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港中深)2025研究生:全面解析与申请指南!
关于我们:专注普通双非背景学生的定制化留学咨询服务,主做香港、澳门、新加坡、英国部分学校的本科、硕士、博士申请咨询,欢迎全国同行合作,项目互推,加客服 私聊,另长期招募合作伙伴,要求有行业相关经验及资源。
港中深院校优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简称港中深,是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领头羊。港中深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基本都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教学模式也基本与香港中文大学一致。学生毕业后,将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学位证书。
港中深项目的学费大多在14-28万人民币之间,深圳地区的物价相对亲民,加上生活费5万人民币左右,一般总费用在30万人民币左右即可完成硕士期间所有开销。数据显示,港中深硕士毕业生中有77.1%来自985或211高校,20.3%来自海外及中外合作办学院校。2023届全日制硕士就业率高达97.9%香港研究生 费用,香港中文大学(港中深)2025/26研究生:全面解析与申请指南!,平均年薪高达29.2万人民币,最高年薪达到70万人民币。
港中深与港中文硕士项目对比
随着申请季的来临,许多同学对港中深和港中文硕士项目的区别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港中深的申请条件。
申请方式与标准
两所学校的全日制硕士项目均采用申请制,每年9-10月开放申请,次年4-5月关闭。主要申请标准包括国内统招本科学历,成绩不低于B(GPA 3.0+),以及雅思6.5或托福79分。
录取标准
录取标准因采用申请制而较为模糊,但具体如下:
学制与毕业证书
两校学制基本一致,人文社科1年,理工科和商科2年。学位证书均由香港中文大学本校颁发,港中深的硕士学位证书不包含“深圳”二字。
留服认证与香港身份获取
港中大的留服认证明确显示在“香港中文大学”就读美国藤校留学,而港中深则显示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就读。港中大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获得香港居民身份,毕业后可获IANG签证;港中深学生在校期间无香港居民身份,毕业后可获得两年IANG签证。
学费与生活费
港中深硕士项目优势
港中深是一所评价分歧较大,但具有明显优缺点的院校。它可以对标国内中上985和顶流211的水平。港中深的优点包括丰富的海外资源、开放自由的教育理念、湾区高认可度、强大的师资力量等。
缺点就业情况
港中深硕士毕业生年薪表现优异,人文社科人均20万元以上,理工科25万元以上,计算机专业高达32万元以上,商科30万元以上。
申请建议
港中深的研究生项目详情
港中深开设有18个授课型硕士项目,学历要求和英语要求与港中文大学一致。学校采用国际通行的申请制,不参加国家研究生统一考试,而是凭学生本科阶段的GPA以及语言成绩来申请。
申请流程
港中深的研究生申请提前一年开放,持续到入学当年的5月底。学校采用先到先得的原则,因此申请得越早,被录取的可能性越大。如果学生一时无法提供合格的语言成绩,可以先提交申请,学校会发放有条件offer。
毕业证书与认可
港中深的研究生毕业后将获得港中深的毕业证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学位证,国家教育部承认其文凭。
港中深的全球声誉与快速取得高含金量文凭
香港中文大学在2025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第36位,相当于内地的复旦大学(第39名)。在2024年THE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位列第44名,与内地的浙江大学(第48名)相当。此外,根据2023年U.S.News全球最佳大学排名,香港中文大学全球排名第35位。
申请优势
港中深作为中外合作大学的一个试点,引进了先进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示范效应。对于有意申请香港中文大学(港中深)2025研究生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扫码咨询,我们祝愿每一位申请学生都能够心想事成。
申请,特殊录取名额
港校留学是非常卷的,竞争超激烈,尤其是名校,还是中文授课,还不用出国,还能留服,对于普通本科背景的考研党的学生来说,香港中文大学(港中深)就非常适合大家申请。如果不想和其他优秀背景的对手内卷,想要2025稳定录取香港研究生 费用,符合条件且有预算的赶快抓紧机会联系我们,对标录取结果,不赌概率。更多关于香港澳门新加坡本科硕士留学的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免费领取100+学校的招生简章。
赴香港留学中介费,【留学经验分享】将赴香港大学学习的陈境浓:长线规划,积极准备
长线规划,积极准备
陈境浓
2019级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本科生
将赴香港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本科期间平均学分绩点3.76,+3.5,雅思7.0;曾担任国家级大创项目负责人,在校期间共积累16个月实习经验;成功获得南洋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校笔面试;将赴香港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留学目标的确立
1.1 留学的个人故事
前往海外院校攻读硕士学位赴香港留学中介费,大概是我入学一年后出现的想法。那时,我从英语专业转入经济学专业不久,在学校国际处担任学生助管时接待国外访问教授,陪着伯明翰城市大学的史默伍德教授(Prof. )参观故宫博物院。其实我和教授都不是特别健谈,寻找话题的过程中,我提起在国交处接触了很多交换的同学,很向往他们经验分享笔下多彩的生活和多元的课程,又害怕自己难以适应。然而教授非常支持我,告诉我年轻人应该大胆尝试,不要错过了机会才后悔,这番话成为了后来故事的开端。
一个月后,疫情开始了,交换项目纷纷取消,但我仍然想着疫情结束以后要出去看看,于是故事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其实关于留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或许没有那番对话也会有其他事情让我决定留学,但是我仍然非常感谢国交处和史默伍德教授,因为它们已经构筑成我人生的一部分。
1.2 留学的理性评估
在有了感性的以后,更重要的是理性地评估自己是否适合留学。我的建议是首先确定自己初步的职业规划,是进入学界还是从事市场化工作,从而确定自己申请的项目类型;同时,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与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工作岗位,对相关的研究生专业有大致的概念;最后是根据个人的留学预算和意愿,决定自己的主要申请地区。在对以上的这几个问题有了初步思考后,算是对留学及其目的有了概念,那么不妨将留学、考研、保研、工作等众多选项结合起来,评估它们在不同方面的特点,甚至可以量化打分后进行加权比较。
在后期环境变化后再次自我量化评估
我个人希望寻找金融领域内的工作,同时对于风险有较强的规避心理,因此,在根据个人情况认真评估过后,我选择了留学的道路,上面的表格也是我在个人规划较后期的评估结果。
从做下决定到最后的申请季,这期间会发生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能让大家的考量有所变化。而面对这些变化,我的建议是需要坚持一遍遍地思考这些问题,这样的思考本身也是对个人性格的挖掘,能够加深对自我的理解,相信在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中,最适合自己的答案也会浮出水面。
留学的项目选择
2.1 留学信息差的打破
经过前期规划过程中对于职业和留学目的地的初步估计,项目选择已经完成了大半,而在后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是进一步了解一开始被排除的部分项目,随时跟进目标项目的情况变化,打破信息差,避免前期“想当然”的情况。
例如,对于预算有限的同学,是不是一开始因预算而排除了某些美国大学的项目,而实际上这些项目会给有竞争力的申请者发放高额的奖学金以缓解经济压力;对于希望进一步深造读博的同学,是否因为一些榜单的排名排除了某些项目,而实际上它们在学界的声誉相当好并且有与个人研究方向高度契合的导师;对于希望毕业后在国外就业的同学,是否遗漏了部分欧洲在国内缺乏名气但是在当地拥有顶尖雇主声誉的商学院;或者是一开始认为自己对于目标项目十拿九稳,过了两年后因为竞争程度愈发激烈,项目的录取门槛与一开始的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等等。
这些情况对于刚刚打算留学的同学来说,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尽管有的留学中介声称对这些问题非常了解赴香港留学中介费,【留学经验分享】将赴香港大学学习的陈境浓:长线规划,积极准备,但我认为留学申请始终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情况只有自己最清楚,不能完全交给中介评估;遑论大部分中介机构对于这些非主流选择的项目的了解也可能停留在皮毛。留学申请几乎处处都有信息差,打破这些信息差,掌握其他申请者不掌握的信息,往往是大幅提高申请成功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2 毕业时间与工作签证问题
除此之外,对于以就业导向的同学,还应该格外注意的是项目的毕业时间。校招是大部分人拿到工作offer最稳定的手段,而项目的毕业时间会影响到参加校招的时间,有的一年制硕士相当于入学就要参加秋招,时间非常紧张。所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找工作节奏、甚至能够灵活毕业参加多次校招的项目,对于就业导向的同学是至关重要的。对我个人而言,尽管南洋理工大学金融学项目的排名声誉等都更好,但是在拿到香港大学经济学的offer后,我放弃了它的面试,也是出自毕业时间不够灵活的考量。
另外,对于希望毕业后留在留学地的同学,也需要考虑毕业后工作签/工作机会的可获得性。美国H1B签证的获取非常看运气,英国毕业可以直接申请PSW签证,香港毕业可以申请IANG签证,新加坡则找工作难度较大等等,出于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各种情况都需要同学们深入了解后自己妥善评估。
港铁香港大学B1出口风景
留学的背景提升
在留学的背景准备上,我的建议就是未雨绸缪,尽早规划。申请者的背景是多方面的,主要需要准备的有绩点、标化成绩、科研竞赛、实习经历、海外背景等。
3.1 绩点/GPA
绩点在申请背景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之一,需要长期为之努力积累。一门课考到90分在平均稀释后很难有什么显著提高,然而多门课程的高分就能够积累成为质变。在选课方面我认为切忌大水漫灌,选超过自己能力负担的课程数量,不仅容易造成分数下降,其他的高分课程也会由于课程过多而被进一步稀释。大一大二阶段的核心基础课程要打好基础,同时尽量上完通识课程,为后续阶段减轻压力;而后续的选修课则应该兼顾分数的可得性和目标项目特点,既要选一些压力不那么大的课,也要选择符合项目特点的课程,将自己打造成更加符合项目需求的申请者。
3.2 标准化考试
标化成绩主要是雅思/托福和GRE/GMAT两个类型的考试。对于很多商科类项目而言,雅思和托福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主要扮演着申请门槛的作用,只要超过门槛即可,更高的分数在申请中带来的边际效益并不大,而为了小幅度的提分耗费过多的精力则不如在其他方面多投入些精力。所以,个人认为语言成绩略超申请门槛即可,同时小分尽量不要有拖后腿的科目;如果希望分数更高,可以把时间花在口语和写作这两个中国学生相对不那么擅长的科目上。
GRE/GMAT对于母语者来说也是个难关,更能提升个人申请背景。2023年9月22日起,GRE将进行改革,原有四个小时的考试被缩减至两个小时以内,这对于考生来说无疑减轻了考试负担,然而也会使刷分变得更容易,或许未来的申请者会拥有更高的GRE成绩。因为GRE考试的有效期是5年,对于希望通过GRE考试提升背景的同学,可以在其他事务不多的阶段尽早准备,避免将压力积压到大三甚至是申请季。
备考GRE过程中记录易混单词的便利贴
3.3 学术科研
尽管科研竞赛对于学术导向的项目是重要评估内容,但我也强烈建议申请就业导向项目的同学适当参加。第一,由于当下竞争的激烈程度,就业项目的申请者往往也大部分手握科研竞赛的经历。第二,相关科研竞赛经历在难以获得实习的低年级阶段也能够丰富简历,在投递实习时发挥作用。社科大同学能够参加的学术项目相当多,我认为在大一时可以参加新苗计划、人文之光等项目,积累一定的学术概念,而在大二的春季学期则应该积极准备申报国家级大创项目,因为社科大的国家级大创竞争远小于其他学校,而一份国家级大创的项目经历则能有效拉平在科研方面与其他就业项目申请者的差距了。数理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决定是否参加建模比赛等学科竞赛,耗费的时间不会太多又能够获得成果,为自己的量化能力背书。
申请学术项目的同学则更加需要重视自身在科研方面的表现。不仅要充分利用上述提到的学术资源、奠定学术训练基础,同时也要与自己的学业导师、校内课程老师、来学校开办讲座的老师积极联系,争取参加相关的科研项目,获取做科研助理的机会。如果能够在和老师的学习过程中,在质量较高的刊物发表文章,也是不错的加分项。最好能够保持科研项目领域的连贯性,这样在申请过程中QS200名校留学,写SOP时能够更加连贯,讲好自己的申请故事。
香港天星小轮的海上风景
3.4 实习经历
对于申请就业导向项目的同学,实习经历则是另一个核心竞争力。在申请前我一共参与了4份实习,积累了约15个月的实习经历,我认为实习就是“升级打怪”,通过不断积累,争取更加优质的实习机会。
对于低年级的本科同学来说,在前期不需要过于纠结实习单位的title,主要以丰富简历、作为跳板的目的为主。第一份实习往往最难开头,因为招聘机构会出于能力和课业压力的考虑而选择更高年级的同学,因此第一份实习可以向家人、学校老师、学业导师、学长学姐寻求帮助,也可以在社科院寻找兼职助理工作的机会等等。
获得第一份实习后,则需要书写自己的求职简历。尽量以简洁大方的风格为主,框架上可以呈现自己的过往实习、科研竞赛、学生工作等等相关经历,尽量使内容充实并展现自己的能力。在内容上可以使用STAR(-Task–)法则,在每一段经历后详细讲述自己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成果,并对可以数据计量的内容进行量化呈现,使其更加直观。一份完善美观的简历无疑能够为寻找实习提供巨大的帮助,同时要主动出击,寻找实习群、公众号等提供招聘信息的渠道,积极投递。
到了较高年级,完成了前期的积累后在实习上有了一定的选择权,实习的寻找则要更贴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长期坚持一类岗位的实习,不仅有助于锻炼岗位相关的能力,从而在接下来的实习获得更加头部机构的机会,同时在申请过程中也能够进行串联,写出更加连贯的PS。
在寻找实习机会时,也需要注意时机,暑假往往是竞争最激烈的时候,而暑假刚结束的几个星期内则会有大量实习生离职,如果能够平衡好课业与实习,此时投递简历往往能够收获奇效。如果担心上课时间长,不能达到机构招聘的出勤要求的话,也可以大胆投递,在面试时说明情况积极沟通,尝试是否能够部分以远程和周末加班的形式代替。
有时,投递实习未必能够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如果投递后缺乏回音,首先可以关注简历是否仍有需要打磨的地方,其次要准备好面试需要的相关能力以确保面试中能够脱颖而出;如果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后仍然没有回音,那么我的建议是更加大胆地海投。在我找到申请季前最后一段实习前,这种情况正好发生在我身上,在投递了50份简历后回音寥寥,但在投了150份简历之后我才终于获得了一份头部金融机构的实习offer,我的经历告诉大家,不要因为一时的不顺利而气馁,坚持不懈,方能收获好的结果。
我们总是强调如何获得实习机会,但实际上,如何完成一份实习更加重要。目前,部分人可能过于关注其他人拿到了哪家名企的offer,这种羡慕本身是正常的,但却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攀比与焦虑,而在真正获得机会之后往往却会打破滤镜。如何在一些枯燥和重复的工作中真正学到属于自己的收获更加重要,而这不仅需要我们要认真做好应该完成的工作,更需要发挥主动性,积极寻求更富挑战性的任务,并且保持学习与总结的习惯,获得自己的理解,才能算是有所收获。
在深圳刚刚结束第一段实习时
申请季的临门一脚
完成漫长的准备工作后,终于踏入申请季。此时对于项目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而在正式的申请中可以把项目根据申请难度分为冲刺-主申-保底三档,并且根据不同项目公布录取结果的时间合理规划申请节奏,将保底项目和发放offer速度快的项目调整到较后的申请节点,以避免在某一offer截止收取留位费前还有更想去的项目未公布结果的情况。同时最好建立专门的文件夹保存每一个项目的相关材料文件,同时建立专门的Excel表格记录申请进度和项目信息,方便更加直观的了解申请进度。
材料方面,每一个项目的文书都需要认真检查,确保没有张冠李戴的情况出现,并根据不同项目特点修改打磨。项目录取的不光是优秀的申请者,而且还需要是最“fit”的申请者,所以我们要明确项目对于申请者的期待,并在文书中说明为什么自己是符合项目期待的候选人甚至是项目所需要的候选人。
在网申之后,有的项目还会进行笔试和面试,需要大家提前复习专业知识,并积极在社交平台上寻找面试经验,做好相关准备,了解当下专业相关的国际新闻动态,学习平时不了解的领域。同时也可以找一些中介机构帮助准备,进行模拟面试,寻找面试状态。
完成申请等待offer的过程中,大家往往会进入无事可做的焦虑阶段,因为接下来的结果已经难以控制,而社交媒体上总会刷到别人的offer或者拒信,进一步增加焦虑。我个人认为尽管如此还是要保持信息的畅通,随时跟进信息,可以加入一些社交媒体上的申请群,与大家一起交流。其中不仅会有其他申请者提供的笔试面试经验,更重要的是交流的过程能够大大缓解焦虑的情绪;此时的大家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共享彼此焦虑情绪的战友。
香港天星小轮尖沙咀码头
尾声
对我来说,留学申请像是一卷胶卷,来到某个地方调整某个参数最终按下快门,但在送进暗房冲洗前,你永远不会知道它最终的模样。
回顾留学申请,我发现它几乎贯穿了我整个大学生活。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城市开始第一段实习、在房山线的沙丁鱼车厢里背单词、在偶尔有座位的十号线上打盹、在考试前通宵背书、在提交各种科研项目材料的过程中奔波……似乎每个阶段都在为我最终的结果做点什么,然而置身其中时却并没有那种为了最终目标奋斗的感觉。或许它始终只是这五年来的一条暗线而非主旋律,我的大学生活更多是一首各种人和事交织谱成的交响曲,也许我其实并没有把自己push到极限,也许那样的话我的申请季会有更好的结果,但我生性只能坚持到此为止,走走停停不时看看风景,它们一起成为我。
对于希望留学的师弟师妹而言,我想说的是只要定下目标不要偏离方向,不妨在步履匆匆时停下脚步欣赏一下风景,无论如何,你播下的种子总会开花结果。
青岛的日落
图文供稿 |陈境浓
排版编辑 | 吉治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