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院
金融学专业
一、 专业定位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全面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的四个中心城市之一。经过近40年的发展,深圳金融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跻身内地三大金融中心。目前,金融业已经发展成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逐步发展成为涵盖货币、资本、外汇、证券、期货、保险、黄金等业务的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种类日益健全,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方兴未艾,践行着为经济发展战略配置各类资源的功能,助推着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立足深圳,提供世界一流水平的经济与管理领域课程,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优秀人才,为中国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经管学院金融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分析能力、实操经验以及全球性视野的毕业生,以迎接银行及金融业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学生将从产品、服务与资金流动的角度理解世界各经济体之间复杂的关系,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职能和运作,以及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共同接受五年一度的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审核香港大学金融系博士,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获得该认证的学院之一。目前,全世界仅有5%的商学院取得了这项精英认证。经管学院学研并重,从全球各地招聘精英师资团队,他们皆从世界一流院校获得了博士学位及其他专业资质,多位教师在各自领域拥有多年从业经验;课程设置与教学考量均以国际标准来制定执行美国藤校留学,以英语为授课语言,从而保证达到国际一流的教育质量。凭借强大的师资力量、扎实前沿的学科设计、先进创新的教学理念、完整的课程质量保证体系,本专业在2020年获得广东省一流金融学本科专业建设点资格。
二、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育具有分析能力、实际经验以及全球性思维的毕业生,一方面为其提供国际认可的教育与积极实用的培训,同时教授学生商业及金融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装备他们成为本地、区域性及全球性社群的未来商界领袖,以迎接银行及金融业未来的挑战。学生将从商品、服务与资金流动的角度理解世界各经济体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了解金融市场和机构的职能和运作,以及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相互影响,并具备使用计量经济学和数学建模、投资分析、数据挖掘、金融科技最新技术等工具的能力。本专业的毕业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三、 培养规格
毕业要求总学分数为120学分。
金融学本科专业毕业学分要求
(根据2021-2022学年专业大纲)
大学核心课程
36学分
学院必修课程
24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
21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
18学分
自由选修课程
21学分
总计
120学分
*注:学分比例或根据最新专业规划调整而发生改变。
四、 课程体系
1. 主要课程设置
本专业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益求精、善于创新的经济金融创新人才为目标,科学设计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学科培养方案,创设全英语教学环境,课程设置体现前沿性、紧跟世界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大量涵盖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大数据等内容,着重跨领域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训练与培养学生的思辨与决策能力,使其成为优秀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计量经济学导论、金融学基础、投资分析与投资组合管理、公司金融学、微积分、线性代数、金融科技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的金融市场、行为金融学、期权与期货、固定收益证券分析、资产定价、金融概率、银行业、国际金融管理、另类投资、金融创新及另类投资、金融学研究方法、金融数据分析导论、兼收和并购、金融学论文、金融学定向研究、程式化交易与市场微观结构、金融资料分析、金融计算、金融科技理论与实践、数据挖掘技术等。
在课程设置上,本专业紧密联系实务,同时设置实际应用场景,邀请金融机构及企业面向本专业学生举办讲座等活动,增长学生的见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经过专业教授反复的论证与讨论、实践与修订,本金融学专业始终进行着系统性学习计划的调整。
(1)在教学方法上,亦不断尝试创新与探索,先后进行过“灵活课堂”、“远程授课”、“项目研讨小组学习”等国际认可的各类授课模式;
(2)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任课老师将其最新研究成果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编教材,将经典理论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提出与时俱进的阐释和补充,以适应瞬息万变的金融业发展;
(3)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注重与相关行业的交流实践。通过多种不同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例如互动导修课、嘉宾讲座、资料阅读、网上学习(例如补充资料阅读、讨论等)、个人及小组练习(即作业、小组项目研习、案例分析)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效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发展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及沟通方面的技巧。另外,通过行业实习、交流等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视野。
五、 师资队伍
本专业配备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截至2021年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共有98名全职教师,其中教授14人香港大学金融系博士,金融学专业,副教授12人,助理教授64人,高级讲师3人,讲师5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人,广东省高层次人才2人;还有中国经济学奖、浦山奖、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等国内外优秀学术大奖的获得者,以及来自业界的精英学者,如前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兼政策顾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前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级经济学家等。
截至2021年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共有金融学领域全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16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广东省高层次人才1人。全职教师100%拥有世界顶级大学博士学位,其中81%毕业于北美洲著名大学,8%毕业于欧洲著名大学,11%毕业于亚洲著名大学,全部具有在全球顶尖学府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的经验;外籍教授占比12%。
香港大学金融系博士,金融系简介
一、沿革与现状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可追溯至1945年国立武汉大学开办的银行学专业,20世纪40年代,以杨端六教授(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李崇淮教授(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和周新民教授(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一批著名学者先后云集武大金融学科,奠定了本学科在国内教育界的学术地位。改革开放后,武汉大学是全国最早恢复金融学科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原管理学院设立国际金融专业,并成立国际金融系。1985年,武汉大学原经济学院设立货币银行学专业。现武汉大学金融系是于1999年在教育部学科调整的基础上香港大学金融系博士,金融系简介,由原管理学院国际金融系、投资系和原经济学院货币银行学专业合并而成。2002年,武汉大学设立金融工程专业,是全国最早开设金融工程专业的五所院校之一。2007年,武汉大学金融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武汉大学金融学被评为湖北省优势学科香港大学金融系博士,金融工程被评为湖北省创新学科。
武汉大学金融系设有金融学、金融工程两个博士点,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三个硕士点,金融学、金融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在金融学专业中设有国际金融试验班和中法金融班两个特色班。下设武汉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武汉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武汉大学金融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其中,武汉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为武汉大学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二、师资结构
本系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师40人,其中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11人),副教授14人,助理教授7人,讲师4人。现任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39人,占97%,年龄在45岁以下的教师占62%,中青年教师正在成长为教学科研的骨干。现任教师中有2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担任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常务理事美国top30名校留学,3人担任理事;2人担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常务理事;1人担任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1人担任中国金融工程研究会常务理事; 1人担任国家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获教育部“宝钢优秀教育奖”和武汉大学首届教学校长奖。本系教师曾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四项、三等奖六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货币银行学》和《金融工程概论》两部专业教材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金融工程概论》(第二版)获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课程《金融工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三、学术研究
近5年来,本系教师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重点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后期资助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3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5项,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近20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本系教师在制度金融理论、银行管理理论、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公司金融与公司治理等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四、人才培养
长期以来,本系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经济、金融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本系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金融实务界和学术界的中坚,并涌现出一批杰出人才。
金融系诚邀海内外青年才俊和专家学者加盟,有意者请联系李斌,。
金融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