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明确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高校,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和创新发展先进典范。粤港澳高校合作发展已有哪些基础和经验?各方未来将如何发挥所长紧密合作?即日起香港珠海学院校长,我们推出“港澳大学校长湾区访谈录”系列报道,专访港澳多所高校负责人,展望大湾区高等教育及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蓝图。
“我很高兴看到,自2019年起,广东率先试点向内地高校2020年应届毕业的港澳学生招录公务员,目前已有约20名港澳居民通过考试将被录用了,这将为澳门青年参与区域建设和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施展才能的窗口。”1月4日,澳门城市大学代校长孔繁清在接受南都专访时,提及这则消息并表达了欣喜之情。
澳门城市大学成立于1981年,现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澳门同时具有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的4所高校之一,该校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成员。今年,澳门城市大学将迎来40周年校庆。
孔繁清现任澳门城市大学代校长。她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毕业后留学墨西哥,曾任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办公室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等。据了解,孔繁清为普通话对外推广和汉语传播做出大量贡献,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孔繁清参与了回归过渡期的澳门公务员中文培训工作,后亦编写供澳门地区学生使用的《普通话读本》。
1月4日,孔繁清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她透露,澳门城市大学参与了珠海市政府开展的“南方海洋实验室”共建项目,并将与珠海探讨开展海洋科学研究人才的联合培养,助力珠海在海洋经济领域的城市升级。她也指出,澳门年轻人在粤港澳大湾区企事业单位的历练,将有助他们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孔繁清。
【南都对话】
“探索与珠海联合培养海洋科学研究生”
南都:我们了解到,近期澳门城市大学参与了位于珠海的“南方海洋实验室”共建项目,可以介绍下这个项目合作的目的和目标吗?
孔繁清:我们认为,海洋经济在区域竞争和合作中意义重大。我了解到,深圳此前已明确“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宁波等城市也在积极创建全球海洋城市。珠海和澳门同为滨海城市,且都是因海而兴,澳门城市大学参与“南方海洋实验室”的项目合作,是探索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新尝试,也将助力提升珠海在海洋经济领域的城市能级。
澳门城市大学将基于现有的学科优势和学术积累,具体在海洋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洋旅游、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资源科学与滨海城市规划等范畴,与南方海洋实验室开展创新性合作,并探讨研究生联合培养。
此外,我们也在学校现有的国家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伙伴的基础上,考虑下设相关海洋(文化)研究机构,推进与该实验室的跨学科全面合作,通过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进一步增加及提升与海洋相关的科研成果,为服务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澳门城市大学的作用。
南都:除了与珠海共建海洋实验室,澳门城市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还会扮演什么角色?发挥哪些作用?
孔繁清:粤港澳大湾区是祖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引领区域,而在区域内,引领企业和引领高校是区域参与全球竞合的“种子选手”。
近日,在最新公布的“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澳门城市大学跻身百强,位列89名,是继本年度澳门城市大学旅游学科位列“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前20%后,再次上榜相关排名榜单,这彰显了澳门城市大学的能力和活力。
今年,澳门城市大学也将迎来建校40周年校庆,我们将重点构建社科、人文、工科三大学科群,致力打造成为在这三个学科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校,代表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国际教育全球竞合。
“认为澳门没有科创是刻板观念”
南都: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澳门被纳入到包括广州、深圳、香港在内的科技创新走廊,你如何看待外界认为澳门科创力度不足的观点?澳门城市大学具体在对培养人才服务科技创新走廊方面,有哪些规划?
孔繁清:认为澳门没有科创是一种刻板观念。如果从绝对数量上看,澳门在大科学装置,大科研平台及专利申请绝对总量上,确实尚待提高,但如果从人均及增速角度,澳门在科创领域极富潜力。
过去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已倒逼澳门社会各界对经济适度多元化的紧迫性达成更广泛的共识,创新驱动也已成为澳门特区政府、业界和高教界的普遍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澳门城市大学会以硬科学和软科学相结合为抓手,重点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
首先,我们会服务澳门发展现代金融业,依托本校金融学院,以个性化的金融学位课程及证书课程,聚焦“澳珠深度合作创建澳门证券交易所”的实际需求,开展深度研究和精准培训金融人才,并且以错位发展为导向,重点助力培养擅长开发及运营相关金融产业链长尾金融产品矩阵的高端金融人才。
同时,澳门城市大学发挥文理交叉的学科优势,积极融入国家科研体系,依托本澳高校唯一的国家科技部“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科学中葡联合实验室,汇聚跨学科人才梯队,凝练标志性科研成果,力争立足珠江西岸,面向葡语系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科研合作。我们还会依托澳门城市大学已进入全球前20%的旅游管理学科,结合澳门及大湾区优质旅游服务资源,开展旅游承载力、可持续旅游、智慧旅游、旅游大数据等相关研究,结合政府及业界需求,开展精准定向委培,服务澳门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建设。
“期待未来科教人员流动和数据共享更加顺畅”
南都:你认为目前澳门高校与内地在产业、教育、科研合作方面还存在哪些壁垒?未来希望在哪些方面获得进一步改善?
孔繁清:从天时、地利、人和角度香港珠海学院校长,专访澳门城市大学代校长孔繁清:与珠海共建南方海洋实验室,目前最大的困难依然是“人和”,即人员流动的困难。我们知道,内地居民前往港澳地区设有商务签注,但是却没有与之对应的“科研签注”或“文化(教育)交流签注”;与此同时,澳门由于就业市场小,过去用了偏向保护本地居民的劳工政策,内地教科文卫人员来澳工作的门槛和便利程度,仍待提高。此外,伴随人员交流和科研交流所需的跨境数据和科研(生物)样本的共享QS100名校留学,仍待两地政府的沟通协商。我们希望,未来内地和澳门在科教人员及数据交流方面,可以更加顺畅。
南都:对于澳门年轻人在新背景下的未来发展,你有何建议?
孔繁清:近期,我很高兴看到,广东自2019年率先试点定向内地高校2020年应届毕业的港澳学生招录公务员,目前已有约20港澳居民通过考试环节将被录用,这将为澳门青年参与区域建设和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施展窗口。我认为,广大澳门青年在大湾区企事业单位的历练,将更好地加强其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让澳门青年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发挥澳门作用。
澳门青年在新的时代发展机遇中,应该将自身熟悉跨文化交流、跨法律及税务体系协调,以及精通外语的优势在澳门本土和大湾区广阔腹地充分施展。我希望澳门青年更多地了解祖国国情,了解内地的国家治理模式和法律体系,建立起“澳门居民、中国公民、世界公民”的立体身份认同,积极投入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香港珠海学院招生网,北师港浸大2024年招生问答来了!
学校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中文简称“北师港浸大”,英文简称“UIC”) 由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于2005年在广东省珠海市携手创立,是首家中国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北师港浸大获国家教育部特批,得到广东省教育厅、珠海市政府及各界大力支持,并于2014年和珠海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
自2005年成立至今,北师港浸大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独特教育理念的国际化大学,设有工商管理学院、文化与创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理工科技学院,下设30多个本科专业。北师港浸大拥有一支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师资队伍,实施英文教学,本科毕业生学成后获颁北师港浸大毕业证书和香港浸会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在国内外均获认可。
北师港浸大本科毕业生逾七成前往欧美、澳洲、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继续深造,其中超过一半进入全球前100强名校。参与就业的毕业生也深受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政府机构青睐。
2024年,我校位列艾瑞深校友会中国合作办学大学排名首位。
办学性质
办学性质: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属于中外合作办学。内地:北京师范大学,香港:香港浸会大学。
招生区域
2024年,UIC 招生区域覆盖28个省市区。招生省份具体为: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四川、广西、安徽、河南、山西、贵州、云南、甘肃、陕西、江西、吉林、浙江、上海、山东、河北、辽宁、天津、海南、北京、福建、重庆、湖南、湖北、江苏、广东。
学校音乐表演专业2024年在福建省、湖南省、安徽省、浙江省、山东省、天津市、广东省招收艺术类考生。
学校最终招生批次以各省招办公布为准。
专业及课程如何设置
我校2024年将按专业大类加专业的方式进行招生。学校最终招生专业以各省招生办公布的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入学要求
在全国(除广东省外)的考生,UIC的入学要求为:
普通类专业按考生高考成绩进行择优录取,其中:
1、高考成绩达到当地一本线(本科批次的省市区达到当地本科线)。
2、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实施英文教学,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英文能力,以适应学校的国际化教学环境,要求考生报考外国语言文学类大类时,高考英语单科成绩应不低于100分(150分满分制);报考其他普通类专业或大类时,不设置英语单科最低成绩要求。
注:普通类专业录取实行“分数优先”的录取原则,根据考生投档总分排位情况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学校招生录取规则详见我校《2024年夏季普通高考招生章程》。音乐表演专业招生范围及录取原则按照我校《2024年艺术类本科音乐表演专业招生简章》的规定执行。
我校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海南、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黑龙江、吉林、甘肃、贵州、广西、安徽、江西等新高考改革省市区的选考科目要求详见我校招生信息网或各省市区招办官网。
2024年广东省普通类考生的入学要求:
广东省普通历史、物理类考生可选择以下一个或两个途径报考我校.一是如高考成绩优秀,可直接在本科批次填报UIC(批次以省招办志愿填报文件为准),录取时100%按考生的高考投档成绩择优录取。二是通过广东省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报考UIC。
考生可登录我校官网填写资料报名UIC广东综合评价入学测试,参加并通过UIC综合评价入学测试,6月末通过广东省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在提前批特殊类型招生批次综合评价志愿栏填报UIC。综合评价录取是按考生综合成绩根据学校广东省综合评价招生计划从高到低录取。
(1)报名资格
凡符合广东省2024年高考报名资格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含往届毕业生)香港珠海学院招生网,北师港浸大2024年招生问答来了!,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6门科目成绩均合格(新高考改革前的往届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成绩都达到C级或以上)香港珠海学院招生网,且高考成绩估计达到广东省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线,符合条件者均可报名。我校所有本科专业实施英文教学,请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
(2)录取标准
参加并通过我校入学测试的考生,必须在广东省提前批特殊类型招生批次综合评价栏填报我校,未填报者无录取资格(若未能被我校录取,不影响其后续本科批次的录取)。
对于报考我校2024年提前批次特殊类型招生院校综合评价志愿栏的广东省考生,要求高考成绩达到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线。录取时,学校按考生综合成绩根据北师港浸大广东省综合评价招生计划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其中:考生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60%,我校组织的入学测试成绩占30%,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占10%。如综合成绩相同而又不能同时录取时,则依次按照考生高考成绩、我校入学测试成绩、考生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高考成绩排位的顺序择优录取。
专业录取按“分数优先”原则,根据考生综合成绩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按考生专业志愿顺序分档,依次类推,实行“分数清”录取规则。考生所填专业志愿都未被录取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按照考生综合成绩总分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如遇同分情况按以上同分原则处理,调剂到招生计划有空额的专业录取,否则,作退档处理。
(3)综合成绩构成及计算方法如下:
考生(2024年应届生&2021年至2023年往届生),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6门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折算办法:按照A等级对应75分、B等级对应64分、C等级对应41分、D等级对应19分计算各科目得分,考生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计入综合评价录取成绩=各科目等级分总和/6。
考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计算举例
*新高考改革前的往届生(2021年前的往届生)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以下等级对应方式计入:A级对应25分,B级对应21分,C级对应17分,新高考改革前的往届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入综合评价录取成绩=各科目等级分总和。
2024年广东省入学要求以学校《2024年夏季普通高考招生章程》及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简章公布为准。
(4)2024年综合评价报名关键时间点:
就读相关费用有哪些
2024年本科新生收费标准(人民币)为:
普通类专业学费:十万元/学年
音乐表演专业学费:十二万元/学年
住宿费:两人间:6400元/生·学年
三人间:4000元/生·学年
四人间:3500元/生·学年
入学后可否转专业
学校设有转专业政策。新生入学后,可于大一下学期,根据教务处的时间要求,提出转专业的申请意愿。学校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并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允许部分优秀学生申请专业调整。普通类专业考生入学后不得转入艺术类专业学习。艺术类专业考生入学后不得转入普通类专业学习。
大类专业如何分流
北师港浸大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以生为本、志愿优先、择优选拔,原则上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前完成专业确认,让学生在第二学期按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开始专业学习。学生入学后可深层次了解各学科和专业,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学习情况,自主填报分流专业志愿。
学校各学院专业分流评审小组,将从个人意愿、个人能力、学业成绩、个人作品集、个人陈述、小组面试、老师评价七项标准中,挑选若干项作为本招生大类专业分流的选拔标准,综合确定专业分流名单。
统招本科生颁发何种毕业证书
UIC学生经四年在校学习,达到毕业要求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即获颁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本科毕业证书(教育部电子注册)和香港浸会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内地、香港及国际范围均获认可)。
出国途径
在UIC出国的途径有许多种:
在UIC学习四年后,拿到香港浸会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可以申请海外大学的研究生课程。
在校期间:在UIC就读后可申请和UIC有合作关系的院校就读交换生,也可前往香港浸会大学参加交换生项目,或参加UIC每年组织的寒暑期课程。此外,还包括海外实习、海外义工服务等与国外交流合作的其他活动。
课余活动
UIC致力于创造国际化的文化氛围,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了一流的学者和专家担纲执教。目前,学校汇聚了来自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教师。学校经常邀请国际学者、艺术家、作家和海外知名人士来访UIC,举办国际性的讲座,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触摸到全球脉搏,感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和融合。
UIC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成长,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成长和超越,培育学生成为具有服务精神的领袖人才。UIC现有兴趣社团59个,其中学术类11个,文化艺术类15个,体育运动类22个,义工服务类4个,其他类7个。同学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扎实的专业基础,全面素质的发展,以及较好的英语能力,让北师港浸大学生在各类比赛中锋芒渐露,多次在全国乃至世界赛事中获奖。
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认证的含义
会计学专业认证:UIC会计学专业获香港会计师公会()及香港税务协会(TIHK)的专业认证。UIC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可以考取香港注册会计师和香港特许税务师专业资格。
UIC会计学专业是中国内地第一个通过香港会计师公会认证的专业。UIC会计学专业学生只需要通过4+1个考试科目即可完成香港会计师公会专业资格课程(QP)考试,而且在读会计专业本科生在大四即可报名参加QP考试。
UIC会计学专业亦已获香港税务协会专业认证,是内地第一个获得此认证的高校本科会计专业。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参加特许税务师(CTA)资格考试时,可免试5门考试科目中的3门。
教育模式
北师港浸大(UIC)致力于建设一流的博雅型大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子。
UIC的博雅教育参照了香港浸会大学的博雅教育传统,同时根据中国内地的国情和内地学生的特点做出了调整和完善。UIC的博雅教育注重学生心智的开启与拓展,见识的广博与洞明,以及人格的健全和养成,而非局限于某一狭窄区域的知识和技术的传授,旨在培养既能深谙中国社会与文化,又具备全球眼光和视野的精英人才。
学校博雅教育强调给予学生广博的知识,通过小班教学、师生关怀、灵活教学等方式来实现。学生专业课大约只占一半,其他课程都是非专业或专业外延的科目,这样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除了个别基础导论课,均釆用小班教学模式。这样的情况下,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充分关注,有利于提高师生交流,确保高质量的双向教学互动体验,确保学生的学习发生成效。
UIC的博雅教育课程结构,包含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大学核心课、通识教育课及自由选修课。其中,大学核心课涵盖大学英文、大学中文、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课、全人教育体验课程及健康生活方式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涵盖人文、社科、艺术、创意、服务学习、专题研习等领域,强调跨学科学习,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整合和实践运用;此外,同学们还需要修习一定学分的自由选修课,同学可以选择:(1)在海外合作高校交换学习一学期;(2)修读副修课程;(3)修读本专业以外,不同学科领域的课程,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自由选修课:学生可用于副修、海外交换或修读更多通识或专业课程。
*2024级新生,课程结构以 2024-2025为准。
为培育更多复合型的优秀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为本校学生提供副修课程。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在修读本专业之外,更加系统、深入地修读其他学科的机会,增强学生在学习上多元化的自由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选择跨专业的学习,拓宽知识面,成为复合型人才。目前学校共推出18个副修课程。
工商管理学院:财务学、应用经济学、电子商务管理与应用;
人文社科学院:英语、翻译、新闻媒体、公共关系与广告学、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社会规划与社会创新、全球中国研究;
理工科技学院: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可持续性与管理、营养及全球健康学;
文化与创意学院:音乐、剧场与表演、艺术与设计、旅游和活动管理。
注:副修专业不另外颁发证书,无需额外交费,在学生成绩单上体现。
UIC人文社科学院设置外国语言与文化中心,向全校学生提供第二外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古典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基础教学。
国际化教育
英文教学:UIC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和教学媒介。
除少数与中文相关的课程外,UIC所有的课程实施教材、讲义、教学、辅导、考试四年全程英文授课。使学生在英文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从原来的学习英语转化为使用英语学习,学习效果及英语运用能力能发生质的改变。
国际化课程:UIC的课程按照香港浸会大学的学术标准设置,在课程设置上采用国际标准,所修学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获得认可,打破了校际间交换学习和学术交流的瓶颈。
学校拥有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师资队伍,招收中国内地、港澳台与外国籍的学生,致力于多元校园文化与环境的打造。
通过与国外的交流合作、交换学生、寒暑期课程及海外实习、海外义工等方式,给予学生跨文化体验,培养了学生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
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是UIC创新博雅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灵魂,它一方面是对香港浸会大学“全人教育”理念的传承美国top30名校留学,另一方面又针对全球化时代的特点以及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具体国情有所创新。全人教育不仅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习得,而且要使学生在身体、智力、道德、审美、批判性思维、创造性精神和职业操守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旨在培养博雅通达,健全发展的人。UIC全人教育共有六个学习模块:情绪智能、体育、艺术体验、义工服务、环境意识和逆境管理。全人教育关注学生各种潜能的增长,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塑造良好的性格,拥有广泛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多元价值观。它强调体验式学习,激励学生开启自我教育并体验“实践出真知”的过程。同时,寒暑期还有丰富多彩的全人教育学生实践项目。
四维教育
“四维教育”是UIC独特的创新教育理念。“四维”,即师(学校)、生(学生)、家(家庭)、国(社会)。它以学生为核心,集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透过四方的良性互动,通过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家庭、心理、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全方位关爱与服务,达到培育全人的目标并成功实现学生向社会的顺利过渡。
学士学位证书上“荣誉”的含义
香港学位不同于内地,只有学业水平较高者才可获得此项殊荣,学生获得哪一个等级的学位证书是根据本人在学期间的cGPA(累积平均绩点)来确定。香港浸会大学学士学位的分类如下:
First Class (甲等)
Class ( Ⅰ) (乙等一级)
Class ( Ⅱ) (乙等二级)
Third Class (丙等)
Pass (颁发一般学位)
新高考改革的省市的选考科目要求
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入学要求
1、考生均须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音乐类专业省统考,我校不举行校考。
2、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须达到生源所在省市所在批次艺术类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专业省统考成绩达到生源省市相关要求,同时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80 分(150 分满分制)。非英语语种考生高考外语单科成绩须不低于 120 分(150分满分制)。由于北师港浸大实施英文教学,请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
3、若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则执行其投档办法,按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则在符合报考条件的投档考生中,根据招生计划,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计算公式:综合成绩=((省统考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满分)×50%+(高考文化课成绩÷文化课满分)×50%)×100。若投档成绩/综合成绩相同,则依次按照考生专业省统考成绩、高考文化课成绩、外语单科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2024 年各省份音乐表演专业投档方式以各省招办规定为准。
我校音乐表演专业为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音乐表演分为声乐、器乐培养方向。其中,音乐表演(声乐)专业方向仅在广东省招生,培养方向为美声、通俗(流行),请非美声、通俗(流行)唱法的考生慎重报考;音乐表演(器乐)方向招收器乐种类为:钢琴、小提琴 、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大管、单簧管、双簧管、打击乐、小号、大号、圆号、长笛、长号、吉他、萨克斯管(萨克斯)、电贝斯(电贝司)、双排键电子琴、竖琴、琵琶、柳琴、二胡、古筝。不属于上述重点招收器乐种类的音乐表演专业考生,入学后需服从学校安排调剂至相近的器乐种类学习,请考生慎重填报。
注:2024 年音乐表演专业录取规则详见学校《2024 年艺术类本科音乐表演专业招生简章》。
奖学金设置
学校设有国家政府类、学院类和捐资类别的奖助学金,激励学生在学业、社会实践、全人发展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奖助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冯燊均先生国情国学教育优秀学生奖学金、许嘉璐全人教育奖学金、校长荣誉奖学金、院长推荐奖学金等)由学校本科生奖助学金委员会按照学校奖助学金的具体规定评定。
全国本科新生入学全额、半额奖学金:为当年学费全免或减半,符合学校奖学金续得政策的原则上为期四年。要求考生非征集志愿填报我校,且高考英语单科成绩须达到127分或以上,同时高考成绩或排名符合相关要求。
广东省综合评价录取本科新生入学全额、半额奖学金。
北师港浸大卓越、卓雅、博雅新生奖学金。
学科特长本科新生入学全额、半额奖学金。
珠海籍本科新生学费减免政策。
注:在校奖助学金设置详见学校学生事务处“奖助学金申请”专栏。
备考强基、综评规划名校升学,了解志愿填报,获取学习资料,可添加老师微信进入交流群。
另外平台推荐机制改了,大家如果时常关注我们的文章,可以通过添加“星标”,这样在打开订阅号的时候,就能及时查看最新更新的文章了。
香港的珠海学院,确认!马上动工!北理工珠海学院,迁至江门!
确认!北理工珠海学院(下称北理珠),将迁至江门恩平,并预计于11月动工。
近日,有网友晒出一块“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恩平建设项目”字眼的施工牌。
▲网传图
根据@触电新闻珠海报道,恩平市方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最快下月(11月)起,该地块将进入动工环节。
但是注意,此“北理工”非彼“北理工”。凤凰君向媒体圈、教育圈的相关人士了解到一些情况。
01
离开珠海,北理工珠海学院还叫“珠海学院”吗?
或更名为“广东华侨大学”
实际上,北理珠迁至办学美国藤校留学,早在恩平有序不紊地推动中。
10月上旬,恩平挂出2宗高等教育用地,出让地块位于东成镇石岗村委会大观音山龙山一带。
从位置来看,该地块与恩平站隔发展大道相望,距离恩平市区约11公里路程。
其中,地块一出让建设用地面积为.86㎡,地块二为.99㎡,合计约509亩,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
根据出让要求,该宗地用途为高等教育用地,需建立独立设置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且该学校的主校区须设立在恩平市。
▲现场图 图源出让公告
网上曝光的“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恩平建设项目”标识,应该便位于此。
在10月中旬,在中共恩平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报告内容上,明确提出:
加快推进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校迁址办学工作,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县级高等教育品牌。
而有消息指,学校或将更名为“广东华侨学院“,也有称“广东华侨大学”。
但是消息人士指出,高校更名是一个较为严谨且相对漫长的过程,这个名称能否批复下来,还需要等官方的公告。
但是这个名称无疑与恩平官方“具有侨乡特色”的办学特色颇为相符。
而这个校名落实,可能意味着“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就此消失。
02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
2024年已启动招生
大家须清楚香港的珠海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即北理珠)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有本质的区别。
简单的说,原来的北理珠是民办独立学院;如今的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则厉害了,属于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高校。
2004年5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正式成立独立学院,它以北京理工大学为办学主体。
学校设18个专业学院(教学部)、涵盖七大学科门类的61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22000余名。(2023年数据)
2024年4月,北京理工大学发布公告,宣布调整珠海校区办学定位;9月,便迎来了首届硕博新生。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
根据教育部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所要求:原则上,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要率先完成转设,其他独立学院要尽早完成转设。
其中,独立学院转设的路径包括转为民办、转为公办与终止办学。
因此,可以理解为,原来独立学院的北理珠资方香港的珠海学院,确认!马上动工!北理工珠海学院,迁至江门!,便作为独立办学主体,将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本科项目,并将主校区设置在江门恩平,继续办学。
至此,北理珠迁至落地到恩平的脉络,已经十分明确了。
在珠海,北师大、北理工,中大,3所985高校,已经相当于组成中国最强的高校阵容之一。
而到恩平的北理珠,将继续发挥民办高校的作用,打造新的一张教育名片。
大家不要小看北理珠,虽然此前为独立学院,但是它培养出的毕业生,确实为珠海各大企业提供了优秀的人才。
在一份《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北理珠的毕业生有超过30%留在珠海本地,并服务于包括远光软件、摩天宇航空、格力电器等知名企业。
其航空学院,下设的飞行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飞行技术几大王牌专业,一直以来,民用航空专业教育特色鲜明。
所以不管是此“北理工”还是彼“北理工”,我们都希望它们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创新的、具有实践能力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