛杉矶办事处。就是最近,在布达佩斯的新律师事务所又刚刚建起!

出去读书几年,不仅领略了时尚前沿的思想,拿了学位,还顺便拓展了自己的战略版图。我戏谑地说他:你这哪是出去读书,这是出去做生意的。

他笑答:还好,其实只是顺带手做的。

03 / 去名校学什么?

为什么要去名校呢?如今,很多律师都有点蠢蠢欲动,想去深造一下。为此,我还专门问这个学霸,读遍了欧美名校,是否可以给一点建议呢?

首先,必须先得目的很明确。

先要制定自己的目标,比如去哈佛大学法学院,因为这个东西呢,出去是学习,不是游览,不是当一个名胜古迹去看一看,就是你一定要去学习人家那种气氛,然后呢,感受人家那种研究的课程的氛围,把自己融入进去!

第二, 把自己的问题提前准备好。

国外的教授喜欢活跃的课堂。而不是死气沉沉。你有哪些问题,说出来讨论。而不是我教你们你们去读在美国读个博士后需要几年,那已经不是这个时间段应该做的事情。

第三, 学国内学不到的。

我觉得这个比较针对于准备出国深造的朋友。他建议去国外学一些国内不开设的课程,甚至说是一些前沿的课程,比如他今年8月份在肯尼迪学院,他去听美国人是怎么看中美贸易战的,因为在中国不知道美国人是怎么说的,所以他就去哈佛大学想听听这些方面的知识。

他很感慨的说,很多律师考完司法考试以后再也不看书,真的不再看书了。

停止学习,这样很不好。

黄律师在巴黎第九大学

04 / 名校的八卦

问:哪个名校上课比较有意思?

答:在巴黎九大时,有一次老师上课流鼻血了在美国读个博士后需要几年,人物 | 读遍欧美名校,5年时间他还顺便开了4家海外办事处,鼻血滴在这衬衫上,其实不太能看出来,老师就觉得一个人穿了件带鼻血的衬衫是多么难看。 然后找了个学生开车送他回办公室换衣服。

两个小时过去了,老师终于回来了。后来问他为什么去了那么久。

教授说:我要换衣服就要洗澡吧,我换了新的衣服就要搭配新的领带、新的香水。然后两小时就过去了。

这就是法国人对知识的态度。不去名校,体会不到的。

问:哪个名校的美女最好看呢?

答:“那肯定是巴黎九大的,巴黎的美女这个高贵的气质,她不是一天两天练成的。巴黎人自己也曾经说:巴黎如若不浪漫,世界将失去色彩!”

美国博士后太穷了怎么办,美国博士后喊穷,各路PI挠头: 学术界越来越难留住人才了吗?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在通胀高企的时代,市场会给那些议价能力更高的员工加薪以应付暴涨的生活成本,但是如果是在非市场主体中工作的人群,这种机制则很难起到作用。美国数以万计的实验室中努力工作的几十万博士后们就面临这种困境:所有的物价都在上涨,但是他们的最大雇主:NSF和NIH以及各大高校给的工资却很难增长,博士后们采取各种方法表达不满甚至是发起罢工行动,而作为直接管理者的PI们对此也基本表示支持:原因很简单,年轻人太难了。

支持华盛顿大学博士后的罢工

图源: N.

收入赶不上通胀

作为威斯康星大学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系的一名PI, 在博士后罢工的行动中表达了支持,因为她深刻的知道年轻人的难处,而不想用自己过去的经验来对他们“做工作”——现在的情况与30年前完全不同了。那时的她也是某家实验室的博士后,年薪18600美元,博士后丈夫的收入也差不多,凭借这样的薪资他们不仅能够自己买房(每月按揭600美元),还有余力养育两个孩子。而现在她的儿子也当博士后了,工资比她那会高三倍,达到了53760美元,但是西雅图的房价是当年的14倍!

不光房价高,西雅图的生活成本比全美平均水平还要高50%,但是从2000年之后,作为他们实验室主要资金来源的NIH预算标准就再也没有提高过。每年从NIH获得的250万美元必须分出越来越多的份额来给博士后开工资美国博士后太穷了怎么办,美国博士后喊穷,各路PI挠头: 学术界越来越难留住人才了吗?,用于试验研究的资金越来越少。

剑桥麻省理工学院的细胞生物学家Ankur Jain表示,博士后和博士生通过他们的高强度劳动推动着科学事业向前发展,尤其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但是现状和未来让他感到担心:蓬勃发展的生物高新技术行业现在提供的平均工资为年薪94000美元,这比他的博士后们高出近一倍。

选择留在学术界而不是进入企业工作的博士们美国博士后太穷了怎么办,对科学事业的热情肯定是主导因素,但生活压力足以给这种热情降温。2023年10月,《自然》杂志将发布对博士后群体的第二次全球性调查结果,揭示自2020年那次调查以来生活成本增加和职位空缺的影响。报告中披露,新的调查发现,北美洲北部和中部的博士后当中62%对他们的薪酬不满意,相比之下,欧洲博士后不满意的比例只有37%。

博士后们罢工的理由很明确,诉求也很简单:钱不够。NIH设定的56484美元的年最低工资(通常被用作基准)不足以应付日常开支,很多人还得另想办法维持生活。他们希望将这个标准提高到68456美元,同时在未来设定常态化的加薪机制。

图源:

按说每年接近6万美元的收入在美国不算低,但是由于很多大学都位于生活成本比较高的地区,这里的物价明显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大截。一家调查公司使用了麻省理工学院2022年的发布的舒适生活成本算法,遵循50/30/20法则(即50%的税后收入用于住房等基本生活费用,30%用于可自由支配支出,20%用于储蓄或偿还债务),意为如果要在这些地方维持比较轻松的生活所需的收入,10大主要都会区的统计数字如下:

不难发现这些都是高校扎堆的地方,也是美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方,拿着死工资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博士后们,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马萨诸塞州剑桥市

部分机构回应诉求

当然普遍的抗议甚至是罢工已经引起了他们雇主的重视,但是不同机构的反应差别很大。不差钱、同时决策机制也比较灵活的土豪机构已经开始回应他们的诉求。今年4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为其直接资助的300名博士后设定了新的最低年薪:7万美元,并敦促PI们将这个数字作为博士后工资的基准。

NSF也表示会很快将博士后的最低工资定为71099美元,具体数字根据当地生活成本按地区划分不同的标准。

但是NIH就抠门的多,他们向美国联邦劳工关系局表示研究人员不符合雇员资格,劳资关系需要另外考虑;虽然通胀很高但是国会给他们的总拨款没有增长的迹象,现在要把最低工资提高到超过56484美元还为时过早;同时给PI发布新的指导原则建议提高博士后的薪酬,但最好减少岗位总数……

作为博士后的直接上级英国G5院校留学,PI们也有自己的难处。每个PI都知道这些博士后是学术创新的重要来源,如果不能让有才华的年轻人安心研究,科学事业将面临暗淡的未来。生活成本的提高他们知道,资助机构的很难给出更多的预算他们更清楚,要保持财务平衡就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有些PI寻求各种私人捐助来补贴博士后,或者尽量节省研究资金,以前经常更新的仪器改成自行维修来延长寿命,甚至是将申请额外资助当成日常操作,每周都给NIH写信申请。

实验室里的机器人。

图源:, Inc.

更直接的办法是缩小实验室的规模。人多力量大在科研界也是不变的真理,但是如果财务压力让每个人都没法安心工作,那还不如减少岗位人数。普林斯顿大学的神经科学家 Ilana 就认同这个思路:如果博士后一边分析实验数据,一边分析自己的财务数据,工作效率肯定会打折扣。如果现状没法改变,那么博士后人数的缩减也可以接受。

有人“趁火打劫”

也有乐见其成的: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发育进化生物学家Mark 表示,博士后待遇没法提高的现状可能会让本来想要去加州、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等地的博士们考虑 “穷地方”:既然NSF、NIH给的标准是全国统一价,这个收入在匹兹堡这样物价较低的就很有竞争力了,虽然主流的想法是在沿海大城市攻读博士或博士后,未来前景会更好,但是事实上我们这些小地方也会“给人带来惊喜”。

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将在2025年有R2升级为R1,这表示该学校的综合实力得到了美国教育委员会的认可,会有更多的研究项目得到资助,但是学校的影响力还比较低也是事实。因此该学校对PI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他们招募来的博士后,学校支付一半的工资。该校的真菌微生物学家 – 认为,对于即将首次建立实验室的她来说,这个政策支持非常给力。

参考文献:

1.

2.

去美国读博士后,留美女博士后被遣返 学霸不会社交流落美国街头

导读:【留美女博士后被遣返学霸不会社交流落美国街头】4月23日下午,北京边检总站接收了一名从美国被遣返的中国籍女子兰某(化名)。让38岁的兰某一身黑色羽绒服从头裹到脚,头发稀疏变白,蜡黄的脸上满是皱纹。民警带着兰某回到遣返所,发现她没带行李,随身只有一盒药。

留美女博士后被遣返因就业后连连碰壁流落街头

一位读下双博士后的中年女子因签证过期被两个美国警察押解遣返回国。昨天记者从北京边检总站获悉,当事人已被父母接回家。

4月23日下午,北京边检总站接收了一名从美国被遣返的中国籍女子兰某(化名)。让38岁的兰某一身黑色羽绒服从头裹到脚,头发稀疏变白去美国读博士后,留美女博士后被遣返 学霸不会社交流落美国街头,蜡黄的脸上满是皱纹。民警带着兰某回到遣返所,发现她没带行李,随身只有一盒药。

兰某用中英文断断续续地告诉民警去美国读博士后,她来自西北,自幼好学,父母从不让她干家务活,只一心学习。而她考进了全国排名前三的名牌大学,直至读完博士后。她又被推荐到美国的大学,又读了一个博士后。

地质专业的兰某曾跟着导师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搞研究,表现优秀。但就业后她却连连碰壁。一次主管有意考查几个外籍新人的社交能力,在餐会中给了他们每人一大份肉,让他们吃完。其他几个新人要么与主管沟通美国top30名校留学,要么请人一起分享,唯独兰某把盘子一推,说“我吃不下!”兰某接连失业,直到旧的签证已经过期,又没有新公司可以继续为她申请延期,也没钱租住公寓。直到有一天,神情恍惚的兰某在街头流浪时被警察发现。

边检民警查询到兰某父母的联系方式,寻求当地民警帮助。兰某父母得知消息激动万分,因为他们已两年未得到女儿音讯。当晚8点50分,兰某的父母坐飞机赶至北京,终于和女儿团聚。见到一家人抱头痛哭的场景,边检民警也不禁热泪盈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博士后 美国签证,快速了解海外博士后申请条件(海外博士后申请)

海外博士后申请是指在完成博士学业后,申请去海外研究机构或大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的过程。申请海外博士后并非易事,需要满足一定的门槛。如何准备海外博士后申请?为了成功申请海外博士后,你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海外博士后申请的时间节点是什么?海外博士后申请不仅是一纸申请,更是一次全方位的准备和挑战。

申请美国的博士后,美国访问学者博士后《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申请详情介绍

自2019年1月1日起,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回国证明”的申请方法将做如下调整:8、对于留学身份为博士后、高级研究学者的申请人,证明信有何要求?

在美国读个博士后需要几年,美国博士后

美国博士后一般的美国博士后待遇的工作期限是一到两年。美国博士后读几年,美国博士后最长几年美国博士后申请美国博士后的过程和申请博士有所不同,一般美国博士后申请不需要TOEFL或GRE成绩。申请美国的博士后,美国访问学者博士后如何申请驾照美国博士后美国博士后

美国博后 申请,国外怎么申请博士后?以及国外博士后的申请流程?

1.如何申请国外博士后申请博士后的过程和申请博士有所不同,一般博士后的申请不需要TOEFL或GRE成绩。除了美国大学能提供博士后申请外,很多研究所,国家实验室甚至大公司的实验室都提供博士后的position。2.如何申请国外博士后留学美国做博士后有何优势?

申请美国医学博士后,生物医学人士申请到美国做博士后经验点滴.doc

申请的时机:美国的科研体制和大多数国家都不同,实验室研究经费一半以上都要拿来支付人员工资,所以博士后的招聘不仅是由PI(principleinvestigator)说了算,而且直接决定于基金的申请情况,就医学生物学领域来说,主要的当然就是NIH的grant申请情况来决定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