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聚焦国家热安全重大需求,推动我国热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促进热安全领域科技成果交流,热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拟定于2024年8月19-21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第三届全国热安全科学与技术研讨会”。会议通知见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页()和热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页()。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热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消防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协办单位:
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瑞霖特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合肥迅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火灾科学》
《消防科学与技术》
《安全与环境学报》
二、会议程序委员会
会议主席:宋卫国、纪杰;执行主席:张俊、胡伟兆
秘书长:金凯强、胡皓玮
各主题及主席:
(1)火灾动力学:雷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开源(武汉理工大学)、周魁斌(南京工业大学)、段君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地下空间与隧道火灾防治:史聪灵(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程旭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阳东(重庆大学)、范传刚(中南大学)、安伟光(中国矿业大学)
(3)高层建筑火灾防治:杨立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思成(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周汝(南京工业大学)、陆凯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曼(华侨大学)
(4)文物建筑、木结构建筑火灾防治:纪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景(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刘凯(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胡皓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电气火灾防治:丁宏军(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陆守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蒋慧灵(北京科技大学)、尤飞(南京工业大学)、葛樊亮(福州大学)
(6)森林火灾防控:宋卫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光(东北林业大学)、单延龙(北华大学)、王明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郭赞权(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张启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火安全材料:胡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晓楠(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陈希磊(青岛科技大学)、聂士斌(安徽理工大学)、胡伟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煤矿热动力灾害防控:罗振敏(西安科技大学)、陆伟(安徽理工大学)、胡相明(山东科技大学)、戚绪尧(中国矿业大学)、潘荣锟(河南理工大学)、张春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9)能源化工热安全问题:王青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伟(大连理工大学)、肖华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凯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张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涛(清华大学)、马剑(西南交通大学)、王静虹(南京工业大学)、房志明(上海理工大学)
(11)消防、应急处置技术与产品:杨昀(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王喜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仝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张志(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彭伟(安徽理工大学)、陆兆勇(广东瑞霖特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12)消防规范:姚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肖泽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何学超(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袁满(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
(13)事故灾难风险评估:翁文国(清华大学)、朱伟(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石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丁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4)人工智能在火灾领域的应用:黄鑫炎(香港理工大学)、孟会行(北京理工大学)、吴西强(东南大学)
(15)其他热安全问题:、高子鹤(郑州大学)、李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三、会议论文
1、征稿要求(可投论文摘要或论文全文)
(1)论文内容为热安全相关理论、方法、技术、装备等;
(2)语言:中文/英文;
(3)论文摘要200-400字;论文全文篇幅3-6页,不超过6000字,论文未在国内外刊物或会议上发表或宣读;
(4)论文格式要求详情请见附件1“论文模板”;
(5)投稿文件名为:征稿主题名称-单位-通信作者姓名《论文题目》,例:火灾动力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三《建筑火灾》;
(6)优秀论文将推荐到《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火灾科学》《消防科学与技术》或《安全与环境学报》发表,参与会议交流的论文也可另投至其他学术期刊;
(7)投稿邮箱:。
2、优秀论文和优秀墙报评选
本次会议将评选优秀论文和优秀墙报(均需投稿论文全文),请有意参评的作者在参会回执中注明,并在投稿全文时提供原创性声明(见附件2)。会议将为优秀论文和优秀墙报颁发“第三届全国热安全科学与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墙报)”证书,并择优推荐至《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火灾科学》《消防科学与技术》《安全与环境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
四、会议日程、地点及参会对象
1、会议日程
时间
会议程序
2024.8.19
9:00-21:00
会议报到
2024.8.20
9:00-12:00
开幕式、大会特邀报告
14:00-18:00
主题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
2024.8.21
9:00-12:00
主题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
14:00-17:30
参观相关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
2、已经确定的大会特邀报告和主题邀请报告如下:
大会特邀报告
1、范维澄,清华大学,从燃烧、火灾到公共安全
2、张来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型原油储罐火灾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
3、袁亮,安徽理工大学,职业安全健康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4、蒋军成,南京工业大学,化工过程热安全与本质安全化
主题邀请报告
主题1:火灾动力学
1、方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重力低拉伸率扩散火焰稳态、近极限燃烧与熄灭的机制
2、周魁斌,南京工业大学,高压泄漏喷射的理论建模与定量风险评估
3、李云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香港理工大学合肥,第三届全国热安全科学与技术研讨会通知(第二轮),流淌火的流动-燃烧耦合特性与动力学模型研究
主题2:地下空间与隧道火灾防治
1、钟茂华,清华大学,超宽断面沉管隧道及海底互通隧道全尺寸火灾实验研究
2、陈长坤,中南大学,隧道内易燃液体泄漏燃烧爆炸特性及控制方法研究
3、程旭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隧道多火源倾斜融合燃烧行为及其物理预测模型研究
4、安伟光,中国矿业大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电缆火蔓延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
主题3:高层建筑火灾防治
1、周汝,南京工业大学,高层建筑金属夹芯板火蔓延特性研究
2、孙晓乾,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技术赋能提升超高层建筑全生命周期防火韧性
3、陆凯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复杂边界条件下建筑火灾及溢流行为研究
主题4:文物建筑、木结构建筑火灾防治
1、郭景,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行业标准《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防火标准》内容简介
2、刘凯,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文物建筑火灾风险及防控
3、纪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木结构建筑火灾发生、发展机理与规律研究
主题5:电气火灾防治
1、丁宏军,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电气火灾成因与防治
2、汲胜昌,西安交通大学,变压器防爆燃及油中工频高能电弧故障检测
3、李阳,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电压对受热护套线短路发生过程的影响研究
4、李长征,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铜金属氧化机理及其直流电路中的高阻抗故障特征研究
主题6:森林火灾防控
1、舒立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防火林带理论与技术应用
2、白夜,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森林火灾案例分析
3、张志,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林火实战智能平台技术应用研究
4、杨光,东北林业大学,基于注意力机制和多层次特征融合的轻量化无人机遥感森林火灾探测
5、李子扬,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边缘计算助力森林火灾监测
主题7:火安全材料
1、赵海波,四川大学,可循环利用的耐久阻燃材料
2、聂士斌,安徽理工大学,基于层状硅酸镍的环氧树脂阻燃与耐磨一体化研究
3、朱纪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锂电池安全材料与火灾防控技术
主题8:能源化工热安全问题
1、潘勇,南京工业大学,危险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评估与设计
2、高伟,大连理工大学,大尺度氢气云爆炸致灾机理
3、肖华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氢气火焰加速与爆燃转爆轰
主题9: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
1、陈涛,清华大学,人员疏散研究领域中虚拟现实技术的探索及应用
2、马剑,西南交通大学,人员密集场所疏散态势生成式评估与应急管控方法研究
3、房志明,上海理工大学美国top30名校留学,暴力袭击下对抗人群实验及人群对抗运动机理
主题10:消防、应急处置技术与产品
1、王喜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水雾灭火抑爆技术若干研究进展
2、张村峰,龙岩学院,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火灾全尺寸实验研究
3、杨克,常州大学,聚多巴胺包覆混合粉体抑制甲烷爆炸的实验研究
4、王静舞,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合肥,火灾智能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题11:消防规范
1、杨晓菡,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40MW大尺度火灾燃烧特性测试关键技术、标准及应用研究
主题12:事故灾难风险评估
1、朱国庆,中国矿业大学,光储直柔一体化电站火灾风险及防控研究
2、朱伟,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地下管线事故风险评估与韧性提升研究
3、丁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虑不确定性的化工园区人员动态风险评估
主题13:人工智能在火灾领域的应用
1、黄鑫炎,香港理工大学,人工智能拓展火灾安全研究的进展
主题14:其他热安全问题
1、邱培芳,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影响力提升举措与思考
2、李生才,北京理工大学,走近《安全与环境学报》
3、楼国彪,同济大学,工程结构火灾安全试验技术进展
4、周克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多维复合MOFs基阻燃剂可控构筑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3、会议地点:合肥丰大国际大酒店(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繁华大道10555号)
4、参会对象:欢迎国内外研究机构、高校、政府部门、设计院所、咨询机构、企业等单位专家、学者投稿、参会。
五、重要日期
1、投稿截止:2024年6月30日(若不参评优秀论文可只投摘要)
2、会议录用通知:2024年7月7日
六、会议注册费缴纳及相关信息
1、注册费缴纳
2024年7月15日前注册费2000元/人(学生1600元/人),7月15日之后和现场注册费2500元/人(学生1900元/人)。注册费包括会务费、会议资料费,不含住宿费、交通费和论文推荐到期刊发表的版面费。
2、银行汇款
汇款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开户银行:中国银行合肥蜀山支行营业部
账号:0
特别提醒:转账时请在留言栏标注“2024热安全会议+单位名称+汇款人姓名”,并将转账凭证上传至会议回执(若同一笔汇款包含多人,请注明所有人名)。
3、发票
会议结束后,将统一开具电子普通发票并通过电子邮件(注册信息填报时提供)发送。
本次会议发票项目统一为:会议费。
4、会议住宿
会议酒店:。
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会议单/标间协议价:350元/间/晚(含早)。请在会议注册时选择房型进行预订,住宿费用直接在入住时缴纳给酒店,由酒店开具住宿费发票。
七、参会回执
请于7月31日前扫码填写参会回执并提交,回执链接
(参会回执二维码)
八、会议秘书处
联系人:刘洋、汪晓磊
电话: –
邮箱: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443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区特种楼611,邮编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第三届全国热安全科学与技术研讨会通知(第二轮) 盖章版.pdf.pdf
热安全技术国家地方
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4年6月6日
2024年6月6日
香港理工大学湖南分数线,开放申请!香港理工大学2025报名常见问答一览
昨日,香港理工大学公布2025年招生安排,详情可点击:
港理工都有哪些报考常见问题?一起来看!
01
入学申请
Q:理大内地招生的地区范围有何限制?
根据国家教育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的协议,香港高校现时可向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山东、山西、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福建、辽宁、海南、陕西、吉林、云南、贵州、安徽、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彊、黑龙江及内蒙古共31省市及自治区招收应届高考生来香港攻读本科课程(招生范围如有更改,将以国家教育部之指引为准)。
Q:学生如欲报读理大,会否影响内地填报高校的志愿?
理大的招生计划独立于内地高校统一招生计划,有其独立的报名程序及报名日期而毋须于内地填报志愿时提出申请。详情请浏览本网站(),
有兴趣的申请人可经此网址
()递交入学申请。
Q:申请人须具备甚么资格方可修读理大的本科课程?
申请人必须在应届高考获得优异的成绩,当中包括良好的英语成绩。
申请人如在学术或其他非学术领域,如体育、文化艺术、领导才能及社会服务、STEM^ 等不同范畴获卓越表现,可透过参与「3D综合评估入学计划」或「德艺计划」获得优先面试选拔资格。通过面试的申请人可享有本科入学政策的优惠待遇。
个别组合课程或要求申请人提交作品集(例如:设计学)、附加文件(例如:应用社会科学)或参加面试,作为甄选的参考。申请人可于申请期间浏览本网站查看个别组合课程有关面试的安排。需要参加面试的申请人会收到有关学系的通知。
^ STEM: 科学, 技术, 工程 和 数学
Q:理大是否只接受理科生报读?
理大除了理工科目外,也有不少文商科目。事实上,理大不少课程是文理兼收的。有关文理科生报读要求,请浏览官方网站查阅个别课程要求。
Q:复读生可不可以报名?手续如何?
如你是复读生,只要你是以今年的高考成绩申请入学,申请手续及要求与应届高考生一样。
由于学额有限,申请人必须在学术或非学术方面获得优异的成绩方有机会获得录取。
Q:获学校保送上内地大学的学生是否可以报考香港理工大学?报名方法与非保送生是否一样呢?录取的要求又是甚么?
获国家教育部保送生资格的学生欲申请入读我校,必须参加应届国家统一高考,并将成绩报交本校,其入学申请方会获得考虑。
Q:内地应届高考生应以哪一种身份申请入读本校课程?
如你需要申请学生签证或持有以下证件,你会被视为「非本地生」,并应透过「内地应届高考生」身份申请入读本校:
但如你持有以下证件,则你会被视为「本地生」,并应透过「本地非联合招生」(Non-JUPAS)方式申请入读本校:
由于本地生及非本地生的入学申请按照不同的入学机制及名额处理,本地及非本地学生的学费亦有所不同,申请人须正确地申报身份。
如申请人的身份在递交申请后有所改变,其入学申请会被转至相关的入学机制处理。
如申请人在获得录取后申请改变其「非本地生」身份,其入学资格亦有可能被取消,并须循其他入学机制重新申请入学,已缴付之费用将不获退还。
Q:递交网上申请后香港理工大学湖南分数线,开放申请!香港理工大学2025报名常见问答一览,是否可以更改选科志愿?
申请人可于申请截止日期之前直接登入本校网上系统修改选科志愿,但通过优先面试获得本科优惠政策待遇的申请人在面试后不能更改选科志愿。参加德艺计划的申请人在递交申请后也不可更改选科志愿,否则会被视为退出德艺计划。
02
录取准则
Q:理大去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
理大会根据每年的申请人数及学生成绩,考虑每位申请人的入学申请。
Q:理大准备本年在内地招收多少应届高考生?本年在各省市是否有指定收生名额?
本校以择优录取为原则,各省市的收生数目没有固定名额分配,录取名额因应报考本校申请人的高考成绩及其它学术或非学术领域有出色的表现作出调整。
Q:有没有面试?安排为何?
个别组合课程或要求申请人参加面试,作为考虑录取的参考。申请人可于申请期间浏览官方网站查看个别组合课程有关面试的安排。如个别组合课程须申请人参加面试,有关学系将直接通知申请人。
03
课程简介
Q:理大的本科课程修业期为何?每个课程有哪些具体的课程?用甚么语言授课?
理大本科课程设计采用学分制,一般为四年制(部份课程须修读五年)。学生完成学业后可按成绩获颁不同荣誉等级的学士学位。所有课程一般以英语授课。根据过去内地学生的经验,一般都能在短时间内适应,而学生亦可利用首年来巩固其英语水平。
04
招生及录取
05
赴港升学安排
Q:若获得录取,理大怎样通知申请人?学生是否需要缴交任何费用?
理大会于6月下旬至7月7日公布录取结果,并会透过电邮及手机短信发出通知。请于本校网上入学申请系统提供申请人的联络电话及电邮地址及确保资料正确,以免错失重要的资讯。由于时间紧迫,申请人须登入本校网上入学申请系统查看录取详情,理大于此阶段并不会另函通知获录取的申请人。申请人须在网上录取通知书上的指定缴费日期内缴交所需费用并确认接纳本校的录取香港理工大学湖南分数线,所需费用暂定为港币15,000元。申请人如未能在指定日期前缴交所需费用,便作放弃学籍论。香港入境事务处审批签证申请一般需要八至十星期。为帮助学生能在8月底之前往香港报到,获录取的学生须在缴交有关确认接纳录取的费用期限后最多五个工作天内以快递方式递交学生签证申请及其它有关文件。若学生签证获得批准,本校会通知学生于香港入境处网页下载已获批核的电子签证,以便他们办理相关赴港签注。
Q:内地学生获录取后须何时到港?
理大的学年一般在8月底或9月初开始。学生获录取后,须在8月底之前抵港报到,准备开学。
Q:内地学生须申请甚么证件前赴香港?
按照香港特区政府入境条例,非本地人士必须申请学生签证,方可在港入读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所有非本地学生来港就学,都必须由香港的高校提供学生签证担保。故此,申请人获录取后,本校会协助安排将签证申请送交香港入境事务处审批。获录取的申请人可查阅网上录取通知书,了解有关申请安排及细则。学生在收到学生签证后,须在内地公安厅办理因私出国的留学通行证。
Q:内地生是否需要携带内地的「个人档案」前来理大读书?
在香港修读期间,理大不需要学生在内地的「个人档案」。
Q:内地学生来香港后的住宿安排是怎样的?
一般情况下,所有修读全日制政府资助本科课程的非本地学生,可于首年入住由本校统筹的住宿设施,宿位的申请与分配,视乎同学的入宿年期,和参与课外及宿舍活动的情况而定。宿位通常在开学前一个星期开放让学生迁入。有关详情将在录取通知书上阐明。
由理大红磡宿舍步行往校园(图书馆入口)需时约12分钟,房间为双人房设计,每两间房相连共享一个卫生间;而由理大何文田宿舍步行往校园(Y座入口)需时约15分钟,房间分为双人及三人房设计,每三间双人房及一间三人房共9位宿生共享两组卫生设施。两座宿舍房间的组合皆设有空调、冰箱及无线上网设施。宿舍设备一应俱全,包括:游泳池(只限红磡宿舍)、健身房、洗衣房、平台花园、音乐练习室、电脑室等。如欲了解本校学生宿舍情况,请浏览学生宿舍网页。
Q:内地学生在理大修读期间能否做兼职工作?
就读于理大全日制本科课程的非本地学生,可在校内从事兼职工作,以及于暑假期间在校外从事全职工作。有关详情,请留意香港入境事务处网页的最新公布。
Q:内地学生在香港修读期间,能否申请香港特区政府的助学金及贷款?
内地学生在香港不能申请香港特区政府/理大的助学金及贷款。若学生成绩优异及各方面皆表现出色,可获颁香港特区政府或理大的奖学金。
Q:内地学生在理大能享有甚么学生福利及服务?
除助学金及贷款外,内地学生可享用与本地生相同的福利及服务(例:校内体育设施、学生辅导、课外活动及保健服务等)。
06
毕业后出路
Q:毕业后,内地学生的出路如何?
内地学生毕业后,除返回内地外,可选择留港升学或就业。香港特区政府将延长非本地学生毕业后留港的时间至一年,方便他们在香港寻找工作。此外,由于理大的课程与国际接轨,资历获得承认,不少毕业生会选择到海外大学继续深造。以往便有内地学生往海外著名大学深造美国top30名校留学,如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约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等。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了,申请季当前,很多信息变化较快,官方也可能存在随时改动的情况,还请同学们随时关注最新动态!
同时提醒同学们,如果你准备好了申请材料,尽早递交。不要等到别人已经拿到offer你才开始行动,那时候不仅是时间紧张,心里也会更加紧张…
但对申请定位和规划还不清晰,不清楚报名流程,所需资料的同学,可扫下方二维码,免费咨询哦~
扫码了解报名详情
为帮助考生们了解香港院校升学方式,我们准备了《香港内地招生方式全面介绍》电子资料,详细介绍招生流程和要求,分享给大家免费领取。
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信息即可领取!
往期精彩内容:
香港理工大学 校区,新闻速览|香港理工大学代表团到访南大苏州校区
香港理工大学代表团到访南大苏州校区
4月25日,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赵汝恒一行到访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在苏州校区陪同参观并出席座谈会。
郑海荣代表南京大学对香港理工大学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强调,南京大学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在推进江苏现代化建设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建设苏州校区,聚焦新工科发展,是南京大学顺应新发展形势的重要举措。南大与理大之间的交流合作由来已久,双方在学术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签订了系列协议,未来两校可以进一步发挥优势,拓宽师生交流渠道香港理工大学 校区,深化合作QS100名校留学,推动科研创新。
赵汝恒对香港理工大学的发展历史、人才培养、科研情况等做出详细介绍。他指出,南京大学历史悠久,120余年来始终走在中国大学发展的前列香港理工大学 校区,新闻速览|香港理工大学代表团到访南大苏州校区,希望本次交流能进一步增强两校的了解,为未来的合作打下新基础。
会上,双方还就学科建设、人才交流、人才培养、产学研转化等议题开展积极讨论。
会前,香港理工大学代表团一行参观了苏州校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南雍楼、羲和广场等地。
香港理工大学工程学院院长文効忠、教授尤佳,内地发展总监陆海天等,苏州校区党工委、管委会、国际化工作处负责同志,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智能软件与工程学院、能源与资源学院、全球知识产权研究院等院系相关学者参与交流座谈。
来源|南大新闻 台港澳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