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博士

香港有博士的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博士高民扎根南沙十一载 促成“超算南沙”对港开放

2007年在香港科技大学毕业后,他便来到当时刚刚落户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以下简称“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并在后来一举促成了广州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面向香港科研界开放。据悉,自2016年国家超算广州南沙分中心试运行以来,如今约有160个港澳科研团队使用该平台。

文/易扬

每周坐船往返于香港、南沙两地,高民对此早已习以为常。2007年在香港科技大学毕业后,他便来到当时刚刚落户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以下简称“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并在后来一举促成了广州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面向香港科研界开放。在过去的十一年间,高民一直尝试在科技研发与产业转化的鸿沟上搭建桥梁,如今更是游走在科研带头人与创业者的两个角色之间。“在推动科研成果对接产业这件事情上,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尝试的东西。”他说道。

承担科研带头人与创业者双重角色

跟人们印象中不善言辞的理工博士不同,出身计算机系的高民十分健谈。他专攻物联网技术方向,也是最早参与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筹建的人员之一,现在担任研究院的物联网研发部总监。

高民和团队在物联网技术的落地应用上做过不少探索,曾为中国电信、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华为等企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从NFC支付到冷链跟踪等技术,先后获得了3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在近两三年,他们开始尝试直接推动科研成果的孵化落地。

由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孵化的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高民带领的其中一个初创团队。这家以感知技术为主攻方向的科创企业,主要提供基于微信的室内定位一体化解决方案,而该团队的技术应用已于今年2月在广州南站落地,截至目前累计使用已有几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高民的首次创业经历。早在1999年,他刚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毕业,便与师兄合伙开了一家专做在线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公司,涉足最早的云计算概念。

尽管同时承担了科研带头人与创业者的角色美国top30名校留学,但在高民看来,科研和创业是两码事。“科研本质是为人类创造知识,在做研究的过程中不大会考虑比如成本、适用性等因素,而这些东西在做产品时却是非常重要的香港有博士的大学,有时甚至比创新更重要。”

他认为,正是科研者与创业者两者迥然不同的思考方式,让技术研究与产业转化之间隔着一条天然的鸿沟。所幸的是,近年来包括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在内的一些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上做的一些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让高民相信,在科研和产业间架起桥梁这件事情还有很大的值得探索的空间。

促成超算南沙分中心面向香港开放

通过香港专才的输入计划,高民如今已成为一名拥有香港籍的高端技术人才。从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设立至今,他得以见证并参与粤港科研协作的进展历程。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面向香港科研界开放服务平台,便是由高民参与促成的。

超级计算资源对科学研究很有帮助,常常用于大气、海洋、生物分子等复杂运动的模拟。“香港八大院校里的很多科研团队都要用到超级计算,但是苦于香港本地缺乏大型基础科研设施,做超算非常辛苦。”曾有一位在做科研的老师对高民说,他每次做超算只能通过硬盘拷下1TB的数据,让学生送到超算中心进行处理,再将算好的数据“人肉”带回香港。

“如果让香港科研界得以分享广州的超算资源,不仅能提高超算资源的利用率,也将大幅提升香港科研的创新效率,这是一个‘多赢’的结果。”在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筹备建设之时,高民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倡议,最终成功促成南沙分中心架设专用数据通道到香港,实现了广州科研资源与香港科研界的对接。据悉香港有博士的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博士高民扎根南沙十一载 促成“超算南沙”对港开放,自2016年国家超算广州南沙分中心试运行以来,如今约有160个港澳科研团队使用该平台。

这已经是高民到南沙的第十一个年头了。他还记得,初到南沙时,这里还是一个村镇模样。“当时我们都调侃南沙是个‘三无地区’——无超市、无的士、无巴士,”高民笑着说,“现在这里高楼越来越多,地铁、高铁也在兴建,慢慢有了城市的样子。”他也明显地感觉到,这几年南沙的科技型企业越来越多。高民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同城化的推进,将有更多的港澳籍科创人才选择来这里扎根发展。

(通讯员:余丽颖)

内地生去香港读博士,内地生香港生存状态:偏见存在 融入沟通难

曾几何时,西式的教育理念与自由、开放的管理模式及阔绰的奖学金,让去香港读书成为内地学生的时尚又不错的选择。但近日的两则新闻,让内地学生在香港高校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再次受到关注。一个是香港政府通过了一项法令,取消对非本地生的资助学额;另一个是内地女孩叶璐珊参选香港大学学生会却因为她的内地身份和“政治背景”的问题受到质疑。

对此,有人说,内地学生在香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难以融进当地的社会和校园生活中,香港高校对内地学生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但也有人说,即使可能在政治立场上有矛盾,在生活方式上有差异美国藤校留学,在思考模式上有所不同,但并不能阻碍内地生和本地生之间彼此尊重,渴望相互理解的心情。那么内地学生在香港的生存状态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偏见”是否存在?

回顾过去几年,岭南大学、城市大学等香港高校在举行学生会选举时,也遭遇过类似叶璐珊竞选的情况。或许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质疑:一向以民主、自由为荣的香港社会,怎么会在大学学生会的竞选上表现出这样的不公呢?内地生真的会因为地域身份被“歧视”吗?带着疑问,观察者网采访了几位曾经或正在香港就读的同学。

曾本科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会计系的辛同学告诉我们,如果真要说会不会有被歧视的感觉内地生去香港读博士,内地生香港生存状态:偏见存在 融入沟通难,应该会多多少少有一些,除了少数内地生以外,大多数情况下内地生社团和香港学生社团是分开的,但有时上课做(课题研究)的话,就是择优选择组员,这种地域界限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香港城市大学在读中文系硕士徐同学则无奈地说,并不是很清楚学校的社团情况,总体来说,内地学生的融入情况不太理想。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洪希伯在其文章中也介绍过香港高校中“民主墙”的厉害,香港大学“民主墙”曾放过一张解放军军人与香港大学的某位学生干部握手对话的照片,而这个握手的动作在“民主墙”上的描述却成了这是某学生干部“勾结中共”的铁证。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洪希伯所拍摄的香港大学民主墙,黑圈中就是所谓“勾结的铁证”

香港理工大学大四学生吴子臻则理性分析,社团确实是有各玩各的情况,因为玩社团主要还是新生,无法奢求刚来融入香港的内地同学很快地融入香港同学的圈子中,但毕竟真正怀有强烈歧视情绪的香港同学是极少数的,只要内地同学努力尝试融入本地同学的圈子,试著和他们交朋友,这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抱著被歧视及感情受伤的态度,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毫无益处。

前段时间,因为学校躺枪,小编的同学们在朋友圈转发的照片。从照片看来,内地生与本地学生似乎又发生了一场“论战”。

听起来香港同学对内地身份的偏见确实存在,但这并不影响内地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结交香港朋友。一名香港城市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香港学生的这种抗议和攻击,多来自内心的不安全感。他认为,香港的年轻人都是带着骄傲情绪的,所以对待同样优秀、甚至更加优秀的陌生内地同学时,他们会产生警惕和排斥心理。他说,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双方的互相理解、信任、体谅和宽容。他相信,绝大多数香港人都是友善且包容的,“对所谓的政治游戏没有兴趣”,“港漂”们不必太介怀。

然而,内地学生在香港所遇的困境不仅仅是这些。

融入之难

香港回归后,赴港就读的内地学生增长迅猛。1998年,数十名内地学生获得捐助入香港高校;2003年,教育部批准香港高校向内地招生;2005年,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学院可通过高考,招内地生;2008年,政策放宽,内地毕业生毕业后可无条件地留港一年。在此期间,如果找到工作,可以继续留港。十余年过去,如今,内地在港留学人数已超10万。

香港回归后内地生赴港读书人数(资料来源: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但是近几年,这种热度似乎有所“降温”,据统计,2014年香港各高校共录取1588名内地尖子生,人数和去年相若,但申请人数略有减少。其中,港大在内地实行独立招生,接获的申请由去年的1万2500份降至“逾万份”;港科大收到的申请由6900份降至约6000份;浸会大学则由去年的4900份申请,降至今年的3900份;港理工大学、岭南大学的申请人数也分别减少了12.5%和5%。

沟通难

语言上的障碍会成为内地学生面临的第一道鸿沟。尽管香港高校不断强调全英教学,但粤语授课在港校还是普遍存在,学校不一定能保证所有课程全英教学。

2013年,辽宁省文科状元刘丁宁因语言不通、课程安排等原因从香港大学休学回家复读,在当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而像刘丁宁一样,听不懂粤语,是许多内地学生融入香港社会面临的第一道槛。目前香港高校必修课大多为英语授课,只要英语过关,即使不会粤语对最后取得学位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但选修课和课余生活却逃不过“粤语关”。在香港听不懂粤语,意味着沟通的障碍和生活的不便。

2013年辽宁省文科状元刘丁宁入读香港大学一个月后,放弃72万元全额奖学金,选择退学复读,希望追求更纯粹的国学,圆梦北大中文。2014年她以666分再次拿到辽宁省高考文科状元,报考了北京大学中文系。

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内地生傅瑶说,她在港大读硕士课程时,班里有10多个内地生,约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对于是否学习粤语,他们想法各异。她说,即使有心学习,要想真正说一口流利粤语也绝非易事。她来港已经4年,至今粤语还是会听不会说。

除了语言,难与当地文化产生共鸣也是内地生的困扰。“和香港同学感到难以深交,主要是因为没有共同的成长背景,很难有共同话题。”傅瑶说,她的一个广东同学,不存在语言问题,但交的朋友主要还是内地的。两地生活习惯、历史传统及文化上的差异阻碍了内地生融入香港。

学费高

香港的大学一般学费不低,高达十几万港元。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非本地生2014学年的学费为12万港元,住宿费约1万港元。香港大学2014年学年学费为13.5万港元。

高昂的学费足以让人望而却步,值得庆幸的是,为鼓励成绩优异的内地学生入学,香港各大学均设立了数额客观的奖学金。不过,香港政府近日通过了一项法令,取消对非本地生的资助学额,这意味着香港八大高校将无法给与内地生提供高额的奖学金,内地生想到香港求学,需要每年支付超过20万人民币的学费和生活费。

与内地完全不同的社团、舍堂文化

香港的大学教育模式相对比较自由开放,受益于这种模式,香港高校的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因而,这边的课外活动搞得可谓异彩纷呈。但对于内地学生而言,却没有本地学生那样适应。

长期以来,香港的高校遵行“学生自治”的传统,学生自身的事务全权由学生会打理,甚至有成员为了应付学生会的工作而推迟毕业,影响课业学习的更是屡见不鲜。针对这种情况,有在港读书的同学转述不少教授在课堂上都是“吐槽”不断。

在香港高校的学生会中,成员需要交纳一定的会费,参选主席则首先要有“会长”候选人,召集各个部门“秘书”来“组阁”。组完阁以后,还要在学校里进行路演、造势、拉票等等活动。这样的选举对内地生而言,一方面支持群体有限,另一方面将面临反对派的猛烈攻击和打压,比其他候选人压力更大,当选机会普遍不高。当然在内地学生还有自己的学生会,成员都是内地来港读书的同学,也不用交会费。但相比较而言,香港的学生会是个独立于大学的政府注册团体,有自己的政治立场,自负盈亏,与大学平起平坐,常常是学生会为了争取同学利益而和学校对着干;而内地的学生会只是团委领导下的社团内地生去香港读博士,并没有独立地位。

两边不同的校园文化加上所谓的“偏见”使得真正参加学生会选举的内地学生不甚了了,叶璐珊便是其中之一。她以港大学生会候选内阁“康乐秘书”(类似内地大学学生会惯称的“文艺部部长”)的身份,参加到了港大学生会的选举中。然后便有了后面我们所看到的新闻。

改建后的港大学生会

香港大学学生会候选内阁(港大 TV)

另一个让内地学生吃不消的恐怕是香港高校中的舍堂(hall)文化,舍堂也就是我们内地大学所说的宿舍。但舍堂可不仅仅是一个提供住宿的地方,它深受英国传统文化影响,往往具有和大学本身一样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而且,在香港的大学里,由于班级的概念十分淡漠,舍堂就成了大家组织活动、结交朋友的主要场所,成为了学生的第二教育课堂,俗称“舍堂教育”。

由于床少人多、资源有限,舍堂不是想住就能住的,内地生第一年的住宿是有保证的,但此后能否继续住宿就要看个人的表现和造化了。在填写申请舍堂的表格时,不仅要把对舍堂的期望写得清清楚楚,还要在材料中充分证明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以符合舍堂的要求,并且能为舍堂做出贡献。这一点小编深有体会,曾经一次暑假聚餐中,一位港大的同学表现出一脸的不愉快,仔细一问才知道是他为了宿舍活动尽心尽力,但还是因为“活跃度”不够而面临被赶出宿舍的危险。

2013年、2014年,英国权威组织QS( )发布大学综合排行榜,中国香港3所大学排名均高于内地排名第一的北京大学。同时对于拥有2000余所高校的内地来说,仅有不到10所学校进入世界排名前200,而香港作为一个只有8所公立高校的地区,却有将近6所都曾进入世界前200。

2014年QS亚洲大学排名

这说明,香港的高校在竞争力等方面必然是有很多优势并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并不一定适合每位想去求学的内地同学。毕竟,由于社会政治环境与内地的差别,在很多观念做法不认同的情况下,初来乍到的内地同学是很难去融入适应的。因此内地生在做选择的时候不妨仔细考虑一下是否真的做好了足够的准备了。

当然,对于已经作出选择的同学,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香港,挑战越多,收获也会相应增多。正如香港理工大学吴子臻同学所说,如果抱著被歧视及感情受伤的态度,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毫无益处。

香港也应用更加包容的心态来对待内地的学子,内地生参选学生会是想要深入地了解香港的学生会文化、更好地融入社会与校园,这无论是为香港本身创造宽容自由的环境、还是为内地学子更多地了解香港,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香港 经济学博士,博士迎新回顾 | 2023经管学院博士迎新圆满结束

博士迎新回顾2023经管学院博士迎新圆满结束9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2023博士迎新会在TA108教室成功举办。迎新会伊始,经管学院执行院长张博辉教授代表学院向博士新生们致欢迎辞,他祝贺新同学们入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为经管博士项目大家庭中的一员。

香港有教育学的博士,教育学博士在香港大学如何就读?

香港大学的教育学博士(EDD)首先是关于奖学金,传统的ph有,教育博士(E)算专业学位一般都是没有奖学金的。:教师教育与学习领导力;社会环境与教育政策;人类交流,发展与信息科学。或本科1等荣誉学位(直博)至少4年教育行业工作经验

香港侵会大学博士,UIC创校校长吴清辉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1月16日,北师港浸大(UIC)创校校长吴清辉教授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对高等教育和社会服务的卓越贡献。吴清辉教授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吴清辉教授于2001年至2010年出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教授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谨此向吴清辉教授获颁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致以诚挚祝贺!

香港 读博士生,香港理工大学 MIND 实验室招收 EEG 信号处理和语音增强方向全奖博士生/博士后

Computing)在最新的世界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陈家进教授):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系讲席教授及副系主任(科研及发展)。吴冀彬博士: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助理教授。实验室简介:计算机、数学、统计、电子、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毕业;博士生奖学金介绍

香港 读博士生,汉中79岁奶奶独自游香港 复旦大学暖心博士生为她当向导

回到成都后,王奶奶提笔给复旦大学校长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复旦大学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回到成都后,王奶奶就给复旦大学校长写了一封感谢信,称赞余沭乐并感谢复旦大学为国家培养出优秀大学生。余沭乐说,他目前是复旦大学一名博士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