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准备求学香港的学生在网络上了解到香港一年制硕士难吗,“香港硕士只需要读一年,并且相比英国等欧洲国家花费更少且申请难度更小”,因此不少同学把香港作为升学的首 选目的地。那么去香港读硕士真的可以一年 毕业吗?关于香港硕士学制你了解多少?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香港一年制硕士容易毕业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香港硕士学制介绍
香港的硕士项目设置继承英联邦教育体系,分为授课型和研究型两种。据顾问老师向我们介绍,如果你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想毕业后快速就业,可以选择授课型;如果你想继续做研究,想读博,可以选择研究型。授课制就读时间一般为1年、研究制的就读时间一般为2年。如果算上硕博连读,从时间学制上来说,香港的全日制研究生授课时间分为:研究型博士研究生:5-6年。研究型硕士研究生:2年。授课式硕士研究生:1年。如果是兼读,时间通常会加一倍。
香港的大学 大部分以英语授课,采用英联邦教育制度,国际化程度较高,较易与英、美、欧等学校接轨。对于学生来说在一年的时间内把专业知识学扎实是个不小的挑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在一年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识。
香港硕士求学毕业难度
香港一年制硕士课程安排很紧凑,和内地不一样,有一定的压力,成绩由许多部分组成。但只要态度端正,语言过关,毕业还是不难的。事实上能否毕业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学习态度。只要是认真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毕业是没有问题的。另外,硕士毕业论文所占的学分非常多,这是对于研究生一年学习的反馈和完美总结,学校对它都尤为重视香港一年制硕士难吗,香港一年制硕士容易毕业吗美国藤校留学,因此想要顺利毕业一定要写好毕业论文。
香港高校硕士招生方式
香港硕士研究生是院校自主招生的,不用参加统一考试,港校对学生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综合评定后,确定是否发放offer。申请包含几大要素:院校背景、本科绩点(GPA)、英语成绩(雅思/托福)、学术活动、实习经历、个人陈述等。文书准备需要一定周期,尤其是个人陈述,要认真准备反复修改打磨。大家要对自己的情况充分了解,看在哪方面还需要再弥补。
怎么申请香港硕士研究生,申请香港研究生,越来越难
作者 | 路迟
“知道很卷,不知道这么卷。”
今年9月,某“双非”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均分88/100的李桃申请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10月初,她就收到了中文大学人类学发来的拒信,理由是“学位少、竞争激烈”(very small quota, the has been )
申请2023秋季研究生被拒是什么概念?根据官方网站信息,香港各大高校硕士研究生秋季入学课程的申请,大部分从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截止,这是一段较长的时间。
但刚刚提交申请不到两个月就被拒,只有一种可能:录取名额已满,学校已经招到了他们想要的学生。
港校的申请名额意外地很快录满(《你好,之华》剧照)
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1076万人,同比增长167万人;其中,考研人数达到457万。而据智联招聘的统计,今年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为46.7%,低于2021年的62.8%。激烈的竞争,首先体现到了研究生的申请上。
曾经去往香港、澳门等地升学是一个相对性价比较高的途径,而且难度较欧美的高校更容易。但近年来,情况已经发生变化。
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怎么申请香港硕士研究生,2022年,申请报读研究生的人数直接较去年同期上升48%。
留学中介的工作人员胡静告诉南风窗,与三年前相比,今年留学香港的竞争人数与难度可以说是呈“指数倍增长”,“别的国家比如英国美国,申请人数最多每年增长10%-20%之类的,但香港直接是同比翻倍。”
从今年开始,李桃感受到各方面的竞争疯涨:对绩点、语言成绩的申请要求平均比以前高出20%,周围同学开始密集讨论申请港研英国G5院校留学,甚至有大二的学生开始讨论2025年秋季的申请。
“一切都变得更提前、更拥挤了。”
985,“全聚(拒)德”
近年来申研圈里流行一句话:“双非申港五,想都不要想”。意思是,一名大陆本科生想要申请香港排名前五的专上院校的研究生,必须有毕业于“985”“211”院校的学习经历。
某“双非”院校毕业、本科成绩均分90以上的小莎,从2021年初开始连续两年申请港校,五所填报的学校都“全聚(拒)德”了。
“全聚德”,是考生自嘲的说法,透露着无尽的无奈(《六弄咖啡馆》剧照)
“全聚德”成为从去年到今年申研队伍里的热词,是申请者用来自我调侃“无一录取”的惨状的。申请香港研究生虽然不需要通过统一的考试,但提前准备繁复的材料、语言成绩和努力提升本科均分,每一关都不可小觑,都得提起十二分精神。
“毕业即失业”的竞争压力,考研独木桥的不堪重负,让“双非”院校毕业生何菲将目光投向了申请境外研究生。去年12月,还在念大四的何菲就参加了考研,考完后自觉不理想,当天就开始着手准备申请港澳的研究生。
虽然本科学校在国内不算第一梯队,但何菲的四年成绩均分在90分左右,按照GPA算大概在3.7-3.8,英语六级也以不错的分数通过。2020年以前,何菲身边也不乏拥有类似学习成绩的学长学姐被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录取,在她的预计和想象里,她的条件申请香港,不应该这么难。
如今,申请港校研究生远比想象中难(《你好,之华》剧照)
不过,由于原计划3月份在上海参加的雅思考试因为疫情被取消了,何菲只好先考虑能用六级英语申请的学校,最终锁定了四所目标: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与澳门城市大学。
香港是她最理想的去处,其次是澳门大学。然而,今年春天,刚刚提交申请后不到一个月,何菲就收到了澳门大学的拒信。这期间,她也知道不少申请者陆续收到了香港的拒信,她还打听到,今年申请城市大学法学专业的人数,比去年足足翻了两倍不止。
直到今年6月,香港城市大学的拒信终于来了,何菲申请的三个专业一无所中。
不过,当时她已经接受了唯一一所申请成功的澳门科技大学的offer。她在留学群里看到不少985、211院校的毕业生都已经被城市大学拒绝,且澳门科技大学可以提供给自己奖学金,何菲便没再对香港抱希望。
即使是985、211院校的学生,也很容易被拒(《我心雀跃》剧照)
毕业这年夏天,她感受到方方面面的竞争加剧。考研成绩出来后,虽然超了国家线三十多分,但“依然没学上”;九月份到达澳门后还发现,澳门大学最终录取的学生,“要么是985、211,要么是法学系内部知名的‘五院四系’院校。”
一家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有连锁经营的留学中介的申请老师胡静根据经验直观感受到,“香港这几年读研卷上天”,大致是从2020年开始,申请渠道变得异常拥挤。以香港中文大学的经济学()专业为例,“2017、2018学校收到约600份申请,但到2021年已经变成了3500份申请书。”
还有香港城市大学,截止到2021年2月——那时还没完成申请和招生,申请量已经达到了2020年的双倍,“60-70个学生竞争一个名额已经是常态了”,胡静表示,“如果是在英国,一个非常非常热门的专业,可能也就最多20-30个学生争抢一个位置。”
2022年香港城市大学录取数据中,金融和金融工程专业大陆学生占比94%(来源:香港城市大学官方)
中介建议从“末流985”中文系毕业的俞丹将香港前三所大学作为保底来申请,按照往年经验,俞丹的条件是绝对占优势的:虽然本科学校并非顶尖,但她有着3.8/4分的绩点,7分的雅思成绩,一份二等奖学金与两段实习经历,这已经超过她的中介遇到过的不少学生了。
然而,香港科技大学第一个发来拒信后,她对剩下两所也没了希望。更意想不到的是,她同时还申请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把她拒绝了。
成立于2012年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近年来录取要求也节节攀升,据该校金融工程专业发布的2021年秋季入学录取数据,已录取的学生中,59.6%来自985院校,22.4%来自211院校。
等待运气
提交申请后,等待的日子是煎熬的。反复查看邮箱成为日常习惯,凡有心仪学校发来的邮件,第一时间查看第一行,看是“”还是“sorry”,这两个词的不同决定了申请命运的走向。
除了这两个以外,还有另一个词状态会引起焦灼:“ list(进入等待行列)”。
如果学校告诉申请者TA已经被放进了“ list”里面,则代表申请者的材料进入了审核阶段,如果到最后期限没能录取到足够合适的学生,或是有学生拒绝了offer,等待行列里的学生名字便可能顺位上移。但如果没有另行通知,则默认没拒绝。
等待结果的过程让人无比焦灼(《六弄咖啡馆》剧照)
“ list就是备胎”,在收到香港中文大学“ list”通知的俞丹看来,这是比直接拒绝更让人焦灼的状态,因为系统的不透明,没人能看到与自己处于同一竞争行列里的有多少人、有哪些人。
李桃也收到了香港理工大学“ be ”的邮件,“应该和 list类似,都是做备胎。”学校犹豫不决,李桃反而渐渐放平了心态,“听天由命”,她还申请了两所北欧的大学,如果真的“全聚德”了,她就决定gap一年。
这种等待机制与校内选课系统相似,都是在有限的资源与激烈的竞争情况下,等待运气的庇佑。
不过,何菲观察到,“港澳的学校可能会为一些考研失利但资质很好的人放低门槛,甚至会延长一些录取时间。”一些学校似乎会悄悄在内地考研成绩出来后增放名额,比如去年澳门大学的犯罪学专业,就专门发通知延长录取一个月,让一些考研失利的人能再次申请或被补录。
港澳学校也有可能会放低门槛,延长录取时间(《六弄咖啡馆》剧照)
一切都是不定数。被录取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但不被录取的情况更是多样复杂且难以预料:学校不够好,均分不够高,语言成绩被别人比下去了,文书不够吸引人,实习或工作经历不如别人丰富怎么申请香港硕士研究生,申请香港研究生,越来越难,甚至仅仅可能是,学校在审理你的申请之前,就招到了足够且合适的人。
十月份的最后一天,有中介放出了内部得到的部分港校录取信息,2023年秋季录取名单里,一眼望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些内地顶尖高校占多数,且被录取者的本科成绩几乎都在85/100分以上。
与越来越高的录取要求相对应的,是各高校不同程度的学费上涨。比如香港大学的2023年秋季共开设的8个商科专业,除MBA以外,其余专业均涨价3万至六万港元不等,其中金融科技和金融专业更是直接涨到46.2万;香港中文大学涨幅最大的信息与技术管理专业与金融专业,2023年秋季入学也分别涨到了28万与40.5万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