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美国艺术学院

美国最有名的艺术大学,十大美国小说家 美国作家排行榜 你读过谁的作品

欧·亨利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Hawthorne,1804—1864,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也是美国文学史上首位写作短篇小说的作家,被称为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1、欧·亨利

欧·亨利,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1896年2月,欧·亨利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1902年,欧·亨利移居纽约,成为职业作家。1910年6月5日,欧·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国纽约去世。欧·亨利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 详细>>】

2、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 详细>>】

3、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John ,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他一共写过19部长篇小说美国最有名的艺术大学,150多篇短篇小说和故事,3部剧本等。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狼的儿子》,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白牙》,长篇小说《海狼》、《铁蹄》和《马丁·伊登》等。在他青年时代的作品中,跳动着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脉搏,成名后逐渐陷入极端个人主义和空虚中,1916年11月22日服用吗啡过量身亡。

4、西奥多·德莱塞

西奥多·德莱塞,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还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他的作品贴近广大人民的生活,诚实、大胆、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德莱塞出生在印第安纳州一个破产的小业主家庭。童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中学没毕业就去芝加哥独自谋生。1889年,进入印第安纳大学学习,一年后再次辍学。1892年,开始了记者生涯。他的代表作《嘉莉妹妹》真实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而《美国悲剧》则是德莱塞成就最高的作品,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了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至今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5、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6、纳撒尼尔·霍桑

纳撒尼尔·霍桑, ,1804—1864,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也是美国文学史上首位写作短篇小说的作家,被称为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被评价为一个生活的旁观者,这一人生态度决定了他对人的内心、心理活动的兴趣和洞察力。他深受原罪思想的影响,而且原罪代代相传,倡导人们以善行来洗刷罪恶,净化心灵。其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红字》,《七角楼房》,短篇小说集《重讲一遍的故事》,《古宅青苔》,《雪影》等。 【 详细>>】

7、赫尔曼·梅尔维尔

赫尔曼·梅尔维尔,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之一,与纳撒尼尔·霍桑齐名,梅尔维尔生前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在20世纪二十年代声名鹊起,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文学的巅峰人物之一。 英国作家毛姆认为他的《白鲸》是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其文学史地位更在马克·吐温等人之上。梅尔维尔也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1866年他自费印行第1部诗集《战事集》。1876年又自费出版以宗教为题材的18000行长诗《克拉瑞尔》,1888年和1891年自费出版诗集《约韩·玛尔和其他水手》和诗集《梯摩里昂》。

8、亨利·詹姆斯

亨利·詹姆斯QS100名校留学,19世纪美国继霍桑、麦尔维尔之后最伟大的小说家,也是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大文豪。詹姆斯的主要作品是小说,此外也写了许多文学评论、游记、传记和剧本。他的小说常写美国人和欧洲人之间交往的问题;成人的罪恶如何影响并摧残了纯洁、聪慧的儿童;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艺术家的孤独,作家和艺术家的生活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个美国人》、《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使节》和《金碗》等。他的创作对20世纪崛起的现代派及后现代派文学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9、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

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美国作家。1789年生于新泽西州伯灵顿城,其父是国会议员兼法官。少年时代在纽约州奥茨高湖畔的库珀镇度过。1808年起在美国海军服役三年。30岁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826~1833年去欧洲考察,曾担任过美国驻法国里昂的领事。代表作系列长篇小说《皮护腿故事集》,(包括《开拓者》、《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草原》、《探路者》、《杀鹿者》)赞扬印第安人的正直,揭露殖民主义者的贪婪残暴美国最有名的艺术大学,十大美国小说家 美国作家排行榜 你读过谁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其他作品有《间谍》、《舵手》、《领港员》、《火山口》等。

10、尤金·奥尼尔

金·奥尼尔, O’Neill,1888年10月16日-1953年11月27日,美国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琼斯皇》、《毛猿》、《天边外》、《悲悼》等。1920年,奥尼尔的《天边外》在百老汇上演,并获普利策奖,由此奠定了他在美国戏剧界的地位。1929年耶鲁大学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居住在美国佐治亚州一个远离海岸的岛上专心写作。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53年11月27日,奥尼尔逝世于波斯顿。

美国最有名的艺术大学,20件世界闻名的艺术作品,你一定要知道

世界上有着如繁星一般多的艺术作品,但这其中对人们影响最大的作品究竟是哪些?而当人们真的亲身见到这些真迹的时候,作品所带来的震撼会永远铭记于心。本次榜单只是选取了大多数人心目中最为重要的20件作品,没有出现在本次榜单中的作品对我们的生活也依然重要。

《创世纪》

《创世纪》是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礼拜堂大厅天顶的中央部分按建筑框边画的连续9幅宗教题材的壁画。 这幅巨型壁画创作于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期间,历时长达4年多。画面面积达14×38.5平方米,画题均取材于《圣经》的开头部分中,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

《星月夜》

《星月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于1889年在法国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油画,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现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在这幅画中,梵高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整个画面被一股汹涌、动荡的蓝绿色激流所吞噬,旋转、躁动、卷曲的星云使夜空变得异常活跃,脱离现实的景象反映出梵·高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疯狂的幻觉世界。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广为人知的大型壁画,文艺复兴时期由列奥纳多·达·芬奇于米兰的天主教恩宠圣母的多明我会院食堂墙壁上绘成。1980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大卫像

大卫像是文艺复兴时代米开朗基罗的杰作,于1501年至1504年雕成。雕像为白色大理石雕成的站立的男性裸体,高5.17米,重约6吨。用以表现圣经中的犹太英雄大卫王。原作目前置放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每年都会吸引约120万人前去参观。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肖像画,其之代表作。 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很少有其他作品能像它一样,常常被人审查、研究或是演绎。它的拥有者QS200名校留学,法国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供公众欣赏。它是直接画在白杨木上的,面积不大,长77厘米,宽53厘米。

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是1496年米开朗琪罗应法国红衣主教之邀创作的一部雕塑作品,它也是米开朗琪罗的成名作。故事题材来自《圣经》,描绘了圣母玛利亚怀抱着被钉死的基督时悲痛万分的情形。基督躺在圣母双膝间,肋骨上一道伤痕,头向后垂,右臂搭在圣母右膝上,圣母的面容显得很年轻,穿着长袍和斗篷,左手向后伸开,右手托着基督。

《维纳斯的诞生》

《维纳斯的诞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件作品根据波利齐安诺的长诗吉奥斯特纳而作,描述罗马神话中女神维纳斯从海中诞生的情景:她赤裸著身子踩在一个贝壳之上,右边春之女神正在为她披上华服而左边的风神送来暖风阵阵,吹起她的发丝。

思想者

思想者,又称沉思者,最早是奥古斯特·罗丹安置在群雕“地狱之门”横楣上一座铜雕,后来罗丹及其学生用大理石和石膏重塑了该雕像,成为了罗丹著名作品之一。雕像人物俯首而坐,右肘支在左膝上,右手手背顶着着下巴和嘴唇,目光下视,陷入深思。目前全世界有41座,前25座为罗丹亲翻,后26座则是罗丹基金会于1998年翻制。台湾有3座,一座位于台湾台中市的亚洲大学亚洲现代美术馆(编号18/25)美国最有名的艺术大学,一座位于国立清华大学旺宏馆(编号25/25),一座位于台南市的奇美博物馆(编号10/25)。

《记忆的永恒》

《记忆的永恒》,是西班牙著名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1931年,目前收藏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10

《夜巡》

《夜巡》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画家伦勃朗的名画。完成于1642年,是荷兰肖像画黄金时代的杰作美国最有名的艺术大学,20件世界闻名的艺术作品,你一定要知道,现在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馆藏,但一般在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展出。此画为伦勃朗受雇于阿姆斯特丹射手连队为其所作的肖像画,伦勃朗一改以往肖像画中人物按照尊卑顺序排列的原则,另辟蹊径作出舞台化的效果。

11

《呐喊》

《呐喊》,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93年的作品是表现主义绘画风格著名的作品。

12

《睡莲》

《睡莲》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所绘的系列油画作品,总共约有250幅。这组绘画作品主要描绘的是莫奈在吉维尼花园中的睡莲,创作花费了莫奈晚年的大部分时光,且绘成于莫奈罹患白内障时期。首批作品于1909年5月于巴黎丢朗-吕厄的画廊中展示。

13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法国画家乔治·修拉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一幅典型的点彩画派作品。

14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巴勃罗·毕加索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当时西班牙内战中纳粹德国受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之邀对西班牙共和国所辖的格尔尼卡城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地毯式轰炸。当时毕加索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区绘一幅装饰性的画,从而催生了这幅伟大的立体派艺术作品。

15

《夜游者》

《夜游者》是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的代表作,描绘人们坐在城里的餐厅吃晚餐。它除了是画家的代表作以外,也是其中一张最为人所熟悉的美国艺术品。它现在被收藏于芝加哥艺术学院。 画作的灵感来自一个在霍普居住地,纽约格林威治村的餐厅。

16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十七世纪荷兰画家扬·弗美尔的作品。画作以少女戴着的珍珠耳环作为视角的焦点,现时画作存放在海牙的毛里茨住宅中。

17

《人间乐园》

《人间乐园》,是早期尼德兰艺术大师耶罗尼米斯·博斯的三联画作品,自1939年起为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馆藏。它作于1490年至1510年间,博斯约为四十多或五十多岁之时,是他最负盛名、也是最竭尽心力的作品。

18

米洛的维纳斯

断臂维纳斯,也称米洛的维纳斯,是一座著名的古希腊雕像。这座雕像创作于公元前130到100年之间,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这座大理石雕成的雕像高202厘米,略大于人体真实大小。1820年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故被称作米洛的维纳斯。

19

《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拉斐尔因受任装饰梵蒂冈使徒宫,而在1509年至1510年间创作的一幅湿壁画,位于拉斐尔房间的签字厅, 目前是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分。此作被广泛认定为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象征著文艺复兴全盛期的精神。

20

《创造亚当》

《创造亚当》 是米开朗基罗创作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创世纪》的一部分,创作于1511至1512年间的文艺复兴全盛期。这幅壁画描绘的是《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人类始祖亚当的情形,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是创世纪天顶画中的第四幅。作为世界名画之一,后世出现了许多《创造亚当》的仿作。

– E N D –

美国旧金山大学艺术学院,赏读|聚沙成塔:我如何写《艺术界》

经过多年的酝酿、阅读和四处探究,《艺术界》于1982年问世。它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研项目”。我没有研究哪个群体的艺术家(比如芝加哥的爵士乐演奏者),或是哪个艺术圈(旧金山的戏剧界),或在此种环境下实践的某种具体艺术形式。相反,它是在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更为一般化的思考,探究的是当你准备研究任何此类现象时,都会提出的相关问题和进行的相关操作。因此,你可以说,《艺术界》正是一种对于艺术的审视之道,试图以此来提出问题以供调查研究之用。我的导师埃弗里特·休斯总是提醒我要避开繁重的理论,他说那应该是在活跃的学术生涯晚期去做的事,我对此深信不疑。但是,我的很多想法并不适合进行细致的个案研究,而更适合采用一种比较的方法。一旦开始对其进行认真思考,我就别无选择了,只能看看它们会把我带向何方。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艺术界》是经验研究,尽管里面的很多经验材料是别人为了他们各自的目的收集或创造的,而我只是用到了它们。与此同时,我也将自己的很多亲身经历用作了原始材料。对于任何一项研究来说,两者都是很好的数据来源和观念来源。

无论如何,下面就说说我的写作过程。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我已完成了几项关于教育问题的大型科研项目,关注点是我和同事们所称的“学生文化”,即那些学生用来克服老师、校方行政人员和其他人给他们制造的麻烦而达成的共识。就此而言,我们已经研究了一所医学院(等人,1961),一所本科学校(等人,1968),以及几种职业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学徒制学校)(,1972)。我十分擅长这类研究,可谓轻车熟路。我有一种感觉——当然并不准确,但那正是我的真实感受——我若进入一个新的教育领域进行研究的话,几天之内我就能知道三年的田野调查会得到什么结果。因此,我已心生厌倦。

1970年,我有一个机会逃离这个死胡同。当时,我从西北大学休假一年,到了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就在那时,我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艺术界》的研究。我想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我想,艺术社会学正是一个尚待开垦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所做甚少,百端待举,而已经做的那些,在年少轻狂的我看来,则大都乏善可陈。那时,人们能读到的关于这个话题的大部分书都是欧洲思想家写的(比如,1965)。这些书哲学气息浓厚,致力于探讨美学经典问题,专注于评判艺术价值,如此等等。另一方面,在美国完成的少量相关著作则大部分都是定量研究,并没有真正触及艺术活动的组织(比如,1951)。

一个研究究竟始于何时,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具体到《艺术界》而言,可以说,在我成为一名社会学家之前——当我十一二岁开始成为一个钢琴演奏者时——它的种子就已经埋下了。弹钢琴是一种经历,它为我的人生以及我作为社会学家的生涯增辉不少,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它给了我很多,其中有我们可以合理地称为“数据”的东西:对事件的观察,对谈话的记忆。在思考中,这些切身经历都可以为我所用。

对于做研究和思考研究的成效,我遵循着休斯的做法,这非常依赖于直觉。休斯知道怎么做,而且在必要的时候,他也能够解释他是如何做研究的(参见他的文集,,1984)。我成长在一个方法论自觉的时期,因此,在我如何做我正在做的事情上,我被鞭策着要有反思精神。和休斯相比,我在反思方面受到的鞭策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开始一项研究时,我总是很清楚我的盲点所在,正如在我写《艺术界》时一样。我对主题的感觉模糊不清,我很确定,我没有提出正确的问题,我也同样确定,无论这个疑问或问题最终结果如何,我并不清楚研究它的正确方法。我总是傲慢自负,以至于在我即将研究的题目上,对现有的大部分相关著作视而不见——我并非要在这里自吹自擂,而仅仅想承认我是这么做的。

这并不是说我一点儿想法也没有。有人设想,他们自己就像一块白板一样进入一个领域,等待着观念自动“现身”。我并不喜欢这种方式,这在语法上就讲不通,话题、问题和主题都不会自动“现身”。更好的说法是我们使它们“现身”——一旦开始研究,我们就会学到新的知识,由此我们将那些观念创造出来——尽管这么说有些笨拙。这意味着我们要运用每天学到的新东西,将所掌握的全部理论都用于每天的发现之中,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出新的疑难和新的问题。我们这么做时,所借助的研究观念是赫伯特·布鲁默(1969,147—152)所说的“启发性概念”。理论和研究之间的关联美国旧金山大学艺术学院,赏读|聚沙成塔:我如何写《艺术界》,简括而言就是:理论提出问题,表明我们需要考虑什么,并指出我们的盲点;研究则回答问题,并且使我们意识到尚未念及之处,这反过来又暗示了理论的可能性。稍后,就理论和数据之间的这种来回往复,我将举例予以说明。

一旦我开始研究某些东西,在指引我的研究观念之中,有三个最为重要:

1.“社会学研究的是人们如何一起做事”的观念。这是我从布鲁默那里(,1969,70—77)学到的,他的表述是“联合行动”(我更喜欢说“集体行动”,但和布鲁默所说的意思相同)。这意味着,无论我研究什么,我总是会寻找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尤其是那些习惯上并不被认为很重要的人。而且,更进一步,我将论述所有和我正在探讨的话题相关的事物——尤其是将全部有形的人造物品包括在内——把它们作为人们一起合作制造的产品。一个重大的研究问题就是他们如何协调行动,以制造出相应的成果。

2.“比较”的观念。要对一个个案有所发现,你可以研究在很多方面与其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另一个个案。将两个或更多的这种个案放在一起,可以让你看到相同的现象——集体活动的同一种形式,同一个进程——在不同的地方如何表现出不同的形式,那些不同取决于什么,以及它们的结果如何有所不同。

3.“进程”的观念。即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一切事情都是按部就班、逐步发生的,首先这个,然后那个,并且它从来不会停下来。所以,我们解释时所采用的终点只是一个我们选择停止研究的地方,而并非天然就是终点(参见,和-,2005)。社会学分析包含了逐步地发现谁做了什么,他们如何达到他们的活动所要求的协调,以及他们的集体活动产生了什么结果。

我用我在帕洛阿尔托的自由时间做了大部分基础研究,这后来就成了《艺术界》。我的研究采用两种形式——细读和个人经验。在我对艺术品如何制造所进行的观察和我对这些观察的思考之间,我进行了来回往复的斟酌(我就是这样思考理论的)。再次重申,引导我的最重要的基本观念是:艺术在某方面来说是集体性的;艺术品产生于一种进程;并且,“比较”将是我的研究核心,我总是将这种艺术形式和那种艺术形式进行比较,将这种做事方式和那种做事方式进行比较,我期待这种“比较”可以显示出研究对象的一些重要特征。

从青少年时代起,我就是一个钢琴演奏者。我曾在酒吧、夜总会和脱衣舞娱乐场所演奏。这些经历以及其他艺术经历使我意识到,艺术品是通过很多迥然不同的人的协作活动网络才成为它们最终的样子的。凭借这些经历,我的直觉告诉我,研究这种网络和活动将是探索艺术的一条大有可为之路。尽管如此,我想我仍然需要一些新的经历去思考。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说,我所知甚少的是视觉艺术——我画画笨手笨脚,这从小学起就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参见,1998,132—138)——因此,我在旧金山艺术学院参加了摄影课,一种不需要画画的视觉艺术。我完全参与到摄影之中,并且学校把我介绍到当时非常活跃的旧金山湾区摄影界。对我而言,摄影变成了一个实验室,在其中,我可以探索我关于艺术界的想法。我由此对这个我日日栖居的世界产生的了解,可以说对那些我原本没有的问题和已有的问题,都提供了答案。

静心回首,一切历历在目。当时,在冲洗底片的暗室中,我学到了摄影家如何依赖他们(和我)从摄影器材店里买来的材料。一开始,我在爱克发公司出品的纸上学习制作摄影照片,这种纸非常讨人喜欢,名叫“神速记录”。我刚入门几个月功夫,爱克发公司就不再制造这种纸了。当我改用杜邦公司出品的“”纸时,我很快就意识到,在任何其他一种纸上冲印,都意味着要重新学习那种纸对不同的曝光和显影时间的反应。为了让我在这方面长长记性,杜邦公司也很快就不再生产“”了,我必须再次改弦易辙。(随着数字摄影的出现,所有这些难以掌握的知识都很快过时了,但这是另一回事了。)当然,当这些公司不再制造它们的产品时,我并不是唯一一个感到浑身不自在的人。很多专业人士也有相似的苦恼,这些东西对他们而言要重要得多。事实上,据我所知,很多摄影家过去经常用铂纸来冲洗照片。当铂纸不再被生产时,一些顽固分子依然使用它,但他们必须亲自制作纸张,用铂溶液对其进行光敏处理。

我也经常会利用艺术界的熟人提供的一些“数据”。我有一个朋友叫苏珊·李,她是我所在的西北大学舞蹈项目负责人,她给我讲述了舞蹈演员的故事:后台工作人员没能将舞台清理干净,将很多碎片留在上面,这导致了演员跌倒受伤。我认识一个艺术商,她偶然地告诉我一个“她的”艺术家的故事:那个艺术家将一件作品送到博物馆,但却发现作品太大了,以至于无法通过博物馆的门;又太重了,以至于博物馆的地板都无法承受其重量。

我还有很多相似的发现,我对它们进行了理论上的归纳概括。好吧,在我冲印照片的经历中,我观察到了什么呢?我观察到,若艺术家习惯于使用一种独特的材料,就会对那种材料产生依赖。当那种材料断货时,例如生产商不再制造它,他们可能会使用其他一些他们并不习惯的材料,或者,他们将亲自制作已经买不到的材料。结果虽迥然不同,但摄影家不会停止工作;他们将适应这种变化。不管怎样,从我的所见所感来看,简单的功能主义是一种站不住的理论立场。它宣称,材料甲对于制造乙类型的艺术品是必需的,因此,如果甲不复存在,也就不再可能制造乙,乙将停止存在。尽管对这种理论的修正只是在措辞上稍有不同,但却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材料甲不存在时,艺术家要么亲自制作它,要么找别人制作它美国旧金山大学艺术学院,或者不再使用它。如果他不再使用它,艺术品就会有所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换句话说,它并非要么存在要么就不存在。

这种理论结果在最大限度上成立。它并非只适合于一些特定的、归根到底微不足道的东西,比如摄影冲印所需要的纸。原则上,这种结果可以在最为一般的层面上成立,即使对整体的社会也一样。功能主义一直都很想对这个现象进行归纳概括。因此,当被认作社会其他组成部分之基础的家庭形式彻底瓦解或者完全改变时,会发生什么呢?社会将会消失吗?一种严肃的功能主义或显或隐地会做出这样的预测。我认为,在铂纸基础上的摄影冲印方面成立的理论,在此也同样成立——你可以说,社会将失去以家庭为必要条件的存在形式,但是社会不会消失。它将有所不同,但这并不等于消失。

除了间或进行这种参与观察,我也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我对艺术最早的理论思考就来自社会学之外的一些领域的成果。一种随意、散漫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我从一些关于音乐、文学和视觉艺术的书中发现,它们包含的观念正好和我的理论立场相吻合。莱昂纳多·梅耶( Meyer,1956)的《音乐中的情感和意义》使用了“惯例”的观念——一种人造的,但人们普遍赞同的(我们后来称这是“社会建构的”)做事方式——去分析作曲家和演奏家如何使用惯常的曲调、和声和节奏来创造情感的紧张和放松,由此创造出音乐的意义。梅耶的同事,巴巴拉·赫恩斯坦·史密斯( Smith,1968)展示了在一首诗歌之中,诗人是如何相似地使用惯常手法来暗示诗歌何时结束。贡布里希(Ernst ,1960)是受人尊敬的艺术史大家,他曾分析画家如何使用惯常技法来呈现“真实的”树木、人物和其他物体[威廉·艾文斯(1953)做过类似的事,他曾对蚀刻和雕版艺术的技法进行过分析,我也熟读了这本书]。

“惯例”,正如这些学者所用的,指的是创作艺术的人与阅读、聆听或观看艺术的人所共有的观看之道和聆听之道,任何参与其中的人都对此了若指掌,因此这为他们的集体行动提供了基础。当我看到某些学者和我所论的如出一辙时——“集体行动”和“惯例”是同一回事——我就知道我可以将他们已经进行的细致研究作为我的原始材料。这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如果可以夸大来说的话,我自有一套理论来引导自己阅读。田野工作者们都知道,“抱怨”是研究组织活动的极好材料。为什么?因为组织包含了(这就是我的理论了)互动的惯常方式,每一个参与的人都知道这种做事方式。参与者将这些方式看作天经地义——它们就是我在研究艺术时所称的“惯例”——如果其他人并不这么行动,他们就会心烦意乱,牢骚满腹。他们的“抱怨”清楚地表明了在这里哪种“做事方式”被视为天经地义。毕竟,这是一个社会学家想要知道的。

由这种小理论引导着,我的阅读开始转向,变成了一种田野工作。我开始寻找原始的(或者“更加原始的”)数据。我的原理是:社会生活是一种集体行动。在这个原理的引导下,我开始寻找相关的材料。那些材料告诉了我,帮助制造艺术品的人是谁——不论他们采用何种方式出手帮助。我尤其注意寻找自传材料——那些艺术的参与者写的关于艺术的书——特别是那些充满了对于组织和同行的“抱怨”的书。这些书唾手可得,几乎所有关于艺术的书中都充满了这样的材料:好莱坞的作曲家抱怨制片人,他们委托作曲家制作电影配乐,但却对音乐一无所知,并且老是提出一些天方夜谭的要求(,1983);画家抱怨难以找到需要的材料,或者抱怨收藏家和画廊主人没有支付他们觉得作品应值的价钱(,1967);出版商抱怨作者对他们的书修改起来没完没了,而作者则抱怨出版商没有大力宣传推销他们的书。

其他的著作研究了那些在“真正”的艺术品创作中通常被认为处于辅助地位的人的活动。文学分析家萨瑟兰(,1976)表明,出版人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小说的创作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电影记者哈默茨(,1977)系统地探究了每个对制作《绿野仙踪》有功劳的人的贡献——制作服装的女裁缝,扮演小矮人的小个子们,尤其还有像为电影配乐的作曲家一样的核心人物。她的研究表明,作曲家不仅提供了电影具有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本该负责此事的导演被数次更换),而且也提出了拍摄前半段电影的一个重要想法:故事开始时发生在堪萨斯州,内容用黑白胶片拍摄。当多萝西到达奥兹仙境之后,电影就变成了彩色片。

我仅仅是在收集奇闻轶事以使我枯燥的理论“趣味盎然”吗?绝非如此。在此,我将解释我当时采用的基本方法。现在,我仍会通过这类经验事例来发展我的观念。

就艺术来说(这对我想思考的任何对象都是一样的),我首先列出休斯所说的人物角色名单,即所有那些合乎道理地(或者甚至是看似没有道理地)被认为对我想分析的事件或对象(电影、小说、音乐或戏剧或舞蹈表演)做出贡献的人。在这里,尤其重要的就是不被习俗之见所蒙蔽。后台工作人员是创造芭蕾舞的集体努力的一部分吗?售票员和停车场服务员是吗?依我之见,很多人会认为将这些人加入重要的参与者名单并不合理。但是,没有他们,演出就无法进行下去。所以,我将他们包含在内。(一般而言,最完整的名单是电影最后的致谢名单。)

制出我的名单之后,正如早先所述,我就开始寻找“麻烦”。这个方法也并不合乎惯例。很多分析家会认为,困难和麻烦或许是无法避免的,但他们绝不会认为这对于理解一件艺术品甚为关键,甚至,在他们看来,这还不是一件值得调查的好事。但我把它们放在中心。我的假定是,通过这么做,我可以找到使艺术成为可能的基本合作形式。

随后,我就遵循着另外两个我已描述过的核心观念:进程和比较。我会描述自己是如何利用在帕洛阿尔托学习摄影的那段经历的,以此我会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讨论。那段经历塑造了我对视觉艺术品的性质的理解,以及对其他各种类型的艺术品的性质的理解。

一般而言,摄影家拍摄的照片比他们实际采用的照片数量要多得多。在我学习制作照片时,数码摄影还没有发明,摄影家会拍摄成卷的胶片;用35mm照相机(大部分摄影家用这个)的人,经常会使用每卷可以曝光三十六张的胶卷。他们通常会对同一个物体、地点、人物或事件进行多次拍摄。在极端情况下,摄影家可能会使用安装电动装置的相机(尤其是在拍摄体育赛事时),对同一个事件以极快的速度曝光很多次。在使胶片显影后,他们制作出人们所称的“印样”或“校样”,以此展示三十六张曝光的胶片。这为他们查看已完成的作品提供了一种便捷方式。

大部分摄影家认为,这个阶段的查看,即他们在关于同一事物或相似事物的很多照片中进行甄选,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将会决定,他们想要很多相似照片之中的哪一张。无论是人物及其表情,还是实物,哪一张的光线或框架或布局最能传达摄影家当下决定传达的东西。这个决策的进程,摄影家们称为“编辑”,这产生了下一个进程的原始材料。下一个进程就是从选择的底片中制作照片。

当我了解到更多的摄影知识时,我知道了冲印也包含很多相似的微小决策:你选择在对比度多大的纸张上冲印,你将纸张放在放大机的光线中感光多久,以及你将纸张放在显影液中多久——所有这些都会导致最后照片中的差异。最终,这些差异将会很大,形成看起来迥然不同的形象,具有截然不同的意味和感染力。因此,我最初对于进程理论的信奉在此可以得到证实,它以如此清晰的方式展现在摄影家的工作中。

不要认为,我只需要了解这件关于摄影的事,就可以得出进程所扮演的角色。相反,请将我刚刚的所述作为一个隐喻QS200名校留学,喻指我所了解的所有类型的艺术中数以百计的类似事件的总和。在这里,“比较”这种操作就登台亮相了。

在摄影家投身的编辑进程中,核心部分是选择。在关键时刻摄影家做出选择,排除了大量的照片。这会影响最终的作品。这种选择的进程会继续下去。影响最终图像的并非只有一个选择,而是一系列持续不断的选择。好吧,我心里想,让我们假定一种相似的选择进程也以相似的方式影响了其他艺术客体和事件吧。由此,随着我的阅读和非正式调查的继续,对我而言,研究的问题就变成了:对一件作品而言,谁做出了什么选择?这产生了什么效果?

另一本书对我的思考产生了重大影响:萨瑟兰(J.A.,1976)记载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的英国文学中出版人和作者的关系,诸如著名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乔治·艾略特以及托马斯·哈代和他们的著作出版人的关系。萨瑟兰对出版公司的档案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他表明,出版人对他们出版的作品的介入既广泛又重要。他们建议对情节和语言进行修改,坚持采用可以卖给当时无处不在的图书租赁店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版式,并且以其他很多方式影响了他们所出版图书的内容和风格。

萨瑟兰提供的事例告诉我,在公认的艺术家之外,其他很多人都包含在编辑进程中,做出了有助于形成最终作品的选择,他们的功劳不可小觑。将此记在心里,我继续进行比较的操作。更多的例子并不难找:电影剪辑人员和给电影配乐的作曲家,画廊主和博物馆馆长,文学编辑,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最终,我将好莱坞电影结尾的致谢名单看成我所谈论的制作艺术的合作网络的最佳象征。

比较包括两个方面:在两种事物之间首先寻找共同之处,而后寻找差异之处。这两种分析性的操作都很重要。就编辑进程而言,相似之处在于选择的观念,在于看到艺术品并非简单地一蹴而就,而是每次构造一部分,以此制造出每一部分,并使其各就其位。但是,找到相似之处就会立刻诱使人们寻找潜在的差异之处。在事例之间寻找差异——比如说,在摄影和写小说之间——产生了进程的不同形式,引入了不同的参与者,强调了不同的步骤。对摄影家来说,制作作品的物理进程更明显,所有包含的选择看上去都在他们的手中完成;就小说家而言,他们通常会写出一部手稿,它的副本由其他人用不同的机械设备和不同的生产进程制造(并非说作者对其物理效果就不会抱怨!)。比较的这两个向度对调查研究提出了新问题,敞开了以后研究要走的新路。

写作像《艺术界》这样的一本书本身就是一种进程。开始时,我并未计划写一本关于艺术的书。我只是想探索我的直觉,即艺术是一种集体活动,看看这将会有何收获。当我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时,我开始在一个班上讲授艺术社会学,当时,这个话题还不像现在这样常见。无论是在我的阅读中,还是在我对自身经历的沉思中,对于吸引我的这个或那个方面,我每周都会进行讲授,这就形成了一个大纲,一个话题的框架。出于吸引学生的需要,我精心准备了可以在班上讲述的小故事:一个在洛杉矶建造华兹塔的人的故事使学生们都着了迷,并且成为关于特立独行者及其艺术的那一章的萌芽。

随着我对这种事例的收集、比较和讲授,我发展出一种框架,将它们以一种条理分明的次序组织起来。这时,我开始构思文章,论述进程的这个或那个方面。我写这些文章,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告诉我它们想被写下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响应我接到的邀请:去这里进行演讲,去那里参加会议,为一本书或杂志写一篇文章。每一个邀请看上去都是一种召唤,召唤我做一些应做之事,尽管我并没义务去做其中任何一件事。

数年之后,我积累了七八篇文章,它们论述的是我现在看作一种统一理论的不同方面。我将写就的文章铺在地板上看:哪里还有疏漏,我应该写些什么去将其填补起来。这也是一次视觉的发现,不亚于其理性思考的成分。

最终,我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对任何作者来说,它都可能是最难回答的:我何时写完?这项研究完成了吗?这本书完成了吗?我怎么知道?难道不是总还有一件事需要去做吗?(参见,和-,2005)

对《艺术界》来说,我并不需要担心是否做了足够的访谈或者观察。我的数据和事例只要可以涵盖足够多的情境和艺术形式,以至于我可以觉得,我并没有遗漏任何可以使我的分析框架更为复杂的东西就行了。复杂性是我所追求的,概括性则不是。或者,更准确的说,我所概括的将是什么是可能的,在一次对艺术活动进行的调查研究中什么将是值得寻找的。所以,大体上,我仅需要决定何时完满收工即可。

我是这么解决这个难题的:我开始意识到,我的作品论述了艺术作为集体活动的问题,它本身就是一个进程。在这进程之中,写一本书只是一个阶段,而并非最终阶段。更确切地说,这本书是一系列工作的进展报告,这些工作还将延续下去。我的概括可能是错误的或者不完整的,但是,它们毕竟是暂时的,正如所有的科学结论也不可避免地是暂时的(参见,1987)。

所以,我从没有打算提供一种关于艺术理论( of Art)的无所不包的论述。大写字母意味着统一、完整和确定。这从不是我对理论的看法。对我而言,理论是或多或少连贯一致的一套观念。当我对一个话题展开研究时,理论会告诉我应该去寻找什么。这正是我期待《艺术界》能够提供给我和读过这本书并觉得这种观念值得探究的人的。在库恩(Kuhn,1970)的意义上,这本书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可以持续产生有研究价值的观念。这么说最为合适。

这项科研一直没停过。直到今天,我还在继续探究一些有研究价值的观念。但是,正如本书中的观念所表明的,它同样包含着其他人的功劳。这并不是一个关于英雄般的思想家的故事:他在与世隔绝中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图景,并且让其开花结果。这种浪漫主义的事情并未发生。当我写《艺术界》时,我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我已在这里提到一些我曾参考过的作者;也有和我谈得来的积极投身制作艺术品的人,其中一些人我以学生或者共事者的身份和他们一起合作过。

我并非想向求知若渴的研究者们介绍,当他们的作品完成时,他们会学到一门新的语言,找到新的同行,他们会进行更多的研究。相反,从我自身经历总结出的体会是,我们永远不会彻底完工,而只是偶尔停下来告诉我们的同行,我们已经学到了什么。

美国艺术排名,广美排八大美院第四?2023年中国艺术类大学排名榜单发布!

扫码加入广东艺体生交流群

第一时间跟进艺体考信息

↓↓↓

近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了2023年中国艺术类大学排名。

作为国内知名的第三方大学评价研究机构,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首发于2003年,至今已有21年的历史,其发布的大学排名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排名评价指标体系由办学层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杰出校友、高层次人才、学科专业、科研项目、科研基地、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等12个一级指标构成。

根据最新发布校友会2023中国各类型大学排名QS100名校留学,北京电影学院位居2023中国艺术类大学排名第一名,青岛电影学院是2023中国艺术类民办大学排名的第一名。

从办学层次来看,北影、中戏、央音、央美、国音五所大学被评定为世界高水平大学,这五所高校均在北京。

在该榜中,八大美院的排名分别为:中央美术学院(全国182名)、中国美术学院(全国186名)、四川美术学院(全国263名)、广州美术学院(全国274名)、西安美术学院(全国309名)、鲁迅美术学院(全国359名)、天津美术学院(全国393名)、湖北美术学院(全国453名)。

而在民办艺术类大学排名中,青岛电影学院第一、河北传媒学院第二、吉林动画学院第三。小艺老师觉得这部分的榜单不够客观。

按实力来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南京传媒学院应当位于前三,并且这两所民办大学的知名度也非常高,招生分数线甚至高于许多公办大学。

每年的3~4月份是各式大学排名榜单频发的时间。但是,每个榜单都有其局限性美国艺术排名,广美排八大美院第四?2023年中国艺术类大学排名榜单发布!,考生和家长可以将此作为填报志愿的一个辅助参考美国艺术排名,但是不要唯排名论,要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做出一份科学合理的高考志愿填报方案。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美国最有名的艺术大学,世界上最出名的黑人艺术家

如果就这么说下去,巴斯奎特就成不了全世界最著名的黑人艺术家了,还得有人出来帮他一把,这人便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波普(流行)艺术之王”安迪沃霍尔。质疑他不就是跟整个美国黑人社会过不去吗?黑人不但会RAP还在艺术上征服了所有人!

美国艺术中心大学,2024美国插画专业大学排名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2024美国插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Night做过插图,同时SVA是美国就业率最高的艺术学院之一,同时也是外国学生获得绿卡机会最多的美国艺术学院之一。CCA是全美顶尖的艺术设计院校,成立于1907年,历史悠久。许多世界知名设计师、艺术家都毕业于此。

美国艺术专业学院排名,美国艺术指导专业院校和考试要求有哪些 | 瑞茵share

其泰勒艺术学院是全美顶尖的艺术学院之一,2016年位列全美第13位,玻璃艺术专业排名全美第2,版画专业排名第7,绘画专业排名第10。南加大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一同名列普林斯顿评论全美学子十大梦校。

美国艺术学院大学排名,FAU名校 | 美国艺术院校排名汇总–建筑篇

成为建筑师除了学位要求外,更有实践和考试要求。本科建筑排名:本科申请要求:申请表,高中成绩单,SAT/ACT成绩,推荐信,托福100/雅思7.0,15MB以下pdf作品集本科申请要求:申请表,成绩单,作品集,SAT/ACT成绩,推荐信,学校Report,托福100/雅思7.0研究生建筑排名:

大学艺术留学美国,揭秘艺术生留学美国摄影专业就业前景

美国摄影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想要前往美国学习摄影专业的同学们就要了解关于摄影专业的一些基础信息,尤其是它的前景怎么样。申请美国留学摄影专业要有一定的摄影根底,对摄影有浓重的兴味,申请人要有专业背景以及喜欢肯定专业取向。摄影在美国大学分为很多方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