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香港留学

大四去香港读研,我,在香港打拼7年,抛弃一切去美国,同事以为我去做少奶奶

因为爱情,我放弃了在香港打拼的事业,孤身一人飞往美国。而我面临的另一个选择,是继续在香港发展事业,还是去美国与我先生团聚。(放弃香港的事业,去美国和老公团聚,摄于离开香港前)于是30岁那年,我决定放弃在香港的一切,去美国生活。记得同事说,哇,去美国做少奶奶吧,不用这么辛苦。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045位真人故事

因为爱情,我放弃了在香港打拼的事业,孤身一人飞往美国。原以为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香港呆了七年,能快速玩转美国,没想到连美国不同地区有时差都不晓得,刚开工就被同事笑话。

二十多岁时,我通过努力打拼到香港五星级酒店的部门负责人,接待过各国明星政要大四去香港读研,我,在香港打拼7年,抛弃一切去美国,同事以为我去做少奶奶,立志打造香港最专业的团队。

三十岁到美国后,我又一次从基层做起,把二十岁出头的自卑、迷茫重新经历了一遍。

(2022年,在纽约做演讲教练)

我是茜,85后南京人,从香港到美国,经历了三次跨行业跳槽。如今是一家0-24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联合创始人,在美国定居。

小学一年级时,爸爸为了家庭独自去上海打拼,我和妈妈相依为命。

家人都说,我从小就非常懂事。妈妈从未把我当作懵懂无知的孩子,遇事总是耐心地与我讲道理。

可能是从小妈妈就读很多故事给我听,我从幼儿园起就能说会道,小学一直担任班长,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直到六年级我转学去了重点小学,班里都是学霸,自己的成绩下滑到中游,心里不是滋味。

很多时候,我喜欢把学校发生的事情都记在日记本上,时不时读给妈妈听,妈妈也知道了我的压力和挫败感。

(5岁时在上海的公园里拍照留念)

为了让我恢复自信,妈妈拜访了我一直犯怵的数学老师,并把我日记本里对数学老师风度翩翩的描写拿给他看。平时非常严厉的老师,也被我的童趣打动。

通过这个契机,老师了解到我以前的情况,在学校里给予我很多帮助,慢慢的我的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在我的求学生涯中,先后遇到了多位良师。他们对待教学精益求精,对待学生也不乏赏识鼓励。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里去。”进入大学后,我也一直谨记老师的教诲,学着从“心”出发,用“心”对待。

(18岁时,第一次和妈妈去香港旅行)

我大学学的是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大三就考取了英语导游证,尝试做兼职导游,主要负责外国旅行团的接待。众所周知,外国人出于礼节会给服务人员一些小费。

他们会在分别前,把小费折好放在手心,然后通过握手的方式快速又自然地传递到我手上。

我也不敢看,就立刻塞到我的导游包里。每次回到家,我都会从导游包的各个口袋里翻到英镑或者美元。我妈看着发笑,说,还没毕业就这么能赚了。

(南京名城会,作为外景主持人采访外国游客)

能得到这些回报,也间接证明了我对导游工作的认真。用英语带团既要求有语言沟通的能力,也要熟知南京各个景点的历史底蕴,还要时刻紧绷着弦,准备解决各类突发问题。

也许是自己的口碑比较好,2007年中央电视台在南京拍摄一档倾国倾城节目,旅行社推荐我做当外景主持人。

也是因为有这些特殊经历的加持,大四实习时,通过闺蜜引荐,有幸进入国内最早的一档电视直播节目,在浙江广电集团旗下的好易购担任购物主持人。

当时的薪水,是同龄大学毕业生的四倍左右。

(担任倾国倾城节目外景主持人,和诗人余光中先生合影)

那档节目得到台湾东森电视台的指导,录制过程非常严苛,需要现场直播。因此对主持人的口才要求也非常高。

当时,我除了吃饭睡觉,无时无刻不在钻研工作。每天走路、等车的时候,都下意识地在练习产品的介绍。比如随手拿起自己的背包,就开始描述卖点,练习销售话术。

因为热爱,也因为有一帮有趣的同事,我并不觉得工作辛苦、枯燥,无数次的重复练习,我反而会乐在其中。

当时压力最大的是,我们一边在跟观众说话,一边要留意编导通过耳机给我们的指令,我们需要在不被打断的情况下,按照编导的要求去做。

比如,在介绍一款产品时,编导说,你刚刚说的这句话很好,现在有很多人打进点电话下单,你想办法重点讲一下这个卖点。没想到,我大学实习的第一份工作,就让我习惯了在压力中不断进取。

(21岁大四在电视直播购物节目当主持人)

当初如果我一直从事这个行业,应该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购物专家。

事实上,当时我的同事们每个人后来都发展得很好,收入颇丰。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去香港读研的机会。梦想出去闯荡的我,选择了辞职。

离开前,我也实现了成为销冠的目标,给自己留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香港读研期间,我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和我们内陆的学校不同,香港的研究生,很多都是已经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年龄在30到45岁。相较我们几个内地过去的学生,就显得非常稚嫩。

不过这对我们是件好事,可以在课堂上听到前辈们分享丰富的职场经验。我在香港的第一份酒店工作,就是我的一位同学引荐的。我当时并不知道,他是一家酒店的总经理。

(23岁,爸爸来香港参加我的毕业典礼)

那是一份五星级酒店的管理培训生工作,充满挑战,也让我时刻战战兢兢。要想胜任,首先必须要会说粤语。

那时我每天都随身带着一个小笔记本,一面记录行业相关知识美国top30名校留学,一面记录着同事跟客户或同事之间交流时我听不懂的粤语,然后利用食堂吃饭的时间抓紧请教。

晚上回家后,我每天跟读粤语电视剧,听一句,暂停,模仿着念一遍。

就这样一年的时间,我的粤语进步飞速。有一天,同事说了个笑话,我第一个笑了,他们打趣到:“完了,连都听得懂了,我们以后说话要小心点啦!”

除了粤语问题解决以外,我也因为认真、谦虚、不懂就问在轮岗中得到酒店各个部门领导的赏识,认识了很多部门的员工,对酒店各部门的运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来做大堂经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4岁,有幸成为酒店里唯一的女大堂经理)

这段经历教会我,那些让自己感到害怕的事,比如,害怕粤语讲得不标准闹笑话、害怕经验不如前台人员却要在管理培训项目结束时做他们的上司……,都可以被克服。

努力让自己相信,这没什么大不了。我可以做到。我比恐惧大一些。

后来开始做大堂经理,我每天都在扮演“救火员”的角色。手上捏着一部电话,电话一响就代表酒店的哪个角落有人需要我的帮助。

比如,客人生病、客人怀疑贵重物品被偷、客人投诉等。大大小小的问题同时出现时,我需要按紧急情况排序,各个击破。经常刚在食堂打好饭菜,坐下电话响了,顾不上吃饭,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酒店安排我和保安部的头去消防局参加培训)

当然,在酒店工作也有很多有趣的事。

原来,电视里演的都是真的,有超级VIP客户光顾时,酒店会铺上红毯,所有部门经理精神饱满地在大堂排成一排,毕恭毕敬地欢迎。超级VIP不多,比如当时酒店所有者李嘉诚先生他的家人。

记得,当时我的部门经理站在我旁边,他一边用仰慕的眼光看着超级VIP经过大堂,一遍小声跟我说:“, 你可能这辈子都无法体会上流社会的生活。”

我当时觉得很诧异,因为我对社会阶层并没有什么概念,也并不会抱着要努力进入所谓上流社会的想法。但常常看到他们全程保镖陪护、周围人都很紧张的情景,还是觉得很有意思。

(免费看梁咏琪演唱会,这次位置不错)

除了繁忙的工作,酒店还有一个隐形福利,经常能看到港台明星。

当时我工作的酒店,就在香港红馆对面。每次有明星入住,大堂经理都需要陪同他们走酒店的安全通道,所以跟明星的经纪人会有不少沟通,也免费看了不少场演唱会,虽然位置总是在“山顶”。

我接待过梁咏琪、何润东、吴建豪等等。印象深刻的是接待何润东那次,把他和他的同事送入房间后,他们打电话到大堂让我去房间一趟。

我以为是哪里的疏忽让他们不满意,心里直打鼓。没想到他们只是忘了问我要酒店WIFI密码,让我帮忙指导一下怎么上网。

何润东非常有礼貌,整个人笑笑地坐在那里。后来我把这段经历讲给朋友听,朋友打趣地说,还好只是要WIFI号码大四去香港读研,不是要你的电话号码,不然就没有你男朋友(现在是我的老公)什么事了。

(28岁,跳槽一年后我负责酒店团队管理)

在跳槽去了另一家酒店做大堂经理的一年后,我升职担任部门经理,管理酒店行政楼层80多个房间、一个行政酒廊,和整间酒店VIP客户的接待。

这对我是一个全新的、巨大的挑战,因为大堂经理大多数时候是“单打独斗”,并不需要参与团队管理。

我在管理上没有任何经验,又有些完美主义,是个工作狂。一上任就让团队成员们感到压力爆棚,接二连三地辞职,还在网上公开说我的坏话。当时我真是想找个地洞钻一钻。

非常感谢我的顶头上司,她说,,你一直在克服困难,这次也不会是个例外。

但真正的转折点,是酒店为管理层安排了一次培训,邀请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老教授,来给大家讲如何应对改变,仅仅三天时间,我宛若新生。

(2013年,我以“试菜”为名品尝了香港许多美食)

教授让我意识到,要把员工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只盯着业绩。从此,我真正做到了尊重团队成员,花时间和精力与她们交流,了解她们每个人的职业梦想和生活喜好。根据她们的不同来安排她们的岗位和晋升方案。

我自己也第一次开始阅读《哈佛商业周刊》等商业、管理类书籍,帮助自己提高商业认知。

后来,团队在我任职的后两年,没有任何人离职。成员也因为工作满意度高,为客户带来了超预期的服务,客户好评如潮,最终大幅提升了我们酒店的排名。

(和老公异地两年后,我选择为爱奔赴)

在香港打拼的第七个年头,我逐渐打开了局面,事业蒸蒸日上、人脉也越来越广。

而我面临的另一个选择,是继续在香港发展事业,还是去美国与我先生团聚。

我和先生是在香港认识、恋爱、结婚,在我的鼓励下,先生去了美国读博发展。在我犹豫不决时,有三个人说过的话,帮我做出了决定。

第一个人是我们酒店的一位常住客人,是个法国人,跟我们像朋友一样。

有一次,我跟他聊到我和先生分居两地。他很直接地问我:“分居两地那结婚干嘛?”我竟无法回答。

第二个人是我的同事,是个美国人。我跟他说,我有些害怕,我不会开车、我的英文虽然还不错,但也只能应付每天的工作。他充满善意地看着我,简单地说:“, 你可以学啊!”

第三个人是我的妈妈。她说人生那么短,一定要去体验体验不同的生活。年轻人不要那么快定下来。最重要的是跟爱的人在一起。你们在哪里都会很好的。

(放弃香港的事业,去美国和老公团聚,摄于离开香港前)

于是30岁那年,我决定放弃在香港的一切,去美国生活。记得同事说,哇,去美国做少奶奶吧,不用这么辛苦。

初到美国,凭借7年香港酒店工作经验,一个月内我就找到了一份酒店工作。

因为自己缺乏和本地客户打交道的经验,职位下调了两个级别,从销售助理开始。

这份办公室工作朝九晚五,相对安逸,但我知道,我很快会搬进经理们的办公室,因为我的能力远远超过了我的职位要求。

我们在纽约的家安在美丽的长岛,这里鸟语花香,有些与世隔绝,跟香港有天壤之别。这也是我们选择住在长岛的原因——体验正宗的美式生活。

自己修草坪、种花、用大烤箱做好吃的蛋糕、邀请朋友来家里在后院烧烤。夏天除虫、秋天扫落叶、冬天铲雪,为了降低维护成本,什么都是我老公亲自上阵,也乐在其中。

(国外的交通并不如国内方便)

长岛距离曼哈顿有45分钟的车程。我老公每天送我去搭长岛线,每天下班来火车站接我,就这样持续了三年。

这三年里我连升两级做到了销售经理的职位,负责北美地区企业大客户的销售。经常出差参加各种展会、应酬客户。

虽然事业上稳步上升,我的内心却缺了一块。上班、下班、规律的生活并没有让我对这个地方产生归属感。好像总有些能量无处安放。

2018年,我尝试在自媒体上分享自己在海外工作中的沟通心得,没想到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

当时这类内容不多,几乎每篇笔记都很受欢迎。我一直是一个分享欲很强的人,又对英语和个人成长感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在对她人产生积极影响,我开始不眠不休地分享商务英语和职场心得。

(我在美国担任北美地区企业销售经理)

这么多年,我第一次找到了工作以外的兴趣爱好。最重要的是感觉到自己在跟除了同事、客户以外更广大的群体在连接,认识了很多有共同兴趣的博主朋友。

内心的空缺好像慢慢被填补上。两年多的时间,我积累了十几万关注者。

为了提升口语,我还加入了长岛的演讲俱乐部。

在参加了几次会议后,一位本地同学夸我口才好,鼓励我向她认识的更专业的演讲老师学习。于是我接触到纽约一家专业的演讲和领导力培训机构。

(2018年在家录制全英语视频)

当我了解到到这家公司的CEO和演讲教练们都有百老汇演出经历,当我在网上看到他们自信、流畅的谈吐,我不禁在想,与这样的人共事,把他们的经验带给我的自媒体受众,让更多外企员工接触到演讲沟通技巧,一定很棒!

于是我开始主动出击,在网上给这家公司的CEO留言,毛遂自荐。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我真的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负责亚洲地区业务推广,同时,在经过团队的培训后,也成为了一名演讲教练。

得益于在自媒体上的经历,我一边创作各种演讲干货视频、一边对感兴趣的网友进行课程销售。

一个人把营销、销售、客服等都包揽了,还时不时有客户找我一对一咨询。每个月都给团队带来稳定的收益。

(与公司CEO录制演讲干货视频)

在这份工作中,我一直问自己,我到底是想成为一名演讲教练,在演讲技能上不断精进,还是想成为企业的运营者——不断开拓市场、不断让业务增长、不断把企业做大。

后来,我发现自己对后者更感兴趣。

这段经历一方面让我看到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又让我感知到自己能力的边界。在没有团队和经费支持的情况下,我无法靠自己一个人去扩大企业的规模。

我深刻地体会到,如果一个人只是吃体力上的苦,重复做自己熟悉的、已经能做得很好的工作,是没有办法向上突破的。要想从一个熟练工变成领导者,更需要吃脑力的苦。

(我和先生一起在美国犹他州锡安国家公园旅行)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知道,我需要读更多的书、需要学更多运营企业的知识、需要不断突破自己的商业认知,不是从一个打工者的角度去学习如何晋升,而是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思考如何让企业生存和壮大。

很巧的是在2021年底,我碰到了新的机遇。

在我来美国的第七年,我的一位小学同学,也是一位美国的内科医生,希望我可以作为联合创始人,参与创办华人医生线上问诊平台,负责市场营销等工作。

尤其是疫情期间,我们发现很多青少年在家上网课,产生了不少精神、心理问题,造成抑郁、焦虑。

我觉得能服务华人家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当时也没有多想,就先以兼职的形式参与进去了。

(在家录制心理健康话题视频)

后来在每天与公司CEO,一位在美国行医20多年的精神科医生的交流中,我越发感觉到我们正在做的事有多么重要。

有数据显示,12-17岁的在美国的青少年中,有20%的人至少经历过一次抑郁阶段。2021年疫情期间,每五个学生中就有一个人想不开,每十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有过激行为。

我也慢慢了解到在华人群体中,其实最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

因为能留在美国的华人,大多数都是肯吃苦、一路过关斩将的成功人士,比如教授、科研人员、医生或公司管理人员等。

这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接受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又在奋斗过程中,对自己严格要求。

对于他们在美国出生的孩子来说,父母会用传统的中式教育理念来与孩子交流,这与孩子在美国感受到的西方文化和理念有冲突。

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又会让孩子产生巨大压力。所以华人孩子经常出现心理问题。

(分享我自己很喜欢的一本儿童心理学书籍)

当我们线上问诊平台成立以后,有大量的华人和国内家庭带孩子来看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

我萌生了想把公司做好,让更多华人和国内家庭受益的想法。我辞去了演讲培训公司的工作,全力以赴地参与到线上问诊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事业中。

我还协助精神科医生开了一门课程,手把手地帮助家长带领孩子走出焦虑与抑郁。

回首过往,我发现其实无论自己在哪,都能活出生命的本色。积极探索、不计回报地参与到有意义的、感兴趣的项目中,先做出成绩再说。

人的自信不仅是告诉自己我能行,还是在大胆地尝试和不断推进事情发展中产生。

(老公默默承担了很多家庭琐事)

很多人会问我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我认为任何一个想要在事业上发力的女性都必须有一位尊重你、支持你的另一半。这么多年,我先生总是鼓励我追逐内心梦想,他虽然不善言辞,却默默承担了许多家庭琐事。

孩子出生后,我的妈妈和婆婆也常来美国帮忙。

美国郊区的生活对于不能开车、语言不通的的老人不太友好,但两位妈妈从不抱怨。她们极其开明、从不干涉“内政”。让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老妈也很享受这些国内做不了的事,比如剪树枝)

我想,我内心的阳光很大程度来源于我生命中每一位爱过我、爱着我的人。

如今身在美国的我,也想把这份阳光带给所有正在经历心理健康挑战的儿童青少年家庭,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被照耀,而不是在黑暗中独自前行。

就像我曾经合影的余光中先生对孩子所说:“不管世界潮流如何变化,人的优秀品质却是永恒的:正直、勇敢、独立,希望你是一个优秀的人。”我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

【口述: Shi】

去香港读研一年需要多少费用,香港留学读研一年费用是多少?

香港的高等教育体系不仅严谨而且充满活力,拥有多所享誉全球的高等学府。对于计划赴港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同学们来说去香港读研一年需要多少费用,了解留学成本是规划留学生活的关键一步。那么香港留学读研一年费用是多少?小编将从多个维度解析香港留学读研一年的大致费用,帮助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学费

香港的高等教育体系因其多样性和包容性而闻名,不同学校、专业以及学位类型的学费存在明显差异。公立大学通常提供较为经济的学费标准,而私立大学则定位更高。以下是几种常见研究生课程的学费概览:

1.理科、工程与医学专业:这些领域的研究生课程往往需要更多实验和实践环节,因此学费相对较高,大约在每年10至20万港币之间。

2.文科、社会科学及商科专业:这类课程的学费略低,一般在每年8到15万港币左右。

3.法学院:法律教育因其专业性和深度,学费区间大致在每年10至18万港币。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专业可能还会产生额外的实验室使用费、材料费等,需额外计算。

二、生活费

在香港的生活成本主要涵盖住宿、餐饮、交通、通讯及娱乐等方面。每一项开销都有其特点,具体如下:

1.住宿费:选择校内宿舍可享受相对经济的居住条件,每学期费用大约在1至2万港币;而校外租房则依据地段、房型和配套设施的不同,月租范围从6000至15000港币不等。

2.餐饮费:根据个人饮食偏好和消费习惯,每月餐饮支出大约在3000至6000港币。

3.交通费:香港的公共交通网络发达,每月交通费预计在500至1500港币之间。

4.通讯费:手机通话和上网服务每月费用大约为300至600港币。

5.娱乐费:这一部分因人而异去香港读研一年需要多少费用,香港留学读研一年费用是多少?,每月预算大概在1000至3000港币,具体取决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消费水平。

三、其他费用

除了学费和生活费,还有几项不可忽视的其他费用,它们虽小却不可或缺:

1.签证费:申请香港学生签证的费用根据签证种类和申请途径的不同而变化,大致在1500至3000港币。

2.医疗保险费:为了保障健康,每年的医疗保险费用通常在2000至5000港币。

3.教材费:每学期购买教材和参考资料的费用估计在1000至3000港币。

四、奖学金与财务援助

为了吸引更多国际优秀人才,香港的高等院校设立了丰富多样的奖学金和财务援助项目。这些资助形式多样,包括全额奖学金、半额奖学金、学费减免、生活费补助等。申请者应根据自身学术成就、研究潜力及经济状况,积极寻找并申请合适的资助机会。

五、兼职工作

在港留学期间,国际学生被允许在校内外从事兼职工作QS200名校留学,以此缓解经济压力。然而,兼职的时间和收入受到一定限制,且需严格遵守香港的相关法律法规。

香港留学读研一年的总费用因个人选择和生活习惯而异,合理规划与准备是关键。在做出留学决策之前,深入了解目标院校的学费详情,精心策划生活预算,并充分利用奖学金和财务援助资源,将有助于你实现留学梦想,开启一段精彩纷呈的学术旅程。同时,熟悉兼职工作的规定,确保留学期间的财务平衡,使你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业和个人成长。香港,这个充满机遇的城市,正等待着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你。

香港本土留学机构,降维打击!内地民工开始抢香港人饭碗了

这两年,互联网上有一个热词叫做:降维打击。

这个词,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沿袭。

但是使用频次和大众接纳程度远比一些普通的成语要高得多。

最早使用“降维打击”的文学作品,是刘慈欣小说《三体》。特指外星人使用“二向箔”将太阳系由三维空间降至二维空间的一种攻击方式。

经过网友引申之后,这个词拥有了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即用于形容“拥有先进思维(或技术)的群体直接进入相对落后群体的领域,对后者形成碾压式的打击。”

跟小说中不同的是,现实中发起降维打击的难度并不高。任何身份、任何阶层都有开展攻势的能力,换句话说,这更像是一种“差异化竞争”。

就比如,眼下香港的底层劳动力市场就在经受一场来自内地“手艺人”们的降维打击。

根据香港知名自媒体的报道,现在香港建筑家装领域活跃着一批“异类”,扰乱了本来非常平静的用工市场。

相比于原有的服务模式而言,这些人的态度更好,标准更高,范围更大,价格更低——

“感觉就不像是为了赚钱而接活儿的。”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表现得还很高调,颇有几分挑衅本地同行的意味。

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那些挂着香港IP,发着装修日常小视频的博主。

表面上看是分享生活,非常符合平台调性。

但是在用户ID、作品描述、或评论区中,他们又展示出了极强的“接单意愿”。

这个“期待与你相遇”,就很传神……

众所周知,香港的劳动力市场向来比较规矩,很多职业都需要持有相关的证照才能上岗就业。

而在社交媒体上发软广,算是钻了个政策空子,既没有很强的监管,又可以节省获客成本,工期效果也更直观。

最重要是,同样的工作量,赚得是内地的三四倍,何乐而不为啊。

过去一段时间,内地楼市持续低迷,产业上下游有很多闲散劳动力因为在原有赛道上接不到活,而被迫转向了网红赛道。

但是短视频虽然门槛够低,但是收益实在惨淡,如果不是天赋秉异,靠单打独斗想出头难于登天。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

干老本行,有技术积累,但是接不到单;

玩短视频,门槛够低,但是没有经验玩不过那些老鸟;

就在这批人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香港跟内地的开放互溶,给这些人的职业规划打开了新思路——

技术扎实,略懂运营,服务态度好,议价容忍度高,这不是妥妥的天选之子嘛。

看看内地师傅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软广多么简单粗暴吧:

“技术领先20年,价格便宜一半多”

这对于现在连买卷卫生纸都要跑去深圳山姆的香港市民来说,简直就是活佛转世好吧?!!

除了装修业,香港的其他基础服务领域也或多或少地遭受着内地廉价劳动力的冲击。

比如,家政清洁。

比如,通渠佬(掏粪工)。

还有那些工地上一些零散杂活,也都有意无意地从内地招人。

在香港,所有由人进行的服务,无论技术难度高低,费用都不算低。

吃了几十年增长红利的原住民可能看不上这种不够体面的工作,但是这种收入水平对周边地区低收入群体的诱惑,是相当致命的。

当大批量的外来劳动力,抱着更低的收入预期QS100名校留学,更谦卑的服务态度进入本地市场的时候。

那对香港本土劳动力将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香港的菲佣为什么受追捧?

就是因为最开始的时候,东南亚移民对工资要求低,干活又细致,同样的工资,本地人不乐意干,那offer自然而然地就转移到菲律宾人手里的。

时间一长,甚至还能还演变成一项独特的招牌产业。

那么,地缘更近,语言和文化隔阂更小的内地人,带来的威胁必然更大。

香港官方也是看到了这一点,绞尽脑汁地制定各种政策法规,试图在“劳动力引进”和“地方保护”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香港的外劳输入法案,在起草时,就有一个公认的大前提——不得侵犯本土工人的就业空间,不得影响本土工人的就业环境。

香港输入劳工有三大潜规则:

首先,保障本地劳工就业优先。

如要输入劳工,只针对人力明显不足的行业。就是说,并不是所有行业都拥有从内地寻找平替的资格,本地人实在吃不下的行业才能寻找外援。

其次,保障本地劳工的工资输入。雇主单位不能变相胁迫本地工人向下兼容。

第三,要以本地劳工的培养为主。一个单位,本外地劳工占比是有红线的,谁都别想太鸡贼。

除了这三条,还有一个王炸:

若需裁员,优先裁撤输入劳工。(针对个别行业的个别岗位)

除了政策方面的“文戏”,实操方面的“武戏”香港也不遗余力。

这几年,香港方面打击黑工的力度也在不断加码。

今年短短3个月,香港入境处就已经抓了13个“装修黑工”和1个“违法雇主”。

对于知法犯法的雇主,最高刑罚为罚款50万元和监禁10年。

这些保护不可谓不细致,基本上能想到的空子,都给补齐了。

有些没有查到了,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香港政府的小算盘打得很精妙,想去香港赚高工资可以,但是要先交投名状——获取香港身份,或者其他官方许可。

要是只想简单粗暴地赚差价,赚几年快钱香港本土留学机构香港本土留学机构,降维打击!内地民工开始抢香港人饭碗了,最好还是省省吧。

香港入境处可不是吃素的。

简简单单,恰个饭。

列位看官,见谅哈。

米宅港研所一直致力于香港本地化内容的深耕,关于香港的衣食住行,工作生活娱乐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本号中找到对应的内容。

如果您有香港身份获取、香港金融获利、以及香港留学咨询的需求,可以扫码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

我们近期还有香港实地考察调研活动,对香港的高校(港三大)、金融机构、风土人情进行深入的了解。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gangzai303

为您推荐

1+3留学香港,1+3国际本科详解:低分上本科,直升海外名校!

签约培养,可直升世界名校申请英国、澳洲大学,有专属通道,无需A-Level或IB成绩,免读预科,部分学校免雅思成绩。原打算暂读国内一般大学后而转求海外名校的学生

香港微留学,恭喜F同学被香港中文大学社会服务管理专业录取

恭喜Z同学获得香港浸会大学录取香港浸会转专业读研申请香港城市大学法学专业非一本线成功申请香港大学英语放弃读研申请香港中文大学对外汉语工作13年在职妈妈成功申请香港多所名校香港浸会

香港留学新规定,「香港身份」香港留学读研申请条件指南,读研也能拿香港身份!

下面详细跟大家聊一聊香港留学读研申请指南。一、香港留学申请条件以性价比较高的香港一年制硕士为例,想要赴港留学拿香港身份,需要满足【基本要求】和【院校要求】。三、香港留学签证材料有哪些?

香港留学新规定,「香港身份」2024年香港留学拿身份具体申请流程,小白必看‼️

那么想要去香港留学又不知道要怎么准备的,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香港留学申请的流程攻略。香港留学申请流程学生签注是最重要的,也是办理时间最长的,需要大概6-10周的时间,如果是9月份入学的话,6月份就要开始办理!

怎么申请到香港读小学,2021申请入读香港小学的全指南

怎么申请入读香港小学?当然,你也可为你的子女申请入读私立或直资小学,这类学校自行决定小一收生办法。自行分配学位是小一派位的阶段,全港官津小学会各自拿出一半学位给“自行申请”,而每名学生只可以申请一间小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