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术水平无差别,但在科研条件和氛围上国外比国内先进一些
本土博士和海归博士在学术研究上究竟有什么样的差距?
有研究表明,虽然二者在职业生涯上有很大差别,但是就学术成就来看,二者并没有显著的差别。
清华大学教授潘峰表示:“抛开‘头衔’,本土和海外博士没有区别,在学校里都是靠实力说话,最多就是在安家费上有差别。
我们学校如果博士毕业的学校是QS全球高校排名前100的,可以多拿5万元。
在学科评估方面,不少高校的国际化部分基本都是满分,因此不会刻意要求你博士期间一定要在海外。”
也有不少一线科研工作者认为,当两类博士在一起工作时美国藤校留学,感受不到明显差别。
不过,在科研条件和氛围上,不得不说目前国外确实比国内要先进一些。中国从近代以来一直是以西方为榜样的香港读博士算海外博士吗,西方一直都是国内研究的风向标。
另外,我个人觉得大部分国外导师的科研素养要比国内导师的高一些,比较多的国外导师会因为真正喜欢才会搞研究,而国内利益化会较严重和明显一点。
还有就是国外不会太看重文章,他们更强调科研的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更注重培养科学思维,不会特别急功近利。
所以国外博士自己钻研出来的东西会比较多,他们大多科研思维较为完善,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
这一点对于真正搞科研的人来说,显得弥足珍贵。
2.未来职业发展
对于职业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国外博士的起点要比国内博士的高一些,毕竟国内现在大量引进人才。
比如深圳的“孔雀计划”,已经吸引了无数的海归博士和博士后。
孔雀计划
深圳经济特区于2010年10月推出的引进高技术人才的项目。纳入“孔雀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享受80万至150万元的奖励补贴,并享受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待遇政策。
对于引进的世界一流团队给予最高8000万元的专项资助,并在创业启动、项目研发、政策配套、成果转化等方面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现在很多211高校都要求新入职的博士有海外留学经历。
天津大学理学院2016级博士生王聪在母校读了8年的她学术背景出类拔萃。发表的国际论文3篇被选入期刊封面,累计影响因子达76,获校级以上荣誉15项。
然而目前,她正在就业和出国深造中犹豫不决,她说
出国深造也是为了回来。如果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一些人才计划是没办法申请的。目前也有一些针对本土博士的政策和计划,但是名额非常少。我们这些应届本土博士,如果应聘和自己毕业院校档次差不多的学校,常常职位会降低;如果都投同一个职位,海归肯定会被优先录用。
另外,现在很多国外读博的朋友有很多选择移民或留在国外工作,这种情况下,国外博士会更容易在海外找到理想的工作。
3.人生阅历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
我建议,年轻人如果有机会出国还是要出国看看,这对自己的世界观、看问题的深刻性、辩证思考等方面都有好处。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学术研究更需要碰撞和交流。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年轻,没有人不想多接触新鲜事物,认识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朋友。
出国读博无疑能让我们真正的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香港读博士算海外博士吗,国内博士和海外博士有什么不一样,区别有哪些?,这不是一两个月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就能感受到的。
另外,在人生阅历增长方面国外读博是有明显优势的,可以让人开拓自己的眼界,拓展科研思维,也是一次非常好的人生历练。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我是推荐大家有条件的尽量去海外读博士,但是这个不能绝对化,大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做出决定,不要被世俗的偏见左右,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认清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本文由清培商领教育院的小编“小杰老师”编辑发布,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给我留言或私信小编,@清培商领教育院“小杰老师”,清培商领教育院官方公众号服务号:清培商领教育院;订阅号:清培商领院。我院自2008年起与中国各知名学府战略合作,包括了在职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项目。国内国际院校EMBA/MBA/DBA学位班:北邮法国里昂EMBA、北京科技大学与美国德克萨斯阿灵顿商学院合办中美UTA EMBA、人大中外金融硕士、社科美国杜兰金融硕士能源硕士、EU瑞士欧洲大学MBA/DBA、美国UMT大学MBA/DBA、法国isg商学院硕士、美国索菲亚大学、法国诺曼底管理学院、荷兰欧洲商学院、香港公开大学、亚洲城市大学等院校,涵盖美、加、英、法、澳、瑞士、菲律宾等国家。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哈默顿商学院博士后、哈佛大学博士后。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打造高端学习与资源整合平台
香港博士自费要多少钱,经验 | 苗佳麒:从大工到香港城市大学
苗佳麒:从大工到香港城市大学
01
前言
考虑到有的学弟学妹们可能刚考虑接触留学,所以其中所有涉列到学校、专业等等的内容都改用了中文。自己各方面能力都一般,但是因为有了解过多个国家地区的留学申请,所以主要给大家带来些申请扫盲和自己的一些建议吧,希望能对大家有用。读工科四年,已经没什么文笔了,尽量做到语言通顺,不影响大家阅读!
背景
02
化工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GPA 86.7/100(申请时用)
语言成绩
TOEFL 90 (18)(是的,真的这么低)
实习经历
学校小学期组织的水实习
科研经历
五段科研
荣誉奖励
一个英文水期刊论文共一
一个普通ei会议一作
计算机软著二作
申请时还说明了一个可能准备投的sci期刊(但估计因为没最终录取,所以对申请没大用)
各类比赛挑着有重点内容的列了4,5个
推荐信
带毕设和大创的老师一封
系主任一封(无牛推)
03
申请结果
Ad
伦敦国王学院机器人学授课型硕士 (MSc)
Rej
伦敦大学学院 机器人学授课型硕士 (MSc)
帝国理工医疗机器人学研究型硕士 (MRes)
爱丁堡大学机器人学研究型硕士(MRes)
PHD
Offer
香港城市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微纳米医疗机器人方向)【最终去处】
正文
04
自己分块进行介绍,其中重点谈自己申请的一些选择与策略,并对自己了解的各个国家地区的留学情况做下介绍,最后做个总结大概这样。
【自己在工科专业,讲的内容也只涉及理工科申请,文、商、医等研究领域申请或有不同。内容多为个人想法,存在不够全面和观点认知上有出入的地方,希望大家理解】
01
留学初衷
1)学制安排合理
海外硕士分为授课型(多为1年)和研究型(1.5~2年),战线拉的不长,这个时间可以很好让自己做出选择,留在工业界还是学术届。工业界的话,1年多的针对性专业课程和研究经历已足够帮助自己很好的过渡到合适的岗位,如果选择继续读博,研究型硕士可以做为一个很好的跳板去积攒经历。希望大家不要跟着趋势走,要考虑时间的问题,这个身处在周围环境中就往往被忽略掉的事,无论国内读书、留学亦或是工作,找到一个属于合适自己的节奏,可能往往会更有效。
或者选择跳过硕士直接攻读博士,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是有全额奖学金的(英国除外,拿到的概率比较低),足够覆盖掉所有生活费和学费,甚至有所结余。所以想读博想法的学弟学妹们,不要太担心费用的事情,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有竞争力。
2)海外高校的教育质量
北美、欧洲、新加坡、香港、日本和澳洲这些地方依然有着世界一流的教育体制和学者,这是不需要去质疑的,近些年大陆高校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无可厚非的是国内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氛围与海外的高等学校还是有差距。尤其因为自己是想去读博,所以选择科研实力和合适的科研环境都是我比较在乎的,此外,从申请要求上也可以看出来,国外并不是唯分数论,而是要培养更全面能力的学生,这个是我比较倾向喜欢的,也是我自己可能更适合的,大家也可以看到我的均分不是很高,和周围的均分动不动就飙到90+的同学是比不了的,但是一些其他的科研项目和自己对未来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可能自己还有点想法,所以选择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在各个方面开发自己,这个也是我考虑到的很重要的一点。
3)跨专业申请
我可能对目前所学专业的兴趣不是很大,想找到自己更喜欢的领域去做研究,留学方面对跨专业的限制也比国内要小一些的,一些相关的课程和研究经历与成果也可以作为佐证,来转专业申请。一些海外的硕士和博士项目,是很有领域专业性的,比如单设立机器人学硕士,博士更加具有方向的针对性,具体是和申请的课题组老师方向相关了。如果可以尽早确立自己的兴趣方向,加之这些针对性的项目帮助我们直接进入相关领域,那样会省去很多弯路和不必要的时间去浪费,毕竟在研究生阶段是不应该再像本科一样去广泛的学习和培养能力,这些事情最好还是在本科期间完成,那么无论未来的选择是什么,都会对我们有很大助力。
4)文化多元与冲击
这点也是很多申请海外留学的同学看重的,詹青云有说过她寻找到的成长捷径就是不断的让新的环境重塑自己,回顾自己在大二选择留学后确实在认知、选择方面都会因为看得更多,考虑的更多,而又了许多新的成长。还有很多国外生活带来的新鲜感,新观念与认知,都会帮我们更好的构建自己的一些想法、观念,但是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弊端与文化冲击,而且针对目前国际形势的诸多不确定性,周全规划并留好后路在当下的形势下是必要的,希望大家能关注到这一点。
自己申请过程的选择变化
02
最开始留学其实就是想着去个好学校,专业的事情什么都没考虑到,就觉得选一个还不错的就好,先读个硕士,读博再议。但是我从那时起就过分得把重心放在了科研经历和GPA上,因为自己大二决定出国的时候,均分才80分,还好2016届的政策还可以刷分,就一边保持新考成绩维持在85+,每学期期末额外多复习几门课,直到大三下学期才把分数提到了86.7分,额外的精力全部扔在了科研,那时候就渐渐发现要定下一个方向,否则这么乱攒经历针对性不够强。英语方面是本来就差,一直也没有踏下心去好好学,导致直到申请还没拿到理想成绩,为了保持学校档次转投了英国,回头看这个就是存在定位不准的问题,完全是在想着申硕士,但实际走的确是申博士的路。
但好歹算有收获,参加科研项目确实更早的帮我定下来了喜欢的方向,去做微纳米医疗机器人的方向,并在大二、大三期间尽可能做了很多相关方向的研究,最后在去年6~8月自己选了课题并定了大致研究思路内容,联系老师帮忙开了毕设题目,为之后的申博做了比较好的铺垫。
自己喜欢做的方向是属于医疗机器人这个大方向下的,这里简单科普下,如果有喜欢的学弟学妹也对这个方向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考虑以后接触试试,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都很好。
目前这个领域海外做的好的大组,主要就是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的机器人实验室(因为依托着美国最好的医学院),英国的帝国理工(是华人院士杨广中教授创的实验室,但他目前是全职回上交任职,所以上交未来大概率也能在国内医疗机器人分到一杯羹,其他国内做的比较好的高校:北理工、哈工大等等这里就不细说了),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洛桑联邦理工也有老师在做,欧洲一些其他国家荷兰、丹麦做的也很顶尖,甚至已经有在做商业转化很多年的企业了,亚洲这边是新加坡国立的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有一个大组在做(去年牵头联合了约翰霍普金斯、帝国理工、苏黎世联邦理工组了个合作,气氛还是很好的),香港城市大学也是有个大的组在做微纳米医疗机器人,也就是我后来选定的那个。我喜欢做的微纳米医疗机器人,其实和正统的医疗机器人,像一些外科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脑机接口要做神经科学的那些还不太一样,比如像约翰霍普金斯那个大的实验室也没有老师在做这个方向,所以除了要找一堆老师都在做的大实验室外还是要针对着每个教授去找。
03
简单说下我的这几个申请
帝国理工是有在做我喜欢的方向,所以报了那里的硕士,去年的数据是世界范围内招了27个人,中国人13个,海本陆本不太清楚,按照往年的录取难度看是有挺大机会的,虽然机器人领域是大热门,但大家更倾向于去做视觉、算法这些和人工智能相关的,结果今年因为英国重开签证加上申请的太晚,直接凉掉(还是我等了几个月后催了他才下的拒信,那前后就一个也是985机械背景均分93的大哥被了,所以教授和我说招满了是真的,但是自己菜,连备选都没当上也是真的…)
伦敦大学学院的机器人硕士,这个是授课型的,往年的难度不高,211背景均分85+就差不多,但是今年把211换成985也不太好用了,还是专业太热门,自己的均分也不够高,英国的硕士总体讲不卡语言,我感觉对软性科研条件要求也不高,主要是均分,这个项目今年大概90分左右比较稳,86,87这样的分数申请时候会发现周围比比皆是,并不占优势,所以英国在授课型硕士方面的录取,均分就是最最重要的,或者这么说,有几篇sci都不如均分上90。
爱丁堡大学的这个项目是研究型硕士,和Mphil两年制硕士与博士一起招生,没有授课型的选项,我暂时没有看到任何有关这个的录取案例,不太清楚录取难度。但就我的申请来看,也有老师来反套,但是他在做的是纯人工智能和一些智能算法的群体机器人,面试时候和我的这个背景格格不入,之后也凉掉了。一起申请认识的一个同济的机电专业同学,均分88分,直接拒掉,这么看均分就应该不是最重要的问题,985背景85分就够了,可能科研上的内容就比较重要了,要吸引到他,更重要的是方向匹配,有点类似博士申请,难的点和授课型的硕士不一样。
伦敦国王大学的机器人学授课型硕士,这个录取的难度不大,985/211背景有个82,83分带点科研经历就能中,所以申完就后悔交了申请费香港博士自费要多少钱,经验 | 苗佳麒:从大工到香港城市大学,因为当时也是有些慌了,忙着补申了一个,所以之后录取了也没有接。这个就比较像大家听到的英国水硕那样,难度不高,一年制硕士毕业出来。
由上面这几个英国的例子可见的虽然今年因为重开签证难度翻了几倍,但是可见的英国大学硕士绝大多数还是处在一个难度没很高的状态,但是还是有极个别的难项目,两极分化极为严重,难得真难,简单的真简单。英美的硕士总体来看还是留学产业化较重,硕士带来的巨大资金源是学校收入的重要部分,所以比较多的项目不会有很高的录取难度,甚至英国的G5和美国的常春藤(哈佛/普林斯顿除外)也都有好进去的硕士项目,但是我想虽然大工的名字没多响,但也算是985,大家没有那种很刻意要求好学校,然后拿硕士学校来补本科院校劣势的想法,所以还是建议优先选择对自己有发展的项目,分析申请难度的话,不谈专业只谈学校就是在耍流氓。
最后一个是自己的在4月份准备gap后找暑研,联系了香港城市大学的这个教授,他正好今年刚毕业一个学生,缺了空位在招人,联系了后就发现聊的还是比较好,方向匹配,要求也都满足,就定下来了去那里,之后也考虑过要不要gap一年继续去申明年美国的博士,但是出于形势的不稳定和时间压力就不再考虑了。这里我也给有想申请海外全奖直博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最重要的是科研经历、成果和与教授的匹配度,一样重要的是大牛推荐信,其次才是GPA,最后是文书和语言成绩(但还是希望大家不要像我考这么低,工科最好托福100(22)/雅思大7小6)。教授的话,当然教授人品性格能判断的话是首位重要的,基于这个之上,建议找两种人:学术大牛或者年轻有为并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教授。前者可以给你最好的领域内资源,像我现在的这个博导就是跟着那个日本院士、IEEE主席的神级人物福田敏男读的博,这个会带来眼界、资源等等的东西,并且正在活跃的大牛老师一般文章都是顶级,你会发现加上他的名字,顶刊怎么投怎么中。后者就是年轻且有能力的教授,这种教授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的成长,他会直接指导你,这样对个人的提升是要比牛组内大的,因为一般大牛导师不会有时间管你,而且这样教授往往需要拼论文、要产出,可能会严厉苛责些,但是对我们的提升是巨大的。目前我这个博导的组内的一个师兄,5年里中科院1,2区sci一作论文就发了大概10篇,浙大直接给了副教授,所以倒博士阶段,我们需要考虑的首要还是自己的产出与人脉,反而学校的需求并不大,只需要是个好学校即可,这也是为什么周边很多同学选择去美国排百名左右大学读博的原因,当然也有同学申全奖博士既是好实验组,又是牛校,此类神人不在我今天讨论范围内,详情请见留学舍公众号内的牛校博士经验分享帖,基本人均90+的GPA,sci论文,海外教授的强推…,就在刚刚我还听到了今年咱们大工录了一个麻省理工的化工全奖博士,所以不要问我为什么现在会跪着码字了。
各个国家地区的硕博申请介绍
04
1)美国
硕士学制1~2年,Meng(授课型)项目1年,MS(研究型项目)1.5~2年,授课型申请难度较低(计算机科学专业除外),研究型硕士难度具体看学校、看专业,同一学校的硕士申请难度也是天差地别。博士学制5~n年,可以直博香港博士自费要多少钱,难度很大。无论有无硕士学位都是这个时间,所以说直博可能5年毕业,读硕完再读博也是至少要5年,除非校内读硕时转成博士可以缩短时间,或者转了一些课程,但估计最多也就能顶一年。大多数想去美国读博的同学实力强的化会考虑直博,省去了硕士期间的费用和时间,尽早的进入研究,同样因为硕士是你给学校钱,博士是学校给你钱,学校的档次会降低很多,但选择读博的话,如上文,好实验组和教授是第一要位,学校只要还不错都可以接受,博士出来要看的还是论文质量与产出,学校反而会放在第二位。
2)英国
硕士学制1~2年美国藤校留学,绝大部份都是1年,极少数为两年,授课型比研究型容易,2019年以前英国硕士申请除了极个别专业外,整体申请难度较低,也一直被诟病花钱买硕士学历,自今年2020年申请入学的这一批开始,英国政府消除了一些大家这样的顾虑,重新开放了工作签证和移民政策,导致申请人数倍增,难度飙升,以后在同专业同档次学校的硕士申请估计会和美国持平或略低(计算机科学专业除外)。可以直博,难度中上,时间3.5~4年,较为适中,但一般无奖学金(是的,一般没有奖学金。。。),自费200万读博或申国家基金委公派,这也是大多数身边打算读博的同学避开来英国读博的原因,时间合适但花费过大。当然有考虑以后回国的话,可以考虑申请国家资助去读博,难度比之其他地区同档次学校博士录取难度低,国内也有很多的985/211硕士申到牛剑的博士,这也是条不错的路,大家可以考虑。我也看过牛津的机器人实验室,老师都很年轻,论文质量虽然在线,但没到顶尖,在做视觉的教授会发IROS会议降维打击做纯机器人的,在顶刊方面如TRO, IJRR, 等几乎是几年憋不出来一篇,所以可能选择读博之后工作的话,适合这样的路,想走教职的还是建议找好的教授和实验组提升自己,多有好的论文产出。
3)欧洲
硕士2年,硕士文凭的平均含金量高于英美,极差很小,留学商业化现象不严重,费用不高,2年大概花费40万上下,这与英国一年30~40万,美国两年60~80万的花费比会便宜很多,而且欧洲的硕士的设置安排非常合理,做为读博的跳板或者就只是一个硕士学位来说都很不错。欧洲博士要求必须有硕士学位,学制在3~4年,全额奖学金,有较多剩余,相当于工作了,待遇很好,称为博士的天堂,不会卡毕业年限,而且欧洲人的生活总体偏向安逸,不会在休息日工作,甚至听过老板劝说中国学生不要在周末来实验室,多去休息和享受生活,我觉得也很好,毕竟我们不能一直保持紧绷的状态,或许这里你就可以找到一个适用终身的高效且给自己以丰富生活的工作节奏,也是蛮好的。
4)新加坡
授课型硕士1年制,除了个别难些的项目,整体难度较易,好像还有研究型硕士,那个的难度就不太清楚,估计会难一些。可以直博,大概5~6年,给全奖有剩余,难度很大。
3)澳洲
硕士容易,博士方面不是很清楚。
4)加拿大
授课型硕士1年制,较易,研究型硕士,2年制,应该是有免学费,自己负担生活费,好像也有奖学金有机会覆盖掉生活费,也可以直博,都是全奖,难度比较大。
5)香港
最后说下香港,这个一些待遇可以讲的更清楚点,授课型硕士1年制,容易。研究型硕士2年制给全奖,很难,可以跨过硕士学位直博,有全奖,很难。香港和美国的制度比较像,有了硕士学位再读博士也要4年,没有硕士学位,本科直接申也可以,只要教授要就可以。待遇的话,以我目前申请的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为例,这四年内每个月都有17000港币的工资,乘以一年的12个月,大概每年20万出头,核算成人民币汇率0.9,大概18万左右的样子,学费免除一半,每月3500港币,再算上吃、住、生活的话,每年可以剩余4,5万人民币的样子,总体来说待遇还是不错的。而且比较省时间,能在26岁拿到博士学位也会给我留下更多的时间做博后去积累东西,目前国内教职的情况,有些时间线还是很重要的,超过了机会也就没了,所以读博还是那个建议,找准方向,安心搬砖,不要拖。硕士的话学制比较短,gap一年如果可以找到更好的学校还是可以的,硕士学位学校还是比较重要的。
05
给学弟学妹们的留学建议
这两天听到了特朗普发了对部分中国大陆本科留学生的禁令(我现在还是不觉得这种禁令最后真的能实现,毕竟美国大学没了中国硕士生的这些学费真的可能会黄。。但还是那个建议做好两手准备,留好后路),外加目前语言考试停摆已经半年,我希望大家还是可以首先调整好心态,无论是国内读书还是留学,都认清自己想要的东西。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避免出现明显的短板,更重要的是心态不要崩。以硕士为最终的学位目标的话:毕业就回国发展的建议挑选学校有名气的,留在那边的挑选专业排名高的。以博士为目标的话:最重要的是研究方向的实验组,能力允许尽量直博,有经济条件申硕士并且也想再考虑考虑要不要读博的,不建议申请授课型硕士,如美国的一些Meng项目,英国、香港、新加坡、澳洲的一些一年制授课型硕士,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路,年少有为不彷徨!
「ps:也可以看到我各方面做的也多有欠缺,所以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找准定位。但如果想问些申请建议和选择的话,可能因为这两年也多少了解些,可以直接加微信联系我 mjq,一定知无不言」
文稿/苗佳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