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导读】码农圈的明星人物——王垠,一个三次博士退学,被微软全面封杀的计算机天才,每离开一个地方都发文「声讨」,清华、康奈尔、印第安纳伯明顿、谷歌、微软都无疑中招……他话题不断,从中国去美国又从美国归来。那么,他到底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孤傲天才?还是一个哀而不伤的理想主义者?
如果说,随遇而安偏于随和的庸众心态,那么一定有人就偏于孤绝的英雄心态。
这句话放在王垠身上最合适不过了。
他先后就读于四川大学、清华大学的天才,后又先后取得了清华、康奈尔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为什么一个人的学术生涯会经历过这么多的学校?
原因很简单——没有顺利毕业。而原因更是简单,这些学校的教育制度,都令他痛恶。
或许是一个在学校上「不合群」的人,注定了他孤傲的一生。天资聪颖的王垠即使不需要博士学位,拿到谷歌、微软的offer也是小菜一碟,然而结局也是如出一辙:那可恨的公司制度,又让他愤然离席,随后被这些公司拉入了黑名单——永不录用。
如果说,天才注定都是孤傲的,那么王垠究竟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还是时代制度下「不合群」的悲剧呢?
事情要从2005年王垠的那篇1.7万字《清华梦的粉碎》说起。
自行放弃3所顶尖大学博士学位,1.7w字道清华梦碎
2005年,清华大学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著名的「姚班」前身「软件科学实验班」成立了……
再比如一篇长达1.7万字的《清华梦的粉碎》在网上火了……
这篇文章的作者名叫王垠,一个计算机系的小伙子。
四川大学97级本科毕业的他,是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的,主要进行集成电路布线算法的研究。甚至,还拿到了直博的名额。
在此期间,他因《完全用 GNU/Linux工作》一文和对TeX的推广等「非研究成果的业余东西」而小有名气。
但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是这篇控诉。
在只剩一年就要博士毕业的时候,王垠申请退学,并将「退学申请书」(题为清华梦的粉碎)写出1万7千余字,公布在网上。
从「清华梦的诞生」到「告别清华的博士学位」,从儿时对清华的向往,再到「博士学位,累坏了多少年轻的中国人!」王垠提到了很多内心的感慨。
他写道,「世界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等着我去学习去开发,而我却像囚犯一样,被判了5年在清华。现在我已经厌烦了国内所谓的学术,我准备放弃清华的博士学位,出国进行真正的研究。」
但不得不承认王垠的计算机才能。2005年,他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参加IEEE/ACM Asia (ASP-DAC 2005)国际学术会议获得Best Paper Award
或许在他看来,国内的教育制度束缚了他的思维,为了挣脱牢笼,想以放弃博士学位为代价,辍学去世界看看。
一时间,舆论界嫌弃了对教育体制、理想主义等的热议。
在国内舆论声中,王垠背起行囊,飞到了另一种教育的国度——美国。
「我准备放弃清华的博士学位,出国找个好老师计算机本科美国直博,进行真正的研究。」
正当他踌躇满志,如愿考上了美国顶尖的计算机高校——康奈尔大学时,失望再次袭来。
于是,「美国的教育是商业性的应试教育,外国研究生基本上是导师廉价的劳动力,『真正的研究』的环境是很难存在。」这样的语句再次出现在他的言论中。
他告别康奈尔大学,又考上了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继续攻读博士。
最后,他的博士生涯,在一篇《对博士学位说永别》对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制度的的咒骂中落下了帷幕。
与谷歌上司闹不愉快,后被微软全球封杀
学业不理想,职场也情况类似。
王垠在做过两次、每次4个月的实习生。其中一次他参与了一个重要项目——跨语言的「服务式」编程工具,是一个内部检索所有项目代码的工具QS200名校留学,王垠负责检索部分。据称,今天的谷歌还运行着这个项目。
网传他在实习时的上司史蒂夫·叶格日 (Steve Yegge)在他实习后做出如此评价:「王垠是我认识的最聪明的工程师之一。他在谷歌的实习项目是迄今为止我在20年的实习生工作中看到的最先进的技术。他将会继续做伟大的事情。」(Yin's one of the I know. His at was by far the most I've seen in 20 years of with . He's going to go on to do great .)
然而,孤傲是刻在骨子里的。
狠起来连博士都不读的王垠,与谷歌内部的管理人员闹得不可开交,最终离职。
离开谷歌之后他又去了微软,结果离职时又闹得满城风雨,气得微软下了「封杀令」,禁止所有子公司同王垠合作。
2019年,王垠也曾应聘过英特尔,也有消息称,他回国后曾去面试过阿里,但最终也都是音讯寥寥。
近期,也有坊间传闻,王垠或加入华为,不过也只是市井消息。
你是哪种才华的人?
抛开争议,王垠是一个喜欢叙述生活的人。一篇篇的博客,让人眼花缭乱。
除了那些控诉教育制度的博文,2012年结束在谷歌的实习后发表《王垠:我和的故事》。
2014年02月发表《程序员的心理疾病》,认为程序员群体存在心理疾患。
他也是一个喜欢谈技术的人。
2013年03月发表《谈“P=NP?”》 ,并表示「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存在的,它根本不需要解决」 。
2013年11月发表《What's wrong with – and 》(《面向对象编程和函数式编程的问题出在哪里》),痛斥对象编程和函数编程弊端。
不过,由于王垠发表过数篇「离开」决定计算机本科美国直博,3次博士退学,还被微软全球封杀!「天才」王垠,是个怎样的人?,被网友笑称「地球装不下他了」。
但欣赏这种直言直语的行为的网友,也不在少数:
其实近些年,有关博士的话题都未曾中断。
前不久,一篇博士学位论文的「致谢」让很多网友看后热泪盈眶。
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在自己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千字回顾了自己从小山村成长,一路求学,历经磨难,与命运抗争,最后「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走到了学术的巅峰——博士。
「从家出发坐大巴需要两个半小时才能到县城,一直盼着走出大山。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
「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而经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雨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而与王垠不同,黄国平已赴腾讯就职,在人工智能实验室担任高级研究员。
在这里,编者不想偏向任何一种观点,因为人都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的。世界上有两种「天之骄子」,一种热爱自己的事业,不懈奋斗取得成功;另一种是则性情中人,在精神与灵魂的指引下身之所往。
但如果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一定如罗曼罗兰所讲——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参考资料:
计算机本科美国直博,全奖直博斯坦福!四川“硬核”女学霸:参与海外科研项目,手握多个世界名校offer
带着持之以恒的努力、坚韧不拔的毅力、波澜不惊的心态,她在学习生活中探索前行道路,用人生的笔触书写出傲人的成绩;氤氲着奋斗的甘甜,萦绕着知识的醇厚,她在奔跑中储蓄能量、强化自身,在自己的小宇宙里散发耀眼的光芒。从四川大学到斯坦福大学,凌阅微始终在科研的浩瀚星海中阔步前行——
2019年,凌阅微考入四川大学,在匹兹堡学院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中美大学合作机构层次的学院。学院引入了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及优质教育资源,融合两校的学术及教育的优势,致力于提供先进的工程教育,设有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5个本科专业,其中,工业工程专业是凌阅微最终的选择,也是她逐梦的起点。
大一时,凌阅微便以优异的绩点名列专业前茅。到了大二,学院为本科生准备的丰富科研资源、学院教授们常年开放 Hour等计算机本科美国直博,让凌阅微能够携带着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早早地进入到科学研究的世界中。在学院的支持下,她踊跃参与到学院内外教授的科研团队项目中,逐渐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大三,她通过海外科研项目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理工学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科研实习。2022年暑期,凌阅微远程参与香港理工大学的暑期夏令营项目,并凭借突出的实力获得一位博士生导师投来的“橄榄枝”。
港理工“校长奖学金”直博的录取,本是凌阅微即将落定的升学计划。恰逢此时,学院的刘扬教授坚持鼓励她也去尝试申请其他项目,并帮助梳理国内外研究生培养环节、能力训练、科研资源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认真听取建议后计算机本科美国直博,全奖直博斯坦福!四川“硬核”女学霸:参与海外科研项目,手握多个世界名校offer,凌阅微大胆投递,并最终顺利拿下斯坦福大学直博录取。
这个成果的收获离不开学院的支持,老师们的鼓励也是凌阅微后来申请斯坦福的主要动力。2022年美国top30名校留学,学院成立了“升学就业辅导部”,团队老师会对海外申请、科研、保研、考研、实习就业等不同需求的同学进行分类的一对一咨询,帮助每一位同学合理规划发展路径,并实时分享关键信息、推荐海内外发展资源等。
在学院的支持下,像凌阅微一样拿下理想院校录取通知书,奔赴梦想舞台的并不在少数。从学子入学的那一刻,匹兹堡学院就致力于陪伴和支持学生想要选择的道路。
在匹兹堡学院,有的同学一边修读第一专业,一边“2+2”辅修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去纽约大学念数据科学,然后拿到亚马逊(美国总部)数据科学家offer;有的同学在大四时赴匹大参加“3+1”联合培养,然后拿着川大和匹大的双学位到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最后拿到Meta(脸书)offer;有的同学在海外参加了“2+2”之后回到川大,师从华西临床医学院教授,继续医工结合方向的深造……截至2022年5月,学院有三届毕业生,连续三年深造率近90%,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海外录取来自全美排名前十的工学院,国内保研率15%。
在川大提供的舞台翩翩起舞,凌阅微充分享受着学习和科研的乐趣,因为良好的习惯而收获接近满分的绩点,更因为积极主动又自信敏锐的触角,穿梭于多学科的原野收获沉甸甸的果实……一个个如约而至的“惊喜”背后,是她稳定的情绪和直面问题克服困难的飒爽个性。
循着榜样前行,未来,期待更多的学子在四川大学,在匹兹堡学院发掘无限可能,让理想照进现实!
美国斯坦福大学本科,95岁李嘉诚再向斯坦福捐款1500万美元
香港首富李嘉诚近日向斯坦福大学捐赠1.2亿港币(相当于1500万美元),用于培养企业家人才以及遗传性神经病学和免疫相关疾病研究。李嘉诚基金会将会把一部分钱转给“斯坦福企业家韧性和健康行动(SIER)”项目,其余资金会给到两位著名学者的研究项目。
李嘉诚在此前一份声明中表示:我很高兴这份礼物再次证明了我平生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创新在成功的企业家手中会变成鼓舞人心的新的解决方法。
这位95岁的亿万富翁还称赞SIER项目致力于解锁“变革性科技的关键通路”美国斯坦福大学本科,95岁李嘉诚再向斯坦福捐款1500万美元,造福世界。
据悉,最新一轮的资助资金将支持研究工作,重点是为什么“一些企业家有弹性并最终实现他们的目标,而另一些企业家却不成功”。
该倡议旨在了解是什么造就了成功的企业家,并促进了这些特质美国藤校留学,此外还了解了该领域妇女和少数群体所面临的挑战。
李嘉诚对斯坦福大学的捐赠,还将有助于支持斯坦福大学微生物组疗法计划主任 教授的工作, 通过使用人类皮肤细菌开发免疫相关疾病的新疗法。
来自史丹福大学生物工程系的亓磊( Qi)副教授也从捐赠中获益。亓磊在合成神经科学的研究聚焦通过基因疗法应对目前尚无法治疗的遗传性神经病。
李嘉诚之前曾在2010年捐款创设了隶属于斯坦福医学院的李嘉诚学习与知识中心。该中心设有一系列尖端科技,包括美国其中最大及最先进的模拟设施,以及高端萤幕录制系统。
李嘉诚是长江和记实业前董事长。
他1928年生于潮州美国斯坦福大学本科,出身寒微。二战期间他从家乡去到香港,从塑料工厂起家,创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在富比世杂志前周公布的香港富豪榜单上,已经退休的李嘉诚依然高居榜首,身价估算在362亿美元。
斯坦福大学校长萨勒( )感谢李家诚长期以来在教学、学生体验以及健康研究方面提供的支持,称他为老朋友。
他的捐赠为我们社区及以外的很多人做出了很大贡献。
李嘉诚的小儿子,电信大亨及电讯盈科创始人李泽楷此前曾经在斯坦福就读,但最后一年退学去投资银行工作。大儿子李泽钜也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持有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及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美元=7.19人民币