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博士生在读期间方可参与此项目;
-全日制博士生此前未授予过香港岭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母语非英语的学生需提供英语证明,以确保其在访学期间的课程及项目能顺利完成;
2.身心健康香港岭南大学本科申请时间,关于2024年春季学期香港岭南大学博士生交换项目的申请通知,能圆满完成境外学习任务;
3.交换期限:一般为一个学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4.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获得学生签证,建议的访问期限应在2024年1月12日至8月31日之间。
5.申请人须与岭南大学的导师及我校导师沟通并获得同意后按要求安排访港事宜,包括但不限于旅行计划、签证申请、住宿、旅行、健康和医疗保险等;研究访问结束后30天内提交一份访问报告,由岭大及所属院校导师签署的报告将提交岭大全球教育办公室;
6.项目报名截止时间:2023年9月1日;
7.如项目实施因不可抗力需调整或改变方式,请以主办方解释为准。
二、费用参考
在项目交换期间,项目学生需要缴纳华南理工大学学费香港岭南大学本科申请时间,并自行负责在岭南大学的一切个人支出,包括往返旅费、签证费、伙食费、住宿费、医疗费、保险费(人身意外、健康和医疗保险等)等。
香港岭南大学将根据奖金总额及学生的学术水平等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奖学金将优先授予访学目的与学术研究项目有密切联系的研究生。奖学金主要用于支付获奖者在岭南大学的差旅费及部分生活费。奖学金的金额请查看附件1
Rates.pdf。申请人必须经岭南大学确认为交换生,并安排导师在访港期间对其研究工作进行指导,才能获得奖学金。相关信息及要求请查看附件3.
三、申请材料及提交方式
有兴趣的同学请按照附件2
Form.doc及附件3
und.pdf的要求填写相关材料及签证/入境许可申请表,于9月1日前登录学校交流学习平台网站()美国藤校留学,用学校统一认证账号进行线上报名。纸本材料送至五山校区笃行楼901(港澳台暨综合事务科办公室)。
签证/入境许可申请表:
签证指南:
英文版:(E)996.pdf
中文版:(C)996.pdf
香港的本科申请条件,拿到香港身份后,孩子从小学、中学、大学读书全流程!
获批香港身份的家长,怎么让孩子到香港顺利读书,上幼稚园、小学、中学?今天优才说给大家分享一份关于幼稚园、小学、中学,以及升读大学的赴港读书指南,记得收藏!
01.
写在前面
有些家长容易陷进误区,在没有获得香港身份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未来3-5年甚至15年的规划,关于这个误区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什么时候可以申请学校?
(1)在香港身份成功获批后即可开始着手选校以及申请,这当中从材料准备到获批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完全足够规划学业问题,而且需要很多的时间去做了解和调查;(2)很多家长其实并不倾向于很小的时候就赴港读书,更倾向于利用香港身份去考大学,所以在这个时间到来前仍然需要把身份作为重点和前置条件去考虑;
2、是否会对未来在内地就业及内地身份产生影响?
不论是优才、高才或者专才本质上都是人才引进政策,不会与内地身份产生冲突,唯一会影响的是利用香港身份选择在内地就读大学,这个问题前期有做过详细的解读,感兴趣的家长可点击链接前去查看。
家长必读,一文看懂香港身份申请后孩子参加DSE和华侨生联考的区别是什么?
当然家长的想法是完全能理解的,长远来看确实没必要费时费力费钱做没有意义的事,因此为了符合绝大多数家长的规划,本文将以从大学➡幼稚园的顺序进行解读。
02.
专上教育
完成幼小中基础教育后,学生们就开始面临考大学。
在香港读书的出路很多。非本地升学,可以去海外香港的本科申请条件,拿到香港身份后,孩子从小学、中学、大学读书全流程!,去内地。本地升学,不仅可以考学士学位课程,还可以考副学士、高级文凭等课程等,相对比内地来说可选择性要多很多,这才是申请香港身份最重要的意义,我相信也是绝大多数家长共同的想法。
DSE考生可透过JUPAS(大学联合招生办法)申请入读大学教资会(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课程、自资课程及指定专业/SSSDP资助计划(界别课程资助计划)等课程。
香港一共有8所教资会学校,就是大家熟知的港八大(⾹港⼤学(QS 26)、⾹港中⽂⼤学(QS47)、⾹港科技⼤学(QS 60)、⾹港城市⼤学(QS 70)、⾹港理⼯⼤学(QS 65)、⾹港浸会⼤学、⾹港教育⼤学及⾹港岭南⼤学)。除了港八大,香港还有很多学校都可以颁授学位的。下图为香港可以颁授学位的22所学校。
除了报考香港的大学之外,DSE成绩还可以申请132所内地大学,不少热门双一流学校的成绩要求在于4科12分至18分(满分28分)之间,大多数仅要求总分一半左右。
也可以选择通过华侨生联考、院校独立招生的方式,入读内地本科院校。内地招收联考生的高校高达300所,往往超过基本录取线即可入学,211保底。
DSE还可以申请海外300所学校,具体可报考学校名单,可在文章最后扫码咨询。
在香港读国际学校体系是很有优势的。
其中英国院校最多,有123所(DSE成绩全4以上/需达到IELTS 6.5以上);澳洲共有42所⼤学,其中38所可以⽤DSE成绩直接申请,包括世界排名QS前100的澳⼋⼤(DSE成绩15以上/需达到IELTS 6.5或TOEFL 80分以上);另外还有热⻔申请地区美国48所(DSE成绩⾮主要审核条件/IELTS 6.0或TOEFL 80分以上),⽇本13所,韩国5所等。
牛剑每年的录取榜单,香港的排名在全球都是遥遥领先。
03.
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点,所以本文用了较大篇幅从六个方面着重分析中学
1、香港中学的分类
香港的中学主要分为官立、资助、直资、私立四类。官立和资助中学提供免费的教育,直资和私立中学会收取学费,大约八成的中学属于资助中学。
官立中学
官立学校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开办,直接由香港教育局管理,提供免费教育,所有教师和学校职工均为公务员,无宗教背景。
据了解,全港共约有31所官立中学,占全部中学数量的7%左右。
官立学校按教育局指引编排的核心课程,如中、英、数、常识等,但也会有个别学校设计特色课程,大部分官立小学都是男女校,只有3所男校(皇仁书院、英皇书院、观塘功乐官立中学) 及2所女校 (何东中学、庇理罗士女子中学),要升读官立中学,就必须参加政府安排的中学学位分配办法。
资助中学
资助学校又称“津贴学校”,提供免费教育,教育经费绝大部分来自政府,但不同官立中学的是它并不接受教育局直接管理,而是由学校的法团校董会/校董会直接负责。
全港有420多间这类小学,约占学校总数的81%左右;全港有360间(包括两间按位津贴中学)这类中学,约占学校总数的78%左右。
跟官立学校一样,要升读一所资助学校,学童必须参加政府安排的小学或中学的入学统筹办法。不同的学区在香港被称为“校网”,也就类似内地学区房概念。
直资中学
直资学校,全名是“直接资助计划中学”,享有一笔按学校学生人数计算的政府津贴,但可收取学费。
全港有60间直资中学,约占学校总数的13%左右。相比于官立/资助学校,直资学校有相对高的自主权,可自定义课程及入学要求。
与官立/资助中学一样,直资学校为学生提供本地课程,但在课程编制,教学语言,以至资源运用上,多方面都较有弹性,部分直资学校会开设IB国际课程,高中可参加国际大考。
私立中学
私立学校由办学团体自资经营,区别于直资学校,私立没有政府补贴,收取学费也比较高。
私立中学可自行决定中一收生办法,全港只有11间这类中学,约占学校总数的2%左右。
这一类学校基本上可以理解为贵族中学,学费也是10万港币开始起跳,经济实力比较强的父母们可以考虑这一类学校。当然办学质量都是非常优秀而且有保障的。
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拥有相当比例的外国学生、而所实施的学制跟香港不同的学校。实际上也是私立学校的一种,所以在招生、课程设置和升学考试方面都同私校一样,是完全自主安排的。
香港大约有40多所国际学校,各自开办不同国家及国际文凭组织的课程。
一部分国际学校为英基学校协会之属校,其余的由私立独立的办学团体所营运。就读国际学校,其主要目的是为海外申请。
了解了香港中学的分类之后,下面我们来接着了解香港中学的学制,香港采用六年制学制。
二、香港中学的学制
香港中学采用六年制学制
香港的中学是六年制的,三年制初中课程(中一至中三)+三年制高中课程 (中四至中六) 。读完中学6年,就可以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申请报考香港、内地和海外高校。国际学校的学生,可以用IB/A-leveL成绩申请香港或者海外的大学。与内地中学体系有着较大差异。
香港的呈分试考试
香港没有教育局统一组织的小升中考试,由各小学自己组织考试并分三次将考生成绩呈报给教育局,这三次考试称为呈分试美国top30名校留学,呈分试要考3次,小五下学期一次,小六上学期一次,小六下学期一次(通常2、3月份举行)。
三次考试的总成绩排名会用来决定派位组别,成绩越好,在“统一派位”阶段就越有优势,入BAND1中学的机会就越高。呈分试的成绩会影响学生的派位组别,换而言之,若学生于呈分试中的成绩未如理想,便会直接影响学生升中派位的结果。
在三次呈分试中的首两次(小五下学期及小六上学期)更是自行收生的关键,因为这两次呈分试会是决定自行取录的重要考虑因素。
鉴于自行收生阶段是在六年级上学期考试后举行,学生需要带同校内成绩表进行面试,因而中学老师能从学生成绩表上首两次呈分试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优劣。
因此呈分试对每位小五、小六的学生都举足轻重,对他们日后升读理想的中学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不需要参加呈分试的情况:
①如果准备报读私立学校或者国际学校等不需要参加政府派位就不用参加呈分试。
②入读了一条龙学校。香港不少学校是一条龙升学制度,一旦成功入读此类学校,大概率就能从小学一路读到中学毕业。
三、香港中学的组别
band是基于教育局按照小学毕业生的校内呈分试成绩名次,并综合其所在小学过往毕业生的中一入学前香港学科测验(Pre-S1)成绩所计算出的最终分数,将毕业生分成的3个“派位组别”——band1、band2、band3学生。
Band 1学校
香港教育局每年都会把全港升中的小六学生的考试成绩,平均分成三个组别,“第一派位组别”是全港成绩排名最高的33.3%学生,Band 1之下又会细分成Band 1A、Band 1B、Band 1C,有统计显示,就读于Band 1A学校的学生很多都能考入港三大(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盛产DSE考试状元,类似于内地重点高中。
Band 2学校
“第二派位组别”是中游的33.3%学生。Band 2之下又会细分成Band 2A、Band 2B、Band 2C。
Band 3学校
“第三派位组别”就是下游的33.3%学生。Band 3之下又会细分成Band 3A、Band 3B、Band 3C。
但是,教育局并不会公布每名学生所在的所属组别,并非对学校的等级划分。也就是说“band1学校”这种说法其实是根据以往录取的学生组别来定的,如果一所中学过往所录取的学生大多数都属于Band1学生,那这所学校就被大家认为是Band1学校。
四、香港中学的招生步骤
官立/资助中学
香港小升中方式跟小一入学类似,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行分配学位,第二阶段是统一派位,分为甲部 (不受校网限制) 和乙部 (受校网限制) 。
第一阶段:“自行分配学位”
在第一阶段,各中学把大约三成的学位自行分配,学校自行决定收生准则及取录学生。
中学自己设置考试考核学生知识,若学生同时获两所申请的中学录取,将会按学生的选校次序分配学位。
学生如获录取,在统一派位时不会再获分配另一学位。
第二阶段:“统一派位”
各中学余下的学位将用于“统一派位”。派位程序主要是根据学生所在校网(所在区域对应的学校)、派位组别、选校意愿、及随机编号分配学位。
直资/私立中学
自行制定招生方法和录取标准,往往会通过笔试、面试等来判断学生是否符合录取要求。
五、香港中学的申请时间
官立/资助中学
自行分配学位阶段的申请时间多在1月份,小六学生可在这个时间内直接向中学报名,只可选摆两所中学,结果于三月底获通知;此阶段没有取得粤位者香港的本科申请条件,便需于四月份申请统一派位,诚交相关资料教育局,以获分配中学位,派位结果于七月公布。
直资/私立中学
通常于每年九月到十二月接受下学年中一入学申请。约20所会参加中学学位分配办法,其他40所直资中华自订中一收生的程式及申请日期。
国际中学
香港的国际学校一般是在每年的9月开始申请,部分学校是提前一年申请学位。
六、香港中学部分排名
香港中学的排名标准不同,所以可能大家看到的排名顺序不一样,比如根据IB成绩和DSE考试成绩可能排名会有所不同,下面给大家分享2023年香港前100名中学如下:
04.
小学教育
香港小学主要分为五大类:官立小学、资助小学、直资小学、私立小学和国际学校。根据香港教育局统计,在2022/23学年,全港共有593所小学。
只要孩子有香港身份,就能入读香港任何一类小学。
数量最多的是官津小学,占比高达90%。
官津小学的招生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自行派位。占学位名额50%,每名学生只能申请一所学校,申请不受校网限制,比较自由。一般每年9月份申请,10~11月份公布派位结果。如果成功申请到心仪学位,就不用参加第二阶段的统一派位。如果没有申请成功,就需要参加统一派位。
第二阶段:统一派位。统一派位有一定的随机性,所有被称为“大抽奖”。统一派位也需要填志。志愿分为甲部和乙部,甲部只能选3所学校,乙部可以选择30所。小学统一派位时间在每年的1~2月,如果你要申请2023年9月份的学位,在2月4日~5日这两天就需要到“统一派位中心”办理择校手续。6月7~8日公布统一派位结果。
第三阶段:叩门。如果对统一派位的学校不满意,就需要带上简历去叩门了。叩门,一般是统一派位结果公布后的1~2天。
直资小学、私立小学:
直私学校可以自己设定招生时间和方式,学位分配不受校网限制,招生时间更有弹性。 每年3~5月,部分直私学校开始接收来年的入学申请,一直持续到10~11月,比如启思小学,汉华中学、岭南大学香港同学会小学、王锦辉中小学等。这段时间,家长朋友可以挑选学校,留意心仪学校的招生动态、招生要求,做面试准备。如果错过了第一轮申请,可以等来年的4~6月,这两个月直私学校会发起第二轮招生。
因为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直私学校成为了新港人家庭的最爱。但直私学校学费相对更高,直资学校有政府补助,性价比会更高,大约在1~10万的区间。私立学校的区间比较大,在2W-30W区间。全港约有77间直资/私立小学。
国际学校:
香港大约有40所国际学校提供小学课程。香港国际学校的学费比其他类型的学校都要高,大概在10~30万的区间。很多名校需要购买债券才有机会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