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4日广州 香港留学中介,香港理工大学新揭幕的主校门。2019年以来,内地学生报考香港高校经历了近三年的低潮期。今年,香港留学重新火了起来。图:陈永诺/中新社
蛰伏三年,香港高校再次受到内地留学生的青睐
文 |驻香港记者 文思敏,王小青( 见习)
地产中介明显感受到内地留学生租房热潮的重临。今年7月开始,香港沙田、大埔临近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的租盘变得抢手起来,部分小区的租金更较年初提升了逾两成。
三年后,内地留学生正在重回香港。过往香港一直是海外求学的目的地之一,2022年QS全球大学排名中,香港八所公立大学中的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分别位居全球22名、34名和39名,其他五所学校也多居于前列。
2019年以来,内地学生报考香港高校经历了近三年的低潮期。然而就在今年,香港留学重新火了起来。据香港城市大学公开的阶段性申请数据显示,截至2月,今年该校授课型硕士(MA )的内地申请人数,同比增长超过1倍。一家位于广州的留学中介则透露,过往年份985、211高校的本科毕业生一般能成功获得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第一梯队研究生院录取,但2022学年相同背景的申请人部分只能进入第二、三梯队的院校,或者是无法选到最心仪的专业。
在香港,硕士课程可分为授课型和研究型,前者课程内容侧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学科作业和相关考试获得学分,一般学制为一年。研究型硕士时长大多为两年,主要是在导师指导下针对某项课题进行研究。香港八大高校受教资会资助课程的整体就学人数中,2019学年,内地学生占全部非香港本地学生的67.2%,到了2021学年,这数字大幅升至72.7%。
这一波留学香港的热潮除了香港高校自身的吸引力外,也基于一些基本面的变化,一方面中美关系紧张、美国留学签证难批,叠加海外疫情严重,使不少原本打算留学欧美的学生和家长,就近选择香港升学。另一方面,内地青年人就业形势严峻、考研和入编竞争激烈,也促成一批学生来到失业率较低、目前正渴求人才的香港寻找发展空间。
留学生回来了
8月下旬的一个深夜,在香港城市大学修读应用社会学的新生吴海蒂和室友来到了位于香港红磡一处酒店式公寓门口,准备通宵在此排队等候,只为能租下其中一套性价比较高的公寓。
“小红书的攻略显示,从8月中旬开始就需要排长队才能签到海韵轩,等我到了香港,就必须排通宵了。”吴海蒂告诉财新,当晚10点半到达公寓时,前面已有另一组港漂学生比他们更积极。零点之后酒店打烊,吴海蒂一行人只得在酒店附近的24小时便利店、咖啡厅等地游荡。
等到第二天早上9点,海韵轩开始放出可租的空房时,排队的学生已增至五组。吴海蒂实属幸运儿,当天酒店只放出两套公寓。“有一位学生,已经是第三天来排队,但是这次还是没能抢到”。这一备受港漂学生推荐的酒店位于香港九龙红磡,步行至香港理工大学只需七八分钟时间,距离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所在的九龙塘地铁站也只有两站,近60平方米的两房公寓每月租金约1.8万港元。
疫情之下,能否线下上课存在较大变数,租期灵活、拎包入住又临近学校的长租酒店和酒店式公寓成为港漂学生的最优选择。今年开学前,这类公寓更异常火爆,甚至出现“夜排”现象。此外,在大学附近的热门楼盘,今年夏天也迎来了内地学生“租楼潮”,7月份新界沙田区、大埔区的住宅租金比年初上涨了20%”。
学生租盘的火爆只是香港留学热重启的一个侧影,高校大幅上涨的申请人数则是最好的诠释。这些数字在过往一直属于高校机密,但据财新了解,自2018年以来,报读香港大学博士和研究型硕士的人数有20%增长,而香港中文大学近两年收到的研究生申请同比增长四成。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生院院长吴宏伟坦言,港科大研究生院的申请数量快速回升,其中“2022/2023学年报读研究型硕士的内地学生人数较2020/2021学年增长了39%”。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房育辉向财新表示,今年港大MBA课程的申请人数明显增加。
香港八所公立大学中,第二、第三梯队高校的2022学年申请人数同比升幅则更大。今年2月,香港城市大学官微披露,截至当时,该校2022学年授课式研究生课程的内地生报读人数,已经同比超过1倍,而当时才进入港校申请季的中期。
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徐建良向财新透露,2022学年申请该系硕士课程的人数同比增长75%,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理学硕士的申请尤为火爆。不过,由于每门课程设有各自收生人数限制,最终录取人数并没有明显增加。
“热度前所未有”
“今年申请港校研究生的难度明显加大,学校公布的研究生去向中,来港深造的占了一大半。”毕业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告专业的朱东媛感慨道,在竞争空前激烈的这一年,她成功“上岸”,成为浸会大学传理学院人工智能与数字媒体专业2022级研究生。
刚入读本科时,朱东媛就为自己定下了要继续深造的目标,也曾在大三时为考研备战了一个学期。不过,随着国内考研难度大幅上升,加上对港澳文化的向往,朱东媛在大三期间决定转向申请香港和澳门的高校。为了增加简历的含金量,在中介的建议下,她一边提升学分成绩,连续三年获得奖学金,一边频频参加策划案比赛、文案比赛等各类高校赛事,还要抽时间写论文,参加4A广告公司的实习,“那一年经常熬夜,很辛苦也很充实”。
留学中介环球教育广州校区的校长王国华向财新分析,香港的八大院校按照录取难度可大致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基本只有211、985院校毕业的学生才有可能申到;第二梯队是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往年普通院校的学生如果绩点高、背景优秀也是有机会的;第三梯队则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和香港教育大学,这三所院校部分院校可以直接用六级成绩申请,一般来说申请难度并不大。但是,这两年香港留学热度骤增,受疫情影响,家长不愿孩子离家太远,赴欧美留学减少,大量申请者涌入香港高校,尤其是第二、三梯队的院校。
作为并非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朱东媛今年能成功申请进入浸会大学的王牌专业实属不易。王国华告诉财新,去年他们帮助约70位来自普通院校的学生申请香港的八大院校,仅有不到30人拿到录取通知书,“现在香港的热度是前所未有地高,申请难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大”。
位于香港的留学中介机构今年承接的香港留学申请达约600宗,该机构的留学顾问黎子杰表示,申请人之间的竞争 “从内地卷到了香港”,由于申请人数激增,在帮助985、211院校的毕业生在申请时,也会分散申请不同梯队的高校,增加录取概率。
为了保证研究生申请成功率,部分留学机构甚至会主动“劝退”想要报名香港的学生,王国华直言,背景一般的学生报考香港高校不容易申请上,“第二年我们还得全额退还中介费,相当于白做,除非他们同时申请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的高校我们才接单”。
部分热门专业的申请人数也大幅上升,浸会大学计算机系和传理学院表示,2022学年收到的申请人数都接近翻倍,香港中文大学亦向财新透露,今年申请最热门的专业包括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新媒体等。
即使是往年不受关注的香港八大高校以外的香港大学或专上学院,在这一波留学热潮中也成为内地生青睐的香饽饽。据财新了解,今年都会大学、珠海学院、恒生大学的招生也都更加火爆,其中珠海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获得约1100人申请,最终70人入学,应用金融学收到约510宗申请,仅有13.7%的学生成功入学。珠海学院是香港一所私立的专上学院,可为学生提供副学士课程,完成副学士后可以继续升读本科。
虽然香港各大高校研究生申请人数大幅上升,但是录取人数基本与往年持平。香港八大院校的研究生招生可以分为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两大类,大多数内地生申请的均为一年制的授课型硕士,这部分课程项目大多由学院组织招生,自负盈亏,港府并没有明确限制学额。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院长苏文藻教授告诉财新,学校每年录取的授课型和研究型硕士合计大约在7000人左右,这两年申请大幅增加,但学校出于教学素质的考虑,并没有大幅增加录取名额,所以招生是优中取优。不过,港科大的研究型硕士招收人数近年来增长明显,吴宏伟透露,从2021学年至2022学年,该校录取的来自内地的研究型硕士增长了37%。
由于学额不足,竞争激烈,香港高校录取的生源质量明显提升。香港大学告诉财新:“以2021学年为例,超过六成新生都达到本科一等成绩,不少研究生均来自世界各地顶尖学府,例如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在录取时,港大主要根据学生的学术水平来决定,其他的考虑因素则包括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潜力、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领导才能等等。
香港城市大学金融和金融工程项目近期披露了2022年入学的研究生背景,34名学生中有21位毕业于内地高校,全部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985高校。“前几年申请不多的时候,1000多人报名我们会发出600、700个录取通知,但只有约100多人报到,现在申请都有2000多人,我们挑选的余地也更大了,大约只给前20%的学生发录取通知。”一位香港八大高校的学院院长向财新透露。
缘何再受追捧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跨国旅行难关重重,无论是毕业后从海外回来,还是新生前往国外就读,都可能因为航班变动、疫情封控受影响,留学之路变得充满不确定性。再加上欧美等国感染人数高企,防控政策亦与内地有较大差异QS100名校留学,家长担忧孩子的健康,不愿让他们去异国他乡,香港成为更优选择。
海外许多院校曾长时间暂停线下授课,学生只能以线上网课的方式继续学习,在家“就地留学”。失去了异国文化的体验、英语口语实操训练以及线下社交活动,但数十万的高昂学费一文不少,去欧美留学的性价比大打折扣,而香港的一年制授课型硕士的学费大多在20万港元以内,毕业生回内地后也能同样享受一线城市落户、补贴、购车等种种优惠。
“原本有些学生是打算去美国的,但是签证受到影响,社会面回归稳定的香港自然成为他们考虑的重要选择。”吴宏伟分析。
美国曾长期是中国研究生留学的首选目的地,但是由于中美关系颠簸和美国政府对部分学科专业学生施加签证限制举措,已使得许多中国学生逐渐考虑其他留学目的地。2022年上半年,美国一共向中国留学生签发了3.1万张F-1学生签证,较2019年同期减少了一半以上,获发美国F-1签证的学生一般是新入学的赴美留学生。
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对中国学生收紧了签证签发、入境审查等政策。2020年5月时,特朗普政府曾颁布所谓10043号总统令,限制所谓“支持中国军民融合战略的实体”的相关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入境美国,但并未公布被视为此类实体的具体名单,主要是人工智能、高级制造等理工科专业遭受影响。
周哲宇是香港科技大学工程专业今年的新生,他本科毕业于工科强校东南大学。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周哲宇将视线转向了香港,“我们学校往年留学大多都是去美国或者英国,今年也有不少来香港读研”。
新东方教育今年7月发布的《2022年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美国的留学热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2年只有30%的受访者希望赴美留学,而留学生对香港兴趣则在2020年跌到谷底后快速反弹,2020年仅有8%的受访者想来香港留学,在各大留学意向地区中排名第七,到2022年,香港已跃升至全球三甲,仅次于英美,升学比例急升至19%。
除此之外,本科毕业生的升学竞争压力加大,叠加就业市场不景气,也让更多毕业生转向留学之路。
2022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是近几年增长人数最多的一年。受疫情影响,就业难上加难,考研或者留学深造成为大部分本科毕业生的选择。2022年硕士研究生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比2021年增长21%,相当于四成毕业生争过考研独木桥,虽然研究生招生规模亦增至110万,但仍有300万人落榜。今年7月,16—24岁人群调查失业率环比攀升0.6个百分点至19.9%。
但与内地就业市场有明显差异的是,香港正面临“人才荒”,尤其是青年群体。港府统计处数据显示,在2022年第2季,香港劳动人口为375.02万人,比2021年同期下跌3.49%。其中在20至39岁的年龄组群,劳动人口全线下挫,当中20至24岁更加比起去年同期人数减少14.98%。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放松,香港本地经济活动和消费市场都在加速恢复,失业率连续四个月下降,最新数据显示,20至29岁年龄段的失业率约为7.5%广州 香港留学中介,【港闻速递】最新财新周刊|香港留学再热,较2021年初的失业率10.7%显著下降。人才缺口扩大,私营机构的职位空缺也大幅增加。香港政府统计处调查发现,今年6月香港共有6.25万个职位空缺,较去年同期大增38%。这也为内地来港的留学生提供更多就业空间,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国际新闻专业的赵同学告诉财新,今年毕业的同学中,约有一小半顺利找到工作留在香港。
香港科创不断发展,也为理工科的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苏文藻表示,虽然学校对于学生的毕业去向并未有系统性的公开统计,但一般来说,授课式研究生毕业后大多会返回内地,可是这两年商汤科技等香港本地的科技公司,加上阿里巴巴、华为、字节跳动等内地公司在港设立分部,理工科学生亦有更多机会留在香港工作。面对全球人才竞争,行政长官李家超也多次在公开发言中强调不但要向外“抢”人才,也要积极培育本地人才。立法会议员洪雯向财新表示,香港应当尽量留下这些来港读书的内地留学生,“他们来到香港念书,一年时间已经可以熟悉香港的环境,对香港有一定的认同感,要让他们成为香港的生力军,补充香港劳动力的新鲜血液。”
对于在港留学的毕业生而言,香港的工作签证相对宽松,在香港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可以直接申请香港IANG签证,毕业后有6个月的时间在港找工作。即使毕业后离开香港,只要重新获得香港公司聘用,薪酬福利条件达到市场水平,亦可以回港就业的形式申请IANG签证。即便是申请的是珠海学院这类专上学院,也可以在完成修读副学士课程后通过考试升入香港高校大三完成本科学历,同样能获取IANG签证。“因此这一波来港留学热潮中也有不少抱着移民目的,因为在获得IANG签证后,如果能在港工作满7年就可以申请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一名香港留学中介负责人说道。
相较而言,美国留学生在毕业后需要找到专业精准对口的工作,再由雇主申请H1B抽签且成功中签后才有机会留在美国。洪雯认为,香港当前正处于疫后重建的关键时期,政府需要提出更积极的人才政策,同时规划香港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不仅能让“港漂人才”的需求得到尊重,也要为香港本地人提供机会,实现人才共融发展。
赴香港 留学,港府增加学生宿舍打造“留学香港”品牌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打造“留学香港”品牌。香港社会普遍认为,其中的难点之一就是解决学生宿舍严重不足。
据香港头条日报网报道,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日前表示,要扩大招生规模,瓶颈之一是宿舍供应。特区政府将多管齐下,包括在政策上“拆墙松绑”,鼓励院校在私营市场以租、买或合作形式,短时间内提供更多宿位。报道提及,特区政府在北部都会区预留至少80公顷用地,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蔡若莲表示,港府2018年已通过拨款103亿港元设立宿舍发展基金,2022—2027年间会增加约1.3万个宿位,“所有宿位在2027年落成后,八大(指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8所大学)的宿位供应将增加许多”。
港府近年推出多项政策吸引非本地学生来港升学。香港立法会去年12月的《数据透视》称赴香港 留学,港府增加学生宿舍打造“留学香港”品牌,教资会资助课程非本地学生人数持续增加,从2016/17学年的16469人增加到2022/23学年的21709人,7年间增幅达31.7%;他们占资助课程总就学人数的比例也从16.5%上升至21.1%。来自内地的学生占非本地学生的比例在2016/17学年—2022/23学年一直维持在七成左右,目前大概为75%。
港媒日前称,本学年起,8所资助大学非本地生名额从最多两成倍增至四成。这些学生来港后住哪里?有在港大攻读硕士的内地生在港铁奥运站附近租房,月租要1.5万港元。非本地硕士生刘同学表示,租房负担很大,“所以我可能会找一些工作,如校园内的兼职,或一些其他工作”。非本地本科生蔡同学表示,出去租房比较麻烦,还是住宿舍安全,房租也会便宜些。但就算本科生,4年大学生涯也只有3年有宿舍住。报道称,原本为本科生提供“4年全宿”的香港岭南大学,新学年改为计分制分配。
有测量师行业者估计,本学年香港宿位短缺达到9200多个,相当于每2.4名学生争一个宿位,到2027/28学年仍有超过2人争一个宿位。投资管理公司高力9月发布《填补学生宿舍缺口:助推香港成为亚洲教育枢纽》报告称,随着特区政府大幅增加非本地学生的录取配额,预计2024/25学年非本地学生入学人数将达到8万人,并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增长。预计到2028年香港学生宿舍的总供应量将有约5.5万个宿位,但同年需求将高达17.5万个。高力研究部主管李婉茵说,学生宿舍短缺对香港建设国际教育枢纽的愿景构成重大挑战,不仅影响学生对住宿的负担能力,还限制了大学的发展潜力。彭博社称,学生的额外租赁需求导致香港租金今年已上涨1.6%,第三季度涨得更快。
为解决宿舍难题赴香港 留学,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提出,由教育局和发展局合作,明年上半年推出“先导计划”,鼓励市场以自资和私营方式改装酒店或商厦为学生宿舍,就规划、图则审批等工作拆墙松绑。
港大今年招收超过1200名非本地本科生,按年增加400人,逾半来自内地。港大表示,未来会研究与发展商合作,提供住宿。不属于八大之一的香港都会大学早前以约10亿港元购入红磡一座酒店作为学生宿舍,该物业位置优越,邻近港铁何文田站及都大校园。项目分为两座,楼高16层,设有255间客房,可供约480人入住,房间均设有独立浴室。主要提供给非本地学生入住,部分房间或预留给交换生及访问学者使用。今年9月,中原集团子公司中原投资宣布,斥资1.8亿港元购入尖沙咀的珀荟酒店QS200名校留学,并打算将其打造成提供约150个床位的学生公寓。中原投资总裁叶明慧称,本次投资是中原投资在香港市场的第一步,未来还将继续增加在香港的投资和发展,目标是未来2至3年间投资2000—3000个床位,希望把香港打造成亚洲区最有规模的学生公寓投资市场之一。
仲量联行香港资本市场部主管陈国章称,现在不少酒店面临空置率高企的问题,乙级写字楼则面临需求疲弱挑战。特区政府鼓励市场改装写字楼及酒店为学生宿舍。高力建议推出短、中、长期的解决方案,短期提倡借鉴活化建筑,改建酒店或宾馆,相信该模式可以应用在学生宿舍上。长远而言,高力建议可考虑建造“专用学生宿舍”(PBSA),这种模式在伦敦、墨尔本等城市已取得成功。
立法会议员梁美芬日前建议为留学生安排寄宿家庭,希望特区政府推动本港优质家庭接收非本地生。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回应称,曾考虑过寄宿安排,虽然有助于非本地学生更加了解香港社会,但香港家庭居住面积比较局限。他表示不反对寄宿安排,“政府正多管齐下”,同时考虑提供合适的土地让市场去兴建新的宿舍。
香港《大公报》10月29日称,在推动国际教育枢纽、“留学香港”过程中,要面对各种有可能出现的负面或制约因素。一旦大量留学生来港,宿舍床位短缺或宿舍租金高昂问题,有可能降低留学生来港意愿,特区政府要多方位作周全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