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香港中文大学公卫博士申请香港申请博士费用,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博士申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如有疑问可留电话喔。
本文目录一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怎么申请?
1、申请人必须邀请两名推荐人完成保密推荐报告。成功递交申请后,你可透过网上研究生课程申请系统,输入两位推荐人的资料。学校将向推荐人发出保密推荐信。
2、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申请条件以及学费:受认可的本科或硕士学位。
3、申请条件: 获得JD或LLM学位且GPA0以上或者同等学位,接受非法学专业申请语言要求:托福95或雅思0需要提交不超过5000字的研究计划书,在读博士背景:大部分是985本科或国内优质政法类高校,且具有LLM或者JD学位。
4、香港博士一般是3-4年的全职学制;通常情况下,3年制的PHD要求申请者拥有硕士(相同研究方向)学历;4年制的PHD主要提供给本科毕业生或者拥有授课型硕士背景的学生,但是如果可以第三年完成最终论文,也可以转为3年毕业。
5、香港大学研究生申请需要以下条件:专业要求:需要申请者一等学士学位,均分85分。英语要求:托福成绩需要在80分以上,写作部分不低于25分;或者是雅思成绩在6分以上,单项不低于5分。
6、学历及语言要求: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申请条件包括学术背景,要求申请者应具有相关领域的硕士学位,并保持良好的学术表现,对英语要求较高,博士课程为全英文授课,申请者需要满足学校规定的英语语言要求。
请问去香港读博士要几年?
一般情况下是3年或4年。4年的话,只要论文作出来了,可以提前到3年毕业。香港的博士生全部都有“工资”的QS200名校留学,每个月4万港币左右。所以学生一般希望能拿到一个4年的 offer。
香港读博士需要几年如下:香港大学博士读3年或4年,相关知识介绍如下:香港博士申请条件:申请人必须为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等人员。
硕士学位通常需要1-2年,而博士学位通常需要3-5年,甚至更长,这取决于研究的复杂性和进度。这些是大概的时间框架,具体情况可能因学校、学院和课程而异。建议具体咨询你感兴趣的学校和课程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是3年或4年。4年的话,只要论文作出来了,可以提前到3年毕业。
香港大学在职博士申请条件?
1、学历要求:申请人至少拥有硕士学位,且该学位需为国家认可的学位。 工作经验要求:申请人一般需要在相关领域从事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不同学校具体的工作年限要求会有所不同。
2、香港大学博士申请条件:语言成绩 香港大学的博士申请,最重要的就是语言成绩,可以说是申请大学的敲门砖。优秀的雅思或者托福成绩会直接反应学生入学之后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表达能力。
3、报考香港大学在职研究生需要具备相应的资格和条件。一般来说,申请人需要具备本科或以上学历,并且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和成绩。同时,申请人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因为在职研究生更注重实际应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4、一般来说,申请者需要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时,申请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成绩和工作经验,以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其次,你需要准备申请材料。
5、申请香港大学研究生条件如下:本科毕业证及学士学位证,一般来说98211院校背景的学生更容易申请成功。大学4年完整成绩单,包括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成绩。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申请条件以及学费
学费约港币30万到80万。根据研究生招生网查询得知,本科学位:申请人应该具有本科学位,最好是相关专业的学位,例如工程、管理、经济等。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申请条件以及学费:受认可的本科或硕士学位。
学费 42100港币/年。奖学金:博士提供多种丰厚的奖学金。最高获得一年港币奖学金。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申请条件及学费如下:申请条件。具备本科学历,且成绩优异者优先。
在港大博士申请条件中,首要的条件就是学历背景。申请人必须拥有学士学位,并且成绩必须优秀,通常要求文理兼备。如果申请人本科不是港大的学生,则还需要提供其他知名大学的学历,以证明其能够胜任该学科的研究工作。
去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需要什么条件?
学历及语言要求: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申请条件包括学术背景,要求申请者应具有相关领域的硕士学位,并保持良好的学术表现,对英语要求较高,博士课程为全英文授课,申请者需要满足学校规定的英语语言要求。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申请条件以及学费:受认可的本科或硕士学位。
英语水平:申请人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能够读懂学术论文和完成博士项目的日常任务。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费较高,根据不同的专业和项目,学费约港币30万到80万。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职博士是一项比较严格的学位教育模式,申请条件会相应较高。虽然不同学校可能略有差异,但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学历要求:申请人至少拥有硕士学位,且该学位需为国家认可的学位。
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建于2004年,是香港三所法学院中年轻的一个。
香港大学博士申请条件如下:学历条件:想要入读港大研究型课程,必须具备港大的优秀荣誉学位或同等机构的同等资格,部分学位课程有更具体的要求,此外还要进行资格考试以测试申请人遵守规定课程和面试的能力。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申请流程及条件(超详细)
1、申请人必须邀请两名推荐人完成保密推荐报告。成功递交申请后香港申请博士费用,香港中文大学公卫博士申请,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博士申请,你可透过网上研究生课程申请系统,输入两位推荐人的资料。学校将向推荐人发出保密推荐信。
2、申请人需要具有与香港大学硕士毕业程度相同或更高的学历,如具有本科学位则需具有相关的学术研究实践经验,常见情况下还需提交学位证书、成绩单和其他证明材料。
3、港大博士申请条件如下:语言条件:提供托福成绩(机考80分以上)、雅思成绩(达到6分以上)或是GRE的成绩。
4、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职博士是一项比较严格的学位教育模式,申请条件会相应较高。虽然不同学校可能略有差异,但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学历要求:申请人至少拥有硕士学位,且该学位需为国家认可的学位。
5、学历及语言要求: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申请条件包括学术背景,要求申请者应具有相关领域的硕士学位,并保持良好的学术表现,对英语要求较高,博士课程为全英文授课,申请者需要满足学校规定的英语语言要求。
6、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申请条件以及学费:受认可的本科或硕士学位。
关于香港中文大学公卫博士申请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博士申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留学申请的信息,记得留下电话。
申请香港博士费用,关于做好2024年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博士后国(境)外学术交流项目申报的通知
各学院(系),各位博士后:
2024年,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将将继续开展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和博士后国(境)外学术交流项目资助工作,根据申报指南,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香江学者计划
(一)项目内容
“香江学者计划”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和香港学者协会联合实施。每年选派内地博士到香港指定的大学,在港方合作导师的指导下,以港方大学合约研究人员的身份开展博士后研究,为期2年。资助经费为每人36万元人民币和43.92万元港币(约合36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支付获选人员在港期间的生活开支、住房补贴、医疗保险、科研补助及往返旅费等。
2024年“香江学者计划”计划资助不超过60人。
(二)申请条件
1.年龄不超过35周岁,政治素养良好,思想品德端正,身体健康。
2.申请人应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未进站的博士毕业生,申请人一般应博士毕业三年以内。
3.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申报须经设站单位和合作导师同意;未进站的申请人需依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设站单位申报,获选后再办理博士后进站手续。
4.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5.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
6.能全职在香港工作2年。
7.专业领域:基础研究、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农业、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
8.此前未获得过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或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档博新计划、BC档)资助。
(三)申报及遴选程序
1.公布岗位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本年度香江学者计划在港博士后研究岗位,岗位信息随申报指南发布。
2.个人申请
申请人于3月1日—4月25日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进入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在“国(境)外交流项目”中选择“香江学者计划”进行申报。申报时须查看申报岗位详情,并按提示要求填写相关申报信息、上传相关证明材料。
3.博士后设站单位审核、推荐
人力资源处在4月30日前,完成网上全部申请和证明材料的审核和提交。
4.内地与香港组织遴选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组织第一轮专家评审,确定不超过120名候选人;港方对候选人进行第二轮专家评审,确定不超过60名拟获选人员。
申请人和设站单位可于6月登录申报系统查询第一轮专家评审结果。
二、澳门青年学者计划
(一)项目内容
“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和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联合实施。每年选派内地博士到澳门指定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在澳门优势专业领域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为期2年。资助经费为每人36万元人民币和42万元澳门币(约合36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获选人员在澳门期间的生活开支、住房补贴、社会保险以及往返旅费等。澳门培养单位协助提供自费的医疗服务计划,视情况提供学校宿舍(住宿费自理)。合作导师负责所有研究工作的其他开支(如消耗品、实验仪器、出差费用、出席国际会议经费等)。
2024年“澳门青年学者计划”计划资助30人以内。
(二)申请条件
1.年龄不超过35周岁,政治素养良好,思想品德端正,身体健康。
2.申请人应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未进站的博士毕业生,申请人一般应博士毕业三年以内。
3.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申报须经设站单位和合作导师同意;未进站的申请人需依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设站单位申报,获选后再办理博士后进站手续。
4.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5.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
6.能全职在澳门工作2年。
7.专业领域:中医药(生物医学、临床生物学、生物讯息学、中药学、药学、化学等),微电子(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学、模拟与混合电路等)申请香港博士费用,月球与行星研究(物理学、应用数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大气科学、空间物理、信息科学和遥感科学等),智慧城市物联网(智能感知、网络存储和传输、大数据分析和控制、智慧能源物联网、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监控和灾害防治等),其他目前在澳门已具备发展基础和潜力且具有杰出学术带头人的优势专业领域。
8.此前未获得过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或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 档博新计划、BC 档)资助。
(三)申报及遴选
1.公布岗位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本年度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在澳门博士后研究岗位,岗位信息随申报指南发布。
2.个人申请
申请人于3月1日—4月25日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进入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在“国(境)外交流项目”中选择“澳门青年学者计划”进行申报。申报时须查看申报岗位详情申请香港博士费用,关于做好2024年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博士后国(境)外学术交流项目申报的通知,按提示要求填写相关申报信息、上传相关证明材料。
3.博士后设站单位审核、推荐
人力资源处在4月30日前,完成网上全部申请和证明材料的审核和提交。
4.内地与澳门组织遴选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组织第一轮专家评审,确定不超过60名候选人。候选人在规定时间内与最多2位合作导师对接。对接成功后,候选人和合作导师共同撰写研究方案,并由候选人向澳门项目秘书处递交申请表和研究方案。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组织项目第二轮专家评审,确定30名拟获选人员。
申请人和设站单位可于6月登录申报系统查询第一轮专家评审结果。
三、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
(一)项目内容
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合作实施,每年选派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赴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下属的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为期 2 年。中方资助每人 30 万元人民币,德方按月资助每人 1500 欧元。资助经费可用于支付获选人员生活津贴、健康和工作意外伤害保险和差旅等费用。
2024年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计划资助25人以内。
(二)申请条件
1.年龄不超过 35 周岁,政治素养良好,思想品德端正,身体健康。
2.申请人应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或拟进站的博士毕业生,上述申请人一般应博士毕业三年以内。
3.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申报须经设站单位和合作导师同意;拟进站的申请人需先依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设站单位申报,获选后须办理博士后进站手续。
4.申请人原则上不得为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体系成员单位博士毕业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
5.具备良好的英语或德语能力。
6.能保证全职在德国工作至少20个月。
7.符合德方提供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岗位需求和申报要求。
8.此前未获得过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或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 档博新计划、BC 档)资助。
(三)申报及遴选
1.公布岗位
2024年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在德国的博士后研究岗位自申报之日起可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官网和申报系统中查阅。
2.个人申请
申请人于5月20日—6月25日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进入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在“国(境)外交流项目”中选择“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进行申报。申报时须查看申报岗位详情,按提示要求填写相关申报信息、上传相关证明材料。
3.博士后设站单位审核、推荐
人力资源处在6月30日前,完成网上全部申请和证明材料的审核和提交。
4.内地与德方组织遴选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复核及初选后QS100名校留学,由德方按照岗位要求组织遴选。申请人和设站单位可于6月登录申报系统查询第一轮专家评审结果。
四、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
(一)项目内容
“学术交流项目”资助优秀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赴国(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资助经费为每人2万元,主要用于赴国(境)外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交通费、食宿费、会议费等。2024年学术交流项目计划资助100人以内。
(二)申请条件
1.申请人为在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2.申请人应具有良好的英语(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所需语言)听、说、读、写能力。
3.拟参加的会议须为本领域内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一定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召集方为专业的行业协会、学会,或者由国际著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发起的多边国际学术会议。
4.已经向拟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投稿、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或博士后合作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后本人为第二作者),并已收到将在会议上做口头报告的正式书面通知。
5.在本站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未获得过此项资助。
6.国家财政资助的派出类项目获选人员,在项目执行期间不能申报本项目。
7.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召开日期应在本年度(参会日期先于获选日期的,可先参会,资助经费拨付后报销)。
(三)申报及遴选程序
1.个人申请
申请人于3月1日—9月30日期间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进入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在“国(境)外交流项目”中选择“学术交流项目”进行申报,并按提示要求填写相关申报信息,上传相关证明材料。
2.博士后设站单位审核、推荐
人力资源处定期完成网上审核。
3.遴选方式
(1)直接资助
参加申报系统中《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目录》所列会议,且受邀做口头报告的申请人,经设站单位审核推荐,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复核通过后,予以直接资助,先到先得,资助名额用完即止。
(2)遴选
对未获得直接资助的申请人,采取“随时申报、择优遴选”的方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拟于10月公布获选结果。申请人和设站单位可登录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在“国(境)外交流项目”栏目下“学术交流项目”中查询获选情况。
对申请国家学术交流项目未获资助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于结果公布后,向人力资源处申请学校学术交流专项资助。
五、有关事项及要求
(一)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全部实行网上申报,申请材料不得含有涉密内容,无需报送纸质材料。申请材料应确保真实、准确、完整以及和原件的一致性。
(二)如申请人同时申报香江学者计划和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申报学科须一致。评审时,将按申请人意愿排序参评。
(三)设站单位须对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获选人员按照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进行管理,在上述项目结束前,不得办理出站手续。
(四)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和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获选人员须在获选通知印发之日起 6 个月内赴国(境)外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如因不可抗因素无法按期赴国(境)外,应由获选人员所在设站单位以书面形式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报备,否则视为自动放弃。
(五)获选人员按照《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博管办〔2013〕77号)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香江学者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博管办〔2011〕92 号)中的有关规定管理。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和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获选人员由设站单位参照以上文件进行管理。
(六)申报时未提交博士学位证书的人员,进站时设站单位应查验其博士学位证书。如无学位证书,应取消其获选资格,不得办理进站手续。
(七)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和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获选人员完成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并按期出站后,可在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中获得《资助证书》。
去香港读临床博士,最新!香港拟推出 4 年制医学,毕业就能在港行医,年薪 80 万起
在前天港大医学院的毕业典礼上,院长刘泽星抛出一个重磅炸弹:香港大学正计划申办一个四年制第二学位临床医学课程去香港读临床博士,为已具备其他学位或资历的人,提供修读医科的机会,将来投身专业医疗行列去香港读临床博士,最新!香港拟推出 4 年制医学,毕业就能在港行医,年薪 80 万起,资格相等于内外全科医学士(MBBS)课程。
学生完成课程后,可于香港注册执业。如顺利获批,最快今年 9 月接受申请,2025 年入读。
刘泽星院长表示,如获得当局审批,学院有足够的软件和硬件,应付由目前每年招收 295 名医科生,逐步递增至每年 400 名的长远目标。[1]
图源:参考资料 1
第二学位+MBBS,但同赛道「无敌」
虽然目前没有更多的信息可以进行拓展。但是根据发言的内容,我们可以简单提炼一些信息点,如第二学位+可跨考+可考执业。
依照这些信息点,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已经存在的模式进行类比。
如果在第二学位赛道上,这个新项目要比很多第二学位「香」很多。比如我国内地部分高校也有关于医学的第二学位可以申请,但大部分都是非临床科目的其他医学学科,如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医学技术等专业。[2]也有小部分学校如长沙医学院开设了为期两年的临床医学第二学位项目。[3]
但该学校也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说明,根据我国的相关条例规定,此次招生的医学门类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学制为二年,该专业毕业生不能以该学历报考医师资格考试、护士资格考试等。
图源:参考资料 3
如果在 MBBS 赛道上QS100名校留学,香港的新项目和英国体制下的临床体系的 MBBS 是比较像的,但在条件和时间上,香港的新项目要灵活很多。
英国临床的 MBBS 一般为 5~6年制(3+2 模式,剑桥 6 年),前 2 年为理论学习,后 3 年为临床教学与实习阶段,毕业时授予本科医学学位M.B.B.S( of of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读书或进入临床工作。
图源:参考资料 4
申请门槛上,英国部分学校的 MBBS 欢迎非临床背景的学生进行申请,但门槛较高。
可以看到,纽卡斯尔大学的细则中表示,如果是非英国国家的学生,学校认同的入学学历水平要求申请人必须已经取得(或期望取得)任何学科的荣誉学位,至少是二等一或一等荣誉或综合硕士学位。[4]
大陆学生可以报吗?性价比如何?
看到这里,大家会比较关心大陆学生可以报吗?性价比如何?等一系列问题。
首先要说明的是,目前该项目还处于申请阶段,没有相关细则。我们只能根据已有的一些经验进行猜想。
某国际留学项目从业者、香港大学医学博士温初(化名)分析,根据此前香港医学教育的形式以及项目经验,他认为第二学位的设置可能出于「吸引香港本地其他专业的学生来学习医学投入临床」目的,面对国际学生或大陆学生的招生,则可能提高一定的门槛。
「可能和英国的临床项目会比较像,核心是吸引本地的学生来从事临床医学,但也给予国际上的优秀学生来修读临床医学专业的机会。」
相比于修读门槛,温初认为更重磅的炸弹,是可以「考香港执医」这件事,因为该资格有可能会与国际或大陆执医进行互认。
「一个新项目的认识需要很长时间,我觉得在互认上可能需要一定时间,不过保底有个香港执医身份,也还是不错的。」
温初觉得,该项目对于临床出身的人来说可能不具备吸引力,但是对于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考上临床医学、从事其他医学行业,但又有心从事临床的人来说,很有性价比。
新项目背后,是香港较大的医生缺口
温初表示,最近香港一直在降低医生的准入门槛,此次新项目的出现也反应了香港在解决临床生力军方面的急迫性。
香港目前每 1000 名人口仅有 2.0 名医生,远低于新加坡(2.5 名)、日本(2.5 名)、美国(2.6 名)、英国(3.0 名)和澳洲(3.8 名)。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发表的《医疗人力推算 2020》显示,到 2030 年及 2040 年,预计分别会短缺 1610 名和 1949 名医生。
2021 年 5 月 18 日,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出席《2021 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记者会,宣布将立法引入非(香港)本地培训的医生,从而纾缓公营医疗系统和机构医生人手不足的情况。
同年 11 月,《2021 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通过,持有认可医学资格、且符合条件的非香港本地医生可通过「特别注册」途径免试申请香港执业。
特殊注册资格申请条件,图源:香港医院管理局
并且,从 2022 年起,香港特区政府分批公布获承认医学资格名单。目前,已有 8 所内地医学院校(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 17 项医学资格获得认可。
在香港医保局的特别注册招聘宣传页面,医管局给出的普通驻院医生()月薪为 75,889~151,234 港元,约合人民币 7~14 万元;副顾问医生( )的月薪为 154,832~178,383 港元,约合人民币 14.4~16.6 万元。
图源:香港医院管理局
此外,医管局还将提供搬家津贴、住房补贴、25 天年假等多项政策福利政策。
如果该项目能够落地,温初推测应该会掀起一阵申请浪潮,「在医学赛道里,香港临床医生的待遇福利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来自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