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日-4日,由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主办,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药质量评价分会(筹)承办,华润三九现代中药制药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药质量评价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深圳圆满召开。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医医
院、中医药企业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
图 1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药质量评价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论坛
通过选举香港浸会大学许军,第一届中药质量评价分会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担任学术顾问,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边宝林担任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化学中心执行主任刘安研究员任主任委员。
8月2日上午,中药质量评价分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党支部书记高泉、中药质量评价分会名誉主委边宝林、中药质量评价分会主任委员刘安、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亮等领导和嘉宾、领域内专家以及分会委员出席会议。大会宣告了中药质量评价分会的正式成立,举行了向委员单位授予牌匾、向委员颁发证书的隆重仪式。“第三届医疗机构用药质量评价项目”以及“第五届优质中成药质量评价项目”随后宣布正式启动。
图 2第三届医疗机构用药质量评价项目启动
图 3第五届优质中成药质量评价项目启动
本次大会同时邀请到了众多从事中药质量评价工作的专家开展主题报告。会议期间香港浸会大学许军,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药质量评价分会成立大会在深圳召开,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于中药产业链相关内容及中药质量评价进行了深入分析。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带来了题目为《科技创新与中药研究底层核心技术》的主题报告,提出药用植物基因组研究新策略,创新地构建中药研究底层核心技术,有望为中药疗效机理解析及新药开发铺平道路。国家药典委首席科学家、中药标准处处长钱忠直针对《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强调了关键质量属性在中药标准制定中的重要性。
图 4国家药典委首席科学家、中药标准处处长钱忠直做《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要点解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副主任厉将斌为大家带来了关于中药质量监测制度的报告,介绍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的工作以及中药产业的现状。
图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副主任厉将斌做《中药质量监测制度》报告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化学中心执行主任、二级教授,中药质量评价分会主任委员刘安进行了题为《开展中药优质评价,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指出中药质量评价是行业的重要基础,向大家介绍了团队的评价方法及成果,提出要加强中药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图 6中药质量评价分会主任委员刘安进行学术分享
此外,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创院院长王一涛、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韩全斌、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吴志生、北京中医医院原副院长金玫、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学部主任华国栋、国家药监局中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季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首席专家闫兆光、国家药典委综合处处长宋宗华等专家也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图 7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创院院长王一涛分享中药质量研究情况
图 8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助理教授许军代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韩全斌报告《香港中药质量研究情况》
图 9国家优青获得者、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吴志生做《中药制造测量学与高质量发展》报告
图 10台湾迈高生物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商法处处长张丽杰做《台湾中药品质管理》报告
图 11平安津村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惠兰分享《日本汉方药原料质量管理和津村实践》
图 12北京中医医院原副院长金玫做《饮片质量与中医院绩效考核管理探讨》报告
图 1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学部主任华国栋做《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报告
图 14 国家药监局中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季申解读《中药全产业链质量控制的研究与展望》
图 15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研究中心主任李向日做《关注中药饮片质量 提升临床疗效》报告
图 16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任席兴军分享《我国中药材标准化思考》
图 17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副研究员荆文光解读《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材饮片评价方法与标准制定》
图 18河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首席专家冯丽做《中成药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报告
图 19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李海霞分享《饮片质量与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相关性研究》
图 20 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孙国祥解读《中药计量学及其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地位、作用与应用》
图 2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首席专家闫兆光做《中成药现场检查与质量控制》报告
图 22国家药典委综合处处长宋宗华做《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制定助力中药高质量发展》报告
图 23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陈周全做《夯实中药质控基础,促中药研发创新更上层楼》报告
图 24广东药科大学副研究员、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肖雪解读《近红外光谱技术助力中药质量控制:从离线走向在线》
图 25中国中药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中药质量评价分会副秘书长刘艳分享《优质中成药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
图 26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郭丛汇报《医疗机构饮片用药质量评价研究》
中药质量评价分会秉承“始于标准,终于品质”的宗旨,聚焦建设中药产品质量评价体系,着力发展饮片质量等级评价方法、中药配方颗粒品质控制技术、优质中成药质量评价策略,旨在引导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市场价格机制,期望为国家中药集采提供质量数据。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有助于促进中药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高质量发展。未来学会将继续整合各方面资源,凝聚专家智慧QS100名校留学,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理念,不断完善中药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期望建立科学、客观、准确、全面的质量评价体系,致力于让广大人民群众用上放心药、良心药。
香港浸会大学 珠海 香港浸会大学 珠海,粤港水安全保障联合实验室第二次学术委员会会议暨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召开
4月16日,粤港水安全保障联合实验室第二次学术委员会会议暨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王复明、欧进萍、郭仁忠、张建民,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王守军,以及来自南方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水文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程红光、自然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刘静玲、珠海校区科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和校内专家学者代表出席了会议。
王守军在开幕式致辞中向两年来为联合实验室建设定向把脉、提供支持和做出贡献的学术委员会院士和专家、联合单位研究人员,以及广东省科技厅、珠海市科技创新局等有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并对联合实验室近两年来所取得的建设成效和研究进展表示肯定。他表示,珠海校区将继续支持做好联合实验室建设,协力将联合实验室建设成为水安全领域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开放合作以及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基地。
程红光表示,联合实验室是一个综合性的科研平台,是水科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将继续优先做好联合实验室科研能力建设,构建国际性科研交流平台,并继续推进联合实验室向更高水平发展。
张建云指出,联合实验室将继续紧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风暴潮、城市内涝、水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以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开展前沿性和开创性研究,为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提供科技支撑。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水安全研究院主任章四龙、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水利规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静、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学域主任齐晔、香港浸会大学地理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李剑锋、华测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武广元分别对各自单位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
学术委员会委员听取了联合实验室总体建设情况汇报,针对目前联合实验室在管理机制、科研空间、仪器设备、人才队伍、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建设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现存的突出问题和不足给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为今后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
在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上,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理事长黄本胜,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吴逊QS100名校留学,香港科技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学部助理教授卢中铭香港浸会大学 珠海 香港浸会大学 珠海,粤港水安全保障联合实验室第二次学术委员会会议暨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召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水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黄浩勇香港浸会大学 珠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水安全研究院教授章四龙,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后赖扬晨受邀分别就珠三角水资源调控、水资源管理形式分析、水环境监测技术研发、水灾害预报预警平台开发、复合洪水灾害机理解析等主题做学术报告。研讨会由刘静玲主持。
最后,张建云院士对进一步加强联合实验室的标志性成果凝练和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了详细部署。
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第二届雁栖分子科学论坛在北京怀柔成功举办
2019年7月5-6日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第二届雁栖分子科学论坛在北京怀柔成功举办,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化学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化学科学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二届雁栖分子科学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本届为期两天的论坛上,化学研究所、国科大化学学院、以及国内其他研究院所、高校及境外的学者和研究生共4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化学所副所长、国科大化学学院副院长范青华主持。化学所所长、国科大化学学院院长张德清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张德清首先向各位专家及参会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简单介绍了国科大化学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雁栖分子科学论坛设立的目的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他希望论坛为化学所和化学学院的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QS100名校留学,促进科教融合,加强与国内外从事分子科学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的合作,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化学所所长助理、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王树研究员,化学所所长助理、国科大化学学院副院长何圣贵研究员,国科大化学学院校本部副院长周克斌教授等研究所及学院领导也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本次论坛邀请了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Tor教授、英国莱斯特大学Gerg Solan教授、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祝介平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缪谦教授、台湾大学吴忠帜教授、中科院理化所吴骊珠研究员、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江云研究员、北京大学余志祥教授、清华大学刘冬生教授、清华大学罗三中教授、化学所的王树研究员分别作大会报告。各位专家分别交流了他们在分子合成,以及化学与生物、材料交叉等前沿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并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讨论。
“雁栖分子科学论坛”是由化学所及国科大化学学院基于国科大暑期学校,共同发起与主办的国际学术论坛,自2018年起,每年暑期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论坛旨在活跃化学所与国科大化学学院的学术氛围,促进科教融合,并加强与国内外分子科学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繁荣分子科学的创新研究;也旨在培育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升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一流创新型化学研究人才。本届论坛会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张德清所长致开幕词
专家报告
部分参会教师合影
部分参会教师合影
会议场景
教育处
2019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