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型大学辨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模式日趋强势,其对世界
各国大学的影响越来越强。但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并非理想的、完美无缺的模式。
在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新型的大学模式
——和谐型大学。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美国,和谐型大学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随着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建立,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始了其发展历
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有20所左右的研究型大学。1900年美国
大学联合会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已形成了一个研究型大学的群体。但自此以后直
到二次世界大战,研究型大学在质量与数量上都没有实质的发展。在战争期间,
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大大加强了,科研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首要使命。20世纪80
年代中,美国基础科研经费的60%都用于大学的基础研究,100所研究型大学获
联邦科研经费占联邦高校科研经费的84%,20所主要研究型大学所获联邦科研
经费占联邦高校科研经费的55%,在美国的主要学术刊物中,40%的论文是由12
所著名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撰写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研究型大学下大力气发展了研究生教育。1949
年,瓦尔福尔受美国人力资源和高级训练委员会的委托对美国人力资源做了调
查研究,并于1954年发表了题为《美国的专业人才资源》的报告,呼吁大力发
展研究生教育。他认为,“新武器的发展,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提
高和增加人类财富所需新手段的研制„„主要取决于脑力劳动者而非体力劳动
者”,“公民的头脑构成了国家的最大财富。”1956年总统中等后教育委员会
成立,该委员会在苏联卫星发射前几周发表了一份报告,强调美国急需能干的、
合格的大学教师,要求大学尽快扩大和加强研究生院。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通
过为研究生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该法规定为研究生提供贷款和奖学
金,并为建立和扩大研究生院拨款。至1965年,43%的研究生都获得了一定数
额的奖学金。到1975年在校研究生达到126万人,比1950年增加四倍以上。
特别是在主要的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数量有了极大的发展,在许多研究型大学
研究生的数量都超过了在校生总数的50%。
前哈佛大学校长卜西对这段时期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评价。他认为,
“这段时期美国高等教育的盛名更多的是由于在研究生教育(包括博士后培
养)、科研和科研训练而非在本科生教育方面的进步所酿成的”,“美国研究
生院的伟大时代终于到来了,美国在60年代培养出的受过高等训练的学者多于
本世纪前60年培养的总和。研究生院终于超过了本科学院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
主要机构。”这些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战略基地和国家的主要创新基地,
对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战略作用。它们的发展和改
革影响着美国整个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如果说今天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都有一两所世界一流大学的话,那么美国
这种大学则更多些,严格说也有十几所。据美国新闻周刊2006年世界级大学排
行榜,世界最优的10所大学中有8所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前20名中有16所是
美国研究型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成为影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力
量,回顾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几乎无不受美国研究型
大学的影响。现代大学产生自欧洲,欧洲有着令人骄傲的高等教育传统,欧洲
大学对美国大学曾不屑一顾,认为美国大学不过与欧洲高中水平相当。而今,
欧洲大学则不得不提倡用英语教学,采用类似美国的学位制度,像美国大学那
样筹集款项,建立科学园区。日本大学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之后亦步亦趋,印度
理工学院复制麻省理工学院的模式。我国改革开放30年,大学改革在许多方面
亦主要受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影响,例如认证评价制度、学分选修制和主辅修
制、校院系三级管理结构和普通教育理念等的建立和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
天,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模式日趋强势,各种大学排行榜推波助澜,在可见的将
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对世界各国大学的影响只会愈来愈强。
二、我们不应该向美国研究型大学学习什么
在世界各国竞相学习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的时候,美国的学者和校长们却
已经在检讨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美国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卡斯帕尔就尖锐地批
评美国研究型大学,“大学会以自己的方式变得十分顽固、沾沾自喜、自鸣得
意”。他进而提出了“研究密集型大学”模式,他认为“研究密集型大学”的
特点包括:对大学不断反思;研究和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学术自由;组织自
我管理的灵活结构和竞争。在这里,他提出了要不断检讨研究型大学,要研究
和调整研究和教学的关系,也就是说,他认识到,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在教
学与科研之间存在着冲突和不和谐。我们在这里不难看出,他的检讨有其内在
的逻辑冲突,他一方面在“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密集型大学”,
另一方面又提出加强教学。美国著名高的教育学家克拉克则提出“创业性大
学”,虽然他并没有否定研究型大学,但是他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大学,提出
要加强大学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职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前主席博伊
尔针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把学术局限在研究上的问题,提出拓宽大学学术的内涵,
学术要包含四方面内容:知识发现、跨学科整合、知识应用和教学。尽管这些
检讨并不全面,但是却警示我们,美国研究型大学并非理想的、完美无缺的模
式。因此,我们更要冷静地、客观地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优势与不足,探讨
和建立我国大学的理想模型。
我们今天的时代已经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大发展的工业化时代有了重
大的不同,我们今天处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时代、新管理主义
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几乎一切社会机构都在发生变化,大学
要克服惰性,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引领社会变化。过去30年,我们有意识或无
意识地学习了美国研究型大学许多成功的经验,今天我们反思我国研究型大学
的问题的时候,不难看出其中有许多美国研究型大学问题的影子。
首先,我们不应学习美国研究型大学中教学和科研的分离。从公开的各大
学的使命陈述来看,美国研究型大学是把研究和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他们认为知识的发现、传播和应用共同存在于一个机构中,是最好的制度安排。
但是在现实中美国研究型大学辨析,教学不断退居次要位置。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作为一种神
圣的召唤美国研究型大学,对教师是一种外在的动机,而研究则是以教师好奇为动力的,对教
师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在二者发生冲突时,教师自然的倾向是赋予科研以更多
的时间和精力。大学的奖励机制也推波助澜,“出版还是出局”可以说已经是
大学奖励机制的基础。在当代美国,科研意味着教师的声望与利益,更何况从
评价的角度讲,科研具有易评价的硬性指标,而对教学的评价却极易引起争议。
就研究型大学这一机构而言,在美国,大学的声誉就是金钱,而大学的声誉主
要来自大学的科研发现。
其次,我们不应学习美国研究型大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分离。美国研究型大
学是在美国迅速工业化的过程中实现的,工业化的两个显著特点极大地影响了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培养模式。其一是批量化和标准化地产出制成品;其二是工
厂中劳动分工精细化和专门化。标准化和批量化的“生产”一方面培养出了大
批工业化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使“生产者”——教师和“产品”
——学生之间距离拉大,工业化社会是生产者、供应者中心的社会,是围绕供
应者组织起来的,供应者决定着产品的规格。教授确定学习进程,考核办法,
成绩标准以及取得成绩的途径。学生的任务就是满足教授的期望。而劳动分工
的精细化和专门化导致学科分化,使教师成为狭窄的学科专家,学科成为教师
的圣殿。在学校组织结构上,教师们建立了以狭窄的学科专业为蕃篱的系,以
保护各自学科神圣不受侵犯,同时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筑起了难以逾越之墙。
总之,在工业化的时代,教师和学科是大学的中心,是研究型大学一切工作安
排的逻辑起点。
第三,我们不应学习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实用轻文化、重个人轻团队、重竞
争轻合作的倾向。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基石之一,美国人在骑马打枪开拓西
部中形成个人主义文化,在工业化的滚滚车轮中强化了个人主义文化。18 世纪
末和19 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学院在国家发展和个人创业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有限
的,当时野心勃勃的青年人如杰克逊、林肯、卡内基和洛克菲勒等都没有把他
们的时间浪费在课堂里,而是在广阔的天地开创自己的事业,积聚自己的财富。
但是,在他们获得了成功以后,就迫不及待地以他们的功利个人主义改造大学。
典型的是创建康奈尔大学的艾兹拉·康奈尔,他提出,“这所学院将向社会的
工业和生产阶级提供最好的设施,以使他们获得实用知识和精神文化”,建校
目标是使学院成为“任何人都可以找到想学的任何学科的地方”。在功利个人
主义强势影响下QS200名校留学,美国大学所具有的英国学院文化传统被削弱,英国学院的学
生品格养成特色逐渐让位给为学生就业提高收入这一更功利的目标。但是,当
功利个人主义过于泛滥,造成课程无所不包,琐碎狭隘的时候,表现个人主义
就会起而与功利个人主义博弈,呼吁加强文化课程,强调大学要使学生学会表
现自己,使学生认识挣钱不是生活的全部目标,要生活的愉快高尚,还必须了
解西方文明,特别是美国文明。于是,培养“文化人”还是培养“职业人”成
为美国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中不断辩论的问题,40 年一大辩,10 年一小辩。但
是,无疑,天平不断偏向后者。在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不断泛滥中,美国研究型
大学不管作为组织还是学者个人,其行为特征都是重个人轻团队和重竞争轻合
作的。
第四,我们不应学习美国研究型大学过分重“数”而轻“人”的倾向。美
国文化中有一种“数字”情结或者说“数字”崇拜,和美国人谈话,他们总会
津津乐道于数字统计,在数字统计中,当然是美国处处世界第一,美国是“上
帝特别眷顾的地方”,美国汽车最多,房子最大,明明只有美国人玩的美式足
球,却偏冠以世界冠军。美国研究型大学也追求世界最大,特别是州立研究型
大学动辄3、4 万人,甚至5、6 万人。在规模巨大的大学中,行政管理叠床架
屋,教师和学生,成为管理的数码,失去鲜活的个性;教师与学生关系疏离,
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误解重重,在行政与学术权力的天平上行政权力趋重。在
各种评价中,量化指标起主导作用。总之,重“数”而轻“人”导致大学正在
失去理应最为珍视的人本传统。
第五,我们不应学习美国研究型大学“企业化”倾向。美国是一个市场规
律和竞争法则影响和控制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社会。美国一部影响很大的关于
医疗制度的电影把大学教育的价格列为美国人生活中最不公正的事情之一,对
于许多家长来说大学学费在子女上大学前和毕业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构成家庭
重大负担。在许多公众眼中,大学已经转变成贪婪的机构,它们相互竞争提高
自己的“品牌”地位。富如哈佛大学这样的私立研究型大学,虽然已经累积了
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美元捐赠基金,仍然在制定更高的筹款目标,年收入已经达
到十亿甚至几十亿美元,学费还在提高。州立大学在提高学费的同时还在增加
各种杂费,在许多主要州立大学杂费总和已相当于学费的40%。但是,大学声
称,尽管学费不断攀升,却无法赶上教育成本的上升。这是因为大学对更大校
园和更复杂和昂贵的设施的追求和竞争是永无止境的。新的科技革命更助推了
大学企业化的进程,贝赫一多尔法为了加快大学新的技术创造向企业化生产的
转变,允许大学和教师将政府资助科研项目中的研究发现注册专利。大学管理
人员的行为现在更像企业的经理,大学教师传统的书蛀虫形象正在让位给“老
板”的形象,学生则日益被视作“消费者”。从观念来看,“市场至上”正在
成为人们的最高价值准则,影响人们和组织的思想和行为;从行为来看,追求
利益的最大化正在成为个人和组织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和终点。但是,大学必须
警觉,如果大学失去守望社会的职能,不能给人类以终极关怀,那么就会异化
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另类机构,从而被边缘化,失去独立存在的基本理性。
三、我们应该向美国研究型大学学习什么
改革开放30 年来,我们已经在许多方面学习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经验,亦
有很多文章论述了我们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差距和应该向美国研究型大学学习
的地方。但是,我以为在关键的制度和观念层面我们还缺乏更深入和透彻的研
究与实践。在此我仅就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这一大学核心价值和制度重申我的
看法。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核心制度是围绕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理念组织和制定起
来的。学术自治是大学独享的特权。一般来说,大学的质量与大学所享受的学
术自治程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一流大学比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享有更多的自治,
这是因为大学是追求真理和传授高深学问的地方,只有学者才能真正理解如何
最好地获取和传授这些学问,真正理解这些学问的内容及复杂性,“学习和研
究的错综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要求高度的自由,不受外界的干预与控制,高校
才能有效地运转”。因此,大学与政府和社会其他机构应达成谅解,维护大学
的学术自治地位。
为了确保研究型大学的自治地位,美国研究型大学成立了美国大学联合会,
研究自己面对的共同问题,维护一流大学的学术标准,捍卫大学的学术自治,
可以说,这类组织既具有中介组织的性质,又是大学的自律组织。此外还有大
学或学科的质量评估和认可组织,由中介机构开展评价或认可,既可以作到公
平、公正和公开,又可以保证大学自治地位不受伤害,同时使政府更超脱和免
受压力。
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包含不同内涵的概念,社会和政
府保护和尊重大学的自治,肯定可以为教师创造比较自由的空间,但是并不能
使教师自动享有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是“‘学者不受雇佣他们的院校的控制与
限制,进行科研、教学和出版的权利’。(哥伦比亚百科全书)没有学术自由,
大学就不能履行其主要职能之一:成为新思想(包括那些可能不受欢迎的新思
想)的催化剂和庇护所„„学术自由承认学者确定自己的探究领域和以自己的
方式追求真理的权利。学术自由可以对提高高校质量以及整个高等教育制度的
质量做出重大贡献,但是它既需要在高校内部得到理解和尊重,也需要高校的
上级部门的理解与尊重。”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
论坛上发表演讲时也指出,“学术自由也意味着摆脱大学内部要求一律的压力。
洪堡甚至强调道,‘知识自由不但可能受到政府的威胁,而且可能受到来自知
识机构本身的威胁。这些机构在它们开始之时即采取了某个特定的观点,然后
就急于压制别的观点的兴起’。”因此,他把斯坦福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
一个公开的秘诀归于大学始终把学术自由作为“大学不可或缺的灵魂”。
当然,在指出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理性的同时,我们
还必须指出,不存在绝对的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大学必须为社会服务,满足
社会通过政府表达的要求,大学“保持自我管理的最佳道路是出色的成绩——
自治的代价就是永恒的自律。”可以说,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和自
律是一个永恒的平衡问题。强调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有可能造成高等教育的无
序状况,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高等教育的力量和优势植根于无序。”
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需要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组织架构的支撑。我们有必要
向美国研究型大学学习,设计顶层制度,制定大学的宪章(基本章程),明确
阐明本大学的基本性质,使命和管理架构及程序,同时通过教师和学生手册的
形式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投诉的渠道和举行听证的必要程序。
建立教授会,保证教师的学术权力不受侵犯。只有这样,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
才能成为大学的核心价值而受到保障,大学才有可能批判社会,守望人类的终
极价值,不间断地探索与创新。
四、建立和谐型大学
在我们研究了应该向美国研究型大学学习什么和不学什么之后,我们应该
以“和而不同”为出发点,提出建立我国新型的大学模式——和谐型大学。
所谓和谐型大学应该做到保守与创新的和谐与统一,规模与质量的和谐统
一,教学与科研的和谐统一,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学科间的和谐统一,学术文
化与管理文化的和谐统一,个人主动精神与团队精神的和谐统一,放任与问责
的和谐统一。以上这些原则知易行难,需要经过大学内外深入的讨论取得共识,
制定必要的制度予以保证,构建一定的组织结构予以支撑。和谐型大学可以成
为新世纪大学发展的理想模式之一。
-全文完-
王于渐:冷战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勃兴 – 哔哩哔哩
(本文于二零一九年五月二十九日载于《信报财经新闻》)
冷战对美国研究型大学产生深远影响英国G5院校留学,不论就其社会功能,抑或校内科研与教学范畴都经历巨变。冷战期间,为求战胜苏联,美国各著名大学获政府巨额研究拨款,纷纷从边缘位置移至国家政治经济重心。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1868年由国家拨地建成)1950年代至1960年代早期校长Clark Kerr,是开上述风气之先的美国大学校长,他对于冷战对美国大学的实质含义先知先觉,深明要发展军事科技,必须依靠经过严格训练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专才。
及至196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的科技研发开支,每年已高达约100亿美元;美国国防部与原子能委员会更占此一开支总额五成以上。全国各大学及属下科研中心,则共占此同一开支约十份之一,而其中有半数以上由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六大学府瓜分。此六大学府的办学经费,超过五成来自联邦政府的资助。
Clark Kerr更洞悉二战后大势所趋美国研究型大学,美国从工业经济迈向服务型社会,原本由人力和原材料作主导的经济模式,变成以专业知识带动经济发展与繁荣,大学亦受其影响。全国高科技公司主要聚集于旧金山湾区内伯克莱大学和加州大学校园、麻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以及芝加哥内校园和研究设施的周边地区。
这些知识密集城足以证明研究型大学在二战后美国经济中举足轻重,更重新厘定优秀学府的标准。其后美国本土以至境外的高等院校无论如何仿效,亦始终难以望其项背。
研究型大学之兴起
二战结束之后,不单止大学与社会之间关系有所不同,大学校内亦发生种种变化。各龙头研究型大学一律设有大规模的实验室,聘用大批非教学研究人员,利用政府资助的昂贵科研器材,从事分组研究。大学产生的知识成果和教授的知识领域,亦有别于从前;种种崭新专题纷纷纳入学术课程之中,例如核子工程以至俄罗斯研究,两者均属当时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关注焦点。
战后美国大学内的学术晋升阶梯,完全取决于从事研究和发表著作,而这又须靠联邦政府资助。Clark Kerr也得承认,随着教学人员日渐倾向以配合外界要求为重,对大学、学生,以致本科教学的关注程度自然降低。
若说二战之前,美国大学以学者和科学家为骨干,则二战过后,正如Kerr所形容,大学支柱已变为一群松散的「学术创业家」( ),专以标榜一己学术地位和研究成果以争取经费来源为首要工作。
美国各出色大学出现一如Kerr所言的变化,可谓无庸置疑。即使偶有议论之处,亦只是关乎此等变化,究竟可视为进步抑或退化,甚至衰落。纵然他对于大学社群不以本科生教育为务不无遗憾,却对变化所带来的好处大感欣慰,认为得大于失。
在他看来,大学已不再是对政府和业界有隔膜与顾忌的象牙塔,而已成为具灵活性,包容不同界别的「综合大学」()。
关于间接费用
美国高等学界科学家与军方的战时合作,已为战后各大学与联邦政府在联邦合约基础上建立关系铺路。联邦政府以支付间接成本(亦即间接费用)方式资助各大学;此等从研究项目合约所收取的费用,为研究型大学提供稳定收入来源。
前身为国防研究委员会( )的美国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 of and ),采取向大学间接偿付成本方式,以相等于合约总值半价批出研究合约。当时虽经调查发现,此一偿付政策对承办院校未免过于慷慨,但分项列举间接成本或以三成为下限按滑动比例计算的建议均遭否决,而只有以五成固定百份比计算的形式获普遍赞同。
近年行政支出随着各项规管与符规成本与日俱增,间接费用比例已增至接近六成。
大萧条期间,美国各私立大学在财政上备受重创,更视间接费用为重要收入来源。各名牌大学(尤其是私立大学)均擢力争取,以期取得可获厚重间接费用的联邦政府科研合约,以获联邦财政资助。
二战结束之后,哥伦比亚大学领导群雄,但哈佛大学在积极争取科研合约之余,复推出杰出表现奖学金,吸引优秀本科生,终于超越哥伦比亚大学,独占鳌头。
那么香港科研合约的间接费用又到底如何厘定?凡受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院校,若资助来自政府,则间接费用设定为15%;若为私人资金,则间接费用定为30% ;此中所得收入水平如此低,科研合约对大学可谓毫无吸引力可言。
香港的科研合约以政府合约为主,但竞取此等合约往往为“蚀本生意”,各大学仍然申请拨款,无非视之为学术上的确认与及社会服务,而非收入来源。
此外,冷战期间,史丹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实在合力塑造了二十世纪美国政治经济发展,令美国最终得以战胜苏联。以下是它们的故事。
史丹福与新科技工业
1885年,史丹福大学由铁路巨子利兰˙史丹福( )在加州帕罗奥图创办,二战结束后仍未于研究型大学中名列前茅。及至在 领导下,该校表现才突飞猛进,他1945年就任工程学院院长,1955至1965年担任该校教务长。
鼓励他的学生自组公司,更注入个人资本;其高足包括 , Jr.、 和 兄弟、 、 David 。1951年,他发起创立史丹福工业园区(现为史丹福研究园区),该校将校园部份土地出租予高科技公司。
、惠普公司、柯达、通用电气、洛歇公司纷纷进驻史丹福工业园区,位于半岛中部的园区成为创新摇篮,后来更发展成为硅谷。
出任教务长期间,将科学、统计学、工程学系扩大发展,从而向国防部争取更多研究拨款。这些资助为专利研究提供经费,不但成为史丹福跻身世界级研究型大学前列的跳板,更推动硅谷发展更上层楼。
此外,致力建立史丹福与周边地区科技公司之间关系,亦大大促进该校发展。因为当讯息和通讯科技时代来临,硅谷终成驱动美国经济增长的最强发动机。
虽屡次获邀到不同地区复制其成功经验,却只能在其中一处得到成功。1966年,在他主力协助下,朴正熙政府创建韩国科学院,即后来的韩国科学技术院(Korea of and ),成为不少南韩头号科技公司的发源地。
与史丹福大学携手成功建立联邦政府拨款、学术知识宝库、蓬勃私人企业的三合一伙伴关系,为硅谷的冒起奠下基石。
芝大学派凯歌
1890年芝加哥大学由石油大亨戴维˙洛克菲勒在芝加哥的海德公园创办。 先后为芝大校长(1929–1945年)和校监(1945–1951年),对二战后大学科研经费来源操于政府之手,大大不以为然,于是礼聘反对国家干预的专家,其中包括任教法律学院的Aaron 、经济学的佛利民( )、商学院的Allen ,并由海耶克( Hayek)担任社会思想委员会委员。
虽曾一度反战,但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则为美国政府提供芝大资源。数以百万美元计的政府合约,随即滚滚而来,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仅为战争期间在芝大校园营运的众多计划之一。及至1944年,又再倡议和平,而原子弹令其反战信息更显迫切。
这位芝大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不遗余力,在原则问题上向来不作妥协。1935年,药业富商 指称芝大向其侄女灌输共产主义思想,维护教员教学和信念权利,坚称共产主义经不起大众分析和辩论。
1949年,芝大再度被指鼓吹助长共产主义思想王于渐:冷战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勃兴 – 哔哩哔哩,非但仍坚拒向攻击芝大教员的反左份子让步,更义正辞严地表示:我毋须告诉你社会大众对大学有何看法。你我都心知肚明,错的根本是大众。基于他对联邦政府科研资助有所顾忌,芝大在各大研究型大学中排名下跌。
在芝大营造重视独立思考、毋惧政治权威的学术环境,感召不少杰出学者,更令芝加哥经济学院地位冒升,其中中坚份子均由他一手聘任。
芝大经济学系由佛利民领导下,「芝大经济观」得以长足发展,终至独领风骚。美国总统列根和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都将力阻国家干预以及迈向自由和利伯维尔场之功归于佛利民。哈佛大学经济学家 更将1980至2005年称为「佛利民时代」。
在领导下,芝大一改知识分子观念和民意,令有限度政府、利伯维尔场、经济全球化广受接纳。芝大学派的辉煌成就,主要由于其在科研领域以及揭示利伯维尔场理据方面所担当的领导地位。
自1990年以来,经济全球化步伐迅速,带动硅谷发展下的讯息和通讯科技革命、佛利民领导下芝加哥经济学派所发扬的学术风气,同样居功至伟;此两者有助加快美国以至世界各地经济转型,令全球10亿人口脱贫。
柏克莱、史丹福、芝加哥—三「大」致胜之道
苏联共产主义所以崩溃,皆因其知识层面和经济逻辑同告破产,又未能与资本主义经济竞争。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史丹福大学、芝加哥大学于冷战时期各自树立取得学术成功之道。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得以兴旺发展,主要有赖联邦政府的研究拨款,校园遍设研究实验室,各由肩负争取资助使命的科学家团队主持,辅以研究生支持。
史丹福大学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则更进一步。校长鼓励本科生和研究生自行创建科技公司,促成该校与私人企业之间种种互惠安排;史丹福大学不单成为政府和国家的盟友,亦是商界和市场的合作伙伴。
校长忧虑若过份依赖联邦政府研究合约,会失去大学自主和学术自由,在这个大前提下,将芝加哥大学塑造成另类学府,为捍卫个人自由和私人市场自由竞争发声。1991年,美国著名专栏作家 F. Will为文指出:「冷战结束,芝大获胜」,总结出经济学家佛利民、海耶克、 、高斯( Coase)的综合影响力。
此于19世纪下半叶创办的三大美国新进学府,为国家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强国以及在冷战中克敌制胜,多所贡献。三家大学各辟蹊径,展现出研究型大学在当今之世遍及不同层面的影响力。
美国大学科研,美国高校科研机制探究及启示.doc
美国高校科研机制探究及启示.doc1美国高校科研机制探究及启示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保定市高校外语教师科研状况调查及分析建议》(项目编号:)研究成果。摘要:美国作为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科研强国,其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其综合国力的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美国高等院校作为重要科研机构,为美国的科研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探究美国高校科研机制的优势,发掘其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对提升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科研经费;莫里尔法案;同行评议;科研评估作者简介:孙彤(-),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科研管理。[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8–02美国政府对高校科研进行大规模投入始于1862年通过的《莫里尔法案》,标志着美国国会在立法层面确定了美国政府对高校的科研支持力度。同行评议制度及审查制度的形成又保障了政府科研经费的有效利用,这使得美国科技在20世纪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本文将从美国高校科研经2费来源、应用及科研评估机制等方面分析其优势根源并为提高我提供借鉴。
一、美国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及应用美国高等院校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四个层面:联邦政府拨款、州及地方政府拨款、企业投资、社会捐助。与我国政府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不同,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及地方政府分别针对不同的研究层级进行拨款。简而言之,美国联邦政府对高校的拨款主要涉及基础科研层面,而州政府拨款主要针对应用科研领域,地方政府拨款则主要与企业对接,应用于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推广阶段。美国政府分层级的拨款模式符合科研项目从研发阶段到市场化阶段的发展规律,能够使高校对政府财政拨款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给我省的科研经费的划拨提供了重要参考。科研成果的产生主要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研成果商业化等几个重要阶段。而基础研究阶段的科研特点为:研发耗时长、投入经费大、市场收效慢等,因此在美国基础研究的任务主要由研究型高校承担,由于基础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单靠高校自己的运营能力无法支撑,而较长的研发周期又不能迅速产生市场收益,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也没有实质性动力美国大学科研,仅靠企业捐赠等公益性投入根本无法弥补高校基础研究的巨大资金缺口,而美国州政府及地方政府虽然对基础研究有所倾斜,但有限于地区的财政收入差异,绝大多数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经费无法完全通过地方政府满足。
因此,如何解决横亘在市场效益与学术价值之间的机制性矛盾成为摆在美国联邦政府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主要问题。美3国联邦政府敏锐察觉了这一矛盾,并通过立法有效弥补了这一矛盾。1862年美国大学科研,美国高校科研机制探究及启示.doc,美国联邦政府颁布《莫里尔法案》,明确了联邦政府对高等院校的支持模式与支持力度。自此,美国科研发展结束了自由放任的发展道路,政府主导的科研模式逐渐形成。美国联邦政府也成为研究型高校获取基础性研发资金的重要来源,有效解决了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基础性科研经费短缺的问题,为美国20世纪科技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科研成果的应用研究阶段是基础研究与市场需求的重要连接点,美国的应用型研究主要由高等院校与企业研究机构共同承担,由于应用型研究的研究成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转化为市场收益,这与企业的市场行为及逐利本质相契合,因此企业对应用研究具有与生俱来的动力。这使得企业界成为高校应用研究的
西北大学 美国伊利诺伊州私立研究型大学,伊利诺伊州有哪些大学
伊利诺伊州拥有众多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美国top30名校留学,以下是一些知名的大学列表:
芝加哥大学 ( of )
类型:私立研究型大学
地点:芝加哥
简介:成立于1890年,享有世界级的学术声誉和研究实力。
西北大学 ( )
类型:私立研究型大学
地点:埃文斯顿()
简介:位于芝加哥附近,是美国最富有的十所大学之一。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 of at -, UIUC)
类型:公立研究型大学
地点:香槟-厄巴纳(-)
简介:伊利诺伊州最古老、最大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以工程、商科和农业科学等领域著称。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 ( of , IIT)
类型:私立研究型大学
地点:芝加哥
简介:以科技、工程和建筑等领域的优秀教育而闻名西北大学 美国伊利诺伊州私立研究型大学,伊利诺伊州有哪些大学,是STEM领域的重要研究中心。
伊利诺伊州立大学 ( State , ISU)
类型:公立大学
地点:诺马尔()
简介:伊利诺伊州第一所公立大学,提供全面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南伊利诺伊大学 ( of , USI)
类型:公立综合性大学
地点:卡本代尔()和艾德华兹维尔()
简介:是一所软硬件条件良好的综合性大学。
罗耀拉大学 ( )
类型:私立研究型大学
地点:芝加哥
简介:提供广泛的学术课程和研究机会。
帝波大学 ( )
类型:私立研究型大学
地点:芝加哥
简介:是一所知名的教育机构,提供多样化的学术和职业课程。
芝加哥艺术学院 (Art of )
类型:私立艺术学院
地点:芝加哥
简介:以艺术教育和展览而闻名。
这些大学中西北大学 美国伊利诺伊州私立研究型大学,有些是历史悠久的,有些则在特定领域具有突出的学术和研究成就。伊利诺伊州的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实践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