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部通﹝2023﹞232号
各学院及学生:
为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国际竞争力,学校2011年与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签署了合作协议香港博士申请2024,设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附件1)。按照协议规定,参加该项目的学生可分别申请合作双方的博士学位。现将2024年该项目的校内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无违法违纪记录,具有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申请人应为校区全日制在读二年级及以下博士研究生(2022年春季学期及以后入学),或本博连读三年级及以下博士研究生(2021年秋季学期及以后入学);或已取得我校2024年博士入学资格的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硕博连读生和直博生,定向生及留学生除外,所在学科不限。
3.校内导师同意派出,且理大合作导师同意接收。开放申请专业详见:。
注意:理大会计及金融学院( of and )本申请年度暂不接收学生申请。
4.英语水平须符合理大相关要求,雅思总分不低于6.5,或托福总分不低于80(网考)美国top30名校留学,所申请学系有特殊规定的,按照相关要求执行。若申请人的硕士学位是在国(境)外留学获得的香港博士申请2024,转发:校本部关于组织学生申请2024年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双学位)项目的通知,且授课语言为英语,可不提交英语成绩。详见理大 招生主页关于申请要求的说明:。
请注意:
(1)在理大报名系统提交报名申请时,英语成绩应在两年有效期内。
(2)申请理大 of and 学系的学生,在报名时必须提交符合规定的外语成绩。
(3)申请除理大 of and 以外学系的学生,若暂未达到外语要求,可先在理大网报系统进行报名,网报时需注明计划何时参加外语考试、预计何时可以获得并补交外语成绩。
5.申请人应在香港理工大学完成连续4个学期(2年)的课程学习及研究工作,以满足理大授予博士学位对驻校时间和学分的基本要求。
6.其他要求详见附件2。
二、申请材料
1.个人简历(英文,电子版)
2.研究计划(中英文,电子版)
3.本科、硕士、博士中英文成绩单(电子版扫描件)
4.本科、硕士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电子版扫描件,建议同时提交中文及英文版本)
5.外语水平证明材料(电子版)
6.其他能体现学术能力的材料扫描件(如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论文,或出版物、专利、荣誉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
7.香港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报名表(纸质版一份,附件3)
8.香港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个人申请表(电子版,附件4)
【注意】
(1)材料1-6仅需在理大网报系统中提交电子版,不需提交至研究生院。
(2)材料7、8仅需向教务部和校本部研究生院提交电子版,不需提交至理大,提交要求如下:
材料7:格式为“.xlsx”,文件名为“报名表-学号-姓名”,发至邮箱:和,邮件主题:PolyU-HIT-学号-姓名。
材料8:经导师、所在学院签字并加盖公章,提交至教务部H612,由教务部统一报送研究生院。
三、时间安排
1.申请人对外联系/网上报名:即日起-2024年1月28日
申请人按相关要求联系理大导师。理大导师确定接收后,申请人需登录理大网报系统()提交申请。
2.申请人向教务部提交材8:即日起- 2024年1月27日;申请人向教务部和研究生院提交材料7:即日起- 2024年1月30日。
3.研究生院向理大发送推荐人员名单:2024年2月1日
4.理大公布录取结果:2024年5月左右
5.录取人员赴理大入学:2024年9月或2025年1月。四、其它要求
1.派出和返校手续
确定录取资格后,相关人员计划开展出国(境)交流活动时应遵守学校疫情防控等有关规定,按照教务部要求办理相关派出/返校手续,详见教务部网站,派出期间不需在我校进行学期注册。
2.学分互认手续
如需办理学分互认,需在派出前填写《研究生校际间交流课程学习计划表》(附件5),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审核同意后交至教务部H612备案;返校后,填写《研究生课程学分校际间转换申请表》(附件6)并提交至教务部H612,以办理后续学分认定手续。
3.申请本项目同学请加入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项目QQ群:(申请加入时需发送学号及姓名)。
工作联系人:张平,
香港博士夏令营,2023年SIAT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简章
为提供大学生暑期学习交流平台,激发大学生科研兴趣香港博士夏令营,提前选拔2024年推免硕士生和直博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深圳理工大学(筹)(暂定名,以下简称“深理工”)现面向全国高校招收2023年夏令营学员,欢迎各位学子踊跃报名!
一、院校简介
根据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发展纲要,结合中国科学院科技布局调整的要求,围绕深圳市实施创新型城市战略,2006 年 2 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友好协商,在深圳市共同建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 “深圳先进院”),实行理事会管理美国藤校留学,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作为深圳首个国立科研机构,深圳先进院坚持聚焦科技创新需求,围绕信息技术(IT)与生物技术(BT)的交叉融合,结合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效推进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一体设计、一体推进,前瞻布局生物医学工程、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生物医药、先进电子材料、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碳中和七大研究领域,创立 8 个研究所、7 个转化平台、1 所高校、2 个大科学装置、多个特色产业育成基地和多支产业发展基金。
经过 16 年发展,深圳先进院人员规模达 5699 人(员工 3166 人),已建成一支平均年龄33 岁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全职海内外院士 13 人,国家级人才 154 人,高层次人才超 1100人次,海归 927 人,3 位全职海外院士获中国政府友谊奖,62 位学者入选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 ;累计发表论文 1.6 万篇,申请专利超 1.3 万件(其中 PCT 专利 2726 件);累计承担经费超 170 亿元,其中产业合作经费近 36 亿元 ;建立联合实验室超 210 个,打造9 个国家级、34 个省部级、79 个市级创新载体 ;牵头建设 3 个深圳市基础研究机构、2 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累计获国家级奖项 8 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 项。2022 年度,深圳先进院新增合同额 33.15 亿元,牵头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7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46 项,位居全国科研院所第一 ;新增国家级人才计划 23 人、国家杰青 / 优青 5 人 ;获批国家博士后基金 54 项,连续六年蝉联全国科研院所第一 ;新增国际合作项目 80 项香港博士夏令营,2023年SIAT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简章,经费获批 6724.54 万元,横向委托合同超 3 亿元 ;孵化企业 236 家,新建 35 个企业联合实验室 ;新增申请专利 1825 件(PCT 申请 600 件),发明专利授权率达 72.4%。
依托深圳先进院建设的深圳理工大学(筹)已纳入广东省高校 “十四五” 规划,主校区建设工程项目概算正式批复,总投资达 53.3 亿元。新时期,深圳先进院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教育、科研、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以 “蝴蝶模式” 为牵引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招生计划
2023年SIAT大学生学术夏令营拟共同招生300-400人,欢迎各位同学额踊跃报名!
夏令营由深圳先进院和深理工统一组织,根据不同研究方向分为:集成所、医工所/生医工学院、数字所/计算机学院、医药所/药学院、脑所/生命健康学院、合成所/合成生物学院、材料所、碳中和所/材料学院八个分营。
三、申请条件
1、全国高校三年级本科在校生(2024届本科毕业生)。
2、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物理、光学工程等相关和相近专业。
3、身体健康、品学兼优,预计将取得本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4、认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教育理念,对相关科研工作有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预计7月10-14日组织,以后续具体通知时间为准。
2、活动方式:线下组织。
3、活动安排:包括开营仪式、科技前沿讲座、导师沙龙、园区参观交流、项目实践体验、师兄师姐茶话会、优秀营员面试等,更有文化旅活动带领大家体验深圳风光。
4、活动费用:夏令营期间不收取任何费用。可报销从学校/家庭所在地至深圳的单程交通费用(按火车(汽车)硬座或硬卧或动车二等座标准),夏令营期间提供免费食宿、文化衫、周边礼包等等;
*请于报到当天现场提交车票/机票、行程单、登机牌等票据;
五、申请流程
1、报名时间:即日起–2023年6月25日。
2、报名方式:
第一步:起登陆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选择“大学生夏令营报名”栏目按要求进行网上报名申请并导出报名表签字。
*填报时请仔细阅读系统首页的“填报说明”和“常见问题解答”,夏令营承办单位请选择“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意向研究方向请填写分营名称如“集成所”)。
第二步:按各分营要求完成报名并提交报名材料(见后文)。
3、入营审核:报名截止后,将统一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核并发放入营通知,入选营员将会收到电话或邮件通知,未入选的同学不再另行通知。
六、申请材料
请提前准备好以下材料PDF电子版,并按照分营要求提交:
1、中国科学院2023年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系统报名提交申请后下载打印并签字)。
2、本科前三年(五年制为本科前四年)成绩单和专业排名证明(需加盖教务处公章,如因疫情影响无法盖章需提供书面说明)。
3、相关英文能力证明(大学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与GRE等相关英文能力证明)。
4、学生证和身份证;
5、其他证明材料(如已发表论文或出版物首页、各类证书奖状等)。
七、优秀营员面试
夏令营期间将组织优秀营员面试,获得夏令营优秀营员资格的同学将优先接收为我院2024级推免硕士研究生或直接攻读博士生。
如未获得推免资格,统考报考我院的优秀营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八、注意事项
1、请遵守活动相关纪律要求和安排,按时参加活动,严格遵守深圳先进院相关规章制度;
2、申请信息须真实有效,不得弄虚作假。若有不实信息,将撤销其资格,并追缴已提供的各项资助。
九、各分营报名通知
香港政治学博士,留德海归吴强博士起诉清华大学获受理,高校“非升即走”成了思想钳制?
大学是创造和保存人类文明的场所,是培养全面客观地了解和研究世界智者的地方。蔡元培指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知识分子往往是时代的代言人、公众的眼睛和社会的良心,他们常常发表和权威相抵的议论,习惯将任何结论都当作问题。他们只承认真理,他们把追寻真理当作毕生的目标,把学术自由视为自己的生命。不自由毋宁死,无求生以害仁。关注复旦姜文华案,关注清华吴强案。看看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和今天大学精神的气数。
920 || 1) this.width=920′ alt=’留德海归吴强博士起诉清华大学获受理,高校“非升即走”成了思想钳制?’ src=””>
吴强在媒体上做国际政治解读
复旦“非升即走”解聘姜文华有先例:清华大学用“非升即走”制,淘汰学术异己的留德政治学海归吴强博士
6月7日,复旦大学数学系发生教师手刃系党委书记血案,继而引发了对高校“非升即走”聘用制被滥用的质疑。据报道,“非升即走”并非复旦大学首创,2014年起,北大清华率先实行3+3聘任制,对“未通过考核”的青年教师进行淘汰,然而考核规则不透明、标准含糊,尤其在社科学术甚至可能成为党同伐异工具,引起诸多争议。
2015年QS200名校留学,留德政治学博士吴强成为清华大学政治学系第一个被“非升即走”制终止聘任合同的青年教师,理由却是其研究“过于敏感”、“不听话”。
1. 一封迟到了六年的解聘通知书
2015年6月,因背部检查出肿瘤,清华大学政治学系青年教师吴强入住了校医院。期间,他接到社科学院人事处电话,告知即将对其停职。由于正值手术准备阶段,对电话里的语焉不详虽然不解,但吴强无心继续追问。按照医嘱,他决定安心养病,等手术后再说。
整个住院和康复期间,吴强以前教过的很多学生自发前来慰问。然而,却没有任何一位学院或系里领导来探望,他们甚至连一句关怀的话也没有。此后,他也没有得到院方关于解聘的正面解释和书面通知。
从校医院出院之后,吴强继续留在清华校内宿舍(清华大学租给青年教师的周转房),继续一贯的学术研究和书著撰写,期间多次与清华政治学系主任沟通后续任课安排,但都不了了之。他成了“似乎被遗忘”的人。一直到2021年初,学院这才开出了一份迟到了六年的离职手续文件。
2.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非升即走”第一人:因研究课题过于敏感、成为校方眼里的“-Maker(麻烦制造者)”
吴强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在福建从事台湾政治研究。1999年,吴强赴德国留学香港政治学博士,留德海归吴强博士起诉清华大学获受理,高校“非升即走”成了思想钳制?,在汉堡大学“欧洲法和经济学”硕士毕业之后,继续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师从德国泰斗级东亚政治学家 。2007年,他以罕见高分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德国政治学博士学位。
2009年,吴强被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引进,成为该系重建后的第一个教员。他也同时引进了鲁曼主义和“晚期威权主义”的理论,教学和研究方向是社会运动、东南亚政治和气候政治。这是中国大学里第一次正式开设社会运动课程。
920 || 1) this.width=920′ alt=’留德海归吴强博士起诉清华大学获受理,高校“非升即走”成了思想钳制?’ src=””>
(上图:至今清华大学网站上还留有吴强博士学术动态相关介绍)
那么,六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清华大学为什么解聘德国海归青年教师吴强?
吴强表示,他一入校即把研究切中国际、国内政治的焦点,而与学科内本土主义和小清新并存的研究主流错峰而行。例如,在“219”讲话后一周,他就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研究任务,指出埃及中产阶级不敌全球化中国竞争而陷入相对贫困,是他们的子女、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却失业的“剩男剩女”群体发动了埃及革命。而在重庆当红之际,吴强在田野调查之后发表了重庆模式即极权主义治理试验的论文。
但这些在德国学界常见的、在国内却属于开创性、争议性极大的社运和治理研究方法,连同他秉持老清华政治学人如钱端升、浦薛凤积极议政、参政的传统,为他带来了很大麻烦。
920 || 1) this.width=920′ alt=’留德海归吴强博士起诉清华大学获受理,高校“非升即走”成了思想钳制?’ src=””>
(上图:吴强博士作为杰出学者获得德国总理默克尔邀请,面对面讨论国际政治)
吴强回忆道,两个3年聘期期间,他都持续受到从学院到学校、到莫名各方面的各种施压。2014年香港占中运动发生,他的田野之行遭到了校方最严重的阻挠,系院书记们直接和学校的数十名保安一道,强行将他限制在学院会议室,连后来慕名邀请吴强到港演讲、对话的国务院港澳办也只好知难而退。
此外,身为清华政治学系唯一的内地非党员教师,他不仅始终面对政治上的不信任,而且其超前的研究意识和向田野求真理的研究方法,与系里好谈大义的风气显得多少格格不入。系主任在一次谈话中竟然劝诫,“政治学不用做田野嘛,可以用二手材料搞理论”。
吴强表示,自己后来才逐渐醒悟,这些学阀利用“非升即走”的技术手段,冠冕堂皇地挤走“非主流”、“不听话”的“非门生”,从而掩盖盘踞高校的一部分学界既得利益者们的“两面人”面孔:他们一方面在知识分子群体内伪装自由主义,另一方面则得心应手地干着清洗“砸锅教授”、学术异己的“脏活儿”。
3. 质疑“非升即走”制成为思想钳制手段,留德海归博士吴强起诉清华大学
然而,即使被停职,吴强对政治学的研究从未中断,从未躺平,坚持以马克斯 .韦伯的《政治作为一种志业》作为政治学人的指引。在过去几年,吴强在校园里转向劳工运动和强人政治的研究,继续为国内和国际公民社会提供着独立、客观、学术性的观察和评论。
当然,这种个人的坚持抵挡不住校园生态的恶化,就在习近平主席问计哲学社科大师安出之际,复旦大学数学系发生了姜文华手刃党委书记的悲剧。但吴强博士表示,自己在尝试另一条道路:即通过法律途径,捍卫高校教师的工作权香港政治学博士,并质问那些学术体制内的“两面人”,以维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清华精神。
6月15日,吴强正式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起诉清华大学,要求清华大学恢复教研工作,并补发过去六年停职待岗期间的工资及社保金等。
海淀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这将是高校教师向“非升即走”聘用制叫板的第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