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的长江论坛第164讲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208举行。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李家涛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 in : , Model , and ”(管理国际商务中的突发事件:效应、商业模式创新和渠道弹性)的学术报告,学院四十多位师生参与了论坛。
首先,李家涛教授针对国际商务新兴的五大研究主题:数字经济、全球或区域化整合和去耦、新兴市场跨国企业战略、新兴市场企业的创新及追赶机制、非正式制度和国际商务展开了介绍,使同学们更多的了解国际商务研究的前沿话题。之后,李家涛教授又对JIBS的6个特刊展开了说明,有的特刊关注全球人员流动,有的特刊侧重讨论国际商务的历史,并对同学们现场的举手提问进行一一解答。
论坛第二个部分,李家涛教授围绕深度不确定性,对最新研究论文展开了汇报。全球环境动荡会出乎意料地扰乱国际分销渠道,使渠道弹性成为国际分销企业的重要问题。效果评估过程可以为此提供帮助,但现有的手段可能并不总是适合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企业往往必须用新的手段来补充现有的手段,以应对意外的破坏或突发事件。
李家涛教授介绍到他的最新研究借鉴了国际化营销和创业相关的文献,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在效应过程和渠道复原力之间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而深度不确定性对该中介的两个阶段美国藤校留学,即从效应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从创新到渠道复原力,都起着调节作用。此研究使用了115家公司的数据,这些公司总部都设在中国武汉李家涛 香港科技大学,且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经营活动分布在世界各地,本研究发现大多数假设得到了经验支持。
最后,李家涛教授针对现场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在场师生面对面的深度研讨有助于促进良好的学术氛围李家涛 香港科技大学,【长江论坛】第164讲:管理国际商务中的突发事件:效应、商业模式创新和渠道弹性,大家都觉得收获颇丰。
讲座人简介:
李家涛教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商学院利国伟商学讲席教授,管理学系讲座教授、科大商学院商业战略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科大高等研究院 (IAS)资深学人, 美国国际商务学会( of ,缩写为AIB)院士,美国国际商务学会(AIB)副主席(2016-2019),美国国际商务学会(AIB)2018年会主席。
(通讯员:倪琪审核:刘林青)
香港科技大学学生,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极具前瞻性的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冰琪香港报道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以创新科技为引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这是极具前瞻性的布局”。
“香港有五所大学位列全球百强,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汇聚了世界顶尖的科研人才,与国际科研网络保持紧密合作,这些都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叶玉如谈到香港的优势进一步表示。
她指出,香港特区政府非常重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英国G5院校留学,包括“产学研1+计划”等,布局并推进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科技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相信有助打造出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为国家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香港科技大学大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硕果累累。据香港科技大学公布的数据,2022/23年度,香港科技大学获批的专利数有288宗,有超2000个创新发明已获批专利/正在申请。其中不少成果专利被授予业界,知识转移收入达12.7亿港元。
为了把握人工智能热潮的机遇,香港科技大学将设立全新的人工智能运算中心,同时筹建国际AI医药枢纽,与全球大学合作,推动研究生在前沿医疗科技的研发。目前,香港科技大学已拨款1000万港元推出教育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基金,首轮已资助13个项目,同时举办超1400场学术研讨会以及讲座等,探讨人工智能发展。
今年两会期间,叶玉如围绕推动生命健康领域提出一系列建议。朱叶玉如指出,生命健康领域的发展对于我们国家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不仅有助提升全民医疗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
同时,全球人口正在逐步老龄化,发展生命健康领域对于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亦非常重要。为此香港科技大学学生,叶玉如今年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设立专注健康老龄化的研究中心,实施全民脑健康行动计划香港科技大学学生,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极具前瞻性的布局”,以及通过产业建设和金融配套措施来推进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
叶玉如还建议,希望在深港河套成立国家级科研平台,支持内地和香港科研人员深入开展科研合作,发挥两地科研协同优势,推动前沿研究、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源泉动力。
朱叶玉如称,香港在生命健康领域有很多优势,她期待香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作出更大贡献。
香港科技大学佛山,港科大深度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教授在深圳6年潜心做科研自称“创业”
2019香港科技大学深圳校友秋茗会于10月12日在深圳南山举行,该校的教授、校友展开思想交流。如何结合香港研发实力和深圳产业基础融合发展,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个焦点话题,也成为这场秋茗会上的重点主题。
在秋茗会的致辞嘉宾中香港科技大学佛山,港科大深度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教授在深圳6年潜心做科研自称“创业”,香港科技大学生命学部讲座教授王文雄教授算是来深圳做科研较早的专家代表。
王文雄教授是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海洋环境实验室负责人,这间实验室是香港科技大学在深圳设置的专门实验室。研究团队致力于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生态毒理学的基础研究,探索海洋重金属污染、微量金属生物地球化学等生态环境的新动态特征以及相关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
王文雄教授以“海洋生态系统重金属的食物链传递和生物可利用性”项目,曾经获教育部200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首位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的香港学者。2013年1月至今,王教授一直担任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海洋环境实验室主任。
据王教授介绍,其在2013年进入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草创期的科研试验室只在一间小茶水间,设备简单,此后不断壮大,现已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实验室。
“这些年在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的工作,更像是创业。”王文雄称,正是自己从香港来到深圳工作,才对海洋环境的研究从深圳辐射到中国近海、从小河口到大河口、从理论走向实践,才得以把中国近海研究覆盖起来。王文雄教授对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研究尤其深入,已持续做了8年,一年两次数据采集,累积了大量非常重要的数据。
据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学院李世玮介绍,目前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深圳、佛山都有布局,其中广州有一个校区,而深圳有三个地方,分别在深港产学研基地、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含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发公司)、福田保税区深圳基地。经过三年多的筹备,2019年5月,由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叶玉如教授主导、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的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成立,这是首家深港共建基础研究机构。
“深圳乃至大湾区产业,发展很快势头猛美国top30名校留学,但高校的学术氛围和研发资源还需要时间积累香港科技大学佛山,这方面与香港的高校资源互补性很强。”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孙庆平教授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认为,感觉现在大湾区尤其是深圳一方面经济和产业实力雄厚,国家高度重视,但另一方面其基础科研、应用研发远远难以满足目前的产业需求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出现明显“断层”现象。目前,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基础和应用研究,比如深圳将会建立可支撑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综合科学中心,但感觉具体实施尚需顶层设计,需要新政策、新机制等,以保证高效率建设和不折腾。
“大家都看好大湾区发展的大好机遇,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会全力以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的最大挑战仍然是缺乏科研和研发人才,事情要做好一定要靠训练有素的人,今后要继续做大做强。”孙庆平称。
关于未来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的主要工作,孙庆平介绍,一是激励香港本部的精英教授借助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来深圳发展和建立团队,做好成果转化和资源连接;第二是大力培养年轻科研和研发人才,例如博士后人才,帮助其扎根深圳,与企业做好接轨和融合,“服内地的水土”;第三是大力培养创业人才,做好创孵工作。“不是港科大的校友我们也会培养”。
【记者】李荣华
【作者】 李荣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深圳市~深圳自营号~大湾区创投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