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硕士进修培训关注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和国际视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学科知识和国际视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硕士进修培训课程通常会涵盖多个学科领域,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拓宽知识面。同时,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香港硕士进修培训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人才更容易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硕士进修培训课程通常会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了解行业动态,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香港硕士留学培训机构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深圳香港硕士学费暑期班
香港的硕士升学培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国际化的教育环境,许多学校为学生提供英语授课或提供英语辅导服务。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英语角、语言实验室等活动,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此外,学校还会定期组织模拟考试,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和题型,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香港的硕士升学培训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语言培训方案。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需求,学校会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这种个性化的培训方式,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语言水平,为申请成功奠定基础。罗湖香港硕士升学服务咨询香港硕士培训采用小班授课,注重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香港硕士升学培训会关注学生的社交需求。在面对压力时,与亲朋好友的交流和倾诉对于缓解压力具有重要作用。香港硕士升学培训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支持和鼓励。同时,学校还会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香港硕士升学培训还会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香港硕士升学培训会教授学生如何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香港硕士升学学费,深圳香港硕士学费暑期班 深圳市福田区名师塾培训供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如何合理膳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如何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体质。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香港硕士升学培训会关注学生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香港硕士升学培训会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成长空间和潜能;如何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这些培训,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心理素质。
体验多元文化是香港硕士升学期间的重要亮点之一。香港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地方香港硕士升学学费,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资源。在香港的硕士课程中,学生将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学共同学习和交流,扩展自己的视野和人际网络。这种多元文化的环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除了多元文化,硕士升学期间,学生还能够体验到独特的香港风情。香港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活力的国际都市,拥有独特的城市景观、繁华的商业中心和多样化的娱乐活动。在香港的硕士课程期间,学生可以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实习,深入了解香港社会和文化,丰富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他们可以品尝到各种口味诱人的美食、参观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展览,还可以参与到激动人心的节日庆典中去。这些丰富的经历将不仅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也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和适应香港的生活环境。香港硕士培训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香港硕士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具备创业能力的人才备受青睐。香港作为亚洲的商业中心,拥有丰富的商业资源和创业机会。因此,香港硕士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通常会开设创业课程、组织创业比赛和提供创业支持等措施,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和管理技巧。此外,学校还会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并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香港硕士升学培训包括香港的就业市场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情况。线上香港硕士留学申请业务价格
香港硕士升学培训包括模拟面试,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面试。深圳香港硕士学费暑期班
香港硕士留学培训机构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机构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和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向导师或辅导员寻求帮助QS100名校留学,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此外,机构还会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评估,以确保他们在学术上取得良好的成绩。香港硕士留学培训机构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机构会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同时,机构还会组织各种团队建设活动和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友谊,拓展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深圳香港硕士学费暑期班
香港浸会大学珠海校区硕士,署理协理副校长(国际发展)
陈致 教授
校长、讲座教授、香港人文学院院士
陈致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文史及汉学研究学者。他从事多领域的学术研究,涵盖古典文学研究与中国早期文化与历史、中国古代诗歌、出土文献与古文字(金文与简帛文字),以及明清思想史。陈教授是多家国内外中英文学术期刊和丛书的创办主编。陈教授曾任香港教资会2009-2014年度研究评审(RAE)人文学科组的中文语言与文学专业召集人;另有中英文学术论文著作在英国、美国、欧洲、日本和大中华地区的顶级学术期刊发表,以及知名出版社出版。曾任南京大学文学院、复旦大学哲学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校兼职教授。
陈教授不仅学术成就卓著,还具备丰富的大学管理经验。2010年至2013年,陈教授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2011年至2014年任孙少文伉俪人文中国研究所创所所长;2012年至2014年出任饶宗颐国学院创院署理院长,并于2014年至今任饶宗颐国学院院长;2015年至2017年任文学院署理院长;2013年至2017年任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成员;2018年,任武汉学院校董会校董;2018年至2020年任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副校长(学术),并于2020年至202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常务副校长;2022年至2024年任香港珠海学院校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长。
周荫强 教授
讲座教授、常务副校长、署理协理副校长(国际发展)
周荫强教授现为UIC常务副校长及信息系统与商业分析讲座教授。周教授获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哲学博士(工商管理)学位。周教授于2021-2022年获推选担任国际信息系统协会(AIS)主席。AIS是信息系统学科首屈一指的学术协会,拥有来自世界各地近100个国家的5000多名会员。周教授是AIS自1994年成立以来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当选主席的中国学者。2010年,周荫强教授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周教授陆续在香港大学获任命Padma and Hari 战略信息管理教授,在浙江大学获聘求是讲座教授,在宁波诺丁汉大学担任李达三首席教授。他于2013年获颁发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会士称号——每年在全球信息系统学科中只有少数学者能获得此称号。
周教授的研究领域为信息技术采用和电子商务,近100篇论文在信息系统领域的顶级期刊上发表。自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发布以来,周教授一直列入其中。截至2024年2月,他在学术搜索中的论文总引用次数达到28,400以上,H指数为62。其在检索中的引用数达到12,000以上,H指数为44。他是 & 的荣休主编,该期刊是澳大利亚ABDC期刊列表中的A*类期刊,也是英国ABS期刊列表中三星级期刊。在他的编辑任期内,该期刊的两年影响因子从2014年的1.84增长到2021年的10.33。他还是 of the for 的高级编辑,该期刊是澳大利亚ABDC期刊列表中的A*类期刊和英国ABS期刊名单中的四星级期刊。他是 & 的联合编辑和 for in 的全球编辑。
在加入UIC之前,周教授曾担任宁波诺丁汉大学科研与知识交流副校长。在此之前,他曾在香港大学任职二十年。期间,他担任了多个管理职位,包括商学院院长和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周永明 教授
讲座教授、副校长(学术)、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
周永明,北师港浸大讲座教授、副校长(学术)。1980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9年赴美攻读文化人类学,1997年获美国杜克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任教二十余年,为人类学终身教授。2016年起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社会科学中心主任兼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以及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科荣誉学会( of )执行会长。在国内先后担任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中山大学及重庆大学特聘教授等职。
周永明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和文化人类学。曾先后担任过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及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著名智库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珠海校区硕士,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高级客座研究员。2012年当选为美国中西部亚洲研究大会主席。著有《二十世纪中国的禁毒运动:历史,民族主义和国家建构》,以及《历史语境中的网络政治:电报,互联网和中国的政治参与》等英文专著。近年来主要从事其开辟的“路学”()研究,重点考察近年来大规模修建道路对中国西南和大湄公河地区社会文化的影响。编有《路学:道路、空间与文化》和《中国人类学》等论文集,并主编《遗产》辑刊。
毛亚庆 教授
党委书记、副校长(行政)
毛亚庆教授是知名的教育管理专家、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他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教育学部副部长,以及国家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他是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专家工作组副组长、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校管理”项目执行办公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是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和美国密西根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教育部教育振兴计划“重点高校系主任和研究所骨干出国研修项目”出国留学人员。
毛亚庆教授的研究领域为教育领导与学校管理改进、校长领导力与学校人力资源培训、高等教育管理与发展、教育基本理论。他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项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级课题20多项,多项论著及学术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项。
潘建新 教授
讲座教授、副校长(研究和拓展)
潘建新,讲座教授、副校长(研究和拓展)。2021年9月加盟北师港浸大前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终身教授。潘教授曾任英国洛桑实验中心博士后研究员(1996-1999)、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助理研究员(1999-2000),英国基尔大学讲师(2000-2002)。2002年起任职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历任讲师(2002)、高级讲师(2004)、(2005),2006年被聘为终身教授,曾任曼彻斯特大学数学学院概率统计系系主任,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数学学院国际事务处主任。
潘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统计学家,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统计建模、统计学习、数据科学及其在医学、公共健康、金融及工业上的应用。在统计学及交叉学科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由出版社及 Press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3部。原创性地提出方差结构建模的理论与方法、纵向数据与生存数据联合建模的新方法、生长曲线模型的系统性方法。英国工程及物理科学基金委(EPSRC)及英国皇家学会 (Royal ) 评价其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获得英国和欧盟研究基金委在内的多个研究基金支持。
潘教授是英国皇家统计学会会士(RSS )、国际统计学会选举会员(ISI ),曾任英国皇家统计学会曼彻斯特分会主席,是 (2008-2018), and (2013-), (2016-), of (2019-) 和 of (2022-) 等多个统计学期刊编委 ( ),已指导20余名博士研究生和50余名硕士研究生。
黄煜 教授
讲座教授、协理副校长(教与学)、研究生院院长
黄煜教授本科及硕士就读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93年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获传播学博士学位。他在1994年加入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新闻系担任讲师,之后擢升至讲座教授。黄煜教授在香港浸会大学任教期间展示出卓越的领导能力,曾担任多个领导职务,2011年至2013年担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2013年至2022年担任传理学院院长,2014年至2022年担任协理副校长,分管大学内地事务发展。黄煜教授于2023年获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资深顾问,就浸大的发展及战略措施提供专业意见。黄煜教授在新闻、媒体与传播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领域有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国际学刊发表英、中文学术论文逾百篇,著述编辑中英文学术书10余部。为表彰其在专业领域的杰出贡献,国际中华传播学会于2023年5月授予黄煜教授终身成就奖。
左龙佩兰 教授
协理副校长(学生发展)
左龙佩兰教授是知名会计学者。她在香港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教学研究领域为税务政策及公司管治,曾在国际学术和专业杂志发表不少论文及出版专业相关书籍。左教授亦曾任亚太税务杂志编辑委员会会员。她于2008-2020学年出任北师港浸大的工商管理学部第一任院长,此前曾于香港理工大学任教多年,在教学研究、管理培训和高校行政方面具备丰富经验。2020年9月香港浸会大学珠海校区硕士,署理协理副校长(国际发展)QS100名校留学,左教授就任协理副校长,分管学生发展工作。2022年9月始,左教授兼任通识教育学院署理院长。
左教授在香港和内地会计界颇具声望,是香港专业会计师,也是多个专业团体如, ACCA, TIHK, HKSI, SCAA等的资深会员。她曾任十届香港会计师公会理事、三届香港财务会计协会会长,在位期间更曾出任许多委员会及工作小组的主席/成员。在2000年,2006年和2011年连续三届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会计界别)选委。左教授被委任和参与众多政府相关委员会、评审会及上(申)诉委员会。现获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会计及财务汇报复核审裁处成员。2016年和2019年,左教授先后获中国财政部聘任为第一、第二届企业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2017年,她获选珠海市会计学会副会长。2018年,她当选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并于2019年获促进会聘任为第二届会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20年,左教授荣获“珠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21-2026年,左教授获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第二届香港会计咨询专家。
李建会 教授
教务长、研究拓展及知识转移处处长
李建会,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培养处副处长,兼任广东医科大学生命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物哲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副理事长,是中宣部和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主要从事科学哲学、科技伦理学、认知和心灵哲学、中外科学思想史等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受邀作为访问学者或荣誉教师在美国哈佛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牛津大学、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和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等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首席专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研究成果曾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吴盖宇 教授
讲座教授、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吴盖宇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博士。他擅长运输规划和管理、全球供应链和绿色物流的研究。吴教授先后发表了超过220份学术出版物,包括8本学术专著和超过110篇期刊论文,其作品极具影响力。吴教授曾获得多项荣誉,并凭借专业知识与经验多次为联合国、欧盟委员会、非洲开发银行等主要国际组织提供专家战略建议。他目前是学术期刊 & 的副主编,也是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
韩子奇 教授
人文社科学院院长
韩子奇取得香港大学学士学位后,到美国留学获密西根大学硕士和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过去二十多年来,他曾先后任教于印第安纳州汉诺威学院(1992-1996)、纽约州立大学杰纳苏分校(1996-2016)和香港城市大学(2017-2021)。韩子奇教授专门研究《易经》、中国文化史、近代思想史和中国经典西传。他曾出版三本著作:The and (2005), as (2013), The of the (2015);与 合写了 the I Ching (Book of ) (2014),教西方人如何读《易经》。 他先后编了六本论文集,包括 for the World (2017), Cold War (2021)和The Other (2022)。 他的论文散见于 of , China, 以及 of East Asian 等。
轩辕哲 教授
理工科技学院署理院长
轩辕哲教授现为北师港浸大理工科技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系教授。本科和博士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曾于华为中央研究院和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是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高校基金的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网络与云计算、智能网联机器人。
庄以仁 教授
文化与创意学院院长
庄以仁教授拥有英国伯明翰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博士学位,并受颁最佳博士奖,为当时近20年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博士生。庄教授在数字科学与文化遗产的交叉学科领域颇有建树,其在拓展现实(XR)技术领域近20年的数码设计与技术创新亦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入选斯坦福大学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近年来,庄教授也在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生成领域发挥着领军作用,曾担任英国伯明翰大学IBM视觉与空间技术中心以及数字人文中心创新主任,他创立了英伟达混合实境技术联合实验室并任实验室主任。此外,庄教授还与各大艺术展以及博物馆开展创新性合作与全球性对话,利用科学数码技术实现文化遗产的修复与维护。目前,庄教授在计算机考古学和数字遗产领域共计已获得超过350万英镑研究基金,着力于AI、VR、AR以及MR技术的开发,已在世界级学术期刊发表超135篇学术文章,并担任麻省理工出版社虚拟现实领域历史最悠久的权威学术期刊: and (《存在-虚拟和增强现实》)主编。他的两部关于数码时代视觉文化遗产的专著: in the Age(《数字时代的视觉遗产》)、 : in (《视觉遗产:遗产科学中的数字方法》)均被收录于文化计算机系列丛书,访问与下载量分别达到40000次与20000次,并被多所全球著名高校作为考古学及文化遗产学教学用书。
郭海鹏 教授
通识教育学院署理院长
郭海鹏教授于1993年获得南昌航空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自动化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计算与信息科学博士学位。
他于2005年加入UIC,并担任了多个职务,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任(2005-2011)、全人教育办公室主任(2006-2022)、UIC工会主席、英语语言中心代理主任(2022-2024)、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2022-2024)。
郭海鹏教授的专业背景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专注于人工智能和概率推理。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他的教学和研究兴趣扩展到了包括全人教育、儒家思想和过程哲学在内的更广泛的学术领域。他撰写了《全人教育情商导论》(2016)一书,并合著《贝叶斯网络导论》(2006),编辑《走向怀特海世纪》(2021)等书。2023年,他在UIC创立了怀特海研究中心,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1861-1946)命名的哲学研究中心。
林恬在 女士
校长助理、副教务长、战略发展总监
林恬在女士学识背景丰富,在多个学科领域均有研究。她在香港中文大学修读社会科学学士(荣誉)学位后,又获得新媒体理学硕士和法律博士学位。此外,她还在香港浸会大学取得语言研究文学硕士学位。
林女士专擅行政管理、教学质量保证和委员会服务,在香港和内地高校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她主要协助校长/常务副校长制定大学战略发展计划,加强与不同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关系,协调与战略发展相关的风险处置。林女士于2013年加入北师港浸大,曾担任学术与行政质量保证处处长、副校长(学术)助理,在2018年12月到2024年8月兼任研究生院行政处长;2019年9月到2022年12月兼任学校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