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内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学专家组行前会在深圳举行。此次中央派出4人组成的专家组赴港抗疫,其中3人是国家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成员。
他们分别是:
●康敏 内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学专家组专家、国家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成员
● 陈纯 内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学专家组专家、国家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成员
● 陈雪琴 内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学专家组专家、国家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成员
● 杨韬慧 内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学专家组秘书
专家组下午赴港
内地与香港“同血脉、一家亲”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专门会见了赴港专家组成员,传达了中央全力支援香港抗疫的要求,感谢他们领命出征,代表内地支援香港抗疫的国家力量率先赴港,向香港市民传递内地、香港血肉相连的同胞亲情,寄望他们早日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办主任孙阳香港大学流行病学博士,国务院港澳办交流司司长吴炜,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朱宏,广东省港澳办主任李焕春,香港中联办副部长陈泽涛,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副书记詹建湘与赴港专家组成员共同出席了行前会。
从参会人员来看,可见此次中央对于此次赴港抗疫工作的重视。
深圳卫视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就在16日,中央成立内地支援香港抗疫专班,共涉及到国家卫健委等国家部委以及广东等10个部门美国藤校留学,根据不同分工,设立了多个工作组,其中一个组是流行病学专家组。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告诉深圳卫视记者,此次赴港的4人都属于流行病学专家组,他们都来自广东,从事流行病学调查经验丰富,熟练掌握粤语和英语,熟悉香港社会,未来随时可以根据香港实际需要来调配全国各地的专家支援。
专家组任务艰巨:
当务之急是帮助香港遏制疫情快速蔓延
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办主任孙阳表示,此次专家组到香港的任务十分艰巨。孙阳表示,专家组首先要尽快摸清香港疫情情况,做好疫情分析研判,为帮助香港特区稳控疫情提供专业意见。
孙阳告诉深圳卫视记者,“我们迅速向香港派出流行病学专家,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内地疫情处置的经验,结合香港这次疫情的具体情况,对香港疫情防控提出切实管用的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帮助香港尽快控制住这次疫情。”
据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16日公布,截至目前,香港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0955例。
广东抗疫“老兵”任组长
助力香港科学抗疫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是此次内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学专家组组长,他也是国家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成员。
康敏是一名80后业务标兵香港大学流行病学博士,领命出征!中央派流行病学专家组赴港抗疫,他毕业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直从事公卫工作,曾成功参与处置了MERS病例广东疫情、广东首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疫情、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首例寨卡病毒病疫情等多起新型、突发疫情。
康敏从业十多年,拿过多次全国卫生应急技能竞赛大奖。他这次带领的赴港团队都是像他一样虽然年轻却有着丰富专业资历的“老司机”。他在接受深圳卫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专家组成员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严格遴选,主要集中在传染病的现场流行病学、数据分析、风险研判以及卫生应急管理等方向。
康敏说,目前全球仍处于新冠大流行阶段,各地区疫情处于高发期,确诊病例较多,尽快把疫情稳定控制下来需要各方的努力。专家组将充分了解香港疫情态势后,和香港的专家一起开展工作,包括对病例的排查、风险的研判等,他们会秉持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与香港方面就抗击疫情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交流。
记者 / 李天南 李添裔 黄奋 关大军
香港读博好申请么,数百人争相申请赴港读博 不限制申请人留港工作
中新网9月15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为全球尖子而设、每年涉款五千万元的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上周开始接受申请。研究资助局主席钱大康表示,现时已有逾七百人申请,内地占一百四十人,其次为巴基斯坦,但不会限定申请人须留港工作。
教资会属下的研资局今年成立“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旨在吸引世界各地优秀的研究生,来港修读以研究为本的博士学位课程。获奖的博士研究生可获每月港币二万元津贴,及每年港币一万元会议及研究活动交通津贴,最多为期三年。由二○一○至一一学年开始,每年选出约一百三十五人。政府在这三年的资助拨款分配为首年五千万元,次年一亿,第三年一点五亿。
组团下周东南亚推广
该计划上周二开始报名,钱大康昨天公布首周申请人数逾七百人香港读博好申请么,当中一百四十人来自内地,另有近二百人来自巴基斯坦和印度,香港学生有二十多人。钱大康下周将会率团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菲律宾、越南和泰国等著名大学宣传计划,并拨款一百万元委托雇问公司推广,亦会在当地透过广告宣传。
研资局将设立评审小组经甄选,评审小组分为两大学科范畴,其中一个小组负责科学、医学、工程及科技等学科,而另一小组则负责人文学、社会科及商科等学科。但人选未定。申请截止日期为二○○九年十二月一日,再由各院校提名九十人,预计一、二月评审,三月初公布。
不限申请人留港工作
钱大康表明,不会硬性设定文理商医科研究生配额,也不会规限中选的申请人毕业后留港工作QS100名校留学,“我当然希望毕业生能服务本港和珠三角地区,但如本港未能提供合适职位予毕业生,硬要他留下来未必是好事,不想浪费人才。”他又说,新加坡类似计划要求毕业生留在当地工作三年,但效果欠佳,甚至有受资助研究生学成后匆匆还清奖学金然后离国去。
不过,谭嘉因指出,香港学位成本较高,难以如英国、澳洲一样透过输出教育赚钱。他认为不妨仿效新加坡,设定奖学金条款留下人才,“科大有非本地生获全球著名顾问公司德国BCG聘用香港读博好申请么,数百人争相申请赴港读博 不限制申请人留港工作,她离开了是香港损失。”
中文大学发言人欢迎研究资助局推出有关计划,相信计划可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来港,促进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大学卓越的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